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火星任務

The Martian: A Novel
《羊毛記》作者休豪伊大推:「幾百年沒看過這麼好看的小說了!」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6)
  • 224個人喜歡

出版情報

因為這本書,我們才得以認識這位享譽已久的科幻大師!

2014/08/18 2012年初,奇幻基地邀請已被讀者稱為「山神」的暢銷作家布蘭登.山德森來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受到廣大書迷熱烈歡迎,活動盛況空前;空閒之餘,譯者段宗忱小姐和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先生(灰鷹爵士)與山神閒聊起各自喜愛的作家和書籍,發現段小姐和山神都非常喜歡英國科幻名家彼德.漢彌頓的作品,段小姐尤其是漢彌頓的超級大粉絲,因此灰鷹心想也許這就是時機已到,便將自己代理的書單仔細一列,發現《北方大道》是難得一本這位擅長寫千頁太空歌劇*作者的唯一單本完結作品,積極推薦給奇幻基地。 科幻小說在台灣一向不是非常受讀者青睞,原因多是內容長篇大論,科幻設定艱澀,人物眾多等等高門檻,讓讀者望之卻步;但灰鷹書介裡描述的「這本書雖然厚達一千頁,讀來卻一點也不覺拖泥帶水,節奏明快、設定紮實,透過一場謀殺案的偵辦和外星的熱帶叢林冒險,描繪出未來的地球社會全貌……小說中各種神乎其技的未來科技,讓人有如觀賞科幻大片《阿凡達》的原始森林、《普羅米修斯》的創世神話和外星怪物一樣大呼過癮……作者將「科幻+推理」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謎樣的女主角如同《龍紋身的女孩》莎蘭德一樣耐人尋味。」還是讓奇幻基地拍板定案,決定簽下這本厚重鉅作。 希望這本堪稱2014年最具挑戰性的小說,能一舉突破讀者對科幻作品的心防,帶領進入故事的人們,遨遊於廣大無垠的浩瀚宇宙,享受一趟精采的太空探險之旅! *太空歌劇(Space Opera,或稱「宇宙史詩」)是科幻的一個分支,意思是強調故事的戲劇性,不像硬科幻強調科學的考證,也不同硬科幻強調啟發性,有時太空歌劇是太空戲劇(space drama) 和太空幻想(space fantasy)的代名詞。通常此型作品可以說是直接把現實的故事,放到太空或外星的架空背景中。人物的思想和言行,與現實甚至歷史相近,甚至常影射現實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組織與社會制度,如君主專制國家和神全政治的教會。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小說改編電影《絕地救援》,由雷利史考特執導、麥特戴蒙主演

 

硬派科幻也能令人失笑出聲?看完讓人想緊緊擁抱理化老師!

只要看10頁,你就會知道為何國外讀者瘋狂推薦這本小說

 

《羊毛記》作者休豪伊大推:「幾百年沒看過這麼好看的小說了!」
繼《羊毛記》之後最紅的科幻小說,自費出版三個月賣三萬五千本
美國Crown出版集團重金買下版權,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CNN新聞網撰文介紹,小說甚至獲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認可與讚賞

 

 

「我從沒注意過火星上安靜得如此詭異。

沒有太空衣,沒有維生裝備運轉的聲音。連自己的心跳都聽得一清二楚。」

 

不過幾天前,馬克幸運地成為少數登上火星的太空人。突然颳起的強勁沙塵暴卻逼著他們不得不放棄任務,返回地球。幸好所有人都成功了。

除了馬克。

他被扯斷的天線擊中,刺穿了太空衣,吹進了暴風中。

同伴們誤以為他已罹難,情急之下只好將他就這樣孤零零地留在火星上。全世界都在哀悼,太空人馬克.瓦特尼英勇殉職……

馬克的確是個幸運的傢伙,太空衣都破了,但他還沒死。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他必須設法聯絡太空總署派人來救他,或是等待四年後的下一次火星任務。而為了生存,他的首要工作竟然是……在火星上種馬鈴薯?!

馬克能靠著他的科學知識活過1400天嗎?

 

作者突破科幻的框架,用獨到幽默創造出全新科幻類型

讓非科幻迷也能享受閱讀科幻的樂趣

從太空人到家庭主婦、從科青到文青皆愛不釋手

 

國內外各路人馬好評推薦!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國外媒體也推】

- CNN國際新聞網:

「作者用文字建構出如同奧斯卡入圍電影《地心引力》一般的敘事張力。」

- 《科克斯評論》:

「聰明、有趣、驚險刺激、宅的剛剛好,作者說故事的功力高明,即使說了一堆科學知識卻一點都不會讓讀者想打哈欠,甚至讓人忍不住想像,現在火星上真的有個太空人吧!」

- 《出版人週刊》星級評鑑:

「非常優秀的第一部作品,詳盡的實驗細節描寫滿足了科幻小說粉絲,毫不冷場的劇情安排和角色塑造則擄獲了小說讀者的心,精彩的結局安排獲得一致好評!」

-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目》雜誌:

「看一個人如何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在嚴苛的環境下堅強地求生,令人聯想到《魯賓遜漂流記》,只不過這次魯賓遜上了火星,著實演出了一場精彩刺激的科幻冒險故事。故事和人物充滿吸引力,書中真實且詳盡科描述算讓人幾乎就要信以為真了!」

 

【國外暢銷作家也推】

- 《羊毛記》作者、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休豪伊(Hugh Howey):

「幾百年沒看過這麼好看的小說了!知識與娛樂兼具,小說所有的精采元素它全包了。翻開書之前最好要有準備,肯定立刻就會被吸引住!」

- 《超自然謎殺三部曲》作者、紐約時報暢銷冠軍/道格拉斯.普萊斯頓(Douglas Preston):

「好久沒看到這麼特別的『驚悚』小說了,感覺是如此真實又緊張,程度大概是《阿波羅13號》的十倍吧!」

- 《一級玩家》作者、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

「威爾精心設計了一個『火星生存遊戲』,參賽者就是馬蓋先,這樣的內容整個打中我啊,怎麼可能不看!」

- 硬派科幻大師、雨果獎與星雲獎得獎作家/拉瑞尼文(Larry Niven):

