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曼娟首次書寫中年的覺醒.幸福的定義 * ── 超過260萬人搶讀按讚的文章; 引發4、5、6、7年級生熱烈討論的專欄。 從青春無敵的《海水正藍》走向人生半百的《我輩中人》, 這個不上不下的生命階段,該有什麼樣的風景? 人到中年,常發覺有許多的延宕: 那些要做的事、該說的話;想愛的人,都被延宕了…… 已經來到下半場的我們,怎能不好好彌補? ——張曼娟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那條船能穿越歲月的湍急洪流, 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大人」。 大人不必討好他人;不必與全世界和解; 不再等待成功;不再追求名利, 因為確實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睿智、慈悲、雋永; 「大人」的存在,就應該要閃閃發亮。
有效預防及改善慢性病,就從均衡美味不復胖的根治飲食開始! 全彩照片+秒懂插畫,76種常見慢性病 × 74種老化症狀超圖解! 40歲後,你也有這些疑難雜症嗎? ●一進入中年就膨脹發福,肚子屁股瘦不下來。 ●天天吞維他命D和鈣片,骨質疏鬆仍然找上門。 ●按時服用胃藥,「火燒心」卻變本加厲。 ●每天吃大量水果補充維他命C,牙齦還是發炎紅腫。 ●三餐都是無油高纖五穀飯配地瓜和精力湯,卻得了脂肪肝。 ●長期服用益生菌,大便放屁還是很臭。 ●下重本用最貴的精華液和保溼霜,皮膚仍然嚴重缺水。 ●眼藥水和人工淚液不離手,乾眼症仍然好不了。 ●健檢報告有看沒有懂。沒有紅字就all pass了嗎? ●拚命跑馬拉松卻愈跑愈胖,怎樣才能讓身體「燒油」? 慢性病 × 初老症,和你想的不一樣! 大部分的病,是吃出來的。 蛋白質攝取不夠,會導致失眠和夜尿。 你所吃的油,決定你的排毒力! 惱人的耳鳴,可能是腸菌失衡造成。 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樣危險,兩者都是吃太多糖的後果。 老年憂鬱症,往往是消化出了問題。 做菜不加鹽,對控制血壓完全無效。 膽固醇攝取不足不但影響排毒,而且很可能引發健忘和失智。 酸性體質的元凶,不是大魚大肉而是精緻澱粉。 水喝得不夠,會導致胃潰瘍和高血壓。 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並非胃酸過多,而是胃酸不足。 高糖飲食加速老化和皺紋。 大吃水果,小心肝指數飆高。 吞鈣片補鈣,補不到鈣而且狂抽筋! 暢銷作家 × 食療天后賴宇凡,首度針對76種常見慢性病 × 74種老化症狀說清楚、講明白; 「年紀大」≠「生病」,從日常保養到病症改善,根治飲食讓你把健康和青春吃回來! ※【宇凡獨家食療妙方】※ ● 蛋黃含有豐富葉黃素,吞膠囊不如多吃蛋。 ● 吃皮補皮,吃骨補骨,吃蛋補腦。 ● 早餐首重蛋白質,甜點要在午餐吃,晚餐盡量少吃糖。 ● 和姊妹淘下午茶聚會之前,別忘了先吃鹹酥雞! ● 吃得均衡營養,皮膚自然Q彈凍齡。 ● 根治飲食=解放限制 × 享受生活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洞, 要靠自己把這個洞填滿,不是靠別人。 填滿這個洞,需先安住這顆心, 心安,心情自然平靜,生活自然快樂。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自己的人生操控在自己的手上,擇一事,做一生,惠眾生,讓這個世界因為曾經有過你而不一樣。 ──洪蘭 2020年是充斥著太多不安的一年,COVID-19形塑了恐慌、焦慮的氛圍,也阻斷了太多交流,國與國、城與城、人與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道防護的牆。 2020年是充斥著太多悲傷的一年,從參謀總長沈一鳴、一代傳奇物理大師戴森(Freeman J. Dyson)、創新教育大師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到知名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我們失去了那麼多閃耀的星星。 洪蘭告訴我們,禍福相倚,瘟疫是禍,也是帶來轉機的福。腦科學家不只從大腦的設定告訴我們人類的天性是樂觀與信任,也分享自己所見所想的人生智慧。信手拈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朋友口中的每一則故事,都能衍生出從小見大的開闊視野。 這世界愈慌亂,我們愈要冷靜,愈要懂得安自己的心。洪蘭從科學角度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人生學:幫助別人,不僅是做人真正的價值,也會帶來真正的快樂。生而為人,不要抱歉,互助為好。 素養時代,我們需要成長心態,一同營造尊重包容共善的社會。 AI世代,我們需要翻轉大腦,為生存找到最佳策略。 疫後人生,我們需要開創新局,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 幸福人生,我們需要立定志業,幫助別人可以帶來幸福的泉源。