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作者以自身心臟病的經歷,探討面對無常的智慧,分享生命中的感恩與成長。
◎翻開本書,讓我們以樂觀的態度迎接挑戰,發現生活的美好與力量。
◎其實傷病是一種磨練,讓我們「從心」出發,重拾生命的感動與價值!
軍人退役,持續運動與慢跑,向來身體健壯,
甚至能熬夜、喝酒後仍跑完3000公尺,不喊累。
這樣,也會在34歲壯年,因心律不整差點猝死?
非由醫師撰寫,作者以患者的角度,結合醫學、科學與靈性的觀點,
分享他在面對疾病時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與價值觀。
以真摯的文字記錄從死亡邊緣走回生命旅程的點滴,
分享從疾病中汲取的勇氣與智慧,探討無常中的成長和對生命價值的全新理解。
這是一本觸動心靈的書,讓讀者學會用感恩與接受的心,面對生命中的挫折與挑戰。
同時也激勵我們珍惜當下,發掘平凡中的非凡,重新定義人生的意義。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752.pdf
◎翻開本書,讓我們以樂觀的態度迎接挑戰,發現生活的美好與力量。
◎其實傷病是一種磨練,讓我們「從心」出發,重拾生命的感動與價值!
軍人退役,持續運動與慢跑,向來身體健壯,
甚至能熬夜、喝酒後仍跑完3000公尺,不喊累。
這樣,也會在34歲壯年,因心律不整差點猝死?
非由醫師撰寫,作者以患者的角度,結合醫學、科學與靈性的觀點,
分享他在面對疾病時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與價值觀。
以真摯的文字記錄從死亡邊緣走回生命旅程的點滴,
分享從疾病中汲取的勇氣與智慧,探討無常中的成長和對生命價值的全新理解。
這是一本觸動心靈的書,讓讀者學會用感恩與接受的心,面對生命中的挫折與挑戰。
同時也激勵我們珍惜當下,發掘平凡中的非凡,重新定義人生的意義。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752.pdf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1 生命的覺醒──從困境中重生
黃惠君(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推薦序2 我行醫過程中遇到最堅強,最有正能量的生命鬥士──潘竹帆Peter
莊志明(由莫云編修)
推薦序3 心中的勇氣──從護理視角看潘竹帆的故事
張玉娟(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內科病房 前護理長)
推薦序4 生命的見證
莊舒舒(台大醫院心臟科 研究護理師)
推薦序5 面對生死一線間的勇氣與信念
鍾立來(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前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推薦序6 接受上天安排的禮物
方棋德(藝術品鑒賞暨收藏家、方五爺食品社社長)
推薦序7 覺心重生
丁美月(核心轉化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
推薦序8 呼吸中的奇蹟──一個心臟病患的重生旅程
王采玉Brenda(家畫家畫廊總監、台灣生活的藝術-快樂課程、兒童與青少年課程、SKY校園快樂課程台灣區聯絡人、自然三摩地靜心老師)
推薦序9 真心見證的修行之道
李一夫(財團法人甘信基金會 董事)
推薦序10 來自病患家眷的心聲
朱淑萍(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會員)
推薦序11 從心見證──陪伴至親走過生死的心路歷程
鍾采蓉(國立台灣大學牙醫系 現職牙醫師)
自序
前言
Ⅰ、命運的轉折
01、沒有察覺到的心臟病──離死神那麼近
02、故事的開始──好運?歹運?
03、你是相信科學還是靈學?高手在民間
04、心臟的健康檢查
05、致命的心臟疾病──是遺傳還是病毒?
06、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心臟病的護身符
Ⅱ、生命的覺醒
01、我被ICD電擊了──被重置的心臟與生命
02、我可以把ICD拆掉嗎?被電擊到懷疑人生
03、在加護病房裡覺醒──能呼吸就是幸福
04、心臟電氣燒灼術
05、心血管疾病的保養及預防──沒注意就完了
Ⅲ、靈性的學習
01、面對疾病的焦慮與擔憂──我還有未來嗎?
02、信仰無關宗教──信仰也是信念
03、禱告──與神說悄悄話
04、呼吸也需要學習──遇見Gurudev Sri Sri Ravi Shankar大師
05、如何面對疾病?
06、如何面對無常?探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07、金錢的祕密──賺錢從修心開始
08、人生的課題與使命──一切都是愛
09、感恩的心
後記
推薦序1 生命的覺醒──從困境中重生
黃惠君(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推薦序2 我行醫過程中遇到最堅強,最有正能量的生命鬥士──潘竹帆Peter
莊志明(由莫云編修)
推薦序3 心中的勇氣──從護理視角看潘竹帆的故事
張玉娟(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內科病房 前護理長)
推薦序4 生命的見證
莊舒舒(台大醫院心臟科 研究護理師)
推薦序5 面對生死一線間的勇氣與信念
鍾立來(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前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推薦序6 接受上天安排的禮物
方棋德(藝術品鑒賞暨收藏家、方五爺食品社社長)
推薦序7 覺心重生
丁美月(核心轉化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
推薦序8 呼吸中的奇蹟──一個心臟病患的重生旅程
王采玉Brenda(家畫家畫廊總監、台灣生活的藝術-快樂課程、兒童與青少年課程、SKY校園快樂課程台灣區聯絡人、自然三摩地靜心老師)
推薦序9 真心見證的修行之道
李一夫(財團法人甘信基金會 董事)
推薦序10 來自病患家眷的心聲
朱淑萍(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會員)
推薦序11 從心見證──陪伴至親走過生死的心路歷程
鍾采蓉(國立台灣大學牙醫系 現職牙醫師)
自序
前言
Ⅰ、命運的轉折
01、沒有察覺到的心臟病──離死神那麼近
02、故事的開始──好運?歹運?
