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肖像
優惠活動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史上最暢銷作家
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讀過她的作品!
女人不夠狠的話,就很難管住男人
愛情的所有危機,都來自彼此的不平等
偏偏,它永遠都不平等……
眾人追求且有婚約的希莉亞,竟閃電嫁給一見鍾情的德莫特。他們一起經歷許多生活的磨難,終於建立一個美滿的家,但這份幸福卻超乎她想像的脆弱……原來,那個從小威脅著她、總是突然現身的槍手,這回瞄準的是……
本書初版於1934年,是克莉絲蒂的半自傳小說,她親身經歷的婚變、自殺等衝擊,及對愛情的憧憬、挫折、醒悟,都在本書中有最自剖的呈現。是克莉絲蒂最具代表性的自我療癒之作。
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讀過她的作品!
女人不夠狠的話,就很難管住男人
愛情的所有危機,都來自彼此的不平等
偏偏,它永遠都不平等……
眾人追求且有婚約的希莉亞,竟閃電嫁給一見鍾情的德莫特。他們一起經歷許多生活的磨難,終於建立一個美滿的家,但這份幸福卻超乎她想像的脆弱……原來,那個從小威脅著她、總是突然現身的槍手,這回瞄準的是……
本書初版於1934年,是克莉絲蒂的半自傳小說,她親身經歷的婚變、自殺等衝擊,及對愛情的憧憬、挫折、醒悟,都在本書中有最自剖的呈現。是克莉絲蒂最具代表性的自我療癒之作。
目錄
【名家推薦】
這不是導讀,也不是序,只是一點點閱讀的感觸 吳念真
「心理驚悚劇」的巨大實驗 詹宏志
【名家導讀】
比克莉絲蒂更貼近克莉絲蒂 楊照
推理之外的六把情火,照向浮世男女 鍾文音
前言
第一卷 島
第一章 花園中的女子
第二章 喚起行動
第二卷 畫布
第一章 老家
第二章 出國
第三章 奶奶
第四章 死亡
第五章 母女
第六章 巴黎
第七章 成長
第八章 吉姆與彼得
第九章 德默特
第十章 婚姻
第十一章 為人母
第十二章 平靜
第十三章 伴侶關係
第十四章 長春藤
第十五章 發跡
第十六章 喪親
第十七章 災禍
第十八章 恐懼
第三卷 島
第一章 投降
第二章 內省
第三章 奮鬥
第四章 從頭開始
【特別收錄】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祕密 露莎琳.希克斯
這不是導讀,也不是序,只是一點點閱讀的感觸 吳念真
「心理驚悚劇」的巨大實驗 詹宏志
【名家導讀】
比克莉絲蒂更貼近克莉絲蒂 楊照
推理之外的六把情火,照向浮世男女 鍾文音
前言
第一卷 島
第一章 花園中的女子
第二章 喚起行動
第二卷 畫布
第一章 老家
第二章 出國
第三章 奶奶
第四章 死亡
第五章 母女
第六章 巴黎
第七章 成長
第八章 吉姆與彼得
第九章 德默特
第十章 婚姻
第十一章 為人母
第十二章 平靜
第十三章 伴侶關係
第十四章 長春藤
第十五章 發跡
第十六章 喪親
第十七章 災禍
第十八章 恐懼
第三卷 島
第一章 投降
第二章 內省
第三章 奮鬥
第四章 從頭開始
【特別收錄】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祕密 露莎琳.希克斯
序/導讀
他序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祕密
露莎琳.希克斯(Rosalind Hicks, 1919-2004)
早在一九三○年,家母便以「瑪麗.魏斯麥珂特(Mary Westmacott)」之名發表了第一本小說,這六部作品(編註:中文版合稱為【心之罪】系列)與「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風格截然不同。
「瑪麗.魏斯麥珂特」是個別出心裁的筆名:「瑪麗」是阿嘉莎的第二個名字,魏斯麥珂特則是某位遠親的名字。母親成功隱匿「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真實身分達十五年,小說口碑不錯,令她頗為開心。
《撒旦的情歌》於一九三○年出版,是【心之罪】系列原著小說中最早出版的,寫的是男主角弗農.戴爾的童年、家庭、兩名所愛的女子和他對音樂的執著。家母對音樂頗多涉獵,年輕時在巴黎曾受過歌唱及鋼琴演奏訓練。
她對現代音樂極感興趣,想表達歌者及作曲家的感受與志向,其中有許多取自她童年及一戰的親身經歷。
Collins出版公司對當時已在偵探小說界闖出名號的母親改變寫作方向一事反應十分淡漠。其實他們大可不用擔心,因為母親在一九三○同時出版了《謎樣的鬼豔先生》,及瑪波探案系列首部作品《牧師公館謀殺案》。接下來十年,又陸續出版了十六部神探白羅的長篇小說,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和《死亡約會》。
第二本以「瑪麗.魏斯麥珂特」筆名發表的作品《未完成的肖像》於一九三四年出版,內容亦取自許多親身經歷及童年記憶。一九四四,母親出版了《幸福假面》,她在自傳中提到:
「……我寫了一本自己完全滿意的書,那是一本新的瑪麗.魏斯麥珂特作品,一本我一直想寫、在腦中構思清楚的作品。一個女子對自己的形象與認知有確切想法,可惜她的認知完全錯位。讀者讀到她的行為、感受和想法,她在書中不斷面對自己,卻自識不明,徒增不安。當她生平首次獨處──徹底獨處──約四、五天時,才終於看清了自己。
「這本書我寫了整整三天……一氣呵成……我從未如此拚命過……我一個字都不想改,雖然我並不清楚書到底如何,但它卻字字誠懇,無一虛言,這是身為作者的致樂。」
我認為《幸福假面》融合了偵探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各項天賦,其結構完善,令人愛不釋卷。讀者從獨處沙漠的女子心中,清晰地看到她所有家人──不啻一大成就。
家母於一九四七年寫了《玫瑰與紫杉》,是她跟我都極其喜愛,一部優美而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奇怪的是,Collins出版公司並不喜歡,一如他們對瑪麗.魏斯麥珂特所有作品一樣地不捧場。家母把作品交給Heinemann出版,並由他們出版她最後兩部作品──《母親的女兒》(一九五二)及《愛的重量》 (一九五六)。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作品被視為浪漫小說,我不認為這種看法公允。它們並非一般認知的「愛情故事」,亦無喜劇收場,我覺得這些作品闡述的是某些破壞力最強,最激烈的愛的形式。
《撒旦的情歌》及《未完成的肖像》中寫的是母親對孩子霸占式的愛,或孩子對母親的獨占。《母親的女兒》則是寡母與成年女兒間的爭鬥。《愛的重量》寫的是一個女孩對妹妹的痴守及由恨轉愛──而故事中的重量,即指一個人對另一人的愛所造成的負擔。
瑪麗.魏斯麥珂特雖不若阿嘉莎.克莉絲蒂享有盛名,但這批作品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看到讀者喜歡,母親很是開心──也圓了她撰寫不同風格作品的宿願。(柯清心譯)
本文作者為阿嘉莎.克莉絲蒂獨生女。
原文發表於 Centenary Celebration Magazine
導讀1
比克莉絲蒂更貼近克莉絲蒂
我們所熟悉的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曾經藏身在另外一個身分裡,寫了六部很不一樣的小說。
一九三○年,出版克莉絲蒂推理小說的英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Giant’s Bread的書(中譯《撒旦的情歌》),作者是Mary Westmacott(瑪麗.魏斯麥珂特)。之後在一九三四年、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八年,這位魏斯麥珂特女士又出版了另外三本小說。再過一年,一九四九年,一篇刊登在《泰晤士報》週日版的專欄,公開宣告:瑪麗.魏斯麥珂特其實就是克莉絲蒂。克莉絲蒂沒有出面否認這項消息,也就等於承認了。之後,即使大家都已經知道魏斯麥珂特就是克莉絲蒂了,還是有兩本書以這個名字出版,一本在一九五二年,另一本在一九五六年。
為什麼克莉絲蒂要換另外一個名字寫小說?為什麼隱藏真實身分的用意破功了,她還是繼續以魏斯麥珂特的名字繼續寫小說?
最簡單的答案:因為她要寫很不一樣的小說,所以要用不一樣的名字。藏在這個簡單答案底下有稍微複雜些的條件:
第一、因為克莉絲蒂寫的小說風格太鮮明也太成功,儘管到一九三○年,她不過才累積了十年的小說資歷,卻已經吸引了許多忠實的讀者,在他們心目中,克莉絲蒂的名字就是精彩推理閱讀經驗的保障,克莉絲蒂和出版社都很了解這種狀況,他們不願意、不能冒險──如果讀者衝著克莉絲蒂的名字買了書,回家一看,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卻完全沒看到期待中的任何推理情節,他們將會如何反應?
