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
2016.05.16
銀千羽的異想世界
文/Emily(皇冠文化編輯)第一次和銀千羽合作出版新書《末等魂師》時,曾認真地詢問她:作者簡介該怎麼介紹才好呢?關於妳對自己的定位與描述什麼的……結果,她笑著這樣回答:「熱愛寫作與想像,每天都跟文字奮戰。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小說小說小說,咖啡咖啡咖啡。」接著,又補了一句:「而且,是個宅女。」這有點不太正經的作者介紹,當場讓我噗哧一聲笑出來。 說話方式詼諧、戲謔,就是我對銀千羽的第一印象,而且不僅她筆下的人物個性如此,在現實生活中的她,一樣是個有點淘氣的大女孩。不認識她的讀者或許會猜測,能夠寫出這樣有創意又笑料滿點故事的作家,應該腦子裡總是天馬行空吧?!但實際上,她原本學的是和寫作八竿子打不著的,甚至有點違和的電腦程式設計專業,而原本的工作也跟作家這一行完全無關,是從小對小說的熱愛,讓她意外成為了作家。 仔細說起來,羅曼史小說作家席絹可以說是帶領她圓夢的第一位幕後功臣,因為太喜愛《罌粟的情人》一書,銀千羽開始思考,自己能不能也像席絹一... -
2016.04.29
越活越精彩的小野洋子
文/林馨琴(遠流出版總編輯)「有些人十八歲就很老,有些人到了九十歲還很年輕,時間只不過是人類創造的一個概念而已。」 這是小野洋子的名言,八十三歲的她到今天還是如生龍活虎一般,活躍於表演藝術圈,以創作前衛藝術、音樂、拍片聞名。 並且持續在世界各地發表創作,可以說,越活越精彩。 國際聞名的義大利倍耐力集團(Pirelli)在決定 2016年倍耐力年曆女郎時,就選上小野洋子,照片旁邊寫著「請不要阻止我成為自己的方式,感受我的能量,或者閉嘴」的 標題。 小洋野子是日裔美籍藝術家,1933年出生於日本,十幾歲隨家人移民美國。1965年以行為藝術表演展露頭角,持續以創作前衛藝術、音樂、拍片聞名。 1966年小野洋子到倫敦舉行展覽時,與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相識,直到1969年才正式結婚,兩人育有一子。 在反越戰期間以及之後,她和約翰藍儂持續致力於和平與人道主義活動,包括1967年在英國柯芬特里教堂庭園兩側種下橡樹種子,此為他們系列和... -
2016.04.11
吳維寧:「快樂」才是猶太教育成功的祕訣
文/謝怡文(小樹文化編輯)吳維寧在《商業週刊》發表「霸凌我家小孩的人,竟是她最好的朋友!」這篇文章,點閱率竟然高達十萬人次,這使她百思不解,頻頻追問台灣朋友,為什麼會有這樣瘋狂轉傳的現象?台灣媽媽回答,大家都拿去給學校輔導室老師看! 這件事使她深刻思考了台灣與以色列教育的差異。覺得應該好好寫本書供台灣家長參考。所以有了這本第一手報導的《猶太媽媽這樣教出快樂的孩子》。 吳維寧在台灣也是從事教職,只不過教的是三民主義。從社會系畢業的她,可能看事情的角度非常不同,加上生了三寶,愛孩子的她在今年成了以色列幼兒園園長,從完全不會說希伯來文的外籍新娘,成為了正統的猶太媽媽。吳維寧笑說:「我可能比大多數的以色列人都還要像猶太媽媽!」 在遠嫁以色列以前,吳維寧對猶太人的印象跟大多台灣人一樣:保守、聰明、會賺錢、重視教育?直到與猶太老公的相遇,才真正開啟了她對猶太文化的認識,也開始接受以色列的「教育震撼」。 當我們聯絡吳維寧,希望她介紹以色列教... -
2016.03.28
教室外的視野。我的家庭教育翻轉──番紅花