03、你是相信科學還是靈學?高手在民間
04、心臟的健康檢查
05、致命的心臟疾病──是遺傳還是病毒?
06、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心臟病的護身符
Ⅱ、生命的覺醒
01、我被ICD電擊了──被重置的心臟與生命
02、我可以把ICD拆掉嗎?被電擊到懷疑人生
03、在加護病房裡覺醒──能呼吸就是幸福
04、心臟電氣燒灼術
05、心血管疾病的保養及預防──沒注意就完了
Ⅲ、靈性的學習
01、面對疾病的焦慮與擔憂──我還有未來嗎?
02、信仰無關宗教──信仰也是信念
03、禱告──與神說悄悄話
04、呼吸也需要學習──遇見Gurudev Sri Sri Ravi Shankar大師
05、如何面對疾病?
06、如何面對無常?探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07、金錢的祕密──賺錢從修心開始
08、人生的課題與使命──一切都是愛
09、感恩的心
後記
序/導讀
在2020年我們從新聞媒體得知許多藝人諸如高以翔、吳朋奉、黃鴻升(小鬼)等「猝死」的新聞,這樣的消息肯定會讓身邊許多的親人與朋友都無法相信及接受,一個看起來非常健康,喜歡運動的年輕人突然猝死,而且這些人在猝死之前,多半是沒有任何徵兆的,但事實上並非沒有徵兆,而是沒有察覺。我曾經有過不明原因暈倒的經驗,但當時沒有檢查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許那時就已經在我的心裡埋下一顆心臟病的種子。
是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一個健康的人突然間猝死?除了先天性與基因的病變,大多數都是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壓力等種種原因而造成心血管疾病(如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或心肌梗塞)的問題。除了癌症之外,心血管疾病歷年來都高居十大死因第二名,我們都知道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24小時日夜不停的為我們工作,若我們將心臟視為一部泵浦,那麼「心律不整」就是電路系統故障,而「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則是輸送血液的管路故障。這部泵浦一但發生問題,若沒有及時察覺並且搶修,將會讓自己及其家人陷入困境,因此我們不可不重視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
在我還沒發現患有心臟疾病之前,我就是一個身體非常健康且喜愛運動的人。熱愛慢跑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患有如此嚴重的心臟疾病,若不是及早發現,現在的我早已和上帝一起喝咖啡了。我的心臟病名稱叫做「致心律不整之右心室心肌病變(以下簡稱ARVC)」,這是一個猝死率極高的心臟疾病,為了預防猝死的事件發生,醫生預先在我的心臟上方安裝了一個「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以下簡稱ICD)」,來預防日後因心律不整發作而導致猝死的風險。
ICD是一個超高智慧的黑科技,它猶如一道「保命符」,亦如同一位隨行的「救護員」,讓我們心臟病患者有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因為心臟疾病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它有可能受到環境溫溼度的變化、情緒高低的起伏、生理與心理狀態的失衡等……都是誘發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因子,所以我們無法預測心臟病何時會突然發作,當它發作時身旁是否有人懂得施作心肺復甦術(CPR)或剛好有心臟去顫器(AED)設備可以使用?這些都是無法預料的事。
截至這本書的創作以來,我經歷了兩次被ICD電擊的經驗,但其實ICD已經救了我無數次的性命,因為ICD本身除了可以監控及記錄心律的狀態,還可以調節不穩定的心律,並且在危急的時刻給予心臟適當的電擊,讓心臟可以恢復正常的心律,讓我們免除因心臟病發作而導致猝死的風險,ICD就像是在面臨生死垂危之前,加裝了一道「防線」,可以增加病患存活的機會。但會安裝ICD的病患,每個人的病況都不見得相同,病患的接受度也會不同,假設今天醫生建議你需要安裝ICD時,你會有什麼樣的顧慮或考量?
