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在生活、旅行、互助當中,找到想做的事,快樂去做,就能安心自在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阿嬤都比你強!
全球第一位Excel藝術創作者、
世界最高齡的程式設計師若宮正子,
鼓勵高齡者多挑戰新事物,享受最純粹的學習樂趣!
「人生最美妙的部分是過了60歲以後」
「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
「年齡只不過是數字而已。反正握著球棒,站上打擊區就對了」
溫暖推薦
李若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吳若權 作家
陳乃菁 老年醫學醫師
靳秀麗 諮商心理師
本書的作者若宮正子,今年91歲,她以「世界最高齡的程式設計師」而聞名。1935年出生,高中畢業之後就踏入職場,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銀行職員,直到60歲退休。
退休後的她,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本來打算安安靜靜度過餘生,沒想到人生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若宮認為,人生到了六字頭,如果不能持續學習一點新的知識,會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於是她開始學電腦,從安裝電腦、網路到架設網站,花了三個月終於成功。
除了用電腦和網友交流,若宮也善用電腦的小功能創作,例如使用Excel的表格和顏色,創作許多日本傳統圖樣,甚至製成扇子、鑰匙圈等生活小物,成為全球第一個Excel藝術家。即使她需要照顧母親,也會抽時間上網與別人交流,所以自己並不孤獨。
之後的她,看見銀髮族對於手機遊戲的需求,但找不到願意製作這類遊戲的App開發商,於是她決定自己動手做。雖然她曾有利用html設計網站的經驗,但完全不懂手機App的程式語言。結果她花了半年的時間,請宮城縣的一位朋友替她遠距授課,希望製作一款讓年長者有興趣的手遊。
2017年她開發出Hinadan(雛壇)手遊,這款遊戲是以日本女兒節為背景,玩家要依照女兒節的習俗,將相對應的人偶或衣飾放到正確位置。放對了,會發出單音節的「咚」;放錯了,則發出長音的「叭」。這款手遊不僅融合銀髮族熟知的日本民俗知識,也能訓練反應能力。由於操作簡單、沒有時間限制,讓年長者可以毫無壓力享受遊戲的樂趣。
除了開發手機App,作者也致力於推廣銀髮族的科技教育,例如如何以Excel創作、推廣網路新知,幫助更多人透過網路學習、連結人際關係。
作者在書中分享她「活到老,學到老」的祕訣與樂趣,不用死命學習、不必侷限於課程框架,在生活、旅行當中,保持好奇心,找到想做的事,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能活得自在、快樂。
【台灣媒體報導】
阿嬤都比你強! 81歲日本老嫗做手遊,而且上架了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1554/81-year-old-japanese-woman-releases-her-first-app
全球最高齡程式設計師 89歲的若宮正子: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4369
87歲銀髮科技教母若宮正子,從秋天出發
https://www.ankecare.com/article/2473-2023-04-02-01-55-15
全球第一位Excel藝術創作者、
世界最高齡的程式設計師若宮正子,
鼓勵高齡者多挑戰新事物,享受最純粹的學習樂趣!