文/吳靜怡(圓神出版社主編)認識番紅花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孩子剛出生,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她的部落格,當時正焦頭爛額於尿片與奶瓶混亂中的我,彷彿窺見了一線生機,原來當媽媽也可以這樣優雅從容不慌張,那是多令人嚮往的母親樣貌。而她的文字是如此溫柔有見地,用獨特的觀點與思維,教養出兩個令人稱羨的孩子。於是我邀約,她動筆,促成了第一本書《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 幾年下來,她一路溫婉而堅定地持續筆耕,走出了更大的格局,除了陸續出版的幾本書外,她的文字更散見於《國語日報》《親子天下》《主婦聯盟》《高鐵雜誌》等處,受到更多讀者信賴與肯定。也積極參與各種公共事務,曾受邀為公共電視紀錄片撰文介紹宣傳、年終為遊民烹煮餐宴、擔任主婦聯盟講師、為知名的有機食材便當「原味廚房」規畫菜單……很少看見如此認真、自我要求如此嚴格的作者,從那些分享裡,不難發現她的用功與改變。她的觀點愈發深刻,但文字卻愈發懇切親和。 熟稔之後漸漸發現,原來在成為... -
2016.02.22
在《旋轉門》的世界裡穿梭
文/莫琳(印刻出版社編輯)第一次跟偉貞老師接觸是在念書時期,不過那時,我們插肩而過——我剛畢業不久,老師剛回台南母校任職,而那年,是大疤離開的時節。 大疤離開後的十年內,世界依舊運轉,對偉貞老師來說,冥冥之中,她接續大疤之前之後的未竟之旅,走過俄羅斯、西藏,去了沈從文的邊城,更透過新生孫子「樵」的雙眼,觀看大疤孝弟家的唯一活口「映」之情況;另一方面,娘家台南也歷經一番波動,影三醮房人事如連續劇般的波折、畫家老師的失智、為酒精所苦的小弟哥等,透過這些,定義大疤離開後的時間節奏。 閱讀《時光隊伍》與《旋轉門》,雖說前後連貫,但兩者體驗不同。即使文字風格濃郁綿密,但《旋轉門》更進一步,以雙軌手法述說靜止與波動的時間,企圖以電影運鏡手法,來訴說這段漫長的過程;也像遊樂場的旋轉門一樣,轉動又轉動,彷彿沒有止境。記得剛拿到《旋轉門》書稿閱讀時,一直反覆陷在大疤時間和家族時間裡打轉。一下子,得記住究竟〈薩摩亞時間:同步〉描述的是家族時間的哪個階... -
2016.02.05
家有三寶,幫賴馬催生暢銷繪本
文/王曉晴(親子天下特約記者)從一個不曾考慮過生養小孩的瀟灑男,轉變成三個孩子的奶爸,知名繪本作家賴馬形容,這不在計畫中的爸爸人生,好像是別人寫好的劇本給他演,但是他參與演出之後,卻創作出更精采的故事。 賴馬是超人氣的繪本作家,他二○一五年的力作──《愛哭公主》,年銷售量超過兩萬本,至今仍然蟬聯各大書店的童書銷售排行,更於同年六月獲得兒童及少年圖書類金鼎獎。 原是報社美術編輯,二十年前,愛畫畫、視畫畫為天職的賴馬,畫了生平第一本繪本《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細膩、色彩豐富的色鉛筆筆觸,加上逗趣的故事情節,讓賴馬初試啼聲即獲好評,從此成為專職的繪本創作者。 親筆手繪、著重細節、饒富人生幽默,是賴馬從前一貫的畫風,譬如二○○六年出版的《現在,你知道我是誰了嗎?》高達三十三位的主配角出門郊遊的情節畫面,許多孩子常常是每翻一次書,就有不同的新發現,樂趣橫生。 但細心的讀者也會察覺到,賴馬從創作《禮物》一書以來,畫風漸漸不一樣了。「多了真實... -
2016.01.01
妙麗葉.芭貝里,從《刺蝟的優雅》到《精靈少女》
文/黃靖卉(商周出版總編輯)《刺蝟的優雅》出版之後,等待近八年,終於等到妙麗葉.芭貝里的新作《精靈少女》。展卷前,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因為有太多作者一作成名後,之後作品卻令人不忍卒讀。但寫出一本暢銷全球的《刺蝟的優雅》之後,作者自身壓力更大,於是她知道自己「將需要探索新的領域,將需要一個不曾走過的方向,變換創作語言、變換敘事、變換領域、變換計畫。」這就是妙麗葉.芭貝里,一個高自我期許、律己甚嚴的作家。 第一次看到新作原文書名《La vie des elfes》(法文直譯為「精靈的一生」),以為妙麗葉.芭貝里改寫奇幻,看到國外訪問也提及她是否師法托爾金(《魔戒》作者)。實際上,《精靈少女》是文學小說,妙麗葉.芭貝里純粹借用奇幻文學常見的精靈元素去敘述和呈現她想要的故事。 雖然使用的文字風格與敘事手法不同,妙麗葉.芭貝里在《精靈少女》中仍保有《刺蝟的優雅》的一貫風格,雖不是字字珠璣,卻充滿「深刻思想」(許是跟妙麗葉.芭貝里曾是... -
