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愛上當下:拜倫凱蒂功課完全解析與操作方法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36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念之轉」、「探究功課」(The Work)原來與東方智慧相契!

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心靈共舞。
 

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顆開放的心,

一顆願意去質疑內在升起任何有壓力念頭的心,

用一張紙、一支筆,一份探究功課,

透過四個提問及反轉的過程,

讓你的心,安住在家。

 

心靈大師拜倫凱蒂,從1986年覺醒於真相以來,已經幫助了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從焦慮、挫折、憤怒和哀傷中解脫。她確信,人們需要的,不是她個人的在場,而是一種讓他們可以自己發現她所領悟到的真相。這套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自我探究方法,她稱之為「探究功課」(The Work)。

 

本書圍繞著《金剛經》裡「無我」,也就是「慷慨無私」的概念,進行寬廣且深入的探討。當我們透過「探究功課」理解到我們真正是誰、那個隱藏在所有困惑想法背後的真實身分,我們將能在生命裡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像呼吸一樣自然地慷慨無私。

 

透過「探究功課」,我們不僅僅能對造成壓力的想法保持敏銳的注意力,還會進一步質疑它們。透過質疑的過程,這些想法將失去影響我們的力量。

 

從拜倫凱蒂這位已深深了解實相的人的眼睛來觀看這世界、她所看到的每個充滿光亮的時刻,以及沒有分離、內心滿溢著愛的恩典狀態,你將能找到直接通往覺醒心靈的入口。

 

作者

拜倫凱蒂Byron Katie


心靈工具「探究功課」創始人。43歲時「覺醒於真相」,並自1992年開始旅行世界各地,在免費的公眾講座、監獄、醫院、教會、企業、受虐婦女輔導機構、大學、中小學、週末培訓班、「功課九日學校」,以及她的「28天反轉之家」裡,親自向成千上萬的人傳授「探究功課」。
她是《一念之轉》、《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轉念瞬間,喜悅無處不在》等暢銷書的作者。另外著有:《質疑思想,改變世界》、《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友善的宇宙》,以及為孩子們寫的《沒有人喜歡我,那是真的嗎?》以及《四個問題》等書。可在網站找到許多免費可供下載的資料,以及影音資料、活動時間表和免費服務熱線。

官網:https://thework.com/

史蒂夫米切爾Stephen Mitchell


詩人、翻譯家、學者與文選編者,也是拜倫.凱蒂的夫婿及凱蒂部分作品的共同作者。編譯作品包括暢銷書《道德經》、《吉爾伽美什史詩》、《伊里亞德》、《奧德賽》、《里爾克詩選》與《道之第二部》。可在網站上閱讀他所有書籍的大量摘錄。

官站:stephenmitchellbooks.com

 

譯者

張嘉蘭


台大商學系學士、美國UCLA MBA,拜倫凱蒂功課國際認證協導師,國際功課華語協會執行長,美國加州太平洋學校諮詢董事。
80年代與一群懷抱理想的夥伴,催生了台灣今天的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世界上最大的培養青年領導力的非營利組織),讓台灣青年再度踏上世界舞台。基於對拜倫凱蒂功課的熱愛,再度將功課帶上國際華人舞台。並以「心安住在家」為名,在YouTube、喜瑪拉雅語音、微博等平台公益分享功課。

拜倫凱蒂功課國際華語協會https://www.chineseforthework.org
心安住在家網站https://www.nonabidingmind.com/
YouTube頻道:心安住在家

目錄

序言
關於探究
關於《金剛經》
關於本書的《金剛經》版本
譯者的話

第一章宇宙的大玩笑
第二章向一粒沙致敬
第三章光芒四射的時刻
第四章給予就是接受
功課案例:大衛没和我打招呼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的佛
第六章心是一切,心是良善的
第七章安住在平凡裡
第八章最終的慷慨無私
第九章愛回歸自身
第十章活在探究中
第十一章批評的禮物
第十二章教貓兒學狗叫
功課案例:母親攻擊我

