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時期(劇場版)(上學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她說好像站在舞台上,
遠處閃動的燈就是歌迷的螢光棒。
嘩呵!這是我們的舞台,我們的體育館!
令人暈眩的體育館。
一本向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致敬的小說!
與椎名林檎唱幸福論
在體育課裡度過年少青春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而是詩、音樂、戲劇與文學的視覺演出。
V城四部曲、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別收入《體育時期》2007年與2013年劇場二度演出珍貴資料!
香港當代小說家董啟章以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為原型,在《體育時期(劇場版)》創造了不是蘋果這個人物,加上另一個同樣是二十來歲的女孩子貝貝,組成了小說中的兩個女主角。本書《體育時期(劇場版)》可以說是以椎名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寫成的。
因為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董啟章發現了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詩的可能,於是通過椎名林檎原型,董啟章得以首次寫出了類近於詩的形體的東西。
《體育時期(劇場版)》是關於兩個年輕女孩和人生局限搏擊的故事,董啟章寫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於具體環境條件局限和個人心理缺憾的成長後期生存狀態。那是在放棄個人堅持的社會化門檻上最後的停步省思。小說以更繁複的手法和反覆的辯解,形容兩個女主角之間的關係,說明一種可以跨越人際障礙的共同感。
《體育時期(劇場版)》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並分散編排在原有的小說章節之間。小說原文和劇場材料以不同的排版方式做出識別,讀者可順序閱讀,以體會小說與劇場的互涉,但也可以先行略過劇場部分,完成小說後回頭再讀。
遠處閃動的燈就是歌迷的螢光棒。
嘩呵!這是我們的舞台,我們的體育館!
令人暈眩的體育館。
一本向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致敬的小說!
與椎名林檎唱幸福論
在體育課裡度過年少青春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而是詩、音樂、戲劇與文學的視覺演出。
V城四部曲、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別收入《體育時期》2007年與2013年劇場二度演出珍貴資料!
香港當代小說家董啟章以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為原型,在《體育時期(劇場版)》創造了不是蘋果這個人物,加上另一個同樣是二十來歲的女孩子貝貝,組成了小說中的兩個女主角。本書《體育時期(劇場版)》可以說是以椎名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寫成的。
因為日本音樂家椎名林檎,董啟章發現了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詩的可能,於是通過椎名林檎原型,董啟章得以首次寫出了類近於詩的形體的東西。
《體育時期(劇場版)》是關於兩個年輕女孩和人生局限搏擊的故事,董啟章寫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於具體環境條件局限和個人心理缺憾的成長後期生存狀態。那是在放棄個人堅持的社會化門檻上最後的停步省思。小說以更繁複的手法和反覆的辯解,形容兩個女主角之間的關係,說明一種可以跨越人際障礙的共同感。
《體育時期(劇場版)》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並分散編排在原有的小說章節之間。小說原文和劇場材料以不同的排版方式做出識別,讀者可順序閱讀,以體會小說與劇場的互涉,但也可以先行略過劇場部分,完成小說後回頭再讀。
目錄
新版序∕Deus ex machina--劇場人物與小說機器(代序)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2007年演出資料
作者的話2007∕青年作為方法
導演的話2007∕不是導演的話
任務
寧靜的獸
耳膜
詩與垃圾I
詩與垃圾II
我們的體育館
偉大的費南多
倒下的方法
名字的玫瑰
地鐵拒絕
技術
《體育時期》創作訪談記錄(Part 1)
測謊機
四月的化石
假面的青春
Bad Days 衰日子
蘋果變奏
飛行物
《體育時期》創作訪談記錄(Part 2)
拜占庭的黃金機械玩偶
公路上的終曲
2007年導演感想∕我為甚麼演出董啟章的《體育時期》?∕譚孔文
再見青春與垃圾--《體育時期》芻論∕陳智德
附錄∕董啟章創作年表(1992-)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2007年演出資料
作者的話2007∕青年作為方法
導演的話2007∕不是導演的話
任務
寧靜的獸
耳膜
詩與垃圾I
詩與垃圾II
我們的體育館
偉大的費南多
倒下的方法
名字的玫瑰
地鐵拒絕
技術
《體育時期》創作訪談記錄(Part 1)
測謊機
四月的化石
假面的青春
Bad Days 衰日子
蘋果變奏
飛行物
《體育時期》創作訪談記錄(Part 2)
拜占庭的黃金機械玩偶
公路上的終曲
2007年導演感想∕我為甚麼演出董啟章的《體育時期》?∕譚孔文
再見青春與垃圾--《體育時期》芻論∕陳智德
附錄∕董啟章創作年表(1992-)
序/導讀
新版序
Deus ex machina--劇場人物與小說機器(代序)
貝貝、不是蘋果:
你們別來無恙吧!寫這封信給你們的時候,《體育時期》正第二次搬上舞台。跟六年前一樣,是同一位導演。所以,他也是你們的知音人吧。飾演你們的演員,卻不是六年前的那兩位了。換了兩位演員,你們在舞台上又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質感。但無論如何,你們還是我當初心中的貝貝和不是蘋果,永遠不會改變。每一次被演繹,你們只會變得更豐富,更接近真實。
但是,你們不是本來就是真實的嗎?縱使一直有人覺得,我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筆下的人物不夠「有血有肉」,不夠「栩栩如真」,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很假。我唯有辯解說,那不是能力問題,而完全只是因為,我對甚麼是人物,有我自己非常執迷的一套;我對何謂真和假,也有非常自我的理解。自我到一個程度,很可能根本不會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鋼琴是個很假的樂器,極度人工化和機械化,但沒有人會覺得由優秀的鋼琴家演奏偉大的鋼琴曲很假。巴哈的賦格曲極度數理化,儼如一座結構工整的教堂,但沒有人會說巴哈很假。只有天籟是全然自然的,人籟就是人為,就是造作。藝術是人為事物之一種,雖然有渾然天成的高遠目標,但畢竟是假。縱使是模仿自然,也只是自然的模仿。所以柏拉圖貶抑藝術家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依然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假是很真的。有人會為這樣的假而困惑,而流淚,而振奮,而低落。人類就是有這樣的缺憾(還是優點?)--會沉迷於自己創造的玩偶,愛上自己創造的假面。