第二、克莉絲蒂的創作力與創作衝動實在太旺盛了。十年之間,她寫了超過十本推理小說,平均每年至少一本;推理小說不比其他小說,需要有縝密的構思、規劃,照理講是很累人的。但這樣的進度卻沒有累倒克莉絲蒂,她還有餘力想要寫更多的小說,寫不一樣的小說。
如此旺盛的創作力與創作衝動從何而來?或許我們能夠在魏斯麥珂特寫的小說中得到些線索。
第一本以魏斯麥珂特名字發表的小說是《撒旦的情歌》。小說中的男主角在備受保護的環境中長大,自然地抱持著一種天真的人生態度。不過,接踵而來的大事:戰爭與婚姻,讓他迷惑失落了。和他那一代的其他歐洲青年一樣,他們原本對戰爭抱持著一種模糊而浪漫的想像,認為戰爭是打破時代停滯、提供英雄主義表現的舞台。但真實的戰爭,卻是無窮無盡不斷反覆,可怕殘酷的殺戮。
同樣的,真實的婚姻也和他的想像天差地別。婚姻本身無法創造和另一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反而在日日相處中更突出了難以忍受、難以否認的疏離。
儘管他幸運地躲過了戰場上的致命傷害,可是家中卻接到了誤傳的他的死訊。他太太以為他死了,很快就改嫁。在憂鬱迷惑中,他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短時間內遺忘了自己究竟是誰。在失去身分的情況下度過一段時間後,他恢復了記憶,記起自己所有的不快樂,於是他乾脆決定放棄原本的人生,和過去切斷了關係,給自己一個新的名字,一份新的職業,變成了一個音樂家。
可以跟大家保證,整部小說裡沒有一點推理的成分。但如果我們對照這段時期中克莉絲蒂自身的遭遇,卻可以很有把握地推理出她寫這部小說的動機。
一九三○年克莉絲蒂再婚,嫁給了在中東沙漠裡認識的考古探險家。邁向第二次婚姻的過程,想必給了克莉絲蒂足夠勇氣來面對自己失敗的第一次婚姻。她的第一次婚姻,在一九二六年,她三十六歲那年瓦解的。那一年,她母親去世,她必須去處理後事、並整理母親的遺物,她的丈夫卻無論如何不願意陪她同去。她的丈夫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丈夫表示:戰場上的恐怖經歷,使得他徹底失去面對死亡傷痛的能力,他就是沒辦法跟她一起去。克莉絲蒂強撐著,孤單地回到童年的房子裡,孤單地忍受了房子裡再也不會有媽媽在的空洞與冷清。
然而,等到她從家鄉回來,等著她的卻是丈夫的表白:他愛上了別的女人,一定要和克莉絲蒂離婚。連番受挫的克莉絲蒂失蹤了十一天,被找到後她說她失去了記憶,忘記了自己是誰。她投宿飯店時,在登記簿上寫的,果然不是她自己的名字,而是她丈夫的情婦的名字。
兩相對照,很明白吧!克莉絲蒂用小說的形式整理了內心的傷痛、婚姻的疏離與突然的離棄,另外她也明確給了自己一條生命的出路:換一個身分──當然不是換成丈夫愛上的情婦,而是換成一個創作者,創作出自己可以賴以寄託的作品來。
這樣高度自傳性的內容,無法寫成克莉絲蒂最拿手的推理小說.或者該說,如果添加了推理元素來寫成小說,那就無法保留具體經驗的切身性,為了這切身的感觸,克莉絲蒂非得把這些內容寫下來,即使必須另外換一個筆名,都非寫不可。
以魏斯麥珂特名字發表的第二本小說,是《未完成的肖像》,裡面有著同樣濃厚、甚至更加濃厚的自傳意味,就連克莉絲蒂的第二任丈夫都提醒我們:閱讀這部小說,對我們了解克莉絲蒂會有很大的幫助。小說主角希莉亞內向、愛幻想而且性格依賴,和《撒旦的情歌》裡的男主角同樣在封閉、受保護的環境中長大。然後她長大、結婚、有了一個孩子,開始寫作,接著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小說裡的細節和克莉絲蒂自己的生平有些出入,但小說中描寫的感受與領會,卻比克莉絲蒂在《克莉絲蒂自傳》中所寫的,更立體、更鮮明也更確切。
還有一本魏斯麥珂特小說,應該也反映了克莉絲蒂的真實感情,那是《幸福假面》,一個中年女性被困在沙漠中,突然覺察到她的人生,她和自己、她和家人、她和世界的關係,豈不也受困了嗎?她不得不懷疑起丈夫、孩子究竟是如何看待她的,更重要的,她究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生活又是什麼?
這些小說,內在都藏了克莉絲蒂深厚的感情,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是推理小說中的那個聰明狡獪、能夠設計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祕密
露莎琳.希克斯(Rosalind Hicks, 1919-2004)
早在一九三○年,家母便以「瑪麗.魏斯麥珂特(Mary Westmacott)」之名發表了第一本小說,這六部作品(編註:中文版合稱為【心之罪】系列)與「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風格截然不同。
「瑪麗.魏斯麥珂特」是個別出心裁的筆名:「瑪麗」是阿嘉莎的第二個名字,魏斯麥珂特則是某位遠親的名字。母親成功隱匿「瑪麗.魏斯麥珂特」的真實身分達十五年,小說口碑不錯,令她頗為開心。
《撒旦的情歌》於一九三○年出版,是【心之罪】系列原著小說中最早出版的,寫的是男主角弗農.戴爾的童年、家庭、兩名所愛的女子和他對音樂的執著。家母對音樂頗多涉獵,年輕時在巴黎曾受過歌唱及鋼琴演奏訓練。
她對現代音樂極感興趣,想表達歌者及作曲家的感受與志向,其中有許多取自她童年及一戰的親身經歷。
Collins出版公司對當時已在偵探小說界闖出名號的母親改變寫作方向一事反應十分淡漠。其實他們大可不用擔心,因為母親在一九三○同時出版了《謎樣的鬼豔先生》,及瑪波探案系列首部作品《牧師公館謀殺案》。接下來十年,又陸續出版了十六部神探白羅的長篇小說,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和《死亡約會》。
第二本以「瑪麗.魏斯麥珂特」筆名發表的作品《未完成的肖像》於一九三四年出版,內容亦取自許多親身經歷及童年記憶。一九四四,母親出版了《幸福假面》,她在自傳中提到:
「……我寫了一本自己完全滿意的書,那是一本新的瑪麗.魏斯麥珂特作品,一本我一直想寫、在腦中構思清楚的作品。一個女子對自己的形象與認知有確切想法,可惜她的認知完全錯位。讀者讀到她的行為、感受和想法,她在書中不斷面對自己,卻自識不明,徒增不安。當她生平首次獨處──徹底獨處──約四、五天時,才終於看清了自己。
「這本書我寫了整整三天……一氣呵成……我從未如此拚命過……我一個字都不想改,雖然我並不清楚書到底如何,但它卻字字誠懇,無一虛言,這是身為作者的致樂。」
我認為《幸福假面》融合了偵探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各項天賦,其結構完善,令人愛不釋卷。讀者從獨處沙漠的女子心中,清晰地看到她所有家人──不啻一大成就。
家母於一九四七年寫了《玫瑰與紫杉》,是她跟我都極其喜愛,一部優美而令人回味再三的作品。奇怪的是,Collins出版公司並不喜歡,一如他們對瑪麗.魏斯麥珂特所有作品一樣地不捧場。家母把作品交給Heinemann出版,並由他們出版她最後兩部作品──《母親的女兒》(一九五二)及《愛的重量》 (一九五六)。
瑪麗.魏斯麥珂特的作品被視為浪漫小說,我不認為這種看法公允。它們並非一般認知的「愛情故事」,亦無喜劇收場,我覺得這些作品闡述的是某些破壞力最強,最激烈的愛的形式。
《撒旦的情歌》及《未完成的肖像》中寫的是母親對孩子霸占式的愛,或孩子對母親的獨占。《母親的女兒》則是寡母與成年女兒間的爭鬥。《愛的重量》寫的是一個女孩對妹妹的痴守及由恨轉愛──而故事中的重量,即指一個人對另一人的愛所造成的負擔。
瑪麗.魏斯麥珂特雖不若阿嘉莎.克莉絲蒂享有盛名,但這批作品仍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看到讀者喜歡,母親很是開心──也圓了她撰寫不同風格作品的宿願。(柯清心譯)
本文作者為阿嘉莎.克莉絲蒂獨生女。
原文發表於 Centenary Celebration Magazine
導讀1
比克莉絲蒂更貼近克莉絲蒂
我們所熟悉的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曾經藏身在另外一個身分裡,寫了六部很不一樣的小說。
一九三○年,出版克莉絲蒂推理小說的英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Giant’s Bread的書(中譯《撒旦的情歌》),作者是Mary Westmacott(瑪麗.魏斯麥珂特)。之後在一九三四年、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八年,這位魏斯麥珂特女士又出版了另外三本小說。再過一年,一九四九年,一篇刊登在《泰晤士報》週日版的專欄,公開宣告:瑪麗.魏斯麥珂特其實就是克莉絲蒂。克莉絲蒂沒有出面否認這項消息,也就等於承認了。之後,即使大家都已經知道魏斯麥珂特就是克莉絲蒂了,還是有兩本書以這個名字出版,一本在一九五二年,另一本在一九五六年。
為什麼克莉絲蒂要換另外一個名字寫小說?為什麼隱藏真實身分的用意破功了,她還是繼續以魏斯麥珂特的名字繼續寫小說?
最簡單的答案:因為她要寫很不一樣的小說,所以要用不一樣的名字。藏在這個簡單答案底下有稍微複雜些的條件:
第一、因為克莉絲蒂寫的小說風格太鮮明也太成功,儘管到一九三○年,她不過才累積了十年的小說資歷,卻已經吸引了許多忠實的讀者,在他們心目中,克莉絲蒂的名字就是精彩推理閱讀經驗的保障,克莉絲蒂和出版社都很了解這種狀況,他們不願意、不能冒險──如果讀者衝著克莉絲蒂的名字買了書,回家一看,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卻完全沒看到期待中的任何推理情節,他們將會如何反應?
