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瘦對寫
內容簡介
台灣 駱以軍Vs.香港 董啟章
同為一九六七年出生的小說家
寄語彼此
珍稀、柔慈、魔幻又脆危的創作幽光
──直闖小說家的練功房!
穿越繁華瑰麗的浩瀚盛世,划觸荒涼殘酷的時代廢墟
26篇直抵文學心魂的深度筆談:
夢、寰宇與現世的多重窺視
駱以軍:
這個行業,或是自己置放在「小說」這國際機場航廈裡、可憐角落的外幣兌換小櫃檯,問題是,交到那無數雙伸向我們的手的「自己的貨幣」,就是一次一次「陌生時刻的我」啊。
董啟章:
我不敢照鏡,恐怕那過於清晰的倒映反射的是一副沒有面目的臉容,或如詩人佩索亞所自許的作者理想形態── 一座讓人物來來往往的空舞台。
目錄
陪孩子上學途中
小說中的女神
談夢
那一刻我對自己感到陌生
一直很想寫但注定寫不出來的書
生活中真的曾遭遇的「薛丁格的貓」
談談「火車」
如果幹下那種事的是自己的孩子
小說作為入魔之境
關於原諒這件事
坐在某個角落,無人知曉,觀察著人的那些祕密時光
南泉斬貓
人渣之必要
體育時期
關於時光旅行
更衣室
咖啡屋
病
續病
星座
生肖
回憶我的婚禮
回憶我孩子出生的那一天
自己的第一本書
自己的第一本書(續)
自己的最後一本書
試閱
關於原諒這件事
廣義來說,一切罪惡首先冒犯的就是神,所以神亦是那位終極的寬恕者。 /董啟章
肥:
小時候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常常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幾乎隔天就去辦告解。那大概是初中的時光吧,成長期的腦袋中滿是胡思亂想,然後就惱恨自己,覺得自己很壞,很汙穢,必須第一時間洗滌乾淨。情形有點類似精神上的潔癖。但愈是潔癖,腦袋就愈是藏汙納垢,生出種種惡之花朵。唯一的解脫方法,就是尋找寬恕。但因為全部罪孽都在腦子裡發生,根本就沒有冒犯任何人,於是也沒有可以向其尋求原諒的對象。而廣義來說,一切罪惡首先冒犯的就是神,所以神亦是那位終極的寬恕者。於是我總提早出門,在徒步上學的途中,跑進教堂去告解,就像人每晚都得洗澡一樣。告解亭中間那張藤網形同虛設,隔壁那位老神父面對這位「常客」(或「慣犯」),不失慈愛但也有點公式化地訓誡幾句,便批出諸如念三遍《天主經》或《聖母經》之類的輕鬆的贖罪功課。從教堂出來,我猶如一個全新的人一樣,迎向全新的一天,並且注定在晚間來臨的時候,再次陷入罪惡的泥淖中,苦苦等待著另一次告解的機會。
《天主經》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我總覺得這兩個句子的次序倒轉了:不是我們應該去寬恕別人,「如同」神寬恕我們一樣嗎?祈求神的原諒是容易的,因為神是那麼的寬容和強大,無論如何邪惡的人也無法傷到祂的一根毛髮,只要是真心悔改就可以。這說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精神上非常強大者才能原諒。如果我們冒犯或傷害的是跟我們一樣的凡夫,對方不願或不能原諒,是一點也不稀奇的。我並不特別做到原諒他人,我最多做到忘記別人的過錯。的確,隨著時間的過去,遺忘比原諒發揮更大的作用。又或者,遺忘也是一種形式的原諒,因為能夠放下就代表已經沒有仇恨,代表已經原諒。但是,對犯錯的人來說,如果得不到對方直接的原諒,罪惡感和悔疚感將會如影隨形般永不滅去。另一方面,如果冒犯者完全沒有悔意,受害一方的原諒也會變得一廂情願,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原諒這回事,必須是雙方共同達成的。阿倫特(另譯為漢娜‧鄂蘭)關於原諒的觀點很有意思。她並不是從宗教的愛出發,也不是從道德的善出發,去理解原諒這件事。她是從政治的角度,即是人的公共關係的角度,去看原諒。她認為原諒與人類行動的本質密不可分。行動的兩大特性是「不可預測性」和「不可逆轉性」,即是人一旦採取行動,無論目標是如何清晰、準備是如何充分,也必然陷入偶然性的局面,而且一個行動會自動引發無數的一連串的行動。在「時間」這個因素之下,我們既沒法對將來有任何把握,也不能推翻已經發生的過去。