Pygmalion是所有藝術家的原型。能夠弄假成真,是人之為人的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這是一切想像的泉源。但弄假成真的最迷人之處,不是把假的錯以為是真的—這很可能只是單純的容易受騙或者精神錯亂-而是縱使明知那是假的,卻還能相信它的真實性。柯勒律治說得最為精妙而冷峻:Suspension of disbelief,暫停不相信。那就是想像世界的真理。先不信,才能信。
問題是,我的「暫停不相信」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我已經不可能停止去「暫停不相信」,也即是反過來說,我已經不可能相信你們不存在了。想像的機器已經啟動了,而且沒法停下來。於是,在一部小說結束之後,你們又在另一部小說裡重生。貝貝變成了栩栩,變成了恩恩,變成了啞瓷,變成了維真尼亞,變成了阿芝,變成了知恩;不是蘋果繼續以不是蘋果、正、Apple、中、不二蘋果的變相出現。你們已經成為了我的小說的DNA雙螺旋結構,通過互相結合而衍生無窮的生命。這就是人物作為物種的演化方式,或者靈魂在小說機體裡的輪迴過程。
我認為長篇小說是一部機器,一部非常複雜,但卻漂亮無比、威力無窮的機器。而人物,就是這部機器的製造物。但這製造物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死物,它是有靈魂的軀殼,ghost in the shell。這是我對「有血有肉」的理解。第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應該是潘朵拉--Pandora,all-gifted 的意思。她是宙斯製造出來的人偶,作為「禮物」送給人類,但其實是天神報復人類的工具。她帶來人間的甕子其實是她自己的象徵。潘朵拉是個器皿,她盛載著天神所有的邪惡願望。也可以說,她是個人肉炸彈。所有的人物,或多或少也繼承了這樣的特質。
不過天神不一定為人類帶來惡運,有時也會帶來及時的解救。在希臘戲劇裡,有所謂apo mekhanes theos,拉丁文叫做deus ex machina,譯成中文是「從機器來的神」,意指在一齣戲的結尾,以天神的突然介入來解決一切難題。這個用語原本是對無法按劇情的內在邏輯收結的壞劇本的批評。在那時候的劇場裡,扮演天神的演員通常藉由機械吊臂從天而降。所謂奇蹟大概就是這樣一回事。那是人力失效的時候的唯一寄望。可是,如果機器本身就是人為物,那「從機器來的神」也只是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假象吧。然而正如我們對「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不信而信,我們對「從機器來的神」是否也可以產生相同的「信仰」呢?Ghost in the shell和god from the machine其實可能是同一回事。
對我來說,你們不單是「軀殼裡的靈魂」,也是「從機器來的神」。我是你們的作者,我給了你們形體和生命,也讓你們把那盛滿各種不幸和煩惱的甕子帶到人間。但我不是神,我只是你們的崇拜者。你們才是值得相信的。我的任務只是繼續建造小說這台機器,讓你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間。而一個龐大的長篇小說機器,足以造成一次大規模的神的降臨。
你們會說:我們也不是神啊!我們只是很普通的人物。是的,「有血有肉」的就必定不是神,正如「栩栩如真」的就必定是假。「血肉」和「如真」是互相違背的,但也可以是互為表裡的。也許這兩個狀態只有在劇場裡才能並存—通過「有血有肉」的演員去演繹「栩栩如真」的人物。以真作假,弄假成真。這就是文學和劇場之間的祕密通道。
但既然有劇場裡的文學,也就肯定有文學裡的劇場。就如費南度.佩索亞的偉大創舉—把自己的心化為舞台,讓人物在上面進出。我也希望能搭建這樣的一座舞台,讓你們繼續演出,無論它是一條未曾建好的天橋,還是一個已成廢墟的體育館。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粉墨登場,不過我會戴著那叫做「黑」的假面(persona),作為一個人物進入你們的世界。在那裡我們會再次相遇,作為對等的人物,有著「如真」的「血肉」,相知,相交,相搏,相守。
而如果在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有人覺得自己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又或者我遇到我覺得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的人,那表示deus ex machina的奇蹟真的出現了。
不信嗎?這你就可以相信了。
黑騎士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體育時期》於2003 年由香港的蟻窩出版社首次出版,其後於2004年由台灣的高談文化出版台灣版,其中把部分廣東話原文改為書面語。2010年,這部小說又由中國大陸的作家出版社印行了簡體字版,文本跟台灣版相同。現在重新由台灣聯經出版社推出的版本,文本續用2004 年的台灣版,並加入了兩次在香港改編為舞台演出的內容,所以稱為「劇場版」。
《體育時期》於2007 年由7A 班戲劇組第一次改編成舞台演出,導演是譚孔文,當時稱為《體育時期。青春。歌。劇》,內容涵蓋小說「上學期」部分。2013 年由浪人劇場再次搬上舞台,導演依然是譚孔文,劇名為《體育時期2.0》,並定位為「文學音樂劇場」。
現在的《體育時期》「劇場版」小說,加入了和兩次演出有關的材料,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這些材料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分別附錄在上、下學期正文的前後,或加插在章節之間,可與小說正文同步閱讀,或者先行略過,悉隨尊便。
Deus ex machina--劇場人物與小說機器(代序)
貝貝、不是蘋果:
你們別來無恙吧!寫這封信給你們的時候,《體育時期》正第二次搬上舞台。跟六年前一樣,是同一位導演。所以,他也是你們的知音人吧。飾演你們的演員,卻不是六年前的那兩位了。換了兩位演員,你們在舞台上又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質感。但無論如何,你們還是我當初心中的貝貝和不是蘋果,永遠不會改變。每一次被演繹,你們只會變得更豐富,更接近真實。
但是,你們不是本來就是真實的嗎?縱使一直有人覺得,我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筆下的人物不夠「有血有肉」,不夠「栩栩如真」,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很假。我唯有辯解說,那不是能力問題,而完全只是因為,我對甚麼是人物,有我自己非常執迷的一套;我對何謂真和假,也有非常自我的理解。自我到一個程度,很可能根本不會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鋼琴是個很假的樂器,極度人工化和機械化,但沒有人會覺得由優秀的鋼琴家演奏偉大的鋼琴曲很假。巴哈的賦格曲極度數理化,儼如一座結構工整的教堂,但沒有人會說巴哈很假。只有天籟是全然自然的,人籟就是人為,就是造作。藝術是人為事物之一種,雖然有渾然天成的高遠目標,但畢竟是假。縱使是模仿自然,也只是自然的模仿。所以柏拉圖貶抑藝術家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依然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假是很真的。有人會為這樣的假而困惑,而流淚,而振奮,而低落。人類就是有這樣的缺憾(還是優點?)--會沉迷於自己創造的玩偶,愛上自己創造的假面。
