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朱 書系 ,共計1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性愛大歷史:亞非篇(限制級):超尷尬的文化人類學

異國之人如何做愛?其他的文化、其他的傳統,是怎麼辦事的?與大家可能以為的相反,性事並非出於「自然的天性」,而是出於「文化的養成」,是經過教育而習得、經過法律與習俗的規制、經過倫理道德的演變而形塑的。 歷史學者經常對於性事部份感到尷尬,而避開不談,但這本《性愛大歷史:亞非篇》,則會引領我們發現性愛行為不可思議的多樣性:如《愛經》的起源與印度王公的婚禮習俗;《一千零一夜》的情慾篇章;非洲傳統社會的陰蒂女與情愛法術;中國道教的長生秘訣與皇帝的男女通吃;杭州的青樓與廣州的花舫;平安時代的情慾、厭女的武士、以及外界對於藝妓的誤解… 《性愛大歷史》系列讓我們能夠跳脫種種禁忌,去理解私密行為。我們試圖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女性在世界各地,都系統性地受到宰制?是否有些更自由的社會呢?如今大家是遭受了更多的壓迫,還是獲得了更多的解放呢?各種性傾向又受到了什麼樣的認可呢? 本書史無前例地以華麗的圖像,有如廣角鏡一般,呈現了人類表達慾望的各種方式。 本書特色 在暢銷世界的⟪性愛大歷史-西洋篇⟫獲得廣大迴響之後,人類學家Philippe Brenot 與漫畫家Laetitia Coryn 再次攜手出版了這本⟪性愛大歷史-亞非篇⟫。取材歷史與學術研究書籍,以漫畫的活潑生動,帶我們從性與愛的視角,由非洲到中東,自印度、中國到日本,走一趟世界文明之旅。 在幽默而深入簡出的圖文中,我們看到性與愛有哪些部分是舉世皆然?又有哪些是因地而異?關注到在不同時空的文化裡女性是何處境?性傾向如何被看待?而從二十世紀中葉才開始的一些改變,又是如何打破過往的禁忌,尤其打破源自男性及異性戀的宰制?這些歷程,這本書也要告訴你。 好評推薦 「精彩絕倫!以性的歷史為題的圖文創作,前所未見。從宏大的深入研究,作者帶給讀者一本又刺激又有教育意義的好書。」 法國 L’Express 週刊 「對於人類的情慾一次人類學、科學而又風趣的檢視。」 西班牙 El País  日報 「一本博學、機智又開心的好書,毫無忌諱的講述另一種歷史。」 法國 La Voix du Nord 日報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性愛大歷史:西洋篇(限制級)

無境文化  出版
2021/01/21 出版

這是本2016年在法國出版就成為話題,翻譯成十四國語言的暢銷書。以生動風趣的漫畫,揭開私密、隱晦又與每個人最息息相關封印,從性與愛的角度切入,重新講述了一部人類自上古到21世紀的文明史。 既陌生又熟悉,笑料中不失喟嘆;這本好看的漫畫也是讓人獲得新知的歷史故事書,妙不可言。 「出言不遜又有新意的圖像小說,充滿了迷人 ─ 或許也很驚人 ─ 的歷史。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基調溫暖、人性、包容、且心胸開闊。」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讀起來刺激又有教育性。」 ──法國《快訊》週刊(L’Express) 「用學術性卻不失趣味的人類學觀點,來看待人類的情慾。」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 坦蕩蕩的清新健康讀物 性是生活的一部份,然而其意義卻是由文明所界定的,某個時代看來正常或異常的舉止,放進人類歷史的長河來看,可能就成了難以理解、或是稀鬆平常的事。本書以詳實的文獻資料為基礎,用輕鬆的筆觸、大方的態度呈現西方世界古往今來的性與情愛,從東非猿人、巴比倫、古埃及、希臘羅馬,一直介紹到同性婚姻與網路交友的時代,在法國一上市就引發轟動,已有14種外語譯本。

