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什麼是文明?

開學文化  出版
2025/05/23 出版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們如何理解文明的本質?本書深入探索文明的多樣性,揭示其如何影響人類的歷史、文化與價值觀。文明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或物質的累積,更是一種象徵性的表達,透過語言、藝術、宗教與習俗構築出群體的認同。本書帶領讀者思考文明的構成元素,並探討不同文明間的互動與碰撞。當文明被視為普世規範時,是否會落入文化霸權的陷阱?當文明的相對性被推至極端,又是否意味著衝突無可避免?透過細緻的分析,本書提供了一個平衡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各種文明的發展邏輯,並在尊重多樣性的基礎上,共同尋找共存之道。這不僅是對「文明」一詞的定義探索,更是對我們自身文化處境的深刻省思。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烏托邦?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7/19 出版

《什麼是烏托邦?》深入探討了烏托邦概念的歷史背景和哲學意涵,分析了其對後世的影響。書中以湯瑪斯·摩爾1516年的《烏托邦》為起點,揭示了這個理想國度如何激發無數社會改革與革命的倡議。摩爾創造的「烏托邦」一詞,反映了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不滿,希望通過描繪理想境界來表達渴望。雖然他因此付出生命代價,但《烏托邦》成為後世理想運動的靈感源泉。 書中剖析了烏托邦的持久影響力,展示了其成為一種「不變式」,激起各種社會倡議,同時也探討了對烏托邦的冷靜分析和批評,提醒我們在追求理想社會時需謹慎。本書為讀者提供全新視角,理解烏托邦思想的演變,適合對哲學、歷史和社會學感興趣的讀者。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說謊?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4/17 出版

人在什麼時候會說謊?本書探討說謊背後的心理,提出多種謊言定義。   「自我欺騙」和「遺漏事實」是否算謊言的一種?怎麼定義說謊的成功與失敗?   《什麼是說謊?》透過簡單例子,解釋謊言的不同面向,幫助我們理解何時何地人們可能會說謊。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謊言」這一概念的普遍性和廣泛性,使得對它的研究面臨著挑戰。因為謊言是如此普遍,大多數人認為對它的理解已經足夠,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然而,正是因為謊言的這種看似自然的特點,需要在不同學科和主題範圍內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以揭示其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儘管謊言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一行為,以獲得對其真實本質的更深刻理解。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生命?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2/02 出版

法國哲學家保羅-安托萬·米克爾(Paul-Antoine Miquel)藉由《什麼是生命?》一書,來探討為什麼有機體生命擁有基因?單單提出這個問題,已經使我們的思維與生物學探討問題的角度大有不同,並且引導我們開始討論「什麼是生命?」的大哉問,開啟有關於「生命起源」的辯論。這個辯論非常重要,如果生命是一項歷史事件,那麼首先我們可以說,生命不僅止是表達生物永恆本質的屬性組合而已。如果生命有一個起點和一段歷史,那麼我們就可以找到方法,解釋這些屬性的來源。 生命本身不斷變化,不僅在自我的意識中、甚至在在物理世界中也展現了綿延的特性。但生命本身受到物質上的限制,因此我們必須探究:其存在的憑藉是什麼?若依照柏格森所言,「生命面對其欲達成的目的時,永遠有所欠缺」,這代表造成「欠缺」的限制並非偶發性、而是本質性的。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城市摺頁:我把日子活成一片荒蕪

黃柏榮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3/12/01 出版

「去一個理想的地方,那裡也許無雨,也許有雨。」 黃柏榮 第一本攝影散文集 透過攝影及文字 探索我們所生活的此城 究竟是一種歸屬還是疏離。 黎明的國道漸感車流絡繹,車窗外刺眼的亮光引發更強大的疲憊感,那種感受不是盼望,而是痛苦地想逃離將至的彼岸。巴士行經三重再度泊靠,下車的乘客更多了,不過這次沒有新乘客遞補,因為大台北都會就是這群來自中南部乘客的彼岸。我也身在其中。 巴士繼續在二省道高架道路上前行,兩旁錦簇的樓房是我平生未有的視閾,一路連結到淡水河上的忠孝橋面後,不遠處的新光大樓意味著將屆的終點站。然而,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彼岸,至今我仍沒有答案。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城浮世繪:生活劇場裡的女性圖像

