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0928_9月選書

古巴精神!一千一百萬人的奇蹟,與逆風而行的勇氣

小小的古巴,頂住了美國全方位的封鎖,一探古巴樂天求變的精神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古巴蟬聯「全世界最想去」TOP 10排行榜!

歷經了半世紀經濟制裁、外交孤立的逆境
小小的古巴,頂住了美國全方位的封鎖
以獨立、創造、充滿生命力的精神
展現令世人驚豔的島國奇蹟!

跟著本書打開時光封印
一起穿街走巷、登堂入室
走入街頭塗鴉、市集攤車、特色民宿、生態農業的新風景
一探古巴式的簡樸、樂觀、熱情與創意!


二〇一五年古巴與美國宣佈關係正常化,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正如古巴人在街頭用「正宗蘭姆酒」加上「土製可口可樂」(TukCola)調出的特色雞尾酒慶祝一般,自由古巴的滋味正在蔓延——小小的島國,終究捱過了美國五十多年來全方位的打壓!

不同於一般觀光遊記,作者陳蕙芳多年不斷造訪古巴並與當地友人建立深厚友情,她得以用最貼身而細膩的生活觀察,帶你打開時光印記,進入這個既真實又魔幻的國度。

10個現象探古巴
——滿街美國古董大轎車,修補拼湊五十年!
——保障低價的食物配售制,能讓人吃飽吃好?
——菜園就在家門口,城市農耕抗糧荒!
——古巴披索不稀奇,外匯才是硬道理?
——私營經濟鬆綁後,黑市買賣後門大開?
——自來水電公共交通一概欠奉,新民宿照開不誤!
——古巴人現在可以自由買賣房子了嗎?
——革命後的新世代,擔憂的是「缺錢」還是「快錢」?
——古美關係解凍後,古巴會更好嗎?
——古巴將會徹底告別社會主義嗎?

全世界也都在好奇:在一個沒有了革命英雄和卡斯楚的新時代,古巴要繼續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它正悄悄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嗎?

一問一答間,作者聽到古巴朋友幽默自嘲:「也許我們會向前進一步,向後退兩步呢!」但也不忘驕傲宣稱:「古巴什麼都缺,就不缺驚喜和奇蹟!」然後繼續正經議論:禁運解除、私營經濟鬆綁、「快錢」大批湧入⋯⋯古巴未來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不論如何,在這個關鍵時刻,作者筆下的古巴儼然打開時光的封印,散發一股不能抗拒的魅力:哈瓦那私營小店前舖後居、老房翻新的民宿別具特色、破舊卻生猛有力的工人新區、氣象一新的海濱長廊、國民土製啤酒混搭時髦工藝市集 ⋯⋯它證明了,各種針對古巴社會主義政權的制裁手段都未能奏效,頑強生活的古巴人,在隙縫中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古巴什麼都缺,就不缺驚喜和奇蹟
這個國家不但每天生活在矛盾之中,
還把矛盾融入了藝術、音樂、舞蹈和政策裡。
每個去過古巴的人在離開時都會談論,
古巴人如何憑藉他們的聰明、決心和想像力,
讓這座島屹立不倒——
儘管這裡的建築物正在崩塌!——作家皮柯•耶爾(Pico Iyer),摘自BBC英倫網

古巴人之所以匱乏求變,必需追溯到美國的禁運和敵對外交政策。這個人口一千一百萬的加勒比海蕞爾小國,在一九五九年革命前曾是中南美洲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以出口經濟作物如糖、菸葉和咖啡著名;革命英雄切・格瓦拉,更是一代代國際左翼青年運動、社會主義理想的精神指標。

然而,一九六二年美國開始對古巴實施經濟制裁、貿易禁運,加上九〇年代蘇聯東歐共產集團瓦解,古巴民生面臨全面性的災難,匱乏飢餓時有所聞。它被逼得斧底抽薪,幾十年一個華麗轉身,成了世界爭相學習的另類典範——

哈瓦那城區就可遇見精耕細作的小型農場和牧區,城郊的農業合作社、地攤小店生氣盎然,展現古巴面對禁運時期糧食危機、以生態農業追求自給自足的歷程;它為非洲和南美洲國家培訓醫療人員、出口人道援助;在生物技術、醫藥科技、實用手藝、設計藝術領域,都有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蛻變。