於是我們便被困於不確定性(未來)和確定性(過去)之間,踟躕不前,無法動彈。要面對行動的不可預測性,阿倫特提出了「承諾」(promise),而對於不可逆轉性,她則提出「原諒」(forgiveness)。只有原諒才能解開人與人之間因為傷害和冒犯而產生的仇恨死結,斬斷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釋除那不能推翻和逆轉的時間魔咒。不過,阿倫特也承認,極端的惡是無法原諒的,例如納粹大屠殺,因為這種罪行已經完全超出了人類道德的範疇。原諒是在人類道德關係之下才能發生效用的。
我有點奇怪佛教好像不怎麼談寬恕。作惡的人自有因果報應,當中的受害者似乎沒有很重要的角色。善業和證悟也只是自己修行的成果,不依賴任何他者的寬恕和釋放。佛前生作為忍辱仙人,被充滿瞋恨的哥利王肢解,以大神通還原身體後,哥利王即拜服於仙人之下,當中也沒有涉及悔過和原諒的過程。這跟耶穌在十字架上祈求天父寬恕羞辱他的人何其不同。佛教也沒有告解的儀式,所謂報應雖然和贖罪相似,但一則不是由於虧欠別人,二則不是為了求取寬恕,而完全是業力和功德的收支平衡。
所以,佛教是自救,基督教是他救。如果沒有那個寬恕一切的大神,那就唯有自己變大。摩訶薩埵,大菩薩,大覺有情,大心。心大到一個程度,也許就無有傷害和受傷,也沒有原諒和不原諒的分別了。
瘦
也許最悲哀的是,從沒有所謂原諒,而皆只是遺忘,如尼采所說的永劫回歸,「原諒」在這樣的時光流失意識裡灰飛煙滅。/駱以軍
瘦:
原諒這事牽涉到兩種不同的傷害感,一是加法,一是減法。
加法:被強加上「本來我的生命無須要的」——強暴、霸凌、肉體及精神上的暴力、冤獄、造謠毀譽。減法:被奪走「本來我生命如此珍貴之物」——被背叛、欺騙、被遺棄、感情上「真的」時光投注,對方只在修辭或權力交涉的迴旋中,給予偽、或曾經真心,這時那「屬於我的」未經同意轉移到第三者。
這都是大哉難題。從戀人、從政府、從現代史、從商品、從服膺與不服膺的真理或道德,我發現要搜尋「原諒」這個人類感性的幅員邊際,發動與到達,竟像「小說」那般無比廣闊。因為它就是在編結著我們對「他感」的縱深、繁複、建築結構與柔軟度,能夠演算、推理、迴旋、飛行,在人性暗黑深海還能開啟探勘啟悟的潛水燈,照見那傷害情境的緣由;「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天問,詰神,「上邪!」;基督問的「父!祢為何棄我而去?」;乃至你說的一幅宇宙描圖,中國人說的「知天命」,理解宇宙運行的無可理喻測不準,「天地不仁」心靈上與之和解。
但「原諒」一如小說,乃它總非哈伯望遠鏡視窗的星空圖,它常是私密個人內心,漫長時光中一再重播的「傷害劇場」,他必須一次一次將那傷害的形貌,像剝解一隻大象的皮、骨架、內臟、齒、皺紋、長鼻或眼珠,剝解然後像蓋一座大教堂的建築結構圖,在內心重搭一次那隻大象的那麼艱難、精細、巨大標本,一次剝解、重組、再拆散、再一次,一次又一次,翻轉勘微它無法一次性的。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原諒」之前的空氣蛹,難以言喻,在傷害的細微琥珀時光中,找尋那個結構的最難處。然後,突然有天,豁然找到那個全面啟動的機括,用原諒重構了那個傷害,「我原諒你了」―像張愛玲那句「因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原諒或是對「情感想像力」的,最接近小說家創造小說的一種實踐。我在許多個深夜,會魔入心竅,回想起某些昔時,曾受到的傷害,那些傷害有的簡直像鹽酸燒灼了原本美麗少女的臉龐。我每回想,那酸液便又一次從最微小的孔縫,滲流進我靈魂的各處關節。「為什麼可以讓別人承受這個?」那樣的怨念,像在痛苦之池上方搭蓋的金閣,在已有的痛苦的次元上,再搭上另一次元的,對這痛苦的亭台樓閣、飛簷鱗瓦,但天明後,它們就像曾在夜裡盛放的曇花,垂頸萎謝,什麼都沒留下。也許最悲哀的是,從沒有所謂原諒,而皆只是遺忘,如尼采所說的永劫回歸,「原諒」在這樣的時光流失意識裡灰飛煙滅。