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一個人喪失自我或與社會脫節,「適應能力」便會受到阻礙,
當一個人對環境或社會的適應能力受到阻礙,便會感到「活得好累」。
本書以「調整環境」→「復原身體(自律神經等)」→「重建自我」→
「處理記憶與經驗」→「恢復與他人(社會)的連結」等方法,來幫助你修復創傷。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
□人際關係上的困難
□常犯很多不應該的錯誤或粗心
□認為什麼事都是我的錯
□不做某件事就會感到不安
□過度關注噪音、光線和氣味
那你可能患有發展性創傷!
發展性創傷的症狀:
1.過度緊張
2.過度適應
3.缺乏安心感、安全感及基本的信賴感
4.害怕被拋棄
5.對他人與社會感到恐懼
6.無法輕鬆與人相處,難以融入團體
7.大腦及身體處於興奮或過度警覺狀態
8.能力及成效低落
9.重現(羞恥、自責等感受)
10.世界觀扭曲而複雜
……
21.高度敏感或感覺遲鈍
22.因內心衝突或重現而產生的恐慌
人類想在一個沒有過度或慢性壓力(發展性創傷)的環境下成長,絕非易事。
許多令人感到「活得好累」的煩惱,其實都源自於社會,只要釐清人們背負這些煩惱的內在機制,就可以獲得力量,將「活得好累」的感覺加以拆解,並歸還於社會。
「過去在討論創傷的原因時,人們總是聚焦於突發的重大事件,導致深受日常性創傷所苦的個案無法獲得充分的知識與妥善的治療。
日常性創傷所帶來的「活得好累」的感受,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創傷可以被歸類為壓力症候群,而不是罕見的特殊症狀。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壓力,而這些壓力長期累積,便可能失去平衡。」――摘自本書結論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活得好累」的感覺從何而來?
沒來由地感到「活得好累」
讀了介紹創傷的書籍,卻覺得彷彿事不關己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創傷的發展史,就是關注與忘卻的循環
有助自我理解的心理創傷檢核表
第2章 「心理創傷」概念形成的始末
――引發「第四類發展障礙」的發展性創傷
我會不會也有發展障礙?
發展障礙的概念已廣為人知
發展障礙的「激增」與疑點
「第四類發展障礙」
創傷與發展障礙症狀酷似的原因
有助理解創傷的經紗與緯紗
創傷研究的濫觴
致力於歇斯底里相關研究的賈內與佛洛伊德
長期的漠不關心與空洞的發展史
「複雜性PTSD」的倡議
赫曼的主張遭到猛烈批判
依附(Attachment)研究的濫觴
何謂「依附」?
兒童虐待獲得正視
童年不良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研究
腦科學證實的「虐待的傷痕」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cagal Theory)
何謂PTSD?――戰爭、重大災難、強暴等單次性創傷
何謂複雜性PTSD與發展性創傷?――長期、反覆的慢性創傷
其他壓力相關障礙
每個人都抱有創傷
第3章 創傷導致的「自我喪失」及其他症狀
創傷的本質是「自我喪失」
沒有使用者登入的手機
症狀① 過度緊張
症狀② 過度適應
症狀③ 缺乏安心感、安全感及基本的信賴感
症狀④ 害怕被拋棄
症狀⑤ 對他人與社會感到恐懼
症狀⑥ 無法輕鬆與人相處,難以融入團體
症狀⑦ 大腦及身體處於興奮或過度警覺狀態
症狀⑧ 能力及成效低落
症狀⑨ 重現(羞恥、自責等感受)
症狀⑩ 世界觀扭曲而複雜
症狀⑪ 人我界線模糊
症狀⑫ 理想主義
症狀⑬ 不懂潛規則,被人牽著鼻子走
症狀⑭ 沒有自信,充滿自卑感
症狀⑮ 無法自我揭露,沒有自己的人生
症狀⑯ 過度客觀,無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做判斷
症狀⑰ 時間的主導權被剝奪――假性成熟、時間停滯不前、充滿焦躁感
症狀⑱ 喪失記憶,想不起過去發生的事
症狀⑲ 不知道自己的情緒,也無法好好表達
症狀⑳ 人格解體,缺乏現實感
症狀㉑ 高度敏感或感覺遲鈍
症狀㉒ 因內心衝突或重現而產生的恐慌
症狀㉓ 「無限」的世界觀
肇因於創傷的其他症狀
被診斷為其他疾病,但事實上起因於創傷的案例
以「承認創傷存在」為前提的診斷與治療
第4章 認識創傷
――壓力症候群、精神虐待所導致的創傷
不應將心理創傷稱為「心靈的傷」
創傷就是「壓力症候群」
將創傷歸類為壓力症候群的好處
何謂壓力?
哪些因素會造成壓力?
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
生物不擅應付非預期的壓力
在壓力下展現出的堅強與脆弱
壓力下脆弱性的變因
從影響脆弱性的因素來討論創傷
日常生活中持續的壓力可能導致創傷
成長過程中的壓力――依附障礙、發展性創傷
可能有創傷疑慮的狀況
創傷的另一個特徵――精神虐待與精神控制
精神虐待研究的濫觴――「雙重束縛」
精神虐待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具有社會性及追求良善的意志
受創者的身心會產生哪些變化?
大腦的變化
神經系統的變化
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變化
認知、情緒等的變化
自我(主體、self)的變化
人我關係的變化
第5章 克服創傷
克服創傷的整體概念
①調整環境
專欄 治療創傷的主要心理療法
②復原身體(自律神經等)
專欄 治療創傷的主要藥物療法
③重建自我(主體、self)
專欄 認識精神虐待的結構
④處理記憶與經驗
專欄 處理記憶的方法
⑤恢復與他人(社會)的連結
結語
複雜性PTSD診斷標準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