這個歷經了殖民統治、資本壟斷、解放革命、社會主義、經濟封鎖、外交孤立的叢薾小國,曾無奈承載過多來自「自由民主資本社會」對抗「專制獨裁共產社會」的虛幻投射;然而,樂天的古巴人以無比堅韌和毅力,挺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緊箍罩下的匱乏年代——在作者筆下,古巴或許缺乏物資,但它最不缺的,正就是古巴人們不輕易屈服的樂觀與夢想:

一代代移民,在不同年代因為不同原因,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小島,在不確定的未知與對未來的想望中,出發,創造。明天的明天,仍有新的夢想。

作者以生動文字、攝影帶你穿街走巷,一探古巴樂天求變的精神,同時以獨樹一幟的魔幻寫實「故事線畫」穿梭進入13個古巴家庭的「小歷史」,讓你具體感受到聞名已久的,古巴式的簡樸、樂觀、熱情、創意——這,就是古巴精神!

本書特色

★古美關係正常化、美國解除禁運後,首度刻畫古巴真實生活的書寫
★特別收錄「魔幻寫實故事線畫」,穿梭時空一窺古巴人樂天求變的精神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

梁文道|《常識》作者・台港中知名文化人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鍾適芳|大大樹音樂圖像創辦人

作者

陳蕙芳(芳子)

生長於香港。本科念新聞傳理,曾透過記者的訓練進入不同的國度和視野,叩問眼前的人事物也叩問自己。之後進入社區發展機構,近距離認識生活各種面向,並關注農村和農耕文化。深感一切該從自己開始,於是告別日常上下班規律,重新尋找、描畫和形塑自己的生活,包括學習關於農的知識和技巧。

為許多香港民間婦女和勞工團體的期刊與出版物畫插畫、寫文章,並於中文報刊發表定期漫畫專欄。著有《Es Cuba/Thus Cuba/如是。古巴》(中英西語・詩畫集),Jullay, Ladahk-i(英藏語・詩畫文集)。合著有《敲打天堂的門。古巴》、《紮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多彩的和平:108名名婦女的故事》、《再讀女流》、《世界鬼節》、《性是牛油和麵包》。編輯有《咱們的故事咱們繡》、《落地生根:社區支持農業之甦動》、《電影改編我們村:社區拍攝初探》、《我的性活:性工作者攝影集》。

畫畫是嗜好也是心靈慰藉,九〇年代末與三位香港女性藝術家舉辦《四圍共》展覽,把畫作帶入不同社區並邀大家一起創作。二〇〇六年在古巴與女版畫家Paulina Marquez以畫對話,於哈瓦那舉辦《Dialogos》版畫展。二〇一五年末至二〇一六年初,在哈瓦那展出最新創作的古巴故事線畫《Milagros》。

目錄

前言|逆風而行的勇氣                                                                 
序曲|一千一百萬人的奇蹟                                                          

出發|帶十個問題去古巴                                                  
1食・2住・3交通・4出國・5就業・6貨幣・
7言論和資訊自由・8宗教・9種族・10古美關係

第一部 非常古巴

之一|以革命之名                                                                
古巴國旗:理想,勇氣,自由!
切.格瓦拉:永遠的革命家
卡斯楚:老大總司令
卡米洛:游擊戰英雄
社會主義浮世繪    
街頭標語之眾聲喧嘩

之二|哈瓦那,穿街走巷                                                                
城東:工人新區
城南:廿三大街
城西:看海區
城北:海濱長廊
必搭:移動的清涼樂土
必看:美國大水牛                                  

之三|古巴奇蹟:生態農業                                                                
自給自足的城市農耕
維尼亞萊斯農耕區
青年農民與永續栽培
烤菸葉塔

之四 |匱乏年代的生活滋味
週日廣場:快樂派對
甜蜜滋味:法式番石榴酥餅
心頭好:國營小姐蛋糕
庶民美食:熱花生米
前舖後居:萬變私廚房
街頭風景:洋蔥蔬菜小販
人氣店家:皇后街的金黃烤雞
家常滋味:曼蜜蘋果、黑豆飯
古巴之最:雪茄、咖啡、蘭姆酒
古巴國技:全民玩骨牌
古巴節奏:響棒、沙鈴
古巴瀟灑:瓜亞貝拉襯衫
精神家園:約魯巴教
如是我信:聖人的項鍊
神祇的信差:打鼓人

