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

  • 79 435
    55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西洋史地歐洲史地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伯.葛沃斯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馮奕達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06/26

出版情報

充滿驚奇的「野生」東歐

2022/08/01 《野生的東歐》是近年台灣少數專談東歐歷史文化的人文旅遊書籍,對這片充滿驚奇的「野生」歐洲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 本書作者塔朋是個任性的美國人,年紀輕輕從哈佛商學院畢業,沒有像一般人進入華爾街賺它個好幾桶金,反而辭職許下要走遍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宏願,《野生的東歐》就是塔朋走訪東歐二十五國的遊記,而他只有一個目的:希望把全世界帶回給他的讀者們。 《野生的東歐》不同於一般的旅遊書,塔朋除了會告訴你哪裡有好吃、好玩、好逛之外,他其實花了更多時間跟當地鄉民們抬槓、嚼舌,例如他會問波蘭人「你們算不算東歐國家」,會問東德人「懷不懷念共產時代」,問波海三國人「你們有多討厭俄國人」,諸如此類會讓現場氣氛劍拔弩張的尖銳問題。除此之外,塔朋也會跟當地鄉民漫談他們對伏特加、美食、語言、家庭、一夜情、鄰居八卦的看法,讀者可以藉由這些對話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 《野生的東歐》的價值在於,雖然在作者跟這些鄉民的抬槓中,充斥許多刻板印象、道聽塗說,也不乏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缺乏多元思考的「政治不正確」觀點,但這卻真正反映出東歐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鄰國,以及眼中的世界。《野生的東歐》不是走馬看花的遊記流水帳,而是希望能透過人跟人的對話與理解,避免世界上許多愚蠢的爭端和干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一戰過後,帶給歐洲的不是和平,
而是一連串悲慘的戰亂,
並宣告「歐洲內戰延長」的時代到來!


★ 20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百年必讀佳作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好書
★ 獲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協會(WW1HA)頒發湯姆林森獎(Tomlinson Book Prize)
★ 市面上唯一一本探討歐洲所有戰敗國之作
★ 民主為何沒有帶來和平?本書解釋為何帝國滅亡後反而內戰四起
★ 特邀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伍碧雯作序推薦、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惠民背景導讀

一戰可說是歐洲秩序混亂的開端:
極端主義出現、大型帝國瓦解、民族革命四起,
讓歐洲人民落入比一戰更悲慘的暴力循環中,永無寧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大部分的歐洲人以為一戰僅是將原本巴爾幹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的混亂情勢導正,迎向更穩定的局面,可讓人民回歸和平無爭的生活,沒想到戰事不僅讓全歐洲淪陷戰場,還持續了四年之久,而一九一七年以降,戰爭本質轉變,以消滅異己為目標,視暴力為唯一手段,也為往後的歐洲革命戰亂埋下伏筆。

因此,一戰的終結並未帶來和平,對戰敗國的人民而言,反倒陷入更殘暴、更恐怖的戰亂之中。從戰敗國所處的東歐、中歐到東南歐連接形成「弧形暴力地帶」,在這些國家及地區,因大帝國的瓦解而分裂成小型民族國家,當中極端主義崛起、內戰頻傳、民族革命四起,甚至發生跨國武裝衝突,導致歐洲內戰延長。進而醞釀未來二戰發生的種子。

這是一部還原戰敗國人民再度身陷戰火的悲慘故事。作者葛沃斯將焦點放在戰敗帝國,他蒐集這段時期各種資料、文獻,重現史實,試圖完整探討當時歐洲各戰敗國的狀況:各國是如何結束一戰,又是如何開啟戰後的內戰與革命。若能釐清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三年間的戰亂真相,就能了解歐洲二十世紀的暴力循環的運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原由的背後祕辛。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背景導讀

周惠民│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文中心主任

好評推薦

杜子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周雪舫│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名人推薦