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既談小我的人生,也談大我的時代;既談個人如何翻轉大腦,也談整個社會應該具備的成長心態。 當你目光朝外,看向整個世界,永遠都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疫情使我們偏安於一方小島,但我們的心可以不受侷限,透過閱讀,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更多,我們的大腦可以想得更遠。 從《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的沉澱與思索,到《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的思辨與評析,接下來,洪蘭要更進一步運用所學所見所思來與你分享,《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自在快意的退休生活,是每個人的夢想,但若等到屆齡退休才開始規劃,為時已晚。想擁有美好的後人生,現在就要開始布局財務、人際、身心。磊山保險經紀人公司創辦人李佳蓉從財務、人際、身心健康面向提出建議:不必發大財,用完整的保險規劃,撐起財務安全網,打造穩定的退休生活;重建與經營與父母、孩子、伴侶、朋友的關係,讓人際圈子不會愈來愈小,日子愈過愈「宅」;平衡的身心健康不只是靠飲食與運動,不攀比、不比較,就會對自己有信心,活得更輕鬆、自在,活出自己的風采。走過前半人生、邁向後半歲月,李佳蓉也分享人生必做的十件事,讓人生圓滿無憾。.享受一個人的旅行.建立固定陪伴系統,創造共好時光.透過分享機制,灌滿正能量.整理族譜、家訓,傳承無形資產.練習靜心,活在當下.幫助他人完成夢想.從事帶狀公益,陪伴生命成長.保持好奇心,探索新世界.向五個人道歉、感謝,放下心中罣礙.錄製人生畢業影片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繼《我輩中人》引起數萬讀者回響, 張曼娟再次書寫中年的風景.幸福的原力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中年,終於長成自己的樣子; 大人,應該是氣派又溫柔的。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 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張曼娟 有一種「雋永」──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標示出獨特品味。 有一種「氣派」──欣賞他人的成就與收穫,覺得世界因此更加豐富,不必覺得不安或嫉妒。 有一種「能量」──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 有一種「慈悲」──試著聆聽、感受,用悲憫之心,擁抱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一種「承擔」──勇敢、自信、慷慨,在必要時願意接住墜落的人。而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接住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貴重的意義,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輕安自在做大人,在中年渡口,穩當前行。 本書特色 1.2018年,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開啟華文世界「中年書寫」/「大人之學」新風潮以及社會議題關注,激起深遠回響,延續至今。沉潛構思兩年,2020年,張曼娟以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以及讓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 2.《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暢銷紀錄: ․金石堂2018十大影響力好書 ․博客來2018年度十大新書 ․博客來2018年度華文作家 ․誠品書店2018年度十大新書 ․誠品書店2018台灣十大華文作家 3.華文世界代表作家張曼娟2020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收錄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沒有壓力的人生,是個沒有意義的人生。 快樂是自己去找的,拿不到好牌也沒關係。 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在這個眼花繚亂的年代,面對數位狂潮、資訊超載,每個人的精神和時間都不夠用。