之四|看!古巴電影                                                      
苦難的淨化:古巴經典電影
邊緣族群的生存處境
挑戰沙文主義霸權
跨越性別疆界的新世代

之五|民宿,暫時的人生
安德勒與伊莉莎白民宿|哈瓦那巴西街
伊莎貝和路易斯托民宿|維尼亞萊斯
海洋民宿,拉巴哈達民宿|瑪麗亞拉高達海灣
特利民宿,聖露西亞|品雅利奧
朱利和嘉麗民宿|聖地牙哥
白蘭卡的家|品雅利奧
今日,有屋出售!

第二部|登堂入室:12個古巴人12部小歷史

【特別收錄】魔幻寫實故事線畫

序/導讀

序曲

一千一百萬人的奇蹟

古巴首都哈瓦那二○一五年除夕夜據説有漫天花火,絢爛繽紛的畫面在世界各地的電視新聞中閃動。這邊廂,古巴國營電視則播放著一幅幅解放革命戰爭前後的黑白硬照,一如既往。確是,一如許多個跨年夜晚,出售較好品質飲料食品的小賣亭擠滿人,國產啤酒一早售罄,街上不時走過手裡捧著蛋糕的人,古巴人全心投入準備除夕夜的慶祝派對,不論區域、貧富、族裔、信仰、政治取態。跟往年一樣,當哈瓦那堡壘的禮炮在子時響起,標示正式進入二○一六年時,家家戶戶就往街上潑水,互相擁抱親吻,開啤酒香檳慶賀:ano nuevo, vida nueva(新的一年,新的生活)!

什麼都缺,就不缺驚喜

毫無疑問,這一兩年的古巴確實有點不同:物資充裕了一點,價格上漲了很多;私人經濟活動多元了;網際網路擴大了覆蓋範圍……。但是,充斥在空氣中的,卻是那不變的既遠且近、讓人感到有點捉摸不著的驚喜和奇蹟。離開古巴六年,每年回家省親渡歲的費伊內不無自嘲的說:「古巴什麼都缺,就不缺驚喜和奇蹟。剛才走了幾家店,都找不到一罐Bucanero(一種古巴出產的啤酒)。想不到在回家路上碰到一個親戚,他居然送我兩罐冰凍Cristal(另一種國產啤酒),事實上我更愛Cristal呢。」個人的小驚喜和奇蹟數之不盡。費伊內居然在二○一五年十二月最後一天在國營店買到求之若渴的配給雞蛋(每只才○・一三古巴披索,在國營市場是一・五披索,私營的就要二披索)。

至於眾人的驚喜和奇蹟,問古巴人,很多會說是二○一四年底,五位在一九九八年因間諜罪被美國拘禁的「五勇士」終於全部安全歸國。這些年來,他們是古巴人對抗美國的愛國象徵,黨報 Granma《格拉瑪報》讚揚他們立場堅定、富犧牲精神和體現國家尊嚴。然後,則是二○一五年中教宗的訪問。還有,該是哈瓦那市中心的上網熱點,以及愈來愈多的外國遊客……等等。也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巴人的驚喜和新生活,在二○一四年最後兩個星期前已經開始了。

挺過半世紀經濟、外交困境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那天是聖拉薩羅日(Saint Lazaro),對篤信古巴傳統宗教桑泰里亞教(Santeria)的人來說,這是重要的一天。頂著中午兩點左右熾熱的太陽,人們陸陸續續進入或離開位於市郊的聖拉薩羅廟,隆而重之地履行著一年一度的宗教習俗。疏導信眾的廣播突然透過晴空,送上「古美兩國關係正常化」這個最新消息。有人沒有聽清楚,半信半疑,有點被捉個措手不及。有人卻已擁著身邊人,大喊「古巴萬歲」。