但我寫到這裡,還是沒碰到你所說的那個,或許宗教意義上的「原諒」,或該說「寬恕」、「赦免」,一個超越的、高於這一切之上的神,只有祂可以挪借那分加害者對被害者不可逆的傷害,像一個雲端概念的,虛擬的遠超出人世全部傷害、怨恨,罪行總和的大水壩概念,無法進入每一細節的「傷害與時光」之天平換算,便設計了這個超級形上所指的,由神父口中誦念出的「赦免」(他又不像佛教,將人世歷歷感受,放進一霍金式宇宙動畫,十倍速快轉,或是倒帶)。於是那個「原諒」,進入到現代小說所展開的「情感教育」(譬如在葛林的小說、符傲思的小說、納博可夫的小說),那個暗黑深淵讓人著迷,那個大水壩被炸破之後,可能想測試、探勘,曾經被那樣「雲端大水壩」可允諾之「原諒」的高空位差,那個被瀑布灌下,超出你的靈魂充滿的幸福或激爽、哭泣、滌淨,是什麼感覺。我覺得他們是站在這樣的「不存在的,不會有人(等待果陀?)出現將那纏結的牌陣重洗」,像文明的孤兒院裡的大男孩,反推,逆演算,用惡之華撲捉那「宇宙暗物質」般的「原諒」(它不存在,但它必然存在),一種「模仿神」(神面對這樣的慘不忍睹,祂會怎麼使用神會有的情感?)的演劇。
我曾在網路看到一則新聞(三立新聞記者謝姈君報導),關於伊朗一場公開執行的死刑,被害者的母親在最後一秒原諒殺子凶手,整個行刑過程突然喊卡,免除死刑,讓原本也快要失去兒子的死囚母親當場淚崩,跟被害者母親相擁而泣。我原文摘錄如下:
「當被害者家屬現身刑場時,面對殺子仇人,受害者的母親拿起麥克風,對圍觀群眾說,兒子死後,她宛如活在煉獄,她無法饒恕殺子凶手。依照伊斯蘭律法,被害人家屬可以『以牙還牙』對加害者實施死刑,但就在受害者母親應該移開凶手腳下的椅子,讓他被吊死時,卻出現戲劇性轉折,這名母親要了張椅子站在仇人面前用力甩他一巴掌,接著並將繩索鬆開,原諒了這名凶手。」
肥
廣義來說,一切罪惡首先冒犯的就是神,所以神亦是那位終極的寬恕者。 /董啟章
肥:
小時候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常常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幾乎隔天就去辦告解。那大概是初中的時光吧,成長期的腦袋中滿是胡思亂想,然後就惱恨自己,覺得自己很壞,很汙穢,必須第一時間洗滌乾淨。情形有點類似精神上的潔癖。但愈是潔癖,腦袋就愈是藏汙納垢,生出種種惡之花朵。唯一的解脫方法,就是尋找寬恕。但因為全部罪孽都在腦子裡發生,根本就沒有冒犯任何人,於是也沒有可以向其尋求原諒的對象。而廣義來說,一切罪惡首先冒犯的就是神,所以神亦是那位終極的寬恕者。於是我總提早出門,在徒步上學的途中,跑進教堂去告解,就像人每晚都得洗澡一樣。告解亭中間那張藤網形同虛設,隔壁那位老神父面對這位「常客」(或「慣犯」),不失慈愛但也有點公式化地訓誡幾句,便批出諸如念三遍《天主經》或《聖母經》之類的輕鬆的贖罪功課。從教堂出來,我猶如一個全新的人一樣,迎向全新的一天,並且注定在晚間來臨的時候,再次陷入罪惡的泥淖中,苦苦等待著另一次告解的機會。
《天主經》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我總覺得這兩個句子的次序倒轉了:不是我們應該去寬恕別人,「如同」神寬恕我們一樣嗎?祈求神的原諒是容易的,因為神是那麼的寬容和強大,無論如何邪惡的人也無法傷到祂的一根毛髮,只要是真心悔改就可以。這說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精神上非常強大者才能原諒。如果我們冒犯或傷害的是跟我們一樣的凡夫,對方不願或不能原諒,是一點也不稀奇的。我並不特別做到原諒他人,我最多做到忘記別人的過錯。的確,隨著時間的過去,遺忘比原諒發揮更大的作用。又或者,遺忘也是一種形式的原諒,因為能夠放下就代表已經沒有仇恨,代表已經原諒。但是,對犯錯的人來說,如果得不到對方直接的原諒,罪惡感和悔疚感將會如影隨形般永不滅去。另一方面,如果冒犯者完全沒有悔意,受害一方的原諒也會變得一廂情願,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原諒這回事,必須是雙方共同達成的。阿倫特(另譯為漢娜‧鄂蘭)關於原諒的觀點很有意思。她並不是從宗教的愛出發,也不是從道德的善出發,去理解原諒這件事。她是從政治的角度,即是人的公共關係的角度,去看原諒。