「人生最美妙的部分是過了60歲以後」
「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
「年齡只不過是數字而已。反正握著球棒,站上打擊區就對了」
溫暖推薦
李若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吳若權 作家
陳乃菁 老年醫學醫師
靳秀麗 諮商心理師
本書的作者若宮正子,今年91歲,她以「世界最高齡的程式設計師」而聞名。1935年出生,高中畢業之後就踏入職場,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銀行職員,直到60歲退休。
退休後的她,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本來打算安安靜靜度過餘生,沒想到人生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若宮認為,人生到了六字頭,如果不能持續學習一點新的知識,會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於是她開始學電腦,從安裝電腦、網路到架設網站,花了三個月終於成功。
除了用電腦和網友交流,若宮也善用電腦的小功能創作,例如使用Excel的表格和顏色,創作許多日本傳統圖樣,甚至製成扇子、鑰匙圈等生活小物,成為全球第一個Excel藝術家。即使她需要照顧母親,也會抽時間上網與別人交流,所以自己並不孤獨。
之後的她,看見銀髮族對於手機遊戲的需求,但找不到願意製作這類遊戲的App開發商,於是她決定自己動手做。雖然她曾有利用html設計網站的經驗,但完全不懂手機App的程式語言。結果她花了半年的時間,請宮城縣的一位朋友替她遠距授課,希望製作一款讓年長者有興趣的手遊。
2017年她開發出Hinadan(雛壇)手遊,這款遊戲是以日本女兒節為背景,玩家要依照女兒節的習俗,將相對應的人偶或衣飾放到正確位置。放對了,會發出單音節的「咚」;放錯了,則發出長音的「叭」。這款手遊不僅融合銀髮族熟知的日本民俗知識,也能訓練反應能力。由於操作簡單、沒有時間限制,讓年長者可以毫無壓力享受遊戲的樂趣。
除了開發手機App,作者也致力於推廣銀髮族的科技教育,例如如何以Excel創作、推廣網路新知,幫助更多人透過網路學習、連結人際關係。
作者在書中分享她「活到老,學到老」的祕訣與樂趣,不用死命學習、不必侷限於課程框架,在生活、旅行當中,保持好奇心,找到想做的事,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就能活得自在、快樂。
【台灣媒體報導】
阿嬤都比你強! 81歲日本老嫗做手遊,而且上架了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1554/81-year-old-japanese-woman-releases-her-first-app
全球最高齡程式設計師 89歲的若宮正子: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4369
87歲銀髮科技教母若宮正子,從秋天出發
https://www.ankecare.com/article/2473-2023-04-02-01-55-15
目錄
推薦序 每一次學習,都是生命的新禮物 李若綺
推薦序 人生後半場,依然可以選擇發光 吳若權
推薦序 對生命興致勃勃是快樂老化的鑰匙 陳乃菁
前言
第1章 別怕,跳進去就是了
第2章 膩了就停手
第3章 英文錯多少賺多少
第4章 目的是雀躍的心情,別硬性訂定目標
第5章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第6章 獲得新知的喜悅會超越喪失的落寞
第7章 不必「放眼未來」,我們都老了,享受當下吧
第8章 「交友力」和「心靈的歸屬」
第9章 理科和社會是「現在進行式」
第10章 從書中學習
第11章 教就是學
第12章 AI可怕嗎?才不會,它是初學者的好朋友
推薦序 人生後半場,依然可以選擇發光 吳若權
推薦序 對生命興致勃勃是快樂老化的鑰匙 陳乃菁
前言
第1章 別怕,跳進去就是了
第2章 膩了就停手
第3章 英文錯多少賺多少
第4章 目的是雀躍的心情,別硬性訂定目標
第5章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第6章 獲得新知的喜悅會超越喪失的落寞
第7章 不必「放眼未來」,我們都老了,享受當下吧
第8章 「交友力」和「心靈的歸屬」
第9章 理科和社會是「現在進行式」
第10章 從書中學習
第11章 教就是學
第12章 AI可怕嗎?才不會,它是初學者的好朋友
序/導讀
〔推薦序〕
每一次學習,都是生命的新禮物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第一次看到《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這個書名時,我心中立刻湧起敬佩。學習,很多人以為是年輕時的義務,但作者若宮正子女士卻以九十餘歲的行動告訴我們:學習,無論幾歲,都是生活的樂趣與力量。