聖拉薩羅是桑泰里亞教裡一個備受尊崇、象徵奇蹟和希望的聖人,他能除萬難、行神蹟、治百病、圓夢想。每年的十二月十七日,人們準會大事慶祝。久病不癒的,或撐著拐杖或坐著輪椅或被抬在擔架上,親身求拜。家裡重病不能走動的,親屬或會身繫大石頭一路爬行,為親人誠心祈求。無論大小願望,只要恪守承諾,聖拉薩羅都會讓你如願。如是,十二月十七日就是顯示神蹟,或開始編夢的日子。古巴與美國選擇這天宣布這個歷史決定,是偶然也好,是存心也好,對古巴人來說,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無論是神蹟或夢想,都需要努力耕耘,正如古巴人與聖拉薩羅之間的默契。五十三年前,美國斷絕跟古巴的外交關係,並實施全面貿易禁運和制裁。一切政治經濟手段的背後,目的就是要孤立、削弱、最後推翻卡斯楚的社會主義革命政權,是兩套不同價值觀的博弈。

超過半個世紀的頑強抵抗,古巴人受盡折磨。禁運,加上蘇東集團的崩倒,古巴不得不自食其力,從頭開始。從一九九○年代初揭開序幕的特殊(艱難)時期,滿是有關冒死偷渡和饑餓匱乏的真人真事。根據古巴官方二○一一年的數字,在一九九七到二○○九年間,古巴的出入口貿易淨總虧損達一○九億美元,平均出口貨品購買力下降了百分之十五。十年前走在古巴的街頭,大幅大幅海報提醒古巴人革命的理念:「無私、平等、人道主義!」「愛國抑或滅亡!」「我們活得不錯!」……。努力活著的古巴人捱過來了,捱得很辛苦,但充滿自尊和創意,更耕耘出令人讚歎的生態農業和城市農耕、為非洲和南美洲國家培訓醫療人員、出口人道援助、還有熱情洋溢的特色音樂舞蹈文化等等。歐巴馬在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那天不得不承認,超過半世紀的禁運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是時候採取新措施了。

古巴贏了這場博弈。幾十年的夢想成真,奇蹟出現了。

革命後一代的夢想

二○一四年底,問四十來歲在青年中心工作的彼得今年有什麼願望,他爽快而認真地說了三個:「改善家人生活,期望古巴的經濟隨著古美關係正常化得以改善,還有轉換工作」。這些革命後出生的一代,都已經成家,孩子亦屆已婚之齡。彼得的大女兒廿八歲,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他跟大部分古巴人一樣,每月工資約廿美元(約等於三百五十古巴披索),只夠糊口,必得想方設法增加收入,「我希望以後物質供應至少會多點、便宜點」,他說。

彼得的夢想部分成真。從二○一五年中開始,他幫忙經營舅舅在哈瓦那新開辦的民宿,並辭掉了中心的工作,全心投入。聖誕新年期間客人絡繹不絕,只短短兩、三個月,彼得光是從安排汽車接送客人所賺得的收入,已經相等於他一年工資。他每天大清早趕往民宿張羅早餐、清潔和其他事務,下班後還要處理家事,忙得團團轉,但興致卻是異常高昂。

「外國遊客特別是美國,應該會多起來,通訊和醫藥設備等等都會改善,會更快更便宜。我是滿樂觀的,古巴經濟會有所發展。」彼得的表親約翰也說。約翰前些時生活潦倒,但他一直堅持自學外語,現在能操流利英、德、法語,去年開始在國營旅行社為外國旅客做導遊,雖然是散工,但已經叫他信心滿滿,完全變了另一個人。對於未來,他是蠻正面的。

美國政府代表團在二○一五年進進出出哈瓦那,跟古巴政府鋪搭新關係。當時處於低谷的歐巴馬民望,因為改善古美關係這個舉措得以回升。雙方使館重開,古巴亦從美國的恐怖軸心名單中除名。正如很多人估計,大量美國遊客開始出現在古巴街頭。他們或坐包機從美國直飛,或取道其他國家抵達,預計每年從美國來的遊客會高達一千萬人次。。而半個世紀以來,首班美國直航古巴的客機,終於在卡斯楚追悼活動展開那天(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從邁阿密飛抵哈瓦那。

