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席台灣風土的飲食對話,從土地長出的傳統風味,在你我的味覺習慣中,爬梳出彼此共有的文化記憶…… 這些從台灣風土長出的滋味,有米、有肉、有茶,各色料理養成了我們的味覺基礎,而那些鮮美、甘甜又讓人印象深刻的味道基底,在在顯示出由我們土地養成的各種飲食深層記憶。那記憶或許來自無窮盡的愉快飲食體驗,更是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實感。跟著胡川安老師,從飲食考察的角度展開筆上吃播,一起來認識你我熟悉的台灣味背後的各種故事,透過文字想像在舌尖舞蹈,也探看各地風土成就出的不同飲食風情。一起來探看台灣風土滋養出哪些台灣味:❖米飯是日本料理的起點?也是台灣飲食文化的出發點?❖一到端午節總是要戰南北的粽子究竟有何差異?❖最深入每個人家中的鮮味是白斬雞?❖從早到晚都吃得到的彰化料理是爌肉飯?❖仙山而來的仙草到底有多「仙」? 台味說不盡,但還是要說,一開始就從土地說起。從米到白飯到各式鮮味與甘甜,每天理所當然,但別忘記其實得來不易……
這是一場多元台味的飲食探索,從世界各地傳入的各種風味,落地生成那些有點相似、卻又不太一樣的舌尖印象…… 台灣飲食的特別之處,在於不同地方來的料理,在這塊土地生根之後,還繼續往其他地方發展,例如小籠包、燒餅油條、餃子、滷味、高粱酒……,本來不是台灣原有的食物,卻能透過這塊土地發揚光大。如果沒有這島嶼的包容度,就沒有名揚國際的可能。跟著胡川安老師,從飲食考察的角度一起探看這些透過多元文化交融出的料理,以及運用我們土地長出來的食材,是如何改變並創造出新的、專屬這島嶼的台灣味。 一起來探看多元文化交融出哪些台灣味:❖日治時代就吃壽喜燒?原本的壽喜燒是用煎的而不是火鍋?❖台灣人愛吃火鍋,但其實鍋物料理幾乎都是外來的?❖來自外省手藝的小籠包怎麼變成台灣代表美食?❖台灣本來沒有甜的擂茶?❖台式早餐的經營模式其實是來自麥當勞? 這島嶼的飲食文化,就是各種文化的交融。從不同地方來的飲食,但台灣人用自己的方式吸納,讓不同的飲食文化都轉變成了自己……
早餐店裡,人人都是帥哥/美女?鐵板燒師傅的刺青與好吃程度成正比?還有什麼店名比「龍宗五金行」、「金有吉彩券行」更討喜?這就是台灣! 彷彿走進每個人的記憶深處,新銳插畫家「羅寗」以鮮明筆觸和繽紛色彩,畫出你心中的「台灣好所在」,讓你不禁大嘆:「有這些地方,真好!」 本書特色 ●「有故事」的街道店舖場景── 最懂得配色的水果攤、可以泡一整天的租書坊、老派但讓人安心的眼鏡行……這些店舖不只是商店,更是人與人交流的生活場景。或許提供溫飽,或許指點迷津,甚至承載著不同世代的記憶。而這些不起眼的風景,透過細膩畫筆,被溫柔留存了下來。 ●「有意思」的討喜諧音店名── 台灣的店名總帶著一種獨特的「討喜哲學」,不只要好記,還要有好兆頭!「載出發機車行」、「踏實皮鞋店」、「龍宗五金行」、「有氣煤氣行」,字裡行間散發的庶民幽默,展現出台灣人愛開玩笑又樂觀的精神。 ●「有感情」的在地生活文化── 一聲「帥哥/美女」開啟早餐店儀式感,「95加滿」是動能耗盡時的加油站起手式,還有諸多不成文的規矩與默契,潛藏在每一次的互動裡。這些只有台灣人才懂的日常招呼,是我們共同的文化,也讓城市生活多了幾分溫度。 ●「有驚喜」的隱藏角色彩蛋── 每一幅畫面,都有個低調穿梭、偷閒觀察的彩蛋!黃鼠狼的幽默亂入,就像我們在生活裡偶遇的小驚喜。等著你一頁一頁翻找,發現他的搞笑蹤影。 活,可以是生活,可以是活著,也可以是對某個地方的深情召喚。這些地方,不只是一個個「活所在」,更是我們記憶與情感裡的台灣「好所在」。