「太空版《魯賓遜漂流記》,而且寫得更棒!」

- 《狂野時速》作者、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派翠克.李(Patrick Lee):

「作者抓準了閱讀的節奏和張力,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緊緊吸住讀者,而且內容實在描寫得太寫實了,差點就要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 《哥倫布軼事》作者、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史蒂夫貝利(Steve Berry):

「主角是堅強又膽識的21世紀魯賓遜,只不過他跑到火星上了!要看這本書之前最好安排一下你的行程,因為你絕對不會想看到一半被打斷的!」

 

【專業太空人也推】

- 美國太空總署NASA專業認可

- 加拿大太空人、《一位太空人給地球人的建議》作者/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

「哇,我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情況!作者太有創意了,好像『馬蓋先』登上了儒勒.凡爾納的《神祕島》,我一開始看就沒辦法放下這本書了。」

 

【國內老師也推】(依姓氏筆畫排序)

- 壽山高中歷史科教師/王偲宇

- 壽山高中數學科教師/林銘寬

- 臺大地質所博士、北一女中退休地球科學科教師/育雅:

「這是一本知識豐富也情節幽默的科幻小說,『在地資源利用_ISRU』是人類外太空探測很重要的策略,充分利用最少物資以維生、產生能源,重建居所並返回地球,這些概念全都在這緊湊的故事中發揮極致,實在太過癮了!」

- 壽山高中生物科教師/許玉青

-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潘宏:

「你能想像更糟的情境嗎?獨自一人被困在火星上,而且大家都覺得你已經死了!馬克.瓦特尼就碰上了這種狀況,還好他就像馬蓋先一樣,頭腦冷靜、思慮清晰而且雙手萬能。但是這些特質就足以讓他逃出生天嗎?一起來一趟緊湊、有趣,又能享受孤寂的火星之旅吧!旅程結束後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地球上的孤單,其實還挺熱鬧的呢!」

- 大直高中數學科教師/劉澤宏

- 台南一中科學班物理科教師/羅焜哲

虚擬的火星自救與營救行動中,運用了物理、化學、生物與天文知識。讀者除了經歷高潮疊起的劇情外,也不知不覺的吸收了大量的科學新知,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好書。

 

 

【國內小說愛好者也推】(依姓氏筆畫排序)

- 飛碟電台夜光家族節目主持人/光禹

- 文字工作者/冬陽:

「跟隨樂觀又聰明的太空人瓦特尼進行一場意外的火星求生任務,兼具電影《地心引力》的刺激險境和《宇宙兄弟》幽默趣味,這部小說實在是太酷了!」

- 獨立科幻奇幻撰稿人、英國利物浦大學科幻研究碩士/林翰昌

- 圖文作家/鬼門:

「從故事的開始就非常引人入勝,丟給了讀者一個令人摸不著頭緒的開場,原本擔心宇宙和太空船的科技情節會有些乏味,但其實不然,內文不僅好讀還帶些幽默,一旦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了!」

- Technews科技新報數位容行銷總監/藍弋丰:

「在災難電影,或是各種求生節目中,當主角深入乾旱又一望無際的沙漠絕境,往往會說『簡直跟火星一樣』,那如果是真的流落到火星上掙扎求生,又會是如何?《火星任務》就是這樣的一個既充滿想像,又灌注了豐富的實際知識的科幻小說,讓人開卷有趣,又開卷有益。

對我這個年齡的朋友來說,科幻小說曾經伴我們度過童年,讓我們遨遊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之中,曾幾何時,隨著美蘇太空競賽的結束,以及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大眾對宇宙的興趣不再,科幻小說也隨之打入小眾的冷宮,這次《火星任務》原本在美國也只是『網路小說』,放在部落格上讓網友免費欣賞,直到有網友提議應該做個Kindle版本,才上了亞馬遜,以亞馬遜所設定的最低價格零點九九美元販售,沒想到三個月內賣了三萬五千套,引起出版社注意,出版後又得到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的垂青,即將改編為電影。在此推薦這本《火星任務》給太空夢想不滅的朋友們,也期望這本特別的作品能為科幻小說再創高峰。」

編輯推薦

充分展現科學及機智的《火星任務》

你能想像獨自一人被困在火星上,而且大家都覺得你已經死了嗎?這是一本知識豐富且情節幽默的科幻小說,主角馬克.瓦特尼就碰上了這種狀況,一個人孤零零被遺留在火星上,小編認為碰上這種事情,相信大部分的人難逃一死,但幸好馬克頭腦冷靜、思慮清晰而且雙手萬能,憑藉著自己植物學家的專業以及充沛的科學知識,成功活過六百多天,為自己帶來一線生機。

故事描述馬克.瓦特尼是一位植物學家,身兼機械工程師,他參與太空任務,登上賀密斯號太空船登入火星,然而一場強勁的沙塵暴,卻逼迫他們不得不放棄任務,提早返回地球。不幸地是,馬克被扯斷的天線擊中,刺穿了太空衣,吹進了暴風中。同伴們都誤以為他已罹難,情急之下只好將他遺留在火星上。殊不知馬克命不該絕,進而開啟一趟緊湊、有趣,又享受孤寂的火星之旅。

「我死定了。這是我仔細評估後的結論。死定了。」雖然書的一開頭,馬克就這樣寫道,然而他可是一點都不向命運低頭,讓小編充分見識到他的足智多謀。

如果想獨留在火星居住艙內上,等待太空同伴回來相救,糧食絕對是首要問題。為了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不至於斷糧,除了嚴格控制自己每天只能食用四分之三份的餐包,如此一來,三百份的食物可以變成四百天份之外;他還不忘發揮自己植物學家的專長,開始在火星上嘗試種植植物,「我在糧食堆裡尋找任何可以種的東西,比方說,豌豆。還有很多菜豆。我還找到很多馬鈴薯。如果這些東西之中有任何一樣,能在撐過一切折磨之後還能種得活,那就太棒了。」為了能種出馬鈴薯,他可是煞費苦心,將居住艙九十二平方公尺的大部分面積,都用來種馬鈴薯,並且還要忍受自己糞便的臭味,以及犧牲掉上百公升的食用水。