9 特價6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然契約

無境文化  出版
2024/02/15 出版

▲▲當代哲學經典新版《自然契約》(2018)▲▲▲▲▲對攸關人類存亡的生態危機哲學家的的解決方案▲▲▲▲▲▲▲▲法國最受愛戴的哲學家米榭·塞荷最前瞻革命性著作▲▲▲▲2019年辭世的米榭·塞荷生前是當代法國最受愛戴的哲學家。人們愛戴他,不僅因為他以美如詩歌的敘事書寫哲學,最重要的,是作為哲學家,他對於人的存在與世事的哲思,常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就在他過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新版的《自然契約》(2018)。他再次重申原本的主張,但表達了對幾十年來危機日益加劇,人們卻無具體應對而帶來的憂心忡忡。有鑑於人類的生產力及破壞力大到足以毀滅自然,作者認為在原有的社會契約基礎上,必須簽訂一份新的契約──自然契約,因為唯有將自然納入法的範疇,視之為法律主體,並與之簽訂一份契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才能找到一種新平衡,化解雙方衝突,創造共生關係。今日,從科學家的諄諄呼籲,或是政客的惺惺作態,多數人都已經知道地球的生態危機已經嚴重到攸關人類存亡的程度。如果從1990年米榭·塞荷出版《自然契約》洞見這場危機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算起,人類又再浪費了二、三十年的寶貴時間。2019年辭世的米榭·塞荷生前是當代法國最受愛戴的哲學家。人們愛戴他,不僅因為他以美如詩歌的敘事書寫哲學,最重要的,是作為哲學家,他對於人的存在與世事的哲思,常常具有革命性的前瞻。就在他過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新版的《自然契約》(2018)。他再次重申原本的主張,但表達了對幾十年來危機日益加劇,人們卻無具體應對而帶來的憂心忡忡。有鑑於人類的生產力及破壞力大到足以毀滅自然,作者認為在原有的社會契約基礎上,必須簽訂一份新的契約──自然契約,因為唯有將自然納入法的範疇,視之為法律主體,並與之簽訂一份契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才能找到一種新平衡,化解雙方衝突,創造共生關係。全書包含四個章節,探討了人與自然關係,其衝突與解方;從根源追溯科學與法律既交織又歧異的關係;最後,以繩索解讀人類文明,人的歷史就是不斷的連結與解索。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將來世界民族誌

無境文化  出版
2023/09/01 出版

菲利普.德斯寇拉作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人類學榮譽教授,無疑當今最為知名的人類學者。2023年11月中他將應法國官方邀請訪台,參與一系列有關氣候變遷、生態危機的台法文化交流活動。這本他2022年發表的最新作品《將來世界民族誌》,深入淺出,可以讓台灣讀者認識其思想,讓交流能夠豐富。本書獲得2022年France Culture/Arte 論述類書籍大獎。菲利普.德斯寇拉(Philippe Descola)作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人類學榮譽教授、師承李維史陀的美洲印地安研究大家、「四大存有論」學說的創立者,無疑是當今最為知名的人類學者。這本他2022年發表的《將來世界民族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跨界思想對談錄。藉由受過哲學訓練、兼具人類學素養的生態運動者、漫畫家亞歷山德羅.皮諾紀(Alessandro Pignocchi)的參與,甚至主導,使這本書在議題設定、論述及呈現方式上都別開生面。兩位作者以各自的學思生命經驗為基底,探問我們這個空前富裕的時代為何會同時充滿極端的仇恨與痛苦,世界到底是從甚麼時候開始走上這條失控的道路、改變命運的典範與可能又藏在哪裡。觀點前衛縝密,文字淺白易解,不論在學術研究、社會實踐面向,都深具意義且有出色成績。而對話之外穿插其間的漫畫,幽默具象,也讓作者對當代社會的反思與批判更加鮮明可親。本書凸顯資本主義社會由經濟邏輯宰制所有領域的荒謬與難以為繼。從法國荒地聖母保衛區反機場運動切入,並借重其他社會、時空強調不可比性的價值系統,提醒我們,面對傷痕累累的地球,「公民不服從」、與萬物平等共好的環保運動不是意識形態的產物、也不只是社會責任的實踐,而是我們應該繼續深化思考與堅持選擇的生存方式。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代妖后(第二版)(限制級):潑糞刊物裡的瑪麗.安托奈特