2015.12.22
侯文詠 寫作是幸福的事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知道自己被選為年度出版年度風雲人物當時,侯文詠正在kindle上頭讀著王陽明《傳習錄》,他有一點錯愕,腦袋裡出現一堆亂碼,便暫時擱下歐陽德問王陽明先生,用白話文來說,關於「有事很忙,沒事也很忙,該怎麼辦?」的人生大哉問,仔細思考著這一年自己到底建立了何等的豐功偉業──好像沒有,只是寫了一本《請問侯文詠》? 那就從《請問侯文詠》說起吧。《我的天才夢》(2002)寫的是自己的故事,沒下指導棋;《不乖》(2010)論述「人文」和「人文的力量」。所以嚴格說起來,《請問侯文詠》是侯文詠第一本正式的勵志書,第一本「教人怎麼過人生」的勵志書。作為一個受讀者信任的作家,一個願意和讀者「深交」的作家,侯文詠無可避免要面對洶湧而來的問題,以及迫切乞求答案的眼神。問題,他不一定能給答案,給了答案也未必是最後的答案,他能做的,就是以親身的體驗,吃過的苦頭,透過一種比較能連結到青少年的寫作方式,把成長中的,被重重困惑卡住的他們,引導... -
2015.12.22
趙政岷 只相信努力 ,寧作行動的巨人
文/湯芝萱(文字工作者)請出谷歌大神看見的趙政岷,總是一臉爽朗笑容。在一萬四千多筆資料中,他是工商時報經濟評論員、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主任、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時報周刊副社長兼總編輯……同時是危機處理專家、旅遊達人、人資管理高手。而不論在哪一個人生階段,他都用同樣的笑容去面對紛至杳來的種種挑戰。 走向極大化 擴大規模 出版業近幾年被喻為進入寒冬,進入時報文化僅兩年八個月的趙政岷如何面對這麼大的挑戰? 「出版環境確實比我想像得還嚴峻,讀者在改變,市場在下跌,而且下跌幅度遠比想像中的大。往未來看,我也不認為景氣會回來,持平或再回溫一點就要感謝上天了。這的確是很大的挑戰。我們沒有理由怪讀者、怪通路、怪市場,只能怪自己沒有跟上顧客的需要。不能怪讀者不看書,而是我們沒有做出讀者想看的書。」他經常如此與自己對話,也這樣激勵同仁。 因此,只能改變自己,這兩年多來時報文化出版有幾項重大改變。首先,是讓出版規模「極大化」。 ... -
2015.11.27
熬了最久也被低估最久,27年了,他一直還在——黃子佼
文/周奕君(圓神出版社編輯)那天午後,他看到了一位製作人在網上的po文,忍不住落淚,情緒激動了一整個下午。接著,他走上金馬舞台,表演了一段精采的脫口秀,又唱又跳,最後還被美麗的搭檔主持人一把抱起來笑得開懷。 看著這位如今已攀向高峰、屢獲眾人肯定的金馬主持人,瞬間我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我彷彿看見了,他轉身退場時所流下的淚水,以及這二十七年來一直走得孤獨、走得堅持的黃子佼。 十六歲就出道的他,早年因扮裝小笨童、多爾滾等詼諧角色走紅;隨後當上了當紅節目的助理主持人;不少觀眾更對他所主持的音樂節目、廣播頗有好評。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曾面臨在台上講得熱烈、導播卻從不拍他的窘境;他在準備上台前的不苟言笑,則被工作人為認為是臭臉、難搞的藝人;還曾在籌備節目開播時,被媒體大老闆叫去痛罵得一無是處。 人若能咬著牙繼續走,還不算太慘。但如果連路也沒得走,又該怎麼逼自己站起來? 千禧年後的幾個年頭,他手邊節目一個個倒了,更有兩年時間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