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生靈,各處皆有亡者。 有時人們不知道,自己的無心之過也會傷害他們。 有時人們不知道,某個地方曾有巨大的悲劇。 而我見證這一切果報,超渡亡靈,撫平時間也無法平復的傷害。 我看見魚販家人被關在冷凍庫,也看見林業世家與亂開墾山地的人,因對自然不敬而受到反撲。 我也見證看似風水良好的「生命紀念館」,竟有無數亡靈居住;我也協助中邪的大學生,卻赫然發現竟然是久遠前的亡靈想要申冤。 所有的因果都會在地獄受到公正的審判,我因菩薩的願望來撰寫本書,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知識與見證,讓人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可能會造成什麼結果,也讓我們重新拾回對萬事萬物的崇敬,與對自身的反省,才能逢凶化吉。 ──《跟隨菩薩的修行者》作者劉偉中最新著作,讓你看見他的靈能人生,天理報應,與我們要心存善念的原因。 本書特色 1.你沒想過的業障原因:當魚販、接受器官捐贈、宅第有前人亡靈……且看大家遇到的各種奇遇,以及劉偉中老師如何處理因果業障,撫平傷痛。 2.一窺地獄奇景:介紹地獄十殿、其內神明與你如果活著時犯罪害人,可能會受到的懲罰,讓你一窺死後風景。 3.見證專業命理老師的誕生:看劉老師如何從小與神明建立緣分,成為跟隨菩薩的修行者,撫平世人傷害。
史上最強、歷久不衰,超精準生日占星工具書你的生日意味著什麼?本書可以讓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讓人際關係更順遂。★日本TV、廣播、新聞、雜誌等熱門話題的超級暢銷書!★亞馬遜五顆星,熱銷20年好評不斷。★全球銷售超過500萬冊,已被譯成9國語言。【本書適合】◆新手父母: 針對孩子天生的性格,給予正確的教養與指導。◆職場新人: 了解同事,誰是貴人? 誰是損友?◆業務人員: 了解客戶性格,提供準確、貼心的服務。◆老闆、經理人 : 尋找適合的員工。依據不同屬性的員工給予不同的指導與任務。兩大占星學家,結合生日分析、數字命理學、恆星分析,讓你一次擁有最完整、最全面的性格剖析。由於宇宙每一天的影響力都不同,所以每個誕生日也各有差異。因此誕生日的介紹分析不僅能提供自身和未來的參考訊息,更能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能力和潛力,以及周圍人的性格和動機。如朋友、戀人、家人和同事。本書使用二種太陽周期的計算方式,結合占星學、心理學、數字命理學和恆星等各種專門知識,並綜合了多年研究、複雜的占星術和圖表解析經驗、以及成千上萬個人格分析案例的研究,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性格、能力和潛力。以365天的生日為基礎,運用星座移轉間的關連,分析每個人的人格特質、職業運勢、以及關於愛情與人際關,並提供最佳愛情、友情、貴人、伴侶、小人、知己等生日供讀者查閱。◆生日分析:透過366天誕生日分析,發掘自己正向與消極的人格特質,瞭解真實的自我;增進戀愛及人際關係的技巧;以及和世界哪些名人共享同一天生日。◆數字命理學:教你如何計算生日總數,揭露九個數字的重要性。◆恆星分析:列舉出生日當天影響最大的恆星,引導你進入恆星奧妙的世界。本書特色★史上最完整、最全面的人格參考指南專書,讓你以最簡單的方式,迅速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讓人際關係更順遂。★日本TV 、廣播、新聞、雜誌等熱門話題的超級暢銷書!★亞馬遜五顆星,熱銷20 年好評不斷。★全球銷售超過500萬冊,已被譯成9國語言。
1959~1961年,鹿耳門天上聖母暨代天巡狩連續3年舉行了熱鬧的出巡遶境安南區16寮,第三年(1961)除擴大出巡遶境活動外,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曾因拾得王船,本身即有舉辦王醮之淵源,於是同時啟建禳災祈安醮,形成了「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結合的儀式,是為首科的土城香醮,俗稱「土城香」。土城地方基於對恩主天上聖母、五府千歲、代天巡狩、西天佛祖的共同信仰,善盡角頭職責,由地方子弟自組發起團練組陣,隨駕擔任開路先鋒,壯大的規模與聲勢來彰顯神恩,反應出地方族群的凝聚團結與對聖母廟的宗教信仰向心力。在臺灣社會少子化愈來愈嚴重之下,地方自組陣頭還能保存下來,是地方信徒對信仰的具體實踐,也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書特色1.3年一科,具傳統信仰之特色。結合地方發展,由王爺、媽祖信仰發展而出,以王醮為主,具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於民國102年(2013)被臺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以「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之名登錄為市定民俗。2.土城香武陣有6陣和百足真人蜈蚣陣,形成在地特色,具有文化性和藝術性之信仰活動。活動內容整合多個村落相關民俗團體,共同營造頗具豐富性,屬有歷史、有特殊性的民俗活動。結合地方信仰與陣頭,形成龐大壯觀的香科。
