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鍵上的貝多芬:聽見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各種想像
聽見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掙扎邁向自由的人性。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結合Spotify線上聆聽,邊聽邊閱讀更能感受音樂的精髓♬
♬每一樂章內的情緒轉折處都標記音軌時間點,更清晰聽出樂曲的走向♬
在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中,你聽見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掙扎邁向自由的人性。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不只是他早年、壯年和晚年的人生心境,豐富、不斷變化的樂思,更是十九世紀音樂藝術轉變的先驅。二百多年來,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一直占有重要的藝術地位,也是至今許多鋼琴家必須攀登的一座高峰。
貝多芬一生創作許多形式的作品,鋼琴奏鳴曲被認為是最能體現他一生創作轉變的形式。早期的貝多芬深受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到了創作中期,貝多芬嘗試了更多形式、作曲技法、樂思的發展等等,走出自己個性鮮明的風格。晚期的貝多芬,經濟狀況不佳,身陷姪子的監護權官司,還有更讓他沮喪的雙耳全聾,使得他的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帶著深刻的內省和孤立感,在作曲技法上更大量使用中世紀的對位手法、巴洛克時期的賦格,用最純樸的技巧,表現最深沉的內心。
和一般音樂欣賞的書籍不同,作者在剖析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時,結合了當今最流行的Spotify線上聆聽,每一個樂章的轉折處,都有時間點標示,讓你在聆聽樂曲時,更能精確感受到貝多芬的藝術巧思、人生思考。想要進入風格多變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這本書絕對是你最佳的聆聽指南。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葉綠娜 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blue97 《Muzik》專欄主筆
雷 輝 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董事長
一致好評(依姓名筆畫排列)
江宇婷 鋼琴KOL江老師
吳念真 導演
吳家恆 台中古典台「音樂達文西」主持人
呂紹嘉 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宋威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邱 瑗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李佳祐 鋼琴調音師
林慈音 聲樂家
施孟玟 資深音樂講師
范姜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暨旅德16年鋼琴家、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得主
徐鵬博 鵬博藝術總經理
陳冠宇 鋼琴家暨臺北市立大學專任副教授
連士堯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梁茜雯 小提琴家
葉孟儒 鋼琴家暨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謝典銘 誠品音樂採購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顏華容 俄羅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
魏世芬 聲音教練
嚴俊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暨鋼琴家