其次,要趕緊聯絡上太空總署,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活著。於是他嘗試開著探測車前往千里之外去找尋拓荒者號(美國太空總署在1997年的時候跟拓荒者號失去了聯繫,如果可以把它重新連上線,就能和地球通訊了),為了這段千里路程,他做了許多行前準備及測試──觀察電池馬鞍袋在真正上路時是否牢靠、觀察太陽能板在車頂上的固定程度,為了保暖及省電(火星上的氣溫是零下十幾度),還不惜將放射性熱電產生器(鈽238是一種極為不穩定的同位素,輻射性極強)放在探測車裡……一點數學、一點物理、一點科學、一點機智,充分展現無遺。

小編承認一開始看到書中諸多科學算式,的確讓我頓時傻眼了,作者安迪.威爾果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太空宅男,才能將這些物理、化學知識,流暢地寫進故事當中。但撇開這些不說,故事本身真的挺好看的,快速的節奏和幽默的筆調,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緊緊吸住小編的目光,誠摰推薦給喜愛科幻小說的讀者們,一起來閱讀這個精采又刺激的科幻冒險故事吧!

譯者

翁雅如

 

英國雪菲爾大學翻譯碩士,東海大學中外文雙學士。曾旅居澳洲,現與一貓同居台北。旅遊、電影、慢跑與文學的愛好者。曾為航空公司聽譯BBC新聞年餘,並有數部電影翻譯作品。

翻譯工作室Facebook ID: Aspectranslation

試閱

第一章

太空日誌:火星日第6天

我死定了。
這是我仔細評估後的結論。
死定了。

本來應該是我人生中最精采的兩個月,現在才第六天,已經變成了一場惡夢。
我連誰會看到這些日誌都不知道。我猜總有一天有人會看到的,也許是一百年之後吧。
先說清楚,我不是在登陸火星第六天死掉的。其他組員一定是這樣想的,我不怪他們。國內可能會舉國哀悼我的忌日,我的維基百科頁面也會寫上「馬克.瓦特尼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死在火星上的人類。」
這倒是真的,因為我肯定會死在這裡,只不過不是大家以為的登陸火星第六天罷了。

好吧⋯⋯我該從哪說起呢?
戰神計畫,就是人類開始接觸火星,首度把人送到另一個星球上,拓展人類世界的版圖之類的。戰神一號小組完成任務,像英雄一樣回到地球。民眾列隊歡迎,組員個個成了名人,受到全世界的愛戴。
戰神二號在火星的另一個地點做了一樣的事情,回來之後其他人都用力地跟他們握手,並且給他們一人一杯熱咖啡。
戰神三號,是的,就是我的任務。好吧,應該不能說是「我的」任務。露易斯指揮官是負責人,我只是她組上的一個成員。如果整個組只剩下我一人,我才能夠負責「指揮」。
世事難預料,現在我還真的負責指揮了。

我在想,在其他組員壽終正寢之前,這份日誌會不會被人找到?我想他們應該都能順利回到地球。各位,如果你們現在正在讀這份日誌:這不是你們的錯。你們別無選擇。如果是我,我也會做一樣的決定。我不怪你們,而且我很高興你們沒事。

我想我應該解釋一下火星任務給任何可能正在閱讀日誌的外行人聽。我們進入地球軌道的方式很一般,搭乘一般的太空船,登上賀密斯號。所有的火星任務都是搭乘賀密斯號往返火星的。這艘太空船非常大,而且非常貴,所以美國太空總署只建了一艘。
登上賀密斯號之後,另外會有四趟無人任務,為我們準備這一趟所需的燃料和補給品。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我們就出發前往火星。不過並不是馬上就啟程;燃燒大量化學燃料、進入火星軌道、切入路線需要花幾天的時間。

賀密斯號的動力來自離子引擎。離子引擎從太空船後方高速排出氬離子,以此產生微小的加速度。這並不需要多複雜的反應程序,所以只要一點點氬離子(還有一臺核能反應爐供電),就能一路讓我們飛到目的地。你會驚訝這麼點加速度累積一段時間之後,太空船可以開多快。
我可以編個故事給你聽,告訴你我們的旅途一路上有多愉快,但我不會這麼做。我現在沒心情重溫舊夢。一言以蔽之, 一百二十四天之後我們沒把彼此殺死,順利抵達了火星。

接著,我們得搭火星登陸小艇(MDV)登上火星表面。登陸小艇就是裝了輕型推進器和減速傘的一個金屬罐,主要功能就是讓六個太空人活著從火星軌道抵達火星表面。
火星探險任務最棘手的部分來了:提前把我們需要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送到火星上來。
前後總共會有十四次的無人任務,把我們會需要用到的一切物品先投遞到火星表面上。太空總署盡力將所有的補給品投遞到差不多同一地區,這點算是做得挺好的。補給品沒有太空人來得脆弱,而且可以承受撞擊火星表面時的強大力道,不過它們還是會反彈滿遠的就是了。

基本上,如果沒有先確認補給品已經全數送上火星,並且外箱包裝沒有撞裂碰碎,他們就不會讓我們上路。從頭到尾,包含補給品運送任務在內,一次火星任務需要約三年的時間。事實上,在戰神二號踏上歸途的時候,戰神三號就出發了。

而在補給品先行投遞任務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MAV,火星接駁小艇。接駁小艇就是我們結束火星表面任務之後,用來返回賀密斯號的工具。接駁小艇的投遞算是「軟著陸」(不像其他補給品包裹著氣囊直接丟到火星上任其彈跳)。當然期,這間接駁小艇跟休士頓會一直保持連線狀態,如果小艇有任何問題,我們就不會登陸,直接返回地球。