身為一名ARVC的患者,我感謝上天的厚愛讓我有機會可以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及對生命的體悟,我也將心臟疾病視為是一種生命的禮物,學習愛的功課,雖然它讓我飽受身心靈的痛苦但也讓我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面對我的疾病,我的人生從高峰瞬間跌落到谷底,我靠著信仰的力量,讓我在谷底裡覺醒,我學會如何面對它、接受它、改變它、放下它,用感恩的心來克服面對死亡的恐懼,感恩所有出現在我生命中的貴人,這一路上從遇見高人,接受心臟的檢查與治療及由內而外追求靈性成長的過程中,這一切就如同電影裡的情節一幕幕真實的上演。
「ICD不只重置了我的心臟,更是重置了我的人生」,如果我的故事能讓各位讀者產生共鳴,能將所面臨的困境或疾病轉念,那麼我所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一個健康的人突然間猝死?除了先天性與基因的病變,大多數都是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壓力等種種原因而造成心血管疾病(如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或心肌梗塞)的問題。除了癌症之外,心血管疾病歷年來都高居十大死因第二名,我們都知道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24小時日夜不停的為我們工作,若我們將心臟視為一部泵浦,那麼「心律不整」就是電路系統故障,而「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則是輸送血液的管路故障。這部泵浦一但發生問題,若沒有及時察覺並且搶修,將會讓自己及其家人陷入困境,因此我們不可不重視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
在我還沒發現患有心臟疾病之前,我就是一個身體非常健康且喜愛運動的人。熱愛慢跑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患有如此嚴重的心臟疾病,若不是及早發現,現在的我早已和上帝一起喝咖啡了。我的心臟病名稱叫做「致心律不整之右心室心肌病變(以下簡稱ARVC)」,這是一個猝死率極高的心臟疾病,為了預防猝死的事件發生,醫生預先在我的心臟上方安裝了一個「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以下簡稱ICD)」,來預防日後因心律不整發作而導致猝死的風險。
ICD是一個超高智慧的黑科技,它猶如一道「保命符」,亦如同一位隨行的「救護員」,讓我們心臟病患者有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因為心臟疾病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它有可能受到環境溫溼度的變化、情緒高低的起伏、生理與心理狀態的失衡等……都是誘發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因子,所以我們無法預測心臟病何時會突然發作,當它發作時身旁是否有人懂得施作心肺復甦術(CPR)或剛好有心臟去顫器(AED)設備可以使用?這些都是無法預料的事。
截至這本書的創作以來,我經歷了兩次被ICD電擊的經驗,但其實ICD已經救了我無數次的性命,因為ICD本身除了可以監控及記錄心律的狀態,還可以調節不穩定的心律,並且在危急的時刻給予心臟適當的電擊,讓心臟可以恢復正常的心律,讓我們免除因心臟病發作而導致猝死的風險,ICD就像是在面臨生死垂危之前,加裝了一道「防線」,可以增加病患存活的機會。但會安裝ICD的病患,每個人的病況都不見得相同,病患的接受度也會不同,假設今天醫生建議你需要安裝ICD時,你會有什麼樣的顧慮或考量?
身為一名ARVC的患者,我感謝上天的厚愛讓我有機會可以與大家分享我的經驗及對生命的體悟,我也將心臟疾病視為是一種生命的禮物,學習愛的功課,雖然它讓我飽受身心靈的痛苦但也讓我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面對我的疾病,我的人生從高峰瞬間跌落到谷底,我靠著信仰的力量,讓我在谷底裡覺醒,我學會如何面對它、接受它、改變它、放下它,用感恩的心來克服面對死亡的恐懼,感恩所有出現在我生命中的貴人,這一路上從遇見高人,接受心臟的檢查與治療及由內而外追求靈性成長的過程中,這一切就如同電影裡的情節一幕幕真實的上演。
「ICD不只重置了我的心臟,更是重置了我的人生」,如果我的故事能讓各位讀者產生共鳴,能將所面臨的困境或疾病轉念,那麼我所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試閱
前言
2016年7月30日,猝不及防,我首次體驗到心臟衰竭的恐怖過程。當我躺在心臟科加護病房時,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重新思索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彷彿變成了一本精心編排的劇本,充滿著起伏與挑戰,卻始終推著我前行。
今天是2024年11月1日,剛好是我安裝完ICD滿八年的日子,在這段日子裡,我經歷了人生中最嚴酷的考驗──十大死因中的前三名:癌症、心血管疾病,甚至COVID-19。我的人生曾經從雲端墜入谷底,走過死亡的陰影,最終卻在這些挑戰中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回顧這一路,坦白說,真的不容易……究竟是我運氣好?還是祖上有積德?躺在加護病房的那段時間,我心中萌生了要寫一本書的想法,將我的生命體悟與感受與更多人分享。
於是,《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在2020年完成了初稿,然而,當時因經費考量及我身為職業軍人的身份,我沒有選擇立即出版,而是將這些內容放在部落格,供有需要的人參考。
2021年,全世界經歷了COVID-19的洗禮,這對我這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疑是兩道關卡,第一道是能否接種疫苗,擔心會不會有副作用?第二道是萬一染疫,是否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幸運的是,我順利度過了這次全球性的挑戰。隨後,在2023年7月,我的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經過醫生建議,我進行了甲狀腺細針穿刺,結果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第一期。
「在死亡面前,其他事情都變得渺小」,我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每個挑戰,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由醫師撰寫的心臟病相關書籍,我以病人的視角,真實記錄了我對生命的體驗與價值觀。選擇在這個時刻出版《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是因為我決定將書籍銷售所得捐給「台大醫院作業基金402專戶」,用於心臟疾病的研究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支持的人,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而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更多人面對疾病與生命挑戰的燈塔。
‧‧‧ ‧‧‧ ‧‧‧
01、沒有察覺到的心臟病──離死神那麼近
在我還沒有發現心臟病前,我是一名已經服役13年的職業軍人,我習慣藉由運動來舒解生活上的壓力,多年來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我漸漸喜歡上慢跑並參與國內各項馬拉松的活動,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健康與體能狀態是感到非常的自豪與滿意。
我沒有察覺到心臟病發作時,是發生在2016年7月30日的夏夜(這一年我34歲),我一如往常的在運動場上慢跑,跑了8.8公里(當時還有在臉書打卡做記錄,如下圖),整個跑步的過程我都沒有感到任何的不舒服,但卻在慢跑結束後,我突然感到暈眩而且四肢手腳的末端(整個手掌及腳踝以下)很像被壓到血液循環不良的那種發麻感,這是我從來都沒有過的經驗,我心想會不會是因為沒有吃晚餐就去運動,導致血糖過低而引起的頭昏?還是運動過度?我馬上坐在運動場旁的椅子上休息半小時後,身體才逐漸恢復正常,我一直心想剛剛應該是血糖太低或是身體太過於疲勞,才會有那樣的症狀發生……我當時還有主動撥打119專線來諮詢我的狀況,119的勤務人員於線上評估我的意識及呼吸是正常的,確認周遭環境安全,請我先做休息與觀察,如果頭昏現象仍沒有改善,需立即向路人求助。我沒有想過也沒有意識到,原來這是因為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的症狀,如果當時情況再壞一點,死神已經離我不遠了。
‧‧‧ ‧‧‧ ‧‧‧
02、故事的開始──好運?歹運?
