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4個人喜歡
  • 9 270
    30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台灣史地台灣史概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史蒂瑞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林弘宣
  • 出版社: 前衛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09/12/08

出版情報

當時臺灣仍是一頭年輕的梅花鹿

2012/01/09 史料用的是鋼筆,一筆一畫忠實記錄曾經出生的人物以及因為他們的行動而發生的事件。文學拿起來的卻是畫筆,根據一絲不苟的資料梗概作畫,如同幫僅剩下骷髏的歷史屍骸添血添肉,重新還魂,恢復生前的煥然光采,將讀者直接帶回歷史現場,身歷其境,親眼目睹當時一草一木如何抵禦狂風摧殘,嗅聞空氣中那股山雨欲來的濃重危機感,耳聞歷史人物親口侃侃講述自己的價值信仰,為自己的行動辯解。 如果沒有文學家司馬遼太郎的筆,豐臣秀吉只是一個遭德川家康取代的普通武將名字而已。因為有司馬遼太郎,古畫中那名個頭矮小、相貌醜陋近似猥瑣的男人,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魅力無限的男人,豪邁熱情,善於外交,喜好女色也很懂得博取女性的歡心。因為文學才能說「人」。 醫學出身的陳耀昌因為意外獲知自己有個荷蘭女性遠祖,而追溯出一段珍貴的「家族史」。《2018576454002》不是他個人家族史,卻是所有台灣人的共同家族史。我們的身世遠比我們所知道的更複雜,比我們所想像的更精彩。陳耀昌這部他自稱「小說化的歷史而非歷史化的小說」的歷史小說,像《維梅爾的帽子》,利用畫布的一角,還原整個時代的全貌。 故事揭幕於一個局勢詭譎波動、一事牽動萬事的時代。十六世紀進入十七世紀,當時世人熟知的兩大舊帝國正崩解,亞洲的大明帝國因為帝制腐敗、稅法不公,民窮而處處揭竿起義、四處動盪;而歐洲的荷蘭王國藉航海而建立的全球貿易帝國,使阿姆斯特丹成為當時最富有的城市,卻也與西班牙、葡萄牙為了搶奪地盤、自然資源、貿易路線而爭戰不休,疲於奔命。另外兩大新帝國來勢洶洶,亞洲這頭,滿族進關,建立大清王朝,站穩中土,摩拳擦掌準備創造嶄新盛世;歐洲那頭,正當荷、西、葡三個國家打成一團,在新教英國,年輕的伊莉莎白女皇登基,在她掌舵之下,英國貿易船航遍天下,為將來史上地表最大殖民帝國打下基礎。 世界舞台就要易手,全球秩序即將重整,從此形塑一套迄今我們所認識並依賴、同時亟欲反抗顛覆的全球政經系統;便在如此驚心動魄的時代背景裡,荷蘭畫家維梅爾畫了他的《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畫中,情侶坐在窗前自由調笑,牆上掛著一幅當時常見的全球地圖,畫家用褐色代表海洋,藍色代表土地,一如卜正民在他的名著《維梅爾的帽子》裡所指出,陸地與海洋易位,海洋成為新的國土,才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場即將改變世界相貌的海洋大戰,戰場就在西太平洋外緣的蕞爾小島,我們的台灣。