Pygmalion是所有藝術家的原型。能夠弄假成真,是人之為人的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這是一切想像的泉源。但弄假成真的最迷人之處,不是把假的錯以為是真的—這很可能只是單純的容易受騙或者精神錯亂-而是縱使明知那是假的,卻還能相信它的真實性。柯勒律治說得最為精妙而冷峻:Suspension of disbelief,暫停不相信。那就是想像世界的真理。先不信,才能信。
問題是,我的「暫停不相信」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我已經不可能停止去「暫停不相信」,也即是反過來說,我已經不可能相信你們不存在了。想像的機器已經啟動了,而且沒法停下來。於是,在一部小說結束之後,你們又在另一部小說裡重生。貝貝變成了栩栩,變成了恩恩,變成了啞瓷,變成了維真尼亞,變成了阿芝,變成了知恩;不是蘋果繼續以不是蘋果、正、Apple、中、不二蘋果的變相出現。你們已經成為了我的小說的DNA雙螺旋結構,通過互相結合而衍生無窮的生命。這就是人物作為物種的演化方式,或者靈魂在小說機體裡的輪迴過程。
我認為長篇小說是一部機器,一部非常複雜,但卻漂亮無比、威力無窮的機器。而人物,就是這部機器的製造物。但這製造物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死物,它是有靈魂的軀殼,ghost in the shell。這是我對「有血有肉」的理解。第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應該是潘朵拉--Pandora,all-gifted 的意思。她是宙斯製造出來的人偶,作為「禮物」送給人類,但其實是天神報復人類的工具。她帶來人間的甕子其實是她自己的象徵。潘朵拉是個器皿,她盛載著天神所有的邪惡願望。也可以說,她是個人肉炸彈。所有的人物,或多或少也繼承了這樣的特質。
不過天神不一定為人類帶來惡運,有時也會帶來及時的解救。在希臘戲劇裡,有所謂apo mekhanes theos,拉丁文叫做deus ex machina,譯成中文是「從機器來的神」,意指在一齣戲的結尾,以天神的突然介入來解決一切難題。這個用語原本是對無法按劇情的內在邏輯收結的壞劇本的批評。在那時候的劇場裡,扮演天神的演員通常藉由機械吊臂從天而降。所謂奇蹟大概就是這樣一回事。那是人力失效的時候的唯一寄望。可是,如果機器本身就是人為物,那「從機器來的神」也只是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假象吧。然而正如我們對「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不信而信,我們對「從機器來的神」是否也可以產生相同的「信仰」呢?Ghost in the shell和god from the machine其實可能是同一回事。
對我來說,你們不單是「軀殼裡的靈魂」,也是「從機器來的神」。我是你們的作者,我給了你們形體和生命,也讓你們把那盛滿各種不幸和煩惱的甕子帶到人間。但我不是神,我只是你們的崇拜者。你們才是值得相信的。我的任務只是繼續建造小說這台機器,讓你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間。而一個龐大的長篇小說機器,足以造成一次大規模的神的降臨。
你們會說:我們也不是神啊!我們只是很普通的人物。是的,「有血有肉」的就必定不是神,正如「栩栩如真」的就必定是假。「血肉」和「如真」是互相違背的,但也可以是互為表裡的。也許這兩個狀態只有在劇場裡才能並存—通過「有血有肉」的演員去演繹「栩栩如真」的人物。以真作假,弄假成真。這就是文學和劇場之間的祕密通道。
但既然有劇場裡的文學,也就肯定有文學裡的劇場。就如費南度.佩索亞的偉大創舉—把自己的心化為舞台,讓人物在上面進出。我也希望能搭建這樣的一座舞台,讓你們繼續演出,無論它是一條未曾建好的天橋,還是一個已成廢墟的體育館。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粉墨登場,不過我會戴著那叫做「黑」的假面(persona),作為一個人物進入你們的世界。在那裡我們會再次相遇,作為對等的人物,有著「如真」的「血肉」,相知,相交,相搏,相守。
而如果在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有人覺得自己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又或者我遇到我覺得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的人,那表示deus ex machina的奇蹟真的出現了。
不信嗎?這你就可以相信了。
黑騎士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體育時期》於2003 年由香港的蟻窩出版社首次出版,其後於2004年由台灣的高談文化出版台灣版,其中把部分廣東話原文改為書面語。2010年,這部小說又由中國大陸的作家出版社印行了簡體字版,文本跟台灣版相同。現在重新由台灣聯經出版社推出的版本,文本續用2004 年的台灣版,並加入了兩次在香港改編為舞台演出的內容,所以稱為「劇場版」。
《體育時期》於2007 年由7A 班戲劇組第一次改編成舞台演出,導演是譚孔文,當時稱為《體育時期。青春。歌。劇》,內容涵蓋小說「上學期」部分。2013 年由浪人劇場再次搬上舞台,導演依然是譚孔文,劇名為《體育時期2.0》,並定位為「文學音樂劇場」。
現在的《體育時期》「劇場版」小說,加入了和兩次演出有關的材料,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這些材料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分別附錄在上、下學期正文的前後,或加插在章節之間,可與小說正文同步閱讀,或者先行略過,悉隨尊便。
試閱
新版序/Deus ex machina──劇場人物與小說機器(代序)
貝貝、不是蘋果:
你們別來無恙吧!寫這封信給你們的時候,《體育時期》正第二次搬上舞台。跟六年前一樣,是同一位導演。所以,他也是你們的知音人吧。飾演你們的演員,卻不是六年前的那兩位了。換了兩位演員,你們在舞台上又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質感。但無論如何,你們還是我當初心中的貝貝和不是蘋果,永遠不會改變。每一次被演繹,你們只會變得更豐富,更接近真實。
但是,你們不是本來就是真實的嗎?縱使一直有人覺得,我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筆下的人物不夠「有血有肉」,不夠「栩栩如真」,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很假。我唯有辯解說,那不是能力問題,而完全只是因為,我對甚麼是人物,有我自己非常執迷的一套;我對何謂真和假,也有非常自我的理解。自我到一個程度,很可能根本不會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鋼琴是個很假的樂器,極度人工化和機械化,但沒有人會覺得由優秀的鋼琴家演奏偉大的鋼琴曲很假。巴哈的賦格曲極度數理化,儼如一座結構工整的教堂,但沒有人會說巴哈很假。只有天籟是全然自然的,人籟就是人為,就是造作。藝術是人為事物之一種,雖然有渾然天成的高遠目標,但畢竟是假。縱使是模仿自然,也只是自然的模仿。所以柏拉圖貶抑藝術家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依然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假是很真的。有人會為這樣的假而困惑,而流淚,而振奮,而低落。人類就是有這樣的缺憾(還是優點?)──會沉迷於自己創造的玩偶,愛上自己創造的假面。