「一九一八年前後歐洲各個社會積累的暴戾能量,其摧殘力道,實不低於二戰原子彈的威力,也使得本書句句血跡,頁頁暴行。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百年,葛沃斯教授的論著逼著我們直視這些真實發生的醜惡殺戮事件。在上一世紀,民主政治曾經很偽善,民族主義確實很危險,共產革命製造了大災難,眾多的B咖政治人物放縱社會的仇恨膨脹,他們讓這段血色歲月更加腥紅、深紅!」──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就中歐、中東歐、東歐及東南歐而言,一戰似乎並不結束於一九一八年年底,即令歐陸西半部煙硝漸息,然而歐陸東半部,包括中歐的德國、中東歐地區由原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匈哈布斯堡帝國及俄羅斯帝國解體後所誕生的新興諸國,以及東歐的蘇聯內部,卻仍因內部政黨對立、少數民族及政治疆界等問題而持續爭戰不已,這些種種負面因素,甚至成為引爆日後二戰的潛在根源。
作者羅伯.葛沃斯鉅細靡遺地爬梳解析了這段從一戰末期至一九二〇年代初期,歐陸東半部各國內部及國際間糾結錯綜的各項複雜因子形成之所由,從中得以清楚觀察出,爆發於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五年間的二戰悲劇,其深層之因,實係源自一戰後期至終戰後歐陸東半部國際新秩序的安排失當使然。」──杜子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葛沃斯告訴我們一段未被關注卻是重要的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德國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與協約國締結停戰協定,人們以為脫離戰爭了!實際上其後數年多處充滿著血腥衝突,有內戰,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諸如驅逐不同民族與宗教信仰者、領土的爭奪、屠殺無辜人民的手段等皆勝於往昔,為二戰的恐怖鋪設道路。作者使用多國檔案,是一本治學嚴謹的學術作品,其文筆流暢,細膩地再現一個個暴行,令人膽顫心寒但也發人深省。」──周雪舫(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葛沃斯的著述不僅重要,而且及時,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史家們經常忽略的一段時期和一塊戰場。研究紮實。」──瑪格麗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羅伯.葛沃斯在《不曾結束的一戰》一書中精準披露,對於許多大戰戰敗國與人民來說,衝突與流血的歷程直到一九二三年末才結束。本書以包羅萬象的原始史料和學術研究成果為基礎,填補了一大片的畫面。」──布蘭登.希姆斯(Brendan Simm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這一本對全歐規模的亂局所作的報導,讓人更容易了解『秩序』何以在一九三〇年代的歐洲,成為時人心目中最嚮往的標的,甚至超越了自由……本書幫助我們了解為何鮮少有戰爭會走向這麼嚴重的結果:一旦某個社群暫時把本能上、社會與司法規範上對殺戮的反感擱置下來,要恢復正常就變得相當困難。」──馬克思.黑斯廷斯(Max Hastings),《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葛沃斯用發人省思的引文與故事充實了《不曾結束的一戰》一書,拼湊出一段關於二〇年代晚期時戰時和的複雜故事,讓光線穿透陰暗角落。這本書令人戰慄,提醒人們某些地緣政治斷層線有多麼桀敖不馴。」──辛克萊爾.馬凱(Sinclair McKay),《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融合了節奏明快的敘事與流暢的分析,處理這場發生在四個破碎帝國的土地上、發生在希臘與義大利,以及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停戰時西線兩側的動盪。葛沃斯對細節的掌握令人印象深刻,他揭露了中歐、東歐與東南歐的情況跟不列顛或法國大相逕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屠殺場面絕對沒有在一九一八年末畫下句點。」──托尼.巴柏(Tony Barbe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本書不僅重要,說服力十足,而且敘事精采懾人。葛沃斯披露遭人遺忘的戰後暴力,是如何構成歐洲墮入黑暗的關鍵一步。」──亞歷山大.華生(Alexander Watson),《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

「清楚、深入說明一九一七年至二三年間哈布斯堡、霍亨佐倫、奧斯曼與羅曼諾夫帝國突如其來的崩潰,以及其繼承國家艱難的誕生過程。」──《戰爭史評論》(History of War Reviews)

「對世界大戰後動搖歐洲所有戰敗國的動亂所做的一流研究。葛沃斯在這份調查範圍廣泛、筆調明快的報告中,探討了整個中歐地區的政治與軍事動盪。充分解釋民族主義者與法西斯團體之所以興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搭好舞台的原由。」──《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作者

羅伯.葛沃斯 Robert Gerwarth

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近代史教授兼戰爭研究中心(Centre for War Studies)主任,著有《俾斯麥神話》(The Bismarck Myth)以及納粹大屠殺執行者萊因哈特.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傳記《希特勒的劊子手》(Hitler’s Hangman),現於美國、英國、德國與法國等地研究並講學。

譯者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帝國與料理》、《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等書籍與論文若干。