火星接駁小艇還滿酷的,只要攜帶一公斤的氫氣,靠著與火星大氣產生的微妙化學反應,就能轉變成三公斤的燃料。但是過程較費時就是了。要把小艇的燃料箱加滿得花二十四個月,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要早在我們抵達之前,就先把東西都送上去。
你能想像當我發現接駁小艇已經不在的時候有多失望了。(待續)一連串荒唐的事件讓我差點小命不保,然而讓我僥倖逃過死劫的過程比那還要更荒唐。
這項任務的風險設定為可承受風速每小時一百五十公里強度的沙塵暴,所以當風速達到每小時一百七十五公里的時候,休士頓就開始緊張了。我們全部人擠在火星上的太空站裡,穿上太空衣,以免失壓的情況發生。但問題不是出在太空站。
火星接駁小艇是一艘太空船,上頭有許多脆弱的零組件,它能夠承受相當程度的沙塵暴,但是沒辦法撐到永遠。風暴持續一個半小時後,太空總署下令,所有人員撤退。沒有人想在為期一個月任務的第六天就撤離,但如果接駁小艇繼續遭受這樣的破壞力攻擊,我們就會全被困在這裡了。

想要從太空站搭上接駁小艇,我們得先走進風暴裡。這很冒險,但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幸好,所有人都成功了。除了我之外。
在太空站和賀密斯號之間傳遞信號的主要訊號接收器,外型像降落傘,底部固定在地面上,上半部則被捲入風暴之中。在我們前往接駁小艇的途中,發信臺扯斷了收發信號的細長天線,其中一根天線擊中了我。天線就像子彈打中奶油那樣穿過我的太空衣,我瞬間感到一陣劇痛,好像天線撕裂了我的身體。我隱約記得自己被風吹倒(幾乎算是被連根拔起),因為太空衣失壓,我的耳朵脹痛無比。
我記得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看到喬韓森絕望地向我伸出手。

我是被太空衣的氧氣警報叫醒的。穩定又惱人的嗶嗶聲終於還是把我從寧可死了算了的狀態中給叫醒。
風暴減弱了。我正面朝下,幾乎完全被沙子掩蓋。我漸漸恢復意識,心想,為什麼我還沒死。

天線猛力飛來,刺穿了我的太空衣和側身,然後被我的骨盆擋了下來。所以太空衣上只有一個洞(當然我身上也有一個洞)。
我被往後吹了蠻長一段距離,然後從一個陡峭的小丘上滾下去。不知怎的我最後是面朝下落地,把天線凹了個大斜角,太空衣上的洞因此被扭緊,很簡陋地把太空衣的破洞封住了。
從我傷口流出的大量鮮血往下流到太空衣破洞的地方,血液一接觸到破洞,水分馬上就因為氣流和低壓蒸發了,留下一團黏黏的殘留物質。最後這些黏稠物就把洞口封住了,讓失壓狀態降低到太空衣可以承受的程度。

太空衣的表現堪稱滿分,一感應到失壓,它就持續從我的氮氣桶中補充氣體,調解內部的壓力失衡狀況。等壓力外洩的問題控制住後,只要再慢慢地灌入氣體,補償流失的空氣就可以了。
過了一陣子之後,太空衣內建的二氧化碳過濾器達到飽和狀態。這才是真正讓維生系統無法運作的原因。關鍵並不是你隨身帶了多少氧氣,能排解多少二氧化碳才是重點。居住艙裡有一臺製氧機,這是一臺能夠分解二氧化碳,製造氧氣的大型機器。但是太空衣的裝備必須縮小成可攜式的大小,所以太空衣上裝的是一個簡易的拋棄式濾網,它會化學分解二氧化碳。我昏迷的時間太長,濾網已經不敷使用。

當太空衣發現這個問題,便轉入工程師稱之為「放血」的緊急模式。既然無法把二氧化碳排出,太空衣就會蓄意將氣體排出到太空中,然後用氮氣補足衣服內部壓力。因為太空衣破損,加上「放血」模式,氮氣很快就不夠用了。剩下的只能靠我身上的氧氣筒了。
太空衣只好採取唯一能讓我活命的方法,就是拼命灌氧氣。我現在等於是冒著氧氣中毒的危險,因為高濃度的氧氣可能會導致我的中樞神經、肺部和眼睛灼傷。氧氣過多──這對一個太空衣破洞的人來說還真是諷刺的死。
以上每個步驟都會出現提醒和警告的嗶嗶聲,但真正把我叫醒的,是氧氣濃度過高的警告聲響。(待續)太空任務的訓練次數多到數不清,我在地球上的時候,光是關於太空衣的各種突發狀況就花了好幾個星期練習。我知道我該怎麼做。
我小心地伸手到面罩一側,拿到防漏工具。防漏工具其實就只是一個漏斗,上面有個活閥,寬的那頭塗有黏性超強的樹脂。打開活閥,把黏黏的那頭蓋在裂縫上,這時氣體可以從活閥排出,所以不會影響樹脂形成的密合度。最後再把活閥關上,裂縫就被封上了。
把天線弄走比較困難。我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拔出來,氣壓驟降造成的昏眩感,以及傷口瞬間劇痛讓我眉頭緊蹙。

我拿起防漏工具,把破洞補好。成功了。太空衣又多灌了一些氧氣進來補足剛剛漏掉的氣體。我看了看手臂上的讀數,太空衣內部現在的氧氣濃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五。順帶一提,地球大氣的氧氣濃度大約是百分之二十一。不過只要我別在這個狀況下待太久,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我搖搖晃晃地爬上小丘,往居住艙走。我一邊往上爬,一邊看見了讓我非常高興和非常哀傷的兩件事:居住艙沒事(耶!),但是接駁小艇不在了(呿!)。
就在那個當下,我知道我玩完了。但我不想這樣死在火星表面上。我東倒西歪地走向居住艙,摸索著進入減壓艙。氣壓一平衡完畢,我馬上把頭盔脫了。

我走進居住艙,脫掉太空衣,好好檢查我的傷口。傷口需要縫上幾針。幸運的是,每個太空人都有接受基礎醫療訓練,居住艙也配有高級醫療用品。只要速速打一針麻醉、稍作清洗,再縫上九針,我就沒事了。還需要吃幾個星期的抗生素,除此之外已無大礙。

雖然知道根本是多此一舉,我還是試著啟動通訊設備。沒有訊號。一點都不奇怪。還記得吧,主要的訊號接收器被吹倒,還把天線一起扯斷了。居住艙裡還有第二套和第三套通訊裝置,不過這兩套裝置都是用來跟接駁小艇聯繫,小艇上備有功能更強的系統,可以聯繫賀密斯號。但重點是,這兩套裝置得在接駁小艇附近才能使用。

我沒有辦法跟賀密斯號取得聯繫。我可以花點時間在火星表面找到訊號接收器,但要修復它至少得花好幾個星期,到時候就來不及了。在執行撤退命令時,賀密斯號會在二十四小時內離開軌道。越早出發,軌道動力能讓旅程越安全也越快速,所以有什麼好等的?