臺南土城延續「古鹿耳門媽祖廟」信仰,歷經道光11年(1831)一建古廟傾圮、寄佛寄普,大正7年(1918)迎回「鹿耳門媽」與眾神,二建廟宇重建落成,土城居民以媽祖信仰為中心,加上各角頭奉祀的原鄉神祇,為在地陣頭的起源奠定基礎,因應保衛家園、廟會慶典等不同因素,衍伸出「鹿耳門媽」的駕前護衛武陣,開拓各異之陣頭特色。「土城香」又稱「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自1961年成香後,境內五大武陣「蚵寮角宋江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郭岑寮金獅陣」、「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砂崙角八家將」在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有目共睹。學甲寮慈興宮自1964年擔任「先鋒官」, 「學甲寮宋江陣」成為開路先鋒專屬駕前武陣,迄今已逾一甲子,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擔任土城香之「主壇」,「海尾宋江陣」為駕前武陣,長期參與土城香,與「土城香」淵源極深,因此本書共蒐羅介紹此七大陣頭。土城老一輩常說:「阮細漢都是吃媽祖的爐丹大漢, 才有今日」。安南區土城聚落屬臺江陸埔的二次移民社會,先民篳路藍縷一路走來,遇土地爭墾糾紛、兩姓械鬥、盜匪入侵,都以強身團練來保庄衛民,尚武風氣在鄉間相當昌盛,背後並仰賴信仰的庇佑與慰藉得以身心安頓,鹿耳門媽祖是大家的依靠,「土城香」一到,各武陣都以感恩的心情來相挺,也為土城凝聚在地住民的向心力與宗教信仰的虔誠,為常民文化之永續傳承而努力。本書特色1.1960年,蚵寮角蒙受當地李府千歲指示「白鶴仙師及童子欲來庄頭相助」,取名為「宋江白鶴陣」,成為臺灣罕有宋江陣系統之白鶴陣,現今已是鹿耳門土城再地極有特色的陣頭。「蚵寮角宋江白鶴陣」也於2019年12月獲指定登錄為「臺南市定民俗類文化資產」。2.1961年鹿耳門聖母廟首辦「土城香」,獨特的曾文溪流域香科文化,耆老口傳是由於「青暝蛇」常常氾濫,需要由蛇的剋星「蜈蚣」來鎮壓,因此轄內十一角頭決議「蜈蚣陣」作為香科的護駕武陣之一,同年組成「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今土城香蜈蚣陣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的陣勢,成為護駕陣頭中鎂光燈的焦點。3.「土城香」又稱「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自1961年成香後,境內五大武陣「蚵寮角宋江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郭岑寮金獅陣」、「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砂崙角八家將」在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有目共睹。學甲寮慈興宮自1964年擔任「先鋒官」, 「學甲寮宋江陣」成為開路先鋒專屬駕前武陣,迄今已逾一甲子,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擔任土城香之「主壇」,「海尾宋江陣」為駕前武陣,長期參與土城香,與「土城香」淵源極深,因此本書共蒐羅介紹此七大陣頭。 陣頭成幾乎皆為在地庄民,並由各角頭各自世代傳承迄今,堪稱珍貴的傳統文化展現。
鹿耳門,堪稱改變臺灣的「歷史之門」,在臺灣開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除了地理位置險要、扼守臺灣門戶之外,在民間傳說方面也帶有濃厚傳奇色彩。古鹿耳門地區不僅在地理上隨著臺江流域劇烈地形變化而產生地貌變遷,在歷史與經濟發展上亦因不同政權轉替而起伏,四百年來,鹿耳門歷經滄海桑田,唯媽祖信仰文化源源不墜。本書從歷史文獻、地理疊圖、耆老訪談、史蹟考證等多方資料交叉研究,以呈現臺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古鹿耳門媽祖廟」之媽祖信仰間「延續傳承」的關係。本書特色1.釐清「古鹿耳門媽祖廟」鹿耳門媽祖信仰之傳承脈絡。2.統整四百年來有關「古鹿耳門媽祖廟」的文獻資料,補足「古鹿耳門媽祖廟」傾頹後,自清代晚期、日治時期、民國時期三個時代較為缺乏之文獻資料、媒體報導、文字記錄。3.正視「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從「1913年王船上岸」至「1918年二建落成」再至「1965年第三度重建」之發展歷程。4.蒐集、保留當代耆老對於近百年來「鹿耳門媽祖信仰發展」所親身經歷之口述歷史。