Pygmalion是所有藝術家的原型。能夠弄假成真,是人之為人的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這是一切想像的泉源。但弄假成真的最迷人之處,不是把假的錯以為是真的—這很可能只是單純的容易受騙或者精神錯亂—而是縱使明知那是假的,卻還能相信它的真實性。柯勒律治說得最為精妙而冷峻:Suspension of disbelief,暫停不相信。那就是想像世界的真理。先不信,才能信。
問題是,我的「暫停不相信」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我已經不可能停止去「暫停不相信」,也即是反過來說,我已經不可能相信你們不存在了。想像的機器已經啟動了,而且沒法停下來。於是,在一部小說結束之後,你們又在另一部小說裡重生。貝貝變成了栩栩,變成了恩恩,變成了啞瓷,變成了維真尼亞,變成了阿芝,變成了知恩;不是蘋果繼續以不是蘋果、正、Apple、中、不二蘋果的變相出現。你們已經成為了我的小說的DNA雙螺旋結構,通過互相結合而衍生無窮的生命。這就是人物作為物種的演化方式,或者靈魂在小說機體裡的輪迴過程。
我認為長篇小說是一部機器,一部非常複雜,但卻漂亮無比、威力無窮的機器。而人物,就是這部機器的製造物。但這製造物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死物,它是有靈魂的軀殼,ghost in the shell。這是我對「有血有肉」的理解。第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應該是潘朵拉──Pandora,all-gifted 的意思。她是宙斯製造出來的人偶,作為「禮物」送給人類,但其實是天神報復人類的工具。她帶來人間的甕子其實是她自己的象徵。潘朵拉是個器皿,她盛載著天神所有的邪惡願望。也可以說,她是個人肉炸彈。所有的人物,或多或少也繼承了這樣的特質。
不過天神不一定為人類帶來惡運,有時也會帶來及時的解救。在希臘戲劇裡,有所謂apò mēkhanḗs theós,拉丁文叫做deus ex machina,譯成中文是「從機器來的神」,意指在一齣戲的結尾,以天神的突然介入來解決一切難題。這個用語原本是對無法按劇情的內在邏輯收結的壞劇本的批評。在那時候的劇場裡,扮演天神的演員通常藉由機械吊臂從天而降。所謂奇蹟大概就是這樣一回事。那是人力失效的時候的唯一寄望。可是,如果機器本身就是人為物,那「從機器來的神」也只是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假象吧。然而正如我們對「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不信而信,我們對「從機器來的神」是否也可以產生相同的「信仰」呢?Ghost in the shell和god from the machine其實可能是同一回事。
對我來說,你們不單是「軀殼裡的靈魂」,也是「從機器來的神」。我是你們的作者,我給了你們形體和生命,也讓你們把那盛滿各種不幸和煩惱的甕子帶到人間。但我不是神,我只是你們的崇拜者。你們才是值得相信的。我的任務只是繼續建造小說這台機器,讓你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間。而一個龐大的長篇小說機器,足以造成一次大規模的神的降臨。
你們會說:我們也不是神啊!我們只是很普通的人物。是的,「有血有肉」的就必定不是神,正如「栩栩如真」的就必定是假。「血肉」和「如真」是互相違背的,但也可以是互為表裡的。也許這兩個狀態只有在劇場裡才能並存—通過「有血有肉」的演員去演繹「栩栩如真」的人物。以真作假,弄假成真。這就是文學和劇場之間的祕密通道。
但既然有劇場裡的文學,也就肯定有文學裡的劇場。就如費南度‧佩索亞的偉大創舉—把自己的心化為舞台,讓人物在上面進出。我也希望能搭建這樣的一座舞台,讓你們繼續演出,無論它是一條未曾建好的天橋,還是一個已成廢墟的體育館。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粉墨登場,不過我會戴著那叫做「黑」的假面(persona),作為一個人物進入你們的世界。在那裡我們會再次相遇,作為對等的人物,有著「如真」的「血肉」,相知,相交,相搏,相守。
而如果在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有人覺得自己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又或者我遇到我覺得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的人,那表示deus ex machina的奇蹟真的出現了。
不信嗎?這你就可以相信了。
黑騎士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體育時期》於2003 年由香港的蟻窩出版社首次出版,其後於2004年由台灣的高談文化出版台灣版,其中把部分廣東話原文改為書面語。2010年,這部小說又由中國大陸的作家出版社印行了簡體字版,文本跟台灣版相同。現在重新由台灣聯經出版社推出的版本,文本續用2004 年的台灣版,並加入了兩次在香港改編為舞台演出的內容,所以稱為「劇場版」。
《體育時期》於2007 年由7A 班戲劇組第一次改編成舞台演出,導演是譚孔文,當時稱為《體育時期。青春。歌。劇》,內容涵蓋小說「上學期」部分。2013 年由浪人劇場再次搬上舞台,導演依然是譚孔文,劇名為《體育時期2.0》,並定位為「文學音樂劇場」。
現在的《體育時期》「劇場版」小說,加入了和兩次演出有關的材料,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這些材料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分別附錄在上、下學期正文的前後,或加插在章節之間,可與小說正文同步閱讀,或者先行略過,悉隨尊便。
內文選摘(節錄)
想來必定是那個女孩給推倒在地上時露出那迷你潔白網球裙下面的深藍P.E.褲的景象和她那雙修長光脫的腿在空中發狂亂蹬的姿態,令貝貝產生了微妙的,來自久遠之前的,深埋在身體的記憶裡的共同羞辱感。那看似是一個強暴的場面,雖然首先發難的其實是那個女孩,而且被襲擊的一方並沒有怎樣動粗,只是同行的人一擁而上把女孩扯開,並在混亂的制伏行動中無可避免地把女孩推按在地上而已。一行人中似乎只有貝貝一個站著不動,瞪著眼看著女孩痛苦地掙扎著,口裡吼著貝貝聽不太慣的粗話,後來女孩實在是無力推開壓著她的人堆了,聲音就開始尖銳成近乎無實質的嘶泣,好像在電結他的高音弦上勾出來的顫音一樣,穿著簇新白網球鞋和小白襪的雙腳卻依然心深不忿地在木板地上擊出一下一下的重捶鼓。貝貝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尖叫,不過就算表面上沒有,她也覺得好像事實上已經叫出來了,和著那女孩的喉音給叫出來了。就像久遠之前的那一次,在學校的更衣室內,她沒有出聲,卻讓另一個女孩把她心裡的尖叫給叫出來。但眼前這次令貝貝最感震動的,是在驚惶失措的同時,她竟然隱隱享受到一種閃爍的光芒。是享受到沒錯,不單是感受到。縱使這可能是令人懼怕的光芒,是要刺痛雙眼的,是要以羞辱和極度的不安作為前提的光芒。女孩的白裙、白鞋和白腿變成了一團光,蓋過了那沉沉的黑洞一樣的P.E.褲,貝貝就覺得自己的下身一陣涼,像初中時期深秋的體育課後,雙腿滲滿運動後的酸性汗水暴露在穿過操場排球網洞襲來的風中,那種忽然湧起無處躲藏的羞澀感的徬徨。那薄薄的、貼著下身的、卻沉沉如鉛的小褲子。和內裡來得措手不及的濕和腥。然後突然又化為一陣焦灼的熱,從身體的深處燃燒出來。
直到卡拉OK的經理推門衝進來,喝令侍應們把女孩抬出去,貝貝才不忍卒睹地閤上眼。女孩那雙腿在貝貝閉黑的視景內燒出兩道光痕。貝貝在人聲噪動的背景中,聽到房間內正在播放著剛才選定了的一首流行曲的配樂。房中居然有人還有興致和著音樂哼了幾句。