許多「心因性猝死」的病例往往與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或心室頻脈異常)有關,這些情況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使得循環系統停滯。多數心因性猝死患者都患有結構性心臟疾病,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然而,約有10─15%的患者並無結構性心臟病,而這類患者以年輕人及運動員的比例較高。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一向健康,從沒想過我會遭遇如此嚴重的心臟病,我歷經了兩次ICD電擊,這一連串經歷讓身邊的家人、朋友、醫生和護理師都感到既震驚又好奇,甚至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究竟我是如何提早發現這個隱患的?回顧這段歷程,彷彿一場命中註定的安排,像是上帝早已為我寫好的劇本,逐幕展開在我眼前。經歷了這些事情,我常問自己,這是好運,還是歹運?不論答案為何,這就是我故事的開端。你準備好聽我娓娓道來了嗎?
結婚多年來,我和我的妻子亮亮始終渴望有個孩子,但幾年過去卻仍未如願。為了探尋原因,我們看過不孕門診,做過所有檢查,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亮亮也因經期不規律,曾持續服用中藥調理了近兩年,但仍無效果。親友聚會時,大家總免不了會問:「有孩子了嗎?」「考慮過做人工受孕嗎?」每當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總是笑著回答:「順其自然就好。」其實,我們不考慮人工受孕,是因為我認為孩子不必執著於親生,世上有太多可憐的孩子需要幫助,若有經濟能力,我們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如家扶、兒福等)領養或助養,去幫助那些需要家庭的孩子。因此,結婚後,我從未給亮亮任何壓力,始終相信上天會有安排。
‧‧‧ ‧‧‧ ‧‧‧
03、你是相信科學還是靈學?高手在民間
在順其自然地度過了7年後,我和亮亮達成了一項協議:如果她到達35歲還沒有懷孕,我們就接受這樣的安排,享受兩人世界,未來若有能力,或許可以領養或認養孩子,這也是很好的選擇。
2016年4月,我參加了亮亮同事間的聚餐,其中一位同事Silvia對我們的生育計劃表現出關心,在聽完我們的情況後,她立刻推薦一位道行很深的「問事」老師──修世禪道境李一夫老師,或許從靈學角度來看,我們會有不同的啟發。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人向我推薦過宮廟或神壇,但我向來理性(甚至有些鐵齒),認為一切應盡人事、聽天命。但Silvia一再推薦這位住在萬華的李老師,最後我和亮亮討論後,決定拜訪他,看看是否能找到我們無法受孕的原因。
李老師住在萬華區一條小巷弄裡的公寓,門口掛著「道境」的牌子,室內裝潢樸素,只有一張辦公桌、一排椅子,牆上懸掛著三清道祖的畫像,打掃得乾淨整潔,與一般神壇或宮廟的擺設截然不同。
亮亮一開始想詢問自己多年未能受孕的原因。我們將問題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老師看完後對亮亮說:「妳的生育功能正常,身體也很好,考慮人工受孕是可以的,但要小心安胎。」這回答正是我們心中所想的,於是我們準備離開。然而,老師忽然叫住我,說要幫我看看身體是否健康。
沒想到,他竟然告訴我:「你的生育功能正常,但……神明要我提醒你,去檢查你的心臟,不檢查的話會有性命之憂,這或許也和你們至今仍沒有小孩有關。」我聽完大吃一驚,心想:「生育問題怎麼會和我的心臟有關?這不可能吧!」畢竟,我一向熱愛運動,經常參加馬拉松,健康檢查也沒發現異常,怎麼可能會有心臟問題?
我心中疑惑,對這位老師的話半信半疑,甚至懷疑他的動機。於是,我故意問了幾個隱私問題測試他,沒想到他每一個回答都極其準確,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回家後,李老師的話在我腦中揮之不去,讓我一夜輾轉難眠,亮亮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不要去檢查一下?」但問題是該去哪家醫院?找哪位醫生?我平時很少生病,沒有心臟病症狀,為什麼要檢查呢?心裡實在懷疑李老師的告誡。
就在我猶豫之際,Silvia剛好打電話詢問問事的結果,亮亮向她詳述了經過,她告訴我們,她過去曾在台大醫院看過何醫生,這位心臟科醫生細心又專業,或許能解答我的疑慮。不過,她也提醒何醫生是台大的教授,門診掛號極為困難,亮亮馬上查詢掛號系統,發現何醫生的門診果然全滿,此時我心裡的小聲音告訴自己:「掛不到就算了,我的心臟怎麼可能有問題,又何必浪費時間去檢查呢?」
【什麼是「問事」?】
當人生遇到的困難或困惑的事情,是科學或旁人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需要透過「上天」、「老天爺」、「神明」……等神祕的力量來幫助你渡過難關,在臺灣民間的信仰裡,比較常見的就是去廟宇拜拜抽籤,籍由籤詩來解答生命中的疑惑,另外就是尋求神明的代言人,例如問事老師、乩童或通靈者等……來回答你的問題。不過要特別小心,仍有不少神棍、騙子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滿足個人的私慾,所以要帶著智慧與覺知,來判斷這些答案的邏輯與真偽,千萬不可以迷信。
‧‧‧ ‧‧‧ ‧‧‧
04、心臟的健康檢查
與Silvia通完電話後沒幾天,我接到了亮亮的來電,她興奮地告訴我:「成功掛到了心臟科何醫生的門診,而且還是教學門診呢!」教學門診的好處在於診療過程中有醫學生和年輕醫師觀摩,檢查會特別詳盡。雖然心裡對李老師的話還有些懷疑,但亮亮的堅持讓我無法拒絕,便決定將這次檢查視為例行的心臟健康檢查。
然而,距離門診的日子越近,我越是緊張,不知道該如何向醫生解釋檢查的理由。難道要說:「因為我老婆沒懷孕,神明說可能和我心臟有關?」這話要是說出口,醫生恐怕會直接幫我轉診到不孕門診吧?