二○一六年,古巴街頭的大型海報宣示著:「做好本分,不要左顧右盼!」「忠於我們的歷史!」「堅守我們的價值!」「不敗的革命!」,某種程度道出古巴人民如何在這一波波的改變中自處。

對於似乎無可避免的經濟發展,更多古巴人是帶著謹慎和警惕的心情。他們心裡害怕那以利潤和金錢為終極追求的自由市場經濟,害怕那以謀取個人福祉為上的倫理,害怕回到五九年革命前那個美國傀儡政權管治下貧富懸殊、紙醉金迷、腐敗的古巴。五十多歲在西部一個小鎮擔任中學老師的米格爾憂心忡忡:「我們的青年人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們就是物質主義,要吃好的,要穿漂亮的,要去旅遊。什麼價值、什麼理想,他們都不理解,都不覺得重要。」同樣是老師,卅歲出頭,有個四歲女兒的阿蒂安娜非常嚴肅地說:「為了得到多一點錢,年輕人什麼事都會做。現在在公車上,見到孕婦他們竟可以視而不見,根本沒有想過要讓座呢。我們一定要堅守我們的價值:平等、誠懇、人道主義和愛國。我們要從家庭做起。從小就要好好給孩子講我們的歷史,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對的。」

哈瓦那退休經濟老師芭芭拉同樣謹慎又警惕。「轉變會很慢,很慢。對,經濟發展會不一樣。我們什麼都沒有了,還怕什麼?」她說。「但我們也深知我們擁有什麼。」芭芭拉一邊緊握拳頭,一邊用力踏地,似乎在說:古巴這幾十年的努力成果,深深種植在土地中,融入人們的血液中,不能輕易拿走。

挑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為了改善經濟和民生,古巴政府在二○一一年開始落實一系列新措施,容許更多私營經濟活動,包括買賣汽車和房屋。衣食住行,從量到質都有所改善。只要口袋有錢,生活肯定比以前好。越來越多人以不同管道到外國工作或生活,賺取外匯幫忙貼補家計。有人去了就留下,有人出出入入。古巴不缺遊客,據說二○一四年就接待了四百多萬名旅客,全國的旅遊點都多了民宿、餐廳和販售紀念品的攤販。

彼得的鄰居阿力這兩年一直想擴大他的鎖匙生意。只是,政府仍然緊緊控制出入口,阿力根本不可以循合法管道買到鎖和鑰匙的原物料,只能靠朋友幫他少量零散地從外國帶進來。「政府仍然操控物資供應。所謂開放私營經濟,只是把以前非法的合法化了。而結果則是滋長更多非法活動。想一下,這些物資那裡來,不就是單位或黑市的嗎?如果數量越多,不就表示背後有一個更大的非法供應圈嗎?」費伊內氣憤的說。

試閱

【第一部:非常古巴】

★以革命之名

都已經五十多年了,古巴街頭還到處是「革命」:當年領導解放戰爭的人物畫像、大型政治宣傳畫等等。冷戰後的禁運,美國這個不友善的鄰居,讓革命古巴有一個特別清晰巨大的抗爭目標,讓國內種種困乏和缺失都有一個罪魁禍首,讓革命有一個繼續進行和存在的理由。歷史的偶然與必然,就在二〇一五年古美領導人再次握手後,一度蹲在世界邊緣的革命古巴,一下子被扔進哄哄亂亂的大熱鍋裡。

經歷過革命的一代,大部分已經進入晚年,慢慢淡出歷史前台。古巴朋友說,因為經歷過革命前的黑暗日子,所以這一輩古巴人覺得新政府儘管有十萬個不是,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少報導都指出,很多生活在農村,以及在革命前屬於貧苦階級的古巴人,依然視卡斯楚為偶像,因為沒有革命,他們的子女就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革命後出生的一代,卻只有存活在均貧社會主義的實際經驗,種種匱乏困頓,再加上從不同渠道接收到的外面「美麗新世界」的資訊,一批又一批選擇了離鄉背井這條毫不容易的人生路。不少古巴人說,人道、無私、平等這些革命理念和價值,在年輕人身上已經很難尋獲。無疑,二○一六年的古巴街頭,確實有越來越多資本主義消費市場的蹤影。或許,在那些熱情開朗的身影裡面,還是涓涓流淌著祖輩們在這片土地上編寫的文化基因,某一天某一刻在某一個地方,也許就會浮現出來,可以再親近古巴革命那獨特的體溫。

