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吃飯,讓我看看你的餐具櫃!挑選、使用、收納,竟然如此自由自在!日本人氣料理研究家、生活家伊藤正子親自參觀了20位美食愛好者的家居,看到了他們的餐具和餐具櫃!從料理家、設計師到花藝師,每個人的餐具櫃都有不同的風格,提供了盛盤和收納的建議,還有日常料理的好點子。此外,作者的餐具櫃也在書中公開,並附上她為這些朋友們特製料理的食譜,也提供增添餐桌色彩的祕訣,讓你在廚房更享樂趣, 本書融合了作者對吃的熱愛以及對人與食物之間連結的深刻理解。內容聚焦於各行各業的人們,從藝廊老闆到料理家、服裝設計師到廚房用品店負責人,這些人擁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和故事,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對「吃」這件事情無比熱愛!書中將這些精彩的人物介紹給讀者,透過他們的日常飲食和餐具櫃,帶領讀者探索多姿多彩的餐桌風景。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餐具櫃,就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情感。而在這些採訪中,作者原本「面對面,邊吃邊聊」的企劃,卻因新冠疫情爆發而受到了阻礙。儘管如此,作者並未放棄,轉而採用了遠距採訪和在家作業的方式,堅持完成了雜誌連載進而完成這本書。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後,作者都記錄了採訪的日期,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與當時的情境產生共鳴,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時刻。無論是對美食的熱愛還是對生活的熱情,這本書都將為讀者帶來滿滿的感動和啟發。這也是一本充滿趣味和驚喜的書籍,帶領讀者穿梭於不同風格和設計的廚房,探索各種獨特的餐具櫃和收納解決方案。透過豐富的圖片和詳細的描述,讀者將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間,使廚房更加整潔、美觀且具功能性與風格。無論是對家居設計感興趣的人,還是正在尋找靈感來改造自家廚房的人,這本書都是極具啟發和實用性的選擇。透過本書,讀者將獲得許多關於廚房設計和收納的寶貴建議,並享受探索不同風格的樂趣。
「當我用工藝以外的觀點進行創作,並經過內在消化完成後,我所創造的器皿便如魚得水般開始產生變化。」——安藤雅信日本知名陶藝家安藤雅信以做陶維生,推崇日用之美,致力於創作能與人和生活產生交流與共鳴的日常器物。他對茶道、佛學、藝術、音樂、設計……各方面的體驗與思考,引領他跨越了各種領域的界線,並從中獲得靈感,成為創作的動力。他看待美學與生活的方式,不但擴展了日本始於九○年代前後的生活工藝,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啟發。本書橫跨了工藝、藝術、生活等範疇,是安藤雅信回顧過往三十餘年創作歷程,寫下的作品論述與生活隨筆。書中特別收錄安藤雅信與四位活躍在不同領域第一線人士所進行的對談。話題涵括代表作「荷蘭盤」的誕生故事,到對生活方式所提出的疑問,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等。 [對談]坂田和實(「古道具坂田」店主)村上 隆(藝術家) 大友良英(音樂家) 皆川 明(設計師)
★首刷限量套書採布面精裝、設計書盒收納,絕對值得收藏! ★詩選由谷川俊太郎常年的譯者與研究者田原編選與翻譯 ★一、二冊合計收錄谷川俊太郎四百餘首經典作品 ★特別收錄谷川俊太郎親撰繁體字版序言,以及谷川年表簡編和譯者田原萬字專訪「寫詩是我的天職」,有助於讀者瞭解其創作的脈絡與軌跡。 「我年輕時曾立志當一名詩人,可在見到谷川的詩歌才華之後,我放棄了這一夢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如果我是天才的話,谷川俊太郎就更是天才。」——攝影家荒木經惟 「我深受谷川先生《二十億光年的孤獨》的影響,感覺自己渺小的生命就在宇宙中,在宇宙中喜歡上一個人。」——演員黑木瞳 閱讀宇宙詩人的沉默之聲。 語言屬於人類,沉默則屬於宇宙。 沉默中蘊含著無限的力量。 無論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即使遠離語言也有可能存在的廣義上的詩意之源。 ★「我不迷戀詩,可是我迷戀這世界。」 他寫遙遠的宇宙星球,寫路旁小花,寫心愛的小狗,也寫詩人的亡靈,寫青春的少年,也寫佝僂的老人;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就把它翻譯成語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瞬間,表現詩人自我的內心世界,也追求與讀者共享感動。 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 有人曾問谷川寫詩時設想的讀者年齡層,他當時回答「從0歲到100歲」,這真不是開玩笑。 ★「靈感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把詩人與世界、人類和宇宙連接在一起。」 在超過七十個年頭的創作歷程中,谷川俊太郎寫下了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表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合、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表現到了極致。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並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谷川用他的詩歌再次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二十一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虫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曲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谷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了詩歌創作。谷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合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也為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畫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合作廣播劇創作,也與松本大洋一同合作出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合作攝影集等。 ★「我寫詩只是為了生活,至今我還靠著一支筆生活。」 曾於2014年受邀參與台北詩歌節的谷川寫下: 「十幾歲的我什麼都沒想就寫了詩 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 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把它翻譯成語言 我不在乎是否為詩 有些語言的關聯是不是詩 這種事人隨便決定就好了 一直寫了六十多年詩的我現在也這麼想 於台北詩歌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誠如谷川俊太郎詩作的譯者田原所説,「時間是詩人最大的敵人,而谷川卻一直與之抗衡。」即便已過古稀之年,谷川依舊堅持創作,做各種不同嘗試,欣然享受寫詩的意趣,年老的他也為此深感喜悅。