到了看診當天,我選擇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說法,告訴醫生我曾有過不明原因的昏倒,還有幾次跑步後臉色蒼白,並伴隨胸悶與心悸的經歷。何醫生聽完後,與實習醫生進行了詳細的問診,並立即安排了多項檢查,包括抽血(看是否有甲狀腺亢進的情況)、12導程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或心肌缺氧)、24小時心電圖(需隨身攜帶一顆像計步器一樣大小的機器,並在胸前貼上心電圖的貼片,可以長時間監視及記錄心律情況)、運動心電圖(在跑步機上運動來增加心臟負荷及血氧需求,儀器會記錄並分析一系列的心電圖變化,判斷心臟肌肉在活動量增加時,是否出現缺血或心律不整,較能提升診斷冠心病的準確度)、心臟超音波(心臟結構及收縮強度)等心臟功能的檢查,看著滿滿的檢查項目,我才驚覺光是檢查一顆心臟,就需要這麼多步驟。而這些檢查完成後,再等待報告的時間,少說也得一個月。
在這段等待的日子裡,我保持平常心,過著和往常一樣的生活: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運動也沒停,因為我堅信自己的心臟是健康的。一個月後,我和亮亮一同前往台大醫院查看檢查結果。我懷著滿滿的信心,期待何醫生給出好消息。何醫生仔細查看電腦中的數據後,告訴我們:「你的血液檢查正常,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也沒有異常,也沒有血管阻塞的情況。」聽到這些,我忍不住鬆了一口氣,心裡暗自慶幸,甚至還覺得李老師的警告可能只是虛驚一場。
然而,下一秒,何醫生的語氣突然變得嚴肅:「但是,在這張24小時心電圖中,我發現了一個心律不整的VT波形。這是一種致命的心室頻脈異常波形,若持續超過30秒,你可能會猝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進行劇烈運動。」
這句話宛如晴天霹靂,讓我的腦袋瞬間一片空白,完全無法言語。亮亮在一旁也震驚得說不出話,診間的空氣似乎凝結了,回過神來,我開始努力回想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突然想起,在配戴24小時心電圖機的那天,我曾在爬樓梯時感覺心跳異常快速,但當時感覺很快就消失了,並未在意。該不會就是那一刻,心電圖捕捉到了這致命的VT波形吧?
這次檢查,不僅揭露了我對自己健康的過度自信,也讓我深刻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或許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一瞬間。
神的提醒:人生的轉折
「有時候,人生中的大病或重大變故,或許就是為了讓你遇見神的時刻……」
檢查當天,我問何醫生:「如果跑步後出現手腳發麻、頭暈,這會是心律不整引起的症狀嗎?」醫生愣了一下,隨即露出驚訝的表情,那神情彷彿在說:「你還活著真是個奇蹟!」他嚴肅地警告我:「以你的情況,今後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不久前有位工程師參加夜跑猝死,你也有相同的風險。」得知我是軍人後,他建議我轉診至國軍醫院進行更深入的檢查,並通知部隊停止安排任何跑步或高強度訓練給我。
走出醫院,我的腳步彷彿被鉛塊綁住,心中忍不住吶喊:「我的天啊!這是開玩笑吧?我怎麼可能會有心臟病!」看著手中的檢查報告,我無法置信,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命運。
冷靜下來後,我立刻打電話告訴兄長,他勸我:「別輕信這些怪力亂神的說法,多去幾家醫院檢查看看吧。」然而,報告上的問題和症狀無法否認,當時的我對「心律不整」所知甚少,腦中充滿著疑問:「心律不整會影響我的生活嗎?」我熱愛跑步,會不會因為這項問題,連這個喜好也無法繼續?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申請了台大醫院的檢查報告,隨後轉診至內湖三軍總醫院。三總的林醫生看過報告後,安排我再次進行24小時心電圖檢查,幾天後,結果顯示VT波形的出現頻率和次數增加,似乎有惡化的跡象。林醫生接著安排12導程心電圖,以判斷異常波形的來源是左心室還是右心室。
這次的檢查過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12導程心電圖屬於即時檢查,經常需要「運氣」才能捕捉到異常波形。檢查時,護理師起初說我的心電圖一切正常,建議我在原地稍微走動,試著輕輕開合跳,做10下伏地挺身,直到感覺有點喘後再進行檢查。我依指示運動了幾分鐘後重新躺上病床,心中默默祈禱:「如果我的心臟真的有問題,請讓異常顯現吧!」
果然,就在這一刻,心律不整發作了……護理師驚叫:「異常波形出現了!」我的臉上頓時浮現三條黑線,不禁想:「我的心臟該不會真的這麼『聽話』吧?」護理師迅速上傳報告,回診時,醫生告訴我:「異常波形來自右心室,情況較為嚴重。需要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進一步確定問題所在。」
當下,我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既然如此,我就勇敢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此刻,我滿懷感激,感謝那位細心的護理師,如果不是她的建議,後續的檢查可能無法順利進行。畢竟,很多心律不整患者不易在常規檢查中發現問題,往往需要靠24小時心電圖才得以捕捉到蛛絲馬跡。而我,或許真是幸運,能在命運敲門時有所準備。
【心臟小常識:什麼是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縮寫為VT.)?】
VT是心律不整的其中一種症狀,心室頻脈它是快速、不正常的心臟電氣生理活動──電氣啟動從心室各處,而不是由正常的竇房結啟動。因為失去有效的心臟肌肉收縮,導致無法輸送血液,人在數秒內就會失去意識,若一直持續便會死亡。