菩薩讓我跟在祂身邊修行,也給我改變他人命運的能力。 但我發現,就算我超渡再多亡靈,改變再多風水,有時卻改變不了人的貪嗔痴,與造成的果報…… 我幫助許多衰退的家族改變風水,改變它們的命運; 也協助死在台灣的二戰日軍亡靈引渡回家; 更超渡待在汽車旅館的亡靈, 以及讓無數想復仇的亡靈投胎往生。 但我也見過作惡多端、心態不正的人受到現世報甚至輪迴果報。 生病只是基本款,更有交通意外、被務農器具莫名殺傷, 或者因時運不濟,心生絕望,而走上絕路。 我因菩薩的願望來撰寫本書, 希望透過分享自己見證、甚至參與其中的故事, 能帶給你們和我同樣的體悟。 本書特色 1.跟隨菩薩的修行者如何幫助世人: 作者是專業的命理老師,也是跟隨菩薩的修行者,從業三十多年來協助過無數人,許多案例在一般人眼中都可說是靈異事件,而劉老師不僅解決這些案件,也指出案件背後發生的原因與運作方式,讓人一窺生死背後的輪迴世界。 2.讓你看到輪迴果報的存在,以及該如何避免: 雖然我們常說「做壞事會有報應」,但本書分享的許多案件,都讓人看到世代輪迴的業報可能會以怎樣的方式呈現,造成怎樣的悲劇下場,作者也指明不想得到如此業報的方式——心存善念,不做歹事。
一年365天,月月有節氣,日日有宜忌,看對日子過好年!   年初到年尾,囊括歲時祭祀的100個重要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計有:1.歲時的制訂與由來、2.祭祀與供品、3.天公生、4.元宵節、5.頭牙、6.清明節、7.端午節、8.七夕、9.七月普度、10.中秋節、11.重陽節、12.冬至、13.尾牙、14.送神、15.除夕過年、16.過年的禁忌等十六大項目。   提問的同時,也一一解答、解惑,方便讀者藉由問答形式,增加閱讀上的趣味性與學習性。可說是神明祭拜、年俗節氣、擇日宜忌最佳入門指南。   本書特色   1.民間傳統歲時節慶活動中,如何了解敬天祭神及祈福的用意與情感,其意涵並正確使用就非常重要。本書企劃即以台灣民間歲時節慶與節氣的配合,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呈現,找出100個生活中歲時祭祀須知,探討常民在各類民間神明祭祀、歲時節慶與四時節氣的祭祀活動中,如何能避免誤用。使用這些知識與應用皆有民間文化之根源,也避免在各式祭祀活動中觸碰禁忌,表錯意義。   2.從一般民間家庭到大型民俗祭祀活動,不管是初一十五、家族公祭或寺廟節慶祭典,一年365天,月月有節氣,日日有宜忌,本書從年初到年尾,都可方便索引並應用於各類民俗祭祀參考。看對日子過好年,是神明祭拜、年俗節氣、擇日宜忌最佳入門指南。  
從無形到有形,從塑像到粧佛,傳統工藝完整體現——百工司阜心目中最崇敬的那一尊神明。   台灣的行業神明祭祀源遠流長,行業神即百工百業的守護神,也是行業中俗稱的「祖師爺」。在趨吉避凶的心理因素影響下,祭祀者透過祖師爺神靈的庇佑,不僅可在工作上求得順遂心安,並能祈求增進所屬行業的繁榮與發展。本書即蒐羅各行業神明,從行業神明的緣起、沿革,到本身的工藝造像欣賞,帶給讀者迅速了解,百工百業為何而祭祀,尤其是以台南本土閣派工藝美學為重點,從中認識神明造像技藝展現的工藝造詣,以及如何鑑賞神明像造型美學。   「台南體」粧佛工藝的形成,是府城眾多粧佛匠師共同努力積累的成果,從代表人物泉州派西佛國蔡心、福州派人樂軒林亨琛,至融合泉、福州二派優點的本土閣派陳金泳(派下弟子杜牧河、黃德勝、曾應飛、鄭賢仁、陳世偉等),還有外地來台南落地生根的林秋銘師傅,都在府城粧佛界占有一席之地。尤以台南閣派的工藝美學在消費市場獲得大家的青睞,粧佛師對於神像皮面彩繪細節的要求,以及工藝美術的追求完美與提昇從不間斷。   一尊神像不僅比例要好,氣勢要夠,神韻要佳,神像金身色彩也逐漸繽紛鮮活起來,因此帶動了注重神像彩繪的風潮。另方面,由於網路發達,加上信仰年輕化,新世代的年輕人已是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喜歡與眾不同,喜歡分享美學,而閣派追求裡外皆美的神像工藝,很自然吸引了年輕族群的目光,獲得年輕人的喜愛,即使訂製交期漫長,也寧願等待,台南體細緻的神像工藝,甚至影響到各地粧佛業者,包含中國大陸地區的業者,紛紛模仿,至今成為全台神像指標性工藝。   本書特色   1.行業神即百工百業的守護神,也是行業中俗稱的「祖師爺」。以往在天人合一的古代,以及趨吉避凶的心理因素影響下,透過祖師爺神靈的庇佑,不僅在工作上求得順遂心安,並能增進所屬行業的繁榮與發展。