★哈瓦那,穿街走巷

因爲公共交通缺乏,徒步穿街過巷是不少遊客的選擇。如是,也為旅遊打開了一扇更寬闊更流動、更深入更生活的文化面向。沿著舊城區最長的 Saint Lazaro 街走,兩傍大都是破舊的民居:高高的樓底、小小向街的陽台、手工精巧的木製窗框和百葉簾,西班牙式建築物在日月洗刷中煥發著人與歷史的味道與感覺,訴説著過去和現在。街上除了失修的樓房外,還不時看到飲用水車。舊城區太舊了,不少水管都報廢,飲用水污水在腳下任意流淌。

十年前,在Saint Lazaro 街尋找 Buena Vista Social Club(台譯《樂士浮生錄》,港譯《樂滿夏瓦拿》)。人們告訴我那本來是一個左鄰右舍唱唱玩玩音樂的聚腳地,沒有什麽特別,古巴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唱可以彈可以跳。就因爲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這部紀錄片,毫不起眼的一所小房子成爲旅遊熱點。靠近首都廣場遊客中心一帶,有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較高的建築物陸續翻新,重現光彩。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經濟開放,歷史文物及其周圍冒出精緻的咖啡館、餐廳,甚至畫廊、民宿。遊走城市的大街小巷,轉一個彎角,就有一個故事。

以研究城市著名的美國學者劉易士・孟福(Lewis Mumford)認爲,城市凝聚文明的力量和文化,保存社會遺產。古巴城市化程度頗高,七成多人居住在大小城市中,總人口的18%,即二百萬多人,就住在首都哈瓦那。古巴革命政府繼承了一個千瘡百孔、貧富懸殊的社會,挨過幾十年鄰國政治打壓和經濟艱困和匱乏,也許就如孟福所言,因爲有個清晰的理想信念,所以可以咬著牙根撐下來。每一個城市,每一棟大樓,也就是其居民的理想之所在。
★自給自足的城市農耕

傳奇。農民法奇的農莊位於離哈瓦那七公里左右的聖荷西,門前是一棵婆娑的白色簕杜鵑,為仍然炎熱的十二月冬天帶來一絲絲白色聖誕的感覺,清凉。法奇是一個傳奇,曾獲得古巴農業部頒發優秀農民獎。這些年來,他那只有〇・三公頃的農莊,一直是國内外農業從業者的麥加聖地。當年我們尋訪哈瓦那的城市農莊,輾轉來到法奇的神奇小宇宙,驚訝這小小農莊中居然培育了兩百多種生物,是一個自我完成的小生態。而他那用可口可樂塑膠瓶和醫療點滴計時器組成的自動澆水系統,更叫我嘖嘖稱奇。

法奇的夢想是開設「農民田野學校」,他認爲教育無價,這也是革命的原則。二〇一七年初,法奇的農莊門口掛起如此一個名牌:「生態明珠——整全的田野學校」。還沒有坐下來,法奇就給我們展示他的最新創意:用枝丫生產月桂葉(bay leaves)和肉桂(cinnamon)。我們跟著法奇在那小農莊轉,看他如何用自動澆水器培育月桂的枝丫,聼他說如何用氣根來堆肥,還有那經歷猛烈颶風也沒有破損的風力抽水塔。每個古巴農莊都有他們的自家發明和祕方。離開前,法奇給大夥捎來一大袋田間新鮮蔬菜。他說,蔬菜都不賣,是給自己吃的好東西。而在不遠的大樹下,就堆滿了準備出售的月桂和肉桂樹苗。

