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8.07.09
漫畫來不及說的,就讓《人物風流》去說吧!
文/大辣編輯部
「喜歡我作品的讀者,就去看我的漫畫吧!我想說的,都畫在漫畫裡了。」鄭問曾如此說道。
從《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再到《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鄭問不斷顛覆我們對漫畫的想像,水墨、電腦、油漆都成了他創作的媒材,正邪神魔的界限不再決絕,歷史人物在其畫筆下重獲新生。
不過,讀者總是貪心的,漫畫之外,還是想知道更多。作為鄭問的全紀錄,《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橫跨台日港中四地、回溯近半個世紀,將這位大師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筆下的創作,盡可能地收攬其中,對於已經熟悉鄭問的舊友,是最好的珍藏紀念;對於尚未認識鄭問的新知,則是最佳的開路引介。
這本書之所以特別,在於細細爬梳了鄭問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也把他較鮮為人知的經歷一一呈現。我們都知道鄭問畫漫畫,卻不見得清楚他是從畫插圖開始重拾畫筆,也很少人曉得他曾擔任過《中時晚報》的美術主編。即使這些創作不是他的重心,仍不減其震撼讀者的魅力。若有機會親自翻一翻《中國神話天地》,或是「時報全語文經典」,更能體會鄭問藉由一張彩圖能說多少文字表達不出來的意境。
《人物風流》的每篇文章、採訪,都是補足鄭問的一塊拼圖。總策畫郝明義先生,同時也是與鄭問合作《阿鼻劍》的編劇馬利,曾提及裡頭有兩篇最令他印象深刻:一是練任的〈師父希望我們畫就對了!〉、一是楊鈺琦的〈創作的自覺性——師父教我的事〉。兩篇不約而同,都是出自鄭問的助手兼徒弟。
透過練任之口,我們明白了鄭問的溫柔,就算曾因吃不了苦而逃跑,但只要願意創作、繼續創作,他絕對會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協助。而在楊鈺琦回憶裡,我們則見識到鄭問的狂猛,當他潛心在創作的情境,就像一頭狩獵的雄獅,散發出來的氣場甚至會令人害怕。但無論是剛還是柔,都是顯示出鄭問對創作之傾力,也因為他的熱情、專注、堅持,才造就一部部氣勢磅礡的作品。
就如同「鄭問故宮大展」一樣,需要有人出來做這件事,讓台灣知道我們有這麼一位優秀的漫畫家;《人物風流》的出版,更希望鄭問這個人以及他帶來的影響,不輕易被遺忘。
從《刺客列傳》、《阿鼻劍》、《東周英雄傳》,再到《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鄭問不斷顛覆我們對漫畫的想像,水墨、電腦、油漆都成了他創作的媒材,正邪神魔的界限不再決絕,歷史人物在其畫筆下重獲新生。
不過,讀者總是貪心的,漫畫之外,還是想知道更多。作為鄭問的全紀錄,《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橫跨台日港中四地、回溯近半個世紀,將這位大師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筆下的創作,盡可能地收攬其中,對於已經熟悉鄭問的舊友,是最好的珍藏紀念;對於尚未認識鄭問的新知,則是最佳的開路引介。
這本書之所以特別,在於細細爬梳了鄭問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也把他較鮮為人知的經歷一一呈現。我們都知道鄭問畫漫畫,卻不見得清楚他是從畫插圖開始重拾畫筆,也很少人曉得他曾擔任過《中時晚報》的美術主編。即使這些創作不是他的重心,仍不減其震撼讀者的魅力。若有機會親自翻一翻《中國神話天地》,或是「時報全語文經典」,更能體會鄭問藉由一張彩圖能說多少文字表達不出來的意境。
《人物風流》的每篇文章、採訪,都是補足鄭問的一塊拼圖。總策畫郝明義先生,同時也是與鄭問合作《阿鼻劍》的編劇馬利,曾提及裡頭有兩篇最令他印象深刻:一是練任的〈師父希望我們畫就對了!〉、一是楊鈺琦的〈創作的自覺性——師父教我的事〉。兩篇不約而同,都是出自鄭問的助手兼徒弟。
透過練任之口,我們明白了鄭問的溫柔,就算曾因吃不了苦而逃跑,但只要願意創作、繼續創作,他絕對會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協助。而在楊鈺琦回憶裡,我們則見識到鄭問的狂猛,當他潛心在創作的情境,就像一頭狩獵的雄獅,散發出來的氣場甚至會令人害怕。但無論是剛還是柔,都是顯示出鄭問對創作之傾力,也因為他的熱情、專注、堅持,才造就一部部氣勢磅礡的作品。
就如同「鄭問故宮大展」一樣,需要有人出來做這件事,讓台灣知道我們有這麼一位優秀的漫畫家;《人物風流》的出版,更希望鄭問這個人以及他帶來的影響,不輕易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