畫作,宛如一張張通往不同時空的門票,提示著「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 這是一本致敬台灣美術史的書,也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島嶼藝遊。 從繁華市街到小鎮鹽地,從古蹟建築到日常光影。台灣畫家「藝術蝦」讓你我看見──「美術,不僅是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是生活記憶的延續。」 本書特色●不只是美術史,而是沉浸式的「歷史旅行」體驗── 「如畫的風景」,現在還存在嗎?以「旅繪」見長的台灣畫家藝術蝦,別從歷史介紹和實地踏查的角度,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的美術創作軌跡。全書由「遊覽美術史」和「主題式散步」穿插構成,不僅探尋過往,也讓人看見當代的風景。●從1920、1970年代的美術運動,探看社會變遷中的藝術狂潮── 1920與1970年代,分別是「新美術運動」、「鄉土美術運動」風起雲湧之際,也是社會劇烈變動、激發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的提問,為藝術創作帶來巨大的能量與養分,形塑出那一代人獨特的風景觀。五十年過去,我們今日的生活場域,又是什麼樣貌呢?●用「藝術偵探」的眼光,尋訪畫筆下的風土台灣── 淡水的紅色波浪是哪些建築?貧瘠的鹽分地帶何以誕生最生猛繽紛的畫作?那些「在何處作畫?為什麼這麼畫?」的細節,唯有親身走訪才會豁然領悟。書中開展一趟趟的漫步記行,彷彿延續畫家的寫生傳統;沿路掇拾的景物密碼,更是有如偵探解謎般的驚喜。●向名畫致敬!「再發現」今日的風景 前輩畫家們走過什麼樣的大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再發現」今日的風景?本書作者透過漫步訪查,尋找美術史上經典畫作的寫生地,並進一步以當代視角同題作畫,致敬〈南街殷賑〉、〈淡水夕照〉等名畫作品。相互對照,詮釋出屬於此刻的時代風貌。 透過散步,將今日與過去串連在一起……過去的故事,就在我們的踏查中,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藝術蝦 書籍簡介 從1920年代的新美術運動,到1970年代的鄉土美術運動,台灣的藝術家們在不同時代的風景中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大稻埕的繁華市街、淡水的紅色波浪、新竹的丘陵風光、鹽地的露天畫廊……這些,都成了畫布上的「景物密碼」。 一名隱於市井的藝術偵探,藝術蝦以作家與畫家的雙重視角親身走訪,試圖解讀這些筆觸裡的祕密:前輩畫家們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作畫?在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下完成了這些作品?從郭雪湖、陳澄波、李澤藩、席德進,到被遺忘的女性畫家,藝術蝦循著他們的風景足跡,不僅挖掘了歷史記憶,更以當下眼光,重新審視台灣的風土之美。
台灣有哪些百年市場? 從市場建築、歷史到大店小吃,遍訪美食,踏查文史, 描繪你我或許熟悉的老派市井生活,體驗各地特色的最佳引路導覽。 走遍吃遍台灣,魚夫這次將眼光關注到歷時百年的老市場。從北到南25個歷久不衰的市民買辦重心,究竟如何緊緊抓住在地人的心? 透過作家之眼,探看這些日治時代即有的市場建築、人文風情與飲食特色,認識百年市場的前世今生和興衰起落,隨著文字體驗在地台灣味及美食風格。這趟老菜市之旅,不只是吃美食、買買菜,更是一趟熟悉歷史底蘊與在地飲食的文化饗宴。 ★25個台灣百年菜市,全台走透透一次認識 從北到南到東,魚夫踏訪全台,精選從日治時期開市至今仍存在的25個市場,說明歷史、建築或沿革,親訪市場內外攤商店家,帶你認識百年市場的過往與現在! ★魚夫說古道今,講歷史,聊建築,圖繪各地特色飲食 透過書中精緻繪圖與輕快文風,介紹各市場裡裡外外不同特色。