其實,在與若宮女士於台北相遇之前,我早已被她的故事吸引。讀過不少報導,知道她在八十歲後自學寫程式,甚至成為世界注目的「最高齡程式設計師」。她那份不畏懼、不設限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近幾年我在對外的簡報中,也會分享她的生命故事,來翻轉大家對於老後的想像力。所以當我得知自己能參加她在2025年台北的九十歲生日會時,心裡的興奮難以形容。
生日會那天,近距離感受到她的神采與活力。當她談起數位世界與日常學習,眼神裡閃爍著熱情,好像隨時準備展開新的冒險。聽著她的分享,我不禁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到了九十歲,還能保有多少對世界的好奇與學習?這個念頭一直留在心裡,成為我對她最深的敬意。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不在於她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她學習的態度:輕鬆、隨興,因為喜歡就去嘗試。她不把學習當作壓力,而是生活中一段段愉快的時光。學會或沒學會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份雀躍與新鮮感。
在弘道基金會的工作裡,我也經常看到「學習」如何讓長輩的眼神發光。有長輩第一次學會用手機和孫子視訊,驚喜得笑個不停;有長輩加入不老電競,跟大學生們一起研究遊戲戰術;有長輩挑戰素人脫口秀,勇敢站上「爺奶萬萬說」的舞台;還有長輩下載皮克敏APP,和社區居民們一起集步數,為健康而努力。這些故事和若宮女士的生命態度遙相呼應——學習不只是知識技能,而是一種讓人生保持鮮活的方式。
對我來說,《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不只是一本談學習的書,更像是一位長者坐在你身旁,輕輕告訴你:「別怕開始,隨時都可以。」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九十歲依然可以是探索與驚喜的年紀。
所以,我很想邀請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您:不論幾歲,不論身處人生哪個階段,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挑戰吧。去找一個興趣、去學一件小事,不必偉大,不必完美,只要有行動就對了。因為每一次新的開始,都是為自己的人生再添一份大大小小的精彩。
〔推薦序〕
人生後半場,依然可以選擇發光
吳若權(作家)
我的母親將近九十歲了。她的人生,前半場經歷了許多艱辛;後半場,則臥病將近三十年。陪伴她的這段旅程,幾乎佔據我的整個中壯年歲月。有人問我,日復一日的照顧裡,我學到最多的是什麼?我想,答案是:看見生命的堅韌,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義與價值。
長期病痛,讓母親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卻沒有磨滅她眼神中的勇氣。即便這麼多年來都必須坐在輪椅上,偶爾一句淡淡的話語、一次溫暖的笑容,都提醒我:活著,就是一種深刻的禮物。母親教會我,生命不在於能做多少事,而在於持續地感受與珍惜。
因此,當我讀到若宮正子女士的故事,心中生出極大的共鳴。她在八十歲以後,才開始踏上學習程式設計的道路;九十歲,仍然充滿熱情地學習新事物。若宮女士用行動告訴我們:想做任何事,都不必受限於年齡的數字,只要還活著就有探索的自由,隨時都擁抱新的可能。
《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這本書,不是單純談學習的方法,而是展現一種生活態度。她提醒我們:學習不必勉強、不必迎合外界期待,只要跟隨內心的好奇與喜悅,就能讓日子充滿光亮。那是一種自發的力量,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回應。
照顧母親將近三十年的時光裡,我常常感受到時間的舉重若輕。看似靜止的日子,其實每天都有挑戰,任何一個決定,都在推動我們思考:要不要勇敢嘗試?能不能給自己繼續成長的機會?
每個人生命裡的歲月,都是有限的;而若宮女士,則以她的選擇,讓我看見潛能的無限。
年齡從來不是障礙,它只是數字。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在當下,打開一扇窗,迎接新的風景。當我看到母親靜靜凝視天空的那一刻,我深切體會:學習不只是一種知識的累積,更是一種心靈的更新。
若宮女士的人生故事,像一盞明燈,照亮所有進入人生後半場的靈魂。「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這句話,既是她的生命信念,也是一種給讀者的祝福。
願這本書,帶給你新的勇氣。無論你幾歲,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還有一絲渴望,就請給自己一次出發的機會。因為生命的下半場,不必只是日落,也能綻放燦爛的霞光。
謹以這篇推薦文,獻給所有高齡的長輩,也獻給仍然願意學習的你。
每一次學習,都是生命的新禮物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第一次看到《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這個書名時,我心中立刻湧起敬佩。學習,很多人以為是年輕時的義務,但作者若宮正子女士卻以九十餘歲的行動告訴我們:學習,無論幾歲,都是生活的樂趣與力量。