我檢查了太空衣,看到天線刺穿了我的生命監測器。太空人進行艙外行動時,所有人的生命監測器都會連線,讓我們能互相看到彼此的狀態。其他組員一定都看到我的太空衣失壓到近乎零,接著就是我的生命監測器終止運作。加上他們也都看到我在沙塵暴之中,身上插著一支天線,跌落小丘⋯⋯沒錯,他們肯定覺得我死了。都這樣了,還有其他可能嗎?

搞不好他們還稍微討論了一下,要不要去找回我的遺體帶走,但規章寫得很清楚了,如果任務中有任何小組成員在火星上喪命,那就只能把他留在火星上。這樣能減輕接駁小艇回程的載重,代表可以節省燃料消耗,可容許的失誤空間也就變大了。不需要因為一時感傷放棄這個優勢。

結論就是這樣。我滯留在火星上。我沒有辦法跟賀密斯號取得聯繫。每個人都以為我已經死了。我現在待在一個被設計成只能維持三十一天的居住艙裡頭。
如果製氧機故障,我就會窒息而死。如果淨水器故障,我就會渴死。如果居住艙哪裡破了,那我就會整個人爆炸。如果以上都沒有發生,我終究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
所以囉,我死定了。(待續)太空日誌:火星日第7天

好了,我好睡了一晚,現在情況看起來沒有昨天那麼絕望了。
今天我帶了工具,快速的進行了一次艙外行動,檢查艙外的設備狀況。以下是目前的狀態:

火星表面任務原本應該要持續三十一天。補給品有多給,糧食的量足以支持整組人員共六人度過56天。這是為了即便有一兩批補給品出了問題,糧食的量仍足夠支持我們完成任務。
在一切亂套之前,我們已經抵達六天。現在只剩我一人,所以補給品夠我過上三百天。這還是在我沒有每天固定配糧的情況下。所以我還有一點時間。

我的艙外行動太空衣數量也還滿夠的。每個組員都有兩套太空衣:一套飛行太空衣,這套是在降落和接駁回太空船時穿的,另一套比較厚重也比較堅固的太空衣,是在執行火星表面任務時穿的。我的飛行太空衣破了個洞,當然其他組員在返回漢密斯時把另外五套穿走了。但六套艙外行動太空衣則全數還在,並且狀態良好。

居住艙挺過了沙塵暴的摧殘,沒有任何損壞。但外頭的狀況可就沒有那麼樂觀了。我找不到衛星訊號接受器。可能被風暴吹到幾公里外去了。
當然,接駁小艇也已經不在了。我的組員搭著它回到賀密斯號去了,雖然小艇的另一半(降落台)還在這裡。他們沒理由在重量會危害一切的情況下,還把降落台帶走。降落台包含降落設備、燃料裝置,還有其他一切太空總署認為在回到軌道的路上用不到的物件。

登陸小艇側倒向一邊,外殼裂開了。看來風暴把引擎蓋從備用降落傘(在降落時我們不需要這個)給掀了。降落傘被打開後,就把登陸小艇拖著跑,撞上附近每塊岩石。不過登陸小艇對我而言也沒什麼用就是了。小艇的衝力連本身的重量都負荷不了。但小艇的零組件是有用的,即便現階段應該還是有用。

兩台火星探測車大半都被沙石掩蓋了,不過除此之外狀態都很好。車子的密閉封條都沒有損壞。合理。原定遇上沙塵暴的任務流程就是停止動作,等待風暴結束。車子本身的設計就是能夠耐受沙塵暴的破壞。只要花一天左右我就能把車子從沙堆裡挖出來了。

我跟居住艙距離一公里處安置的氣候觀測站失去了聯繫。我認為觀測站應該仍正常運行著。居住艙現在的通訊能力之弱,可能連一公里的距離都聯繫不上。
太陽能板系統被沙子蓋住了,使它們無法發揮作用(提示:太陽能板需要陽光才能發電)。不過我把沙子掃掉之後,面板又恢復正常運作了。不論我之後要做什麼,都能有足夠的電力了。太陽能面板的總面積有兩百平方公尺,還有氫能燃料電池能夠儲存相當容量的電力。我只需要每隔幾天把它們掃一掃就好了。
室內的狀況一切都很好,多虧了居住艙設計得很堅固。

我執行了完整的製氧機檢測程序。兩次。機器完全沒問題。就算機器哪裡故障了,我還有一台暫時型的可以用。不過暫時型的只能在主要機器需要修復的緊急狀況下使用。暫時型製氧機並不能真的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氣。它只能像太空衣的設置一樣,把二氧化碳吸收掉。在濾網吸飽之前只能撐五天,也就是可以讓我用三十天(只有我一人使用而非六人一起使用的情況下)。所以可以算是一點保障。

淨水器也一樣運轉良好。壞消息是沒有備用的淨水器。如果淨水器故障了,在我裝好簡單的蒸餾設備來蒸餾尿液之前,我就只能先喝儲存下來的水了。而且我每天呼吸會釋放半公升的水份,等到居住艙裡的濕氣飽和到屋裡的表面會凝結水滴的時候,我就可以開始舔牆壁了。耶!總之,現階段淨水器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說呢。食物、水、住所都檢查過了。我要開始分配食物了。餐包本來就很有限了,不過我想我可以每餐都只吃四分之三份應該不會有問題。這樣能讓三百天份的食物變成四百天份。檢查過醫療區後,我找到一罐維他命,裡頭的綜合維他命夠我吃上好幾年。所以我的營養攝取不會有什麼問題(雖然等我吃完了所有的食物之後還是會餓死,不論我吃多少維他命都一樣)。