第十三章超越名相的世界
第十四章沒有東西屬於我們
第十五章回家
第十六章一切「為」你而發生,而非針對你
第十七章沒有分離的生命
第十八章自由是不相信你的念頭
功課案例:蘇菲亞不聽話

第十九章不可思議的財富
第二十章完美的身相
第二十一章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第二十二章撿起垃圾
第二十三章感恩不需要為什麼
第二十四章痛苦的起因
功課案例:丹尼爾說話不算數

第二十五章同等的智慧
第二十六章家中的佛
第二十七章念頭之間的空隙
第二十八章去刷牙
第二十九章清澈透明
第三十章完全友善的世界
功課實例:格倫又喝酒了

第三十一章一切事物的真實本質
第三十二章愛上這個夢
附錄:如何做探究功課
關於作者

序/導讀

譯者的話

兩個浩瀚無垠的心靈,在《金剛經》甚深真實義裡相遇。超越時空,一場東方底蘊和西方剔透的優雅共舞。宇宙沒有偶然,諸法無我,那說出來的正是說的本體,是你也是我,從深深的內在,顯化出來帶領迷惑的心,瞥見始終如如不動的真相,和愛。

書中的甚深智慧,留給讀者們自行慢慢品味。

我要分享的,是作為極少數在凱蒂身邊深入學習的華人之一,在她書中故事之外,我親身體驗到她和史蒂夫在日常中的慷慨無私,和不以大師自居的真實樣貌。他們真正在生活中演繹了《金剛經》裡「受持」和「為他人演說」。

凱蒂身邊從無學員簇擁,她以七十多歲高齡,自己開車往返上課場地。在工作坊內,她全神專注回答每位學員的問題,從不逗留閒談。她從早到晚精神奕奕,步伐輕快迅速。她主持工作人員會議,明快、精準、有效率。我也曾參與和目睹凱蒂在學員們完全不知附近山區起火的情況下,如何從容處理數百人的疏散運輸,並安頓這群人的身心,絕妙、細膩、清晰而全面。

我無意中發現,許多人是拿她提供的獎學金來參加工作坊的。更鮮為人知的是她長期默默教導受刑人這套直指人心的妙法,並建立支援團體,扶持這些受過囹圄痛苦的人們持續練習。親身參與其中的伙伴分享個中的震撼,目睹一個個深陷悔恨心靈的驟然醒悟,那種絕地逢生的寧靜力量,千金不換,《金剛經》裡的不可思議功德。

六年多前,我只是數萬名學員之一,凱蒂發郵件詢問大家對這本書名的建議。那時我寫信給史蒂夫,好奇他是怎麼翻譯《金剛經》的。他認真回答我的問題,並且分享他的翻譯稿。當我看到譯文裡只有無我、無他人,而沒有無眾生相和壽者相時,我自以為是地向他提出來。他迅速回應,並且仔細地把他參考過的所有譯本,包括從梵文的直接英譯,連同本書前三章的文稿,全部都分享給我,然後輕輕地帶一句,中文的《金剛經》也是翻譯的。

我如夢初醒,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和本位主義感到羞愧,再看到凱蒂的詮釋自然地包涵了破四相,沒有時間和空間,我啞然失笑。通透的心靈所見一致,何須文字呢!而自古以來,詮釋《金剛經》的大聖不計其數,豈有最準確一說呢!

他們的謙卑教導了我,他們無為而為的身教為成千上萬的人樹立了榜樣,而功課更成為全世界數百萬人離苦得樂的安心之道。然而,功課不止於此,它正是佛陀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最佳實踐,透過一次次地參悟,照見實相的本來面目,得大自在!

試閱

 

〔序言〕一座森林的開始,活出內在的真實

 

我們先從一棵樹談起。

如果要向一位從未見過樹的人來描述一棵樹真正的樣子,你會如何去描述它呢?而這個描述能夠真正代表這棵樹的整體以及它的生命嗎?