在這本書中,呂岱衛嘗試著將貝多芬賦予鋼琴音樂中的各種巧思與創見,透過淺顯的文字表述傳達給讀者,搭配可即時播放的音樂讓讀者更輕鬆進入貝多芬宏觀的音樂世界。——葉綠娜 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
畢竟,無論你喜不喜歡,貝多芬都值得我們認識。這三十二曲,正是最好的入門,而你手上這本由呂岱衛撰寫的導覽,提供了最輕鬆自在的叩門方式。——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這本書有呂岱衛對每首奏鳴曲、每個樂章極為精闢的分析,他把自己建構在腦海裡的聆聽藍圖化為文字上的指引,讀者可以跟著他標記的音軌時間點,聽到樂曲的重要脈絡,搭配Spotify更快串起音樂的記憶點,走到深刻賞析的彼岸。——blue97 《Muzik》專欄主筆
這次呂岱衛老師所出版的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解說,同樣以理性的曲式分析及感性的音樂經驗分享,結合Spotify的音樂,讓所有愛樂者可以更有層次地、身歷其境地理解貝多芬,了解貝多芬音樂的語言,是愛樂者最好的導聆工具。透過呂老師的解說及聽覺想像,帶領大家以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為基礎,了解音樂語言,欣賞更精緻、豐富的古典音樂。——雷 輝 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董事長
聆聽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可以僅是單純的音樂聽覺享受,也可以增進自我的音樂知識,來認識作曲家的創作手法;然而進一步認識作曲家的生命歷練,相信更能深刻體會到貝多芬生命中的情感轉折。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是生活樂趣中的一個好選擇,而呂岱衛老師的這本著作《琴鍵上的貝多芬》,不是嚴謹艱深的教科書,而是透過簡潔易懂的文字述說,隨著QR Code 連結的聆聽音樂,解說音樂中的樂章架構、創作背景以及詮釋情境,體貼且輕鬆地幫助讀者進入貝多芬的音樂世界中。——宋威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呂岱衛老師這本《琴鍵上的貝多芬》,闡述非常生動!從貝多芬的性格與人生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出發,加上呂岱衛老師細膩獨特的見解,成就詮釋精采的內容,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本好書。——葉孟儒 鋼琴家、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對於欲了解音樂《新約聖經》—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的愛樂者來說,《琴鍵上的貝多芬》是一本引頸期盼已久、結合聆聽與文字導覽的工具書!——范姜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暨旅德長達16年的鋼琴家、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得獎者
目錄
推薦序 結合「人性」和「音樂建築師」的貝多芬 葉綠娜
推薦序 貝多芬的理性與力量 焦元溥
推薦序 擁抱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途徑 blue97
推薦序 讓貝多芬的音樂躍然紙上 雷輝
作者序 為什麼我們要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淺論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
關於作品2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F小調第1號奏鳴曲/作品2-1
A大調第2號奏鳴曲/作品2-2
C大調第3號奏鳴曲/作品2-3
降E大調第4號奏鳴曲/作品7
關於作品10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C小調第5號奏鳴曲/作品10-1
F大調第6號奏鳴曲/作品10-2
D大調第7號奏鳴曲/作品10-3
C小調第8號奏鳴曲《悲愴》/作品13
關於作品14的兩首鋼琴奏鳴曲
E大調第9號奏鳴曲/作品14-1
G大調第10號奏鳴曲/作品14-2
降B大調第11號奏鳴曲/作品22
淺論貝多芬中期鋼琴奏鳴曲