★特別收錄谷川俊太郎親撰繁體字版序言★特別收錄谷川俊太郎處女詩作〈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與散文詩、十四行詩等不同嘗試的創新詩作★特製雙分書線布面精裝閱讀宇宙詩人的沉默之聲。語言屬於人類,沉默則屬於宇宙。沉默中蘊含著無限的力量。無論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即使遠離語言也有可能存在的廣義上的詩意之源。年逾九十高齡的谷川俊太郎,自二十一歲發表《二十億光年的孤獨》(1952年)處女詩集開始,已經寫詩超過七十個年頭。本書由谷川俊太郎常年的譯者與研究者田原編選與翻譯,一、二冊合計收錄谷川俊太郎寫作生涯中四百餘首經典作品。★「我不迷戀詩,可是我迷戀這世界。」他寫遙遠的宇宙星球,寫路旁小花,寫心愛的小狗,也寫詩人的亡靈,寫青春的少年,也寫佝僂的老人;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就把它翻譯成語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瞬間,表現詩人自我的內心世界,也追求與讀者共享感動。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有人曾問谷川寫詩時設想的讀者年齡層,他當時回答「從0歲到100歲」,這真不是開玩笑。★「靈感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把詩人與世界、人類和宇宙連接在一起。」在超過七十個年頭的創作歷程中,谷川俊太郎寫下了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端。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表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合、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表現到了極致。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並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谷川用他的詩歌再次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二十一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虫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曲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谷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了詩歌創作。谷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合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也為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畫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合作廣播劇創作,也與松本大洋一同合作出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合作攝影集等。★「我寫詩只是為了生活,至今我還靠著一支筆生活。」曾於2014年受邀參與台北詩歌節的谷川寫下:「十幾歲的我什麼都沒想就寫了詩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把它翻譯成語言我不在乎是否為詩有些語言的關聯是不是詩這種事人隨便決定就好了一直寫了六十多年詩的我現在也這麼想於台北詩歌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誠如谷川俊太郎詩作的譯者田原所説,「時間是詩人最大的敵人,而谷川卻一直與之抗衡。」即便已過古稀之年,谷川依舊堅持創作,做各種不同嘗試,欣然享受寫詩的意趣,年老的他也為此深感喜悅。特別收錄:能持續在台灣出版作品,並帶來集結畢生經典作品的詩選全集,谷川俊太郎特別撰寫繁體版序文,向台灣讀者致意。
★特別收錄谷川俊太郎童詩創作與未收入詩集之作品★特別收錄谷川俊太郎年表簡編和萬字專訪「寫詩是我的天職」★特製雙分書線布面精裝閱讀宇宙詩人的沉默之聲。語言屬於人類,沉默則屬於宇宙。沉默中蘊含著無限的力量。無論在任何時代,沉默,都是即使遠離語言也有可能存在的廣義上的詩意之源。年逾九十高齡的谷川俊太郎,自二十一歲發表《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處女詩集開始,已經寫詩超過七十個年頭。本書由谷川俊太郎常年的譯者與研究者田原編選與翻譯,一、二冊合計收錄谷川俊太郎寫作生涯中四百餘首經典作品。★「我不迷戀詩,可是我迷戀這世界。」他寫遙遠的宇宙星球,寫路旁小花,寫心愛的小狗,也寫詩人的亡靈,寫青春的少年,也寫佝僂的老人;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就把它翻譯成語言……記錄生活與生命的瞬間,表現詩人自我的內心世界,也追求與讀者共享感動。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人、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因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有人曾問谷川寫詩時設想的讀者年齡層,他當時回答「從0歲到100歲」,這真不是開玩笑。★「靈感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把詩人與世界、人類和宇宙連接在一起。」在超過七十個年頭的創作歷程中,谷川俊太郎寫下了許多重要作品,在日本現代詩壇,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斷的自我更新中成長。