第二、克莉絲蒂的創作力與創作衝動實在太旺盛了。十年之間,她寫了超過十本推理小說,平均每年至少一本;推理小說不比其他小說,需要有縝密的構思、規劃,照理講是很累人的。但這樣的進度卻沒有累倒克莉絲蒂,她還有餘力想要寫更多的小說,寫不一樣的小說。
如此旺盛的創作力與創作衝動從何而來?或許我們能夠在魏斯麥珂特寫的小說中得到些線索。
第一本以魏斯麥珂特名字發表的小說是《撒旦的情歌》。小說中的男主角在備受保護的環境中長大,自然地抱持著一種天真的人生態度。不過,接踵而來的大事:戰爭與婚姻,讓他迷惑失落了。和他那一代的其他歐洲青年一樣,他們原本對戰爭抱持著一種模糊而浪漫的想像,認為戰爭是打破時代停滯、提供英雄主義表現的舞台。但真實的戰爭,卻是無窮無盡不斷反覆,可怕殘酷的殺戮。
同樣的,真實的婚姻也和他的想像天差地別。婚姻本身無法創造和另一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反而在日日相處中更突出了難以忍受、難以否認的疏離。
儘管他幸運地躲過了戰場上的致命傷害,可是家中卻接到了誤傳的他的死訊。他太太以為他死了,很快就改嫁。在憂鬱迷惑中,他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短時間內遺忘了自己究竟是誰。在失去身分的情況下度過一段時間後,他恢復了記憶,記起自己所有的不快樂,於是他乾脆決定放棄原本的人生,和過去切斷了關係,給自己一個新的名字,一份新的職業,變成了一個音樂家。
可以跟大家保證,整部小說裡沒有一點推理的成分。但如果我們對照這段時期中克莉絲蒂自身的遭遇,卻可以很有把握地推理出她寫這部小說的動機。
一九三○年克莉絲蒂再婚,嫁給了在中東沙漠裡認識的考古探險家。邁向第二次婚姻的過程,想必給了克莉絲蒂足夠勇氣來面對自己失敗的第一次婚姻。她的第一次婚姻,在一九二六年,她三十六歲那年瓦解的。那一年,她母親去世,她必須去處理後事、並整理母親的遺物,她的丈夫卻無論如何不願意陪她同去。她的丈夫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丈夫表示:戰場上的恐怖經歷,使得他徹底失去面對死亡傷痛的能力,他就是沒辦法跟她一起去。克莉絲蒂強撐著,孤單地回到童年的房子裡,孤單地忍受了房子裡再也不會有媽媽在的空洞與冷清。
然而,等到她從家鄉回來,等著她的卻是丈夫的表白:他愛上了別的女人,一定要和克莉絲蒂離婚。連番受挫的克莉絲蒂失蹤了十一天,被找到後她說她失去了記憶,忘記了自己是誰。她投宿飯店時,在登記簿上寫的,果然不是她自己的名字,而是她丈夫的情婦的名字。
兩相對照,很明白吧!克莉絲蒂用小說的形式整理了內心的傷痛、婚姻的疏離與突然的離棄,另外她也明確給了自己一條生命的出路:換一個身分──當然不是換成丈夫愛上的情婦,而是換成一個創作者,創作出自己可以賴以寄託的作品來。
這樣高度自傳性的內容,無法寫成克莉絲蒂最拿手的推理小說.或者該說,如果添加了推理元素來寫成小說,那就無法保留具體經驗的切身性,為了這切身的感觸,克莉絲蒂非得把這些內容寫下來,即使必須另外換一個筆名,都非寫不可。
以魏斯麥珂特名字發表的第二本小說,是《未完成的肖像》,裡面有著同樣濃厚、甚至更加濃厚的自傳意味,就連克莉絲蒂的第二任丈夫都提醒我們:閱讀這部小說,對我們了解克莉絲蒂會有很大的幫助。小說主角希莉亞內向、愛幻想而且性格依賴,和《撒旦的情歌》裡的男主角同樣在封閉、受保護的環境中長大。然後她長大、結婚、有了一個孩子,開始寫作,接著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小說裡的細節和克莉絲蒂自己的生平有些出入,但小說中描寫的感受與領會,卻比克莉絲蒂在《克莉絲蒂自傳》中所寫的,更立體、更鮮明也更確切。
還有一本魏斯麥珂特小說,應該也反映了克莉絲蒂的真實感情,那是《幸福假面》,一個中年女性被困在沙漠中,突然覺察到她的人生,她和自己、她和家人、她和世界的關係,豈不也受困了嗎?她不得不懷疑起丈夫、孩子究竟是如何看待她的,更重要的,她究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生活又是什麼?
這些小說,內在都藏了克莉絲蒂深厚的感情,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是推理小說中的那個聰明狡獪、能夠設計
試閱
希莉亞玩得很開心,這是真的,但她也因為自幼就生性羞怯,因此在社交上障礙重重,為此痛苦不堪。羞怯使得她有口難言,不知所措,結果玩得開心時也無法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希莉亞很少想到自己的外貌,她理所當然認為自己長得漂亮(她也的確漂亮):身材高而苗條,舉止優雅,淺金色秀髮,像北歐人那種細緻的金色。她的膚色細嫩,不過一緊張就臉色發白。當年「化妝」是不光彩的事,米莉安每晚只在女兒臉頰上擦一點點胭脂。她要女兒看起來是最美的。 希莉亞對自己的外貌並不操心,讓她有壓力的反倒是她自覺很蠢。她並不聰明,人不聰明是很糟糕的事。她跟人跳舞時,總是想不出該說些什麼好,於是只有以莊嚴態度跳著,而且舞步頗沉重。
米莉安不停催女兒開口說話。
「講點什麼吧,親愛的。隨便什麼都好,不管是什麼傻話都可以。對男人來說,要跟一個只會說『是』和『不是』的小姐交談,是很吃力的事。別犯這種錯誤。」
再沒有人比希莉亞的母親更了解她的困難了,因為她母親一輩子就是飽受羞怯之苦。
沒有人了解希莉亞有多怕羞,大家都以為她很傲慢自負。沒有人曉得這個漂亮姑娘有多心虛,為了自己在社交上的弱點而憾恨不已。 由於她長得漂亮,因此玩得很開心。還有,她的舞也跳得很好。到了冬末,她已經參加過五十六次舞會,也終於培養出了一些淺談的能力。現在她比較有點社交經驗了,對自己稍微有些把握,到最後也開始能夠樂在其中,不再受經常不斷的羞怯所折磨。
日子過得宛如一片雲煙,一片由跳舞和金黃光線、馬球與網球、小伙子交織成的雲煙。那些小伙子握著她的手,跟她調情,問可否親吻她,對她的冷漠高傲感到困惑。對希莉亞而言,只有一個人是真實的,就是那個古銅膚色的蘇格蘭部隊上校,他很少跳舞,更向來懶得跟年輕小姐講話。 她也喜歡開朗活潑的矮小紅髮上尉蓋爾,他每天晚上總是請她跳三支舞(「三」是邀同一個人跳舞所允許的極限)。他老是取笑說,希莉亞不用人教她跳舞,卻需要人教她談話。
然而在回家路上,當米莉安說:「你知道蓋爾上尉想要娶你嗎?」時,希莉亞還是吃了一驚。
「我?」希莉亞非常驚訝。
「對。他跟我談了這事。他想知道我是否認為他有機會。」
「他為什麼不自己來問我?」希莉亞對此感到有點不滿。
「我也不太清楚。我想他是覺得很難對你說吧。」米莉安微笑說,「但你並不想嫁給他,是吧,希莉亞?」
「哦,不想……可是我認為好歹也應該問問我。」
這是第一宗向希莉亞提出的求婚。她認為這次求婚不太令人滿意。
反正也沒關係。她誰都不想嫁,只除了蒙克瑞夫上校,可是他永遠不會向她求婚。她會一輩子做個老小姐,偷偷愛著他。
唉!這個黑髮、古銅膚色的蒙克瑞夫上校,六個月之後,也步上了奧古斯特、西碧兒、倫敦主教和傑哈.杜.莫里耶的後塵,全都被拋到腦後去了。(待續) 成長過程中的生活並不容易。雖然很興奮刺激,但也很累人。你似乎永遠不是為這事就是為那事而苦惱:為你的髮型,或為自己沒有身材,要不然就為口舌笨拙,而人們,尤其是男人,又讓你感到很不自在。 希莉亞一輩子忘不了去鄉村別墅作客的事。坐在火車上時的緊張情緒,讓她脖子上都起了淺紅疙瘩。她是否舉止表現妥當?是否能做到跟人交談(這老是她的惡夢)?她能否把鬈髮全部梳到腦後盤好?通常最後的幾綹鬈髮都是由米莉安幫她梳上去的。人家會不會認為她笨?她是否帶了合適的衣服? 再也沒有人比主人家夫婦更和藹可親的了。希莉亞跟他們在一起時不再害羞。
住進這麼大的臥房,還有個女傭幫忙打開行李掛好衣服,並進來幫她扣背紐,真是感覺氣派。
她穿上新的粉紅紗裙下樓吃晚飯,害羞得要命。飯廳裡有很多人,真恐怖。男主人很客氣,跟她講話,調侃她,稱她為「粉紅佳人」,說她老是穿粉紅色連衣裙。
晚餐很好吃,但希莉亞卻沒能真的享受到,因為得想著跟旁邊的人說些什麼才好。一邊坐著的是個圓滾滾的小胖子男人,臉孔很紅,另一邊坐著的是個高個子男人,表情很滑稽,有幾絲灰髮。
他一本正經跟她談著書本和戲劇,然後又談鄉下,問她住在哪裡。她告訴他之後,這人就說復活節時他說不定會去那裡,如果她准許的話,他會去看她。希莉亞說那會很好。
「可是你怎麼看起來不像是那會很好的樣子?」他笑著問。
希莉亞臉紅了。
「你應該覺得很好的,」他說,「尤其我還是一分鐘前才決定要去的。」 「我們那裡的風景美麗極了。」希莉亞很熱心地說。 「我要去看的並不是風景。」 她真希望人家不要講這種話。她不知如何是好地掐碎著麵包。旁邊這男人一臉覺得好玩的表情看著她,她真是個小孩子!他喜歡讓她尷尬來尋開心。他一本正經繼續向她做出最大的恭維。 等到那人終於轉過去跟另一邊的女士交談,把希莉亞丟給小胖子時,希莉亞深深鬆了口氣。小胖子名叫羅傑.瑞恩斯,他這樣告訴她的,很快他們就談到了音樂。瑞恩斯是個歌唱家,但不是職業的,雖然他也常常做職業性的演唱。希莉亞跟他聊得挺開心的。
她幾乎沒留意到究竟吃了些什麼,但現在要上冰淇淋了,細長如柱的杏黃色冰淇淋上插了結晶糖紫羅蘭。
冰淇淋傳到她時倒塌了,男總管就接手拿過去,走到一旁餐櫃重新整理好。等到他回來繼續服侍時,唉,記性不好,漏掉了希莉亞!