法奇的農莊是一個傳奇,這是一個人以創意建構的桃花源。而散落在哈瓦那城區的城市農莊,全都無縫地跟周遭居民的生活和節奏結合,是衆人的有機現實組成。

聖米格爾工人區邊緣的城市農莊叫 Grito de Baire,方圓大概二・五公頃的耕地上有七八個工作人員。整個聖米格爾區有五家城市農莊,面積共五公頃,每天為區内居民提供新鮮蔬菜。負責人奧古斯丁曾經三次到中國交流,引進了一些中國蔬菜,例如上海白菜,蒜薹和韭菜等,並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扎穩了根。就像大部分城市農莊一樣,這裡也種植了驅蟲植物(如萬壽菊),或者利用不同植物(如玉米和洛神花)的特性配合著來防蟲,肥料則用古巴專家最新研發的 Fitoma,以及自家製作的蚯蚓堆肥。不太大的園内,草藥、香草、苗圃……一一俱備。正要道別之際,奧古斯丁拉著我們走進一個小工作室,興奮地展示他們最近利用廢鐵製做的各種農具,手工相當精細,受惠的不光是一家農場,也嘉惠了其他農莊和農民。這裡,就是一個現代城市的創意傳奇。
【第二部:登堂入室】

★12個古巴人12部小歷史X魔幻寫實故事線畫

是恆常酷熱的天氣,是居室的設計,是社會文化習慣……走在古巴街頭,不難看到人們或安坐玄關的搖椅上悠閒聊天,或身靠陽台與街道另一邊的鄰居搭訕,或看風景,或看人。

有幸走進古巴人的房子,就像走進了時間和空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過去現在,讓我們可以更立體地想像他們的未來。愛造訪古巴朋友的家,穿梭那充滿主觀的、客觀的、個性化的,由年月、人物、内外、大小環境編織的既實在又感性的世界,從一個個一組組活著的延續著的存活,慢慢理解和補充或虛無或抽象的所謂事實、概念和數字。況且,街上可以舒舒服服、悠悠閒閒地喝杯茶吃個餅的餐廳或咖啡廳,簡直是鳳毛鱗角。家,似乎是最方便最自在,也該是最理想的供朋友聚首的地方。

古巴朋友的家大都有幾十年歷史,儼如突然被凝結在過去某一個時空中。無論是室内裝潢、家具用品乃至房子周遭的社區,都變化不大。老舊木櫃珍而重之收藏著典雅的西洋餐具,暗花玻璃展示著那些年月的工藝美學,廚房水龍頭關不了也擰不動,樓梯照明壞了缺零件維修,隔壁大樓外牆隨著日子慢慢剝落……

★奧斯卡・城中的後花園・5ta, entre D y E, Vedado, Havana

座落哈瓦那中心Vedado區的這間老房子不知道有多長的歷史。街角是第五街優美的公園,即便沒有太多修葺保養,還是可以想像當年這公園的氣派。房子擠在D和E街中間,樓高兩層,保持著原石塊和混凝土的暗灰色,毫不顯眼,但穩妥堅實。前方靠路邊是一個小小花園,透過疏落的花叢,可以看到昏暗的前庭。拉開鐵圍欄的小門大喊幾聲「hola」,過了好一會兒,奧斯卡的媽媽才打開高高的大門,探頭出來回應。

這就是傳説中坐在大型橡膠車胎出海捕魚的奧斯卡的家了。穿過小花園進入清涼的騎樓底,兩隻小狗在大屋門口狂叫,對陌生人毫不客氣。外面陽光普照,但偌大的房子還是顯得昏暗,而且從大門口的前庭往裡看,深不見底。心裡一直疑惑,爲什麽奧斯卡一家這麽幸運,能住在這樣好的地區?這麽大的房子?

「革命勝利後,舅舅被分配到這棟房子,他是一家旅遊機構的老闆,後來在飛機意外中過世。我們一家因爲種種需要,陸陸續續從農村搬到哈瓦那來尋找機會,父母親和家人就這樣住進來了。當年我才十五歲。」媽媽今年六十八歲,四十二歲的小兒子奧斯卡和現居墨西哥的大兒子都在這屋子出生長大。沿著走廊往裡走,左方有四間房,右邊則是天井和後花園。可以想像當年住滿人的熱鬧境況。媽媽說人丁最鼎盛時,大屋子住了三家十八個人。