其實,在與若宮女士於台北相遇之前,我早已被她的故事吸引。讀過不少報導,知道她在八十歲後自學寫程式,甚至成為世界注目的「最高齡程式設計師」。她那份不畏懼、不設限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近幾年我在對外的簡報中,也會分享她的生命故事,來翻轉大家對於老後的想像力。所以當我得知自己能參加她在2025年台北的九十歲生日會時,心裡的興奮難以形容。
生日會那天,近距離感受到她的神采與活力。當她談起數位世界與日常學習,眼神裡閃爍著熱情,好像隨時準備展開新的冒險。聽著她的分享,我不禁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到了九十歲,還能保有多少對世界的好奇與學習?這個念頭一直留在心裡,成為我對她最深的敬意。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不在於她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她學習的態度:輕鬆、隨興,因為喜歡就去嘗試。她不把學習當作壓力,而是生活中一段段愉快的時光。學會或沒學會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份雀躍與新鮮感。
在弘道基金會的工作裡,我也經常看到「學習」如何讓長輩的眼神發光。有長輩第一次學會用手機和孫子視訊,驚喜得笑個不停;有長輩加入不老電競,跟大學生們一起研究遊戲戰術;有長輩挑戰素人脫口秀,勇敢站上「爺奶萬萬說」的舞台;還有長輩下載皮克敏APP,和社區居民們一起集步數,為健康而努力。這些故事和若宮女士的生命態度遙相呼應——學習不只是知識技能,而是一種讓人生保持鮮活的方式。
對我來說,《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不只是一本談學習的書,更像是一位長者坐在你身旁,輕輕告訴你:「別怕開始,隨時都可以。」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九十歲依然可以是探索與驚喜的年紀。
所以,我很想邀請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您:不論幾歲,不論身處人生哪個階段,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挑戰吧。去找一個興趣、去學一件小事,不必偉大,不必完美,只要有行動就對了。因為每一次新的開始,都是為自己的人生再添一份大大小小的精彩。
〔推薦序〕
人生後半場,依然可以選擇發光
吳若權(作家)
我的母親將近九十歲了。她的人生,前半場經歷了許多艱辛;後半場,則臥病將近三十年。陪伴她的這段旅程,幾乎佔據我的整個中壯年歲月。有人問我,日復一日的照顧裡,我學到最多的是什麼?我想,答案是:看見生命的堅韌,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義與價值。
長期病痛,讓母親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卻沒有磨滅她眼神中的勇氣。即便這麼多年來都必須坐在輪椅上,偶爾一句淡淡的話語、一次溫暖的笑容,都提醒我:活著,就是一種深刻的禮物。母親教會我,生命不在於能做多少事,而在於持續地感受與珍惜。
因此,當我讀到若宮正子女士的故事,心中生出極大的共鳴。她在八十歲以後,才開始踏上學習程式設計的道路;九十歲,仍然充滿熱情地學習新事物。若宮女士用行動告訴我們:想做任何事,都不必受限於年齡的數字,只要還活著就有探索的自由,隨時都擁抱新的可能。
《我,91歲依然熱愛學習》這本書,不是單純談學習的方法,而是展現一種生活態度。她提醒我們:學習不必勉強、不必迎合外界期待,只要跟隨內心的好奇與喜悅,就能讓日子充滿光亮。那是一種自發的力量,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回應。
照顧母親將近三十年的時光裡,我常常感受到時間的舉重若輕。看似靜止的日子,其實每天都有挑戰,任何一個決定,都在推動我們思考:要不要勇敢嘗試?能不能給自己繼續成長的機會?
每個人生命裡的歲月,都是有限的;而若宮女士,則以她的選擇,讓我看見潛能的無限。
年齡從來不是障礙,它只是數字。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在當下,打開一扇窗,迎接新的風景。當我看到母親靜靜凝視天空的那一刻,我深切體會:學習不只是一種知識的累積,更是一種心靈的更新。
若宮女士的人生故事,像一盞明燈,照亮所有進入人生後半場的靈魂。「人生沒有『太晚了』這件事。」這句話,既是她的生命信念,也是一種給讀者的祝福。
願這本書,帶給你新的勇氣。無論你幾歲,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還有一絲渴望,就請給自己一次出發的機會。因為生命的下半場,不必只是日落,也能綻放燦爛的霞光。
謹以這篇推薦文,獻給所有高齡的長輩,也獻給仍然願意學習的你。
試閱
說來說去還是「旅行」最好!