但是,到底哪些事情,才是最珍貴、最值得我們投入心力的呢? 洪蘭教授從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和生命科學的專業研究出發,涵蓋生活、親子、思辨和素養等層面,提出一般人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迷思,讓大家在面對紛亂、似是而非的資訊時,能用有科學依據的理性態度來一一來檢視,找到人生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 正向思考是謀定而後動, 不是一廂情願—— ◤人生要先甘後苦,還是先苦後樂? ◤聰明人知道何時出手,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何時放下。 ◤正向思考的訓練,可以抑制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保護免疫系統。 ◤對既成的事實不要去後悔,因為悔恨對健康有害。 ◤聰明藥到底有沒有效?真的會讓人「變聰明」嗎? ◤人當然希望活得長,但也要活得快樂才值得。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答應別人的事,哪怕不睡也一定要做到。 ◤與其用珠寶增光,不如充實自己,曖曖內含光才是真價值。 ◤誠信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人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放手讓孩子出去外面磨練一下吧!人只有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
瑞士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老年是歲月賦予的禮物。在人生中這個意義深邃的階段,我們準備好伸展自己、超越自己,盡情探索老的自由、老的璀璨,活出生命的優雅巔峰。 我們並不是年年變老,而是每天變新。 放下變老的恐懼,發現好好老下去的美! 老年是一段集大成的豐美歲月,蘊積了大半生的經驗與睿智,不但能審視盤點過往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時刻,還能繼續夢想與學習,探索人生七十的嶄新開始。 「變老」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親筆勾勒自身的老年樣貌:老得優雅還是老得恐懼?老得熱情活力還是老得惆悵怨懟? 思想、情緒和態度決定我們如何書寫老年篇章,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心靈深度展開這個新的階段,讓自我綻放。 作者以優美流暢之筆,書寫老年階段的收穫與任務,引領我們重新體會這個別具意義的生命歷程,讓「老」成為一種「新」。 這本書是寫給瀕臨老年的人,是寫給關心父母的人,是寫給想要反思老化歷程在自己身上逐漸顯露的人——同時,也是寫給不覺得自己老的人。
《敗犬的遠吠》作者酒井順子 為十幾年前的「不懂事」所寫的懺悔之作 進化敗犬「無子族」的笑與淚 邀妳真正面對 2003年,作者在引發熱烈討論的《敗犬的遠吠》一書中,把「年過三十、未婚、無子」的女性定義為「敗犬」。書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帶著痛苦的眼神、渴望認同的表情問她:「我結婚了,但沒有小孩,那我算敗犬嗎?」 十幾年過去了,將人生看得更為透徹的酒井順子終於明白,比起「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小孩」這個因素,更深深牽動了女人的人生方向。 人無法一個人活著,也無法一個人死去。身為無子敗犬一族,作者開始思考無子人生的種種;看到別人有子女養老送終的晚年,不禁自問「那我呢?」更想發出警示,高齡少子化日益嚴重的社會,未來將出現大量無子老人,大家「準備好了」嗎? 酒井順子冷靜分析無子族不生╱不能生的原因,希望大家一面倒的怪罪女性畏難怕苦所以不願生的同時,不要忽略了追究「原料供應商」一聽到女方想要小孩,就腿軟落跑的責任。 她發現了無子族基於自己對生育率毫無貢獻的愧疚,通常會出現無底線疼愛侄子外甥,或是熱心投入公益的代償行為,甚至心甘情願大聲宣告:「如果要徵收無子稅,我可是非常樂意的喔!」 「曬嬰魔人」的炫耀文,為什麼可以打敗友善環境,補助津貼,成為拯救down到谷底生育率的靈丹?如果「愛孩子」這麼偉大的精神高度,只是因為荷爾蒙作祟,偷偷在年輕男女的飲食(便利商店的便當?)中混入某種荷爾蒙,是不是就能讓女性想生得要命,男性也會要命地想讓別人生? 無子族的餘生當中,「沒小孩真好」和「早知道就該生小孩」的心情,應該會不斷輪番的交替出現吧!但酒井順子卻堅定的認為,她在進入人生最終階段的時候,就算在堆滿垃圾的屋子裡,老得腰腿癱軟要用爬的,在別人眼裡看來孤獨、可憐,她還是會覺得,一個人吃完一整條鮭魚卵,也不會有人在旁邊囉嗦,這就是屬於無子族的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