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悅讀 /焦點閱讀
2013.11.25
陪伴父母,懂老,不怕老!
文/編輯部
根據《2015440425182》(漫遊者)一書中的算法,如果你是一位沒有和父母一起居住的人,而你的父母已經60歲了,在未來20年裡你每兩週回家吃個飯,除夕、初一、端午、中秋、清明可能也有回家一趟,這樣你還能跟父母相處的時光其實也只有55天!
是否有想過,如果你們此生相處時間只剩下不到兩個月,該如何把握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呢?書中提到,A先生曾送給父親「捶背券」當禮物;B先生在父親六十大壽時,帶他去了一趟溫泉之旅,還在泡澡時替他刷背;C小姐,決定在父親生日當天 ,帶他到外吃飯,歸途,她勾著父親的手一起散步……他們做的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可能是可以讓父母開心好久的事。
除了多撥一點兒時間與父母相處、讓父母開心之外,其實子女在照顧父母時,因不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易產生誤解,尤其重聽、骨質疏鬆、便祕等疾病,常給長輩帶來不便,子女卻易誤認是正常老化,在照護時疏忽溝通。因此,照顧老人家、長輩時,一定要先清楚他的身體健康情況。
《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大家健康)是一本教導讀者如何正確照護家中父母、長輩的書。在生活照顧上,如何讓父母吃出健康,該注意哪些飲食原則?家居空間應如何規畫?如何教父母正確用藥?掌握哪些方法才能聰明就醫?適合老人家的休閒運動有哪些?慢性病患適合哪些運動?本書都一一說明這些生活照顧的細節,讓老人家、長輩活得更自在健康。
「如果你的雙親還健在,那麼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即使二老中只有一位健在,那你也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你還有盡孝的機會。但,時間不會等人,不要再拖延了,現在就開始做吧。在不可挽回之前,在流著悔恨的淚水之前。因為,誰也不知道,命運之神會在何時切斷父母與我們的聯繫。」──摘自《2011930016205》(橡實)
許多做子女的總是會說,等到賺了大錢,再帶父母出國去遊玩、買大車大房子給父母住,但我們卻沒有想過,光是幫父母捶捶背這件小事,或許就能讓他們快樂。其實,陪伴父母、照顧父母,或許是上天給我們的人生功課,面對家中長者的需要,明白他們的想法,保持良好的溝通,盡量瞭解老年人的需求,一旦我們「懂老」,當我們高齡時,就不用「怕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