無境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原來,假新聞在社群媒體裡翻騰而害人性命,兩百多年前就有! ◇不分保王黨與革命黨,競相為她建構穢亂淫蕩的假新聞,以潑糞刊物瘋狂流傳。 ◆本書以史料及人性刻劃為經緯,描述西方歷史最出名的王后瑪麗·安托奈特,如何在法國大革命前後遭到潑糞刊物的謀殺。 ◇攻擊者的兩種深層心理:憎恨女性與仇視外國人。 ◆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香塔勒·托瑪作品選之一。 瑪麗·安托奈特的前半生堪稱是場美夢,但美夢會在瞬息之間改變方向,直接幻化成為夢魘。 十五歲抵達法國時,她年輕、秀麗,加上一頭金髮,漾上臉的笑意就能令法國民眾以及整座宮廷為之神魂顛倒。可是轉眼之間,那些由輿論為她塑造的名望,又被輿論加倍收回。一本又一本的潑糞刊物,不分保王黨與革命黨,競相為她建構穢亂淫蕩的醜聞軼事,將她抹成「一切惡行的幫凶,墮落習性駭人聽聞的異邦女人,她玷污法蘭西的王座,一身惡貫滿盈」。而這些同仇敵愾的攻擊,其實暴露出的是兩種深層心理:憎恨女性與仇視外國人。 本書作者嘗試找出讓瑪麗·安托奈特喪命的原因。藉由本書,我們清楚目睹了輿論如何策略性地利用女性人物,潑糞刊物又是如何在政爭中翻雲覆雨。潑糞刊物卑鄙下流、唯利是圖,寫些甚麼很快就被人們遺忘,但是在政治權力傾軋移轉過程,卻往往扮演了關鍵角色。本書收錄七篇當時的潑糞刊物,內容充斥著對宮禁穢亂的臆想,極盡低俗不文與醜化能事,令人歎為觀止。 對照我們每日所見的部份媒體行狀,仍然不時上演著潑糞刊物致人於死的戲碼,這本趣味橫生的小書讀來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作者香塔勒·托瑪於2021年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為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的「不朽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回憶咖啡館

無境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不朽者」香塔勒·托瑪的自傳體散文。 ◇法國世界報、L’Express 週刊等權威書評熱烈推薦。 ◆師承羅蘭巴特,悠遊於學術與文學之間,交融知識與想像的獨特筆風。 ◇在個人成長,思想啟蒙,女性覺醒、及68年5月學運等故事之外,一間間位在波爾多、巴黎的咖啡館也是書中主角。 ◆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香塔勒·托瑪作品選之四。 回憶咖啡館,是在回憶裡的咖啡館,也是在咖啡館裡的回憶。 2021年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為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不朽者」的香塔勒·托瑪在這本自傳體的散文中,描繪她作為戰後嬰兒潮世代,所渡過鄉下海邊的童年、在高中哲學課受到的啟蒙、對於西蒙·波娃女性覺醒與思想自由的崇敬、1968年的社會動盪及5月學運的狂瀾,到她步入羅蘭·巴特門下的學思歷程。香塔勒·托瑪以其自成一家、優雅睿智的文筆,寫出她的成長、疑惑、年少輕狂......而這些回憶所蘊涵的哲思,勾勒在一幅動人的法國風情畫之上。精神與身體的綻放與休憩之處,人與人間悲歡離合的佈景,是一間間回憶咖啡館。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薩德

無境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兩百多年來不斷挑戰藝術家、學者與讀者的道德界線,刺激他們的創作,史上最惡名昭彰的作家/哲學家薩德侯爵的傳記。◇本書多年來都在法國被視為發現薩德的最佳傳記。◆在法國大革命前後各個政權都要監禁處罰他,在獄中待了近30年依然堅持創作,史上最頑強,最顛覆也最原創的作家生平。◆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香塔勒·托瑪作品選之三。薩德堪稱是人類史上最顛覆、最淫穢也最邪惡的作家。他的名字甚至化變成西方各國語言中用來指稱「虐待狂」(sadiste)的字彙。但為什麼至今作家、藝術家、學者或是一般讀者依然對薩德著迷?他的作品不論是作為思想研究課題,或是被視為文學瑰寶,都如此重要呢?作者香塔勒·托瑪在羅蘭巴特的指導下開始薩德研究。這本書是脫胎於其論文的第二本薩德傳記。她的文筆在想法與邏輯外,亦展現情緒,行文中充實著逸聞趣事以及從薩德作品中擇出的補充段落,使得這本書多年來都在法國被視為發現薩德的最佳引導。香塔勒·托瑪於2021年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為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的「不朽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再見吾后 (第二版)

