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4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戲曲藝術形態與理論研究

李連生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6/01 出版

本書側重戲曲藝術形態與戲曲理論,從藝術本體、歷史進程和理論方法三個面向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總結戲曲音樂的特徵,勾勒戲曲聲腔劇種發生發展和衍變的脈絡。第二部分針對戲曲的某類典型結構以及經典文本進行考證解讀。第三部分試圖深化戲曲理論的探索,容納更多的研究視野:結合闡釋人類學還原戲劇發生語境,深描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從民俗學角度切入戲曲史,拓展和豐富戲曲研究的內涵;利用類型學方法,重新審視戲曲的審美機制與功能。第四部分回顧海峽兩岸戲曲的交流與傳播的歷程,提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若干思路。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秦戲研究

劉紅娟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6/01 出版

西秦戲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淸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地方戲劇種。西秦戲是首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瑰寶,也是戲曲史上影響重大的古老劇種,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値。然而,西秦戲研究卻是一項難度相當高的工作,不僅藝術源流複雜、文獻材料極其匱乏,而且劇種生存現狀也極其瀕危。本書對西秦戲作了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水袖光影集

林清華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6/01 出版

本書是作者在戲劇與電影領域進行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的階段性小結,試圖探究電影與戲劇的某些敍事特徵與獨有文化意涵,繼而為實際創作提供一些歷史性借鑒與新的可能性。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鵝之舞:畫論與畫集

譚宇權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4/05/01 出版

本文學是使用文字語言去表達的藝術,繪畫則是透過具象或抽象表現的藝術,來滿足人對於精神生活的渴望。有關前者,作者已經出版《奔流之歌》,今又以嚮往的繪畫語言,將美好的事物,透過繪筆,傳達對人事物的熱情。同時作者欲強調,必須多利用文學與藝術的功能。欣賞藝術作品時,與作者共同抒發累積在生活中的苦痛與壓力。文藝的形成,是一種釋放壓力的過程與表述,即壓力釋放的美學理論(Aesthetic theory of stress release)。

9 特價25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安電影美學

萬卷樓  出版
2023/10/01 出版

投入電影事業以來,李安共創作了十四部電影,始終致力於實現東方與西方、商業與藝術、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平衡,創作普世作品,傳遞美學理念。本書通過「兩難」結構進行分析,跳脫社會性觀點,回到心靈哲學的世界。運用酷兒理論、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解讀李安電影美學。表明真正的美是共同的,不分國界、種族與時空。此共同點即「美在意象,美在兩難之間」。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嵌言翫語:羅凡晸詩書創作展

羅凡晸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本書收錄作者於第三個書法詩作個展中所展出的展品。本次展覽是以「嵌」為核心,含括「嵌心」與「嵌人」,以心之所思,迎心之所志;以心之所遷,迎心之所向。作品類型承前兩次個展,為書體與詩文創作。書體創作,除傳統書體樣貌,也參考百年以前漢字考古材料,以毛筆書寫甲骨、經文、戰國五系文字、傳抄古文字、汲古閣篆、秦漢簡牘文字、兩漢隸書、二王系統行草、魏碑、唐楷等不同漢字構型與書風,展現漢字構型之遷徙演變歷程。詩文創作,以聯語、古詩的五絕、七絕等作為文體形式的表現,將書法與人生道路上認識的眾多師、友、生,共羅列出一百零八位(甚至更多)的世間好漢,將心中抽象的千言萬語轉化為「嵌言翫語」。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空谷幽蘭:洪惟助教授八秩華誕祝壽文集

萬卷樓  出版
2023/07/01 出版

洪惟助教授長期致力於崑曲藝術之研究、保存與推廣,與曾永義教授二人共同推動崑曲傳習計畫,執行《崑曲選輯》錄影計畫,並遠赴大陸為崑曲老藝人與正當盛年的優秀崑劇演員留下珍貴的演出紀錄與藝術傳承。崑曲傳習計畫後,洪教授更成立臺灣崑劇團,持續崑劇藝術的傳承與推廣,成立崑曲博物館,進行文物保存與研究。洪教授緣此結識兩岸崑曲學者、表演家、曲家,而成為摯友。其用心贏得海內外人士的敬重。欣逢教授八十壽慶,特邀集教授門生、故交與共同為崑曲努力的摯友們,撰文四十餘篇,共分四輯:不畏浮雲、振興崑曲、師生善緣、崑曲路上,呈現教授為人與精神,學術研究之成果,與為振興崑曲所做的努力。有學者對教授學術成就的討論,學生們對教授孺慕之情,更有崑曲之路行來,與教授共同努力的夥伴們對教授的祝福與讚頌。卷首照片輯中收錄教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知交故友之留影,書後附錄教授小傳、年表與論著目錄。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傳統音樂民間術語研究

