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1.10.31
唐.德里羅不安的眼神
文/南方朔(知名作者)
1985年,美國當代主要作家唐.德里羅出版了他的第八本小說《白噪音》,該書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小說」,並被評譽為後現代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該書也很快進入了大學的文學研究講堂,其中文譯本也於2009年於台灣上市。
繼《白噪音》後,1991年唐.德里羅出版了第十本創作《毛二世》。此作一出,同樣驚動各方,不但為他獲得「國際筆會福克納獎」,並隨著國際社會的演變,極權及恐怖主義蔓延,而這些都是《毛二世》的主題之一。於是使得該書更長期被討論,譽之為對時代心靈有著見微知著的異秉。現在這本著作的中譯本也開始和大家見面。
首先,《毛二世》的書名,乃取自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的同名絲印畫。安迪.沃荷的藝術,是透過攝影複製的風格,將藝術作品以商品複製的形式瓦解其獨特性。將毛澤東、瑪麗蓮夢露,甚或可口可樂罐裝圖畫以這種複製的方式呈現,一方面用商業顛覆了藝術,另方面也等於用庸俗顛覆了政治的擬神聖性。唐.德里羅以毛澤東的這幅絲印畫題目為書名,可以想像他是要把毛澤東這種偶像式的人物,透過反諷、嘲謔、複製等方式,將其偶像性抹除,使它成為歷史過程中的一則笑談。他的《毛二世》從書名開始,即顯露出他那種「塗抹」的後現代風格。「塗?」是把從前過度渲染,因而蓋住別的頁面的油彩抹消?掉,其他被蓋掉的才可重見天日。
但如果人們讀了《毛二世》,即可發現唐.德里羅做為當今後現代主義的寫作大師,他其實並沒有如此狹窄,而且有關毛澤東這個題材只不過是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當代美國主要文學理論家之一──杜克大學教授林特濟查乃是唐.德里羅權威學者,他即指出,若讀者只想在其作品裡尋找容易辨認的道德中心,那一定會很受挫:
「他是對這個讓我們快樂不起來的世界做著文化解剖,而同時又對語言中的句子和詞彙深深愛好,當他在描述不同的聲音時顯露出極大的睿智,並且有真正的蓬勃活力。他的作品除了實況的景象外,還有一種文學的愉悅感。因此作品最後的視野是既可怕又美的。」「其作品代表了美國文學上的一種罕有成就。小說家的想像和文化批判有了完美的混合。」
因此,唐.德里羅的作品乃是當代難懂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當然有大的主題,但並非單一的題旨,而是在此主題下將各種相關現象揉合一起,而後做出夾敘夾議的發抒。他最特殊之處,乃是他在夾敘夾議的敘述中,展現罕有的文化觀察與批判思維能力。他總是能在現象的辯陳間找到可以落斧鑿之處,而嵌入他那種懷疑、嘲諷、深度的憂慮。因其語言之斧從不針對單一的題旨而發,所以讀者很容易掉進他的情節編織和語言串聯中,彷彿進入了迷宮一樣。
以《毛二世》為例,他的維京出版主編格拉罕就說過:「在唐.德里羅寫作前,他告訴過我,他存了兩個資料卷宗,一個標明是『藝術』,一個標明是『恐怖』。這顯示出藝術家的本質處境,和人類的恐怖主義問題早就進入他的思想中。」而《毛二世》所碰觸的作家及恐怖性的群眾議題,其實早已進入了他的心靈時間表。由於關心藝術家(作家)和恐怖群眾的課題,他才會注意到安迪沃荷的絲印畫「毛二世」、伊朗何梅尼對《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發布死亡追殺令等問題,並將這些故事轉化成此書的元素。