無境文化  出版
2022/06/01 出版

◆2002年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及凡爾賽學院大獎得獎小說。◇改編電影《情慾凡爾賽》獲得11項凱薩獎提名,3項大獎。◆在法國大革命的前三天,凡爾賽宮裡的世局震盪及人間情仇。從貼身女官角度描繪身處驚濤駭浪中的法國最後王后瑪麗·安托奈特。◇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香塔勒·托瑪作品選之二。……我聽見王后長袍摩擦木地板的窸窣聲。我看見她那戴滿戒指的手將一道高門的兩扉維持在半開的狀態。我感受到她狂亂的呼吸。鏡廊開展在她眼前,起伏飄動,陰險地誘惑她,好像混水下面藏了個無底洞。她再也無法行走了。因為獨自一人,她舉步維艱了。我心裡想:她的腳步跨不出去,她沒勇氣走路。在我迷惘的心緒中,王后已和癱子沒有兩樣,那衰老的黑博公爵,被遺棄在抬椅中的公爵。我將雙眼闔上。我為王后哭泣。我為他們流淚。我的朋友說過:「大勢已去,一切完了。」他沒有錯。如今全盤皆輸,狂瀾無法力挽。***本書是以王后朗讀官第一人稱自述的小說,讀者透過她愛戀的眼神,凝望凡爾賽玫瑰、法國最後的王后瑪麗·安托奈特,也目睹了巴士底監獄被攻陷之後的三天裡,凡爾賽宮裡的世局震盪及人間情仇。2002年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及凡爾賽學院大獎得獎作品。作者香塔勒·托瑪於2021年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為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的「不朽者」。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法國文豪雨果1829年小說+台灣戲劇工作者陳以文2015年創作劇本(第二版)

無境文化  出版
2021/01/21 出版

雨果出版於1829年的小說,是法國浪漫主義奠基的經典作品。而陳以文創作的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這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是法國大文豪雨果閃耀兩世紀的小說+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的創作劇本之合訂本。第一版售罄後,這是經過修訂的第二版。閱讀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從藝術的心靈去關懷我們的社會。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金馬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得主陳以文穿越時空的對話:《死刑犯的最後一天》1829年小說+2015年劇本早在創作《悲慘世界》與《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之前,年輕的雨果發表於1829年的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né),以純文學的方式來描繪圍繞著死刑所帶來的人性凌虐,就已使他成為法國文學界受人矚目的新銳。在一百八十多年後的台灣,陳以文導演從這部小說獲得了靈感啓發,加上了台灣的社會背景以及改編的死囚故事,在2015年創作了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試圖帶給觀眾探討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視角。這齣戲於2015至2017間三度公演,累計超過2000名觀眾深受感動。本書是兩部《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的合訂本,同時呈現以兩種形式體現「藝術作為社會關懷」的作品,在為死刑議題提出另一種思考角度之外,也提供一種跨時空、跨文體對照的可能性。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劇變的新時代:米榭.塞荷《危機時刻》與《以前有多好!》合訂本

無境文化  出版
2020/02/10 出版

★★法國當代最受愛戴的哲學大家,米榭.塞荷Michel Serres作品★★ 忠於塞荷深情而冷靜的哲學思索:思考是日常,更是延續性的活動。而他勤奮筆耕,每年以數本、份量不重的小書,讓讀者可以即時但循著脈絡地與他一起思辨。《危機時刻》、《拇指姑娘》、《以前有多好!》的連貫性清晰明白,以近十年的跨度,伴隨讀者深入而全面地探索這劇變的新時代。有如交響曲的三個樂章,環環相扣、動人而振聾發聵。 為了要理解震撼我們的時代,叫人憂慮的種種劇變,米榭.塞荷(1930-2019)先是在《危機時刻》一書中描繪社會的重大轉變,分析了現行的組織機構如何淪落到對於我們的需求無能為力。進而在《拇指姑娘》裡,將關鍵性的改變具體形現在他創造的這個人物化身之上,勾劃出一個可能並充滿希望的未來。最後在面對那些「愛抱怨爺爺」每每對著將來還得幫他們付很久退休金的「拇指姑娘」輕佻地嘮叨說「以前有多好......」,米榭.塞荷怒從中來,寫了《以前有多好!》一書,回顧他親身經歷的過往,斥責「愛抱怨爺爺」阻撓我們抱著期盼去看向前方。 無境文化在2017年出版了米榭.塞荷最暢銷(法國銷售超過30萬冊),並且引發一波熱烈討論新世代教育構想的《拇指姑娘》之後,集結《危機時刻》與《以前有多好!》合訂出版這本《劇變的新時代》。這是哲學大家米榭.塞荷回顧他親身經歷的過往而看到值得樂觀的今日,卻又為面對劇變的未來擔憂,深情而冷靜的哲學思索。 從《危機時刻》(2009年)到《拇指姑娘》(2012年),再到《以前有多好!》(2017),這近10年之間,我們看到世界的劇變。從社會、政治、經濟組織的臃腫無能,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到普世價值的瀕臨瓦解......這是我們的危機時刻,也是米榭.塞荷在這三本書中的哲思,更是我們今日與未來需要一起面對的課題。 身為法國當代最受愛戴的哲學大家,米榭.塞荷的分析不但清晰而前瞻,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學對這嚴峻的形勢提出一個可能並充滿希望之未來。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吞吃女人的畫家