一個木匠看見樹,他的著眼點可能是它的材質適不適合做什麼樣的家具。

一個生物學家可能會去觀察寄居在這棵樹上的不同生物,以及它們和樹的關係。

一個詩人可能會去欣賞樹葉在風中搖動的美,樹是他靈感的素材或歌頌的物件。

一個路人可能看都不會看它一眼,或者是覺得,哦,那是一棵樹罷了。

對在上面築巢的小鳥而言,這棵樹就是它的家。

對一隻小昆蟲而言,這棵樹可能是它的整個世界。

有時候對一個村子的人來說,這棵樹可能是凝聚大家的所在,代表了整個村子的歷史。

而對一個環境生態學家,這棵樹可能代表一座森林的開始。

如果我們拉長時間,以及拉開高度,站在地球的上空,我們會看到,樹木對所有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沒有樹木製造我們賴以維生的氧氣,與回收二氧化碳,人類不能永續生存。樹木是轉化地球作為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契機之一。

然而,我們可能花再多的時間都無法完整地表達出,什麼是樹,以及它蘊含的所有意義。

 

拜倫凱蒂功課(The Work of Byron Katie,又稱探究功課)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一棵樹。有人只是路過,認為是一棵樹罷了。對我而言,它是一座森林的開始,具有轉化生命的巨大力量。同樣的,我們很難一言道盡它是什麼,以及它蘊含的所有意義,所能說的都只是一個片面。這本書正是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還原它的真實本色。

自從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中譯本問世以來,受到廣泛讀者的喜愛,一念之轉(或者轉念作業)成了凱蒂所倡導的功課(The Work)的代名詞。轉念一詞,很自然地讓人們聯想到,指的是「轉變自己的想法」,這個理解和描述並非不正確,卻也無形中錯失了拜倫凱蒂功課的真正樣貌與核心精神,以及它可深可遠的應用。

功課是一種靜心冥想。它和覺知有關,而不在企圖改變你的心念。讓你的頭腦問問題,然後靜下沉思,慢慢來,深入內心,然後等待內心深處的答案自然浮現。

──拜倫凱蒂「做功課指導說明」

一如《金剛經》旨在破除我們對名相的執著,學會「超越名相去認識事物的本源」,拜倫凱蒂功課其實正是佛陀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方便實踐,透過一次次的參悟,照見實相的本來面目。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釋迦摩尼佛

 

功課處理的正是我們的妄想執著。不是消滅它,也不企圖改變它,而是從實際的生活經驗裡,看清它虛妄不真的本質,以及它如何扭曲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當我們從一個念頭清醒,這個扭曲的認知自然脫落,回歸當下自性圓滿。

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希望能分享給大眾,作為極少數在凱蒂身邊長期深入學習的華人之一,我所體驗到的拜倫凱蒂功課的真實樣貌,以及它可深可遠的應用;也期盼能夠呈現,這些年來在我身邊學習功課的夥伴們的真實生命經驗,讓大眾對它有更親切的認識,並能運用這個工具,靠自己轉化痛苦煩惱,得大自在,或許還能進一步去協助自己的親朋好友。

「功課」不是一個理論,不是一個哲學,而是一個真真實實接地氣的修行法門。只要以開放的心去練習、去實際操作,它便能帶來生命的改變。它與宗教無關,卻能為信仰各種宗教的人們靈活運用,也和許多法門相輔相成,無論是「非暴力溝通」、「父母效能訓練」、「熱情測試」、「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乃至於「認知心理學」等等。

我接觸到的世界各地功課實踐者,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其中不乏心理諮商師、生化醫學博士、企業管理教練、心理學教授、醫師、律師、中學老師等等。他們紛紛繼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將功課納入他們的執業範圍,甚至作為專業的研究主題,箇中翹楚便是斯坦福大學即將發布的長達十四個月的實證研究報告(參見第二三一頁)。在後面的章節裡,我會舉一些真實的應用給大家參考。