一塊完成全球拼圖的關鍵島。 台灣社會這些年因為國際外交孤立,纏鬥於國族認同,在這個顯然又到了歷史臨界點的時刻讀陳耀昌的《福爾摩沙三族記》,別有萬般滋味在心頭。 陳耀昌寫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台灣,仍是一塊任人來來去去的自由島。荷蘭人把台灣當作航海貿易據點,每艘路過船隻得以在此歇息補糧;原住民也大方接納荷人,繼續自己的部落生活;而因為內陸戰亂逃難過海的大明漢人,也只不過想找塊安靜角落耕種做生意。疆界、國家、民族那些「現代」字眼都還沒有出現。島嶼上住滿各路人馬,除了原住民、荷蘭、漢人等三族,還包括陳耀昌不斷提到的「梅花鹿」,滿山遍野,儼然是勢力最龐大的最大族群。每條生命都試圖盡量和平相處。 不同於現代台灣對國際社會時常感到陌生,而且除了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社會之外,對周圍鄰居通通不感興趣,陳耀昌的十七世紀台灣根本就是住在一塊熱鬧烘烘的國際大雜燴裡。船隻從日本長崎、台灣、廈門、澳門航到巴達維亞、麻六甲,鎮日穿梭不息,幾個港口互通信息,像真正的生意夥伴既有信任交情,也互相精明算計,為了關稅貿易而不斷交涉談判,有時雙方達成協議,便和平相處一陣子,有時一方覺得吃虧了,便互派代表重議。 最讓人讚嘆的地方是每個人都講多種語言,鄭芝龍不但會講葡、西、荷等西方語言,也會講漢語、日語等東方語言,還跟日本女子通婚,生下鄭成功。他的船隊一會兒去馬尼拉, 一會兒奔廈門,一會兒到長崎,一會兒又通過麻六甲,簡直像當代的全球漫遊族。 在交叉描述不同族群對這塊島嶼的記憶時,我個人認為陳耀昌選擇了年輕人當主線的決定非常有意思。漢族的陳澤,原住民的烏瑪,荷裔的瑪利婭,他們皆以懵懂青春的姿態登場,如剛剛在世界舞台上登場的台灣島,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也參與世界。透過他們探索的眼睛,時代畫布在讀者面前展開。他們學習自身文化,企圖在台灣找到父母輩遺落在故鄉的歸屬感,也從日常生活中接觸了異族,努力去學習對方的語文習俗,卻身不由已捲入大時代的不安動盪裡,貿易爭奪、武裝對抗、文化衝突、族群分裂,面對世界賦予他們不理解的殘酷挑戰,他們不斷思索為什麼,靠單薄己力,孤獨求生存。 這些年輕人就像當時在全球歷史上仍屬青澀後輩的台灣島,在狂烈吹不歇的貿易季風裡,企圖逆風航行。最後留下來,能夠跨越國族仇恨、修復歷史傷痕的人也只剩下這些年輕人。隨著書頁一句一句讀下去,他們就像台灣梅花鹿的化身,野生而美麗,在歷史的島嶼邊緣獨自奔跑,代表了強大的自由感,對世界不抗拒也不懼怕。他們的眼眸多麼善良真摯,如同黑夜海面上發光的燈塔。 而當我讀到那一行「一九六九年,台灣東部最後一隻梅花鹿消失滅絕」,不禁掩卷嘆息。只願,那股強悍而奔放的梅花鹿精神依然長留在島上,奔馳於山林間,永遠與我們同在。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部塵封百餘年的珍貴書稿,首次曝光!