她失望極了,幾乎沒聽到小胖子在說什麼。小胖子取了頗大量的冰淇淋,正吃得津津有味。希莉亞根本就沒想到去向人要冰淇淋,她就只是讓自己乾失望。
晚飯過後是音樂表演,她幫羅傑伴奏。他有很棒的男高音嗓子。希莉亞很喜歡為他彈奏,她是個優秀又體貼的伴奏者。接下來就輪到她唱歌了,唱歌從來不會讓她緊張。羅傑很客氣,說她有很迷人的嗓子,跟著就繼續談他自己的嗓子。他請希莉亞再唱一首,希莉亞卻說,他是否願意唱?於是羅傑就趕忙接受邀請了。
希莉亞上床時挺開心的,原來,住家晚宴並沒有那麼可怕。
第二天早上過得很愉快。他們出外去參觀了馬廄,還去搔了豬背,然後羅傑問希莉亞是否願意跟他一起練唱某些歌曲,她願意。他唱了大概六首之後,拿出了另一首名為〈愛情的百合花〉的樂譜,等他們唱完了,他說:「喏,坦白告訴我,你對這首歌的真正想法是怎麼樣的?」 「嗯……」希莉亞猶疑了,「嗯,說真的,我覺得挺難聽的。」
「我也這麼認為。」羅傑說,「原本我還不太肯定,但你拍板定案了。你不喜歡這首歌,那就由它去吧。」 然後他就把那首歌的樂譜一撕為二,扔進壁爐的爐架裡燒掉。希莉亞很刮目相看。這是首全新樂譜,他告訴她說是前一天才買的。但就因為她的看法,於是他就一點也沒捨不得地撕掉了。 她感到自己長大了,而且重要。(待續)為這群賓客安排的化裝大舞會是在當天晚上舉行。希莉亞打扮成歌劇《浮士德》裡的瑪格麗特,全身白色,頭髮梳成兩條辮子。她看起來就是個美少女,就像歌德筆下的葛麗卿 ,而羅傑跟她說,他帶了《浮士德》的樂譜來,明天他們可以試試唱其中一首二重唱。 當賓客出發去參加舞會時,希莉亞感到頗緊張。她老是發現自己排跳舞順序表有困難,似乎總是排得很差:跟她不喜歡的人跳舞,然後她喜歡的人來到時,又沒有任何舞可跳了。但要是假裝已經有人邀舞的話,那麼喜歡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會走過來找你,於是就只好「坐冷板凳」(可怕)。有些女孩在這方面似乎安排得很聰明,可是,希莉亞已經是第一百次沮喪地曉得自己並不聰明。
路克夫人一直很關照希莉亞,介紹人給她。 「德柏格少校。」
德柏格少校鞠個躬。「可以請您跳支舞嗎?」
他是個大塊頭男人,長得挺像馬,八字長鬍,臉色頗紅,大約四十五歲。
他在順序表上留下名字,要求跳三支舞,並邀希莉亞跟他去吃宵夜。
她發現這人也不太容易交談,說得很少,但是看著她的時候很多。
路克夫人早早離開了舞會,她體力不是很好。
「喬治會照顧你,送你回來。」她對希莉亞說。「順便一提,孩子,你好像征服了德柏格少校的心。」
希莉亞感覺受到鼓舞。她原本還怕自己讓德柏格少校感到很沉悶呢!
她跳了每支舞,到了凌晨兩點鐘,喬治走過來對她說:「哈囉!紅粉佳人,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
等希莉亞回到自己房裡之後,這才想到沒有人幫她解扣子的話,她根本沒辦法自己脫下這件晚裝的。她聽到走廊上傳來喬治還在向人道晚安的聲音。她能請喬治幫忙嗎?還是不能?要是不能的話,她就只好穿著晚裝熬夜到天亮了。她始終鼓不起勇氣。到了黎明時,希莉亞身穿晚裝躺在床上睡著了。
◆
那天早上,德柏格少校來了。面對一群驚訝招呼他的人,他說,他今天不打獵。他坐在那裡,很少說話。路克夫人暗示說他也許會喜歡去看看豬,於是派希莉亞陪他去。吃午飯時,羅傑怏怏不樂。
第二天,希莉亞要回家了。她單獨和主人夫婦相處,其他人都在早上先走了,但她是搭下午的火車。有人打電話叫「超好玩的親愛亞瑟」來吃中飯。這人(在希莉亞眼中)是個年紀很大的男人,而且看起來也不像是個好玩的人,說話語氣低沉疲累。 吃過午飯後,路克夫人走出了房間,留下亞瑟單獨和希莉亞在一起,這人開始摸起她的腳踝來。
「迷人,」他喃喃說,「迷人,你不介意,是吧?」
希莉亞當然介意,非常介意,但她忍受下來。她以為這是住家派對常有的事。她不想表現得像個沒社交經驗的人或者不成熟,於是咬著牙、僵直身子坐著。
亞瑟一手動作熟練地伸過去摟住她的腰,親吻起她。希莉亞憤怒地轉過頭去並推開他。
「我不行……噢!拜託,我不行。」
儀態歸儀態,有些事情她仍無法忍受。
「真是可人的蜂腰。」亞瑟說著又把手伸過來。
路克夫人走進房間,留意到希莉亞的表情和脹紅的臉。
「亞瑟有守規矩嗎?」在往火車站的路上,她問。「這人跟年輕女孩在一起時靠不住的,不能留他單獨跟女孩子在一起。倒不是說他真的會害人。」
「你們這裡的規矩,是不是一定要讓人家摸你腳踝的?」希莉亞問道。
「一定要?當然不是,你這孩子真妙。」
「噢!」希莉亞深深舒了口氣,「我真高興。」路克夫人看起來被逗樂了,又說了一次:「你這孩子真妙!」 她又接下去說:「你在舞會上看起來很迷人。我料想你會再聽到強尼.德柏格消息的。」她又補充說:「他非常富裕的。」(待續)希莉亞到家第二天,就有粉紅色大盒裝的巧克力送到了,收件人是她,盒裡完全沒有線索顯示是誰送的。兩天後又有一個小包裹寄來了,裡面裝了一個小銀盒,盒蓋上刻有「瑪格麗特」以及舞會那天的日期。
包裹裡面附上了德柏格少校的卡片。
「這個德柏格是誰,希莉亞?」
「我在舞會上認識的。」
「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挺老的,而且有一張很紅的臉。人很不錯,但是很難跟他說話。」
米莉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當晚她寫信給路克夫人。答案很明顯,路克夫人天生就愛幫人牽紅線。
「他很富裕,真的很富裕,會跟某些要人去打獵。喬治不太喜歡他,但對他也沒什麼不滿。他似乎拜倒在希莉亞的石榴裙下了。她是個可愛的孩子,很純真,一定會吸引男人的。男人的確很欣賞美貌和斜肩。」
一星期後,德柏格少校「剛好就在附近」,他可以過來拜訪希莉亞和她母親嗎?
他真的來了,舌頭似乎比以往更打結,很多時候只坐著盯著希莉亞看,笨拙地試著要跟米莉安交朋友。
出於某些原因,等他走後,米莉安情緒很不好,她的表現讓希莉亞很困惑。她母親說的話有一搭沒一搭的,讓希莉亞摸不著頭腦。
「不知道祈求一件事算不算是明智……要知道什麼是對的有多難啊……」然後突然又說,「我想要你嫁個好男人,像你父親那樣的男人。錢不是萬能,但是對一個女人來說,舒適的環境的確重要……」
希莉亞聽了這些話,也回應了,卻完全不扯到剛才德柏格來訪的事。米莉安慣於說些沒頭沒腦的話,這次也一樣,她女兒早已司空見慣。
米莉安說:「我寧願你嫁個年紀比你大的男人,他們才比較會照顧女人。」
剎那間,希莉亞的思緒飛到了蒙克瑞夫上校那裡去了,那如今已成了迅速消褪的回憶。她曾在舞會上跟一個六英尺四英寸高的年輕軍人跳舞,在那一刻,還曾把對方美化成英俊的年輕巨人。
她母親說:「下星期我們去倫敦的時候,德柏格少校要帶我們去看戲,很客氣,可不是嗎?」 「非常客氣。」希莉亞說。
◆
當德柏格少校向希莉亞求婚時,她嚇了一大跳。路克夫人說的話、她母親說的話,她都沒有當一回事。希莉亞對自己的想法很清楚,卻從來看不到即將來臨的事情,通常也看不到她周遭的情況。 米莉安邀德柏格少校來度週末。事實上這是他自己提的,米莉安有點困擾,只好說了必須的應酬話。
第一天晚上,希莉亞帶這位客人去參觀花園。她發現跟他說話很吃力,無論她說些什麼,他似乎都沒在聽。她生怕他一定是被自己悶死了……因為她說的每件事都頗傻,當然啦,要是他肯配合的話……
接著,他打斷了她的話,猛然握住她的手,用難以聽清楚的怪異沙啞聲音說:「瑪格麗特……我的瑪格麗特。我太想要你了,你願意嫁給我嗎?」
希莉亞愣愣看著他,很快就面無表情,圓睜著藍眼,驚訝萬分,說不出話來。有些什麼感染著她,很強烈感染著她,透過那雙握著她的震顫雙手傳了過來。她感到洶湧情緒包圍住她,挺讓人害怕的……挺恐怖的。
「我……不。我不知道。哦,不,我不行。」(待續)這個男人,這個年長寡言、她幾乎沒怎麼留意的男人,除了因為他「喜歡她」而讓她感到受恭維之外,還讓她有什麼感覺呢?
「我嚇到你了,我親愛的小愛人。你這麼年輕、純潔,你不會明白我對你有什麼感覺。我這麼愛你。」
她為什麼不把手抽出來,馬上堅決而真心地說「很抱歉,但是我對你沒有這種感覺」呢?
為什麼,反而只是無助地站在那裡看著他,一面感到腦海中波濤洶湧拍擊著?