跟著牧師走
提到「自學」,我腦海首先浮現的就是出國旅行。一開始就放下了紙筆跟參考書,真是抱歉,不過,旅行真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造訪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任何事物都能帶給我們刺激。
出口治明先生在七十歲那年,從保險公司董事長,轉任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校長。他說,讓社會人士成長的是「人、書、旅行」,我非常贊同,而且,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一些人,所以我覺得旅行又是當中最理想的一項。
最難忘的是一九七九年我在慕尼黑之旅中遇到的牧師,唉呀,竟然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必須搭上最早的一班列車,早上六點我已經在德國南部慕尼黑火車站附近的旅館吃早餐,碰巧那位牧師也必須搭清晨的火車,因此跟我同時用餐。他來自美國,很巧的是他非常親日,而且,他平時的工作就是溝通傳達,所以他跟我說話時,速度放慢,用的也是很容易懂的英文,即使我的聽力不怎麼樣也聽得懂,我們聊得很熱絡。
當下相談甚歡,牧師問我:「要不要來美國玩?」遇到這種機會,別想太多直接抓住才是小正的作風(小正是我的帳號暱稱),我馬上決定翌年造訪。那位牧師是住在康乃狄克州的牧師館,我就借住在那裡。
我抵達的那天,牧師和夫人很費心,問我「要不要去紐約看百老匯的戲劇?」「你喜歡音樂,會想去卡內基音樂廳嗎?」提供了我非常多選項,不過我回答他們:「不用,我想跟著牧師,去哪裡都好。」牧師問我:「因為我是個窮牧師,所以你是在替我擔心嗎?」其實我是真心的,比起音樂劇、演奏會,我更感興趣的是美國牧師及信徒在想什麼、過著怎樣的生活。
接下來一整個禮拜,我跟牧師一起訪問了幼兒園、安寧病房等,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時日本還沒有的安寧病房。牧師傾聽臨終者深切的心聲、盡可能完成他們的願望,當時日本還沒有這種照護精神層面的設施,我感到非常訝異,我猜只要跟著牧師走,一定能看到我所不知道的美國,這個預測是正確的。由於跟隨著牧師的腳步,我認識了美國人的多元、以及宗教家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東德的深夜列車上,
有位大叔來拍我肩膀
早在柏林圍牆還在的時代,我去了當時的東德旅行。當然是自由行,不過,當時比較不方便的,就是所有住宿旅館都必須事先透過國營旅行社訂好,並取得訂房確認單,否則沒辦法申請簽證(俄羅斯到現在依舊如此)。大家會說:「哇,你居然辦到了,不過,是國營旅行社,作法應該很官僚吧?」其實並不會。雖然沒有笑容可掬,工作倒是很牢靠,我並沒有留下不愉快的回憶。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正好遇上了國際勞動節,後來得知我柏林的旅館沒訂到,他們幫我找到的是馬德堡的旅館。
當時,開往馬德堡的列車班次很少,而且很遠,所以預計要晚上十一點以後才抵達,我在車廂裡迎接了深夜。雖然心裡清楚「在外國火車上不可以睡著」,但是停留在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已經一週以上,我已經非常疲累,不僅如此,車廂裡的暖氣也很催眠,於是我開始打瞌睡,驚醒後坐好,不久後又開始打瞌睡。
車廂內有一些不修邊幅的男人低聲竊竊私語,我覺得不大安全。看起來最年長的一位大叔,對著不懂德文的我比手畫腳:「你要去哪裡?馬德堡啊,這樣啊,那就是搭到終點站,沒關係你就睡,到站了一定會讓你下車。我下一站就要下車了,不過我已經交代坐在窗邊的那個人,你放心吧,放心睡,再見囉,晚安。」說完話,他就下車了。
不久我又不小心睡著了,有人拍了拍我的肩,是另一位大叔:「我也要在這裡下車了,那個人會接手幫你看著。」說完,他也下車了。然後我又睡著,又有人來拍我的肩,我猜他應該是說:「還有八分鐘就到馬德堡了,你要準備下車囉。」到站後,他還陪我走到位於車站附近的旅館,見我平安進入旅館大廳,他就消失在黑暗中了。
夜車上的三位德國大叔……雖然我有點害怕,不過他們真的就是好心人啊。曾聽人說過「東德人都很和善,他們很少背叛別人」,結果我真的親身體驗了。