降A大調第12號奏鳴曲/作品26
關於作品27的兩首鋼琴「幻想曲風奏鳴曲」
降E大調第13號奏鳴曲/作品27-1
升C小調第14號奏鳴曲《月光》/作品27-2
D大調第15號奏鳴曲《田園》/作品28
關於作品31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G大調第16號奏鳴曲/作品31-1
D小調第17號奏鳴曲《暴風雨》/作品31-2
降E大調第18號奏鳴曲/作品31-3
關於作品49的兩首淺易鋼琴奏鳴曲
G小調第19號奏鳴曲/作品49-1
G大調第20號奏鳴曲/作品49-2
C大調第21號奏鳴曲《華德斯坦》/作品53
F大調第22號奏鳴曲/作品54
F小調第23號奏鳴曲《熱情》/作品57
升F大調第24號奏鳴曲/作品78
G大調第25號奏鳴曲/作品79
降E大調第26號奏鳴曲《告別》/作品81a
E小調第27號奏鳴曲/作品90
淺論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
A大調第28號奏鳴曲/作品101
降B大調第29號奏鳴曲《漢瑪克拉維》/作品106
E大調第30號奏鳴曲/作品109
降A大調第31號奏鳴曲/作品110
C小調第32號奏鳴曲/作品111
後記
序/導讀
作者序
為什麼我們要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作為古典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一直深受樂迷朋友的喜愛。兩百多年來,無數鋼琴家與愛樂者在這部被譽為「鋼琴音樂《新約聖經》」的作品中鑽研、倘佯,試圖在自己的藝術生命中增添一筆永恆。
當年貝多芬以人生三分之二的跨度寫下了這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從意氣風發、試圖在維也納證明自己的青年鋼琴家,到雙耳失聰垂垂老矣、卻早已名震全歐的音樂巨人。在其中,我們聽見了貝多芬以各種音響開發鋼琴演奏技術的無限可能,同時也看見了貝多芬從古典邁向浪漫的創作軌跡。三十二首奏鳴曲,每一首的手法與意境各不相同,但除了貝多芬寫在手稿上的演奏指示外,我們並未找到任何關於貝多芬曾在公開場合演出過這些作品的紀錄,也無法得知貝多芬自己是如何詮釋這些樂曲。時至今日,無論傳統唱片市場或數位串流平台,貝多芬全本鋼琴奏鳴曲的錄音比比皆是,從大師到新秀,從精雕細琢到狂放不羈,風格詮釋各有千秋,要如何聽見貝多芬賦予其中的樂思並感同身受,這是我著手撰寫這本導聆書最重要的目的。
姑且不論國外學者對於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的介紹或研究著作多如牛毛,光是華文世界對於這套重要曲目的解析與介紹便多不勝數。然而,在這些介紹中,讀者往往接觸到的多半是生硬、艱澀的音樂專有名詞或術語,有些或許會輔以譜例講解,但這樣似乎又會將完全看不懂樂譜的愛樂者拒於門外。因此,在這本書中,將減少音樂專有名詞的使用,而是以聽者的經驗連結作為主軸,每首曲子、每個樂章盡可能地以文字描述引領聽覺想像。
此外,為了讓這些音樂解說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本書特別結合了Spotify數位串流音樂服務,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可掃描每個樂章所提供的QR Code 連結,在每個重點段落標記出時間點,即時搭配音樂聆聽,以達到「身歷其境」的效果。由文字結合音樂的新穎設計完全拜當今科技進步之賜,而如果我們能利用這樣的科技讓更多愛樂者以更輕鬆的方式聽懂音樂,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本書中,我所選用的版本並非許多資深樂迷所熟悉的大師詮釋或經典名盤,而是來自芬蘭的中生代鋼琴家永帕能(Paavali Jumppanen)在2010-2012 年與Ondine唱片公司所發行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本專輯。永帕能以縝密的思考及豐富的音色變化詮釋貝多芬的作品,無論早期或晚期作品,都能聽得到永帕能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並非標新立異,如果仔細研讀貝多芬在樂譜上所留下的各種演奏指示,我們會發現永帕能不僅忠於貝多芬的原譜,同時也在這些指示中另闢蹊徑、十分高明地演繹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保有整首樂曲的整體感,而非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自溺裡。因此,無論是剛入門或是資深樂迷,相信都能在永帕能的琴音中聽見貝多芬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與令人驚嘆的創造力。