萬卷樓  出版
2023/03/01 出版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根據不同的文化內容,其傳承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需要口耳相傳,有的需要舞臺藝術作品傳承,還有的需要在教育中予以傳承。而構建中國傳統音樂民間術語體系,是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統中民間音樂理論和民間音樂智慧的重要傳承形式。構建該體系的過程也是進一步對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過程。該體系的成果是對傳統民間音樂文化和民間音樂智慧的歸納、總結和提煉,其中的研究成果也是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昇華,有的術語還可以直接運用於當今的音樂藝術實踐和音樂課堂教學。這是在廣度和深度上擴大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閩臺民間美術

李豫閩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3/03/01 出版

本書以福建地區(尤其是泉州、漳州、廈門等地)與海峽對岸的臺灣漢族居住區作為重點考察的地域範圍。福建和臺灣,由於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民間信仰、血緣宗親等因素而形成穩定的文化一體關係。本書即在此特定區域內對民間美術的發生與發展進行綜合考察,按民間美術分類的方法展開比較研究。首先,對民間美術的題材內容、施作技藝、工匠身分、材質選用等進行逐一比對、分析;其次,通過對區域性民間:美術的田野調查,結合史料、文獻記載的佐證,研究民間美術傳承人的傳承譜系、傳承人口訣和技藝特點,並採集民間美術的行會行例習俗的範例,探討福建與臺灣地區民間美術生產的運作機制與模式;力求以宏觀的視野考量民間美術的整體脈絡,探其源流,同時又從微觀的視角對鮮活的個案加以剖析,求其精髓。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認同與權力:當代臺灣創作型歌手流行歌曲研究

劉建志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2/09/01 出版

本書以一九八○年以降臺灣創作型歌手及樂團的流行歌曲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認同與權力為研究核心論述,聚焦鄉土認同、國族認同、社會事件相關之歌曲。全書以主題式研究流行歌曲的文學與文化問題,並建立流行歌曲在文學學門中可能的研究範式。研究對象包括董事長樂團、新寶島康樂隊、以莉高露、張震嶽、林生祥、阿牛等歌手的作品。   本書分析臺灣流行歌曲的語言權力與多元文化的關係。流行歌曲以複合性的文體特性,有機、能動呈現創作的族群認同、社會實踐、性別意義等,重新思考當代文學史全貌,必不能忽視流行歌曲的重要性。當代流行歌曲反映時代的氛圍,並呈現後現代多元、流動之認同型態。

9 特價5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苗栗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市、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為例

張莉涓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2/08/01 出版

唱一首山歌吧!感受客家兒女的款款深情。「送郎一條花手巾,日裡洗面夜洗身;手巾肚裡七个字,永久千秋莫斷情。」繡上七字的貼身手巾,不僅是對愛的盟誓與宣言,更是對未來懷抱憧憬與希望的綿長情思。苗栗客家山歌屬於即興創作、男女對唱的七言四句詩歌體。歌詞內容千姿百態,反映出客家人質樸單純的生活、道地傳神的語言特性與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客家族群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書聚焦於苗栗縣四鄉鎮市的客家山歌,運用田野調查方式蒐羅、整理文獻,從追溯客家山歌的源起與發展開始,逐步由詩歌表現手法與修辭、語言風格、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等進路,細膩地觀照客家山歌所體現族群的生活閱歷、情感記憶與藝術構思等特質,並進行深入精當的詮釋,展露客家山歌此一文化載體的豐美視野。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欲辨生涯態,其如宇宙寬:以陽明心學為理解視域再探石濤繪畫思想

林惠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2/02/01 出版

石濤的繪畫思想致力於建立繪畫的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在天人、物我、有無之際展開繪畫的「創作」身心情態,並確立繪畫作為「天理之發現」的自主性。其理論探詢可說為「修行繪畫」提供了完整的論述,亦可視為陽明心學「異業而同道」的實踐個案。而作為身體技藝的石濤繪畫論述,也有助於陽明心學身體觀與功夫論的理解,從「志于道」與「游于藝」的互相烘托中,石濤與陽明心學思想都得到進一步的彰顯,也為我們揭露視域提升的可能——如何在一個更大的整體中,按照更正確的尺度,進行更好地觀看。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墨緣起性:羅凡晸詩書創作展