嫺熟的表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人類的悲歡離合、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宇宙與想像在他的詩篇裡被表現到了極致。他的詩一邊紮根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一邊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複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並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在他的母語之外,他的作品也與域外的讀者產生著共鳴,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籍。谷川用他的詩歌再次證明:他的詩篇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二十一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轟動日本文壇。手塚治虫因此邀請他為其動畫《原子小金剛》主題曲作詞;少年時的大江健三郎閱讀谷川的作品後,自覺缺乏寫詩的天賦,放棄了詩歌創作。谷川也曾與日本藝文界許多人合作,曾為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寫詞,為荒木經惟的寫真集配詩,也為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畫配詩,與導演寺山修司合作廣播劇創作,也與松本大洋一同合作出版繪本,近期還與人氣攝影師川島小鳥合作攝影集等。★「我寫詩只是為了生活,至今我還靠著一支筆生活。」曾於2014年受邀參與台北詩歌節的谷川寫下:「十幾歲的我什麼都沒想就寫了詩因為喜歡雲所以寫了喜歡雲被音樂打動時我就把它翻譯成語言我不在乎是否為詩有些語言的關聯是不是詩這種事人隨便決定就好了一直寫了六十多年詩的我現在也這麼想於台北詩歌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誠如谷川俊太郎詩作的譯者田原所説,「時間是詩人最大的敵人,而谷川卻一直與之抗衡。」即便已過古稀之年,谷川依舊堅持創作,做各種不同嘗試,欣然享受寫詩的意趣,年老的他也為此深感喜悅。特別收錄:本書詳載了谷川作品出處並附上詩人的創作年表,且收錄了譯者田原對谷川的萬字創作訪談「寫詩是我的天職」,有助於讀者瞭解詩人創作的脈絡與軌跡。
凝視青春的孤獨與未來,一個人面對宇宙的絮語。少年詩人最美的情感。華文世界首次出版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處女詩集,2021年繁體中文新版,中日文對照,一覽詩人的初心。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在日本,他擁有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學齡前的兒童、少男少女、青壯年、老人甚至家庭主婦以及知識階層的文化精英和大學教授等等。因此他被冠以「國民詩人」,同時還被稱為「宇宙詩人」和「教科書詩人」。他的作品數十年如一日,被日本每年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高、中小學課本和大學教材採用。谷川用他的詩歌再次驗證了四個字:「易讀」和「耐讀」。他創作於半個多世紀前的作品,至今仍被廣泛地閱讀,他的一本詩選數十年來可以重印五十多版次,累積銷售八十餘萬冊。時間、讀者和谷川俊太郎自身的詩歌都已經證明:他的詩篇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久遠而黯淡與老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時間的深處獲得新生,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谷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作為人有兩種存在:社會存在和宇宙存在。詩人的情況稍有不同,對我而言,宇宙存在更為重要。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我更看重宇宙存在呢?因為當一個詩人建立一種宇宙觀時,他才能夠超越這個時代的局限性。然後詩人的眼光也許會放得更遠,能夠看到更遙遠的未來,或者眺望到更遙遠的過去。我的第一本詩集叫作《二十億光年的孤獨》,從這個書名你可以看出,我是作為一個宇宙中存在的詩人出發的,而不僅僅是在某一個特定社會和時代生存的詩人。」或許正如他所言,他才用「詩歌這種無政府語言」(谷川俊太郎 語)跟現實生活與時代政治保持著適當的微妙距離,超越這個時代並創造出一種嶄新的語言和詩情。這本寫於詩人17至19歲的詩集出版,是當時日本詩歌界的一樁「大事件」,被公認為是前所未聞一種新穎抒情詩的誕生。這個事件的鮮活性至今沒有因時光的流逝而淡出讀者的視野和記憶,讀者的閱讀熱情也不曾因時代的變遷而消減。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即使再過一百或五百年,我們相信,時間會證明谷川詩歌文本的普遍性;證明他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的一流想像力和感受性,以及一流的語感和他詩藝渾然一體的平衡性;證明這些詩篇具備了穿越語言、時間與空間的力量。
《定義》是一本跳脫語言限制的創新之作。 詩人將對「物」的本質和概念思索以精妙的文字意象表達, 充滿了想像與哲學思辨。 權衡谷川的整體作品,在語言和形式上以散文呈現的《定義》可說是他尋求改變和對當時既有的創作手法陷入危機感的產物。對谷川而言,雖說「語言是一種技術和職業工具」,而且還經常與他「生活的真實相抵觸」,但嶄新的語言可以說是他的宗教。他曾說過:「在科學家們讓嶄新的航艦飛向宇宙時,詩人讓嶄新的語言走向世界。在宇宙的沉默中,它們同樣是一種武器,一種讓人類存續的武器。」 在谷川近七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對語言的求新求變是非常迫切的。這也使他很難在創作上滿足或沉湎於一種固有的創作手法,完全以不同手法創作的《定義》就是這種追求的最好體現。這種「喜新厭舊」的創作哲學使他不斷地自我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谷川之所以持續不斷向讀者呈現嶄新的作品,也與他的這種追求分不開。 單從《定義》的語言特點來看,它的反詩歌行為一目了然。這種行為首先體現在它的語言形式上。為了清楚地表達出一個意義,或者說清楚地為一個意義的定義命名並使其正當化,詩人不得不暫時放棄詩歌的外在形式,採用寫實的散文體創作。書中除了〈一部限定版詩集《世界的雛形》目錄〉一詩是以詩的形式行文外,其他篇章均是以散文和散文詩的形式出現。但其實構成這些詩篇的內在本質還是十分詩性的。即《定義》是外表上的散文,內涵上的現代詩。 ◆物的聲音 「物」在本書中作為被描述的主體對象,赤裸裸地呈現出了自己的自然「原形」和存在狀態。谷川在對「物」的刻畫上,是直接和集中的,沒有多餘的修飾和鋪墊,可謂直抵「物」的內心。「物」在此是與詩人處在對等的位置上,或者說詩人是將同樣重量的主觀和客觀的砝碼放在了表現的天秤上。