以上內容節錄自《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潘竹帆(Peter)◎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752.pdf
2016年7月30日,猝不及防,我首次體驗到心臟衰竭的恐怖過程。當我躺在心臟科加護病房時,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重新思索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彷彿變成了一本精心編排的劇本,充滿著起伏與挑戰,卻始終推著我前行。
今天是2024年11月1日,剛好是我安裝完ICD滿八年的日子,在這段日子裡,我經歷了人生中最嚴酷的考驗──十大死因中的前三名:癌症、心血管疾病,甚至COVID-19。我的人生曾經從雲端墜入谷底,走過死亡的陰影,最終卻在這些挑戰中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回顧這一路,坦白說,真的不容易……究竟是我運氣好?還是祖上有積德?躺在加護病房的那段時間,我心中萌生了要寫一本書的想法,將我的生命體悟與感受與更多人分享。
於是,《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在2020年完成了初稿,然而,當時因經費考量及我身為職業軍人的身份,我沒有選擇立即出版,而是將這些內容放在部落格,供有需要的人參考。
2021年,全世界經歷了COVID-19的洗禮,這對我這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疑是兩道關卡,第一道是能否接種疫苗,擔心會不會有副作用?第二道是萬一染疫,是否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幸運的是,我順利度過了這次全球性的挑戰。隨後,在2023年7月,我的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經過醫生建議,我進行了甲狀腺細針穿刺,結果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第一期。
「在死亡面前,其他事情都變得渺小」,我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每個挑戰,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由醫師撰寫的心臟病相關書籍,我以病人的視角,真實記錄了我對生命的體驗與價值觀。選擇在這個時刻出版《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是因為我決定將書籍銷售所得捐給「台大醫院作業基金402專戶」,用於心臟疾病的研究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支持的人,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而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更多人面對疾病與生命挑戰的燈塔。
‧‧‧ ‧‧‧ ‧‧‧
01、沒有察覺到的心臟病──離死神那麼近
在我還沒有發現心臟病前,我是一名已經服役13年的職業軍人,我習慣藉由運動來舒解生活上的壓力,多年來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我漸漸喜歡上慢跑並參與國內各項馬拉松的活動,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健康與體能狀態是感到非常的自豪與滿意。
我沒有察覺到心臟病發作時,是發生在2016年7月30日的夏夜(這一年我34歲),我一如往常的在運動場上慢跑,跑了8.8公里(當時還有在臉書打卡做記錄,如下圖),整個跑步的過程我都沒有感到任何的不舒服,但卻在慢跑結束後,我突然感到暈眩而且四肢手腳的末端(整個手掌及腳踝以下)很像被壓到血液循環不良的那種發麻感,這是我從來都沒有過的經驗,我心想會不會是因為沒有吃晚餐就去運動,導致血糖過低而引起的頭昏?還是運動過度?我馬上坐在運動場旁的椅子上休息半小時後,身體才逐漸恢復正常,我一直心想剛剛應該是血糖太低或是身體太過於疲勞,才會有那樣的症狀發生……我當時還有主動撥打119專線來諮詢我的狀況,119的勤務人員於線上評估我的意識及呼吸是正常的,確認周遭環境安全,請我先做休息與觀察,如果頭昏現象仍沒有改善,需立即向路人求助。我沒有想過也沒有意識到,原來這是因為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的症狀,如果當時情況再壞一點,死神已經離我不遠了。
‧‧‧ ‧‧‧ ‧‧‧
02、故事的開始──好運?歹運?
許多「心因性猝死」的病例往往與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或心室頻脈異常)有關,這些情況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使得循環系統停滯。多數心因性猝死患者都患有結構性心臟疾病,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然而,約有10─15%的患者並無結構性心臟病,而這類患者以年輕人及運動員的比例較高。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一向健康,從沒想過我會遭遇如此嚴重的心臟病,我歷經了兩次ICD電擊,這一連串經歷讓身邊的家人、朋友、醫生和護理師都感到既震驚又好奇,甚至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究竟我是如何提早發現這個隱患的?回顧這段歷程,彷彿一場命中註定的安排,像是上帝早已為我寫好的劇本,逐幕展開在我眼前。經歷了這些事情,我常問自己,這是好運,還是歹運?不論答案為何,這就是我故事的開端。你準備好聽我娓娓道來了嗎?