腿的那種白,把褲的深藍映成了黑。那是比黑更黑的深藍,是成績表上藍墨水的印漬,帶有霉霉的味,化開而且滲透性的,不易洗淨的顏色。貝貝一直不明白,為甚麼女子排球褲會成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P.E.褲。貝貝本來是喜歡打排球的,她不介意皮球擊打在手腕上那種疼痛和因此留下來的藍青色瘀痕,她反而是盡情地去享受這種痛感。可是因為身材生得較矮,升上中三之後就知道自己是沒有資格參加排球隊的了。有時摸摸手腕,也會懷念那種徹骨的觸覺。卡拉OK的事件之後,在白網球裙下面穿深藍P.E.褲的女孩在貝貝的心中徘徊不去,像一個從久違的記憶中走出來的影子一樣,模糊但卻巨大。貝貝嘗試去尋回那種無以名狀的感覺。當晚回到宿舍,就立刻在衣服堆中尋找去年修體育課時還在穿的P.E.褲。起先貝貝對大學還要修體育,而且還規定要穿P.E.褲,感到很討厭。試想想,對一般愛嬌的大學女生而言,換下了入時的衣著,臉上還塗滿化妝和美白護膚品,甩著染成又紅又金的負離子直髮,卻被迫穿著中學式的P.E.褲在運動場上跑來跑去,樣子不是有點可笑嗎?她有些預科舊同學,還真的因為這間大學的這個規定而考慮選另外的大學。不過,大學時代的貝貝,並不屬於特別愛嬌的女生,對必修體育和規定穿P.E.褲一事,除了感到輕微的厭煩,已經對這樣的事情沒有特別的深刻的感受了。這已經是個沒有質感的經驗,甚或是稱不上一個經驗,而只是一件為學分而做的例行公事。可是,當貝貝再度捏著深藍褲子,和當晚在卡拉OK中目睹的情況對照起來,那種奇異的質感竟又回來了。不知是哪一天開始,P.E.褲把某些隱微的東西暴露在別人的目光之中,尤其是男同學的目光,和中二時候教體育科的郭Sir 眼中。那是突然發生的狀況,事前沒有預告,事後也沒有解釋。那比穿上泳衣更令人自覺著赤裸,雖然布料的厚薄和面積的大小也在在說明著相反的結論。貝貝想,那會是因為游泳池所造成的差別嗎?是因為游泳池是個相對隔絕的場所,是個脫離日常狀態的地方,所以一切非日常的裝束也因而得到合理化嗎?而P.E.褲呢?操場、走廊,不就是平時接觸的地方?早會的時候大家還穿整齊的校服,上體育課時卻只剩下那薄薄的一幅藍料子。大腿的肥瘦長短,也都無從掩飾了吧。想到這裡,貝貝也為著這番謬論而偷笑了。有誰會想到這些呢?當時難道真的會想到這些嗎?突然,她淺淺泛起的笑又迅即退卻,胃部湧起一種窒悶感,好像是有些東西卡住了說不出來,當時不能,現在也不能。理解是多麼的無力,或者,事情根本不值得多加理解。
在裙子裡穿P.E.褲打底,曾經是貝貝初中時代的習慣。很多女同學也是這樣做,因為方便穿著校服裙打球和盤腿坐在地上。貝貝想,其實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源自那個階段的一種不安感。她必須得到P.E.褲那種緊束的感覺,好像它能遏止正在無法控制地變化和增生的身體。就像同學小宜偷偷告訴過她一種方法,就是在睡覺的時候用毛巾綁束著自己的胸部,可以有效地防止它脹大。當然,那很痛,小宜補充說。貝貝試過這個方法,但一點用處也沒有。胸部還是像破土而出的苗一樣,無可阻擋。可是貝貝至少感到,小宜和她分享了這種不知為甚麼會突然變成了另一個自己的恐怖。也許,就是這一點使她和小宜成為朋友。後來校方禁止了在校服裙裡穿P.E.褲的舉措,說是有損儀容。貝貝還記得,那次訓導主任來到班中,命令全部女同學站起來,然後逐個用間尺撩起校服裙來檢查。窗外有男生偷看,有一個沒有違規的女生哭起來,貝貝、小宜和幾個同學給逮個正著,被押解到洗手間脫褲子,出來還要向訓導主任出示P.E.褲。她清楚記得,訓導主任Miss 馮拿著她的P.E.褲在手中捏來捏去的樣子,好像在檢查布料下面有沒有藏著甚麼東西似的。褲子當時還是暖的吧。這就像捏在自己的皮膚上一樣,給盡情地淫辱著的感覺。貝貝的身子像被火燒一樣,她從洗手間的鏡子中別過臉。以後上體育課穿P.E.褲,也就殘留下這種羞辱的溫度。
她好像明白了甚麼。
那天晚上韋教授請了他的研究院學生去卡拉OK玩。貝貝不是他的學生,但因為她的男朋友政,她也跟著去了。她常常聽政談到他的老師,所以也好奇想去見見他。韋教授一見政帶了女朋友來,就取笑了他兩句,不忘細心問了貝貝的班級和學院之類的背景,又說,下個學年選我的科嗎?不過你到時要小心點!我不會因為你是政的女朋友而手下留情啊!貝貝的主修科是文學,本來對韋教授的文化研究興趣不大,但經他這麼一說,竟又有點心動。但她搞不通那句普通的說話裡究竟有甚麼魔力。正如這個人的外表,只是普通中年男人一個,額角雖然有點光,但又未算顯著地脫髮,穿的淺灰色西裝並不特別入時,也不名貴,但看上去又不老套古板。總之就是不知從哪裡發出一種奇特的氣味,令人不知不覺就受到吸引。她開始理解政對老師的崇拜,但她卻隱隱有點莫名的擔憂。是預感嗎?她沒法說清。
據韋教授說,這間卡拉OK是新開張的,以體育運動做主題,本來想配合這個城市申辦亞洲運動會的熱潮,後來申辦失敗,多少有點掃興,不過生意還是要做的。整間卡拉OK分為七個主題場館,有足球、排球、網球、田徑、游泳、體操和水上運動。但所謂場館其實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布置頗為粗糙,最多是掛些體育明星的照片,展示些有關的體育用品。可惜本土的體壇明星不多,歌星的照片反而不少。當然囉,說到底這是一間卡拉OK啊!比較有看頭的反而是接待員方面,都是年輕男女孩,穿上不同的運動服裝,在場館內穿插來往。韋教授很熟行地選了個網球館的房間,穿成網球界嬌娃古妮高娃的樣子的女孩,叫同行的男生也有點側目,只有政顯著地做出不以為然的表情。貝貝倒想看看游泳館是甚麼光景,會不會滿是穿泳衣的女孩和穿泳褲的男孩?感覺好像色情事業似的。甫一進入房間,政就既虛心但又有意表現主見地問韋教授為甚麼會帶他們來這間卡拉OK。這裡似乎瀰漫著一種虛偽的消費主義味道!他以生硬的敢言語調說。韋教授沒有立即回答,只是慢慢地在沙發上坐下來,做出一個頗舒適的樣子,然後才溫和地望向政,露出讚賞的笑容,說:政,你聽我說,論成績,你是我學生之中最好的了,不過,你就是脫離不了好學生的思維,對理論的態度不夠靈活。在這個時代,做一個學者,不再是躲在象牙塔裡念書寫論文就可以,而是要和這個就算是充斥著垃圾的現實世界正面接觸,不單是去和它戰鬥,也要融入它,擁抱它,這就像愛一個人吧,沒有試過最親密的接觸,是不會產生理解的啊!作為一個好學生的政,因這突然變得課堂化的氣氛而得到鼓勵,試著反問說:你是叫我們去擁抱這堆垃圾,去愛這堆垃圾嗎?韋教授稍頓了一下,臉上的讚賞笑容卻一直沒有消退,說:我說到愛,是誇張了點,那麼就說,和它發生關係吧,就像性關係一樣,是不能空談的,非得先發生過,才能揭示甚麼的!好,各位同學,這裡就是我們實習學過的理論的最佳場所,不看清楚這個社會的各種面貌,又怎懂得去分析和批評?我們就先和它發生關係,然後大家回去好好給我做一篇關於這間主題店子的文化評論!有人抱怨說出來玩也要交功課,又有人說要弄到高潮才能寫啊,韋教授就只顧大笑。貝貝不明白這種比擬有甚麼好笑,但卻不好意思地跟著大家笑了。政也搞不清老師的發生關係論是不是認真的,室內的空氣好像很局悶。看來善解人意的女同學詠詩立刻就拿起遙控器選曲了,一邊還嚷著有阿Moon 的新歌〈愛情教室〉啊!氣氛突然就舒緩下來,大家紛紛回復一個普通年輕人的本相,爭先恐後地演唱。貝貝很少聽流行曲,很多歌也不懂得唱,只有聽的份兒。後來有人就起鬨,說要政和貝貝合唱情歌。政的歌喉劣透,平日又厭惡流行文化,所以擾攘了好一會也沒有結果。韋教授突然提議唱Double 的〈分離仍忘不了愛〉。貝貝算是聽過,政卻推說不懂,韋教授就說:別扭擰啦!男人大丈夫!來!我先和貝貝唱,你跟著學,然後輪到你。大家把歌曲插播了,音樂立即出來,前奏是罐頭式浪漫鋼琴獨奏。男音一開始,韋教授先唱,聲線很柔,很純熟,瞇著雙眼一副陶醉的樣子,教人弄不清他是真心投入還是故意反諷。眾人乘機一陣譁叫。然後輪到貝貝,開始時有點顫顫的,後來也跟上節拍,音質也悅耳,於是人們又拍掌,並且催促著政出場了。那個女孩,就是在這個時候開門進來的。