目錄

推薦序 從一百年後的今日,省思一戰帶給我們的教訓 伍碧雯
背景導讀 周惠民
地圖
引子    

第一部 挫敗
第一章 春日列車行
第二章 革命復革命
第三章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第四章 勝利的滋味
第五章 前路將盡

第二部 革命與反革命
第六章 戰爭沒有盡頭
第七章 俄羅斯內戰
第八章 民主的勝利表象
第九章 激化
第十章 紅色恐懼與法西斯的崛起

第三部 帝國傾頹
第十一章 潘朵拉的盒子:巴黎和會與帝國問題
第十二章 重新打造中東歐
第十三章 哀鴻遍野
第十四章 阜姆
第十五章 從士麥那到洛桑

後記 「戰後」與世紀中的歐洲亂局
謝辭    
參考文獻
圖片版權聲明

序/導讀

推薦序

從一百年後的今日,省思一戰帶給我們的教訓
 
歷史學者大致上都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於一九一八年。這場在二十世紀初期讓近一千萬歐洲年輕人,命喪戰場的災難,距離今年──二〇一八年—終於百年了!在戰場上倒下的每一個身軀,原本都擁有青春的未來與等待開展的人生,但是長達四年的暴力相向、武力對峙,讓他們化為哭泣的孤魂與哀怨的幽靈,埋入了千人墓、萬人塚內。歷經百年時光,今日我們重新再檢視這齣人類歷史剛剛跨入二十世紀時的大悲劇,不應聲嘶力竭的咒罵,也不是悲憤難抑的怒吼,我們已經累積足夠的時間距離,願意用不激情的態度,嚴肅冷靜的評論與回顧這場大時代的大事件。目的呢?不是浪漫的百年懷舊,而是要記住這百年前的血色歲月!

歐洲近代長存的敵對政治情勢,如何變成了「大戰」?甚至演變成「大混仗」?最簡單的答案:眾多的B咖政治人物上場了!將場景拉回一九一四年夏天,歐洲政壇B咖政治人物對於薩拉耶佛刺殺事件處理不當,導致數十天後,「到巴黎郊遊」、「在巴黎相見」、「從萊比錫到巴黎」、「從慕尼黑到巴黎」這些歡慶的語句,豪放地寫在全德國總動員運兵的火車車廂外。年輕士兵帶著無懼戰爭的自信表情,揮手道別;年輕女性以欣慰的笑容,獻上花束,歡送保家衛國的弟兄、丈夫、男朋友。這一張張黑白照片的史料,訴說著一九一四年夏天,德國加入戰爭的樂觀氣氛。同樣洋溢著高昂參戰情緒的照片,在德國的敵對方——法國與比利時,也是多不勝數。歐洲年輕人這麼好戰嗎?不知戰爭是邁向死亡的捷徑嗎?是的!人類果然健忘!前一次的歐洲大戰是拿破崙時代,早已遠在百年之前。一八一五年之後,歐洲百年之間沒有地理空間的大戰了!然而就在年輕人摩拳擦掌,興奮期待衝鋒陷陣,欲大展殺敵護國的英雄想像之際,迎來的卻是外於所有過去戰爭經驗的停滯戰:壕溝中的整日窩蹲,長期待命的神經緊繃,夜半敵人摸黑前來的割喉,突然投擲過來的手榴彈,以及瀰漫戰地與沈降於壕溝的毒氣。非死即傷,手斷腳殘,失明與發瘋,腦袋轟掉了一半……出征時的健全身心與贏家夢想,四年後已是身殘心悔,活著就是勝利。對於「小我」的士兵而言,這場戰爭的目的與意義已經完全模糊不清了!