安靜的週日下午,媽媽一個人在偌大的屋子裡。兩個大前廳像沉睡已久的老人,彌漫著絲絲濃郁深邃的氣息。一大一小的玻璃櫥櫃内,擺放著漂亮的水晶茶具和酒杯。媽媽說屋子有很多名貴銀器如咖啡壺、糖盒、盤子等等,「一個銀盤子底下刻了『給尊貴的Don Gabriel Suares Solar』這些字樣,他應該就是這大屋的主人,當年是古巴駐巴拿馬大使呢。」兩張完好的縫衣車安靜地站在堆著塵封古舊家具的角落裡,應該還可以使用,想像當年它們如何受寵。革命後,就像大部分市中心的房子一樣,這座大宅成爲學生學習的場所。年輕女子們在這裡學習裁縫,媽媽學得好,不久成爲縫紉老師。六○年代,她曾經在一家製衣工廠工作了五、六年。

奧斯卡的父親是一名船長。也許,奧斯卡身體中就有著與海洋不可分割的基因。這個操流利英語、不斷努力學習中文、喜歡當漁夫的青年,愛上在碧波蕩漾、自主自由跟大海共存的生活。大廳靠牆的玻璃櫃頂放著一艘精緻的模型象牙帆船,該是來自五○、六○年代的製品。在革命後這五十六年,船是遙遠也切身的象徵:夢想,離開。

大兒子選擇離開,因爲萬物匱乏,在九五年生活極度艱難的特殊時期,那時的他才廿多歲,跑到美國,墨西哥裔老闆視他如家人,帶他回墨西哥。母子從此分隔兩地。她問兒子爲什麽出走?爲什麽離開古巴?在一次通話中,大兒子哭著說:「媽媽,我很想你,很想你們喲!」她心裡明白,大兒子活得不容易,日夜辛苦工作供養著家裡三個小孩,再沒有什麽餘錢周轉。如是,廿年來也沒有返回古巴探望親人。

不像那些有親朋在外,定期會收到外匯幫忙貼補家計的家庭,大宅除了簇新的大冰箱和洗衣機外,一檯一凳都訴説著歲月的痕跡。屋子太大了,需要很多資源去維修保養,屋裡的人,一個個長大、老去、離開。現在,這裡就只住了媽媽、奧斯卡和舅舅三個人。媽媽和舅舅退休金微薄,奧斯卡沒有正式工作,靠在夏天打打漁,或者幹一些零散工如翻譯等工作生活。近年透過朋友介紹,奧斯卡接待了較多外國訪客,儲了點外匯,為母親添置兩件最受古巴家庭歡迎、最貼心的家用電器:冰箱和洗衣機。中國產的海爾(Haier)米白色冰箱放在前身是廚房現為飯廳的一角,在古舊的家具中顯得特別亮白,為大宅中央這一小小空間添加了生氣。

喜歡看書、出海的奧斯卡討厭每天上班下班的規律工作,不願意在別人的期望和壓力下生活,他希望繼續進修中文,在另一種文字中發掘另一個宇宙,就像他愛在無邊無際的海上自由呼吸他的夢想一樣。四十多歲的他沒有想過離開古巴。也許,是古巴人面對困乏現實的生活那種隨緣的態度和哲學,再加上如此寬敞、歷史這麽久遠的房子,以及近在咫尺的海洋,已經足夠奥斯卡隨意和自由地進出不同的國度了。

在餐桌聊了半天,媽媽興致勃勃地引領我們參觀大宅的後花園——奧斯卡舅舅的王國。這次歡迎我們的是同樣充滿主人家氣派的雞隻,不同顔色、大大小小自顧自地在各式各樣的植物間活動。媽媽抱起一隻頭頂羽毛像傘般的白色母雞,興奮地為我們介紹牠們趣怪的特點,笑得合不攏嘴。後院栽種著各式植物盆景,密密麻麻自然成蔭。雞群領著我們沿著窄窄的石路走,途中探訪住在籠子中的兔兒,然後看望院子開豁的後方,在柵欄後生活的鴨子和白鴿群。

奧斯卡愛講述舅舅這個後花園,傳説這下子活現眼前:那一身羽毛飛揚色彩鮮麗的公鷄,那些能聼懂舅舅呼叫的白鴿……小小的後院,有點擠、有點吵、有點亂,但很熱鬧、很多元、很有生命力。舅舅是生物老師也是植物學家,後院這些動物和植物就像媽媽和奧斯卡,是他的家人,一起生活,不會離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2871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