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母親既然硬生生地將我放棄,那我就再也不需要她和她的語言。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怪物,寫作機器,廢墟」
一位萬撓青年在台灣頂樓加蓋的房間裡
以重新學習的母語敘述漂流的故事,將盤根錯節的時間與人物繁衍滋生的語言與文字,填滿廢墟裡不斷開裂的縫隙。
是廢墟的故事,是故事的廢墟。
「母親既然硬生生地將我放棄,那我就再也不需要她和她的語言。
我會找到新的語言,像父親一樣脫離家庭而生活。」
──〈林語堂的打字機〉
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在第一本小說集裡,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ATM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有宏偉敘事巨大的遊樂園器具如何從歐洲一路輾轉到南洋成為小孩的最愛(大人的生財);
有在山坡樹立巨幅海報上的Godzilla等待小獸出生雙瞳射出紅色火焰將小鎮攪得翻天覆地;
有璀璨歷史斷片中短暫來到馬來亞的林語堂和他在雷明頓辦公室裡短路的中文打字機;
有外祖父抽了中國公司生產台灣限定販售的阿里山香菸後徐徐噴出光怪陸離的巴黎軼事;
有從洞裡爬出的母親帶著孩子迷失在曾經工作接近國家核心的吉隆坡街區裡;
有見了老同學小說家拒絕分享故事深怕被改寫曝光卻不禁再次想起高中教室裡的永恆禁忌。
文字,語言,敘事,這幾項構成小說的元素是鄧觀傑在《廢墟的故事》裡,持續探索的主題,隱藏在精采的故事背後。那位不辭艱辛從廢墟奔出報信給我們的人,身手勢必是矯健的。
本書特色
●對於小說本質的提問
閱讀小說,創作小說,究竟能否排解人生的憂愁,帶來新生的動力與契機?在敘事的形式與管道日漸多元的當下,一個說故事的人,要如何具備「矯健的身手」吸引你的好奇與興趣?「太監的下面,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地景書寫的再嘗試
《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
●馬華文學的新詮釋
《廢墟的故事》是一本最新的馬華文學作品,它的新來自於作者以及素材的詮釋。在華語文學不被國家認可時,馬華作家們持續創作試圖解決身分,認同,與地域問題。嚴格上說來,年輕世代的寫作者,「更加努力地悲傷」。
名人推薦
推薦人
暨南大學中文系 黃錦樹教授推薦序
小說家 張亦絢,高翊峰,連明偉,陳雨航,陳柏言 推薦短語
作家 言叔夏,張惠菁,陳又津 推薦。
名家推薦短語
觀傑的小說,令我感覺相當奇妙。故事在開始時,往往給我們似曾相識的擾動,但在某一轉折後,又帶來嶄新的衝擊。特別令我讚賞的,還有在「不以文害意」與「不以意勝文」之間的幽微平衡。梅爾維爾最無與倫比的一面,在這裡一明一滅,為陷入沉默的人們,打出既美麗又響亮的旗語與暗號。──小說家 張亦絢
跨國界的經驗與思考,對文字的敏感與勇敢,捶打多種敘事方式,然後把故事(和它的細節)說得至為精采。
一位來自熱帶小鎮的青年小說家,擁有豐饒的童年存摺,提著林語堂的打字機,如同新版的哥吉拉般轟轟隆隆地殺到了。──小說家 陳雨航
《故事的廢墟》是一部不為遺忘、卻是告別的短篇集。故事魂語,似為作者告別了馬華記憶,反以家族之名,撿拾所有人終將遺落在原鄉的身分謎圖。如此告別之後,那些令人驚豔的靈光種籽,總會在廢墟之壤冒芽,即便遭遇燒天的焰,灰燼散落,也是一朵朱槿大紅花的未來沃土。──小說家 高翊峰
成熟的敘事,來自往復的斟酌審定;殊異的聲音,來自漫長的自我鍛鍊。作家的第一本書,記述家庭,追溯家族,乃至在故土與新故土之中思索國族身分,藉由承襲覆議的文學技藝,深刻探問馬華懸而未決的未來命運。精準的迷路,認真的對決,故事開始之前,都將先以故事完成自我。──小說家 連明偉
當他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鄧觀傑正翻身躍進文明的廢墟。時間編織空間,於是「此身」的出與入,困與逃,離別與歸返,成為把握小說的重要線索。糞坑,縹緲的巴黎,漂流的打字機,荒蕪的樂園,倒閉的電影院,觀傑展現矯健身手,在廢墟流觀與漫遊。那讓人想起鄂蘭對班雅明的評價:「有如潛入海底的採珠人……從深處將珍珠與珊瑚取回海面。」──小說家 陳柏言
編輯推薦
(文/雙囍編輯部)
讀鄧觀傑的小說,時常會想像這個「我」究竟是什麼模樣?《廢墟的故事》裡,除了〈樂園〉外,都是由「我」擔負起為讀者敘述的任務,儘管換了幾次名字(國,阿傑,建國),但不難發現的是這些「我」有個相似的人格特質:安分守己。
〈巴黎〉直接寫出:「我一直是個安守本分的人呀!」這樣的寫作策略接近費茲傑羅在《大亨小傳》裡的安排,敘事者並不是主角,不過涉身其中,於萬丈波瀾中浮沉。閱讀小說的你,是否也感到同樣的壯麗與歡暢?藉由說故事的人敘述光怪陸離的經歷,填補日常生活裡空乏的欲望和想像。而偏偏,這位說故事的人,自稱安分守己,不懂如何偷拐搶騙,就連想試著抽根菸都得在深夜裡到四下無人的漆黑河濱(還忘了打火機)。
何以安分守己的人總是會遇到精采的故事?何以安分守己的人總有幾個深諳偷拐搶騙鋌而走險的朋友?更讓人好奇的是,一位安分守己的人說的故事會好聽?
