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思 類別 ,共計1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做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回望關鍵歷史現場與思想脈絡,重拾自由的真義與初心

日出出版  出版
2025/04/28 出版

揭開自由主義的光與暗,一場關於自由真義的思辨之旅。戰爭、愛情、權謀、衝突、苦難、背叛、鮮血與怪誕......透過一則則驚心動魄的故事與非凡人物的命運,回到自由思想萌芽、成型、茁壯、挫敗、式微與重振的每個關鍵現場,探尋我們今日享有的一切權利從何而來?以及——為什麼自由主義仍值得我們重新擁護?◎從歷史洪流中,找回自由主義的初心從啟蒙時代的思想革命出發,透過笛卡兒的理性主義、洛克的天賦人權、彌爾與妻子泰勒共同撰寫的《論自由》等關鍵人物的思想交鋒,揭示自由主義如何在歷史的熔爐中淬鍊成形。英國光榮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這三場大變局,如何推動自由、民主與人權成為現代政治哲學的基石?面對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的挑戰,自由主義經歷了哪些衝擊?又是如何回應?◎自由主義正在崩解,還是進化?如今自由主義正面臨空前挑戰。右翼民粹主義興起、極端保守勢力壯大、民族主義浪潮翻騰,這些現象如何撼動自由的根基?在假新聞、極端政治、經濟動盪、身分認同衝突與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問題之下,自由主義不再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而是逐漸失去信任的思想體系?在這個動盪時代,我們該如何讓自由不只是空泛的理想,而是能夠持續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本書將提供深刻的思考與可能的答案。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以動物為鏡:14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

黃宗慧  著
日出出版  出版
2025/02/19 出版

「人如果想和自然世界建立親近關係,絕對是需要學習的,只是以愛之名,並不足以保護任何生命。」開課十八年的台灣大學人氣通識課,從文學、社會學、哲學及文化研究角度⋯⋯帶你深入探究,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思考的人文、倫理及生態議題。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宗慧的通識課「文學、動物與社會」,以外國文學經典為文本,除了引導、解讀故事中的脈絡發展,更藉著故事中登場的人與動物,試圖討論更多議題,搭配社會學、哲學等人文科學理論的說明,與學生一同在討論、思辨之中,尋找出眾多疑惑的可能解答。透過跨領域的結合,將原本被歸為科學研究範疇的動物,改以人文角度去探討。本書收錄課程中曾選讀的短篇故事,也包括黃宗慧在研究論文或演講中討論過的動畫與其他文學作品。透過閱讀海明威、卡夫卡、愛倫坡及孟若等文學名家筆下的經典故事,以及你我熟悉的米老鼠、愛力獅等動畫角色,我們得以重新思考,動物的存在之於人,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人與非人動物之間,究竟是如何的相似?又如何的相異?面對動物議題的種種困惑,我們或許可以藉此找出一些解答的方向。例如出生於紐西蘭的毛利作家葛雷斯(Patricia Grace),她的短篇作品〈蝴蝶〉除了帶有對於殖民者的批評,我們還可就「人天性就比較受美/可愛的事物吸引」來討論人類是否只喜歡可愛動物,對於醜陋動物的瀕危就漠不關心,以及關心保育動物,是否就壓縮了也需要幫助的人的福利,又或者是動保是否只是中產階級在關心的事情。又例如日本小說家朱川湊人的〈光球貓〉,描述的是獨自住在東京下町舊公寓的失志漫畫家,與出現在家中「宛如發光的乒乓球般」的貓靈的故事。當中也衍伸出社會學中「人類居住在城市中的疏離」的相關討論,以及現代人如何從動物身上得到療癒。此外,黃宗慧用來探討的素材除了文學作品,也廣泛涉獵至大眾文化如動畫、廣告等領域。因此關於動畫電影中出現的動物形象,甚或劇情發展的設定,隨著動保意識抬頭,對於觀影者所傳達的訊息的改變,也是本書中精彩討論的一個章節。而篇末搭配的短文,則是黃宗慧自身從事動保的心情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動保路片段,也期許可開啟生命倫理的不同思考。在黃宗慧的帶領下,這門兼具理性與感性思辨的人氣通識課,也成為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的知識資源。「若能將這一片片動物鏡子拼湊起來,或許我們的視野就不會只看得見自己,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單調侷限,而能看見動物、看見人與動物的共生,如何交織出如萬花筒般繁複的樣貌。」――黃宗慧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27生態學:理解我們的世界如何運作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09/25 出版