無境文化  出版
2019/11/04 出版

▁▃▅▇ 本書作者是當今西方世界最重視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 答悟得專欄評論文章皆同時以多種語言發表在法國(Le Point 週刊)、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及阿拉伯世界重要媒體。2016年獲得Jean-Luc Lagardère年度最佳記者獎,2019年獲得法蘭西研究院頒發的Cino Del Duca 文學成就獎。後者地位崇高,獎金僅次於諾貝爾獎。▁▃▅▇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唯一邀請作家整夜獨享世紀怪才的傑作所創作的散文。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於2017年底受邀到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獨自在「畢卡索1932:情慾之年」特展作品的環繞下度過一夜。藉著與畢卡索畫作的無聲對話,本書深入討論了阿拉伯世界、西方世界以及其他文明對於「慾望」、「身體」、「女性」因恐懼而產生的壓迫,也對畢卡索作品中有關情慾、愛與死亡的種種糾葛,有了前所未見的思索與詮釋。而對今日若干地方伊斯蘭的極端化,答悟得問到:「何以我們文化中的圖像或再現讓他人如此憤怒?藝術跟女人一樣是真主阿拉的對立面?西方的藝術或歷史難道是有罪的?」▁▃▅▇ 無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以及法國在台協會將在2019年11月5號至9號聯合邀請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來台舉辦公開講座以及交流活動。▁▃▅▇ 卡梅·答悟得兩本重要著作的中文譯本:《異鄉人-翻案調查》(小說,吳坤墉翻譯)以及《吞吃女人的畫家》(文集,陳文瑤翻譯),均於2019年11月由無境文化在台出版。《吞吃女人的畫家》是當今西方世界最重視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於2017年底受邀到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獨自在「畢卡索1932:情慾之年」特展作品的環繞下度過一夜之後,以這經驗創作的散文集。「何以我們文化中的圖像或再現讓他人如此憤怒?藝術跟女人一樣是真主阿拉的對立面?西方的藝術或歷史難道是有罪的?」藉著與畢卡索畫作的無聲對話,本書深入討論了阿拉伯世界、西方世界以及其他文明對於「慾望」、「身體」、「女性」因恐懼而產生的壓迫,也對畢卡索作品中有關情慾、愛與死亡的種種糾葛,有了前所未見的思索與詮釋。「展覽排序猶如一本日記,所有文宣上都這麼寫。而且,畢卡索最愛說繪畫就是持續不斷寫日記,意即標記時間,讓時間具有韻律,加以降伏,使之成為一種選擇過的節奏,而不是被動承受的週期。畫畫是一座可用指尖校正的鐘,一隻可馴養的動物,一口呼吸。展覽從一個入睡的女人展開,一副等待著的身軀,靜止不動的獵物。畫作名稱是《夢》(Le Rêve)。結束在《入睡的金髮裸女》(Nu couché à la mèche blonde)性交後小憩的畸形裡。這兩幅畫,開始這幅一如結尾這幅,啟動並終結了夢與入睡的循環。那是一個括弧,或說是一個成熟週期的入口與出口。一場從眼睛出發直到嘴巴上顎的旅行。從盲目的實體直到無形的口感。就像所有等著被吞吃的一切。《攬鏡入睡的女人》(La Dormeuse au miroir)讓人看到一個除了重點之外可以全部遺忘的女人:她將脖子獻給某人。獻祭透過鏡子反射而被凸顯,鏡像保留住她的姿勢,再次重申強調。頸部的曲線到處反覆、迴響,出現在身體其餘部分,左右著重心,將臉擲回背景裡。手臂的位置強化了模特兒放鬆的狀態。一根巨大的陽具擺放在鎖骨處,從這一側到那一側穿透女人。在這場佔有之下年輕女孩不過是一只咽喉。是的,這是充滿情慾的食人行為。我有一個晚上來證明。」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異鄉人:翻案調查