結婚多年來,我和我的妻子亮亮始終渴望有個孩子,但幾年過去卻仍未如願。為了探尋原因,我們看過不孕門診,做過所有檢查,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亮亮也因經期不規律,曾持續服用中藥調理了近兩年,但仍無效果。親友聚會時,大家總免不了會問:「有孩子了嗎?」「考慮過做人工受孕嗎?」每當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總是笑著回答:「順其自然就好。」其實,我們不考慮人工受孕,是因為我認為孩子不必執著於親生,世上有太多可憐的孩子需要幫助,若有經濟能力,我們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如家扶、兒福等)領養或助養,去幫助那些需要家庭的孩子。因此,結婚後,我從未給亮亮任何壓力,始終相信上天會有安排。
‧‧‧ ‧‧‧ ‧‧‧
03、你是相信科學還是靈學?高手在民間
在順其自然地度過了7年後,我和亮亮達成了一項協議:如果她到達35歲還沒有懷孕,我們就接受這樣的安排,享受兩人世界,未來若有能力,或許可以領養或認養孩子,這也是很好的選擇。
2016年4月,我參加了亮亮同事間的聚餐,其中一位同事Silvia對我們的生育計劃表現出關心,在聽完我們的情況後,她立刻推薦一位道行很深的「問事」老師──修世禪道境李一夫老師,或許從靈學角度來看,我們會有不同的啟發。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人向我推薦過宮廟或神壇,但我向來理性(甚至有些鐵齒),認為一切應盡人事、聽天命。但Silvia一再推薦這位住在萬華的李老師,最後我和亮亮討論後,決定拜訪他,看看是否能找到我們無法受孕的原因。
李老師住在萬華區一條小巷弄裡的公寓,門口掛著「道境」的牌子,室內裝潢樸素,只有一張辦公桌、一排椅子,牆上懸掛著三清道祖的畫像,打掃得乾淨整潔,與一般神壇或宮廟的擺設截然不同。
亮亮一開始想詢問自己多年未能受孕的原因。我們將問題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老師看完後對亮亮說:「妳的生育功能正常,身體也很好,考慮人工受孕是可以的,但要小心安胎。」這回答正是我們心中所想的,於是我們準備離開。然而,老師忽然叫住我,說要幫我看看身體是否健康。
沒想到,他竟然告訴我:「你的生育功能正常,但……神明要我提醒你,去檢查你的心臟,不檢查的話會有性命之憂,這或許也和你們至今仍沒有小孩有關。」我聽完大吃一驚,心想:「生育問題怎麼會和我的心臟有關?這不可能吧!」畢竟,我一向熱愛運動,經常參加馬拉松,健康檢查也沒發現異常,怎麼可能會有心臟問題?
我心中疑惑,對這位老師的話半信半疑,甚至懷疑他的動機。於是,我故意問了幾個隱私問題測試他,沒想到他每一個回答都極其準確,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回家後,李老師的話在我腦中揮之不去,讓我一夜輾轉難眠,亮亮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要不要去檢查一下?」但問題是該去哪家醫院?找哪位醫生?我平時很少生病,沒有心臟病症狀,為什麼要檢查呢?心裡實在懷疑李老師的告誡。
就在我猶豫之際,Silvia剛好打電話詢問問事的結果,亮亮向她詳述了經過,她告訴我們,她過去曾在台大醫院看過何醫生,這位心臟科醫生細心又專業,或許能解答我的疑慮。不過,她也提醒何醫生是台大的教授,門診掛號極為困難,亮亮馬上查詢掛號系統,發現何醫生的門診果然全滿,此時我心裡的小聲音告訴自己:「掛不到就算了,我的心臟怎麼可能有問題,又何必浪費時間去檢查呢?」
【什麼是「問事」?】
當人生遇到的困難或困惑的事情,是科學或旁人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需要透過「上天」、「老天爺」、「神明」……等神祕的力量來幫助你渡過難關,在臺灣民間的信仰裡,比較常見的就是去廟宇拜拜抽籤,籍由籤詩來解答生命中的疑惑,另外就是尋求神明的代言人,例如問事老師、乩童或通靈者等……來回答你的問題。不過要特別小心,仍有不少神棍、騙子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滿足個人的私慾,所以要帶著智慧與覺知,來判斷這些答案的邏輯與真偽,千萬不可以迷信。
‧‧‧ ‧‧‧ ‧‧‧
04、心臟的健康檢查
與Silvia通完電話後沒幾天,我接到了亮亮的來電,她興奮地告訴我:「成功掛到了心臟科何醫生的門診,而且還是教學門診呢!」教學門診的好處在於診療過程中有醫學生和年輕醫師觀摩,檢查會特別詳盡。雖然心裡對李老師的話還有些懷疑,但亮亮的堅持讓我無法拒絕,便決定將這次檢查視為例行的心臟健康檢查。
然而,距離門診的日子越近,我越是緊張,不知道該如何向醫生解釋檢查的理由。難道要說:「因為我老婆沒懷孕,神明說可能和我心臟有關?」這話要是說出口,醫生恐怕會直接幫我轉診到不孕門診吧?