他輕輕把她拉向自己,但她抗拒了,不過只是半抗拒,並沒有完全脫身。
他和藹地說:「我現在不煩你,你考慮一下吧。」
他放開了她。她慢慢走回屋裡去,上樓回到自己床上,躺在那裡,閉上眼睛,心不停跳著。
半小時之後,她母親來到她身邊。
她在床上坐下,拉住了希莉亞的手。
「媽,他跟你說了嗎?」
「說了。他對你很有意思。你……覺得怎麼樣?」
「我不知道。這……這整件事怪怪的。」
她再也說不出別的話來。整件事怪怪的,每樣都怪怪的:全然的陌生人可以變成愛人,而且是在轉瞬之間。她不知道自己感覺怎樣或者想要什麼,更別說了解或體恤母親的困惑了。
「我身體不大好,一直在禱告希望有個好男人出現,給你一個美滿的家庭,讓你幸福……錢這麼少,最近還要為希瑞爾負擔很多,等我走了以後,剩下給你的只有一點點了。我不要你嫁給一個對他沒有感情的有錢人。你生性浪漫,但童話中的王子之類的是不會發生的。女人很少能嫁給她們浪漫愛上的男人的。」
「可是你就嫁到了啊!」
「我是,沒錯。但就算這樣也並非總是明智 ——愛得太深了。這永遠宛如芒刺在背……還是被愛比較好,可以比較容易面對人生,我向來都沒法做到輕鬆面對。要是我對這個男人認識深一點……要是我確定喜歡他。他可能愛喝酒……他可能……有其他狀況。他是否還會照顧你、愛護你、對你好?我走了以後,一定要有人來照顧你才行。」
大部分的話希莉亞都沒聽進去。錢對她來說不代表什麼。爸爸在世時,他們有錢;他去世後,他們窮了,但希莉亞不覺得前後兩種狀況有什麼差別。她一直都有家也有花園,還有她的鋼琴。
婚姻對她來說,代表了愛——詩意、浪漫的愛——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所有她看過的書都沒教她生活中的問題。讓她困惑不已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愛不愛德柏格,也就是強尼。如果是在求婚前一分鐘,她知道對方會向自己求婚的話,大概會很肯定地說自己不愛他。但現在呢?他觸動了她的心弦,勾起了某種熱烈、刺激但又說不出是什麼的東西。
米莉安要德柏格回去,讓希莉亞考慮兩個月。他照辦了,但卻寫信來,這個不擅言詞的強尼竟然是個寫情書高手。他的情書有的短,有的長,從不會有兩次相同,是年輕女孩夢寐以求的情書。兩個月結束時,希莉亞認定自己愛上了強尼,於是就和母親上倫敦去,準備告訴對方。等到見到他時,突然一陣反感襲來,這個人根本就是個她不愛的陌生人。她回絕了他的求婚。 ◆
強尼.德柏格可沒那麼容易就打退堂鼓,他又向希莉亞求了五次婚。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寫信給她,接受跟她的「友誼」,送她漂亮的小禮物,對她發動長期包圍攻勢,這份毅力差點就讓他如願以償了。
這一切如此浪漫,就跟希莉亞幻想要受到的追求差不多。他的信、所說的話,都完全符合她想要的。這的確是德柏格的長項,他是天生的大情人,曾經做過很多女人的情人,知道怎樣捕捉她們的芳心。他懂得怎樣對有夫之婦發動攻勢,怎樣吸引年輕小姐。他差點就讓希莉亞傾心要嫁給他了,但還差一點。她內心深處有些什麼很冷靜的東西,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不會受騙上當。(待續)也就是在這段期間,米莉安督促女兒閱讀一系列的法國小說,「以免忘掉你的法文。」她說。
這些書包括巴爾札克以及其他法國寫實派作家的作品。
其中有些現代作品是很少有英國母親會讓女兒看的。
米莉安實則別有用意。
她認為希莉亞太愛作白日夢了,太脫離現實,所以要學學不可對生活視若無睹……
希莉亞很乖地閱讀了,卻不怎麼感興趣。 ◆
希莉亞還有別的追求者 ——拉爾夫.葛雷恩,當初在跳舞班認識的滿臉雀斑男孩,如今已成了在錫蘭種茶葉的人。希莉亞小時候,他就一直受她吸引。回國後,發現她長大了,於是在他放假的第一個星期就向她求婚。希莉亞毫不遲疑就回絕了他。他有個朋友住在他家,後來那朋友寫信給希莉亞,說他並不想要「扯拉爾夫的後腿」,但他對希莉亞一見鍾情,想知道他有沒有機會。但無論是拉爾夫還是他朋友,都沒能讓希莉亞心有所動。
然而在德柏格追求她的期間,她倒是交了個朋友 ——彼得.梅特蘭。彼得比他妹妹們大幾歲,當了兵,派駐在海外多年,如今返回英國服役一段時期。他回來時正好碰上愛麗.梅特蘭訂婚,希莉亞和貞妮當伴娘。直到婚禮時,希莉亞才跟彼得重逢。
彼得高大黝黑,很怕羞,卻以懶洋洋的愉快態度掩飾了這種羞怯。梅特蘭一家人差不多都是這樣,脾氣很好,喜歡交朋友,容易相處。他們從不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趕時間。要是沒趕上火車,嗯,反正過些時候還有下一班。要是趕不及回家吃中飯,嗯,他們想大概家裡會有人留些東西給他們吃吧。他們既沒有野心也沒有旺盛精力,彼得可說是集他們家人特點於一身的範例。從來沒人見過彼得趕時間。「一百年後一切還是相同的」是他的口頭禪。
愛麗的婚禮完全就是梅特蘭家務事的典型。大塊頭的梅特蘭太太是個迷糊、好脾氣的人,向來是睡到中午才起床,經常忘了命傭人備飯。婚禮那天早上的大事就是「要讓老媽穿上婚禮服裝」。由於老媽不喜歡試衣服,結果到那天穿上灰白緞子禮服時,才發現緊得很不舒服。新娘子圍著她忙得團團轉,結果是當機立斷靠一把剪刀把衣服變舒服,再靠一枝蘭花遮住修改處。希莉亞那天很早就去了他們家準備幫忙,不用說,有好一會工夫看起來愛麗大概那天嫁不成了。都已經到了她本該做最後補妝的階段時,她卻還穿著襯裙悠哉地在修腳趾甲。
「我本來想昨天晚上做完這件事的,」她解釋說,「可是不知怎地我就像是沒空。」
「車子已經來了,愛麗。」
「來了嗎?噢!好吧!最好找人打個電話給湯姆,說我會晚半小時到。」
「可憐的小湯姆,」她若有所思地說,「他真是個可愛的小傢伙。我可不願讓他在教堂裡乾著急,以為我改變主意了。」
愛麗長得很高,將近六英尺,而新郎才五英尺五英寸高,而且就像愛麗所形容的:「非常快活的可愛小傢伙,又善體人意。」
等到好不容易終於引導愛麗到了打扮的最後階段,希莉亞逛到了花園裡,彼得.梅特蘭上尉正在花園裡悠然抽著菸斗,一點也不在乎他妹妹的慢吞吞。
「湯姆是很明理的人,」他說,「知道她是個怎麼樣的人,不會指望她準時的。」
他跟希莉亞講話時有點害羞,不過通常情況就是這樣,兩個害羞的人碰到一起時,很快就發現跟對方講話容易得多。
「想來你大概發現我們這家人很有毛病吧?」彼得說。
「你們好像不太有時間觀念。」希莉亞哈哈笑說。
「嗯,幹嘛要把人生花在趕時間上呢?慢慢來,讓自己過得開心。」
「這樣做真的能走出個結果嗎?」
「能有什麼結果好走出的?人生來來去去都差不多的。」
彼得放假回家的時候,通常都回絕掉一切邀約。他說他討厭「去對女人裝哈巴狗」。他不跳舞,但會跟男人或他妹妹們打網球或高爾夫球。婚禮過後,他好像把希莉亞當成了自己妹妹,常常和她以及貞妮一起玩。而求婚遭希莉亞拒絕的拉爾夫也逐漸恢復過來,開始受到貞妮吸引,於是三人行就變成了四人行。最後就分開成了兩對 ——貞妮和拉爾夫,希莉亞和彼得。(待續)彼得常教希莉亞打高爾夫。
「提醒你,我們千萬別趕著打,只打幾洞就好,慢慢來。要是太熱的話,就坐下來抽一斗菸。」
這程序很適合希莉亞,她對賽事很沒「眼光」,這點很讓她洩氣,遺憾程度僅次於她的「沒身材」。彼得卻讓她感到這點無所謂。
「你又不要成為專業球員或者專攻錦標的人。你只是想從中得到點樂趣,就是這樣而已。」
彼得自己則是對各種賽事都精通,天生就有運動細胞,要不是他生性懶惰,大可以樣樣都名列前茅的。但就像他所說,情願把比賽當作遊戲。「幹嘛要把這事變成正經事呢?」
他跟希莉亞的母親相處得非常好,她喜歡梅特蘭一家人,而彼得則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喜歡他懶洋洋的親和力,討人喜歡的態度,以及真正善體人意的性格。
「你不用擔心希莉亞,」有一次他提議跟希莉亞一起去騎馬時說道,「我會照顧她的。我真的會好好照顧她的。」
米莉安懂得他是什麼意思,她感到彼得是個靠得住的人。
彼得對希莉亞和少校之間的情況略有所知,很含糊婉轉地給她忠告。
「希莉亞,像你這樣的小姐,應該嫁個有點『銀兩』的人。你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倒不是說你該去嫁個可惡的有錢猶太小子,不是這意思,而是個喜歡運動等等的,且能照顧你的體面人。」
彼得放完假回部隊去了,他的部隊駐紮在艾德夏,希莉亞非常想念他。她寫信給他,他也寫給她。很輕鬆的家常聊天信,就跟他講話差不多。
等到德柏格終於肯接受拒婚,希莉亞卻覺得頗悵然若失。抵擋他的追求攻勢所花的精神,比她自己想像的要多。最後一次真的分手後,她又懷疑自己是否會後悔……說不定,她其實是比自己所想的在乎他。她想念他的情書、禮物以及不斷的追求攻勢。
她也搞不懂母親的態度。米莉安是放下心來,還是感到失望呢?有時她覺得是前者,有時又覺得是後者;事實上,她想的「雖不中,亦不遠矣」。
米莉安第一個感受是放下心來。她從來都沒真正喜歡過德柏格,也一直都不太信賴他,雖然她從來都無法確切指出是哪一點不值得信賴。無疑他對希莉亞是很專一,他的過去也沒有什麼不像話的地方,事實上,米莉安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觀念是:拈花惹草過的男人更有可能成為比較好的丈夫。