為什麼世界是綠色的?為什麼地球上有那麼多物種?為什麼大型猛獸很罕見?為什麼我們該關心生物多樣性的議題?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生態、環境保護與我們的關係。了解我們的生活環境如何運作,本質上也就是對生態系統的研究。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如何交互作用及其與環境的關係,以及這些交互作用如何創造自我組織的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科學。這門科學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使用的自然資源、身心健康以及我們的文化遺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生態交互作用的產物。本書作者探討了生態學如何由自然史快速演進為一門鑑往知來的學科,不但有助於解釋自然界的運作方式,也能作為環保政策與管理決策的指引。他援引各種實例,具體說明生態學能如何應用於管理和保育,包括理論對做法發揮了什麼程度的影響。生態學亦改變了人類施加於環境的社會和文化觀點,而這會影響環境的政治學。在本書的結尾,作者並探討了面臨當前與未來的環境挑戰,生態學將何去何從。【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本習俗超圖解:深植日本人生活的開運方法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06/26 出版

伴隨著四季而來的習俗及大小例行節慶, 是日本自古以來流傳的日常「慣例」, 蘊含著渴盼獲得福氣、好運及健康長壽的願望。   影響著日本人世界觀及日常秩序的習俗,是怎麼而來,經過怎樣的演變,具有什麼意義,又是如何進行,很需要一套具系統性的介紹。本書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人生大事,統整出最重要的日本習俗,搭配插圖和圖表,幫助讀者迅速理解,是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養成入門書。   從新年參拜到春季賞櫻,過完端午有開山日及盂蘭盆會, 秋季則有酉市及七五三,進入冬季就要大掃除準備過除夕。 一切都是為了開運!祈求好運發生!   ▌可以招來好緣起(運氣)的開運物自古就很受歡迎 ──招財貓舉右手招的是「財運」,舉左手招的是「人氣」,而且手越長越好。 ▌賞櫻的由來是為了迎神,祈求稻作豐收的重要儀式 ──據說春天到時,神明會從山中駕臨化為田地之神,並且依附在櫻花上。 ▌日常中積累的晦氣,就靠「跨茅輪」儀式來消除 ──神社中用茅草綁成的大茅輪,按照規矩跨過去,一次洗掉半年份的壞運氣。 ▌在「夏季土用丑日」要吃鰻魚的理由 ──為了防止夏季疲勞,吃「名字中帶有『う(u)』字的食物就對了! ▌想提升工作運與財運,就要好好慰勞惠比壽神 ──惠比壽的名字有好多種漢字寫法,因為受到商家、漁村、農村的熱烈愛戴! ▌屬於孩子的重要日子,祈求健康的七五三 ──感謝土地神保佑平安長大,接下來的日子請野神明繼續保庇。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完美主義的陷阱:在總想要更多的世界,掌握「足夠好」的力量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04/29 出版