除可透過細膩的老建築圖認識日治時代市場建物,更有多幅獨家美食介紹,一眼勾起食欲,帶出回憶的味道。 ★QRcode直接掃,用影片帶你走逛市場 文字看不夠,還可透過各篇附上的影片連結QRcode,直接跟著魚夫實際走逛市場,吃遍好味! 誠摯推薦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謝仕淵|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李昂|作家 曹銘宗|文史作家 楊双子|小說家 韓良憶|作家 從北走到南,一步一腳印,走進台灣的百年市場,深入美食的寶藏,魚夫既有筆力,也有體力,還能夠透過畫筆,一筆一筆的將食物與建築的神髓表現出來。 每道食物、每個市場都是台灣在地小吃和民眾生活的核心,最具備「台灣味」,生氣蓬勃,活力十足的環境,來自不同族群的食物匯聚在市場當中。了解台灣的美食和歷史,市場是最好的一把鑰匙,感謝魚夫給了我們指南,從美食看文化、讀歷史。──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有滋有味、有聲有影、有色有香的一本書,跟隨魚夫大哥的腳步,遍遊台灣北中南東各地菜市場。難得的是不僅僅此刻風光、景物、食物、人情一一文圖並茂呈現,還一路追溯過往,百年來之緣起歷史掌故紀事娓娓道來……當然,最是吸引力十足的還有滿滿私房攤店小吃的不藏私慨然分享,讓最愛市場也最愛市井食物的我邊讀邊垂涎,一路畫記,恨不能馬上出發,按圖索驥痛快大啖!──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魚夫老師是日常一起吃飯的朋友,每當聽他說起台灣各地市場,總令人嚮往。他是考察市場的最佳人選,書中文字帶有設身處地於其中的臨場感,也不缺乏人生閱歷的記憶口吻於其中,時空條件俱足的寫作,往往能把讀者帶入某一地的市場中,腦子開始盤算也該來一趟如此的旅行。 廣博強記的魚夫,懂建築、愛美食,更對地方風土人情懷抱興趣。於是《台灣百年市場》如同一本綜觀台灣市場的最佳入門,如果讀者還沒有機會全台25個市場走透透,那就先把這本書帶回家吧!──謝仕淵(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第一本系統化、以水彩繪圖記錄台灣街屋文化之書 帶世界看見台灣街景獨特美感! ★襲捲日本、法國、西班牙讀者目光 ★榮獲誠品職人大賞「年度新人」獎 ★收錄作者最新創作4款街屋走繪書卡 ★隨書附37間街屋、60x23cm長幅書衣海報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台灣味 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招牌、鐵皮、水塔、帆布、騎樓、摩托車……, 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台灣! 羅丹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是缺乏發現。」 一個背著畫具「行走」的畫家,以漫遊步伐、速寫筆法,穿越台灣大街小巷,從南到北、由西到東,用溫暖色彩呼喚出一間間街屋獨特的生命個性,用情濃文字帶引出建築的美麗與人間的故事。 在他眼中,那些斑駁「鐵皮」,是人們在地狹人稠的環境中對空間的生存渴求;那些五顏「招牌」,是色塊的拼貼組合所交織的彩光;那些「與樹共生」的房子,是讓空間柔軟粉妝的天使;那些「老屋」,彷彿神秘光譜得以和過去對話……每一棟街屋,是「時間」與「居住者」共同打造的印記,不再只是建築,有了情感和溫度,而你我,就生活其中。 手繪的凝視與記錄,是將「台灣街屋」記憶下來最浪漫的方式。這樣直率、堆疊、複雜、多元的街景,正是屬於我們的「台灣味」;而市井的、人文的內蘊和豐美,只等待──你的發現! 