最讓她擔心的反倒是自己的健康狀況。從前隔很久才會發一次心臟病,現在發作的頻率多了。從醫生們支吾又婉轉的說詞中,她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她有可能很長命,但也同樣有猝死的機會。到那時,希莉亞怎麼辦呢?錢剩得這麼少,少到只有米莉安知道。
這麼少……這麼一點點……錢。 J.L.評
如今我們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要是只剩這麼少錢,幹嘛不讓希莉亞去學一技之長呢?」
但我認為,米莉安想都沒想過這點。我想她是個很熱心接受新想法和新觀念的人,但我不認為她有過上述想法。就算有的話,我覺得她心裡也沒有準備這樣做。
我將之視為她很知道希莉亞最脆弱之處,你大可說,只要去學一技之長,就不會這麼脆弱了,但我不認為會是這樣。就像所有活在內心世界裡的人一樣,希莉亞對於外在影響特別有抗滲力,一扯到現實,她就很笨。
我認為米莉安對女兒的不足之處很清楚,她幫女兒選擇讀物,堅持要她閱讀巴爾札克以及其他法國小說家作品是別有用心的。法國人是很了不起的寫實家,我想她要希莉亞了解人生和人性是很共通、有聲有色、精彩、藏汙納垢、很悲劇性又很充滿喜劇性的。她並未能達到目的,因為希莉亞的本性就跟她外貌一樣,都是很北歐風格的,對她而言,長篇傳奇、英勇航行歷險故事以及英雄豪傑,才對她口味。童年時沉醉在童話故事裡,長大後喜歡的作家也是梅特林、費歐娜.麥克雷以及葉慈者流。她也閱讀其他作品,但是那些作品對她來說很不真實,就像講求實際的寫實派覺得童話故事和奇幻故事很討厭一樣。
我們生出來是怎樣就是怎樣。某些北歐祖先特點又在希莉亞身上重現出來:豐滿結實的奶奶、樂天快活的爸爸約翰、善變的媽媽米莉安,其中一個把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某種特質遺傳給了希莉亞。
有趣的是,後來希莉亞的敘述就沒怎麼再提到她哥哥希瑞爾了,不過希瑞爾一定經常出現在她生活中 ——放假回家的時候。
在希莉亞初次進入社交界之前,希瑞爾就入伍派到海外去了印度。他一直都不曾在希莉亞(或米莉安)的生活中占據很大部分。我猜想,他剛入伍的時候是家中最大的開銷,後來他結婚了,退伍去羅德西亞經營農場,逐漸從希莉亞的生活中消失了。
米莉安不停催女兒開口說話。
「講點什麼吧,親愛的。隨便什麼都好,不管是什麼傻話都可以。對男人來說,要跟一個只會說『是』和『不是』的小姐交談,是很吃力的事。別犯這種錯誤。」
再沒有人比希莉亞的母親更了解她的困難了,因為她母親一輩子就是飽受羞怯之苦。
沒有人了解希莉亞有多怕羞,大家都以為她很傲慢自負。沒有人曉得這個漂亮姑娘有多心虛,為了自己在社交上的弱點而憾恨不已。 由於她長得漂亮,因此玩得很開心。還有,她的舞也跳得很好。到了冬末,她已經參加過五十六次舞會,也終於培養出了一些淺談的能力。現在她比較有點社交經驗了,對自己稍微有些把握,到最後也開始能夠樂在其中,不再受經常不斷的羞怯所折磨。
日子過得宛如一片雲煙,一片由跳舞和金黃光線、馬球與網球、小伙子交織成的雲煙。那些小伙子握著她的手,跟她調情,問可否親吻她,對她的冷漠高傲感到困惑。對希莉亞而言,只有一個人是真實的,就是那個古銅膚色的蘇格蘭部隊上校,他很少跳舞,更向來懶得跟年輕小姐講話。 她也喜歡開朗活潑的矮小紅髮上尉蓋爾,他每天晚上總是請她跳三支舞(「三」是邀同一個人跳舞所允許的極限)。他老是取笑說,希莉亞不用人教她跳舞,卻需要人教她談話。
然而在回家路上,當米莉安說:「你知道蓋爾上尉想要娶你嗎?」時,希莉亞還是吃了一驚。
「我?」希莉亞非常驚訝。
「對。他跟我談了這事。他想知道我是否認為他有機會。」
「他為什麼不自己來問我?」希莉亞對此感到有點不滿。
「我也不太清楚。我想他是覺得很難對你說吧。」米莉安微笑說,「但你並不想嫁給他,是吧,希莉亞?」
「哦,不想……可是我認為好歹也應該問問我。」
這是第一宗向希莉亞提出的求婚。她認為這次求婚不太令人滿意。
反正也沒關係。她誰都不想嫁,只除了蒙克瑞夫上校,可是他永遠不會向她求婚。她會一輩子做個老小姐,偷偷愛著他。
唉!這個黑髮、古銅膚色的蒙克瑞夫上校,六個月之後,也步上了奧古斯特、西碧兒、倫敦主教和傑哈.杜.莫里耶的後塵,全都被拋到腦後去了。(待續) 成長過程中的生活並不容易。雖然很興奮刺激,但也很累人。你似乎永遠不是為這事就是為那事而苦惱:為你的髮型,或為自己沒有身材,要不然就為口舌笨拙,而人們,尤其是男人,又讓你感到很不自在。 希莉亞一輩子忘不了去鄉村別墅作客的事。坐在火車上時的緊張情緒,讓她脖子上都起了淺紅疙瘩。她是否舉止表現妥當?是否能做到跟人交談(這老是她的惡夢)?她能否把鬈髮全部梳到腦後盤好?通常最後的幾綹鬈髮都是由米莉安幫她梳上去的。人家會不會認為她笨?她是否帶了合適的衣服? 再也沒有人比主人家夫婦更和藹可親的了。希莉亞跟他們在一起時不再害羞。
住進這麼大的臥房,還有個女傭幫忙打開行李掛好衣服,並進來幫她扣背紐,真是感覺氣派。
她穿上新的粉紅紗裙下樓吃晚飯,害羞得要命。飯廳裡有很多人,真恐怖。男主人很客氣,跟她講話,調侃她,稱她為「粉紅佳人」,說她老是穿粉紅色連衣裙。
晚餐很好吃,但希莉亞卻沒能真的享受到,因為得想著跟旁邊的人說些什麼才好。一邊坐著的是個圓滾滾的小胖子男人,臉孔很紅,另一邊坐著的是個高個子男人,表情很滑稽,有幾絲灰髮。
他一本正經跟她談著書本和戲劇,然後又談鄉下,問她住在哪裡。她告訴他之後,這人就說復活節時他說不定會去那裡,如果她准許的話,他會去看她。希莉亞說那會很好。
「可是你怎麼看起來不像是那會很好的樣子?」他笑著問。
希莉亞臉紅了。
「你應該覺得很好的,」他說,「尤其我還是一分鐘前才決定要去的。」 「我們那裡的風景美麗極了。」希莉亞很熱心地說。 「我要去看的並不是風景。」 她真希望人家不要講這種話。她不知如何是好地掐碎著麵包。旁邊這男人一臉覺得好玩的表情看著她,她真是個小孩子!他喜歡讓她尷尬來尋開心。他一本正經繼續向她做出最大的恭維。 等到那人終於轉過去跟另一邊的女士交談,把希莉亞丟給小胖子時,希莉亞深深鬆了口氣。小胖子名叫羅傑.瑞恩斯,他這樣告訴她的,很快他們就談到了音樂。瑞恩斯是個歌唱家,但不是職業的,雖然他也常常做職業性的演唱。希莉亞跟他聊得挺開心的。
她幾乎沒留意到究竟吃了些什麼,但現在要上冰淇淋了,細長如柱的杏黃色冰淇淋上插了結晶糖紫羅蘭。
冰淇淋傳到她時倒塌了,男總管就接手拿過去,走到一旁餐櫃重新整理好。等到他回來繼續服侍時,唉,記性不好,漏掉了希莉亞!
她失望極了,幾乎沒聽到小胖子在說什麼。小胖子取了頗大量的冰淇淋,正吃得津津有味。希莉亞根本就沒想到去向人要冰淇淋,她就只是讓自己乾失望。
晚飯過後是音樂表演,她幫羅傑伴奏。他有很棒的男高音嗓子。希莉亞很喜歡為他彈奏,她是個優秀又體貼的伴奏者。接下來就輪到她唱歌了,唱歌從來不會讓她緊張。羅傑很客氣,說她有很迷人的嗓子,跟著就繼續談他自己的嗓子。他請希莉亞再唱一首,希莉亞卻說,他是否願意唱?於是羅傑就趕忙接受邀請了。
希莉亞上床時挺開心的,原來,住家晚宴並沒有那麼可怕。
第二天早上過得很愉快。他們出外去參觀了馬廄,還去搔了豬背,然後羅傑問希莉亞是否願意跟他一起練唱某些歌曲,她願意。他唱了大概六首之後,拿出了另一首名為〈愛情的百合花〉的樂譜,等他們唱完了,他說:「喏,坦白告訴我,你對這首歌的真正想法是怎麼樣的?」 「嗯……」希莉亞猶疑了,「嗯,說真的,我覺得挺難聽的。」
「我也這麼認為。」羅傑說,「原本我還不太肯定,但你拍板定案了。你不喜歡這首歌,那就由它去吧。」 然後他就把那首歌的樂譜一撕為二,扔進壁爐的爐架裡燒掉。希莉亞很刮目相看。這是首全新樂譜,他告訴她說是前一天才買的。但就因為她的看法,於是他就一點也沒捨不得地撕掉了。 她感到自己長大了,而且重要。(待續)為這群賓客安排的化裝大舞會是在當天晚上舉行。希莉亞打扮成歌劇《浮士德》裡的瑪格麗特,全身白色,頭髮梳成兩條辮子。她看起來就是個美少女,就像歌德筆下的葛麗卿 ,而羅傑跟她說,他帶了《浮士德》的樂譜來,明天他們可以試試唱其中一首二重唱。 當賓客出發去參加舞會時,希莉亞感到頗緊張。她老是發現自己排跳舞順序表有困難,似乎總是排得很差:跟她不喜歡的人跳舞,然後她喜歡的人來到時,又沒有任何舞可跳了。但要是假裝已經有人邀舞的話,那麼喜歡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會走過來找你,於是就只好「坐冷板凳」(可怕)。有些女孩在這方面似乎安排得很聰明,可是,希莉亞已經是第一百次沮喪地曉得自己並不聰明。
路克夫人一直很關照希莉亞,介紹人給她。 「德柏格少校。」
德柏格少校鞠個躬。「可以請您跳支舞嗎?」
他是個大塊頭男人,長得挺像馬,八字長鬍,臉色頗紅,大約四十五歲。
他在順序表上留下名字,要求跳三支舞,並邀希莉亞跟他去吃宵夜。
她發現這人也不太容易交談,說得很少,但是看著她的時候很多。
路克夫人早早離開了舞會,她體力不是很好。
「喬治會照顧你,送你回來。」她對希莉亞說。「順便一提,孩子,你好像征服了德柏格少校的心。」
希莉亞感覺受到鼓舞。她原本還怕自己讓德柏格少校感到很沉悶呢!