醫療區有供緊急狀況使用的嗎啡。其他能致死的藥劑也很多。讓我告訴你,我可不會讓自己慢慢餓死。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我會讓自己好走。
參與這次任務的每個成員都有兩項專長。我是植物學家也是機械工程師。如果有什麼東西壞了,機械工程師這個專長可能可以救我一命。

我一直在想到底要怎麼活下去。情況並非毫無指望。大約四年後戰神四號還會帶其他人抵達火星(假設他們沒有為了「我死了」這件事取消任務的話)。戰神四號會降落在斯基帕雷利隕石坑,離我目前所在位置斯基帕雷利隕石坑約三千兩百公里處。要靠我自己抵達那裡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有辦法恢復通訊,也許我就能爭取到救援。我不確定他們要如何辦到,但太空總署裡多的是聰明人。

所以這就是我現在的任務了。想辦法跟地球聯繫。如果做不到,就想辦法跟四年後載著戰神四號任務成員回來的賀密斯號聯繫。現在我吃飽了,而且有了目標:修好那該死的無線電。(待續)太空日誌:火星日第8天

嗯,我已經完成艙外行動了,沒有發現訊號接受器的跡象。
我把其中一台火星探測車挖了出來,在附近開了好一段路,但是連續幾天的四處搜索之後,我想是時候放棄這件事了。風暴八成把接受器吹得很遠,又把所有拖行的痕跡和線索都蓋住了。搞不好還把接收器給埋了。
我今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檢視通信器剩下的部分。現場真是慘不忍睹。要用這些殘骸通訊,我還不如直接對著地球大喊比較快。

我可以用我在基地附近撿到的金屬殘骸架設一做簡易的信號接收器,但我要的不是個無線電之類的東西而已。要能讓地球能和火星傳達訊號可沒那麼簡單,需要非常專門的器材。這不是我用幾張錫箔紙和口香糖就能辦到的。

艙外行動的次數跟食物一樣,需要限量分配。二氧化碳過濾器是沒辦法清理重複使用的。過濾器一旦飽和,就不能再用了。原先任務分配是能讓每個成員每天進行四小時的艙外行動。好消息是,因為過濾器輕薄短小,所以太空總署很大方的送來了超過我們所需的數量。也就是說,我手上的二氧化碳過濾器能讓我進行一千五百小時的艙外行動。用完之後,每次我要進行艙外行動,就只能靠空氣「放血」這個方法了。

一千五百小時聽起來好像很多,但我如果想等救援行動,我就可能得留在這裡至少四年之久,每個禮拜至少都要出去外面花幾個小時清理太陽能板。總之,我必須剔除不必要的艙外行動。

另一方面,對於食物的問題,我開始有幾個想法了。我植物學家這個專長可能總算是有機會出點力了。
為什麼要送植物學家上火星呢?畢竟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什麼都長不出來啊。是這樣的,這麼做是為了了解在火星的引力下,植物生長的狀況,並且試試看用火星的土壤,有沒有什麼植物是可以種得活的。簡單來說:還滿多的…幾乎啦。火星土壤有植物生存所需的基本要素,但是地球的土壤裡還有更多火星土壤中沒有的東西,就算是把火星土壤拿到地球引力的環境下種植,加上充足的水份也一樣。比方說細菌生態,還有只能由生物來提供的特定營養份等等。這些在火星上都是沒有的。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用不同比例的火星加地球土壤來種植物,看看結果如何。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帶著少量的地球土壤和一把種子上火星。
不過我也不能高興得太早。我帶的土,大概就只有放在窗台上的小盆栽的量而已,而且我僅有的種子,也就是幾種青草和羊齒草而已。這些是地球上最堅毅且種植方式最簡單的植物,所以太空總署選了它們來當測試物種。
但我可是植物學家啊,該死。我應該要能夠想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我想不到辦法,之後一年時間我大概就得當一個非常非常餓的植物學家了。


太空日誌:火星日第11天

不知道小熊隊表現得如何。(小熊隊:美國職棒隊伍)(待續)太空日誌:火星日第14天

我大學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念植物學的人裡,有一半都是嬉皮,成天以為自己會回到某種大自然世界體系中。以為只要聚在一塊,就能餵飽七億人口,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發明種大麻的新方法。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一直都是抱著科學的心在念植物學,不是為了什麼新世界的體制之類的狗屁話。

當他們在做肥料,還有想盡辦法追求環保的時候,我就會取笑他們。「看看那個傻嬉皮!竟然想在自家後院重現複雜的地球生態系統。」
結果咧,我現在就是在做他們當時做的事。我把每一點我能找到的有機物都儲存起來。每次我吃完一包餐包,就會把廚餘收進廚餘桶。至於其他有機物…
居住艙裡的廁所很精緻。大便一般都會被脫水後裝進密封袋裡,再被丟到火星表面。
現在可不是這麼回事了!

事實上,我甚至還特地進行艙外行動,只為撿回裝有其他組員走之前的排泄物的袋子。因為已經完全脫水乾燥,這些糞便已經完全不含細菌了,但還是含有複雜的蛋白質,可以當做很好的肥料。加點水和活菌,馬上就可以讓細菌大量繁殖出來,取代原先被馬桶斃命的細菌群。

我找了一個大容器,再裡頭放了點水,在把乾燥的糞便加進去。然後我也加了一點我自己的大便進去。味道越臭,表示裡頭的成果越好。因為那代表細菌繁殖起來了!
等我弄些火星土壤來,就可以和進糞便裡,再把混合好的土鋪開。然後我就可以在上面灑一點地球的土。你可能會覺得這個步驟不重要,但這可至關重要。地球的土裡有幾十種不同的細菌,這些細菌是植物的生長的關鍵。牠們會繁殖開來,就像是…呃,就像細菌感染一樣。

人類幾世紀以來都是用人類的排泄物當肥料。這種肥料甚至還有個好聽的名稱:水肥。一般來說,這不是種植榖物最理想的施肥方式,原因你大概也猜得到,就是可能造成人體感染。但這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這些糞便裡唯一的病原體就是那些我身裡本來就有的。