在心理學界,拜倫凱蒂功課註冊在案的學術名稱是「Inquiry-based Stress Reduction」(IBSR),這個名詞有助於心理學界的專業人士直覺明瞭功課的旨意:「基於探究減壓法」,至今為止,我的同修們已發表數十份學術研究報告,並取得不同專業領域的認可。拜倫凱蒂功課的課程早已符合美國心理學界認可的教育進修學分,近年甚至成為能幫助醫生減輕壓力的教育課程,由美國醫學學會(AMA)核准具有「繼續醫學教育」(CME)學分。

走筆至此,我不禁想起美麗島這首歌的歌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沒有撼動心靈的親身體驗,無法讓一個又一個的心理、醫學專家,在專業的領域上,耗盡年月,展開專業的科學研究,自願主動為它鋪路,為它發聲!這是一群在歐、美、亞洲接受完整科學訓練的精英,從以色列到荷蘭,從愛爾蘭到美國,實驗的範圍更是遍及世界各地,從泰國到非洲,遑論歐美本身。一本書實在無法涵蓋這所有的精采!心裡有著莫名的感動,雖然彼此之間沒有言說,骨子裡明白,他們也體認到,「功課」是一座森林的開始,我們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灑種子,為了活出自己內在的真實,也為了人類永久的福祉!

多年來,我參加十多次凱蒂的實體工作坊(線上的就數不清了),從為期四天的新年淨心,五天的無我密集,到九天的功課學校,有時是學員,更多時候是擔任工作人員,接觸到數千位來學習的成員,見證了不計其數生命的蛻變。幾乎大多數人為了解決自己的生命難題,都早已尋尋覓覓多年,包括尋求專業的治療和協助,功課幾乎都是他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法寶。大道至簡,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求助別人不難;要瓦解自己的盲點,改變自己的認知,猶如要突破自己深陷其中、卻看不見的籠子,則非易事。而這正是拜倫凱蒂功課的絕妙之處。這是一個找回自己力量的絕佳法門,也唯有找回自己的力量,生命才有轉機的可能。當你被痛苦逼到一個角落,不管你向外伸手抓的是什麼,都如海市蜃樓。然後你最終明白,你只能靠自己往內走,那是力量的唯一所在。而往內走需要極大的勇氣,但絕對是一趟千金不換的珍貴旅程,有如《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聖經》的圓滿天國。

 

我把它命名為「功課」不是平白無故的。(I don’t call it The Work for nothing.)

──拜倫凱蒂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五祖弘忍大師,《六祖壇經》

 

你知道是什麼在掌控你的生命、左右你的一言一行嗎?

如果生活中還有任何事情讓你感到煩躁、焦慮和擔憂,那麼正是這些盤旋在腦海中喋喋不休的聲音(而不是你),在掌控你的生命。

能從這些聲音中清醒過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你、我都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原本清醒。問題是,你沒法叫自己相信「你所不相信的」,也沒法叫自己不相信「自己深深信以為真的」。學習拜倫凱蒂功課就成了一個自然還原真相的過程,脫落妄想執著,逐漸接近本然自性的過程,你無需刻意努力,當你信任,它自動帶領你。關鍵僅僅在於你是否願意身體力行。

它與一般常見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為了學習如何處理不同的情況,或取得任何的知識或理論。相反的,這個過程所激發的,更多的是關於瓦解過往的習氣與限制自己的條條框框,而不是累積任何的新知識或技能。而一群人的共同學習更像是一個共振的場域,我們藉由彼此的看見,而逐漸清醒。

坊間似乎沒有一本書教導人們,如何成為自己的心理專家或諮商師。「功課」的美妙之處在於:不僅僅你真的能成為自己的心理專家或諮商師,真真切切地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去認識自己,明白心的作用,進而為自己療傷止痛,離苦得樂,與自己本然的智慧接軌,你還能成為別人的心靈守護者。不需要心理學的背景,不需要任何學歷,唯一需要的是你願意身體力行,去質疑困擾自己的種種想法。而自己的種種想法,也是全人類的種種想法,當你認識和理解自己,你自然會認識和理解了人類。當你在自己的世界裡清晰自在,智慧自然升起,人生裡沒有什麼是你承擔不起或不能明瞭的了。