這些經驗非常寶貴,是一種寶貴的「學習」,畢竟書上也沒寫、報紙或電視也不會報導。
我寫得亂七八糟的程式,
把我的朋友都嚇呆了
總之先跳進去,總會有辦法的那種經驗,在我學寫程式時也是一樣的。首先買一大堆入門書讀看看,因為這是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其中我特別參考了森巧尚的書《小學生也學得會──如何寫iPhone應用程式》。
不過就算看了參考書,實際上要製作應用程式時,還是跑出一大堆不懂的地方。這時,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寫程式這回事,剛開始搞不懂是理所當然的。
我原本開始學寫程式的動機,是想要設計出「正確地把雛人形(女兒節娃娃)排列在雛壇上」的遊戲,總之,那個應用程式只要能做出來就好了,能不能寫出厲害的程式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製作應用程式的方式是先這麼想像:「我希望天皇與皇后的人偶要這樣搬動,位置放對了畫面會顯示成這樣、放錯了則會變成那樣」,然後思考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我會去查參考書,然後試著寫出程式碼(對電腦下的指令)。如果顯示為錯誤、無法順利執行,我就會去請教對寫程式很熟悉的朋友。
結果,朋友一看到我寫得亂七八糟的程式碼,大驚失色。他問我:「我確認一下,你是想成為程式設計師嗎?還是你其實不在乎程式,只是想做出那個雛壇應用程式呢?」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只是想做出一個應用程式,讓大家學習如何把人偶排到雛壇上正確的位置,僅此而已。」朋友聽了,說:「那這樣也無可厚非吧。」不過他告訴我:「這寫法說不上是程式,申請上架時,搞不好會被蘋果公司的審查剔除在外。」我當時寫的程式奇慘無比。
不過,正因為我不顧一切著手嘗試,最後才得以完成這個應用程式,而這件事大大拓展了我的人生。如果一開始我就認為「不可能辦到」,沒有投身於寫程式的世界,我大概也沒機會寫這本書了。
首先,不要害怕,踏出第一步就對了,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跟著牧師走
提到「自學」,我腦海首先浮現的就是出國旅行。一開始就放下了紙筆跟參考書,真是抱歉,不過,旅行真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造訪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任何事物都能帶給我們刺激。
出口治明先生在七十歲那年,從保險公司董事長,轉任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的校長。他說,讓社會人士成長的是「人、書、旅行」,我非常贊同,而且,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一些人,所以我覺得旅行又是當中最理想的一項。
最難忘的是一九七九年我在慕尼黑之旅中遇到的牧師,唉呀,竟然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必須搭上最早的一班列車,早上六點我已經在德國南部慕尼黑火車站附近的旅館吃早餐,碰巧那位牧師也必須搭清晨的火車,因此跟我同時用餐。他來自美國,很巧的是他非常親日,而且,他平時的工作就是溝通傳達,所以他跟我說話時,速度放慢,用的也是很容易懂的英文,即使我的聽力不怎麼樣也聽得懂,我們聊得很熱絡。
當下相談甚歡,牧師問我:「要不要來美國玩?」遇到這種機會,別想太多直接抓住才是小正的作風(小正是我的帳號暱稱),我馬上決定翌年造訪。那位牧師是住在康乃狄克州的牧師館,我就借住在那裡。
我抵達的那天,牧師和夫人很費心,問我「要不要去紐約看百老匯的戲劇?」「你喜歡音樂,會想去卡內基音樂廳嗎?」提供了我非常多選項,不過我回答他們:「不用,我想跟著牧師,去哪裡都好。」牧師問我:「因為我是個窮牧師,所以你是在替我擔心嗎?」其實我是真心的,比起音樂劇、演奏會,我更感興趣的是美國牧師及信徒在想什麼、過著怎樣的生活。