女孩進來的時候,大家也以為她是來送飲品的。她穿著網球館的制服,手上也的確捧著餐盤和飲品,但當她趨近,彎身如隱形般把杯瓶放在矮几上,再站直的時候,突然就向旁邊正拿著咪的韋教授的臉上揍去。事實上當時沒有人看見她做了個甚麼動作,只聽見昏暗的房間內發出一聲在那音量放到很大的配樂中幾乎是難以辨別的悶響,要不是韋教授的歌聲忽然中止了,而且重重地跌落在沙發上,可能待女孩靜悄悄走出房間也沒有人發覺。而這個女孩竟然還想再撲上前去。旁邊的政和另一個男生立即反應過來,衝上前去按住她。貝貝這才看清楚,韋教授的金屬框眼鏡給打碎了,左邊臉有一道血痕。女孩咬著牙和兩個男生扭打著,其他人都加入制止暴行的行列,把女孩壓在地上。她的整個上身也給牢牢按住了,只露出穿白色迷你網球裙的下身,雙腿還在蹬地,很白很白的,照亮了幽黯的房間,但兩腿間卻有那團奇異的黑。那本應是非常不協調的景象,但對貝貝來說卻完全合理。在她的意識能明白之前,她身體的記憶已經了解一切。女孩的右臂給政緊緊鎖著,她的手指戴滿了粗金屬指環,握成一個鐵拳頭。貝貝清醒了一下,察覺到,剛才的歌曲已經完了,房間內正播出新星阿Moon的〈愛情教室〉。
女孩給抬出去之後,經理幾乎要跪在地上道歉,又說不收錢又說送套票。女孩真的是卡拉OK的員工,但沒有人知道她為甚麼要襲擊韋教授。政堅持要報警,韋教授卻說:算了吧,只是個女孩子吧!可能是認錯人!詠詩用手帕給他拭去血跡,他臉上好不容易擠出無奈的笑來。貝貝見他狼狽的樣子,先前那種魔力突然就消失了,隨著金屬框眼鏡粉碎了。
眾人擁簇著教授離去的時候,貝貝看見剛才的女孩被人圍住在角落裡,經理不顧公司形象在那裡狠狠地責罵著,引致房間裡的客人也紛紛出來看個究竟。後來另一個經理上前制止了,立即又回頭安撫客人。女孩靜靜地坐在地上,神情疲累,還在喘氣,頭髮和衣服亂作一團,但眼睛卻一直盯著離去的教授。她的指間有血,不知是教授的血還是她自己的,白裙上也沾上血跡。雙腿V字形在地板上撐開,看來其實並不真的很長,只是因為裙很短,和皮膚很白。除了膝頭擦損的一塊,特別紅。有一種燙燙的恥辱感。貝貝在踏出門口時忍不住回頭看她。
之後同學們在教授家留到很晚,教授好像恢復得很快,和大家若無其事地談天。要不是臉上的藥膠布和替換的膠框眼鏡,之前的事真像夢一樣不真實。教授妻子靜靜地給大家做了消夜,開了紅酒,但自己沒有吃東西,只是拿著四分一滿的酒杯坐在一旁,卻一口也沒有喝過。貝貝不時偷偷看她,覺得她很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但又不能確定。她臉上有一種不確定的表情,不知是安靜還是低落,是耐心還是煩悶。貝貝後來就不敢看下去,好像怕有祕密會突然自她的口中爆發出來。
貝貝、不是蘋果:
你們別來無恙吧!寫這封信給你們的時候,《體育時期》正第二次搬上舞台。跟六年前一樣,是同一位導演。所以,他也是你們的知音人吧。飾演你們的演員,卻不是六年前的那兩位了。換了兩位演員,你們在舞台上又出現了不同的形象和質感。但無論如何,你們還是我當初心中的貝貝和不是蘋果,永遠不會改變。每一次被演繹,你們只會變得更豐富,更接近真實。
但是,你們不是本來就是真實的嗎?縱使一直有人覺得,我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筆下的人物不夠「有血有肉」,不夠「栩栩如真」,甚至直截了當地說,很假。我唯有辯解說,那不是能力問題,而完全只是因為,我對甚麼是人物,有我自己非常執迷的一套;我對何謂真和假,也有非常自我的理解。自我到一個程度,很可能根本不會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鋼琴是個很假的樂器,極度人工化和機械化,但沒有人會覺得由優秀的鋼琴家演奏偉大的鋼琴曲很假。巴哈的賦格曲極度數理化,儼如一座結構工整的教堂,但沒有人會說巴哈很假。只有天籟是全然自然的,人籟就是人為,就是造作。藝術是人為事物之一種,雖然有渾然天成的高遠目標,但畢竟是假。縱使是模仿自然,也只是自然的模仿。所以柏拉圖貶抑藝術家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依然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假是很真的。有人會為這樣的假而困惑,而流淚,而振奮,而低落。人類就是有這樣的缺憾(還是優點?)──會沉迷於自己創造的玩偶,愛上自己創造的假面。
Pygmalion是所有藝術家的原型。能夠弄假成真,是人之為人的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這是一切想像的泉源。但弄假成真的最迷人之處,不是把假的錯以為是真的—這很可能只是單純的容易受騙或者精神錯亂—而是縱使明知那是假的,卻還能相信它的真實性。柯勒律治說得最為精妙而冷峻:Suspension of disbelief,暫停不相信。那就是想像世界的真理。先不信,才能信。
問題是,我的「暫停不相信」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以至於我已經不可能停止去「暫停不相信」,也即是反過來說,我已經不可能相信你們不存在了。想像的機器已經啟動了,而且沒法停下來。於是,在一部小說結束之後,你們又在另一部小說裡重生。貝貝變成了栩栩,變成了恩恩,變成了啞瓷,變成了維真尼亞,變成了阿芝,變成了知恩;不是蘋果繼續以不是蘋果、正、Apple、中、不二蘋果的變相出現。你們已經成為了我的小說的DNA雙螺旋結構,通過互相結合而衍生無窮的生命。這就是人物作為物種的演化方式,或者靈魂在小說機體裡的輪迴過程。
我認為長篇小說是一部機器,一部非常複雜,但卻漂亮無比、威力無窮的機器。而人物,就是這部機器的製造物。但這製造物不是一件沒有生命的死物,它是有靈魂的軀殼,ghost in the shell。這是我對「有血有肉」的理解。第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應該是潘朵拉──Pandora,all-gifted 的意思。她是宙斯製造出來的人偶,作為「禮物」送給人類,但其實是天神報復人類的工具。她帶來人間的甕子其實是她自己的象徵。潘朵拉是個器皿,她盛載著天神所有的邪惡願望。也可以說,她是個人肉炸彈。所有的人物,或多或少也繼承了這樣的特質。
不過天神不一定為人類帶來惡運,有時也會帶來及時的解救。在希臘戲劇裡,有所謂apò mēkhanḗs theós,拉丁文叫做deus ex machina,譯成中文是「從機器來的神」,意指在一齣戲的結尾,以天神的突然介入來解決一切難題。這個用語原本是對無法按劇情的內在邏輯收結的壞劇本的批評。在那時候的劇場裡,扮演天神的演員通常藉由機械吊臂從天而降。所謂奇蹟大概就是這樣一回事。那是人力失效的時候的唯一寄望。可是,如果機器本身就是人為物,那「從機器來的神」也只是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假象吧。然而正如我們對「有血有肉」的人物的不信而信,我們對「從機器來的神」是否也可以產生相同的「信仰」呢?Ghost in the shell和god from the machine其實可能是同一回事。
對我來說,你們不單是「軀殼裡的靈魂」,也是「從機器來的神」。我是你們的作者,我給了你們形體和生命,也讓你們把那盛滿各種不幸和煩惱的甕子帶到人間。但我不是神,我只是你們的崇拜者。你們才是值得相信的。我的任務只是繼續建造小說這台機器,讓你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間。而一個龐大的長篇小說機器,足以造成一次大規模的神的降臨。
你們會說:我們也不是神啊!我們只是很普通的人物。是的,「有血有肉」的就必定不是神,正如「栩栩如真」的就必定是假。「血肉」和「如真」是互相違背的,但也可以是互為表裡的。也許這兩個狀態只有在劇場裡才能並存—通過「有血有肉」的演員去演繹「栩栩如真」的人物。以真作假,弄假成真。這就是文學和劇場之間的祕密通道。
但既然有劇場裡的文學,也就肯定有文學裡的劇場。就如費南度‧佩索亞的偉大創舉—把自己的心化為舞台,讓人物在上面進出。我也希望能搭建這樣的一座舞台,讓你們繼續演出,無論它是一條未曾建好的天橋,還是一個已成廢墟的體育館。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粉墨登場,不過我會戴著那叫做「黑」的假面(persona),作為一個人物進入你們的世界。在那裡我們會再次相遇,作為對等的人物,有著「如真」的「血肉」,相知,相交,相搏,相守。