只要一個禮拜,這些火星土壤就會成為足以讓植物萌芽的土壤。但我還不會開始播種。我會從外面再多拿一點無生命的土壤,然後灑一點有生命的土壤在上面。這麼做就能「感染」這些新的土,讓我得到原本土壤的兩倍量。再過一個禮拜,我還會再做一次這個增倍的步驟。以此類推。當然,在這過程之中,我都會繼續添加肥料進去。

為了讓我能活下去,我的屁眼努力的程度簡直跟我的大腦不分上下。
這個概念不是我這會兒突然想出來的。幾十年來,人類一直都企圖想出如何讓火星土壤可以種出東西來。我只是首次進行試驗而已。
我在糧食堆裡尋找任何我可以種的東西。比方說,豌豆。還有很多菜豆。我還找到很多馬鈴薯。如果這些東西之中有任何一樣能撐過一切折磨後還能夠種得活,那就太棒了。配合幾乎可以吃到世界末日的維他命,我只需要熱量就可以活得下去了,什麼樣的熱量都行。

居住艙的地坪大約是92平方公尺。我打算把整個空間都用上。我不介意走在土上。雖然會是件大工程,但我需要把整個地面都鋪上十公分深的土。也就是說我會需要搬9.2立方公尺的火星土壤到居住艙裡。我一次能搬大約十分之一立方公尺的火星土進到壓力艙裡,而且我會挖土挖到腰斷掉。但如果一切順利完成,我就會有92平方公尺的沃土了。
我真是個貨真價實的植物學家啊!植物學力量無敵!(待續)太空日誌:火星日第15天

啊!這工作讓我的背要斷了啊!
我今天花了十二小時進行艙外行動,把土搬進來居住艙裡。完成的進度只夠我覆蓋居住艙地板的一個小角落,大概五平方公尺而已。照這個進度來看,要把所有的土都搬進來,得花上好幾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嘿,我什麼沒有,時間最多。
頭幾趟艙外行動效率很差,我把小容器裝滿土,然後帶到壓力艙裡。然後我學聰明了,我放了一個大容器在壓力艙裡,然後用小容器裝土把大容器裝滿。這樣做快多了,因為要過壓力艙就得花大約十分鐘的時間。

我全身酸痛。而且我用的鏟子本來是拿來採樣用的,並不是要用來進行挖掘工作的。我的背痛得要死。我在醫療用品中東翻西找,找到了一些維可丁(止痛藥的的名稱)。我大概十分鐘前吃了,藥效應該很快就會發揮了吧。
總之,看到工作有進度挺不錯的。是時候讓細菌在這些礦土上發揮功能了。等我吃完午餐就動手。今天不吃四分之三配糧。一整份糧食是我應得的。


太空日誌:火星日第15天

有一個要素我忘了考慮進去:水。
在火星表面待了幾百年的情況下,是會讓土壤完全失去水份的。我的植物學碩士學位讓我很確定,植物沒有水是活不下去的。更別說一開始細菌也得要有水才能在土壤裡生存。
幸運的是,我有水。但不夠我所需要的量。土壤要成為沃土,每立方公尺就需要四十公升的水。我的整個計畫要用上九點二立方公尺的土。所以我最後會需要三百六十八公升的水才行。

居住艙的淨水器是一流的。用的是地表最好的技術。所以太空總署想:「何必運這麼多水上火星呢?只要送上足夠應付突發狀況的量就好了。」人類每天要正常運作需要三公升的水。他們幫我們每人準備五十公升,所以我總共有三百公升的水。
我願意把緊急所需的水量全都用上。也就是說我可以灌溉六十二點五平方公尺、平均十公分深的土壤。大約是居住艙三分之二的面積。這樣應該也可以。這是我的長遠計畫。今天,我的目標是五平方公尺。

我把離開的組員的毯子和制服捲起來,沿著居住艙弧形的邊緣,圍成我菜圃的一邊。這是我能做到最接近五平方公尺的辦法了。我倒了十公分深的沙土進去,然後把20公升珍貴的水獻給了泥土之神。
接下來就噁心了。我把我那一大盆的屎倒在土上,差點被臭味燻到吐出來。我用鏟子把糞便和土均勻混和,然後再次鋪平。然後我灑了點地球土壤在上頭。細菌們,上工吧。我就靠你們了。這臭味也一樣會再陪我一陣子。畢竟我也不能開個窗戶來通風。沒關係,待久了就會習慣了。

另外,今天是感恩節。我的家人全都會一如往常的聚集在芝加哥我父母家聚餐。我猜應該不會太愉快,因為我十天前才剛過世。呿,他們搞不好才剛幫我辦完喪禮也說不定。

我在想他們有沒有可能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我一直太忙了,沒機會好好想想這件事對我父母會造成什麼影響。他們現在正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我願意用一切交換一個機會,讓他們知道我還活著。
我必須活下去來彌補這件事。


太空日誌:火星日第22天

哇,情況真的發展得很不賴耶。
我已經把所有的土都搬進來準備好了。三分之二的地板已經都鋪上了土。今天我還進行了第一次的土壤增倍。過了一個禮拜,原先的火星土壤已經都豐沃肥美了。再兩次增倍,我就會有完整的園圃了。
這些工作讓我持續有個目標,鼓舞鬥志。但當一切都準備得差不多了以後,我一邊吃晚餐一邊聽著強納森的披頭四精選輯,突然之間我又開始沮喪了起來。
我算了一下,即使如此也沒辦法保障我不被餓死。

要獲取熱量,我的最佳選擇是種馬鈴薯。馬鈴薯可以大量繁殖,而且馬鈴薯也能提供相當不錯的熱量(一公斤七百七十大卡)。我滿確定我手上的這批是可以發得了芽的。問題是我沒辦法種出足夠的數量。在六十二平方公尺的面積上,四百天的時間我大概可以種出一百五十公斤的馬鈴薯(食物吃光的期限)。也就是十一萬五千五百大卡,能平均提供每天兩百八十八大卡的熱量。以我的身高體重來看,如果我稍微捱餓,我每天會需要一千五百大卡。
根本還差得遠了。
所以我不能光靠園圃活下去。但我可以延長存活的時間。馬鈴薯可以支持我多過76天。