開學文化  出版
2023/11/17 出版

「這是一個極具時間感的舊城,烙印在此處的,是這些女性們朝夕相連、日復一日的篤定生活姿態。這既是女性們的故事,也是中區的故事,也是在座落在不同時間點上的、臺灣的故事。」 這是一本集結了臺中中區近二十位女性生命故事的採訪報導,她們的人生分別在過去或現在與中區有著緊密的連結;有些是在舊城區生活了數十年,早已在此地落地生根的女性長輩,有些則是意外行旅到中區之後,決定在這裡下錨停船、展開一場探險的年輕女性。這些女性各自為了不同的理由來到舊城,卻可能因為相似的原因長駐於此:在這裡,她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價值。即便這樣的感受可能隨著時間遷移而產生變化,如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發生的數度遷徙;但在中區的這一段歲月,不僅成為這些女性生命裡重要的註腳, 她們在這裡所留下的足跡與印記,同時也累積成一幅幅真實而動人的舊城生活圖像。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唯有我看見

療心粿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3/02/03 出版

童年的陰影、纖細敏感的心。他帶著一身戒備,像叛逃似的出走。 在異地的生活,並沒有他想像中的容易。他拋棄了很多,但同時生命也在他身上加諸不少,憂鬱症、身心科、一包包的藥袋。在痛苦降臨時,總會有人向他搭話。 「不要害怕,要相信你不是一個人。」 「別因此看輕自己。」 「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真是沒用啊。」 成長過程、感情、職場、人際,有人鼓舞,也有人藐視,他就這樣嗑嗑絆絆的走下去,有時軟弱、有時自責、有時也反抗。但身體與心裡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傷,要如何才能痊癒。要如何才能與他人、自己和解呢? 有些傷痛即使癒合了也會留下傷疤,提醒著他一切都沒有結束。是啊,怎麼會結束呢?發生的事無可抹滅,但可以好好面對它。 與其逼它消失,不如平穩地與它和諧共存。 讓文字治癒我、也鼓勵你。寫給自己,也寫給病友的一本書。 「這場病好不了沒關係,找到與它共存的方法就可以了!」  

9 特價3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

顧忠華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3/02/03 出版

生為歐洲近代文化之子,我們在研究世界史時,應當提出如下的問題,即在西洋而且惟有在西洋,曾發現一些於世界史具有意義且有價值之發展方向之文化現象,這究竟應歸功於怎樣的因果關聯? 韋伯的這本經典名著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只有從歐洲興起?透過導讀,可以引領我們認識現代社會的來龍去脈,韋伯清楚指陳:資本主義的「精神」並非「營利」,卻和基督新教的「入世制慾主義」有著因果關係。當然,韋伯絕不會忽略物質條件對於資本主義的重要性,他強調: 我們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具有自由勞動之合理組織的中產階級之經營資本主義之成立。 換言之,韋伯進行了包羅萬象的經濟史、文化史考察,期待讀者們從閱讀中得到滿滿的啟發。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來談性說愛吧!那些可談、要談、有一天會發現不得不談的私密事(首刷限定優惠版)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12/22 出版

✸ 首刷優惠 ✸  附贈《臺虎精釀》啜飲室/《2人世界》情趣用品/《異物梗色工作坊》優惠折扣碼   人氣Podcast節目《Sex Chat 談性說愛》實體化! 談論性癖很丟臉嗎?喜歡做愛的自己是不是很糟糕? 情慾與自我探索會不會扯太遠了? 情慾絕對不是「關起門來」才可以談的事 慾望若能被好好接住,那不安的心也能得到安撫 過去總是恨,抱怨社會與體制從沒教我愛與做愛,總是埋怨學習路上的緩慢、感情路上的顛簸,但此刻回過頭看,因為節目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有幸聽見各式各樣的性/愛故事,再去反覆思索自己的經驗與感受,也許,落後其實是一種祝福,而不是蹉跎。 想都沒有想過,三十歲的我,居然會是現在這個狀態。沒有情人,沒有工作,沒有存款,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遠大目標,可是擁有一個讓我引以為傲的節目,然後現在寫了一些字,透過很多善意與幫助,變成了一本書。 我的文字大概和我的節目一樣,極為任性自私,非常混亂地紀錄下過去、現在,和真心許願的更好未來。 「歡迎來到 Sex Chat 談性說愛,我是揚。」 謝謝這三年多來,遇見的人事物,聽見的聲音,說過的故事。 謝謝你們陪我一起,談性說愛。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今夜大雪紛飛