 

他們是來喚醒我的,而不是反過來的。

──拜倫凱蒂對協導者的提醒

 

功課的過程是提問與回答,因此功課的協導有兩端:協導者與被協導者,兩者是平等的。或更確切來說,被協導者是主體,協導者為輔。功課的本質是自我探究,是一個個人在自己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答案的過程,協導者的主要角色是為對方守護一個探索的空間,並且作為一個見證。

當自己協導自己,你同時站在水平的兩端,進行探索。當你協導別人,你在學習傾聽,守護一個安全開放的探索空間,並且與對方保持連結,只有在對方願意接納的狀態下,適時分享自己的看見;同時,你可以同步探索自己的內在,對方的回答與智慧同樣可以啟發你。而這看似平平無奇的協導,卻隱藏著莫大的玄機。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膾炙人口的那首《一粒沙子》的第一句「一沙 一世界」:從一粒沙中窺見一整個世界(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從一個協導中亦可洞悉自身妄心的作為,如實反映我們人生不同角落的小縮影。於是,在學習成為一位內在如如不動、真正能守護空間的協導者的過程裡,從覺察自身的起心動念,那隱藏其後更深層的、無形中支配我們人生的信念系統,得以浮出水面。

 

幫助別人最困難的部分是:不介入他們的事。

──托德史密斯

最深、最全然的愛,是和一個人在一起,卻不在心裡插手對方的事。

──拜倫凱蒂

 

在持續質疑這些信念與動機的過程裡,你會幡然醒悟:即便是最單純地想幫助別人的心意,原來都隱藏著不平等與不信任的傲慢。於是在一次又一次質疑的洗禮下,我們學會真正聆聽、自然謙卑、誠心尊重以及對自己的誠實,隨之而來的是全然不同的生命狀態,是一個來自地心的脫胎換骨。大家可以從本書中幾個生命經驗,略知一二。

 

你每天的矛盾、每天的煩惱、憤怒和抗爭,看看這一切能不能結束,所以我們可以過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自由的生活,一種所作所為透過行動不會帶來痛苦的生活,一種真正的、徹底的、完全平靜的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

 

然而它的力量和轉變不止於個人,因為本無你我之別。下面是我曾經協導過一兩次的夥伴,在多年後主動與我分享的一段話:

 

我想要跟您表達我的感恩。可能您都不會記得了,就是在您帶我做一次功課的時候。當我敘述完場景,您輕輕的問我說:「我感覺在這個場景中,你似乎在最初的時候就有不舒服,是嗎?」

您知道嗎?這樣一個發現和提問,掀開了我的自我成長第二篇章。我終於去關注到這些細小的讓我不舒服的情緒了。啊!而這樣的一個關注,就讓我施加給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小啊!也讓我越來越明白當時的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所以非常非常地感恩您啊,這麼細緻入微的體察。另外,您在陪我做功課的時候,有一個經歷讓我難忘:

當我說完了既定答案之後,您沉默。我突然就像掉進了深淵裡,毫無可抓手之處。但是就是那樣一個深淵一般地墜落,我聽見了接下來來自我內心真正的聲音。如果不是您的那一份靜默,可能我又會走上了一個套路,而與真正的自己失之交臂了。所以,那一次帶給我的那種敞開接納、不干涉,並且毫無指責、等待,給了我極大的啟發。我在您那裡看到了真正的開放、真正的敞開。您的不著相、不掉進故事的這種特質,對我意義非常非常地大,啟發也是非常非常地大,謝謝您。

 

能見證一個原本如此堅信不移的心智,最終消融於空無,安歇在簡單的現實裡,是一件美好的事。

──拜倫凱蒂

 

對我而言,那更是一種莫大的榮幸與福氣。

這本書會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入手,讓你知道怎麼做、從哪裡開始,並且提供夥伴們的實際例子與生活轉化經驗為參考;也為已經熟悉這個工具的夥伴,在學習過程可能遇到的瓶頸,提出對治的方案;同時也會與您分享共同學習功課的樂趣,以及在世界各地功課應用的狀況。

回到最關鍵的:它是一座森林的開始,具有轉化生命的巨大力量。

這個轉化的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呢?