隨書加贈 ●全新創作!4款時光街屋走繪書卡 2017年開始的「台灣街屋一○○計劃」,成為畫家鄭開翔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象徵。在城市遊走的這些年,他依然記錄著老房子的變遷,描繪店鋪的流轉。本次精選4款最新創作的街屋圖像,提筆寫下背後的故事,彷彿一張張給朋友明信片,寄予讀者珍藏。 ●行家必收!37間街屋、60x23cm長幅書衣海報 如圖鑑般的長幅街屋海報,氣勢磅礡,卻又藏著專屬台灣的日常生活味。「扛棒」、鐵皮、水塔、盆栽、摩托車……一一凝視指認,將發現更多驚喜與樂趣,俯拾即是美。 本書特色 ♦再一次看見台灣 從南、中、北、東到離島,從台灣特有的「扛棒」到鐵皮,以100張街屋繪圖,一覽台灣的庶民生活、草根文化、城市地景,重新看見被我們忽略的台灣街貌之美。 ♦深具收藏價值的街屋圖鑑 街屋的味道,是一種生活感的堆疊。招牌、鐵皮、水塔、帆布、紅磚、騎樓、斑駁的牆、共生的樹、疊放的貨物、塑膠椅、摩托車……,充滿既熟悉又懷舊、既道地又動感的「台灣味」。 ♦蘊含生活體悟的人文情懷 視覺藝術、店家故事、生命經驗、美感教育、時代歷史,跟著作者行走→觀看→繪寫,深入每一座城市的文化風景。 ♦建築符號、繪畫技法大公開 介紹台灣街屋建築符號美學,不藏私分享繪畫工具、步驟與技法,滿足知識與學習的興味。
《街屋台灣》之後,再次記錄庶民台味的鼎沸力作! 台灣速寫畫家鄭開翔,將視角轉向街頭巷尾, 暈黃燈光下,是你我最熟悉的「路邊攤」。 最少的人力、最簡便的營業方式,締造了這座島嶼最蓬勃的文化地景, 也讓我們從生存的一角,看見生活的況味。 「每個攤位都像是移動的裝置藝術。」──鄭開翔 台灣的攤販,是車陣中兜售的玉蘭花,是月台上叫賣的火車便當,是菜市場的魚肉青鮮,是公路邊的當令土產,是校舍旁的早餐蛋餅,是軍營外的雞排涼飲,是夜市裡的跳樓特賣,是文創市集的手工藝品……我們的多元,在廟埕,在老街,在巷弄之間;我們的生活,因有攤販而變得豐富親切。 速寫畫家鄭開翔,在《街屋台灣》之後繼續行走上路,並將視角轉向街頭巷尾,畫下一個個引人眷戀的「路邊攤」。他從中嗅到一絲古早的生活氣息,拓展了自己的目光與味蕾,想起青春時期的擺攤片刻,重回童稚的甜蜜時光…… 從「街屋」的情感溫度,到「攤販」的熱鬧鼎沸,他以水彩渲染、手繪勾勒,記下這座島嶼最蓬勃發展的文化地景。獨有的台式生活線條,細膩還原這塊土地的精彩。 你心中的「台灣味」是什麼?翻開這本書,享受這美好的一期一會吧! 隨書加贈 最熟悉、最在地、最庶民、最懷念……「看見百攤」全幅書衣海報(59.5x23cm),精彩珍藏! 本書特色 ●百變,是台灣路邊攤的本色 一卡皮箱、二手推車、三輪踩踏、貨車改裝……每個小天地都是販賣者的流動創意,因時,因地,因顧客制宜。在這本書裡,鄭開翔以藝術家的視角觀看、探訪,更細細繪出此般恣意生長的台味美感。 ●看見台灣風土物產與買賣情懷 產地直送的四季水果、價格實惠的青菜魚肉、撫慰肚皮的熟食小吃、滿載回憶的糖餅點心,還有巷子裡聲聲叫賣的物什百貨。透過繪畫躍然紙上的,是風土,是習俗,是手藝,更是常民的生活情趣。 ●細膩記錄攤商街販的生存之道 在畫家的筆觸下,遮陽大傘、手工招牌、延伸棚架、成串的塑膠袋、疊放的桌椅等,不浪費一絲空間,宛如社會夾縫中迸發的謀生巧思。一百個攤位聚成圖鑑,亦展現台灣百工的拚博精神。 ●從一期一會到記憶永恆 隨著都市興起,環保意識、法治觀念抬頭,新的生活習慣大大改變了商業模式。往日攤販逐漸式微,甚至再不復見。我們是否可能嘗試用較溫柔的角度去理解?鄭開翔說,自己是帶著一種「捨不得」的心情,期盼透過畫作,記錄下這屬於台灣的吉光片羽。