完美主義不是成功驅動力。 完美主義讓人深陷「不夠好」的負面迴圈中, 成為沒有效率的過度努力者。 完美主義是損害身心健康的危險執念, 是阻礙自我實現的有害特質, 我們越是追求完美,只會離成功越遠。 是時候看清完美主義的起源與破壞性本質, 獲得逃脫完美主義陷阱的方法。 高標準、嚴格、專注細節、掌控一切確保萬無一失, 這些特質讓完美主義在現代社會被視為成功關鍵與人們最喜歡的「缺點」, 各領域的佼佼者也常將成功歸因於自己「追求完美」, 廣告與社群媒體營造出各種完美圖像與理想生活, 強化各種不切實際的標準, 告訴我們只有變得更好、更努力,才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完美主義在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下空前普及。 研究顯示,年輕世代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完美主義者, 專注於營造完美的生活圖像, 將「完美」視為卓越和成功的象徵。 與此同時,人類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精神消耗與各種身心症, 「還不夠」、「可以更好」的信念讓人們更加脆弱焦慮, 在追逐完美的過程中耗盡力氣。 事實上,研究發現完美主義與成功並無關聯, 反而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與一系列心理問題: •因追求完美而忽略休息和娛樂,過度疲憊而無法正常發揮 •不由自主地在同一細節上反覆修改琢磨,效率低落 •害怕犯錯與失敗,不敢大膽嘗試、缺乏創新 •對挫敗過於敏感,只要未達標準就會自我批評並貶低自己 •「永遠不夠好」讓人感到自卑,陷入失落和不滿的負面迴圈 •為了隱藏不完美,而掩飾、壓抑各種心理狀況,導致愈來愈嚴重 長期研究「完美主義」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學教授湯瑪斯•庫蘭, 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精神分析與實際案例, 指出完美主義的核心特質為「不足思想」, 且這樣的「不足」往往建立在社會期許與他人標準之上, 進而揭開完美主義的破壞性本質與各種負面影響, 說明為何完美主義是需要正視並解決的問題, 以及如何掌握「足夠好」的力量,擺脫這一困境, 重新把焦點放回「自已」身上,追求真正的卓越與自我提升。 本書是對深陷完美主義陷阱的疲憊靈魂的溫和鼓勵, 提供通往充實、平和與富有成效的生活的另類道路。  

79 特價4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18情緒:人類跨越文化差異的共通語言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12/20 出版

情緒能受到控制嗎?理智和情緒是相互矛盾、還是能和諧融合?情緒究竟是生物特性,還是由文化所創造?未來是否能製造出有感情的機器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相當理性地思考。然而,當內心湧現激動的情緒,或是被強烈的心情占據,情況就不同了:交通越來越擁擠時路怒症上身、全神貫注在遊戲或困難的計算中、贏得樂透瞬間致富、追求喜歡的人被斷然拒絕或是對方欣然接受、工作遭受到上司批評……情緒所做的事——讓我們逃離危險,慫恿我們追求有吸引力的人,使我們集中精神,影響我們的判斷力、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能力——一切都有其理。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一探情緒的演變。情緒是編織出社會紋理結構的絲線,從科學角度研究情緒具有極大價值,了解情緒能讓人過得更豐富而不是更貧乏。對思想家來說,展現情緒是合理的。對浪漫派來說,情緒和理智基本上是相互矛盾的。「情緒」一開始就被定義為「難以定義」的詞,即使到了高科技的現代,各類研究論述推陳出新,我們依舊很難為情緒下完善的定論。●「情緒」一詞直到近代才出現,而且其實不太好用?●情緒究竟是一種生物特性,還是由文化所創造?●從演化史來看,情緒幫助人類存活?!那麼在相對容易存活的現代,情緒有何作用?●世間諸多的美德都是「情緒過多或過少」兩種極端的中間點? ●讓人幸福或痛苦的事太多了,造成這兩者的眾多因素背後,是否有任何模式可依循?●現代電腦科學家的目標是:建立能辨識並模擬人類情緒的系統與裝置,這真能實現嗎?本書從生物演化、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等角度探討情緒作用的歷程,試圖綜觀全局,拼湊起各別領域的一些碎片,我們將發現:情緒是一種「共通語言」,雖然文化差異讓人們分隔,然而人類共有的情緒遺產能將彼此聯繫起來。【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17邪惡:關於惡的本質與思辨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12/11 出版