簡單而言,它從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惱壓力入手,正是所謂的轉煩惱為菩提。

當面對生活中任何困難挫折、煩惱壓力,通過功課學習和實踐,我們從自己的真實生命經驗中去認識自己,體認相信念頭的因果,重新理解原有的生命的經驗,從根本上瓦解煩惱和壓力,回歸內心的平安與自由,和內在的智慧接軌,從而能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與創造力,活出幸福自在、 內在圓滿的人生。

人生其實很簡單,要嘛我們自動把頭腦裡的念頭信以為真,任由它們帶著我們團團轉,或喜或怒或悲或恨;要嘛我們培養能力在當下保持覺知,念頭歸念頭, 清醒看見眼前的事實,自在地與當下同步,甚至一眼看穿當下的美好,才有在當下扭轉乾坤的力量。

我們永遠只活在當下這一刻, 愛上它,你就找到了掌握人生的鑰匙、生命的無價之寶。

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

 

 

 

1開場白──邀請與暖身

 

這本書是一個心對心的邀請。書中文字背後,是許多已然在生命探索路上踐行的勇者淬煉的經驗。如果心是可以數的,那麼構成這一本書的則是一顆又一顆逐漸清醒的心,帶著熱切的愛,邀請你一同來品嚐人生全然不同的滋味。

這是一本從經驗出發的書,它不想要用一堆道理來說服你,因為道理你都懂,而且除非你願意,否則別人其實也說服不了你。

你的人生不需要更多的道理和要求,人生其實也不需要道理才能過得圓滿。

 

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智慧。它絕對是平均分配的,沒有人比任何一個人更有智慧。歸根結底,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教你。你就是你在尋找的智慧,功課就是一種方法,讓你在任何你想要的時候都能有智慧升起。

──拜倫凱蒂

 

你是你世界的主人,你有足夠的智慧與能力去面對人生所有的起起伏伏,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你需要的就只是方法:那個讓你能轉煩惱為菩提,化干戈為玉帛,放下妄想執著,能夠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智慧升起,製造雙贏,慈悲兼顧,擁有「清醒處理事情的能力」的方法。並且還能進一步,讓你培養一雙慧眼,能穿透表象的是非對錯與善惡,看見宇宙良善的本質。於是活在人間淨土、活在人間天堂便是可能的。於是你安然自在、無往不利,因為你看清一切的本質,沒有任何境遇能束縛你,你成為自己的自由。

這本書要分享給你的,就是這個簡稱為「功課」的方法。它不分年齡、男女老少皆可使用,不分學歷、不分背景、無關宗教。任何人只要願意嘗試,任何情況都可以使用。更棒的是,這個方法讓你走進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無需仰賴任何人或任何大師,它就是你的金箍棒,在自己的世界裡乘風破浪、揮灑自如。

但它不會只讓你孤芳自賞,或看似獨善其身,因為你已經歡喜融入一個更大的生命體,沒有需要去定義自己或任何人。而在這樣的寬廣中,你體驗到整個宇宙與你相呼應,每一件事都是為你而發生,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鏡中相,除了感恩,沒有別的語言。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學習功課的祕密紅利之一,就是提早達到孔子說的境界,完全可以三十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甚至從心所欲、不踰矩!

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地方開始:

如果你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方法,可以先閱讀生命故事篇;

如果你是偏好行動,需要有好理由的,歡迎先讀一讀關鍵篇當中,說明「功課為什麼具有改變生命的力量」的部分,尤其有關於認知科學及心理學部分;

如果你看重實證的結果,邀請你先研讀應用篇裡的斯坦福大學實證研究;

等你決定要體驗這個工具,隨時可以從學習篇開始。

不著急,慢慢來。

⋯⋯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18670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1*14.8*2.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