為英雄安魂,為歷史解謎 臺灣史小說重磅力作 勾畫百年前波瀾壯闊的文化啟蒙時代 一位是被時代洪流遺忘的熱血鬥士,一位是果敢前衛的美聲歌后, 他們在人文薈萃的大正時代相遇,共結連理。 在1920~30的狂飆年代,夫妻同心追求理想與改革, 活出臺灣人的尊嚴與風範。 ★珍貴顯影.重現臺灣「狂飆年代」:特別收錄近百幀1920-1940年間珍貴歷史圖像、時代人物與文獻照片 ★照亮島嶼的啟蒙曙光:致敬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獻禮 一部交織著熱血與真愛、烏雲與天光、琴韻與歌聲的壯闊史詩 從思想啟迪、民主萌芽到臺灣意識覺醒 帶來希望與新生的島嶼晨曦…… 臺灣史小說名家陳耀昌,繼《福爾摩沙三族記》、《傀儡花》之後,又一重磅力作。隨著作家之筆,彷若回到日治時期,體會了「臺灣社運先鋒」盧丙丁及「臺灣歌唱藝術家」林氏好伉儷之間的才情、使命與志業,也認識了引領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及政治上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的風起雲湧與興衰歷程。 全書以主角盧丙丁串出那一代掀起「臺灣意識」的各行各路知識份子,呈現1920至1930那個臺灣社會運動最蓬勃的年代,兼又穿插漢生病奮鬥史;同時也藉歌唱藝術家林氏好的故事,帶出1930年代曲盤時期流行音樂盛況,生動刻劃著那個臺灣意識最蓬勃、心靈最熾烈的時代。
★首部攀登台灣百岳的登山漫畫 ★全彩精繪,盡顯台灣山林繽紛與壯闊景致 在登山的過程中,雖然是一群人一起走,但沒有人能夠幫你走完全程。每個人都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腳,一步一腳印,往前邁進。 ──《超嶽》作者 莊河源 五位大學登山社同學在畢業多年後,再次合體一同登山。他們結伴挑戰東北亞之巔──玉山,親近天使的眼淚──嘉明湖,並且更進一步挑戰雪季的雪山行程。 身為登山愛好者的漫畫家莊河源,透過細緻的畫筆與登山的故事,將他熱愛的山林分享給所有愛山、愛自然的人。書中有壯麗的山川景致、主角們的堅貞友情、耐人尋味的愛情,以及充滿視覺震撼與圖像張力的分鏡,並加入登山知識小百科,帶領你一同體驗超越自己、親近山林的感動。
生活裡俯拾即是的「無用之物」, 正透過「用力生活」的人而重生! 街仔路,攤商街販的生活舞台。 架起五顏六色的大花傘, 凹一凹紙箱當作價格牌, 用奇異筆寫出「特選」「尚青」POP, 善用每一寸空間,拼湊堆疊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連鎖店與標準化之外, 那些絕無分號,一家子、一輩子打拚的攤販商家, 內裡包裹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經營學?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一定要從手邊的東西開始想辦法 兩個女生的路上觀察,發覺到有點熟悉又不太一樣的日用品。隨手取得的寶特瓶,切開當作名片架,不再使用的紅色水盆,DIY就成了燈罩;破舊的球鞋,變身獨一無二的植栽容器……原來在攤商街販的眼中,「生存」便是「把無用變有用」,發揮創新與愛物精神,成就便利又便宜的耐用良品。 ◆一本未曾見過的常民文化紀錄,翻轉你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 在趣味物件的背後,更可貴的是人生的經營,就算只有一「攤」小天地,也有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用一輩子試出來的生意經。店門口的疊加置放、流動攤位的收納拆裝,還有在夾縫中展現的人情況味,它們或許未曾被言說,但形形色色的風貌,卻展示了街頭最蓬勃的生命力。 兩名作者透過實際行動,採集從街坊鄰里迸發的台式創意,涵括修繕的巧思、加減用的趣味、惜物的情分、手作的溫度,以及小人物修修補補、塗塗改改的生命故事。全書以活潑筆調幽默考察,宛如一場紙上紀錄片,帶你重新認識街仔路上的台灣生活風景。