無境文化  出版
2019/10/25 出版

★2016年獲得Jean-Luc Lagardère年度最佳記者獎 ★2019年獲得法蘭西研究院頒發的Cino Del Duca文學成就獎 ★2015年獲得龔固爾首部小說獎 ★入圍2019年Openbook 好書獎 本書作者是當今西方世界最重視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 答悟得專欄評論文章皆同時以多種語言發表在法國(Le Point 週刊)、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及阿拉伯世界重要媒體。2016年獲得Jean-Luc Lagardère年度最佳記者獎,2019年獲得法蘭西研究院頒發的Cino Del Duca 文學成就獎。後者地位崇高,獎金僅次於諾貝爾獎。 本書為七十年來首部在文學的才情與思想的深度都能與文豪哲學家卡繆的傑作《異鄉人》並駕齊驅的作品,榮獲2015年龔固爾首部小說獎。法國世界報權威書評:「從今以後,《異鄉人》與《異鄉人-翻案調查》必須當做上下冊來閱讀。」 入圍2019年Openbook 好書獎。 在西方世界,人們先由卡梅•答悟得榮獲2014年法國龔固爾首部小說獎的名作《異鄉人-翻案調查》(Meursault, contre-enquête )認識到他傑出的文學才情 。進而發現他在阿爾及利亞之法語瓦赫蘭日報Le Quotidien d'Oran 擔任記者與專欄作家,撰寫那些精闢而批判的評論。很快的,其犀利的觀點、精準的文字、毫無畏懼的直言,就受到媒體與知識界持續的注目。現今其專欄評論文章皆同時以多種語言發表在法國(Le Point 週刊)、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及阿拉伯世界之重要媒體。不僅促使西方社會更深入認識阿拉伯世界,反思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在阿拉伯開明人士間獲得巨大共鳴。 短短數年,卡梅•答悟得獲得諸多榮耀。較為重要的除了《異鄉人-翻案調查》獲得2015年龔固爾首部小說獎之外,2016年獲得Jean-Luc Lagardère年度最佳記者獎,而2019年更獲得法蘭西研究院頒發的Cino Del Duca 文學成就獎。此獎之珍貴不在於獎金號稱僅次於諾貝爾獎,更在於法蘭西研究院在人文領域的崇高地位。 無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以及法國在台協會將在2019年11月5號至9號聯合邀請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來台舉辦公開講座以及交流活動。 卡梅•答悟得兩本重要著作的中文譯本:《異鄉人-翻案調查》(小說,吳坤墉翻譯)以及《吞吃女人的畫家》(文集,陳文瑤翻譯),均於2019年11月由無境文化在台出版。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拇指姑娘(第二版)

無境文化  出版
2019/07/15 出版

當代法國最廣受愛戴的哲學家,Michel Serres 米榭‧塞荷, 於2019年6月1日,以88歲的高齡安詳辭世。《拇指姑娘》一書於2012在法國出版,至今已經銷售超過30萬冊,是塞荷畢生70餘本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書,引發一波對於新世代教育構想的熱烈討論。無境文化於2017年在台出版《拇指姑娘》,由法譯名家尉遲秀翻譯。本書為經過修訂後的第二版。「要教導任何人任何事之前,至少得要先認識他。今天,出現在小學、中學、高中、大學裡的,是誰?」《拇指姑娘》一書於2012在法國出版,至今已經銷售超過30萬冊,並且引發一波對於新世代教育構想的熱烈討論。作者Michel Serres(米榭‧塞荷)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是在大西洋兩岸都名重士林、又廣受一般讀者喜愛的當代哲學家。 Michel Serres認為,我們的社會已然經歷了兩次革命:先是從口傳到書寫,然後是從書寫過渡到印刷。現在這第三次革命,是因為新興科技的出現,催生了一種新的人類:他們如炫技般舞動著拇指,就可以通達上下古今的所有知識。作者暱稱這種新人類為「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的世界經歷了這麼巨大的變化,跟前兩次革命一樣,政治、社會以及認知方面的種種病變也將隨之而來。這就是危機浮現的時刻。拇指姑娘必須再去發明一種新的共同生活方式、新的機構、一種新的存在與認識的方法……必須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其中可預期的勝負結果,是不具名的複數人群,將凌駕在聲名顯赫的領導菁英之上;討論出來的知識,將凌駕在老師傳授的教條之上;一個去物質化、自由連接的社會,將凌駕在那單一方向的表演社會之上…… 法國當代哲學大家,以他倍受愛戴的親切,生花妙筆下的睿智,向拇指姑娘提議一個跨世代的合作,一起去開創實踐這個烏托邦,那唯一有希望的現實。 法國在臺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長Nicolas Bauquet(博凱)專文推薦。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思索斷頭台