羅凡晸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12/01 出版

本次書法展覽年代的創作內容,含括書體與詩文二者。書體內容創作,擬從傳統五大書體出發,並參考百年以來的漢字考古材料,利用毛筆書寫晚商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簡、傳抄古文字、小篆、兩漢簡帛隸書、二王系統行草書、楷書等不同漢字構形與書風,展現漢字構形之遷徙演變歷程。詩文內容創作,擬以聯語、古典詩歌、古典散文等作為文體基調,文意展現可概分為二大類:一、因「墨緣」而認識了許多師、友、生,藉由將其姓名進行嵌字的創作與書寫,傳達彼此情誼與緣份;二、因「起性」而產生的創作與書寫,展現作者的心之所向。職是之故,本次展覽將透過多采多姿的漢字書體造形,結合個人的古典詩文創作,以我手寫我心,表達個人對於傳統書法的理解與詮釋。「墨緣起性」為顯性的策展主軸,「空」為隱性的無用之用,隱性力量帶動顯性行為。因此,從默默無名的「空」到「墨緣」之「起性」,乃是本次整體策展論述的重點所在。在展覽規劃上,擬依文意分成「墨緣」與「起性」二大區塊,每個區塊再依照書體演變歷程進行年代的陳列,可使參觀者體會漢字結構與書體的演變之美。此外,每個區塊的年代將含有不同的用筆技法展現。藉由不同書體的提按、方圓、疾澀、力勁等技法運用,期望展現傳統書道縱向與橫向的交錯發展,並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敦和齋音樂美學與音樂教育學論集

張蕙慧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09/01 出版

作者從事音樂師資培育工作垂四十年,教學之餘,專攻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本書係其科技整合、腦力激盪的成果。全書分二輯:首輯音樂美學,收論文十三篇,或闡發音樂的本質,或剖析音樂的心理,或縱論名家的讜論,或檢驗名曲的美感,要以追求音樂感為依歸。次輯音樂教育學,收論文十七篇,或探求教材的設計,或檢討教法的得失,或奠定教學的基礎,或展望時代的趨勢,總以改進音樂教育為要務。全書內容充實,條理分明,論證詳細,見解新穎,具有理論與實務雙重價值,值得一讀。

9 特價7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斷與連續:電影美學的一對基本範疇

顏純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20/06/01 出版

本書為國內少有之電影美學著作,由中國電影出版社二○一三年出版。除序論之外,含「總論 電影美學再出發」,主要討論電影美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上篇 中斷與連續」,主要討論本書提出的一對新的美學理論範疇;「下篇 關係範疇」,主要討論「中斷與連續」這個新範疇與電影美學其他傳統範疇之間的關係。本次出版繁體字版,內容基本沒有變化,除了簡體字和繁體字的轉換之外,也涉及譯名、用語習慣等方面的調整和統一,以方便閱讀。

9 特價6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八期

蔡永文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12/01 出版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八期》,收錄經典研究、語言研究、小說研究、文化藝術、資訊教育、國防教育、社會政策及體育教育等領域之十二篇專家研究論文,貫徹多元的通識教育研究。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現象研究

楊馥菱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7/01 出版

臺灣歌仔戲的跨文化編創究竟應該立於什麼樣的基準,才不至於淪為東施笑顰、囫圇吞棗?是移植還是套用?是融合還是再創造?如何擷取西方文本的精隨與優點,轉化成為本土戲曲的營養與優勢?這是面對與處理跨文化時最需思考的。九○年代「現代劇場歌仔戲」在戲曲現代化與西化的環境刺激之下,也開始挑戰跨文化創作。然而歌仔戲此一活潑多樣的本土劇種,在其發展歷程中早已有豐富的「跨文化」經驗。本書以現代劇場歌仔戲之五齣劇作為研究對象:《mackie踹共沒?》、《罪》、《狂魂》、《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藉由原著與改編本的比較,進行跨文化改編與創發的討論,除了可以觀察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脈動,貼近觀眾的審美趣味與戲曲現象觀察,還可以作為日後從事跨文化編劇的參考。此外本書亦企圖追溯歌仔戲史上跨文化的幾個歷程,以內臺歌仔戲時期的拱樂社錄音團為例,探看其錄音團內容,試圖挖掘其跨文化風貌與特色。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馬王堆帛書醫書卷書法研究