當然,版本的選擇的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本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愛樂者能以輕鬆、無負擔的方式進入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所有我在文中所提及的聽覺想像,都僅是引導讀者聆聽情感的投射並啟發聽覺想像,並非唯一解答。事實上,我更鼓勵所有的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的示範,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聽覺體驗。誰說《月光》就一定是描寫月光?《熱情》的悲憤也有可能是英雄頑抗命運的謳歌,不是嗎?
在這本書中,也許讀者會發現每個樂章我所給予的篇幅不盡相同,而從貝多芬晚期奏鳴曲開始,解說的篇幅卻又增加了不少。關於篇幅不盡相同的原因,當然與貝多芬各樂章創作規模的大小以及樂曲性格息息相關,若該樂章的風格較為單純,那麼在音樂解析中當然就無需過多穿鑿。然而,進入到貝多芬晚期作品後,可發現每首奏鳴曲的規模都十分龐大,音樂內容不僅性格複雜、甚至艱澀難解。當然,我們都知道這與貝多芬在雙耳全聾後的創作風格丕變有關,然而,如何在這些苦惱所有鋼琴家的超級難曲中尋幽訪勝,在柳暗花明中洞見樂聖在晚年的孤寂與倔強,就是本書想要帶給大家的重要目的。期望每位讀者都能在此尋得那把打開貝多芬晚期作品之門的鑰匙。
最後,送給閱讀此書的所有讀者:賞樂之路無他,多聽而已。願此書陪伴所有愛樂者,在這條道路上覓得生命的豐盛與喜悅。
試閱
「貝多芬君!你終於實現多年來的願望,要前往嚮往已久的維也納。不久前莫札特的守護神仍悠悠嘆息,為神童的早逝而悲泣。雖然祂想在海頓那兒找到棲身之所,但卻因無事可做而苦惱,現在的祂渴望藉由海頓再與另一人結合。因此,我殷切盼望你勤學不輟,奮發圖強,將莫札特的精神從海頓的手上接引過來!」
這是貝多芬的好友華德斯坦伯爵在1792 年10 月29日的告別紀念冊上為貝多芬所寫下的著名留言。當時的貝多芬不過二十二歲,在伯爵的奔走與贊助下,正準備離開故鄉波昂,前往維也納發展。此行貝多芬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拜海頓為師,從海頓身上習得成為音樂大家的祕訣,隨後返回故鄉波昂,在波昂選帝侯的宮廷裡一展長才。
事與願違,當貝多芬抵達維也納後,與海頓的學習不過一年的時間便告中止。當時的海頓不僅作曲邀約不斷,更時常往返英倫,實在無暇顧及這位具有非凡天份的年輕人。而守舊、老派的教學方式,也讓天生具有反骨精神的貝多芬極度不滿,因此趁著1794 年海頓再次前往倫敦時,貝多芬毅然轉投他門,改向當時維也納最著名的對位法教師申克(J.B.Schenk,1753—1836)門下。雖然申克已是當年維也納與海頓同級的名師,但卻仍無法滿足求知若渴的貝多芬,因此除了申克外,貝多芬同時拜入了當時維也納音樂權貴薩里耶利(A.Salieri,1750—1825)的門下。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貝多芬在維也納如此積極求教?當然,亟欲出人頭地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吸引貝多芬前往維也納發展的除了這裡具有最完備、最成熟的音樂學習與發展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貝多芬在波昂聽聞了一項新興樂器的發展與進步,這項樂器早在波昂時貝多芬便十分熟悉,甚至也為它寫下了幾首作品。而這件樂器正是貝多芬一輩子最要好的朋友:鋼琴。