不甩無數「小我」的垂死與傷殘,屬於國家民族層面的「我族」,權力算計與政治角力加碼續演。一九一八年秋冬時節,戰火好像停止了!但是僅侷限於兩大陣營(英、美、法為主的協約國與德、奧匈為首的同盟國)國際交戰狀況停止而已。鍋仍熱、火仍燒:這頭國際戰場的武力稍熄,那頭國內左右派系的纏鬥猛火正旺;這方民主人士召開巴黎和平會議,那方社會主義工人揪團暴動。和平會議裡:民主是假的,報仇是真的;工人運動裡:正義是假的,奪權是真的。列寧已開始出口他的國際共產革命模式;極左國際思想的大紅潮來襲,激發出極右的民族主義反撲對抗。一方要從資產、共產到無產;另一方則從恐共、防共到反共。相異意識型態的對罵,落實為恨死對方的武裝廝殺,更激化為絕不留活口的滅絕異己。請問誰是「異己」?不僅僅是意識型態不對盤者,更擴及族群、習俗、文化,甚至外貌長相……無限上綱到所有與「我族」不同者皆是。歐洲歷史曾經長存的多元族群共存政體,在戰末B咖政治人物提倡民族自決理想之下,已失去存在價值,「我族」的獨立建國才是主流。這也製造了各國社會內,尖銳的排他與屠戮異己族群的合理動機。至此,讀者或許會質問:一九一八年戰爭不是結束了嗎?當然不!只是暫停喘息。「休息」果然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更長遠的暴力血腥之路。國際戰場的結束,卻是各國內部各派人士混仗的開始。此時,請忘記基督教的博愛、和平!請記住:歐洲精神在戰爭血泊中展現,歐洲價值在仇恨鐵蹄中實踐!

一次大戰後歐洲這段極其複雜「殺到飽、戰到死」的史實,橫跨的地理空間非常廣泛:從波羅的海區域,到巴爾幹半島內部;從近東地區原奧斯曼帝國領地,到中歐德國與南歐義大利,也不能摒除西班牙和葡萄牙。涉及的被害與加害族群甚多: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哥薩克人,還有斯拉夫的不同族群……錯綜交織的暴力對抗蠻力,共產武力對撞民族勢力。百年後的我們,再怎樣的理性與冷靜研究爬梳,還是會一聲聲的嘆息:太複雜、太離奇、太嗜血了!這段歷史應該不可能以單本專論的容量來解讀。但是都柏林大學戰爭研究中心主任葛沃斯教授,很有勇氣地挑戰這項高難度的工程。這位正值壯年的德裔歷史學者,二〇〇五年曾出版關於俾斯麥的專書,二〇一一年撰寫納粹黨政要人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的傳記,兩本學術論著都深受歐洲學界重視。然而除了集中研究明星級歷史人物之外,他更以十年時間,鑽研思考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議題。這次學術的鎂光燈不再聚焦單一歷史主角,學術雷達廣泛偵測到的標的物,反而是複數的歷史人物與複雜的內政、外交暴戾事件。葛沃斯教授於二〇一六年出版的《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一書,如他所言,「大規模暴行」是這部論著的核心課題。一九一八年前後歐洲各個社會積累的暴戾能量,其摧殘力道,實不低於二戰原子彈的威力,也使得本書句句血跡,頁頁暴行,閱讀之時,足以擰出一大灘血漬。仔細分析這部專論的特點包括:

第一、民主發展擺一邊,共產革命放首位:翻轉讀者習以為常的以西歐為主的觀點,而直接從比東歐更東邊的列寧共產革命運作與影響切入。

第二、大國的政治動向擺一邊,新興小國的生存掙扎成焦點:芬蘭、保加利亞、拉脫維亞、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等這些被史家略而不談的小國,卻是當時真實存在的獨立國家。一戰後,他們都面臨了國內左右派系的流血對抗,解決惡質競爭的困境,大家仍然選擇以暴制暴來解困,造成大戰結束,小戰不斷的持續動盪。

第三、粗糙的民主談判擺一邊,嗜血的殲滅武鬥為主線:一戰後多次的國際談判與成立國際聯盟,似乎象徵人類追求永久和平的意願,也是政治文明進步的指標。但是,說穿了,這都是民主國家的自得其樂與自我催眠。證諸史實,戰爭不曾結束,暴力沒有終止,蹂躪加劇,屠殺延續,「殺到飽、戰到死」在一戰後的許多歐洲社會,已是政治常態,更為下一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極端的屠戮工程鋪平了道路。

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百年,葛沃斯教授的論著逼著我們直視這些真實發生的醜惡殺戮事件。我們無法迴避或掩飾,我們只能承認,也必須記住:在上一世紀,民主政治曾經很偽善,民族主義確實很危險,共產革命製造了大災難,眾多的B咖政治人物放縱社會的仇恨膨脹,他們讓這段血色歲月更加腥紅、深紅!一九一八年之後的百年之間,狀況改善了嗎?如果沒有,百年之後,二〇一八年的此時,除了省思與憑弔,或是例行公事的應景紀念活動外,我們必須有更實際的行動了!


伍碧雯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7433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時報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