詩人在此只是替「物」陳述它沉默的語言。因此,「物」在這裡的「身分」是明確的,與詩人的關係也是親密的。 詞彙在這部詩集裡是被詩人搜索枯腸般地精挑細選過的,同時每一個詞彙又像是被詩人放在天秤上小心慎微地稱量過一樣,最後被他安置在每一個詩篇裡必須承擔的位置上,為「定義」抽象的意義和實際的意思提供了足夠的說服力。《定義》既是詩人竭力命名的結果,又是「物」在《定義》中自身的「發言」紀錄。是一部「再次向詩歌與日常生活語言提出嶄新問句所產生的作品集」。 《定義》的價值不光在於它深刻揭示了語言意義的內在本質(包括抽象和具象的,也包括暗示和本質的),同時顯露出詩人的另一種詩歌美學,和詩人擺渡於詩歌和散文之間所付出的努力與投入精神。詩人在此明確地向我們展示了詩歌的另一種寫作可能和表現方式。《定義》既動搖了我們對詩歌持有的既定觀念,也是對詩歌固有概念的悖謬和反叛,同時具備了批判意識和嘗試精神。谷川曾說「日語即使是用散文的形式也無法把意義準確表達清楚」,《定義》的寫作,彌補了這個缺憾,把日語與生俱來在表現上的不可能接近成了可能,打破日語語言本身的曖昧,將語言的意義展現到最精確的地步。 ◆關於《定義》,我是寫沒有名字的存在 《定義》就像中國自古就有的「詠物詩」,都不是太強調詩人的主觀色彩,而是客觀地,有時甚至是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出一個真實的「定義」或意義的輪廓。 在這本詩集裡,谷川對「物」,比如杯子、剪刀、蘋果甚至排泄物都進行了深情的「凝視」,甚至這個「物」還會掙脫物的本體,來揭示生命和真理。谷川這種對萬物的深情是從何而來?詩人曾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是在寫語言誕生之前便存在的物質。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所有的自然,所有的物質都有人類命名的名字,每個人都是通過那些被人類命名的名字來認識世界萬物。 人也是在沒有名字之前便存在。我寫物就跟人類一樣,它們跨界存在,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在沒有名字之前跟人類一樣都是無名的存在。 我想越過這些被命名的名字,在它們被命名之前是什麼樣的存在,我想寫那種狀態。 當然,這必須建立在語言之上,通過文字的敘述,最終完成《定義》。
純淨且無限溫柔的詩之恩寵終於降臨。 這是獻給永恆生命的爽朗彌撒曲, 也是紀錄深刻時光、洋溢律動感的悠揚話語。 谷川俊太郎的這本短詩集被稱為以小見大、以短見長,集日本傳統的定型詩——短歌和俳句,以及中國古典詩作的簡約精緻,意境鮮明深遠等特點於一身,為日本現代詩的抒寫方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於2002年首次出版時,在日本詩壇引起了熱烈迴響。 這些作品對於熟悉谷川詩的讀者而言,首先感受到的莫過於語言和詩歌形式上的變化。全書盡是短詩,每首詩的每一段落皆由三行組成,是谷川在探索作為詩人的另一種出發——他要發出至今他沒有發出過的聲音,抒寫他至今未曾抒寫過的詩歌形式。 在這些短詩裡,谷川刻意追求語言的純粹與乾淨——去繁就簡,盡可能地丟掉對語言的誇飾,也不再對語言施加的各種情感色彩下工夫。精短的詩句縮減了語言自身的鋪陳,「點到為止」,讓經過詩人錘煉的詞語餘音,綿延在被詩人省略掉的那些語言裡。 這些詩雖然句式短,用詞少,卻能徹底展現語言本身的感性。這一點與短小精悍的日本短歌和俳句,以及中國古代五言七律的古詩特點有相同之處。是典型東方詩人的特色與優勢。 在詩歌語言的節奏上, 谷川也有意在這些詩篇中放慢了以往詩歌中的快捷速度,彷彿在追求一種「慢」的節奏。即使是詩篇的抒情和敘述,也是不動聲色地娓娓道來,使這些語言顯得平靜沉著,緩慢和安詳,還原語言本來的面目和秩序,給讀者留下很大的餘味和思考空間,與谷川以往氣吞河嶽的氣勢以及激情飽滿的詩篇正好形成了對比。 詩歌短小,不見得其承載的意義就短小,其實短詩的書寫,恰恰是謬思對詩人提出的挑戰,就是在極其簡短的語詞裡,要表達出無限的意義。比起長詩和句子冗長的詩句,短詩對語言的洞察和敏感及對一首詩全體的整合與權衡,難度更高。 綜觀這些作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那就是圍繞生命、人性、生存等而展開,甚至讓一些普通的日常事件也成為詩歌創作的題材。這裡的「人」已經昇華到了生命與文化意義的層面,顯得具體,有存在感。當然作為現代詩,「人」在這些詩篇裡仍保有抽象的成分,而且有一定的彈性。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揭示在此更為直接和痛快,有時是「一語道破」,有時又是不動聲色的暗示,將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讀者。 谷川的這些短詩創作, 無論讀者是否認可是他全新的探求,都不得不為這種細緻的形式所觸動,詩短,句也短。從表象上看,似乎是詩人刻意在壓縮著語言,實則是他在語言內部擴展著空間。只是這種空間感不那麼虛無和飄渺,像一個可以感觸和撫摸的有秩序的實體。 如果把詩人比作廚師,那麼谷川的這本短詩集,是詩人端出的一碟碟精緻、色味俱全的「小菜」,味道經過詩人的改進和調味,材料是他的生命體驗和超過半個世紀寫作經驗的結晶,每一道都有獨特的色澤和味覺。 對於已屆古稀的谷川而言,詩歌不但是一隻「不死鳥」,更是讓它重新飛翔和啼鳴的開始。生命不老,探索不止,這也是創作手法多元並存的谷川詩歌精神之所在。 無論讀者怎樣解讀這些短詩, 它無疑都將成為谷川晚期創作的一個嶄新起點。
這是一本陪伴你一起料理、 讓下廚變得更開心的食譜。 不久之後你會發現,對你來說最美味的, 是自己的料理。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廚藝不好。不過,大家偶爾也會有這種感覺吧?明明作法和平常一樣,怎麼今天的料理出乎意料地好吃!這是為什麼呢? 本書作者長尾智子認為,應該是因為在料理的當下,自己是以自然率直的心情下廚,不求一定要成功,也不過於小心謹慎。而是與手中的食材對話,不勉強自己、也不求一定要成功,下廚才有樂趣。用這種態度下廚,自然會成功。 當眼前冒著溫暖香氣的是自己經常做的料理,這一刻你將意識到,原來下廚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可以永遠對料理抱持興趣,享受做菜、品嘗的樂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既然如此,就用真心面對食材,先為自己下廚吧。最後的成果可以和家人品嘗,也可以找來親朋好友一起分享。或者偶爾獨自靜靜享用。 85道美味料理自己動手做! 自己做也不會失敗的18款風味小菜 好食材、無添加的6款自製調味料 愈簡單愈有滋味的8種鹽味料理 冷凍備料也能出好菜,餐餐少不了的常備菜18種 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6品米料理 蔬菜大變身,11道創新蔬菜料理 料理大晉級,烤箱料理2種 充滿異國風情的7道香料料理 賓主盡歡的宴客料理4種 獨特風味的5款甜點 引領你樂在下廚的10篇料理手記 比外面買的更美味的自家製小菜 天天都想用的自製調味料 冰箱是料理的保存箱 鹽是成就味道的關鍵 米飯相伴的生活 日常蔬菜的創新作法 善用烤箱下廚! 用過才會懂香料的奧義 設宴待客的祕訣 我的甜點清單