她跳了每支舞,到了凌晨兩點鐘,喬治走過來對她說:「哈囉!紅粉佳人,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
等希莉亞回到自己房裡之後,這才想到沒有人幫她解扣子的話,她根本沒辦法自己脫下這件晚裝的。她聽到走廊上傳來喬治還在向人道晚安的聲音。她能請喬治幫忙嗎?還是不能?要是不能的話,她就只好穿著晚裝熬夜到天亮了。她始終鼓不起勇氣。到了黎明時,希莉亞身穿晚裝躺在床上睡著了。
◆
那天早上,德柏格少校來了。面對一群驚訝招呼他的人,他說,他今天不打獵。他坐在那裡,很少說話。路克夫人暗示說他也許會喜歡去看看豬,於是派希莉亞陪他去。吃午飯時,羅傑怏怏不樂。
第二天,希莉亞要回家了。她單獨和主人夫婦相處,其他人都在早上先走了,但她是搭下午的火車。有人打電話叫「超好玩的親愛亞瑟」來吃中飯。這人(在希莉亞眼中)是個年紀很大的男人,而且看起來也不像是個好玩的人,說話語氣低沉疲累。 吃過午飯後,路克夫人走出了房間,留下亞瑟單獨和希莉亞在一起,這人開始摸起她的腳踝來。
「迷人,」他喃喃說,「迷人,你不介意,是吧?」
希莉亞當然介意,非常介意,但她忍受下來。她以為這是住家派對常有的事。她不想表現得像個沒社交經驗的人或者不成熟,於是咬著牙、僵直身子坐著。
亞瑟一手動作熟練地伸過去摟住她的腰,親吻起她。希莉亞憤怒地轉過頭去並推開他。
「我不行……噢!拜託,我不行。」
儀態歸儀態,有些事情她仍無法忍受。
「真是可人的蜂腰。」亞瑟說著又把手伸過來。
路克夫人走進房間,留意到希莉亞的表情和脹紅的臉。
「亞瑟有守規矩嗎?」在往火車站的路上,她問。「這人跟年輕女孩在一起時靠不住的,不能留他單獨跟女孩子在一起。倒不是說他真的會害人。」
「你們這裡的規矩,是不是一定要讓人家摸你腳踝的?」希莉亞問道。
「一定要?當然不是,你這孩子真妙。」
「噢!」希莉亞深深舒了口氣,「我真高興。」路克夫人看起來被逗樂了,又說了一次:「你這孩子真妙!」 她又接下去說:「你在舞會上看起來很迷人。我料想你會再聽到強尼.德柏格消息的。」她又補充說:「他非常富裕的。」(待續)希莉亞到家第二天,就有粉紅色大盒裝的巧克力送到了,收件人是她,盒裡完全沒有線索顯示是誰送的。兩天後又有一個小包裹寄來了,裡面裝了一個小銀盒,盒蓋上刻有「瑪格麗特」以及舞會那天的日期。
包裹裡面附上了德柏格少校的卡片。
「這個德柏格是誰,希莉亞?」
「我在舞會上認識的。」
「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挺老的,而且有一張很紅的臉。人很不錯,但是很難跟他說話。」
米莉安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當晚她寫信給路克夫人。答案很明顯,路克夫人天生就愛幫人牽紅線。
「他很富裕,真的很富裕,會跟某些要人去打獵。喬治不太喜歡他,但對他也沒什麼不滿。他似乎拜倒在希莉亞的石榴裙下了。她是個可愛的孩子,很純真,一定會吸引男人的。男人的確很欣賞美貌和斜肩。」
一星期後,德柏格少校「剛好就在附近」,他可以過來拜訪希莉亞和她母親嗎?
他真的來了,舌頭似乎比以往更打結,很多時候只坐著盯著希莉亞看,笨拙地試著要跟米莉安交朋友。
出於某些原因,等他走後,米莉安情緒很不好,她的表現讓希莉亞很困惑。她母親說的話有一搭沒一搭的,讓希莉亞摸不著頭腦。
「不知道祈求一件事算不算是明智……要知道什麼是對的有多難啊……」然後突然又說,「我想要你嫁個好男人,像你父親那樣的男人。錢不是萬能,但是對一個女人來說,舒適的環境的確重要……」
希莉亞聽了這些話,也回應了,卻完全不扯到剛才德柏格來訪的事。米莉安慣於說些沒頭沒腦的話,這次也一樣,她女兒早已司空見慣。
米莉安說:「我寧願你嫁個年紀比你大的男人,他們才比較會照顧女人。」
剎那間,希莉亞的思緒飛到了蒙克瑞夫上校那裡去了,那如今已成了迅速消褪的回憶。她曾在舞會上跟一個六英尺四英寸高的年輕軍人跳舞,在那一刻,還曾把對方美化成英俊的年輕巨人。
她母親說:「下星期我們去倫敦的時候,德柏格少校要帶我們去看戲,很客氣,可不是嗎?」 「非常客氣。」希莉亞說。
◆
當德柏格少校向希莉亞求婚時,她嚇了一大跳。路克夫人說的話、她母親說的話,她都沒有當一回事。希莉亞對自己的想法很清楚,卻從來看不到即將來臨的事情,通常也看不到她周遭的情況。 米莉安邀德柏格少校來度週末。事實上這是他自己提的,米莉安有點困擾,只好說了必須的應酬話。
第一天晚上,希莉亞帶這位客人去參觀花園。她發現跟他說話很吃力,無論她說些什麼,他似乎都沒在聽。她生怕他一定是被自己悶死了……因為她說的每件事都頗傻,當然啦,要是他肯配合的話……
接著,他打斷了她的話,猛然握住她的手,用難以聽清楚的怪異沙啞聲音說:「瑪格麗特……我的瑪格麗特。我太想要你了,你願意嫁給我嗎?」
希莉亞愣愣看著他,很快就面無表情,圓睜著藍眼,驚訝萬分,說不出話來。有些什麼感染著她,很強烈感染著她,透過那雙握著她的震顫雙手傳了過來。她感到洶湧情緒包圍住她,挺讓人害怕的……挺恐怖的。
「我……不。我不知道。哦,不,我不行。」(待續)這個男人,這個年長寡言、她幾乎沒怎麼留意的男人,除了因為他「喜歡她」而讓她感到受恭維之外,還讓她有什麼感覺呢?
「我嚇到你了,我親愛的小愛人。你這麼年輕、純潔,你不會明白我對你有什麼感覺。我這麼愛你。」
她為什麼不把手抽出來,馬上堅決而真心地說「很抱歉,但是我對你沒有這種感覺」呢?
為什麼,反而只是無助地站在那裡看著他,一面感到腦海中波濤洶湧拍擊著?
他輕輕把她拉向自己,但她抗拒了,不過只是半抗拒,並沒有完全脫身。
他和藹地說:「我現在不煩你,你考慮一下吧。」
他放開了她。她慢慢走回屋裡去,上樓回到自己床上,躺在那裡,閉上眼睛,心不停跳著。
半小時之後,她母親來到她身邊。
她在床上坐下,拉住了希莉亞的手。
「媽,他跟你說了嗎?」
「說了。他對你很有意思。你……覺得怎麼樣?」
「我不知道。這……這整件事怪怪的。」
她再也說不出別的話來。整件事怪怪的,每樣都怪怪的:全然的陌生人可以變成愛人,而且是在轉瞬之間。她不知道自己感覺怎樣或者想要什麼,更別說了解或體恤母親的困惑了。
「我身體不大好,一直在禱告希望有個好男人出現,給你一個美滿的家庭,讓你幸福……錢這麼少,最近還要為希瑞爾負擔很多,等我走了以後,剩下給你的只有一點點了。我不要你嫁給一個對他沒有感情的有錢人。你生性浪漫,但童話中的王子之類的是不會發生的。女人很少能嫁給她們浪漫愛上的男人的。」
「可是你就嫁到了啊!」
「我是,沒錯。但就算這樣也並非總是明智 ——愛得太深了。這永遠宛如芒刺在背……還是被愛比較好,可以比較容易面對人生,我向來都沒法做到輕鬆面對。要是我對這個男人認識深一點……要是我確定喜歡他。他可能愛喝酒……他可能……有其他狀況。他是否還會照顧你、愛護你、對你好?我走了以後,一定要有人來照顧你才行。」
大部分的話希莉亞都沒聽進去。錢對她來說不代表什麼。爸爸在世時,他們有錢;他去世後,他們窮了,但希莉亞不覺得前後兩種狀況有什麼差別。她一直都有家也有花園,還有她的鋼琴。
婚姻對她來說,代表了愛——詩意、浪漫的愛——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所有她看過的書都沒教她生活中的問題。讓她困惑不已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愛不愛德柏格,也就是強尼。如果是在求婚前一分鐘,她知道對方會向自己求婚的話,大概會很肯定地說自己不愛他。但現在呢?他觸動了她的心弦,勾起了某種熱烈、刺激但又說不出是什麼的東西。
米莉安要德柏格回去,讓希莉亞考慮兩個月。他照辦了,但卻寫信來,這個不擅言詞的強尼竟然是個寫情書高手。他的情書有的短,有的長,從不會有兩次相同,是年輕女孩夢寐以求的情書。兩個月結束時,希莉亞認定自己愛上了強尼,於是就和母親上倫敦去,準備告訴對方。等到見到他時,突然一陣反感襲來,這個人根本就是個她不愛的陌生人。她回絕了他的求婚。 ◆
強尼.德柏格可沒那麼容易就打退堂鼓,他又向希莉亞求了五次婚。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寫信給她,接受跟她的「友誼」,送她漂亮的小禮物,對她發動長期包圍攻勢,這份毅力差點就讓他如願以償了。
這一切如此浪漫,就跟希莉亞幻想要受到的追求差不多。他的信、所說的話,都完全符合她想要的。這的確是德柏格的長項,他是天生的大情人,曾經做過很多女人的情人,知道怎樣捕捉她們的芳心。他懂得怎樣對有夫之婦發動攻勢,怎樣吸引年輕小姐。他差點就讓希莉亞傾心要嫁給他了,但還差一點。她內心深處有些什麼很冷靜的東西,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不會受騙上當。(待續)也就是在這段期間,米莉安督促女兒閱讀一系列的法國小說,「以免忘掉你的法文。」她說。
這些書包括巴爾札克以及其他法國寫實派作家的作品。
其中有些現代作品是很少有英國母親會讓女兒看的。
米莉安實則別有用意。
她認為希莉亞太愛作白日夢了,太脫離現實,所以要學學不可對生活視若無睹……
希莉亞很乖地閱讀了,卻不怎麼感興趣。 ◆
希莉亞還有別的追求者 ——拉爾夫.葛雷恩,當初在跳舞班認識的滿臉雀斑男孩,如今已成了在錫蘭種茶葉的人。希莉亞小時候,他就一直受她吸引。回國後,發現她長大了,於是在他放假的第一個星期就向她求婚。希莉亞毫不遲疑就回絕了他。他有個朋友住在他家,後來那朋友寫信給希莉亞,說他並不想要「扯拉爾夫的後腿」,但他對希莉亞一見鍾情,想知道他有沒有機會。但無論是拉爾夫還是他朋友,都沒能讓希莉亞心有所動。