本書即蒐羅各重點行業神明,從行業神明的緣起、沿革,到本身的工藝造像欣賞,帶給讀者迅速了解,百工百業為何而祭祀,以及如何透過各地經典神明造像的技藝,展現神明像的工藝追求。   2.台灣的行業神明祭祀源遠流長,過去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基於只要努力就能出頭天的意思,但人的旦夕禍福有時候無法預測,對於未知的事情,「有燒香,有保庇」是普遍的心理需求,放到各行各業之中,也成為求得工作順利發展的期望,行業神明的重要性就不喻而明。本書繼《圖解台灣神明圖鑑》之後,針對貼近民生且耳熟能詳的行業守護神,介紹其特殊性與重要性,近距離鑑賞神明像工藝生成的過程與細節,除了讓讀者從歷史面認識神明來歷之外,並對神明造像工藝各面向能有深入淺出的了解。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 帶你完整了解充滿謎團的世界宗教! 「人為什麼要活著?」「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死亡?」「我到底是誰?」自古以來,宗教就是不斷回答人對生命困惑的問題。宗教與生活息息相關,因為信仰,讓我們有了依靠。但是,宗教的存在,是否只有正面的影響?因宗教引起的戰爭等問題,我們應該忽視嗎?為什麼宗教會引起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宗教的源起、歷史及教義、教典。 ◎佛教是如何發揚光大的呢? ◎耶穌的傳道內容是什麼? ◎穆斯林將信仰落實於日常生活的表現有哪些? ◎神道教是在何時,又是如何成立的呢? ◎發源於中國的儒教,教導的內容為何?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為了解決「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個世界?」「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呢?」這些最根本的不安與煩惱,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想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 尤其是有關死後的世界,更是成為人類煩惱不已的一大根源。如果能夠有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能稱之為「宗教」。每一種宗教透過各自的教義,減輕人們對死亡的不安。不論形式為何,相信您一定能覓得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跟著本書認識: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儒教、道教、耆那教、祆教、巴哈伊教、日本新興宗教。 本書特色 趣味圖解閱讀系列新作!全面認識世界宗教!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愉快地閱讀!本書由50個簡單的問題組成,例如「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宗教?」「基督教的『十誡』是什麼?」「身為穆斯林所習以為常的事有哪些?」「佛陀是如何開悟的?」。重點關注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種世界最主要宗教,並加入猶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各種宗教,從歷史、民間文學等熟悉的角度來看每種宗教的奧祕。透過插圖和圖表解釋, 即使初學者也可以從中學習世界宗教的教義和故事,以及最新的知識。這本書對於了解新聞、國際事務以及與海外的人們進行交流都非常有用。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 帶你完整了解充滿謎團的世界宗教! 「人為什麼要活著?」「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死亡?」「我到底是誰?」自古以來,宗教就是不斷回答人對生命困惑的問題。宗教與生活息息相關,因為信仰,讓我們有了依靠。但是,宗教的存在,是否只有正面的影響?因宗教引起的戰爭等問題,我們應該忽視嗎?為什麼宗教會引起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宗教的源起、歷史及教義、教典。 ◎佛教是如何發揚光大的呢? ◎耶穌的傳道內容是什麼? ◎穆斯林將信仰落實於日常生活的表現有哪些? ◎神道教是在何時,又是如何成立的呢? ◎發源於中國的儒教,教導的內容為何?