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光/基督教入台創設150年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宣教繽紛錄

魏外揚  著
宇宙光  出版
2017/08/25 出版

2015年對華人教會而言,堪稱為「宣教歷史年」,恰逢100週年、150週年、200週年的歷史事件多而又多、繽紛呈顯。 一是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150週年,一是馬雅各進入台灣宣教150週年。 2015年也是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刊200週年。 基督教歷史專家魏外揚,還原當年時空背景,帶領我們進入宣教的歷史長河,汲取繽紛染成的不朽典範。 有人一生想去一次麥加;有人盼望一輩子能一親耶路撒冷;做為一名中文報紙的記者,麻六甲日夜發出召喚,它是我們的「聖城」。〜第一份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93年前在那兒誕生。 這是台灣新聞界前輩張作錦2007年在〈麻六甲:中文報紙的聖城〉一文中所述,而今,這份由西方宣教士米憐主責出版第一份中文報紙,已經200歲了。撫今追昔,不禁好奇,是什麼原因,讓米憐甘願離鄉背井、飄洋過海、苦學中文、投入文字工作? 比他更早開始翻譯中文聖經的馬禮遜,在這期間遭遇到什麼難題? 1865年,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的名義將十英鎊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標誌著中國內地會的成立。150年來,他的名言:「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傳唱不歇,差派了超過800名宣教士,建立了125間學校,並在中國帶領一萬八千人歸信基督,埋在中國各地的宣教士,有什麼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來華行醫治病的醫療宣教士伯駕、雒魏林、博德恩,奧運金牌宣教士李愛銳……等,他們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善行義舉?循著基督教歷史專家魏外揚的筆觸,還原時空背景,帶你進入宣教的歷史長河,汲取繽紛染成的不朽典範。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容閎年圖譜

許小華  著
宇宙光  出版
2017/08/25 出版

他(容閎)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他熱愛中國、信賴中國,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她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歷史。 ——美國友人對容閎的評價—— 容閎—— 中國第一批洋學堂學生,第一位自費留學生,第一位公派留學生倡導人…… 什麼樣的時代,孕育這位有著許多「中國第一」頭銜的人? 什麼樣的機緣,造就他的決定,成為「中國第一」? 有「中國留學生之父」之稱的容閎,生於國勢漸弱的晚清,是第一位受過完整美國教育並取得學位的中國人,深知教育的重要,終身致力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促成120位中國幼童赴美求學,貫徹他「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强之境」的理念。 本書以編年體記錄容閎的一生。自他出生至辭世,逐年記錄他的成長、學習和經歷,並佐以該時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與他相關的人和事,透過逐條史料和事件,以及相關的圖片,為後世讀著勾勒出一個平凡的人物如何在一個變動的時代成就他身上的許多「中國第一」的具體圖像。 出身於紀念第一位入華宣教的馬禮遜而創辦的馬公學堂,是華人歷史中第一位被宣教士帶領進入耶魯大學畢業的小留學生,也是鼓吹並帶領第一批小留學生赴美留學的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容閎無疑地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容閎從小就有遠大抱負,胸懷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幾十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謀求中國的復興與富强。容閎7歲到澳門就讀,18歲跟隨鮑留雲牧師遠渡重洋赴美求學幷在美國受洗成爲基督徒,21歲成為耶魯大學創校以來接收的第一個中國籍學生,25歲獲得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成為第一個受過完整的美國教育並取得學位的中國人。 在美國求學8年之後,容閎毅然回到祖國,終身致力于「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强之境」。他極力宣導並促成120名幼童赴美留學,以求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爲中國培養了包括詹天佑、唐紹儀、梁誠等一批近代化政治、科技、外交人才,其歷史功績炳彪史冊。 容閎的一生激昂慷慨,與時俱進,參與洋務運動、歷經戊戌變法、創立國會、策劃自立軍起義,直至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海外,仍在謀劃推翻清政府的「紅龍計畫」,得知辛亥革命成功時,依然在為新生政權的運轉出謀獻策……。 他的生命歷程可堪稱爲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他是一個「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他深愛中國,信賴中國,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她的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歷史。」希望讀者能從這本年圖譜中窺視出容閎更深邃的思想和可貴、高尚的品格! 許小華基於專業工作的需要,從人才培育養成的觀點出發,花了許多功夫編寫成這本文圖並茂的《容閎年圖譜》,使我們對華人歷史中第一位出國留學丶在人才培育上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地位的歷史人物,有更清楚的瞭解認識,當然是件極有意義的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十六年

曹明道  著
宇宙光  出版
2015/10/23 出版

關於本書,曹雅直夫人是這麼說的: 我這樣記下一個宣教士的人生,她所經歷的喜樂、憂傷、鼓舞和失落,如果能給那些孤單的心靈一點鼓勵,給那些行走在這條艱辛道路上,膝蓋發軟的人一點剛強,讓他們重新想起主親自給我們的應許:「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如果是這樣,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曹明道 書中敘述曹雅直、曹明道夫婦如何清楚天上的呼召,以致于蒙祝福,內心順服,毫無保留地去愛、去中國服事的經歷。雖然由於曹雅直行動不便,最初大家認為他並不適合去宣教,但他既然清楚領受了呼召,便全心順服,絕不退縮。也就因為曹氏夫婦的順服,他們的手所做的工才得蒙豐豐富富地堅立!至今上帝仍然賜福給順服他的人! 曹氏夫婦的熱心事奉「讓我們看到宣教事工的光明前景,也看到其中的艱辛與攔阻」。書中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刻劃著在溫州傳福音、建教會當中的艱辛與挑戰。在這工作之中的「光明與艱辛」,就像今天跨文化工作者所面對類似的挑戰。要完成福音的大使命,這工作誠然艱巨!但深知當天上的呼召臨到工人去傳福音時,他必定透過聖靈裝備聖徒,加能賜力。 曹雅直夫婦的故事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的確,這故事一直延續至今。因著恩典,我們親眼目睹了教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長,一百年多前所播下的福音種子,到今天都還在開花結果。沒有人確實知道溫州到底有多少福音的果子,有一種說法是溫州八百萬人口之中有百分之十至十五是果子。有些人形容,溫州的果子成長是又快、又多、又熱;那「未完成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當中。 但願每一位讀者都帶著「在回顧中前瞻」的心志來讀這本「未完成的故事」。但願這故事點燃我們心中服事與奉獻的熱忱,竭力跟隨曹雅直夫婦的腳蹤。當我們帶著順服的心努力將神國福音傳到地極時,深信那感動曹雅直夫婦的靈會加倍地感動我們,且助我們繼續書寫這「未完成的故事」的下一章!  在內地會成立一五○年來許多精彩的宣教故事中,第一個進入溫州的宣教士曹雅直(George Stott)及其夫人曹明道(Grace Ciggie Stott)的事跡,毫無疑問地是其中最為精釆的一個。可惜華人教會對這兩位內地會的先鋒宣教士,幾乎一無所知。近年來,溫州教會的發展,吸引了普世的關注,被人尊之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或「中國的安提阿」,溫州教會的發展始末,因此吸引了更多人的注目,有關溫州教會史的譯著也紛紛出版問世。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