餐桌上的璀璨永恆 人人都想列入收藏的北歐食器 134款北歐餐瓷品牌經典杯款全收錄 北歐尋寶記!前進北歐市集與舊貨店 為何人人都瘋迷愛戀北歐食器?為何每次一上架總是瞬間搶購一空? 本書中,作者將一一介紹在這食器界裡璀璨鑽石背後的故事,從設計師的生平、食器的製作工法、獨樹一幟的風格設計與令人心弦牽引的圖案印花,以及食器的命名與由來,在銷售市場的歷史變化。如敘說故事般帶領大家欣賞北歐食器的迷人魅力,一窺每個經典品牌背後的故事,並解開為何這些獨領風騷的食器可以流傳世代,經過時光淬鍊,依然留下高貴優雅的價值之謎。 北歐食器,裝上自己親手做的菜餚並擺上餐桌,蔚然成為一桌令人心悅的餐桌風景。經由本書,讓你細細品味北歐的生活美學與藝術之美,在閱讀每個引領餐瓷風潮的品牌故事時都令人讚嘆驚艷。願美的事物能雋永長存在人們心中,久久不散。
★日本超人氣料理研究家——中西直子第一本便當食譜 ★掀開便當蓋的心情,就像拆禮物包裝一樣令人期待! ★50個充滿滋味的便當,讓每一口咬下的瞬間,都令人驚豔不已! 無論平時上班上學,假日上山下海出外遊玩,外燴場合與各種活動中,甚至是探班、賞花、作為友人的贈禮,最受歡迎的菜式,就非便當莫屬了! 因為便當有著不同於現做料理的獨特美味,無論是被醃蘿蔔或酸梅染得又黃又紅的白飯,或是海苔或香鬆變濕軟後的味道,裝滿滷菜、炸物、烤物等各種料理的便當,等待送到手中的心情,打開便當蓋的瞬間,一股融合所有料理、獨特的便當美味香氣,撲鼻而來。在小小的便當盒中,各國風味的主菜,搭配各式的配菜,成了一道道充滿驚喜與美味、適合於各種場合登場的佳餚。 虎斑貓蹦蹦是一間四處旅行的餐廳。沒有固定店面,以穀物和蔬菜為主要食材,視季節與場合,變身為各國料理店。有時是美味的西餐廳、馬戲團小吃攤、市場裡的點心屋,或是非洲小館、亞洲的路邊攤、街角的三明治專賣店,甚至是俄羅斯火車上的列車餐廳。希望來到這裡的每個人,都能以旅行的心情,快樂享受眼前的料理。 在本書中,旅行餐廳虎斑貓蹦蹦的店主──中西直子,為大家設計了50天豐富又迷人的便當,從超簡易便當、上山出遊便當、工作加油便當、給先生的便當……,在方方圓圓的空間裡,裝載著食材的營養、美味的香氣,還有為某個人料理的心意。 ★出自她手中的,是帶著幸福的魔法料理。 ──生活美學家/選品店主‧石村由起子 ★她的料理,就像速寫般,自在而不受拘束。 ──生活美學/料理研究家‧伊藤正子 ★美味、令人著迷且風格強烈的料理,正是她的最佳寫照。 ──玻璃工藝家‧辻和美
在廚房,在街角,在旅途中。 味道的背後,原來有著意想不到的世界。 飲食雜誌《dancyu》的人氣連載散文集結。 平松洋子慧黠又細膩的筆尖, 揉合個人記憶、生活經驗與飲食雜學, 獻上對日常生活的悸動與深長而難忘的餘韻, 寫下留存在心底,關於味道的風景。 「只是一個『夾』的動作就能讓整個世界大翻轉的,就是小黃瓜三明治。」——〈夾│智慧與功夫的產物〉 「想要趕走睡神時,可以立即見效的據說不是口香糖,而是魷魚乾。」 「人的咀嚼能力隨著年紀的增長會不斷減弱,牙齦與年紀一同衰老,只有這件事情是上天平等賜予每個人的,因此我總希望在還有力氣嚼東西的時候,盡可能地善用牙齒。」——〈咀嚼│盡是好事〉 「吃飽飽開始想睡時,便是幸福的高峰。人生沒有什麼好煩惱的,悠悠哉哉的空氣之中飄散著一股無常之感的原始人的日常。」——〈大塊朵頤│解放的形體〉 「伍斯特醬也好,番茄醬也好,伸手去拿的瞬間便已讓人心跳加速,小小地緊張了起來。當然有時也會失手「啊!怎麼跟想像的不一樣?」但還是勇敢地將美味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吧!」——〈醬汁、番茄醬│淡淡的緊張感〉 《味道的風景》各個短篇集結了平松洋子對飲食與生活的謳歌,食物、餐桌、街道巷弄、食堂攤販,彷彿化身為美妙音符,譜出平松洋子內心記憶與舌尖味蕾交織的樂章。平松洋子用樸實且風趣的口吻,似乎就能帶領讀者悠遊於字裡行間的五感品味,吟頌著隱含在風味之中的另番韻味。就算是無常之感的生活細節、平淡無奇的食物製程,都在她可愛細膩的筆觸與獨具慧心的檢視中,再次賦予活潑的生命與暖心的感受。
比「斷捨離」更重要! 讓人生不再複雜的方法。 本書不是教你「丟棄」,就算戀物也能一身輕。 最好的狀態並非「擁有很多」,而是「每一樣都喜歡」。 本多沙織分享落實在日常的創意,與實用物品共享一身輕的生活。 生活選品8大原則,學會沒有罪惡感的清理術! ------------ 身為「整理收納顧問」,並以「一身輕」為理念, 加上住在狹小的房子裡靠家中少數物品生活, 很多人會誤以為「她沒什麼物慾吧?」 其實不然,作者對物品的慾念非常強烈! 就是因為戀物, 所以比起自律地捨棄,不如自律地挑選, 戀物並非「收集」物品,而是要「挑選」物品, 而且要使用得久一點。 本書將介紹在作者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品, 不藏私地將個人生活面向展現給大家看, 也告訴大家選品時如何落實「戀物也要一身輕」的原則。 ------------------ 「想隨時一身輕」的想法,原來始於那一次出國旅行 第一次讓作者有「不要擁有太多物品,想隨時一身輕」的想法,來自大學時期到泰國旅遊的經驗。到了機場集合之後,發現除了她自己拖了一只行李箱以外,所有人都只帶了背包。隨身拖著行李箱所造成的不便(完全無法迅速穿越馬路搭上計程車,在小攤子上吃東西也很礙事……),讓作者開始反思並貫徹「行李用背的,讓行動更輕鬆!」的理念。也因為開始背著背包旅行之後,讓她愈來愈想「減少不必要的物品」。 在有限的時間內幸福過日子,我需要與物慾和平相處 也因為體會到人生苦短,在有限的「時間」內想要幸福過日子的想法變得逐漸重要。在世上擁有的東西,最後沒有一樣能隨身帶著走。因此,作者希望在她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想起曾認識、曾珍惜的人,與他們之間的對話,曾見過的美麗風景,品嘗過的美食……回憶起一輩子的種種「經驗」時,會有「啊!人生真幸福!」的欣慰。也因為每次跟朋友聊起這些事時,也有一些人有同感,於是,就有了這本書。 將物品視為家中的「好夥伴」,才能與之共享一身輕的生活 因為本身就是個對物品慾念強烈的人,每次挑選物品時總是雀躍不已,一不小心就會買太多,但過了三十歲之後,明顯感受到「隨時想要一身輕」的心情愈來愈強烈,所以總是提醒自己「不要輕易購買」。因為戀物,所以持有的物品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而購買的,而將擁有的物品視為是自己在需要時的「好夥伴」,只要想到家中有心愛的夥伴,自然就會心生滿足,也不會有亂買其他東西的念頭,生活也會變得更輕省。 落實「現役主義」,經常使用才能發揮物品價值 「愛惜物品」並非把東西收藏起來絕不使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才能發揮物品的價值。若家中堆了用不到的物品,不但沒有增加實質的好處,還會佔去家中的空間,因此持有物品以「當下用得到的」的原則為理想。 如何活得一身輕?其實你只需要擁有12件衣物 作者受到法國人的感召,向巴黎夫人學習品味,親身挑戰一個月內僅用12件衣服來靈活穿搭,徹底實踐以控制數量的方法來管理衣櫥裡的衣服,連買衣服時的標準都比以前嚴格了,當選項減少到某種程度,更是大大縮短了要怎麼搭配衣服的時間。本書中的12件衣服靈活穿搭法,只需要上半身6件,下半身6件(內搭衣不算在內),每日穿搭變得好容易,有了專家建議的挑選標準,其實你真的只需要擁有這12件衣物。 希望本書讓各位在挑選物品時,可以多思考一下,人生要過得自在一身輕,從住家收納開始,也從挑選家中的物品開始。願大家所挑選的物品,都能對人生有良好的影響!一起開始與實用物品共享一身輕的生活吧!