江逸蹤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12/12 出版

年輕時我們都期待下雪,沒料到一下就是大雪紛飛 「陶淵明說人生實難, 於今方知難的並不是如何應付生活, 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活著。」 散文不僅是向外書寫,每篇作品之書寫也是自我回顧足跡時賦予意義的過程。模糊的過往僅能在字句中被擦拭,那是已經遠離的自我。   江逸蹤的散文集《今夜大雪紛飛》,從高中三年四班出發,寫出教育體制下躁動的青春歲月如何成為其生命的定錨。本書收錄三輯,輯一為完整人格的呈現,是經過「我思」之後的悵然。而後對於自我已不執著,遂分散在不同如鏡像般的場域。對作者而言,生命越來越確定的,只有游牧式的不斷遷徙。重複疊合,於是成為其逃逸的書寫方案。 附錄為作者對書寫的體會,以及散文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史終結之後:法蘭西斯‧福山訪談集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12/02 出版

《歷史終結之後》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我們得以走進當代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的心靈。   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他一九九二年的暢銷書《歷史終結與最後之人》中主張,自由民主制的優越性標誌了人類政治與意識形態發展的終結。三十年後,隨著民粹的興起以及全球自由民主國家數量的減少,福山重新審視了他的著名論斷。 《歷史終結之後》一書中,編輯馬蒂爾德‧法斯廷對福山進行一系列深度訪談,對當今的自由民主提出了廣泛的分析。本書談到福山在身分認同、生物科技與政治秩序方面的著作,對威權主義的崛起以及民主在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提供了深刻的看法。 福山仔細檢視川普的意外當選、美國社會政治規範的破壞以及中國崛起等議題,巧妙剖析了自由民主的困境,並探討我們如何防止它進一步衰退。他也談到一些個人的事,對他的生活與生涯、他思想的發展以及他最重要的幾本著作做了省思。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9/30 出版

在公共的求善的實踐中,幸福往往緊緊相隨,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讓社區大學的理念和實踐,可以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知識,跟更多人分享。讓外界看見社大如何以公共利益為本,肩負起教育改造與社會重建的任務。看社大如何透過社會行動學習、有深度的學習,成為中層的公共實踐力量。社大願攜手各界,一起相放伴、共學,一起成為幸福的推手。 第一部 社大教與學的方法論 我們不僅在一起學習,也學習如何在一起/李易昆 第二部 地方知識學 地方知識作為社區大學的天命/林崇熙 第三部 社大建制化與反思 建制化是不斷自我調整的辯證過程/蔡傳暉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食農X實農:屬於臺灣人的食與農

晚餐又叫外送了嗎? 桌上那杯才剛買的手搖飲或咖啡是如何才能送到你面前? 食物的意義是什麼呢? 正如同我所指出的,它不只是意味著展示,而是意味著更大的主題和狀態。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都出現在食物中,也被食物所象徵。──Roland Barthes,2008:32 隨著全球經濟與農業模式的改變,除了造成土地劇烈的污染,依靠土地餵養的產業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消費者的疑惑與不安也不斷地湧現。所謂友善環境推動的有機農業轉型,若要永續經營要付出什麼代價?臺灣早期風光一時的養殖漁業遺留給後代子民們的困境?商場中標示有機的商品是否值得信任,所謂的基改食物對人體又是好是壞?面對萊豬禽流感等疫情,畜牧業和相對應連鎖產業的危機處理?外送文化崛起,不只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影響的更是我們與土地的那份連結…… 上述種種問題,看似遙遠卻著實與生活交織著。 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同時被環境滋養著;土地與人們彼此的關係絕非僅止於緊密,而是根本上地身為一體。臺灣食農教育已推動多年,食農法更於2022年拍板定,其教育勢必需要結合實際農業與社會飲食現況的觀點和面向,具體落實為行動學習。本書所刊載的九篇論文便是根據這個實踐導向,探討食農社會學的各種現象和食農議題在環境、技術、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和地方等多面向內涵的構成和反身性的實踐。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

糧食是社會變遷的鏡子 臺灣實農教育法通過之限量紀念版 各大學與社區大學食農教育相關課程推薦選書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公民退位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農村與都市的矛盾逐漸拉大。繼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發展主義與對環境、生態的不當掠奪,後果就是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糧食問題,甚至危及人類生存尊嚴。 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簡單來說,臺灣和日本的「食農問題」有相當多可以互相參照與學習的地方,先不論許多新興的概念,如「里山里海」、「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都淵源自日本用語,我們的日常飲食更摻雜了不少日本要素。本書集結日本食農專家的十四篇專論,探索食農議題的各個面向以及建構新倫理,讓讀者再度從消費者化身公民,奪回自主權。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