而如果在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有人覺得自己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又或者我遇到我覺得就是貝貝或者不是蘋果的人,那表示deus ex machina的奇蹟真的出現了。
不信嗎?這你就可以相信了。
黑騎士
《體育時期》「劇場版」出版說明
《體育時期》於2003 年由香港的蟻窩出版社首次出版,其後於2004年由台灣的高談文化出版台灣版,其中把部分廣東話原文改為書面語。2010年,這部小說又由中國大陸的作家出版社印行了簡體字版,文本跟台灣版相同。現在重新由台灣聯經出版社推出的版本,文本續用2004 年的台灣版,並加入了兩次在香港改編為舞台演出的內容,所以稱為「劇場版」。
《體育時期》於2007 年由7A 班戲劇組第一次改編成舞台演出,導演是譚孔文,當時稱為《體育時期。青春。歌。劇》,內容涵蓋小說「上學期」部分。2013 年由浪人劇場再次搬上舞台,導演依然是譚孔文,劇名為《體育時期2.0》,並定位為「文學音樂劇場」。
現在的《體育時期》「劇場版」小說,加入了和兩次演出有關的材料,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呈現文學和劇場互動的可能性。這些材料包括兩次演出的製作資料、導演及原作者的演前話和演後感想、創作者對談記錄、評論文章和劇中歌曲的歌詞等,分別附錄在上、下學期正文的前後,或加插在章節之間,可與小說正文同步閱讀,或者先行略過,悉隨尊便。
內文選摘(節錄)
想來必定是那個女孩給推倒在地上時露出那迷你潔白網球裙下面的深藍P.E.褲的景象和她那雙修長光脫的腿在空中發狂亂蹬的姿態,令貝貝產生了微妙的,來自久遠之前的,深埋在身體的記憶裡的共同羞辱感。那看似是一個強暴的場面,雖然首先發難的其實是那個女孩,而且被襲擊的一方並沒有怎樣動粗,只是同行的人一擁而上把女孩扯開,並在混亂的制伏行動中無可避免地把女孩推按在地上而已。一行人中似乎只有貝貝一個站著不動,瞪著眼看著女孩痛苦地掙扎著,口裡吼著貝貝聽不太慣的粗話,後來女孩實在是無力推開壓著她的人堆了,聲音就開始尖銳成近乎無實質的嘶泣,好像在電結他的高音弦上勾出來的顫音一樣,穿著簇新白網球鞋和小白襪的雙腳卻依然心深不忿地在木板地上擊出一下一下的重捶鼓。貝貝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尖叫,不過就算表面上沒有,她也覺得好像事實上已經叫出來了,和著那女孩的喉音給叫出來了。就像久遠之前的那一次,在學校的更衣室內,她沒有出聲,卻讓另一個女孩把她心裡的尖叫給叫出來。但眼前這次令貝貝最感震動的,是在驚惶失措的同時,她竟然隱隱享受到一種閃爍的光芒。是享受到沒錯,不單是感受到。縱使這可能是令人懼怕的光芒,是要刺痛雙眼的,是要以羞辱和極度的不安作為前提的光芒。女孩的白裙、白鞋和白腿變成了一團光,蓋過了那沉沉的黑洞一樣的P.E.褲,貝貝就覺得自己的下身一陣涼,像初中時期深秋的體育課後,雙腿滲滿運動後的酸性汗水暴露在穿過操場排球網洞襲來的風中,那種忽然湧起無處躲藏的羞澀感的徬徨。那薄薄的、貼著下身的、卻沉沉如鉛的小褲子。和內裡來得措手不及的濕和腥。然後突然又化為一陣焦灼的熱,從身體的深處燃燒出來。
直到卡拉OK的經理推門衝進來,喝令侍應們把女孩抬出去,貝貝才不忍卒睹地閤上眼。女孩那雙腿在貝貝閉黑的視景內燒出兩道光痕。貝貝在人聲噪動的背景中,聽到房間內正在播放著剛才選定了的一首流行曲的配樂。房中居然有人還有興致和著音樂哼了幾句。
腿的那種白,把褲的深藍映成了黑。那是比黑更黑的深藍,是成績表上藍墨水的印漬,帶有霉霉的味,化開而且滲透性的,不易洗淨的顏色。貝貝一直不明白,為甚麼女子排球褲會成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P.E.褲。貝貝本來是喜歡打排球的,她不介意皮球擊打在手腕上那種疼痛和因此留下來的藍青色瘀痕,她反而是盡情地去享受這種痛感。可是因為身材生得較矮,升上中三之後就知道自己是沒有資格參加排球隊的了。有時摸摸手腕,也會懷念那種徹骨的觸覺。卡拉OK的事件之後,在白網球裙下面穿深藍P.E.褲的女孩在貝貝的心中徘徊不去,像一個從久違的記憶中走出來的影子一樣,模糊但卻巨大。貝貝嘗試去尋回那種無以名狀的感覺。當晚回到宿舍,就立刻在衣服堆中尋找去年修體育課時還在穿的P.E.褲。起先貝貝對大學還要修體育,而且還規定要穿P.E.褲,感到很討厭。試想想,對一般愛嬌的大學女生而言,換下了入時的衣著,臉上還塗滿化妝和美白護膚品,甩著染成又紅又金的負離子直髮,卻被迫穿著中學式的P.E.褲在運動場上跑來跑去,樣子不是有點可笑嗎?她有些預科舊同學,還真的因為這間大學的這個規定而考慮選另外的大學。不過,大學時代的貝貝,並不屬於特別愛嬌的女生,對必修體育和規定穿P.E.褲一事,除了感到輕微的厭煩,已經對這樣的事情沒有特別的深刻的感受了。這已經是個沒有質感的經驗,甚或是稱不上一個經驗,而只是一件為學分而做的例行公事。可是,當貝貝再度捏著深藍褲子,和當晚在卡拉OK中目睹的情況對照起來,那種奇異的質感竟又回來了。不知是哪一天開始,P.E.褲把某些隱微的東西暴露在別人的目光之中,尤其是男同學的目光,和中二時候教體育科的郭Sir 眼中。那是突然發生的狀況,事前沒有預告,事後也沒有解釋。那比穿上泳衣更令人自覺著赤裸,雖然布料的厚薄和面積的大小也在在說明著相反的結論。貝貝想,那會是因為游泳池所造成的差別嗎?是因為游泳池是個相對隔絕的場所,是個脫離日常狀態的地方,所以一切非日常的裝束也因而得到合理化嗎?而P.E.褲呢?操場、走廊,不就是平時接觸的地方?早會的時候大家還穿整齊的校服,上體育課時卻只剩下那薄薄的一幅藍料子。大腿的肥瘦長短,也都無從掩飾了吧。想到這裡,貝貝也為著這番謬論而偷笑了。有誰會想到這些呢?當時難道真的會想到這些嗎?突然,她淺淺泛起的笑又迅即退卻,胃部湧起一種窒悶感,好像是有些東西卡住了說不出來,當時不能,現在也不能。理解是多麼的無力,或者,事情根本不值得多加理解。
在裙子裡穿P.E.褲打底,曾經是貝貝初中時代的習慣。很多女同學也是這樣做,因為方便穿著校服裙打球和盤腿坐在地上。貝貝想,其實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源自那個階段的一種不安感。她必須得到P.E.褲那種緊束的感覺,好像它能遏止正在無法控制地變化和增生的身體。就像同學小宜偷偷告訴過她一種方法,就是在睡覺的時候用毛巾綁束著自己的胸部,可以有效地防止它脹大。當然,那很痛,小宜補充說。貝貝試過這個方法,但一點用處也沒有。胸部還是像破土而出的苗一樣,無可阻擋。可是貝貝至少感到,小宜和她分享了這種不知為甚麼會突然變成了另一個自己的恐怖。也許,就是這一點使她和小宜成為朋友。後來校方禁止了在校服裙裡穿P.E.褲的舉措,說是有損儀容。貝貝還記得,那次訓導主任來到班中,命令全部女同學站起來,然後逐個用間尺撩起校服裙來檢查。窗外有男生偷看,有一個沒有違規的女生哭起來,貝貝、小宜和幾個同學給逮個正著,被押解到洗手間脫褲子,出來還要向訓導主任出示P.E.褲。她清楚記得,訓導主任Miss 馮拿著她的P.E.褲在手中捏來捏去的樣子,好像在檢查布料下面有沒有藏著甚麼東西似的。褲子當時還是暖的吧。這就像捏在自己的皮膚上一樣,給盡情地淫辱著的感覺。貝貝的身子像被火燒一樣,她從洗手間的鏡子中別過臉。以後上體育課穿P.E.褲,也就殘留下這種羞辱的溫度。
她好像明白了甚麼。
那天晚上韋教授請了他的研究院學生去卡拉OK玩。貝貝不是他的學生,但因為她的男朋友政,她也跟著去了。她常常聽政談到他的老師,所以也好奇想去見見他。韋教授一見政帶了女朋友來,就取笑了他兩句,不忘細心問了貝貝的班級和學院之類的背景,又說,下個學年選我的科嗎?不過你到時要小心點!我不會因為你是政的女朋友而手下留情啊!貝貝的主修科是文學,本來對韋教授的文化研究興趣不大,但經他這麼一說,竟又有點心動。但她搞不通那句普通的說話裡究竟有甚麼魔力。正如這個人的外表,只是普通中年男人一個,額角雖然有點光,但又未算顯著地脫髮,穿的淺灰色西裝並不特別入時,也不名貴,但看上去又不老套古板。總之就是不知從哪裡發出一種奇特的氣味,令人不知不覺就受到吸引。她開始理解政對老師的崇拜,但她卻隱隱有點莫名的擔憂。是預感嗎?她沒法說清。