《毛二世》從韓國統一教教主文鮮明在洋基球場所辦的萬人集團結婚開場。統一教乃是以領袖崇拜為動力而形成的宗教團體。其青少年信眾成員都視文教主為父,沒有自我。這些沒有個性,只有群性的信徒,甚至由文教主代為決定配偶。一個美國中產少女凱倫,就受命和一個才剛見過面的韓國男子金中樸結為配偶,而該男子立刻就要被外派傳教。《毛二世》以統一教的信眾行為開場,其實已將極端權威、極端群眾、甚至極端到沒有自己的面目的小社會景象做了展開。而統一教的群眾其實只是《毛二世》的序奏……
(摘自《毛二世》序文)
繼《白噪音》後,1991年唐.德里羅出版了第十本創作《毛二世》。此作一出,同樣驚動各方,不但為他獲得「國際筆會福克納獎」,並隨著國際社會的演變,極權及恐怖主義蔓延,而這些都是《毛二世》的主題之一。於是使得該書更長期被討論,譽之為對時代心靈有著見微知著的異秉。現在這本著作的中譯本也開始和大家見面。
首先,《毛二世》的書名,乃取自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的同名絲印畫。安迪.沃荷的藝術,是透過攝影複製的風格,將藝術作品以商品複製的形式瓦解其獨特性。將毛澤東、瑪麗蓮夢露,甚或可口可樂罐裝圖畫以這種複製的方式呈現,一方面用商業顛覆了藝術,另方面也等於用庸俗顛覆了政治的擬神聖性。唐.德里羅以毛澤東的這幅絲印畫題目為書名,可以想像他是要把毛澤東這種偶像式的人物,透過反諷、嘲謔、複製等方式,將其偶像性抹除,使它成為歷史過程中的一則笑談。他的《毛二世》從書名開始,即顯露出他那種「塗抹」的後現代風格。「塗?」是把從前過度渲染,因而蓋住別的頁面的油彩抹消?掉,其他被蓋掉的才可重見天日。
但如果人們讀了《毛二世》,即可發現唐.德里羅做為當今後現代主義的寫作大師,他其實並沒有如此狹窄,而且有關毛澤東這個題材只不過是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當代美國主要文學理論家之一──杜克大學教授林特濟查乃是唐.德里羅權威學者,他即指出,若讀者只想在其作品裡尋找容易辨認的道德中心,那一定會很受挫:
「他是對這個讓我們快樂不起來的世界做著文化解剖,而同時又對語言中的句子和詞彙深深愛好,當他在描述不同的聲音時顯露出極大的睿智,並且有真正的蓬勃活力。他的作品除了實況的景象外,還有一種文學的愉悅感。因此作品最後的視野是既可怕又美的。」「其作品代表了美國文學上的一種罕有成就。小說家的想像和文化批判有了完美的混合。」
因此,唐.德里羅的作品乃是當代難懂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當然有大的主題,但並非單一的題旨,而是在此主題下將各種相關現象揉合一起,而後做出夾敘夾議的發抒。他最特殊之處,乃是他在夾敘夾議的敘述中,展現罕有的文化觀察與批判思維能力。他總是能在現象的辯陳間找到可以落斧鑿之處,而嵌入他那種懷疑、嘲諷、深度的憂慮。因其語言之斧從不針對單一的題旨而發,所以讀者很容易掉進他的情節編織和語言串聯中,彷彿進入了迷宮一樣。
以《毛二世》為例,他的維京出版主編格拉罕就說過:「在唐.德里羅寫作前,他告訴過我,他存了兩個資料卷宗,一個標明是『藝術』,一個標明是『恐怖』。這顯示出藝術家的本質處境,和人類的恐怖主義問題早就進入他的思想中。」而《毛二世》所碰觸的作家及恐怖性的群眾議題,其實早已進入了他的心靈時間表。由於關心藝術家(作家)和恐怖群眾的課題,他才會注意到安迪沃荷的絲印畫「毛二世」、伊朗何梅尼對《魔鬼詩篇》作者魯西迪發布死亡追殺令等問題,並將這些故事轉化成此書的元素。
《毛二世》從韓國統一教教主文鮮明在洋基球場所辦的萬人集團結婚開場。統一教乃是以領袖崇拜為動力而形成的宗教團體。其青少年信眾成員都視文教主為父,沒有自我。這些沒有個性,只有群性的信徒,甚至由文教主代為決定配偶。一個美國中產少女凱倫,就受命和一個才剛見過面的韓國男子金中樸結為配偶,而該男子立刻就要被外派傳教。《毛二世》以統一教的信眾行為開場,其實已將極端權威、極端群眾、甚至極端到沒有自己的面目的小社會景象做了展開。而統一教的群眾其實只是《毛二世》的序奏……
(摘自《毛二世》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