1873年,Steere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

1873年,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一舉深入外人眼中神秘詭譎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採集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史蒂瑞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踏查記錄。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史蒂瑞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另一方面,他也努力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下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當然,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各地的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史蒂瑞也沒錯過,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彷彿觸手可及。

史蒂瑞返國途中,還特別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在浩繁書帙間,他搜尋到17世紀的荷蘭牧師干治士、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所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很多都是今日難以窺見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就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份。

本書雖寫成於1870年代,卻命運乖舛,塵封了百餘年後,才在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並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 李壬癸院士 特別推薦

本書以其詳實記錄,有助於我們暸解19世紀下半、日本人治台之前台灣島民的實際狀況,對於台灣的史學、人類學、博物學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中研院院士 李壬癸

作者

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 1842-1940)

出身密西根大學的傑出博物學家,曾在美洲及東亞的許多地區探險、調查、採集標本,並在考古學、植物學、民族學、人種學、語言學、古生物學及動物學等領域做出貢獻。1870-73年間,史蒂瑞的旅途遍及中南美洲地區,1873年,他更踏上今日的中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採集標本、記錄語言、調查風土人情的工作。1875年,獲頒密西根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榮任密大「自然史博物館」館長,1879年升任動物學及古生物學的正教授。他的作

譯者

林弘宣

1942年生於台中市,台大哲學系畢業,台南神學院碩士,美國哲無大學(Drew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美麗島事件受刑人,2005-06年總統府國策顧問。譯有紀伯藍(Kahlil Gibran)的《瘋子》(The Madman)、《人子耶穌》(The Son of Man)等。

目錄

譯序 林弘宣
編者前言 李壬癸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及其作者Steere 李壬癸
史蒂瑞小傳 亨利.萊特
作者序 史蒂瑞

導論

名稱的由來/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氣候/港口與河流/澎湖群島/植物/動物

第一部1873-74年福爾摩沙探訪紀實

第一章 初抵福爾摩沙

抵達中國/首途福爾摩沙/打狗/台灣府/蚵仔文化/府城印象/首次探訪內陸

第二章 探訪水番與熟番

水番/驚艷水社湖/水番部落/前往埔社/熟番/收集標本/熟番音樂

第三章 探訪生番

嚮導阿敦/生番、烹飪及農業/好奇的婦女/生番部落/碘酒與人頭/禁忌/生番的器物/刺青/從分水嶺折返/遭遇生番戰士/返回埔社

第四章 北行的種種經歷

道別埔社/訪漢人地盤/大社的熟番/內社的熟番/由陸路北上淡水/馬偕先生/基隆採珊瑚/溫泉\聖誕大餐/返回打狗

第五章 新港文書

訪平埔番/崗仔林\新港文書/平埔番的語言/風雨訪澎湖/西嶼採珊瑚/前往馬公/大章魚/歌仔戲/返回台灣府

第六章 探訪傀儡番

台灣府的宣教據點/平埔番間的宣教/熟番宣教的開始/打狗的宣教/馬偕在淡水的宣教工作/福爾摩沙宣教何以成功/語言、助手及聖歌/羅馬字母拼音/日本人的入侵/未來的展望

【附錄】
史蒂瑞訪台路線圖及日期 李壬癸繪製

序/導讀

李任癸

  有關台灣早期的歷史文獻,自從荷西時代以後,因為清朝的閉關政策,很少西方人士能夠到台灣來做較長時間的逗留,也就沒有多少這一方面的西方文獻記錄。台灣開埠之後,從1860年起才有較多的歐美人士陸續到台灣來,他們留下不少第一手的訪查記錄,如Swinhoe (1858), Bullock (1874), Collingwood (1868), Mackay (1896), Ritchie (1875), Steere (1874, 1875), Taintor (1874)等等,時間大都集中在1860至1875年之間。這些第一手的訪查記錄大都是刊登在期刊上的報導文章,後來成為專書的只有馬偕博士(Mackay 1896)的那一部《台灣遙寄》,可惜那是在他去世之後才由別人代為編輯出版,可能被刪掉不少有價值的資訊。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美籍學者Joseph Beal Steere(史蒂瑞)曾經於1873至1874年間在台灣調查研究長達半年之久,而且在1878年撰成了一部書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沙及其住民》),收藏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Bentley Historical Library,一直都沒有出版。