到了看診當天,我選擇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說法,告訴醫生我曾有過不明原因的昏倒,還有幾次跑步後臉色蒼白,並伴隨胸悶與心悸的經歷。何醫生聽完後,與實習醫生進行了詳細的問診,並立即安排了多項檢查,包括抽血(看是否有甲狀腺亢進的情況)、12導程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或心肌缺氧)、24小時心電圖(需隨身攜帶一顆像計步器一樣大小的機器,並在胸前貼上心電圖的貼片,可以長時間監視及記錄心律情況)、運動心電圖(在跑步機上運動來增加心臟負荷及血氧需求,儀器會記錄並分析一系列的心電圖變化,判斷心臟肌肉在活動量增加時,是否出現缺血或心律不整,較能提升診斷冠心病的準確度)、心臟超音波(心臟結構及收縮強度)等心臟功能的檢查,看著滿滿的檢查項目,我才驚覺光是檢查一顆心臟,就需要這麼多步驟。而這些檢查完成後,再等待報告的時間,少說也得一個月。
在這段等待的日子裡,我保持平常心,過著和往常一樣的生活: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運動也沒停,因為我堅信自己的心臟是健康的。一個月後,我和亮亮一同前往台大醫院查看檢查結果。我懷著滿滿的信心,期待何醫生給出好消息。何醫生仔細查看電腦中的數據後,告訴我們:「你的血液檢查正常,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也沒有異常,也沒有血管阻塞的情況。」聽到這些,我忍不住鬆了一口氣,心裡暗自慶幸,甚至還覺得李老師的警告可能只是虛驚一場。
然而,下一秒,何醫生的語氣突然變得嚴肅:「但是,在這張24小時心電圖中,我發現了一個心律不整的VT波形。這是一種致命的心室頻脈異常波形,若持續超過30秒,你可能會猝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進行劇烈運動。」
這句話宛如晴天霹靂,讓我的腦袋瞬間一片空白,完全無法言語。亮亮在一旁也震驚得說不出話,診間的空氣似乎凝結了,回過神來,我開始努力回想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突然想起,在配戴24小時心電圖機的那天,我曾在爬樓梯時感覺心跳異常快速,但當時感覺很快就消失了,並未在意。該不會就是那一刻,心電圖捕捉到了這致命的VT波形吧?
這次檢查,不僅揭露了我對自己健康的過度自信,也讓我深刻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或許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一瞬間。
神的提醒:人生的轉折
「有時候,人生中的大病或重大變故,或許就是為了讓你遇見神的時刻……」
檢查當天,我問何醫生:「如果跑步後出現手腳發麻、頭暈,這會是心律不整引起的症狀嗎?」醫生愣了一下,隨即露出驚訝的表情,那神情彷彿在說:「你還活著真是個奇蹟!」他嚴肅地警告我:「以你的情況,今後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不久前有位工程師參加夜跑猝死,你也有相同的風險。」得知我是軍人後,他建議我轉診至國軍醫院進行更深入的檢查,並通知部隊停止安排任何跑步或高強度訓練給我。
走出醫院,我的腳步彷彿被鉛塊綁住,心中忍不住吶喊:「我的天啊!這是開玩笑吧?我怎麼可能會有心臟病!」看著手中的檢查報告,我無法置信,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命運。
冷靜下來後,我立刻打電話告訴兄長,他勸我:「別輕信這些怪力亂神的說法,多去幾家醫院檢查看看吧。」然而,報告上的問題和症狀無法否認,當時的我對「心律不整」所知甚少,腦中充滿著疑問:「心律不整會影響我的生活嗎?」我熱愛跑步,會不會因為這項問題,連這個喜好也無法繼續?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申請了台大醫院的檢查報告,隨後轉診至內湖三軍總醫院。三總的林醫生看過報告後,安排我再次進行24小時心電圖檢查,幾天後,結果顯示VT波形的出現頻率和次數增加,似乎有惡化的跡象。林醫生接著安排12導程心電圖,以判斷異常波形的來源是左心室還是右心室。
這次的檢查過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12導程心電圖屬於即時檢查,經常需要「運氣」才能捕捉到異常波形。檢查時,護理師起初說我的心電圖一切正常,建議我在原地稍微走動,試著輕輕開合跳,做10下伏地挺身,直到感覺有點喘後再進行檢查。我依指示運動了幾分鐘後重新躺上病床,心中默默祈禱:「如果我的心臟真的有問題,請讓異常顯現吧!」
果然,就在這一刻,心律不整發作了……護理師驚叫:「異常波形出現了!」我的臉上頓時浮現三條黑線,不禁想:「我的心臟該不會真的這麼『聽話』吧?」護理師迅速上傳報告,回診時,醫生告訴我:「異常波形來自右心室,情況較為嚴重。需要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進一步確定問題所在。」
當下,我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既然如此,我就勇敢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此刻,我滿懷感激,感謝那位細心的護理師,如果不是她的建議,後續的檢查可能無法順利進行。畢竟,很多心律不整患者不易在常規檢查中發現問題,往往需要靠24小時心電圖才得以捕捉到蛛絲馬跡。而我,或許真是幸運,能在命運敲門時有所準備。
【心臟小常識:什麼是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縮寫為VT.)?】
VT是心律不整的其中一種症狀,心室頻脈它是快速、不正常的心臟電氣生理活動──電氣啟動從心室各處,而不是由正常的竇房結啟動。因為失去有效的心臟肌肉收縮,導致無法輸送血液,人在數秒內就會失去意識,若一直持續便會死亡。
以上內容節錄自《從心覺醒:被ICD重置的人生》潘竹帆(Peter)◎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752.pdf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