據韋教授說,這間卡拉OK是新開張的,以體育運動做主題,本來想配合這個城市申辦亞洲運動會的熱潮,後來申辦失敗,多少有點掃興,不過生意還是要做的。整間卡拉OK分為七個主題場館,有足球、排球、網球、田徑、游泳、體操和水上運動。但所謂場館其實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布置頗為粗糙,最多是掛些體育明星的照片,展示些有關的體育用品。可惜本土的體壇明星不多,歌星的照片反而不少。當然囉,說到底這是一間卡拉OK啊!比較有看頭的反而是接待員方面,都是年輕男女孩,穿上不同的運動服裝,在場館內穿插來往。韋教授很熟行地選了個網球館的房間,穿成網球界嬌娃古妮高娃的樣子的女孩,叫同行的男生也有點側目,只有政顯著地做出不以為然的表情。貝貝倒想看看游泳館是甚麼光景,會不會滿是穿泳衣的女孩和穿泳褲的男孩?感覺好像色情事業似的。甫一進入房間,政就既虛心但又有意表現主見地問韋教授為甚麼會帶他們來這間卡拉OK。這裡似乎瀰漫著一種虛偽的消費主義味道!他以生硬的敢言語調說。韋教授沒有立即回答,只是慢慢地在沙發上坐下來,做出一個頗舒適的樣子,然後才溫和地望向政,露出讚賞的笑容,說:政,你聽我說,論成績,你是我學生之中最好的了,不過,你就是脫離不了好學生的思維,對理論的態度不夠靈活。在這個時代,做一個學者,不再是躲在象牙塔裡念書寫論文就可以,而是要和這個就算是充斥著垃圾的現實世界正面接觸,不單是去和它戰鬥,也要融入它,擁抱它,這就像愛一個人吧,沒有試過最親密的接觸,是不會產生理解的啊!作為一個好學生的政,因這突然變得課堂化的氣氛而得到鼓勵,試著反問說:你是叫我們去擁抱這堆垃圾,去愛這堆垃圾嗎?韋教授稍頓了一下,臉上的讚賞笑容卻一直沒有消退,說:我說到愛,是誇張了點,那麼就說,和它發生關係吧,就像性關係一樣,是不能空談的,非得先發生過,才能揭示甚麼的!好,各位同學,這裡就是我們實習學過的理論的最佳場所,不看清楚這個社會的各種面貌,又怎懂得去分析和批評?我們就先和它發生關係,然後大家回去好好給我做一篇關於這間主題店子的文化評論!有人抱怨說出來玩也要交功課,又有人說要弄到高潮才能寫啊,韋教授就只顧大笑。貝貝不明白這種比擬有甚麼好笑,但卻不好意思地跟著大家笑了。政也搞不清老師的發生關係論是不是認真的,室內的空氣好像很局悶。看來善解人意的女同學詠詩立刻就拿起遙控器選曲了,一邊還嚷著有阿Moon 的新歌〈愛情教室〉啊!氣氛突然就舒緩下來,大家紛紛回復一個普通年輕人的本相,爭先恐後地演唱。貝貝很少聽流行曲,很多歌也不懂得唱,只有聽的份兒。後來有人就起鬨,說要政和貝貝合唱情歌。政的歌喉劣透,平日又厭惡流行文化,所以擾攘了好一會也沒有結果。韋教授突然提議唱Double 的〈分離仍忘不了愛〉。貝貝算是聽過,政卻推說不懂,韋教授就說:別扭擰啦!男人大丈夫!來!我先和貝貝唱,你跟著學,然後輪到你。大家把歌曲插播了,音樂立即出來,前奏是罐頭式浪漫鋼琴獨奏。男音一開始,韋教授先唱,聲線很柔,很純熟,瞇著雙眼一副陶醉的樣子,教人弄不清他是真心投入還是故意反諷。眾人乘機一陣譁叫。然後輪到貝貝,開始時有點顫顫的,後來也跟上節拍,音質也悅耳,於是人們又拍掌,並且催促著政出場了。那個女孩,就是在這個時候開門進來的。
女孩進來的時候,大家也以為她是來送飲品的。她穿著網球館的制服,手上也的確捧著餐盤和飲品,但當她趨近,彎身如隱形般把杯瓶放在矮几上,再站直的時候,突然就向旁邊正拿著咪的韋教授的臉上揍去。事實上當時沒有人看見她做了個甚麼動作,只聽見昏暗的房間內發出一聲在那音量放到很大的配樂中幾乎是難以辨別的悶響,要不是韋教授的歌聲忽然中止了,而且重重地跌落在沙發上,可能待女孩靜悄悄走出房間也沒有人發覺。而這個女孩竟然還想再撲上前去。旁邊的政和另一個男生立即反應過來,衝上前去按住她。貝貝這才看清楚,韋教授的金屬框眼鏡給打碎了,左邊臉有一道血痕。女孩咬著牙和兩個男生扭打著,其他人都加入制止暴行的行列,把女孩壓在地上。她的整個上身也給牢牢按住了,只露出穿白色迷你網球裙的下身,雙腿還在蹬地,很白很白的,照亮了幽黯的房間,但兩腿間卻有那團奇異的黑。那本應是非常不協調的景象,但對貝貝來說卻完全合理。在她的意識能明白之前,她身體的記憶已經了解一切。女孩的右臂給政緊緊鎖著,她的手指戴滿了粗金屬指環,握成一個鐵拳頭。貝貝清醒了一下,察覺到,剛才的歌曲已經完了,房間內正播出新星阿Moon的〈愛情教室〉。
女孩給抬出去之後,經理幾乎要跪在地上道歉,又說不收錢又說送套票。女孩真的是卡拉OK的員工,但沒有人知道她為甚麼要襲擊韋教授。政堅持要報警,韋教授卻說:算了吧,只是個女孩子吧!可能是認錯人!詠詩用手帕給他拭去血跡,他臉上好不容易擠出無奈的笑來。貝貝見他狼狽的樣子,先前那種魔力突然就消失了,隨著金屬框眼鏡粉碎了。
眾人擁簇著教授離去的時候,貝貝看見剛才的女孩被人圍住在角落裡,經理不顧公司形象在那裡狠狠地責罵著,引致房間裡的客人也紛紛出來看個究竟。後來另一個經理上前制止了,立即又回頭安撫客人。女孩靜靜地坐在地上,神情疲累,還在喘氣,頭髮和衣服亂作一團,但眼睛卻一直盯著離去的教授。她的指間有血,不知是教授的血還是她自己的,白裙上也沾上血跡。雙腿V字形在地板上撐開,看來其實並不真的很長,只是因為裙很短,和皮膚很白。除了膝頭擦損的一塊,特別紅。有一種燙燙的恥辱感。貝貝在踏出門口時忍不住回頭看她。
之後同學們在教授家留到很晚,教授好像恢復得很快,和大家若無其事地談天。要不是臉上的藥膠布和替換的膠框眼鏡,之前的事真像夢一樣不真實。教授妻子靜靜地給大家做了消夜,開了紅酒,但自己沒有吃東西,只是拿著四分一滿的酒杯坐在一旁,卻一口也沒有喝過。貝貝不時偷偷看她,覺得她很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但又不能確定。她臉上有一種不確定的表情,不知是安靜還是低落,是耐心還是煩悶。貝貝後來就不敢看下去,好像怕有祕密會突然自她的口中爆發出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下)
9折
特價360元
加入購物車
雙身(作品集珍藏經典版)
9折
特價252元
貨到通知
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
9折
特價495元
加入購物車
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
9折
特價405元
貨到通知
地圖集
9折
特價234元
貨到通知
博物誌
79折
特價205元
加入購物車
繁勝錄
9折
特價252元
貨到通知
體育時期(劇場版)(上學期)
79折
特價237元
加入購物車
體育時期(劇場版)(下學期)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美德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衣魚簡史: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Ⅱ
79折
特價205元
加入購物車
名字的玫瑰:董啟章中短篇小說集Ⅰ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心
79折
特價284元
加入購物車
地圖集(二版)
9折
特價261元
貨到通知
神(董啟章長篇小說《心》姊妹篇)
79折
特價308元
加入購物車
愛妻
79折
特價284元
加入購物車
命子
79折
特價253元
加入購物車
安卓珍尼(復刻版)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後人間喜劇
9折
特價378元
加入購物車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