什麼是邪惡? 邪惡是否真的存在? 邪惡和一般過錯的區別在哪? 真有天生邪惡的人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辯證邪惡的定義。 令人震驚的壞事時常發生, 不計其數的暴力罪行和謀殺案頻頻在媒體上播送, 有些行為實在過於駭人聽聞,踰越了一般犯行的界線, 致使人們動用「邪惡」一詞來形容。 然而,邪惡與一般過錯的界線在哪? 這些犯行具有那些特點,讓人們以「邪惡」視之? 邪惡行為者的動機和心理狀態有何特異之處? 具備那些條件才算邪惡的人? 本書透過歷史、虛構作品和實際案例, 以及哲學家對邪惡的多種觀點, 探討邪惡是一種虛構的幻想還是真實存在, 同時嘗試釐清邪惡行為的構成條件, 並研究是否有種獨特的心理特徵, 能夠清晰地畫分邪惡之人與一般人。 在多方思索邪惡背後的哲學觀點和心理證據後, 你將對何謂邪惡有著更清晰的概念。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要不要生小孩?給那些不確定是否、何時或如何成為父母的人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11/22 出版

上百個人生故事與專家研究, 探討「要」或「不要」小孩,可能面對的各種狀況, 為是否成為父母提供最全面的參考資訊。 無論你的決定是什麼,你都好好想過, 真正理解這個決定對自己的意義, 做好相應的準備,更篤定地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 生育孩子要花多少錢? 什麼時候生孩子比較好? 如果不孕怎麼辦? 選擇不生是自私的嗎? 晚年沒有孩子陪伴,我會怎麼樣? 等一下,我真的想要孩子嗎? 無論是否成為父母,都是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之一, 但是針對這個主題所能找到的參考, 多半是如何懷孕,或者有了小孩後如何養育。 然而,對於那些不確定是否、何時該成為父母, 或不了解為何想要成父母的人而言,能得到的資訊卻相當有限。 本書收錄上百個人生故事、研究與專家意見, 跨越性別與種族, 分析社會如何形塑我們對於「成為父母」這件事的理解, 探索各種與生育孩子相關的主題與觀點, 包括不孕、收養、氣候變遷、不生育等等。 如果你不確定是否想要小孩、 計畫生小孩卻不知道該做那些準備、 正在考慮要不要凍卵或做絕育手術、 對於無子女的晚年生活有些疑慮、 打定主意不生卻疲於應付他人關切、 或是不知該如何跟你的伴侶談論這件事, 都能從書中獲得明確指引, 拋開各種外在壓力與他人期待, 釐清自己是否真想成為父母、有哪些挑戰和選擇, 盡可能做出最合適的決定,降低未來可能後悔的風險。  

9 特價6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15 幽默:喜劇娛樂的本質與價值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10/25 出版

什麼是幽默? 能讓人發笑就叫幽默? 黃色笑話、黑色幽默算哪種幽默? 幽默何時會是不道德的? 被不道德的幽默逗樂是不道德的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深度理解幽默的本質與價值。   幽默通常被視為人類獨有的情緒, 但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幽默? 為什麼同一個笑話,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很難笑? 如果幽默確實是人類特有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幽默」?   本書以各種笑話、戲劇為例, 探討多種關於幽默的主要理論, 包括靠嘲笑他人來展現幽默的優越論; 與原本認知有所落差而讓人發笑的不一致論; 釋放因社會約束而產生的壓抑和滿足慾望的釋放論等等, 分析這種情緒狀態的發生條件,闡明幽默的本質, 一窺各種笑話、情境喜劇等幽默形式之所以能引人發笑的祕密。   本書更從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討論幽默與情緒及認知之間的關係, 幽默之於個人及整個社會有那些利益與價值, 以及在抒解壓力、緩和緊張氣氛、拉近人際距離與針砭時事等功能背後, 幽默可能引發的各種道德問題與潛在的邪惡。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14暴力:特定文化與政經環境下的集體認同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09/19 出版