你會發現——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也有細細走看、慢慢感受的價值。 齊聲推薦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高耀威|長濱「書粥」書店老闆 黃子欽|設計師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蘇煒翔|justfont 共同創辦人 《街仔路採集誌》是一本台灣市井裡物質文化的精采紀錄與詮釋,作者帶著我們看到屬於常民的藝術美學與設計,也帶我們學習如何觀察自己身邊的空間、物件與行為,並進一步找到打造自己生活美感與便利的可能。──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身為資深的「走路分心者」,我也折服於《街仔路採集誌》書中驚人的路上細膩觀察。──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當我看到《街仔路採集誌》這本書的問世,深深感受到無用時代的來臨,書中採集各種日常生活的無用之用,既幽默又實用,充滿蠻性的生活味,讓人感覺到俯拾即是的快樂。──高耀威/長濱「書粥」書店老闆 常民生活中的超現實題材⋯⋯像《街仔路採集誌》的創作型態,也許這就是南島語系下,台灣對於本土美學的二次創作。──黃子欽/設計師 當大家都在找尋何謂「台灣」獨有的美學元素時,兩位作者的田野調查應能帶來相當大的貢獻。──蘇煒翔/justfont 共同創辦人
第一本教你培養「台式視角」的速寫教學書! 不只要你看到獨特的「台式美學」, 更想邀你一起,用畫筆成為城市地景記錄家。 特色1★從觀察開始,帶你找到並畫出自己的獨特台灣style。 特色2★從基礎學起,由輪廓到細節,由線稿到上色,輕鬆畫出台灣風情。 特色3★小開老師最擅長的街屋畫法大公開! 生為這塊土地的子民,與土地產生連結,並且用速寫來記錄這些我們一同經歷的美好,是多麼重要的事。──鄭開翔 從《街屋台灣》開始,鄭開翔以其獨特的觀看重點,引領大家看見充滿台灣特色的街屋。帶著「城市速寫家」的職志走遍台灣,這次,他將與大家分享自己用鋼筆和水彩繪出台灣大小事物的方式與技巧。 鄭開翔筆下濃濃台味的作品,究竟有什麼特別的視角?添加那些物件到作品中,可以一眼讓人看穿你的台灣本色?跟著小開老師一步步的紙上指導,從琺瑯水壺、雞腿便當,到摩托車、陽傘攤販,你也能夠彩繪出自己身邊的大小景物,記錄下生活周遭最美好的台灣人、台灣物、台灣景。 讚嘆推薦 B6速寫男Mars|速寫藝術家 王春子│插畫家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張柏舟|前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張鐵志|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 蕭青陽|旅行藝術家 薛慧瑩│插畫家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藝術蝦|城市畫家 《速寫台灣》不僅是一本滿滿台灣味的速寫教學書,更是一本讓你重新發現生活周遭、習以為常景與物的祕笈。──B6速寫男Mars(速寫藝術家) 跟著鄭老師詳實的說明及範例參考習作,……讀者也能學到如何展現自己的創作,滿足渴望學畫的目的,從基礎開始輕鬆畫出自己意想不到的美景。──張柏舟(前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鄭開翔的前作《街屋台灣》描繪了台灣建築的獨特美學風景,而在這本《速寫台灣》中,他給每個人工具,自己去速寫、描繪你看到的台灣風景。──張鐵志(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 邀請大家透過他的作品,深刻認識我們的家鄉與土地,甚至也能畫出一幅你眼中既獨特且美麗的台灣。──蕭青陽(旅行藝術家) 《速寫台灣》會是一顆小小的種子,領著更多未曾接觸繪畫的人們走進美術的森林,也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美感的基因。──藝術蝦(城市畫家)
