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目錄
序/導讀
試閱
說中藥都是有毒的,說中藥都是無毒的,都是外行
有些人說:「中藥都是有毒的,會損害肝腎。」也有些人說:「中藥都是無毒的,可以放心吃。」其實,持有這兩種觀點的人,都不正確。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從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說起。
《神農本草經》託名「神農」而作,成書於秦漢時期,是目前已知較早的藥物學著作。書裡收載了三百六十五種中藥,有很多中藥至今仍然很常用,如人參、甘草、地黃、黃連、麻黃、芍藥、大黃、附子等。所有這些中藥,被分成了三類,一類叫「上品」,一類叫「中品」,還有一類叫「下品」。
這種分類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
由此可見,上品、中品和下品的分類法,與中藥毒性關係密切。也就是說,從很早的時候,即在中藥學剛起步的時候,關於中藥毒性的認識就存在了。不僅存在,而且還按照毒性有無對中藥進行了分類,指導臨床應用。
在這種分類方式的指導下,我們至少可以做兩件事。
第一,將全部中藥按照是否有毒進行分類,新加入的中藥,需要按照其毒性找到其位置。像人參、地黃、甘草、黃連、大棗一樣的無毒中藥,分入上品。像鉛丹、附子、烏頭、半夏、甘遂一樣的有毒中藥,分入下品。
第二,根據上品或下品的不同,在臨床使用時加以區分,無毒的上品藥,可放心服用;有毒的下品藥,需小心使用,且不可久服。
所以,作為中藥學基石的中藥藥性理論,一開始連「歸經」屬性都沒有,卻包含「有毒、無毒」屬性,這體現了傳統中醫藥對毒性的重視。這也意味著,老祖宗不僅知道這些能夠治病救人的藥草可能有毒,而且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臨床用藥指導記錄了下來。
所以,中醫從來不說「中藥都是無毒的」,因為這不符合事實。
那麼,既然有些中藥有毒,為什麼要用來治病救人呢?其實,從中華文化視角來看,「人秉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病就是因為身體的陰陽失去了平衡,要麼往這邊偏,要麼往那邊偏,而草木金石也有陰陽屬性,以偏糾偏,調整陰陽平衡,可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所以,中醫藥學不僅強調毒性,而且強調陰陽偏性,因為中藥都有陰陽偏性。因此,對中藥的合理用藥來說,謹慎使用毒性藥是必要的,但認真對待每一味中藥才是常態,要對證用藥。
而且,不同中藥的陰陽偏性強弱是不同的,有偏性強的中藥,也有偏性弱的中藥。像山藥、大棗、枸杞這樣藥食同源的中藥,以及我們的食物,如水稻、小麥、蔬菜、水果,偏性較弱。現在有很多人說這個水果是寒性的,那個蔬菜是熱性的,其實,食材的寒熱之偏遠小於真正的藥物之偏,如果身體真的出現了明顯不適,單靠這些寒熱之性比較弱的食材是不夠的,還需要藥物治療。
一言以蔽之,中藥並不都有毒,也並不都無毒。所有中藥都有偏性,當其具有較為強烈的偏性時,就會被標記為有毒。中藥學不僅從來不回避毒性,而且從誕生起就重視藥物毒性的識別和應用,不同中藥的毒性表現不一樣,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