接下來一整個禮拜,我跟牧師一起訪問了幼兒園、安寧病房等,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時日本還沒有的安寧病房。牧師傾聽臨終者深切的心聲、盡可能完成他們的願望,當時日本還沒有這種照護精神層面的設施,我感到非常訝異,我猜只要跟著牧師走,一定能看到我所不知道的美國,這個預測是正確的。由於跟隨著牧師的腳步,我認識了美國人的多元、以及宗教家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東德的深夜列車上,
有位大叔來拍我肩膀
早在柏林圍牆還在的時代,我去了當時的東德旅行。當然是自由行,不過,當時比較不方便的,就是所有住宿旅館都必須事先透過國營旅行社訂好,並取得訂房確認單,否則沒辦法申請簽證(俄羅斯到現在依舊如此)。大家會說:「哇,你居然辦到了,不過,是國營旅行社,作法應該很官僚吧?」其實並不會。雖然沒有笑容可掬,工作倒是很牢靠,我並沒有留下不愉快的回憶。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正好遇上了國際勞動節,後來得知我柏林的旅館沒訂到,他們幫我找到的是馬德堡的旅館。
當時,開往馬德堡的列車班次很少,而且很遠,所以預計要晚上十一點以後才抵達,我在車廂裡迎接了深夜。雖然心裡清楚「在外國火車上不可以睡著」,但是停留在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已經一週以上,我已經非常疲累,不僅如此,車廂裡的暖氣也很催眠,於是我開始打瞌睡,驚醒後坐好,不久後又開始打瞌睡。
車廂內有一些不修邊幅的男人低聲竊竊私語,我覺得不大安全。看起來最年長的一位大叔,對著不懂德文的我比手畫腳:「你要去哪裡?馬德堡啊,這樣啊,那就是搭到終點站,沒關係你就睡,到站了一定會讓你下車。我下一站就要下車了,不過我已經交代坐在窗邊的那個人,你放心吧,放心睡,再見囉,晚安。」說完話,他就下車了。
不久我又不小心睡著了,有人拍了拍我的肩,是另一位大叔:「我也要在這裡下車了,那個人會接手幫你看著。」說完,他也下車了。然後我又睡著,又有人來拍我的肩,我猜他應該是說:「還有八分鐘就到馬德堡了,你要準備下車囉。」到站後,他還陪我走到位於車站附近的旅館,見我平安進入旅館大廳,他就消失在黑暗中了。
夜車上的三位德國大叔……雖然我有點害怕,不過他們真的就是好心人啊。曾聽人說過「東德人都很和善,他們很少背叛別人」,結果我真的親身體驗了。
這些經驗非常寶貴,是一種寶貴的「學習」,畢竟書上也沒寫、報紙或電視也不會報導。
我寫得亂七八糟的程式,
把我的朋友都嚇呆了
總之先跳進去,總會有辦法的那種經驗,在我學寫程式時也是一樣的。首先買一大堆入門書讀看看,因為這是最便捷的學習方式。其中我特別參考了森巧尚的書《小學生也學得會──如何寫iPhone應用程式》。
不過就算看了參考書,實際上要製作應用程式時,還是跑出一大堆不懂的地方。這時,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寫程式這回事,剛開始搞不懂是理所當然的。
我原本開始學寫程式的動機,是想要設計出「正確地把雛人形(女兒節娃娃)排列在雛壇上」的遊戲,總之,那個應用程式只要能做出來就好了,能不能寫出厲害的程式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製作應用程式的方式是先這麼想像:「我希望天皇與皇后的人偶要這樣搬動,位置放對了畫面會顯示成這樣、放錯了則會變成那樣」,然後思考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我會去查參考書,然後試著寫出程式碼(對電腦下的指令)。如果顯示為錯誤、無法順利執行,我就會去請教對寫程式很熟悉的朋友。
結果,朋友一看到我寫得亂七八糟的程式碼,大驚失色。他問我:「我確認一下,你是想成為程式設計師嗎?還是你其實不在乎程式,只是想做出那個雛壇應用程式呢?」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只是想做出一個應用程式,讓大家學習如何把人偶排到雛壇上正確的位置,僅此而已。」朋友聽了,說:「那這樣也無可厚非吧。」不過他告訴我:「這寫法說不上是程式,申請上架時,搞不好會被蘋果公司的審查剔除在外。」我當時寫的程式奇慘無比。
不過,正因為我不顧一切著手嘗試,最後才得以完成這個應用程式,而這件事大大拓展了我的人生。如果一開始我就認為「不可能辦到」,沒有投身於寫程式的世界,我大概也沒機會寫這本書了。
首先,不要害怕,踏出第一步就對了,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