什麼是暴力? 暴力一定是壞的嗎? 暴力真的有「正當性」與「非正當性」的區別嗎? 相較於現代,過去的社會比較殘暴?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暴力的形式與演變。 暴力是人類歷史和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最獨特的特徵之一, 暴力跨越了時間,是所有文化和社會共同擁有的事物, 它不僅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影響了團體與國家在千年間的互動方式。 每個社會都存在暴力,所有個體都具有暴力的能力, 但暴力的定義會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改變, 也取決於當下所處的社會文化或政治風氣。 例如,家暴直到十九世紀才被視為不可接受, 在此之前,男子有權以暴力維持家庭紀律; 在所謂的「反恐戰爭」中, 由國家主導的「正當酷刑」被認為可以拯救數千條生命。 此外,不同社會和個體的暴力程度並不相同, 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暴力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本書深入探討現代世界中各種暴力行為, 包括人際暴力、性別暴力、集體暴力、宗教暴力、性暴力、政治暴力、網路暴力等等, 同時解釋史前世界的暴力與現代世界有何不同, 以及這些差異的重要性。 透過研究暴力行為所涵蓋的觀念、價值觀和文化實踐, 以及其所處的歷史或文化,理解暴力的本質。 本書也討論了諸多與暴力相關的核心問題, 包括暴力是否總是「壞的」,人類暴力是否有任何界限? 為什麼曾經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事物,如家暴、決鬥、奴隸制,在某些社會和文化中逐漸變得不可接受,但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 隨著時代演進,我們的暴力行為是變得更多還是更少?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雅典學院聽哲學課:跟著拉斐爾名畫認識14位古希臘哲學家

金秀映  著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02/20 出版

以文藝復興時代名作〈雅典學院〉為本, 介紹畫中登場的古希臘哲學家生平故事及核心理論。 融入名畫中隱藏的意義和象徵,從圖片輕鬆進入哲學世界。 『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和近代, 還有哲學、科學和藝術,都在這幅偉大的畫中相遇, 這是美麗的文明資產,也是對哲學的絕讚祝福與致敬。』 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畫家拉斐爾,受教皇儒略二世之託,為其辦公室的四個房間繪製濕壁畫。在代表智慧的「簽字廳」中,〈雅典學院〉(The School of Athens)跨越幾百年的時間長河,將古希臘哲學家招喚聚集,在此進行美麗且悠閒的世界觀對話,並以當時尚未普及的透視法繪製,完成這幅歌頌西方文明智慧的經典大作。 『由雅典學院的哲學家們親自帶路, 引領你進入充滿魅力的古典哲學世界。』 ▲蘇格拉底之所以高喊:「認識你自己!」可能是因為他認為人生的主人是你自己,所以人生的最大課題就是溫暖地審視自己。 ▲柏拉圖的理想主義,與亞里斯多德的現實主義,在光譜兩端互相激辯,經過兩千年,仍是影響當今世界運轉的兩個主要觀點。 ▲伊比鳩魯認為,從一個人重視什麼樣的快樂,可以看出那個人將什麼視為幸福且重要的價值。 ▲第歐根尼夢想著自由幸福的一生,並且認為所有世俗和人為的東西都會妨礙人類原有的幸福,所以他遠離這些東西生活。 本書特色 ◎以經典名畫講哲學,哲學零基礎者也會感興趣的哲普書。 ◎內容出自深受好評的南韓國高中生哲學講座及線上課程,跟著古典哲學大師們一起探討人生切身的大小問題。 ◎本書精選與時代背景有關或對西洋哲學有深遠影響的理論,讀者可一併了解西方哲學的傳統,如哲學的起源、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等,以及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思想基礎差異。 ◎除了介紹哲學家生平及理論核心,也描述哲學家和時代的交互影響,以及〈雅典學院〉中的哲學家穿著、表現手法,和拉斐爾的創作過程⋯⋯成功結合哲學、歷史和藝術。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牛津通識課09創造力:創意表現的起源、進程與作用