說故事是一種原始魅力,聽故事是一種原始欲望
「我」時常在小說裡遇到一位很會說故事的人,像是「小說天王」阿蔡,澎風去過巴黎的外祖父,人生就是一本帳簿的金嫂,林語堂的完美打字機,沉默寡言卻設計天路歷程鬼屋的父親,迷眩於吉隆坡街區的阿媽,偉人祖父。無論是誰,都有自己描述世界的方法與套路,一來擁有壟斷的資格(畢竟無人知曉);二來誰能干涉故事該怎麼說?
沒想到,會說故事的人竟然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傳奇。外祖父也許沒去過巴黎(甚至巴厘島也沒到過),單憑口沫橫飛語帶詼諧自吹自擂,搖身一變成為歐陸學運現場的見證者:石塊,警棍,催淚瓦斯,還有沙特。「我們」澈底遺忘外祖父臨老入花叢而被家族遺棄的負面觀感。更離奇的是,安分守己的「我」在小說裡的魅力遠遠不及外祖父,甚至比聽故事的「我們」還遜色一些。
《廢墟的故事》裡最會說故事的人(或是最矯健的人)阿蔡,意圖收集島嶼上所有的故事寫進作品裡成為最長的最能代表島嶼的一部作品;一邊四處收集廢棄物(?)填滿成為廢墟的宿舍空間,只留下一處能繼續寫稿的地方。當他開口引誘「我」說一個僑生的故事時,「我」一口回絕:「我不會說故事,也沒有故事。」卻在吸入不明氣體後自顧自回想起那件往事……。
不是沒有故事,只是藏
「我」算是低調的主角,寧願將精采的故事藏在心底,也不願意輕易出口。是閃躲?是不擅講述?還是維持安分守己的人設?總是在逼不得已時娓娓道來,儘管再不善於講述,只要繼續說一個故事,甚至只要開個頭,一個具有延展的可能就能讓故事繼續下去。只要「我」肯往腦海裡撈取堪用的記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安分守己的天性,搖身一變成為說故事的人的天職:讓故事繼續下去。延續一個情節,喚醒一個人物的功用,都是說故事的人安分守己的表現。
「我」的藏,有點悶騷,又有點君子,揖讓而升,下而飲。彷彿一場說故事的較量,又像是被逼被激後,拿起麥克風「不好意思我切歌」再娓娓道來。被包裝成不值得一聽的無趣故事裡,卻暗藏玄機。〈故事的廢墟〉就是一大段「我」的驚心動魄的獨奏,甚至技壓小說天王阿蔡(因為這是從未透露無法被竊取的往事/潔淨的原創?)。
《廢墟的故事》的「我」總是一派輕鬆,隨機應變。故事即將走到終點,卻又不甘就此結束,難掩講述的欲望時,就推給讀者:因為讀者要繼續聽,只好把珍藏的回憶說出來,很讚的,保證從來沒有跟人說過的。如果不好聽,也不能怪「我」,故事不總是這樣的嗎?
故事總要開始,卻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不知道往哪裡結束。
目錄
推薦序:〈怪物,寫作機器與廢墟——序鄧觀傑《廢墟的故事》〉◎黃錦樹
●故事的廢墟
●巴黎
●Godzilla與小鎮的婚喪嫁娶
●林語堂的打字機
●樂園
●洞裡的阿媽
●弟弟的遊戲
●故事總要開始
後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