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 跟著Boya,還有哈利 在生活和工作的餐桌上,享受每個美好的日常! 對生活、食物和攝影永遠充滿熱情的Boya,因為這幾年與各品牌合作的食譜攝影與菜單開發,累積了不少工作的軌跡與生活的紀錄。不管是如何安排一桌好看的餐桌布置,還是煮食美味料理,或是用影像記錄美好食光,在新書中,都將一覽無遺地看見Boya對工作的細膩、生活的美學,以及對於人際交流的用心與溫度。 當工作、生活、社交都圍繞在同一張餐桌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延續上一本著作《在移動的餐桌上,旅行》,這次Boya在本書中的「餐桌風景」設定在「工作的餐桌」、「生活的餐桌」、以及「與哈利的生活」,和大家分享他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看看Boya如何用一張餐桌交出工作的作品、如何詮釋個人的生活品味,又是如何與朋友、家人聯繫感情。 除了在家用餐,與食物相關的工作之外,外出與朋友享受美好的一餐,也是Boya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經驗。在書中,Boya安排了小驚喜,要帶大家一起造訪他經常前往的餐廳與朋友家,偷偷打開廚房的門,讓大家一探美食上桌前的幕後場景,同時也分享主人們「愛不釋口」的私房料理。 家中的另一位重要夥伴──愛犬哈利,也在書中扮演重要角色。氣溫二十六度以上會自動跑來有冷氣的房間過夜,二十三度以下便很舒服地把厚地毯當床,會說夢話也會打呼,簡直「生物氣象台」的哈利,平日都是跟著Boya一起「吃喝」,除了狗飼料之外什麼都感興趣的哈利,當然也不會錯過上餐桌的機會,跟著哈利的腳步,從「餐桌下」的角度,也能看見Boya營造的美好生活樣貌。 想一窺他們如何圍繞著餐桌度過每個平凡又溫馨的小日子?本書中各式食譜的分享與一幕幕的餐桌風景,絕對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日本「詩歌文學館賞」得獎作品 ★為了追求比意義更深的至高幸福,我只能繼續寫詩。 日本國寶級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擁有不分年齡、國籍的魅力,透過纖細的感受與觀察,將一般人難以感知的生活風景,以簡單自在的語言,乘載了深厚豐饒的意義,在文字的輕與意義的重之間,悠遊穿梭。 以《我》為名的詩集,在詩人隨心所欲的七十多歲時出版,是詩人重新省視自己人生的傑作。 步入晚年的谷川俊太郎不僅思維敏捷,而且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以每年至少出版一冊詩集的速度寫作。詩集《我》中,前半部有幾首幾乎是可以對號入座的寫實作品,尤其是《自我介紹》一詩,簡直就是詩人真實的自我寫照。個人經驗建立在想像之上,現實與虛擬交織其中,亦真亦幻,既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又有回味不盡的繚繞詩情。後半部的許多作品則是想像力編織出的產物,尤其是十二首「少年」組詩,雖都是虛構與想像,但絲毫沒有乏味枯燥、空洞的抽象性,閱讀時不僅使讀者產生似有非有的複雜感受,且能激發讀者更多的想像。這組詩既是在寫詩人自己,也是在寫讀者的你我他。詩人雖然邁入老境,但這部詩集仍使我們窺見詩人心中的少年,與詩人晶瑩的童心。 「為了追求比意義更深的至高幸福,我只能繼續寫詩。」谷川俊太郎以此向世人重新自我介紹,也透過這樣的宣言,確定自己作為詩人的職志。而讀詩的我們在詩句赤裸真誠告白的隻字片語中,也將閱讀當下湧自心底深處的自我投射於其中。彷彿在任何迷茫的時刻,都能從某一個篇章裡,找到解答與安慰。 沒有過度修飾的辭藻卻能展現出詩的純粹與精鍊,從詩句中得以照見人生,所以谷川俊太郎的詩打動人心。
★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點心類食譜作者、兩度獲得「料理食譜大賞 in Japan」點心組首獎的中島志保,2017年再度推出「正餐之間隨時都可以吃的點心」食譜。 ★15分鐘左右就能做出一道點心,在等待醒麵、冷卻時可以洗個澡、讀本書,輕鬆等候就能享受滿口幸福的滋味。 ★37道中西式點心食譜,清爽健康無負擔,做點心就是做飯的延伸,自己家就是點心舖,做點心已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日本知名點心達人──中島志保,一向以健康零負擔的點心食譜而聞名,為了讓更多人吃到自己喜歡的點心,於2006年在日本東京的國立市開設了「foodmood」點心舖,以健康食材為取向而擁有廣大粉絲。 《吃點心囉》全書共37道中西式點心,皆是中島志保平日在家常做的點心,不需另外採買特別的食材,使用家裡現成的材料,短短十幾分鐘即可做出風味十足的點心。 為什麼不說「甜點」而用「點心」呢?中島志保說理由很單純,因為她很喜歡「點心」這個給人溫暖感覺的字眼。即使是忙到人仰馬翻、不可開交的時候,一句「吃點心囉!」就能讓人頓時放輕鬆。 作者回憶,由於老家是做生意的,小時候媽媽總是很忙。只要偶爾媽媽得閒做個點心給她和姊姊吃,姊妹倆就像獲得特殊待遇一般,格外開心。從小到大吃的這些點心,不管是媽媽做的、或是附近店家賣的尋常蛋糕、還有長大之後在餐廳工作時,空檔時間站在廚房裡吃的「麻油拌飯」,對她來說都是很珍貴的美味記憶。 對作者而言,「點心」就是突然覺得餓了即可充飢的食物,隨時吃都好吃的舒心食物,而做點心就是做飯的延伸。為大家獻上平時在家就會自己動手做並享用的點心食譜,希望大家都能親自體會到做點心、吃點心的樂趣,一起享受自由的點心時刻。 「就算最後外觀沒有修飾得很完美,或是稍微烤過頭了, 都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做得開心! 