日出出版  出版
2023/02/15 出版

創造力是天生的嗎? 具備鮮活的想像力、美感和好奇心就能有創意? 為何如今難以出現像達文西這樣的偉大創造者? 網路霸凌、陰謀論等惡意行為也都隱藏著創造性?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理解創造力如何賦予世界無限可能。 人類的創造性行動從未停歇,從史前時代的「已知用火」、中世紀的雄偉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與科學發明,乃至現今網路社群的迷因文化,在在展現了創造力的多重面貌。 創造力大抵被認為具有價值,因為它直接或間接帶來了經濟上的貢獻,所以我們才會積極培訓有創造力的學生、為企業帶來創造性、政治人物的政策也要創新。不過,創造表現的意義遠不只如此,在創造歷程中,我們與他人產生連結,建構出自我認同,也賦予生命更多意義。 創造力是在不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中交織出的複雜現象,本書作者跨越學科界線,從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試圖探索創造力的歷史、理論與實踐,有助我們辯證一些深刻又值得玩味的問題: ※一個人或一樣物品是否隱含創造力,該由誰定義? ※上個世紀看來有創意的東西,現在仍會被青睞?世人對〈蒙娜麗莎〉的高度評價如何能亙古不變? ※有創意的人究竟具備哪些人格特質?智商愈高愈有創造力?嚴謹的人難以產生創造表現? ※藝術、科學、政治等層面在創意表現上有何不同? ※創造力不但有大小之分、也有善惡之別?它屬於個人成就,或者歸功眾人協作? 創造力的運作和內在價值隨著社會變遷而演進,書中細剖創造力涉及的三大要素:創造者、創造物、創造歷程,循序漸進地說明創造力的源起與進展,包含創造者的心理特徵,創造力的推動者,創造物的生成乃至與特定文化勾連,開啟我們探索創造現象更深層知識的可能性。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未來生存地圖【全彩精裝版】:面對下一個百年,用100張地圖掌控變動世界中的威脅與機會

日出出版  出版
2021/11/22 出版

「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愛因斯坦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看懂世界怎麼了?未來會怎樣?我們該怎麼辦? 全視角解析人類過去的決策所帶來的結果, 了解多重風險匯聚時代的現狀與趨勢, 提供不確定年代中,最有憑有據的生存行動方略。 世界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迅速改變, 新冠疫情爆發更加劇了改變的速度與力道。 面對各種未知與變動,我們急需新的地圖來確認方向, 看懂全球局勢,重新計算風險,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如何反應才能生存下去。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融合500多萬張衛星影像與2000多筆數據圖層, 真實呈現最新地球樣貌,提出未來可能趨勢, 你將全面看見世界如何被改變,未來又將如何演變; 你將明白自己面對了哪些嚴峻的生存挑戰,並獲得解決方法; 你將走出驚慌焦慮,帶著新的理解與洞見,在不確定中穩定前行。 新冠肺炎的爆發,迫使全人類同時經歷多重變革, 這場傳染病雖突顯了全球化的某些優點, 但也暴露了各種體制上的問題,惡化了不平等, 舊時的確切急速瓦解,衝突、憤怒與前景堪慮,讓人們痛苦又費解。 儘管人類總是生活在不確定中, 但人類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由單一世代所做的決定,對後世的存亡影響重大。 早在文字發明前,人們就開始利用地圖理解世界, 然而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 我們急需新地圖協助確認方向,走向更確定的道路,邁向更好的命運。 全球化發展專家伊恩‧高丁與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穆加, 融合了衛星成像技術與大量數據, 用100幅地圖勾勒出最新地球樣貌, 涵蓋科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療等層面, 視覺化呈現世界的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人類如何行動才能生存下去。 我們正進入未知的領域, 這100張地圖提供了迫切需要的觀點,讓判斷有所依據, 協助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中更具適應力,擁有持續前進的智識與力量。

9 特價11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