  這部書是在偶然的機會中被發掘出來的。1992年2月,我忽然收到密西根大學考古學教授Henry Wright寄來約20件新港文書的影印本,他想知道原件是否值得特別設法保存。我的初步看法是有價值,於是我就又影印了一份寄給土田滋教授,也請他鑑定,因他已研究西拉雅語多年,他很快就回我信說,那批契約文書很有價值。我把他的回信轉給Wright教授,並請他查閱有關Steere的檔案資料,特別是有關台灣的各種資料。一直到2001年7月,他才抽空到該校Bentley Historical Library去翻閱Steere生前所留下的各種手稿以及相關的資料,並且告訴我有各種資料,包括文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他把Inhabitants誤記作Languages),內容似乎很值得詳讀。這引起我很大的興趣,毅然決定於2001年12月間親自到密大去看Steere的這批資料。我的興趣主要在台灣南島語言資料。我翻過各種館藏的資料之後,雖然所能找到的語言資料很有限,而且大都已發表(見Steere 1874/75),但他的詳實記錄的確有助於讓我們瞭解十九世紀下半日本人治台之前台灣島民的實際狀況,對於台灣的史學、人類學、博物學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Sterre於1873年10月初從香港搭船到淡水,他再從淡水搭船到高雄港,當時走水路比陸路要容易得多。他在高雄港附近探險之後,就從高雄坐船趕到台南的安平港,要跟蘇格蘭傳教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英國駐外領事通譯Bullock會合,三個歐美人士要一起結伴到中部內陸去調查或傳教。從此他展開對台灣內陸地區的調查工作,採集各種動植物標本,記錄原住民的語言文化。他先後走訪了這五個族群:日月潭的水社((邵族)、埔里的埔社(烏牛欄的巴宰族)、湄溪的「生番」(賽德克亞族)、再走訪大社和內社(巴宰族),最後才到南部的崗仔林(西拉雅)、萬金庄(西拉雅)、「傀儡番」(Kalewhan,排灣族)。每到一處,他都有詳細的紀錄,包括各地的風土人情、生態環境、住屋、服飾、刺青、獵首、去齒、語言、音樂、船難等等,可說是應有盡有,鉅細靡遺。最難得的是,他不怕道路險阻,尤其生番地區處處隱伏殺機,隨時都有被獵人頭的危險。有一次他們冒險到霧社山區的湄溪(Tungan)去調查,在歸途中被數十個全副武裝的賽德克族人前後左右包圍起來,準備隨時動手。幸而他們保持冷靜,沒有被沖散。正在危急的時刻,有一隻鳥從頭上飛過去,Steere只開了一槍就把牠打了下來,這產生震懾作用,對方才不敢貿然動手。此情此景真是令人驚心動魄,可真是歷劫歸來。他們回到埔里,巴宰人都以為他們早就被宰了,竟然意外地平安歸來,大家都很熱誠地為他們慶幸一番。

  且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部書價值的一斑。在他已發表的論文(Steere 1874, 1874/5)中,他雖提到他收集到的新港文書及其書寫時代和背景,但並沒有說明那些新港文書採集的地點及如何取得。在書稿中他就有詳細的交代,原來他事先已聽到有那種用羅馬字母拼音的平埔族語文,專程前往搜購,他那一批契約文書都是從崗仔林部落酋長的手中以他的槍枝換取來的。因此我們才知道那幾件新港文書確實可以反應崗仔林西拉雅家族的經濟狀況。又如,他所記錄的西拉雅一百多個語彙,都是從更偏僻的山區,根據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口中問到的。那時她已忘掉了許多西拉雅語,她說連她的父母在世時都很少使用西拉雅語了。他這些背景資料可以提供我們推論:大約在十九世紀上半,西拉雅語就已逐漸消失了(請參見拙著〈新發現15件新港文書的初步解讀〉)。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各有六章,前半部寫Steere到台灣蒐集動植物標本以及各種人文地理資料的經過,尤其是有關南島民族的第一手資料;後半部寫有關台灣的歷史資料,以及當時各族群的狀況,有許多是引用別人的報告(有些報告在今日很不容易看到),也有他自己的觀察和意見。他寫得非常具體和細膩。有關台灣南島民族的實際情況,在他之前還沒有人寫得那麼翔實和生動。附錄有五種參考資料,大都是史蒂瑞有關台灣的紀錄和他所採集的資料,只有地圖是顯示他在台灣各地旅行的地點和時間,由編輯者繪製。

  從這部書,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台灣一般人的實際生活狀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那時陸路交通還很不發達,到內陸去更是沒什麼公路或大馬路,無論到哪裡都得走路,而且走彎彎曲曲的稻田之間的小路,行李得要雇用苦力來挑著走。旅社都非常簡陋,又髒又亂又吵,還得聞鴉片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801627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6
    • 商品規格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