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為了解決「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個世界?」「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呢?」這些最根本的不安與煩惱,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想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 尤其是有關死後的世界,更是成為人類煩惱不已的一大根源。如果能夠有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能稱之為「宗教」。每一種宗教透過各自的教義,減輕人們對死亡的不安。不論形式為何,相信您一定能覓得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跟著本書認識: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儒教、道教、耆那教、祆教、巴哈伊教、日本新興宗教。 本書特色 趣味圖解閱讀系列新作!全面認識世界宗教!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愉快地閱讀!本書由50個簡單的問題組成,例如「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宗教?」「基督教的『十誡』是什麼?」「身為穆斯林所習以為常的事有哪些?」「佛陀是如何開悟的?」。重點關注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種世界最主要宗教,並加入猶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各種宗教,從歷史、民間文學等熟悉的角度來看每種宗教的奧祕。透過插圖和圖表解釋, 即使初學者也可以從中學習世界宗教的教義和故事,以及最新的知識。這本書對於了解新聞、國際事務以及與海外的人們進行交流都非常有用。
對人,練武強身,保鄉衛民;對神,酬神祈福,驅邪鎮煞。 台灣陣頭發展四百年來,已成為民間保佑賜福的象徵,也是酬神演藝,降妖解厄的天將神軍化身。 武陣,是傳統農業社會村民日常練武強身的自組性陣頭,但一到廟會慶典時期,又一躍化身為驅邪鎮煞、巡狩妖魔、保境安民的天將神軍。而為了壓制邪魔,保衛庄境,宋江武陣模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人數龐大的陣列,各執家私(武器),練就一身功夫,一方面做為酬神的表演以及保護神明的駕前組織,一方面祭煞驅邪,安定民心,並凝聚族人認同感,團結鄉民,宗教象徵與意涵非常豐富。 在時代變遷下,陣頭雖歷經多次改朝換代的衝擊,以及人們生活步調的轉變,不復原始風貌,但難能可貴的是,各族群先民所傳承的文化,總算在這片土地上保存了下來,陣頭也成為台灣的國寶文化之一。本書以最具陣頭系統的宋江武陣為重點,包括宋江陣、流行於南高兩地的獅陣(或謂金獅陣、宋江獅)、台南地區的白鶴陣、五虎平西和宋江鹿陣、高雄地區的四遊記、屏東地區的白鶴展翅陣等,完整梳理並全面介紹本土另類的鬼滅之刃,台版收妖降魔之宋江系統,是關心與認識民間草根陣頭文化的入門好書。 本書特色 1.全圖解台灣國寶文化:陣頭(宋江武陣)的類型與文化,詳細介紹其源流與發展、信仰象徵、陣法與功能之入門書。 2.呈現最具武術特色的宋江陣頭文化,可供各地不同派別之陣頭相互參照。 3.展現台灣民俗藝術最鮮豔的地方色彩以及最生猛的活力。 4.台灣陣頭文化與表演,包含賣座電影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已經跨越國際時空限制,除了可供讀者理解台灣現代地方民俗文化現狀,打破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隔閡,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對人,練武強身,保鄉衛民;對神,酬神祈福,驅邪鎮煞。 台灣陣頭發展四百年來,已成為民間保佑賜福的象徵,也是酬神演藝,降妖解厄的天將神軍化身。 武陣,是傳統農業社會村民日常練武強身的自組性陣頭,但一到廟會慶典時期,又一躍化身為驅邪鎮煞、巡狩妖魔、保境安民的天將神軍。而為了壓制邪魔,保衛庄境,宋江武陣模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人數龐大的陣列,各執家私(武器),練就一身功夫,一方面做為酬神的表演以及保護神明的駕前組織,一方面祭煞驅邪,安定民心,並凝聚族人認同感,團結鄉民,宗教象徵與意涵非常豐富。 在時代變遷下,陣頭雖歷經多次改朝換代的衝擊,以及人們生活步調的轉變,不復原始風貌,但難能可貴的是,各族群先民所傳承的文化,總算在這片土地上保存了下來,陣頭也成為台灣的國寶文化之一。