然而在德柏格追求她的期間,她倒是交了個朋友 ——彼得.梅特蘭。彼得比他妹妹們大幾歲,當了兵,派駐在海外多年,如今返回英國服役一段時期。他回來時正好碰上愛麗.梅特蘭訂婚,希莉亞和貞妮當伴娘。直到婚禮時,希莉亞才跟彼得重逢。
彼得高大黝黑,很怕羞,卻以懶洋洋的愉快態度掩飾了這種羞怯。梅特蘭一家人差不多都是這樣,脾氣很好,喜歡交朋友,容易相處。他們從不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趕時間。要是沒趕上火車,嗯,反正過些時候還有下一班。要是趕不及回家吃中飯,嗯,他們想大概家裡會有人留些東西給他們吃吧。他們既沒有野心也沒有旺盛精力,彼得可說是集他們家人特點於一身的範例。從來沒人見過彼得趕時間。「一百年後一切還是相同的」是他的口頭禪。
愛麗的婚禮完全就是梅特蘭家務事的典型。大塊頭的梅特蘭太太是個迷糊、好脾氣的人,向來是睡到中午才起床,經常忘了命傭人備飯。婚禮那天早上的大事就是「要讓老媽穿上婚禮服裝」。由於老媽不喜歡試衣服,結果到那天穿上灰白緞子禮服時,才發現緊得很不舒服。新娘子圍著她忙得團團轉,結果是當機立斷靠一把剪刀把衣服變舒服,再靠一枝蘭花遮住修改處。希莉亞那天很早就去了他們家準備幫忙,不用說,有好一會工夫看起來愛麗大概那天嫁不成了。都已經到了她本該做最後補妝的階段時,她卻還穿著襯裙悠哉地在修腳趾甲。
「我本來想昨天晚上做完這件事的,」她解釋說,「可是不知怎地我就像是沒空。」
「車子已經來了,愛麗。」
「來了嗎?噢!好吧!最好找人打個電話給湯姆,說我會晚半小時到。」
「可憐的小湯姆,」她若有所思地說,「他真是個可愛的小傢伙。我可不願讓他在教堂裡乾著急,以為我改變主意了。」
愛麗長得很高,將近六英尺,而新郎才五英尺五英寸高,而且就像愛麗所形容的:「非常快活的可愛小傢伙,又善體人意。」
等到好不容易終於引導愛麗到了打扮的最後階段,希莉亞逛到了花園裡,彼得.梅特蘭上尉正在花園裡悠然抽著菸斗,一點也不在乎他妹妹的慢吞吞。
「湯姆是很明理的人,」他說,「知道她是個怎麼樣的人,不會指望她準時的。」
他跟希莉亞講話時有點害羞,不過通常情況就是這樣,兩個害羞的人碰到一起時,很快就發現跟對方講話容易得多。
「想來你大概發現我們這家人很有毛病吧?」彼得說。
「你們好像不太有時間觀念。」希莉亞哈哈笑說。
「嗯,幹嘛要把人生花在趕時間上呢?慢慢來,讓自己過得開心。」
「這樣做真的能走出個結果嗎?」
「能有什麼結果好走出的?人生來來去去都差不多的。」
彼得放假回家的時候,通常都回絕掉一切邀約。他說他討厭「去對女人裝哈巴狗」。他不跳舞,但會跟男人或他妹妹們打網球或高爾夫球。婚禮過後,他好像把希莉亞當成了自己妹妹,常常和她以及貞妮一起玩。而求婚遭希莉亞拒絕的拉爾夫也逐漸恢復過來,開始受到貞妮吸引,於是三人行就變成了四人行。最後就分開成了兩對 ——貞妮和拉爾夫,希莉亞和彼得。(待續)彼得常教希莉亞打高爾夫。
「提醒你,我們千萬別趕著打,只打幾洞就好,慢慢來。要是太熱的話,就坐下來抽一斗菸。」
這程序很適合希莉亞,她對賽事很沒「眼光」,這點很讓她洩氣,遺憾程度僅次於她的「沒身材」。彼得卻讓她感到這點無所謂。
「你又不要成為專業球員或者專攻錦標的人。你只是想從中得到點樂趣,就是這樣而已。」
彼得自己則是對各種賽事都精通,天生就有運動細胞,要不是他生性懶惰,大可以樣樣都名列前茅的。但就像他所說,情願把比賽當作遊戲。「幹嘛要把這事變成正經事呢?」
他跟希莉亞的母親相處得非常好,她喜歡梅特蘭一家人,而彼得則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喜歡他懶洋洋的親和力,討人喜歡的態度,以及真正善體人意的性格。
「你不用擔心希莉亞,」有一次他提議跟希莉亞一起去騎馬時說道,「我會照顧她的。我真的會好好照顧她的。」
米莉安懂得他是什麼意思,她感到彼得是個靠得住的人。
彼得對希莉亞和少校之間的情況略有所知,很含糊婉轉地給她忠告。
「希莉亞,像你這樣的小姐,應該嫁個有點『銀兩』的人。你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倒不是說你該去嫁個可惡的有錢猶太小子,不是這意思,而是個喜歡運動等等的,且能照顧你的體面人。」
彼得放完假回部隊去了,他的部隊駐紮在艾德夏,希莉亞非常想念他。她寫信給他,他也寫給她。很輕鬆的家常聊天信,就跟他講話差不多。
等到德柏格終於肯接受拒婚,希莉亞卻覺得頗悵然若失。抵擋他的追求攻勢所花的精神,比她自己想像的要多。最後一次真的分手後,她又懷疑自己是否會後悔……說不定,她其實是比自己所想的在乎他。她想念他的情書、禮物以及不斷的追求攻勢。
她也搞不懂母親的態度。米莉安是放下心來,還是感到失望呢?有時她覺得是前者,有時又覺得是後者;事實上,她想的「雖不中,亦不遠矣」。
米莉安第一個感受是放下心來。她從來都沒真正喜歡過德柏格,也一直都不太信賴他,雖然她從來都無法確切指出是哪一點不值得信賴。無疑他對希莉亞是很專一,他的過去也沒有什麼不像話的地方,事實上,米莉安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觀念是:拈花惹草過的男人更有可能成為比較好的丈夫。
最讓她擔心的反倒是自己的健康狀況。從前隔很久才會發一次心臟病,現在發作的頻率多了。從醫生們支吾又婉轉的說詞中,她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她有可能很長命,但也同樣有猝死的機會。到那時,希莉亞怎麼辦呢?錢剩得這麼少,少到只有米莉安知道。
這麼少……這麼一點點……錢。 J.L.評
如今我們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要是只剩這麼少錢,幹嘛不讓希莉亞去學一技之長呢?」
但我認為,米莉安想都沒想過這點。我想她是個很熱心接受新想法和新觀念的人,但我不認為她有過上述想法。就算有的話,我覺得她心裡也沒有準備這樣做。
我將之視為她很知道希莉亞最脆弱之處,你大可說,只要去學一技之長,就不會這麼脆弱了,但我不認為會是這樣。就像所有活在內心世界裡的人一樣,希莉亞對於外在影響特別有抗滲力,一扯到現實,她就很笨。
我認為米莉安對女兒的不足之處很清楚,她幫女兒選擇讀物,堅持要她閱讀巴爾札克以及其他法國小說家作品是別有用心的。法國人是很了不起的寫實家,我想她要希莉亞了解人生和人性是很共通、有聲有色、精彩、藏汙納垢、很悲劇性又很充滿喜劇性的。她並未能達到目的,因為希莉亞的本性就跟她外貌一樣,都是很北歐風格的,對她而言,長篇傳奇、英勇航行歷險故事以及英雄豪傑,才對她口味。童年時沉醉在童話故事裡,長大後喜歡的作家也是梅特林、費歐娜.麥克雷以及葉慈者流。她也閱讀其他作品,但是那些作品對她來說很不真實,就像講求實際的寫實派覺得童話故事和奇幻故事很討厭一樣。
我們生出來是怎樣就是怎樣。某些北歐祖先特點又在希莉亞身上重現出來:豐滿結實的奶奶、樂天快活的爸爸約翰、善變的媽媽米莉安,其中一個把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某種特質遺傳給了希莉亞。
有趣的是,後來希莉亞的敘述就沒怎麼再提到她哥哥希瑞爾了,不過希瑞爾一定經常出現在她生活中 ——放假回家的時候。
在希莉亞初次進入社交界之前,希瑞爾就入伍派到海外去了印度。他一直都不曾在希莉亞(或米莉安)的生活中占據很大部分。我猜想,他剛入伍的時候是家中最大的開銷,後來他結婚了,退伍去羅德西亞經營農場,逐漸從希莉亞的生活中消失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ABC謀殺案
9折
特價225元
貨到通知
尼羅河謀殺案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第三個單身女郎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問大象去吧!
9折
特價225元
貨到通知
鴿群裡的貓
9折
特價225元
貨到通知
死無對證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殺人一瞬間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破鏡謀殺案
9折
特價225元
貨到通知
殺手魔術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藏書室的陌生人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死亡不長眠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顫刺的預兆
9折
特價225元
貨到通知
本末倒置
9折
特價225元
停售
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TOP12
9折
特價3024元
加入購物車
愛的重量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未完成的肖像
9折
特價288元
加入購物車
幸福假面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母親的女兒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撒旦的情歌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玫瑰與紫杉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