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面孔的人(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全新作品):一本自傳,一段歷史,一份紀念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文/馬可孛羅文化編輯 江品萱
憑靠處女作《同情者》便一舉奪得普立茲小說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安德魯.卡內基優秀小説獎、麥克阿瑟獎等十座文學桂冠的阮越清,以一名法越混血、身在南越的共產黨間諜為主角,寫下對於自身種族和身分的認同、共產與資本主義的對立,以及殖民與被殖民,甫一上市便拿到紐約時報、衛報、出版人周刊等的當年年度最佳圖書,是國際上近年來受矚目的作家之一。
要如何才能把「我」變成複數?阮越清的這部新作,不僅延續了他在小說《同情者》系列與文集《一切未曾逝去》中對歷史與身分的深刻探討,更進一步打破了文學形式與內容的界限。它是一部關於越南戰爭的史詩,也是一場對殖民主義的深刻反思;它是一段個人經歷的回顧,也是一部對全球化與移民問題的思索。
儘管被歸類為回憶錄,這本書的主題卻遠不止於個人經歷的回顧,而是一部深刻的社會批判作品。越南戰爭往往被簡化為背景下的地緣政治衝突,但阮越清提醒我們,這場戰爭的根源深植於殖民主義的歷史之中。阮越清以個人命運為切入點,揭示了殖民主義如何透過戰爭與移民政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越南戰爭的影響並未隨著停戰而結束,反而在流亡者的記憶與身分認同中持續發酵。這些故事使讀者得以從個人視角重新審視歷史,從而對戰爭的殘酷性及其延續影響有更深刻的理解。
書中的敘述既私密又宏大,私密在於它是作者個人經歷的坦誠流露,宏大在於這些經歷與整個越南戰爭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作者在美國的生活雖已遠離戰場,但記憶的雙重性讓他無法完全擺脫過去:在這片新大陸上,他既是美國人,也是越南人;他既是倖存者,也是被歷史背叛的受害者。
書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莫過於作者對記憶與身分的探討。他的記憶既是痛苦的,也是賦予力量的;他的身分既是越南的,也是美國的。他的生命像一張多層拼貼畫,每一層都在訴說著屬於「他」卻又超越「他」的故事。
這種雙重性帶來了無數矛盾:作為一名越南裔美國人,他如何面對越南戰爭的歷史?作為一名流亡者,他如何在新的文化中重新建立自我?而作為一名作家,他如何在述說個人故事的同時,為更廣泛的群體發聲?這些問題貫穿全書,構成了一場不斷向內與向外的靈魂探索。
這本回憶錄不僅僅是作者的個人故事,它還是一面鏡子,讓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的身分與處境。無論我們的背景是什麼,我們都能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鳴。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歷史並非冷冰冰的數字或事件,而是由無數個體的故事編織而成。這些故事的存在,使我們對自我與他人、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有了更深的理解。
對於那些尋求文學與思想雙重震撼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不容錯過的閱讀體驗。它提醒我們,歷史的真相不僅僅存在於課本中,也存在於個體的記憶裡。而要理解這些記憶,我們或許需要學會,把「我」變成複數,去述說那些關於「我以外的我」的故事。
目錄
第一部分
你知道怎麼去聖荷西嗎?
哈囉,好萊塢?