本書以最具陣頭系統的宋江武陣為重點,包括宋江陣、流行於南高兩地的獅陣(或謂金獅陣、宋江獅)、台南地區的白鶴陣、五虎平西和宋江鹿陣、高雄地區的四遊記、屏東地區的白鶴展翅陣等,完整梳理並全面介紹本土另類的鬼滅之刃,台版收妖降魔之宋江系統,是關心與認識民間草根陣頭文化的入門好書。 本書特色 1.全圖解台灣國寶文化:陣頭(宋江武陣)的類型與文化,詳細介紹其源流與發展、信仰象徵、陣法與功能之入門書。 2.呈現最具武術特色的宋江陣頭文化,可供各地不同派別之陣頭相互參照。 3.展現台灣民俗藝術最鮮豔的地方色彩以及最生猛的活力。 4.台灣陣頭文化與表演,包含賣座電影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已經跨越國際時空限制,除了可供讀者理解台灣現代地方民俗文化現狀,打破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隔閡,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求財(事業)」:想要發大財!但文武財神大不同;錢母、金雞母要如何招財?求財寶袋,又是求什麼財? 「求功名考運」:拜文昌、求考運,攏底佳;供蔥變聰明、供蒜會算數、供芹菜好勤快。 「求姻緣」:招桃花、求脫單,眉眉角角全攻略,拜好拜滿超靈驗,謝謝月老來牽成。 「婚俗禁忌」:婚姻大事見招解招不採雷,通關達陣一次搞懂懶人包,打造百分百皆大歡喜。 「求子」:求好孕,怎麼拜?女求紅花、男求白花,還要鑽燈腳? 「求平安團圓」:沒人罩,也要有平安符、香火袋來罩,神明護體永保安康。 「求壽」:添福添壽怎麼求?長生祿位加持護佑,萬壽無疆勝彭祖,吉祥話典故怎麼說? 「求神明指引」:求神問事照步來,解憂除惑無罣礙,求的是什麼籤,好好瞧一瞧。 「喪禮的禁忌」:人生旅程最後一哩路,別讓往生者不開心;禮天敬地諸事謹慎,趨吉避凶常保平安。 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生活題材為主,將民間盛行的生命禮俗與信仰習俗提為焦點,設想一般人最常求問的疑惑,總共選出100個大小問題,再一一解答。有歷史典故、信仰儀式與相關禁忌,是親近民間習俗與信仰之前的通識功課,也是一般人希望獲得生命中各個成長階段與生命關卡的釋疑百科。更適合出國遊學、留學、打工度假、觀光旅遊、國際外交、商務往來等與外國人輕鬆打開話匣子,增進彼此文化交流的話題素材。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文化與人民生活緊密連結,連外國人都為之著迷,並撰文著書推廣如何欣賞與深度旅遊,台灣擁有豐富多元的民間習俗與信仰,並且與四時進行式息息相關,讓人了解台灣的民俗與信仰就格外重要。本書強調以台灣現時具有指標性、最普遍的生命禮俗與社會習俗為提問焦點,分別以問「求財」、「求姻緣」 、「求子」、「求壽避禍」、「求平安團圓」等類別,以一般人最常求問的問題,專業分述其典故、儀式與禁忌,為解開讀者常見的疑惑。 2.台灣的宮廟是世界最密集的地區,其中以民間信仰高達百分之45的人口佔最多數,但臺灣的民俗研究卻比不上媒體民俗報導,本書以近年在媒體上能見度最高的民俗活動為主軸,從表與裡的、由淺而深的問答,讓讀者可以進一步探索生活周遭上正在發生的種種慣習、民俗活動與儀式,在面對「祈求吉慶」的民俗源頭時,怎麼釐清祈求的疑問、怎麼看、怎麼拜,又怎麼參與,本書以民俗與心理的角度深入淺出述說與一般人在民俗信仰中最息息相關的問題,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讀者在輕鬆問答的小百科中,認識台灣民俗活動與信仰儀式。
以廟宇為中心進行的廟會,堪稱另類的「台味嘉年華會」,舉凡廟會期間舉行的宗教儀式及遶境出巡活動,各社區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除有消災祈福的意旨外,亦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藝文娛樂功能的作用,同時也是台灣庶民文化的精彩縮影。 本書針對台灣廟會實境中光彩奪目且變化萬千的內容,以圖解紀錄常民參與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彷彿跟著廟會去巡遊,提供讀者進一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且一次看懂廟會大拜拜、逗熱鬧的超強文化特色,及其獨特的台灣生命力。 本書特色 1.過去台灣常民的表演藝術多在廟口進行,如傳統戲曲南北管、民俗藝陣或民俗曲藝唸歌、講古、雜耍等,相當於現代的街頭藝人,廟口也成了實實在在的地方演藝中心。又因為人口聚集帶動經濟,自然也使附近成為商業黃金地段。 台灣民間一般慣俗在神誕、廟會時期都會舉行宗教儀式以及遶境出巡儀式,這些活動並與消災祈福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堪稱為傳統村落的「嘉年華會」,更衍伸為吸引眾多觀光客的著名民俗活動。