她認為原諒與人類行動的本質密不可分。行動的兩大特性是「不可預測性」和「不可逆轉性」,即是人一旦採取行動,無論目標是如何清晰、準備是如何充分,也必然陷入偶然性的局面,而且一個行動會自動引發無數的一連串的行動。在「時間」這個因素之下,我們既沒法對將來有任何把握,也不能推翻已經發生的過去。於是我們便被困於不確定性(未來)和確定性(過去)之間,踟躕不前,無法動彈。要面對行動的不可預測性,阿倫特提出了「承諾」(promise),而對於不可逆轉性,她則提出「原諒」(forgiveness)。只有原諒才能解開人與人之間因為傷害和冒犯而產生的仇恨死結,斬斷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釋除那不能推翻和逆轉的時間魔咒。不過,阿倫特也承認,極端的惡是無法原諒的,例如納粹大屠殺,因為這種罪行已經完全超出了人類道德的範疇。原諒是在人類道德關係之下才能發生效用的。
我有點奇怪佛教好像不怎麼談寬恕。作惡的人自有因果報應,當中的受害者似乎沒有很重要的角色。善業和證悟也只是自己修行的成果,不依賴任何他者的寬恕和釋放。佛前生作為忍辱仙人,被充滿瞋恨的哥利王肢解,以大神通還原身體後,哥利王即拜服於仙人之下,當中也沒有涉及悔過和原諒的過程。這跟耶穌在十字架上祈求天父寬恕羞辱他的人何其不同。佛教也沒有告解的儀式,所謂報應雖然和贖罪相似,但一則不是由於虧欠別人,二則不是為了求取寬恕,而完全是業力和功德的收支平衡。
所以,佛教是自救,基督教是他救。如果沒有那個寬恕一切的大神,那就唯有自己變大。摩訶薩埵,大菩薩,大覺有情,大心。心大到一個程度,也許就無有傷害和受傷,也沒有原諒和不原諒的分別了。
瘦
也許最悲哀的是,從沒有所謂原諒,而皆只是遺忘,如尼采所說的永劫回歸,「原諒」在這樣的時光流失意識裡灰飛煙滅。/駱以軍
瘦:
原諒這事牽涉到兩種不同的傷害感,一是加法,一是減法。
加法:被強加上「本來我的生命無須要的」——強暴、霸凌、肉體及精神上的暴力、冤獄、造謠毀譽。減法:被奪走「本來我生命如此珍貴之物」——被背叛、欺騙、被遺棄、感情上「真的」時光投注,對方只在修辭或權力交涉的迴旋中,給予偽、或曾經真心,這時那「屬於我的」未經同意轉移到第三者。
這都是大哉難題。從戀人、從政府、從現代史、從商品、從服膺與不服膺的真理或道德,我發現要搜尋「原諒」這個人類感性的幅員邊際,發動與到達,竟像「小說」那般無比廣闊。因為它就是在編結著我們對「他感」的縱深、繁複、建築結構與柔軟度,能夠演算、推理、迴旋、飛行,在人性暗黑深海還能開啟探勘啟悟的潛水燈,照見那傷害情境的緣由;「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天問,詰神,「上邪!」;基督問的「父!祢為何棄我而去?」;乃至你說的一幅宇宙描圖,中國人說的「知天命」,理解宇宙運行的無可理喻測不準,「天地不仁」心靈上與之和解。
但「原諒」一如小說,乃它總非哈伯望遠鏡視窗的星空圖,它常是私密個人內心,漫長時光中一再重播的「傷害劇場」,他必須一次一次將那傷害的形貌,像剝解一隻大象的皮、骨架、內臟、齒、皺紋、長鼻或眼珠,剝解然後像蓋一座大教堂的建築結構圖,在內心重搭一次那隻大象的那麼艱難、精細、巨大標本,一次剝解、重組、再拆散、再一次,一次又一次,翻轉勘微它無法一次性的。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原諒」之前的空氣蛹,難以言喻,在傷害的細微琥珀時光中,找尋那個結構的最難處。然後,突然有天,豁然找到那個全面啟動的機括,用原諒重構了那個傷害,「我原諒你了」―像張愛玲那句「因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原諒或是對「情感想像力」的,最接近小說家創造小說的一種實踐。我在許多個深夜,會魔入心竅,回想起某些昔時,曾受到的傷害,那些傷害有的簡直像鹽酸燒灼了原本美麗少女的臉龐。我每回想,那酸液便又一次從最微小的孔縫,滲流進我靈魂的各處關節。「為什麼可以讓別人承受這個?」那樣的怨念,像在痛苦之池上方搭蓋的金閣,在已有的痛苦的次元上,再搭上另一次元的,對這痛苦的亭台樓閣、飛簷鱗瓦,但天明後,它們就像曾在夜裡盛放的曇花,垂頸萎謝,什麼都沒留下。