因為熱愛,他們一頭栽進充滿挑戰的電影業; 因為執著,他們在電影中完成一部部自己的代表作。 因為他們的無怨無悔,台灣電影變得更加精彩與好看! 十位風格獨特的電影幕後工作者, 用熱情、想像與行動,拍出瘋狂又精彩的電影人生! 一部電影的誕生除了受人矚目的明星,最重要的就是背後成就作品的所有製作人員,少了任何一個,電影的齒輪將難以轉動,難臻完美。 在電影亮麗的披衣下,其實隱藏了無數的汗水、淚水與焦慮,當我們買票進戲院觀賞美好的影像作品時,又怎麼知道原來電影背後的劇本可能修改了八十次,甚至是在到處借錢的狀態下才完成了拍攝? 本書作者透過一連串的貼身採訪,深入描繪一部電影從零到完成的幕後推手群像,包括製片、導演、編劇、美術、攝影、錄音、場務、剪接、配樂、發行與行銷,看他們如何在崗位上孜孜矻矻、如何利用想像豐富影像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電影中找到無可取代的成就、進而發光發熱。他們是: 【製片】黃志明──為台灣電影寫歷史的人 【導演】鄭有傑──拍電影,非如此不可! 【編劇】張家魯──寫出華語類型片筆下江山 【美術】黃文英──追求電影極致之美 【攝影】廖本榕──讓技術成為藝術 【錄音】湯湘竹──電影,帶我去旅行 【場務】王偉六──跨時代的幕後英雄 【剪接】陳曉東──尋找感動,不眠不休 【配樂】王希文──電影作曲的精準度 【發行與行銷】王師──電影,讓我每天熱血沸騰 此外,為提供有志電影工作者入行指引,特別專訪電影幕後技術人員的專業建言,包括「所需能力與特質」、「入行機會」、「薪資水準」、「心理準備」以及「入行建議」,不僅可作為自我檢視的指標,同時也是台灣電影工作者的經驗相承。
52赫茲,代表一種沒有同類能接收的頻率; 52Hz, I love you,就是「孤單的人,我愛你」。 偌大的海洋中,擁擠的城市裡, 唱著52Hz的我,不小心成為世界上最寂寞的鯨魚。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因為你, 我的孤單只是故事的開始…… 新銳插畫家──貓靈 ╳ 魏德聖新品種音樂電影《52Hz,I love you》 讓每個孤單的人期待美好的相遇,不孤單的人重新找回愛情的初衷 【關於電影】 ★ 導演魏德聖繼《海角七號》後,睽違9年音樂喜劇電影! ★ 七位金曲創作人聯手打造17首原創音樂! ★ 眾所期待!海角幫全員回歸客串、嗨翻2017農曆春節! 【關於書】 《52Hz, I love you》電影同名改編圖文書 小安:一隻鯨魚愛上陸地上的女孩,女孩聽見一切,心卻接收不到… 小心:一直做好了愛的準備,但遲到的那個人從未出現…… 在情人節,兩人分別忙著扮演喜鵲傳遞幸福,但他們是否也能擁有幸福? ★新銳藝術家貓靈最新圖文創作,重新詮釋演繹電影《52Hz, I love you》的故事。 ★繽紛多彩的浪漫繪圖風格,營造都會愛情的閱讀心感受。 ★雙封面設計,帶領讀者進入故事,深刻點出主角的不同心境並巧妙帶出相遇情境,充滿浪漫巧思與閱讀驚喜。 《52Hz, I love you不孤單‧影像手記書》 ★精選《52Hz, I love you》電影劇照與真愛金句,讓影迷一睹電影中的浪漫氛圍與主角風采。 ★設計手記書寫頁面,讓你隨時隨地記錄下孤單或不孤單的心情記事。 ★手記書以電影主視覺為封面,是市面上唯一《52Hz, I love you》電影視覺同步周邊書。 