然後在做了一次又一次之後,就會漸漸變成每個家庭獨特的點心風味。 希望在這本書被翻得破破爛爛的那一天, 各位在家中做點心、吃點心已經不再『特別』, 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島志保 本書特色: ◆日本「foodmood」點心舖創辦人、兩度榮獲「料理食譜大賞 in Japan」點心組首獎的中島志保,再度推出點心食譜! ◆15分鐘以內即可做好的「正餐之間的舒心食物」:懷舊兒時甜點、喝了就有飽足感的飲品、可即時消饑解饞的鹹點,各式中西點心點綴生活的每個片刻! ◆書後附有「不失敗點心小百科」,內容包含了「不知道一般用語該怎麼說」,或是解釋不清楚、無從發問的說法,加上各式各樣的失敗經驗內容,以此為參考基礎,讓大家「還想再挑戰一次」時可以更輕鬆做點心。
我不在家,在路上── 用單車突破國家與國家疆界,用腳步丈量國土與國土風貌, 用出發,回應心之所嚮的北國召喚。 為什麼旅行?因為想要遇見。 喜歡小王子與狐狸的故事,因為遇見產生關係,你對我於是從此有了獨一無二的意義。因為每一次不可能相同的遇見,每個旅途上相遇的人遂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和異地的人事物相互碰撞後,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人生的風景也不一樣了。 人生何嘗不是趟不知道終點的旅行?旅行作家澤木耕太郎將人生定義為「途中發生的事」,打工換宿也好、露宿野地也好,橫越海峽也好、單車環島也好,到不了也好,臨時轉向也好,或許最終抵達的不是預期中的地方,但那又如何?在路上,追尋的不是終點,而是遇見。 從比利時、冰島、丹麥、荷蘭、到西班牙,作者透過從北歐冰島一路向南的旅行記事,帶領讀者一覽親身的所見所聞,與其說是雄心壯志遊遍天下,不如說是用自己獨特的眼光來紀錄所到的每每之處,書中沒有觀光文案包裝的珠光寶氣與絢爛華麗,而是重新描繪出一幅幅充滿樸實人文與最貼近生命最初樣貌的風景。 練就一身「飛到哪睡到哪」的坦蕩,旅行是一種生活的狀態 旅行對李怡臻來說,指的不是體驗當地生活這件事,而是旅行本身就是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或許這樣認識世界的方式,許多人會替她捏把冷汗,但在長期廉價機票的訓練下,她已練就了一身「機場就是我家」的坦蕩,即使在荒郊野外睡覺(也犯法?)的世界,也努力當個抬頭挺胸活著的流浪漢,走到哪裡都能隨遇而安。 城市間的移動漩渦,將過往時空所遇見的老朋友通通捲到現在 過往幾年不見的朋友,隨著跨出國界的腳步,在比利時再次牽起會面的因緣;不論是九年前在英國一起擔任國際志工的朋友,或是路上認識的旅伴,就這樣將幾百公里的距離拉近了起來。朋友相聚,增添了在異地旅行的風趣,聊天聊到忘時的默契,也喚起了過去記憶中熟悉的那份溫暖,彷彿進入了時空的漩渦,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彼此捲在一起。 當歷經跋山涉水後所見的景色不如預期,你會掉頭就走?還是另尋他徑? 原本就對觀光包裝下的冰島樣貌不感興趣的她,非得親自來好好視察這個島嶼,尋找心目中的絕世美景,好不容易氣喘呼呼攻上了頂,眼前的景色卻是叫人失望……這時候若換作是你,會如何選擇?當她失望地遠離塵囂,選擇了乏人問津的小岔路繼續前行,最後看到的又是怎樣峰迴路轉的景色?在實際踏訪冰島這片國土後,如何拼貼心目中對這片淨土的想像? 昨日是歷史、明天是未知、今天是禮物,所以我們稱現在為禮物(present) 這是朋友馬汀與作者分別前在日記本上留給她的一段話。過去生活所留下的足跡,成為今天再次跨出步伐的禮物,而明天如何是個未知數,未來有更多精彩的冒險在等著!人生能夠擁有隨意出走與隨處移動的自主權確實是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旅行之所以有趣,在於途中所遇見的人事景物,哪怕一路上曲折蜿蜒、百般波折,難能可貴的一期一會,總是像未知的禮物在等著給予驚喜!
★日本人氣料理研究家、foodmood點心舖店主──中島志保的第一本料理食譜! ★兩度獲得「料理食譜大賞 in Japan」點心組首獎、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點心類食譜作者的私房食譜。 ★15分鐘即可輕鬆上桌的「單品主餐」,今日在家做飯一點也不麻煩! ★44道清爽舒心的「減法料理」,在家做飯就是要輕鬆自在、樂在其中,從簡單之中品嘗幸福滋味。 日本知名料理研究家中島志保,一向以健康零負擔的點心食譜而聞名,為了讓更多人吃到自己喜歡的點心,於2006年在日本東京開設了「foodmood」點心舖,以健康食材為取向而深受日本大眾喜愛。 出版多本點心食譜之後,中島志保首度推出個人第一本料理食譜,全書各式菜色的料理時間平均僅需15分鐘,光是一盤亮點主菜就可同時滿足胃口與心靈,這樣迅速上桌的「單品主餐」概念,對於許多平時忙於工作、不想天天外食、卻又為三餐煩惱的飲食男女來說,可說是現代生活的最佳解方。 「吃飯囉!」每當腦中浮現飢餓感,或是肚子咕嚕叫著的時候,總會想著「今天要吃什麼?」,覺得天天外食不健康,想到要在家做飯又太麻煩嗎?其實在家做飯一點也不費事!本書收錄中島志保長久以來自己在家常做的料理食譜,運用容易取得的食材,配上省時省力的烹煮方式,更有趣的是,本書中的菜色結合了中島志保過去在越南餐館、有機餐廳工作的經驗,做出來的菜色簡單美味又有新意! 迅速上桌的「單品料理」,不再煩惱吃什麼好,還是在家做飯簡單的好 無需繁複的調味與奢華的擺盤,光是單一主菜或醬料就能配上好幾碗白飯,如此簡單的減法料理,減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也讓飲食回歸至最居家樸實的味道。