李憲專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9/03/01 出版

本書藉由醫書卷筆書墨跡,透過書法風格的分析,形體特色的探索,及書法藝術特質的解析,期能對秦漢篆、隸書的書法實相,給予客觀的評述,及對書法創作能有所啟發。馬王堆帛書醫書卷至少由七位書手為之,雖風格多樣,卻有著相同的文字結構及演變原則,可見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共通語言,是秦漢之際通用文字的書法實相。而這些演變原則主要緣於書寫筆勢的影響,是有意識的同字異形的交替使用,並非抄寫者對所據原本的誤解,產生訛誤而以訛傳訛。醫書卷書跡,不但可串連文字形體演變的脈絡,而且證明字體演變是無法作時間點的明確切割。這些早於《說文》約三百年,富有生命力的筆情墨韻,讓我們體會篆、隸書不只可以沈靜含蓄,也可以是跳躍飛動。又與《說文》篆文的形體差異探析,都足可汲古出新,開拓書法創作空間。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聽聽諸子談藝術

王大智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12/01 出版

本書是作者第一本學術性寫作,也是最後一本。書中特點是以歷史材料談哲學,以科學態度論思想,不為了任何理由,去遷就學術界的各種陳腔濫調。這是本談藝術的書。有些說法,與一般通俗理解,很是不同。例如:老子從形上學角度反藝術。墨子從社會角度反藝術。韓子從政治角度反藝術。莊子是個有藝術家身份的反藝術思想家。孔子(與荀子)重視藝術對封建制度的功能,故而不反藝術。這些說法,就是避開儒家註腳,重新閱讀諸子原典原籍而來。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陽脩《集古錄跋尾》所記金石碑帖書法之研究

李憲專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12/01 出版

本書以《集古錄跋尾》所述金石碑帖,目前得見碑帖圖版者,或雖無圖版,而有書法相關論述者為論。因時代差異,或碑帖內涵特性有別,或歐陽脩個人之好惡,《集古錄跋尾》論書關照之角度有別。其中跋周代古器銘則留下難得的器銘文字摹本。而秦代石刻四篇所論皆為李斯小篆,蓋以〈泰山刻石〉為準以校其他。漢代碑刻多未著書者姓名,所論皆為隸法。三國碑刻多論作書者,南北朝碑刻則多批判其書風。法帖跋文所述猶以論書為主,歐陽脩猶藉此書懷。隋代碑刻跋文則語多肯定。至於唐代碑刻既論書又論人,每每盛讚唐世書風盛,進而慨嘆宋人之廢學。

9 特價8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傳統戲曲與道教文化

王漢民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6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現代話劇史

莊浩然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8/09/01 出版
9 特價88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四期

黃一峰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12/01 出版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四期》,收錄華語教學、閱讀教學、文學及表演美學、學校組織、學習行為等領域之十二篇專家研究論文,貫徹多元的通識教育研究。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國時期曲學文獻整理研究

陳美雪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11/01 出版

宋代雜劇有三千多種,但如今卻僅存劇目,內容全數亡佚。民國以來,戲曲成為專業學科,文人學者開始投入文獻的整理工作,曲學的地位也逐漸受到重視。本書以人物為核心,深入探討王國維、任中敏、鄭振鐸、盧前、隋樹森、傅惜華這六位學者,對於曲學文獻整理的貢獻,並附上相關著作目錄。不僅展現學者們的學術成果,更能一窺民國時期戲曲研究文獻整理的發展歷程。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物畫筆法之研究

吳文彬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10/01 出版

這本書是吳文彬先生的遺著。在他過世之後的第四年,由他的兒子吳傑編輯完成。這本書的初稿,完成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當時故宮副院長李霖燦先生看過書稿之後,說道:「您編這書有很大的功德…」可是當時並沒有出版,為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回顧吳文彬先生的一生,他年輕時加入北平的雪廬畫會,之後就學於北平國立藝專,來台灣之後工作於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館,但是對於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執著,並沒有中斷。在他六十歲時,編寫了這本書的書稿。七十歲左右,創立了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成為創會理事長。八十歲的時候完成了一幅超過十公尺長的白描人物卷軸作品——群賢圖。八十五歲時,也是利用白描的方式,完成了兩百幅高士與仕女,編輯出版了《吳文彬白描人物畫輯》。紮實的用他的人生實踐了傳統工筆畫的技法,不愧對傳統工筆人物畫家的稱號。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民國七十二年的那一份書稿,外加另外一篇於民國八十九年,刊登於工筆畫學刊的文章——十八描法之檢討。充分的討論了明清兩代與民國初年,各家畫譜與繪法中,對於十八描法的說明,並且分析、總結其可能的情況。堪稱是現今少見的藝術傳承之著作。此外,本書也收錄了《人物畫範》與《點石齋叢畫》這兩本清光緒年間與民國初年出版的圖例。雖然是年代久遠,但是利用現在的技術,盡力處理圖例,力求完美呈現!本書的手寫原稿(有數個版本)與圖例,目前已經收藏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希望藉此留下一些軌跡,供日後,如果有人有意願可以研究探詢這類的歷史藝術傳承,可以聯繫傅斯年圖書館,考證手寫原稿。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藝文舊談 ( 上、下冊 )