也許最悲哀的是,從沒有所謂原諒,而皆只是遺忘,如尼采所說的永劫回歸,「原諒」在這樣的時光流失意識裡灰飛煙滅。但我寫到這裡,還是沒碰到你所說的那個,或許宗教意義上的「原諒」,或該說「寬恕」、「赦免」,一個超越的、高於這一切之上的神,只有祂可以挪借那分加害者對被害者不可逆的傷害,像一個雲端概念的,虛擬的遠超出人世全部傷害、怨恨,罪行總和的大水壩概念,無法進入每一細節的「傷害與時光」之天平換算,便設計了這個超級形上所指的,由神父口中誦念出的「赦免」(他又不像佛教,將人世歷歷感受,放進一霍金式宇宙動畫,十倍速快轉,或是倒帶)。於是那個「原諒」,進入到現代小說所展開的「情感教育」(譬如在葛林的小說、符傲思的小說、納博可夫的小說),那個暗黑深淵讓人著迷,那個大水壩被炸破之後,可能想測試、探勘,曾經被那樣「雲端大水壩」可允諾之「原諒」的高空位差,那個被瀑布灌下,超出你的靈魂充滿的幸福或激爽、哭泣、滌淨,是什麼感覺。我覺得他們是站在這樣的「不存在的,不會有人(等待果陀?)出現將那纏結的牌陣重洗」,像文明的孤兒院裡的大男孩,反推,逆演算,用惡之華撲捉那「宇宙暗物質」般的「原諒」(它不存在,但它必然存在),一種「模仿神」(神面對這樣的慘不忍睹,祂會怎麼使用神會有的情感?)的演劇。
我曾在網路看到一則新聞(三立新聞記者謝姈君報導),關於伊朗一場公開執行的死刑,被害者的母親在最後一秒原諒殺子凶手,整個行刑過程突然喊卡,免除死刑,讓原本也快要失去兒子的死囚母親當場淚崩,跟被害者母親相擁而泣。我原文摘錄如下:
「當被害者家屬現身刑場時,面對殺子仇人,受害者的母親拿起麥克風,對圍觀群眾說,兒子死後,她宛如活在煉獄,她無法饒恕殺子凶手。依照伊斯蘭律法,被害人家屬可以『以牙還牙』對加害者實施死刑,但就在受害者母親應該移開凶手腳下的椅子,讓他被吊死時,卻出現戲劇性轉折,這名母親要了張椅子站在仇人面前用力甩他一巴掌,接著並將繩索鬆開,原諒了這名凶手。」
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明朝
9折
特價414元
貨到通知
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9折
特價270元
貨到通知
純真的擔憂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計程車司機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匡超人
9折
特價441元
停售
胡人說書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肥瘦對寫
9折
特價297元
加入購物車
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女兒
9折
特價539元
加入購物車
小兒子
9折
特價324元
貨到通知
棄的故事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臉之書(平裝版)
9折
特價350元
加入購物車
臉之書 (限量精裝版)
9折
特價395元
貨到通知
月球姓氏(聯合文學經典版)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九十八年小說選
9折
特價288元
加入購物車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西夏旅館(上下冊不分售)
9折
特價576元
加入購物車
我愛羅
9折
特價243元
加入購物車
紅字團
9折
特價180元
貨到通知
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
9折
特價216元
加入購物車
降生十二星座
9折
特價162元
貨到通知
我們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遠方
9折
特價261元
加入購物車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