曹愛蘭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6/17 出版

在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裡 我只想擁抱心動的感覺   戀愛,衰老,病痛,死亡 五個年老的故事,串接著五個互不相連卻又密不可分的人生...... 一輩子有太多遺憾和悔恨,在沒有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有機會彌補,追尋   年齡在此不是限制,而是儘管這個年齡了,仍同樣渴望情感,渴望自由,渴望自主選擇自己,度過餘生的模樣。愛情只能是我們想像中的樣貌嗎?而時間的流逝是否會讓我們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生命的最後,什麼才叫做尊嚴?   「花花凝視著鏡中的自己,依然是一個臉頰下垂,眉毛淡得幾乎看不見的老婆婆,她閉上眼睛想像阿盛的模樣,衰老的走路姿態,微微彎曲的背影,布滿臉上大大小小的老人斑,再怎麼看都是位老先生。不過,兩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竟然只看到他的眼光、他的笑容,完全沒有注意到那些衰老的特徵。」   「到第三年時,無法言語也無法寫字的妻子常看著他,眼中帶有強烈的情緒。他試著問妻子,希望他幫忙嗎?妻子明顯表示是的。於是他一樣一樣測試妻子的願望是什麼,答案都是否定。最後,他鼓起勇氣問妻子,妳希望現在就去天國嗎?妻子如釋重負地點頭,眼淚奔出。」   這是本任何年紀都該知曉、也終將參與其中的,關於年老的故事。在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裡,認真過好每一天,為未完成的夢想做最後的無憾出場。   「我深信每個人不論年齡都擁有追求自主幸福生活的權利。」 —曹愛蘭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拜、請:信仰與文化的綻放

洪振傑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拜、請。不僅是請神明的降臨賜福。 我們敬拜、甚至迎請神明入厝供奉,那份虔誠與信念,就如同生活般的自然。 人會老去,而歷史文化與包含著思念記憶的香火將永傳。   六十年前,施振茂先生因為對廣澤尊王虔誠的信仰,向臺南西羅殿分靈一尊廣澤尊王三太保回家供奉,並建造了一間小舘,依據三太保專屬的堂號命名為「尊敬堂」。而曾經香火鼎盛的尊敬堂,隨著振茂伯的逝世,無人經營而逐漸沒落,甚至曾經考慮過將神像燒化。就在此時,振茂伯的孫女婿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份責任。   尊敬堂要如何找回往日的光輝? 隨著時間的推進,尊敬堂又該如何與時代接壤? 面對傳統文化的流失,應該怎麼樣去保存呢? 信仰之於現代人,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這座小舘裡,一切正在發生……   樸實的光彩,臺南傳統信仰文化攝影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民俗攝影特約攝影師洪振傑,長年關注於傳統民間信仰活動,累積多年作品震撼呈現。   燒王船、問事、出巡、賜福…… 他們的習以為常,或許是我們鮮少接觸的文化, 隨著鏡頭捕捉的影像,當我們深入探索的同時,才更深刻體會它的意義。 信仰與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扎根、茁壯、變化後,然後綻放。   這片土地的影像,集結在此。   本書特色   ▍雙封面、雙主題!右翻是故事紀實、左翻是攝影集。 ▍專業攝影紀錄,文字與圖像雙重享受。 ▍長年的採訪與參與,真實記錄的古往今來。

9 特價4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城市?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5/06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城市之於人是純粹建築物的聚集嗎? 是我們塑造了城市,還是城市塑造了我們? 城市的意義始於人民的共同約定,以規範的權力範圍與法治管理去運作,人依循其規範與限制發展。然而經歷了時代更迭,城市卻也不僅只物理性地表明建築物與範圍的聚集,更是感性地容納著人民的生活。我們以其為一個中心參照點來安排圍繞我們的世界,使得一個產生意義的空間燦然展現,這些被稱之為「文化」的事物回過頭來形塑了城市的面貌,那麼,必須問的是,什麼樣的生命力在塑造著城市的風景? 城市的政治與現代意義 二十世紀後幾次的大戰,世界秩序隨著資本主義不斷變形,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衝擊著城市的思考。城市的政治、軍事、經濟、公衛問題彼此交疊,反映著城市治理、主權象徵、經濟核心等等條件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而且都市化規模和型態所造成的影響不亞於國家本身的治理。如果都市計畫代表著都市治理的實踐想像,那麼,這類計畫在哪種程度反映著公民社會的理念,又如何牽動著日常生活的實踐?這便是此書背後的核心提問之一。 書中四章的分別論述,思考文明和文化、居住和都市計畫、建築意義解讀、政治實踐的四種向度,也可從兩個關鍵文本的解析認識到貫穿在西方歷史中的城市哲學。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3/16 出版