無境文化  出版
2012/03/01 出版

「我對父親的事情所知不多,其中一件就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想去看處決。他天還沒亮就起床,前往本市另一頭的刑場,此時刑場周圍已擠滿人潮。他從不曾告訴別人,他那天早上看見了些什麼。我母親只說,父親飛奔回家時,神色慌亂、也不答話,就在床上躺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翻過身,嘔吐了起來。他剛發現了,在漂亮的說辭底下,被掩蓋的那關於死刑的真相。這時他還能想到的,已不是那些遇害的孩童,反而只剩那具剛被人扔上斷頭台斬斷脖子的、仍在抽慉的屍首……」卡繆是記者、作家、哲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更是一名鬥士,在其過短的一生中為理念而奮戰不懈,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於1957年發表的 « 思索斷頭台»已經是一篇經典:除了闡明死刑不是有效抑制犯罪的方法,並且比傳統社會的以牙還牙還要殘酷野蠻,尤有甚者,死刑還可能是讓國家、或者讓國家的掌權者將因其怠惰失職而養成的罪犯「毀屍滅跡」的手段。如果國家的暴力,託詞於一些理論與現實上都不能成立的理由,只是為了保護權位而殺戮,那麼民主,就必須是要對抗這樣的國家!回顧阿爾貝.卡繆的「思索斷頭台」這篇文章在法國的出版歷史,或許也就說明了應該在今日的台灣出版其中文譯本的理由。可以說,死刑之存廢在今日的台灣尚且是一個意見極度對立的爭議。在期待這個命題真正進入理性辯論之際,卡繆的這一篇文章,可以對於尚未形成意見的讀者提供一種思索的角度,甚至對於支持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也可以做為檢視自己意見是否足夠深思熟慮的參照。本書並收錄日內瓦大學張寧教授的「考論死刑」。「考論死刑」的初版刊載於中國的《年度學術》2004年版。張教授具有深厚的史學訓練,在法國從學於哲學家Jacques Derrida時,受到Derrida 的啟發與鼓舞,近十餘年來致力於死刑的研究。張教授在百忙之際,為本書修訂出了新版的「考論死刑」。希望能幫助讀者對於死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畢竟認識死刑、思索死刑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支持或反對死刑。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

無境文化  出版
2010/01/01 出版

民主被界定為一種政治制度形式,其實是錯誤地被等同於代議制度以及法治國家。這簡直就像是讓民主躺到Procuste的床上般地隨意肢解,折斷其翅膀。   事實上,我們一直反覆思索的,都是要喚醒民主內在中,解放的發動力……幾乎或完全見不到對民主的墮落、落入寡頭專制或威權主義,提出質問。提出少數人拒絕全盤接受民主之現狀,不願只因為民主/極權主義這極度明顯的反差,就感到欣慰,而嘗試以別種方式來思考民主。因為那種看法使人以為,所有不是極權主義的,就必然屬於民主。我們可以了解,用這種尺度去測量,那些還不到極權主義程度之民主的墮落,就可以為人忽略,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去辨識它們。   罕有詮釋者以1843年的馬克思之觀點,以其理解到的民主與國家間那原則上的對立關係,來探索「真正的民主」;更罕見的是嘗試去思索民主的真義,也就是激進的民主,或是野性的民主,又或是生於反抗的民主。一個批判的政治思索之源頭,似乎顯得枯竭了。我們因此並不訝異於政治的思考,都一頭栽入規範化的招喚,一種重回規範,或者更精確地說,是一種重回「規範/正常的政治」。問題在於這個「規範/正常的政治」是什麼?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