因此,觀察傳統的神誕、廟會、陣頭、習俗等廟會活動,當可瞭解傳統民間社會的宗教信仰意涵與民俗文化中豐沛的生命力。 2.以廟宇為中心所進行的廟會,更是一種常民參與的公共性民間信仰的活動,各社區廟宇、行業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的作用,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是台灣文化的精彩縮影之一。 3.台灣廟會的文化十足的奪目且變化萬千,以圖解紀錄動態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就越顯重要,除了可深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並可彰顯獨特的台灣生命力文化特色。
本書以左營舊城為中心,從巨觀角度勾勒清代臺灣築城及左營舊城的歷史脈絡,並從微觀角度討論舊城內外各祭祀空間的興衰變遷與發展現況。可以鉅細靡遺看見舊城的發展軌跡,包括: ◎探討清代臺灣的築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綜覽嘉義、臺南、彰化、恆春、新竹、臺北、鳳山、左營等古城,及城內常有的祭祀空間。 ◎細部考察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共有不築城、土城、雙城、石城、日治、戰後等6個時期,討論舊城及其內外祭祀空間的興衰與變遷歷程。 ◎分別就舊城內外各個官祀與民祀空間之歷史沿革、所在環境、建築空間、祭祀及信仰狀況等進行探討。 ◎以具有特色的圖解說明,引導讀者走讀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看見舊城文化資產的特色、意義與價值。 本書特色 1.左營舊城為中心,從巨觀角度勾勒清代臺灣築城,綜覽嘉義、臺南、彰化、恆春、新竹、臺北、鳳山、左營等古城,及左營舊城的歷史脈絡,並從微觀角度討論舊城內外各祭祀空間的興衰變遷與發展現況。可以鉅細靡遺看見過往台灣各地舊城的發展軌跡。 2.細部考察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的發展歷程,共有不築城、土城、雙城、石城、日治、戰後等時期,討論舊城及其內外祭祀空間的興衰與變遷歷程。 3.以具有特色的圖解說明以及鳥瞰地圖,引導讀者走讀左營舊城及其祭祀空間,看見舊城文化資產的特色、意義與價值。
由傳統的宗教信仰所衍生出的各個文化面向,一向是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文化資產。或謂一個人的旅遊地圖中,一生所必要親眼目睹的人類文明史景觀,諸如中國的雲岡造像、敦煌莫高窟、希臘的神殿、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教堂等,無一不是宗教文化的產物。而在世界上著名的古代藝術作品中,不論是中國先秦的銅器與玉器、漢代的帛畫、三星堆的青銅面具,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像、達文西與拉菲爾的聖壇畫、聖母像等,皆是宗教文化的展現。 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的神像、寺廟建築等,雖然無法和這些世界頂尖的宗教作品相提並論,然而由於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的內容豐富,除了起源自遠古時代的自然崇拜與巫術信仰之外,更有儒教與道教、佛教的巨大影響,面貌十分多元化。這些宗教文化的內涵,也隨著各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各自呈現出其特殊的文化形貌,再加上台灣民間的廟會活動興盛,無形的信仰文化資產更讓這些以寺廟建築為主的有形文化顯得活潑而生動,而不再只是脫離當代生活經驗的「遺產」。 台灣的社廟宛如一座挖掘不完的寶庫,不論其規模大小,只要我們用心加以深入觀察,都可以編織、描繪一幅十分生動而精彩的「圖畫」,而且更是年復一年不斷上演的「動畫」。《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中所呈現的文字與圖片,是筆者二十多年來在全台踏查之下所累積的成果。以筆者一己之力,雖然無法將全台每一座社廟及其廟會活動都考察一遍,但是從數萬張的圖片中逐一檢視而挑選出較具有代表性者,對於年近花甲的本人來說,也是視力與記憶力上的一大考驗。因此,若是以「圖文書」的標準來說,這本《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無疑是全新的呈現。 本書特色 1.