馬鈴薯是可以重複採收的。所以在這七十六天之中,我還可以再種出兩萬兩千大卡的馬鈴薯,可以再多幫我爭取到十五天的時間。在那之後,繼續種植也沒什麼幫助了。整個計畫大概就是能幫我爭取九十天的糧食而已。
所以現在看來,我本來是在火星日第四百天之後就會開始捱餓了,現在延後成火星日第四百九十天。雖然算是有點進展,但我要想存活到火星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天、戰神四號抵達的時候是不可能的。

我還缺大約一千天份量的食物。而且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可以得到那些食物。
該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42155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6 則好評)
  • 98********971 說:
    2023-03-09
    先看過電影再來看這本書,發現原文簡直就是滿滿的"火星落難記",作者的筆觸寫得活像是中二病理工宅在寫網誌一般(明明馬克正在遇難且被世人遺忘),而譯者的功力也很強,能傳神地把英文翻譯成平常對科幻小說敬而遠之的人,能夠邊看邊笑的中文內容,讚!
  • ch*******938 說:
    2016-06-18
    作者用淺顯的文字描寫一位太空人在火星獨自生活,就算沒有理工背景也能輕易讀懂,但淺顯不代表不考究,作者細細描寫太空任務整個過程,考究到你會忘了在看一本小說,而身歷其境地以為自己在看一個真實案例。若同時有看電影,兩者結局不盡相同,就等著讀者自己找尋答案吧!
  • is****w22 說:
    2016-05-29
    「害怕死亡,是我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我想這句話用來作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在不為過!本書以"自我"作為核心主軸,幽默詼諧的口吻也代表主角在當生命遭受威脅時,能保擁有異於常人的「冷靜」與「理性思緒」;這不是一本科幻小說或是科普書籍,而是旨在強調「作為一個人類,為了存活下去的不屈不饒」
  • leoke 說:
    2016-02-15
    是一本一翻開就會忍不住往下看的小說,不同於一般科幻小說,更多了些物理與科技的知識,讓人宛如身歷其境,跟著主角在火星上求生存~
  • ti********719 說:
    2016-01-30
    以前在學校圖書館發現了這本書 覺得好奇就借來看 看了之後就覺的這本書真的是太讚了!!!!! 所以他的電影出來時我就馬上去看了。 這本書幽默風趣 不沉悶 主角成功獲救時 我還落下了感動的眼淚。超推!!! 一定要看看!!
  • ke***u58 說:
    2015-10-09
    以男主角一個人以“我"的角度描寫 後面才加上地球方的行動 雖然場景單純只有火星的自言自語和地球的不斷救援 又充滿了無數科學與數學的專業知識術語及計算推論 可是很精彩 一口氣讀完很暢快
  • ts*******383 說:
    2015-10-08
    我覺得小說比電影好看捏,很多橋段真的要透過閱讀小說才能獲得感動,電影可能必須卡在演出時間,沒辦法鉅細靡遺。 認真推薦看過電影的人,可以看一次小說,也建議還沒看過電影的人,先成為本書的讀者吧!
  • s6***113 說:
    2015-09-09
    一本很勵志類推理的小說,主角在遇到困難時並沒有沮喪,反而是開始規畫以及尋找救援,並且抱持著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在火星上,而同伴們並也和政府抵抗,誓死必定救援;精彩的是主角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運用智慧開啟一扇扇的求生之門。
  • au*3m6 說:
    2015-07-28
    主角口吻幽默風趣,但別以為這就是一趟開開心心、按照主角計畫就能得救的任務。在獲救的道路上,他還得克服許多看似突如其來,但都有跡可循的難關,最後成功回到地球,真想為他大聲歡呼xdd
  • todan 說:
    2015-01-08
    一個人被遺留在火星上怎麼活? 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卻在作者精心設計一連串的突發狀況下, 帶領讀者跟隨著主角一起冒險, 一起解決問題, 非常精彩, 用許多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看似不可思議卻又好像合情合理, 讓人讀起來真的覺得, 這不會是真實故事吧.
  • ji*****307 說:
    2014-11-08
    主角那種詼諧幽默的個性真的很搞笑,一個人被遺留在火星上竟然還能維持著 積極而樂觀的想法。 將當下發生的事及接下來活動的方向一一條列分析,然後馬上行動。這樣的主 角怎麼能不喜歡呢?
  • cw*******001 說:
    2014-10-10
    這本書真的是太有趣了~以為是科幻小說?哈哈~明明就是pei的奇幻漂流!!只不過主角身邊完全沒隻老虎當同伴!感覺很不可思議的火星生活,但一切卻又合情合理..太厲害了!邊看邊覺得是不是真人真事阿!很讚的!
  • el******120 說:
    2014-08-20
    這本書是大概我今年讀過最精采的書吧! 書的內容就有點像湯姆漢克有部漂流到荒島的電影一樣。只是本書主角比湯姆漢克更可憐,因為他是在火星獨自生活1年多,這中間原以為主角順利解決某項課題,但不久又出現另一個問題,故事高潮不斷,讀起來真的是很過癮,很值得推薦。
  • fa****yie 說:
    2014-08-11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魯賓遜漂流記》,不過比起稍微古早一點的時代,這本獨自在火星上生活的超科技現代漂流記可說是超新穎,更不用說文字力求淺白讓家庭主婦也看得懂以外,主角的內心獨白真是超級爆笑!儘管要在火星上存活可說是極其嚴苛,卻有著與險峻生活不同的幽默感,超推薦~
  • liane 說:
    2014-08-09
    本書題材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又覺得無比的合理,一個太空人被留在火星?嗯,太空任務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被留在火星的太空人還能獨自生存幾百天,不論真實或虛構也只有書中主人翁馬克辦得到了!如果一年只讀一本書,這本絕對是2014年首選。
  • cl******320 說:
    2014-07-04
    這是部特別的『驚悚』小說,作者說故事的功力高明,聰明、有趣、驚險刺激,詳盡的實驗細節描寫,精心設計了一個『火星生存遊戲』,看一個人如何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在嚴苛的環境下堅強地求生,故事和人物充滿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像,現在火星上真的有個太空人吧!
  • 看更多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