這樣的單盤菜色也正是中島志保現在自己最喜歡,也是吃起來感覺最踏實、最舒心的料理。 一盤即可搞定一餐,不多不少的份量,正是現代生活最恰到好處的飲食需求 一個人生活,飲食量少難以下廚?平時忙於工作難以在飲食上多費工夫的現代煮婦,總是傷透腦筋想著該為家人做什麼晚餐……這些都是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反映在飲食的真實寫照。不管是一個人生活還是與家人共享晚餐,單盤料理的份量剛剛好,不多也不少地即時滿足飢腸轆轆的胃。 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餐食,原來料理可以如此隨興且不費力 不管是麵食米飯所做的單品料理,還是大呼過癮的暖胃湯品,光是一種食材就可以變化出多種吃法。本書的各式菜色皆採用常見的健康食材,沒有太多的調味加料,也沒有繁複累人的步驟,短短15分鐘內運用家中常備食材就可以端出不凡的美味餐食。中島志保的料理哲學也在此不言而喻,下廚做菜就是要輕鬆以對,享受料理的樂趣! 「這種單品主餐讓我喜愛的地方就是,只要面對眼前這項食物,很單純、很清爽。此外,不必鬥志十足心想著「要充分補足營養!」,而是輕鬆以對,大不了下一餐再多吃點蔬菜就好囉。我想,這也是能長久以來持續在家自己做飯吃的關鍵所在吧。無論做飯、做點心,基本道理都是一樣的。希望不勉強自己,而且能樂在其中。」──中島志保 本書特色: ◆日本「foodmood」點心舖創辦人、深受歡迎的點心達人──中島志保首度推出的料理食譜! ◆44道清爽舒心的家庭料理,輕鬆享用在家吃飯的好味道。 ◆15分鐘即可上桌的單品主餐,顛覆「在家做菜好麻煩」的刻板印象。 ◆書後附有「食用料理小百科」集結作者各種失敗的經驗與幽默風趣的料理比喻,絕對是在家料理的最佳幫手。 ◆飲食專欄藏錄作者料理要訣與飲食心得,分享料理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2014年「料理食譜大賞in Japan」料理組首獎得主──飛田和緒經典常備菜續作 ★累計五年的料理創作,深受喜愛的全新家常菜 ★事先做好放冰箱保存、隨時可吃、冷熱皆宜的家常料理,不論準備三餐或帶便當,迅速上桌的111道美味菜色 2011年,日本人氣料理家飛田和緒出版了《常備菜》一書,將自己常做的常備菜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大家。後來在每天下廚的過程中,又持續不斷激發出更多常備菜食譜。 常備菜,是指事先做好、隨時都能吃的料理。基本上都是從冰箱取出就可以馬上吃的料理,也可以加熱再吃,或是要吃之前先拌勻即可。書中的菜色可直接上桌開飯,也可隨著時間保存變得更入味、更好吃,這樣方便簡單的食譜,是許多忙碌的上班外食族與媽媽們的健康好解方,在家做菜不再花費心思,也兼顧了飲食均衡與節省時間的需要。 巧妙融合日常靈感與各地風味,累積五年再度嘗新推出 這次的《常備菜2》,是飛田和緒繼《常備菜》出版以來,在每天為家人料理、準備便當的過程中發想出來的全新菜式,一點一滴累積了五年時間,再度推出的常備菜食譜。書中菜色處處可見飛田和緒對料理的巧思與創意,再次將日常餐桌常見的料理,融合她個人生活上的靈感與旅行中遇見的料理,更提煉了日本各地不同的鄉土菜式與實用的食材知識,每道菜色看似簡易,但吃起來都有驚人的美味。 女兒成為本書料理指南,為常備菜尋回最溫暖的家常味 這些全新食譜的口味依據之一,來自如今已升為國小高年級生的女兒,她總是以嚴格的態度為媽媽的料理提供各種意見。這次推出的料理除了將小時候熟悉的味道和家人喜愛的口味,做了不一樣的嘗試,也因為經過女兒的鑑賞,料理回歸了最單純的味道,減去重口味的調味料,卻多了一份家人的溫暖。 常備小菜或主食的隨興搭配,重拾料理好玩又驚喜的樂趣 常備菜料理可發揮的形式有很多,像是飛田老師的女兒最愛的乾蘿蔔絲,只需用培根的味道來呈現乾蘿蔔絲溫和的風味,除了直接品嘗之外,也可以滿滿鋪在白飯上一起吃,或是混合蛋液煎成歐姆蛋,也能和在麵糊及高湯中做成大阪燒。多樣變化的常備菜料理,不需太多裝飾與調味即可成為日常便當,稍微搭配又可變化出餐桌上的各種菜色,常備菜料理讓下廚做菜,變得好玩又好味! 本書特色: ◆常備菜推手飛田和緒最受歡迎的暢銷經典代表作續篇 ◆對單身貴族、上班族到家庭主婦皆經濟實用的菜式全收錄 ◆每道菜皆有貼心MEMO加註,料理家飛田和緒的心得傾囊相授 ◆海鮮、肉類、蔬菜、乾貨、蛋、豆類、醬汁/醬料──六大主題簡明方便 ◆必知!常備菜製作事項與要訣,有效提高保鮮度與好味道
「義大麵是我家餐桌上的熟面孔, 也是我開始接觸料理之後就經常做的最愛料理。」──樋口正樹 義大利麵就算不加任何食材,光用鹽和橄欖油拌一拌就很好吃, 若再加上帕馬森乳酪和生火腿,立刻變身為一道滋味豐富的料理。 正因為如此簡單就能吃出義大利麵的美味, 再加上一兩樣蔬菜,整道料理便瞬間變得豐盛。 而如果選用的是新鮮當季蔬菜,就堪稱無敵了。 作者喜歡每天自由搭配各個季節不同的時令蔬菜來變化義大利麵, 每一次的新嘗試或美味發現,都是義大利麵的樂趣所在,也是令人著迷的原因。 義大利麵非常適合搭配各種食材,許多組合更因為深受歡迎而成了固定菜色, 例如培根起司蛋黃麵或香辣茄醬麵等。 但本書要介紹的並不是這些常見的義大利麵, 而是作者自己非常喜愛的各種創意變化, 包括有著滿滿蔬菜的義大利麵、清爽好喝的義大利湯麵、 可以多人分食共享的義大利麵沙拉,或是直接用手拿著吃的義大利麵輕食, 甚至還有加了北非小米庫司庫司的義式高麗菜卷等。 在義大利,每個地區、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各種義大利麵料理。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本書所介紹的這些義大利麵, 讓它成為各位家中常見的美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