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是看雲,是看雲飄走後那個萬年不變的天空。」──依品凡 徜徉在義大利的地中海風情,穿梭於時尚之都,漫步在充滿故事的古城。 旅途中,一次又一次邂逅各城鎮的義大利人,體會真正的義式生活。 徒步於利古里亞大區的五漁村國家公園,座落在絕壁邊緣,靜靜的站在山與海之間。 走訪義大利西北的皮埃蒙特大區,北面是阿爾卑斯山,南面丘陵遍布葡萄園。 悠遊北邊的倫巴底大區,米蘭為首府。從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延伸而出,穿越浪漫的湖泊,來到廣闊的波河平原。此區有杜鵑花園的湖畔別墅、宏偉宅邸、華麗教堂……。 隨著沿途美景,作者更帶給我們另一種心靈的風景── ● 美好的風景總是藏在深山絕壑間,願意尋找的人有福了。成功的冠冕總是藏在汗水和掙扎中,願意經歷的人有福了。 ● 每天,要有一段固定的「休息」的時間,只要你挪出時間,上帝一定會準時出席。這種休息是能量的累積,漸漸的,你內心會有一個角落,那裡風浪打不著,患難也無法靠近。 ● 上帝從不要求百合花散發著紫羅蘭一樣的芳香。獨特,不是品牌,不是穿著打扮,而是由中散發的特質。如果你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努力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吧。 好評推薦 「本書可做為面對個人情感、內心情緒的心靈雞湯。在與人相處的各樣人際關係中,書中皆有很好的審視與提醒,也指出實際可行的方法,更藉著『幸福練習題』,讓讀者反思,不僅適合個人閱讀,亦適合團體討論,是很好的心理輔導教材與指引;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關係,包括夫妻相處、親子關係和人際溝通的重要守則,值得再三反覆閱讀。」──陳敏慧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閱讀本書就像『台大醫師到我家』!作者以生動的例證為前言,然後分析問題原因,再提供解方,中間穿插聖經中的例證或相關經文,使無法突破人性軟弱的人,找到有所突破的能源。若能將本書加以咀嚼、應用,相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蘇桂村 紐約新城歸正教會退休牧師
法國東北的亞爾薩斯、勃艮第地區,出產舉世聞名的葡萄酒,香醇豐富的美味,吸引許多人探尋釀酒的藝術,更吸引無數觀光客造訪葡萄酒莊園的風光。 作者漫步在葡萄園中,欣賞古教堂的莊嚴寧靜,感受神聖的力量;造訪一座座酒鄉小鎮,發掘各地隱藏的獨特魅力。當她思想不同風味的葡萄酒釀造方式,更領悟出許多生命必經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稀世珍釀。 「人生,好像一串葡萄,裡面一定有『最好的一顆』,這最好的一顆,讓我們對未來懷著美麗的期望。聖經用「葡萄園」來比喻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悉心照顧。栽種葡萄園,照管葡萄園,保護葡萄園,看守葡萄園,都是上帝的工作,我們只要作一串幸福的葡萄就好了,盡情地吸收愛的陽光、恩典的雨水,等著被釀造成美味的葡萄酒。」──依品凡
法國東北的亞爾薩斯、勃艮第地區,出產舉世聞名的葡萄酒,香醇豐富的美味,吸引許多人探尋釀酒的藝術,更吸引無數觀光客造訪葡萄酒莊園的風光。 作者漫步在葡萄園中,欣賞古教堂的莊嚴寧靜,感受神聖的力量;造訪一座座酒鄉小鎮,發掘各地隱藏的獨特魅力。當她思想不同風味的葡萄酒釀造方式,更領悟出許多生命必經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稀世珍釀。 「人生,好像一串葡萄,裡面一定有『最好的一顆』,這最好的一顆,讓我們對未來懷著美麗的期望。聖經用「葡萄園」來比喻上帝對以色列百姓的悉心照顧。栽種葡萄園,照管葡萄園,保護葡萄園,看守葡萄園,都是上帝的工作,我們只要作一串幸福的葡萄就好了,盡情地吸收愛的陽光、恩典的雨水,等著被釀造成美味的葡萄酒。」──依品凡
如果巧遇「三老」, 歡迎前來招呼, 但不會邀你入局, 請別怪我們小氣! 多年來,孫越叔叔、容耀老師與吳錡導演,每週三中午在固定的咖啡館用餐,一天,他們拍了張照片,孫越叔叔取名為「樓上三老」,不僅催生了一篇文章,也成為這本書的源起。「三老」在專屬於他們的聚會中聊電影、說美食、談人物、品人生,風雨水火後的練達,深沉睿智的眼光,盡在不言之中。 吳錡導演新作《樓上三老》,收文二十五篇,從生命中的戲劇性變化到平凡庸碌的生活遭遇,從身邊的人物到電影美食。充滿藝術天賦,終身從事影像工作的豐厚底蘊,加上基督信仰的虔敬,熔鑄造就了自謙庸碌,卻無比繽紛的吳錡。
馬偕博士的愛兒偕叡廉是個優秀的說故事人, 敏銳、智慧、記憶豐富、幽默詼諧。 1950年代,他說了許多故事給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朋友和會眾聽, 大家都渴慕多聽一點——即便只是聊天也行。 對於偉人,我們除了敬佩他們的偉大, 也想知道他們的生活點滴和他們的喜好, 他們怎麼和孩子、鄰居及同事互動, 怎麼在兩難中做出愛的抉擇。 我們也想知道偉人的子女後來的發展如何。 本書收錄了偕叡廉口述的21篇故事,再加上馬偕後代子孫彼此間的通信、偕叡廉和妻子偕仁利懷念母親張聰明的談話及馬偕博士被宣道差會和同工談論的文件,讓我們看到宣道士來台付出的身心代價,以及在困頓中彰顯信仰的榮美。白描的故事和樸素的家書,披露「義人的後代」如何生活,彼此祝福,彼此相愛;感受他們對馬偕夫婦和福爾摩沙的懷念,對生命的熱情和行事的低調。 在笑談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台灣的初代信徒:無論是高官陳輝、幫派領袖水益、樟腦工人阿財、五股人塔嫂,或是龍山寺的住持羅妙吉接觸信仰前後的心理轉折。他們信主以後的美好行蹤,至今仍然在向世人作見證。這些故事感動我們,因為其中洋溢著我們渴慕的愛和公義──來自上天,透過馬偕大家族和福爾摩沙人,向世人宣告。深願我們用生命把愛的故事傳講下去,也一次又一次地在故事中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