在地生活 + 跨領域 + 議題思考 → 全新的報導文學讀本! 翻轉觀點,看見臺中中區的生活日常   ▎臺灣在地生活與多元文化讀本 ▎108課綱出發,以「議題思考」為基礎,學習觀察、理解到行動 ▎教授領隊,從人文社會科學觀點重新理解,各種敘事角度與觀點詮釋   《你所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並非一般定義之下的教科書,而是關於一個地方的故事採集與文字報導,嘗試運用廣義的人文社會科學、跨領域的觀點、帶領你認識並理解這個平凡卻也獨特的地區:臺中中區,以及那一段發生於此地的生活歷史。   臺中中區,曾經是臺中最為繁榮的地方;在百年時間裡從新生、蓬勃,一路走到了寂寥。   但有一群人卻在城市風華褪盡之後,仍選擇繼續留在此地生活,或是被舊城所留下的時間刻痕所吸引,而選擇遷移至此展開另一段生命旅程。這些人的故事或許平淡無奇,卻可能是臺灣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見的庶民身影與生命經驗。   這些記述平凡生活的小歷史,貼近著一般人的日常;一幅幅隨著城市的起落因此流轉變化的生命圖像,同時也見證著大時代與臺灣社會的遷移與改變。中區人正是以其真誠感受與深刻記憶,留下了關於舊城最為感性的那一面。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歡迎光臨161號:從萬華開始,那些夢想城鄉的故事

「請讓我們接住你的脆弱!」 那些失去生活鬥志的人,都請來吧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知道一直試,但卻一直失敗。」 「他看我年輕,不知道我遇到什麼事,就說好手好腳應該要去找個工作,然後,發便當的時候就跳過我。」 你看過路上的那些無家者,你知道社會中有這些經濟弱勢者的存在,但你有想過他們內心面對挫折傷痛時,誰會願意接住他們嗎?你以為生活的不安定與自主權低落所帶來的無力感是讓人喪失生活動力的原因,但失去情感依歸、自我認同才是。 他們跟我們並沒有不一樣,在面對人生重大衝擊或失敗後,都需要療傷,也都需要一個可以展現脆弱的安身之處。 於是,夢想城鄉成立了。 長期駐點於萬華的夢想城鄉,透過告各種共學活動,在小小的空間裡,緩慢溫柔地扶持著彼此。城鄉夥伴們期望搭建的是,讓每個不慎掉落谷底的人,能卸下被排擠、輕視或嘲笑的恐懼的地方。在這裡,不需要隱藏脆弱,而是與「脆弱的力量」相遇。 此書不只記錄了協會成立至今七年的歷程,更如實呈現了每一段互相學習、成長的人生故事一路走來的故事。 歡迎光臨161號!!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開學文化  出版
2021/11/25 出版

這十年來,嬰兒信箱一共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 你覺得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呢?   2007年,熊本一間民間醫院,成立了「嬰兒信箱」這項設施,希望能夠拯救因為走投無路而遭犧牲的嬰兒們。十年來,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雖然自成立以來,便飽受爭議與批評。但仍不改初衷的堅持下去。   或許最需要拯救的其實是大人……   嬰兒信箱的最大特徵是「匿名遺棄」,正因為採取匿名性,一籌莫展的父母才會將孩子送來。但這同時也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匿名性是否會助長不負責任的家長隨意遺棄?   日本NHK 採訪團隊,花費長時間追蹤訪問,希望能深入了解這個議題。關於被遺棄的孩子們、關於掉落在保護網之外無助的女性、關於我們能夠怎麼做……。   為什麼要遺棄我? 這個問題不只是質問父母,同時也是一種對社會、對政府的呼喊。   各方好評推薦(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很幸運為人父親的我,可以看到這本書。──李毅誠/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   從理解和傾聽女性的聲音做起,嬰兒信箱是起點而非終點。──林志潔教授/法務部人權委員會委員   本書從生命的拋棄與拯救出發,探究每個不得已的個人及社會結構因素。──施慧玲教授/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   各種價值辯證細緻精彩,值得推薦。──劉淑瓊教授/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79 特價29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看全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