吳文彬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9/01 出版

這本書是吳文彬先生的遺著。在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的時候,他出版了一本《藝文舊談》。這本書的形成,就是基於民國七十二年的那一本,再加上吳文彬先生其他時期、散落各處的作品,收集了一百篇文章,呈現於此。吳先生是一位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家,年輕時加入北平的雪廬畫會,之後就學於北平國立藝專,來台灣之後工作於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館,退休之後創立了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擔任創會的理事長。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是以收集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是也確實是展現了許多近身觀察的事物,只是這些事物,都已經成為歷史、舊景,逝去的風土、人文,遺留下來的骨董等等,再談到吳先生自身的經歷,串聯出了一本對於近代中國傳統藝術近距離觀察的一手資料。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驀然回首:吳文彬的八八自述

吳文彬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9/01 出版

這本書是吳文彬先生的遺著。早在民國九十二年,吳先生年滿八十歲的時候,出版了一本《驀然回首》的小冊子,記述人生的一些工作、經歷、回顧,以及感嘆。之後,到了民國一百年,吳先生年滿八十八歲時,他計劃重新編輯這本書,可惜沒有完成,在兩年之後,他就辭世了。在他過世之後,他的兒子吳傑,發現相關的草稿,整理收集之後,並且配上回顧的心情,來重新編輯這本書《驀然回首——吳文彬的八八自述》。吳文彬先生是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家。他年輕時加入北平的雪廬畫會,之後就學於北平國立藝專,來台灣之後工作於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館。從大陸到台灣,從年輕到年老,經歷了戰亂,一心追求安定,可是內心對於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執著與渴望,從來未曾中斷。從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見六十年的師生與同窗的情誼,也可以看見大陸與台灣的藝評介紹,更可以透過吳文彬先生自己的數篇文章看到老先生的經歷、工作、喜好與成就。他自己述說自己,希望給後世留下一些軌跡,可以追尋,也可以研究,因此千萬不要斷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傳承脈絡。書中最可讀的部分,應當是民國一百年時,老先生自己寫的打油詩——渡海。內容僅約一千兩百餘字,卻似一幕幕的場景,快速的帶著讀者,看遍老先生自己人生的驚滔駭浪與平安惜福!這樣如此大時代的故事,或許在當時是稀鬆而且常見的。可是,對於讀者而言,這是真實且詳盡的紀錄,無法複製與磨滅的藝術家經歷與成長。希望藉此能夠鼓勵後輩,藝術的道路是需要不斷的努力與堅持的。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藝術與生活----視覺美學之翱翔

楊佳蓉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8/01 出版

本書讓我們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尤以視覺美學為主。藝術與生活之間相互影響,本書內容包含:藝術的起源與人類的生活--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及古文明藝術(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的意涵與分類;西洋各大藝術流派;藝術與生活中的模仿、遊戲與自我表現--為藝術而藝術之心理學說;藝術與生活中的宗教(古埃及、敦煌的宗教藝術)、勞動與裝飾--為人生而藝術之心理學說;色彩創思與生活中的美;藝術的形式原理與生活中的美;藝術與生活中的愛情、身心健康;藝術與生活精神--體認西方、東方藝術等。內容多元豐富,讓我們以藝術怡情養性、美化人生,使生活更加充滿美的氣息。

9 特價44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湯顯祖研究文獻目錄續編(1996-2016)

.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8/01 出版

本書延續《湯顯祖研究文獻目錄》之精神,將近二十年來研究湯顯祖之專著和論文條目,一一分類、排序、記錄。是研究湯顯祖和古典戲曲之學者,不可缺少的專業工具書。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華美學選萃 中冊

童汝勞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