記憶的開端
你唯一能成為的模範生
殖民者與被殖民者
白人與其他的救世主
第二部分
百感交集
所以……你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被不記得
美國的問題
好人、壞人、小人
隆納‧雷根廳
戰時故事,或者你的一九八○年代,第一集
說出我的名字,或者你的一九八○年代,第二集
關於你的母親,或者你的一九八○年代,第三集
記憶照護
你的教育
小呆瓜作家的肖像
你的個人檔案
你的個人清單
朝聖
第三部分
故意遺忘與偶然遺忘
訃聞
追憶
公開的祕密
我的盡頭
越南聖地
謝辭
序/導讀
「大膽……個人與文化的雙重結構挑戰我們去反思,自我的形成不僅來自他人對我們的敘述,還有我們對自己的敘述。對阮來說,這需要嚴格的自我審視與自我盤點……主題嚴肅——戰爭、殖民、阮母親在二○一八年去世前長達數十年的病痛,以及他無法回憶起她住院時那些特別痛苦的時光——但書中亦不乏玩味……他最具情感力量的書寫圍繞著他的父母……尖銳而感人,這本書既是武器,又是輓歌。」——《華盛頓郵報》
「《兩張面孔的人》充滿自信且引人入勝——自覺地為一個脫口秀觀眾而寫。這本書也是一個慷慨的文學綜覽,融合了他對戰爭和記憶倫理的小說與學術作品……書中的母親是一股不可抑制的自然力量:她通過承認他人的痛苦並堅定自己的生存意志,與記憶與歷史達成和解。」——NPR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如果這本書的片段化來源顯而易見,那麼作者將記憶及其缺失凝練成無法消逝的文字的非凡天賦也同樣明顯。散佈在書中的,是親密個人歷史的碎片,讀者得像尋找逝去摯愛的遺物般,從這殘骸中一一篩選。」——《紐約時報》
「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帶來一本深刻的個人與政治回憶錄,以其人生中的關鍵時刻探討他與美國之間的矛盾關係……這是一部機智而尖刻的作品,審視了作為難民、移民和美國人在一個不以你的方式看待你的世界中的意義。」——《時代週刊》
「《兩張面孔的人》是阮越清文章、演講和訪談的精妙交織,創新性地揭露了難民族群因種族而受困於有害刻板印象的事實……這是一幅挑釁且充滿動態的美國移民家庭肖像,讓我們看見更多不被注意到的人性光芒。」——《明星論壇報》
「阮越清,當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成為兒子與父親的經歷為軸,結構了他的回憶錄。阮在童年時與家人一起逃離越南,成長於聖荷西的暴力環境——九歲時,父母在他們的雜貨店中遭槍擊。但隨著他長大,認同自己也是美國人,他開始思考這份雙重遺產,這也深深滲透在他那部榮獲普立茲獎的小說裡。在這本書中,他深思這一切如何塑造了他。」——《洛杉磯時報》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兩張面孔的人》當中種種搏鬥的痕跡:正常段落的行文,以及用離散的形式吶喊潰散的句子,兩者交錯。……阮越清似乎有種不得不以吶喊與氾濫的情感叫喚,才能把理性與秩序文明中,被壓抑的聲音順利地發出來。」──朱嘉漢(作家)
「阮越清在出版數本譜寫多本關於在美越南族群的難民歷史與文化身分的重要著作後,首次以第二人稱視角深度剖析自身的生命。在成為一個作家之前先是一個人,本書不只是亞裔作家的私小說,更是挑戰主流認知的社會實驗。」--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戰爭、難民、身分認同,或許是阮越清終生的寫作命題,他在《兩張面孔的人》中,以第二人稱方式,裂解而詩意,漫談又犀利的,呈現創作的源頭。相對於大議題,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讀到阮越清少見的溫柔--那留給了家人。」--阿潑(文字工作者)
「面對生命的各個階段,每個人都不得不具備多重身分、多張面孔。但唯獨阮越清有這能耐,能夠條理清晰、甚至有點殘酷地將之剖析。他剖析的是自己,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難民是在間隙中倖存的「雙面人」。那兩張臉代表兩種身分,兩種語言,兩種認同,兩個自我,兩個國家,兩個家鄉,兩種記憶,兩種文化,兩種歷史。阮越清以這本令人動容的回憶錄揭露了那張自己平時看不到或不敢看的臉。」--張錦忠(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拼貼或許是形容這本打破傳統的回憶錄的恰當詞語。這位普立茲獎得主及麥克阿瑟獎學金得主,阮越清,以精美的散文、詩句與照片交織出一部大師級的回憶錄,跟隨著他與他的家庭,從越南遷徙至聖荷西的過程,揭露了家族、記憶與失落的震撼真相。」——《Datebook》Hannah Bae
「在這本回憶錄中,阮越清探討了他自己的家庭從越南搬到加州的經歷,暴力和種族主義,以及許多人面臨的燃眉之問:我是誰?書中充滿了更廣泛的移民故事和文化衝突,阮再次呈現了對忠誠、複雜性和人生目標的精彩描繪。」——亞馬遜書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