隨書加贈1:《52Hz, I love you》電影視覺書衣海報 隨書加贈2:PERTH’S KEY五月玫瑰純露 純露為萃取五月玫瑰精油時蒸餾出的花水,帶有淡雅玫瑰香,可調理肌膚,適用於臉部、身體肌膚及髮絲,保濕潤澤,也營造出天然玫瑰氣息的幸福感。(60ml,市值490元)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一場醞釀十二年的電影大夢--《賽德克‧巴萊》,歷經了漫長等待與艱辛拍攝後,終於要在民國百年,呈獻給全球觀眾!遠流出版公司自電影籌拍初期,即感佩於魏導演電影團隊的執著與認真,決以最大的編輯熱忱和專業,為這一件台灣電影史上意義非凡的盛事留下最珍貴的紀錄。觀看《賽德克‧巴萊》動人電影,閱讀《賽德克‧巴萊》精采書籍,從幕前與幕後、漫畫與歷史、導演與夢想、製作與產業、編劇與史實等全方位角度,徹底了解「賽德克‧巴萊」!《夢想‧巴萊》搶先報導電影拍攝期間的「極祕辛」︰★彩虹部落對抗太陽帝國,我們要的只是「尊嚴」!★從黑白照片中復活,櫻花永不凋謝的霧社街!★全亞洲最優團隊大召集,台日韓中賽語攏總嘛ㄟ通!★素人演員大作戰,上山下海也要把你找出來!★最龜毛的梳化造型,把腳張開連屁股也要塗黑!★窮山惡水搏命演出,傷病累累賽德克‧「疤來」!★鐵齒導演的真心吶喊:我只要陰天有這麼難嗎?
台灣,福爾摩沙,是一座美麗的海中之島,環繞在台灣本島四周遼闊的海域中,散佈了許多世界級文化自然遺產景觀的離島,猶如海上珍珠般,靜默的在湛藍的海面上閃耀著動人的光采。 在這些離島中,綠島、蘭嶼、澎湖、金門、馬祖是其中最著名的五座。這五大離島各自擁有其獨特奧妙的地形景觀、風俗民情及歷史經驗;例如蘭嶼的達悟文化、綠島的人權史事、澎湖的玄武岩地形、金門的洋樓與傳統聚落、馬祖的戰地風情與閩東建築……等。種種自然與人文美景,都值得細細品味,深入探究。 自從接掌文建會以後,多次因公走訪離島、與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座談,參訪各個離島美麗的景致,每一次的經驗都讓我印象深刻。面對如此令人讚嘆不已的景觀,我很希望可以將現場的感動分享給更多的人,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朋友們。 《台灣離島之美》這本書,就是這個願望的實現。這本書以五大離島為主軸,採用現場攝影的影像,加以精緻的編排,呈現離島獨具的特色及絕美的風情魅力。期望經由這本書,吸引更多的朋友對離島文化的關注與認識。 本書由遠流出版公司編輯製作,特別邀集在地的創作者撰寫專文,有綠島的林登榮先生、蘭嶼的夏曼‧藍波安先生、馬祖的王花弟先生、金門的江柏煒先生、澎湖的林文義先生,透過他們的生花妙筆,將帶領讀者細細品味每一個離島獨特的美麗與感動。
大台北空中散步 本書是以大台北地區的空照圖為經,以自然與人文專家的精闢解讀為緯,並結合遠流台灣館多年的專業編輯經驗,所完成的國內第一部「圖解式」空拍地理書。本書充分展現攝影藝術之美與豐富的知識內涵,是跨世紀最震撼的大視野地誌觀察紀錄! ◎ 最精采懾人的空照圖:精選262張高空攝影家陳敏明拍攝的大台北空照圖,帶領您從北部海濱、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丘陵山區、林口台地……俯瞰大台北真實地貌,張張都是宏觀珍罕的土地見證。 ◎ 陣容最堅強的專家群:特聘地質學家陳文山、建築學家曾旭正、歷史學家詹素娟等三位不同領域學者,針對每一張空照圖作最詳盡解讀。內容涵蓋地形地質、聚落開發、都市規劃、自然生態……滿足全方位的知識需求。 ◎ 最詳明清晰的標示圖:配合空照圖,詳細製作數十張明確完整的辨識圖與地圖,一一標示出空照圖範圍、拍攝方向與重要地標,讓您迅速掌握每一地景精髓。 ◎ 最精緻動人的手繪圖:大量精心繪製的透視圖、剖面圖、形成圖與建築圖,深入剖析大台北地區的自然與人文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