由於對鋼琴的強烈喜愛,使得貝多芬早在波昂時就已是傑出的鋼琴演奏家。而來到維也納之後,在公開場合演奏鋼琴也成了貝多芬早期打通社交關係、賺取外快並贏得聲望最快速便利的方式之一。貝多芬憑藉著非凡的演奏能力與前衛的作曲技法,在兩年內便立足於維也納音樂圈,甚至在來到維也納三年後的1795 年3 月29 日,舉行了個人首次公開售票的大眾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裡貝多芬演奏了自己的新作品降B 大調鋼琴協奏曲。不僅獲得民眾的熱烈迴響,隨後也陸續出版了各式鋼琴獨奏作品與室內樂曲。憑藉著這股氣勢,讓貝多芬的音樂在這世紀之交受到維也納民眾的青睞,貝多芬抓準了時機,絲毫不讓任何創作靈感溜走,因應各方需要,殫精竭慮寫下一首又一首的新作。在1794 到1800 短短六年內,貝多芬以青年鋼琴家的身分寫下了十一首鋼琴奏鳴曲。雖然這些作品與之後貝多芬所寫下的各式偉大音樂相較,稍嫌稚嫩且留有前輩的影子,但在音樂中卻可清楚感受到貝多芬獨一無二的性格與樂思,在這些作品裡,我們看見一位青年音樂家成長的身影,同時也讓我們對於在兩百年前的世紀之交、正準備蓬勃興盛的鋼琴音樂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關於作品2 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1795 年秋天,貝多芬在迎接海頓第二次自英倫返鄉的沙龍音樂會上演奏了新創作的三首鋼琴奏鳴曲,而這些題獻給恩師海頓的作品正是日後以作品二為編號的三首鋼琴奏鳴曲,同時也是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中的處女作。
但若仔細檢視這三首奏鳴曲當中的素材,我們可發現事實上許多主題都是從貝多芬在波昂時期的舊作移植而來,因此若以靈感取材的觀點來看,這三首曲子可說比貝多芬之前所發表的作品編號一鋼琴三重奏還要來得久遠。而在內容部分,雖然曲式結構上明顯受到海頓與莫札特的影響,不過在細部樂句與音樂特質中卻感受得到貝多芬獨有的大膽與奔放。
這三首奏鳴曲皆為四樂章形式,不過其中的第三樂章自第2號奏鳴曲後貝多芬即捨棄了古典時期常引用的小步舞曲,而改以詼諧曲來代替。作品2-1 的第1 號奏鳴曲以F 小調寫成,在音樂中似乎預示了日後《熱情》奏鳴曲的風貌。而第2 號奏鳴曲則充滿清新明朗的氣息,至於第3 號奏鳴曲宏大的構思與格局則具備了貝多芬未來音樂的輪廓,三首同時創作的樂曲卻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氣質與風格,貝多芬音樂的多元性由此可見。
F 小調第1 號奏鳴曲
作品2-1
貝多芬以F 小調所寫成的鋼琴奏鳴曲,除了在早期的《第二號選帝侯奏鳴曲》外,就只有中期的非凡傑作第23 號《熱情》奏鳴曲了。
有趣的是,在這首第1 號奏鳴曲中的終樂章,那不絕如縷的琴聲所表達出的澎湃熱情,似乎與日後的《熱情》奏鳴曲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因此這首奏鳴曲又被暱稱為《小熱情》奏鳴曲。
此曲的首尾兩樂章都以奏鳴曲式寫成,且在第二主題都轉為小調。只不過在終樂章的奏鳴曲式中,貝多芬略作改變,顯現了個人的創作觀點與特色,同時也初顯了早期浪漫主義的風格。
第一樂章
F 小調 2/2 拍 快板 奏鳴曲式
https://tinyurl.com/vh7rbys7(原書為QRcode)
開頭第一主題即以18世紀曼海姆樂派所流行的「火箭音型」呈現,具有明顯的驅動性,雖然此後的節奏運用較為單調,但貝多芬音樂中常見的爆發力卻表露無遺,將主題「動機化」的手法也可在樂章中的發展部裡窺見。第二主題則以下行的圓滑奏呈現(0’24"),與第一主題相互交織形成均衡的音型對比。來到發展部(1’47"),貝多芬給予了全新的音樂特質,此處展現的強烈衝勁與節奏感帶給了整個樂章強大的動能,而這樣的音樂搭配刻意錯置在弱拍上的突強音更形成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反差效果。僅只一個樂章,貝多芬便在舊有的曲式架構下寫出深具個人性格的音樂,實在精采。
第二樂章
F 大調 3/4 拍 慢板 三段體
https://tinyurl.com/mr2yedx5
本樂章的主題來自於1785 年貝多芬在波昂所寫的三首鋼琴四重奏當中的第三號慢板樂章,但對比鮮明、充滿不安的中段則是貝多芬的新創作(1’24")。整個樂章除具有優雅抒情的特質外,也可感受貝多芬早期慢板樂章裡的青澀與純真。
第三樂章
F 小調 3/4 拍 稍快板 小步舞曲 三段體
https://tinyurl.com/57wmu3ea
本樂章的小步舞曲在主段所呈現的憂鬱與哀傷,來到中段(1’25")後則是爽朗流暢的自在旋律,全曲篇幅雖短卻也精緻小巧。
第四樂章
F 小調 2/2 拍 最急板
https://tinyurl.com/3uedhuua
本樂章一開頭的三個和弦音具有強烈的個性,在飛快的速度下展現咄咄逼人的態勢,音樂也在奔放中展現熱情。隨後的段落(2’03")貝多芬加入了意境寬暢的優美主題,發展出與一般奏鳴曲式架構不同的輪旋曲風格。像這樣獨特的輪旋曲風奏鳴曲,在隨後的幾首鋼琴奏鳴曲中仍常見到,可說是貝多芬在作曲技法與結構安排上的一項突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