漢人社會的傳統宗教信仰一般被稱為「民間信仰」,儀式行為則表現在祖先崇拜、神明崇拜、歲時祭儀、生命禮俗、符咒法術、時間與空間觀念等各方面。同時也混合了其他制式宗教與道德思想、巫術信仰等,成為多元化的面貌,因此大多數人往往無法分辨不同類別的民間宗教,或可能產生混淆或混同看待。本書從廟宇的型態、神明的體系與造型、祈福器具的使用、建築風格以及祭儀活動的過程,總體探索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文化,能夠讓讀者釐清不同的神祇體系,並完整了解民間信仰中眾多的拜神意涵與廟會儀式知識。 2.民間信仰概略可區分為「自然崇拜」、「巫術性」、「通俗道教」、「通俗佛教」以及「儒教化」等五大類,構成了民間信仰多采多姿的面貌與內涵,也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了精彩多元的台灣傳統社廟文化。本書對上述五大類信仰的發展脈絡有極為精闢的見解,堪稱考察台灣民間信仰集大成的入門書。 3. 民間信仰的演變淵遠流長,傳統的廟會禮俗與儀式除了或多或少的改變之外,古禮古法也逐漸消亡中,本書作者長期踏查與研究民間信仰,有鉅細靡遺的紀錄,又能深入淺出的說明現今廟會活動的來龍去脈,讓讀者在拜神祈福、參加廟會節慶之餘,可以了解背後的深度文化意涵。
用直覺找回自己的力量 每當你徬徨?失去方向時?請跟著感覺走...... 教你如何啟發心靈的6種直覺的力量。 本書將帶領讀者展開一段冒險旅程,橫渡意識海前往更具直觀智慧的彼岸,開發直覺與創造力。 「從心所願」,說白一點就是「直覺」── 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做到的人卻很少。 而直覺有什麼用呢?它可以使你理解大自然根本的道理,使你看見新的人生。 塔托博士將難以理解的心靈直覺,用冒險故事般的方式,讓我們隨著文字深入其中…在浩瀚的汪洋中,有六座被人們淡忘的島嶼,而這些島嶼只流傳在少數人耳中。 現在就讓我們揚帆,去尋找這些失落的島嶼;「領悟」就是第一個島嶼的名,它的名子讓人嚮往與想要擁有,但沒有人知道它們在何方、長什麼樣子,聽說尋找到它們的方法的線索,全都將指向「直覺」…… 打破邏輯的框架,用直覺找回自己的力量,你將會發現...... 創新、和諧與智慧,源源不絕地湧現。 本書特色 ‧繼暢銷書《和平飲食》風靡全球之後,威爾‧塔托 博士,2017年最新作品。 ‧教導讀者如何開啟心中直覺的原理與實際的練習方式。 ‧全書以冒險故事敘述,帶領讀者身歷其境的閱讀與學習。 ‧以許多小故事穿插全文,閱讀起來更生動有趣。 ‧有條理地帶領你逐步激發心中的直覺秘境。
廟宇說書人郭老師──精心詮釋78回栩栩動人的戲文傳說, 台灣廟宇最精彩的裝飾藝術故事演義   解讀台灣廟宇建築裝飾藝術,看見廟宇戲文故事   台灣廟宇雖承載民俗工藝大成,其中不論彩繪、剪黏、石雕、壁畫或交趾陶等工藝內涵所鋪陳的歷史演義、章回小說或舞台戲文故事卻並非人人可解,而且更多有解釋不清、解釋錯誤的導覽文本,作者長年擔任台灣廟宇說書人,踏查收集全台廟宇工藝中之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廟宇,將高雅的藝術語彙轉化成為貼近普羅大眾的精彩故事,或以戲曲劇情或以歷史演義,敘說廟宇本身通俗的教化功能。 近年由於廟宇本身的興頹與更生,讓過去具有源遠流長的故事因此消逝或誤植,作者長期收集廟宇裝飾藝術故事,一方面藉此提供有關維護文化資產的知識,一方面亦能保存民間故事記憶與智慧,讓台灣廟宇戲文故事與經典人物再次栩栩如生的走入社區與群眾。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自漢人從古老的唐山過台灣帶來原鄉信仰,幾經迭變在清領時期就出現不少精彩的建築。到了日治時期吸收西洋藝術,結合本土和來自中國福建沿海的巧工名匠,留下不少珍貴的藝術作品。其中關於文化戲曲歷史典故的「人物裝飾作品」呈現華人社會中,被一般販夫走卒和知識份子耳目一新的奇文雅事,都可在廟裡找到。但這些些故事作品,經過百年來的社會變遷,出現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本書擬以帶領更多人回頭重新關顧位於本鄉本土的那座公廟,看看屬於本地擁有的文化資產,充實本地的文化自信,培力在地的文化尊嚴。   2.作者郭喜斌以長期耕耘「台灣廟宇說故事」,並從新的角度切入,帶領讀者和社會大眾,解讀匠師在廟宇格局中所安排的戲文典故,藉由工藝圖件的比對,把其中一般人忽略的人文歷史和民間故事,以圖解的方式,讓社會大眾得以一親妙趣,進而達到認識與認同前人的廟宇藝術殿堂。   3.本書並以貼近庶民生活所見的裝飾藝術,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鄉親看懂各式作品的所呈現的精彩故事。同時展現更為寛容的心,以客觀和在地文化尊嚴的角度,羅列整修前後的作品美學,或者點出裝飾上的「筆誤」之處,做為後人蓋廟者之殷鑑。或許也可以是讓準備投入廟宇建築與維修行業者(石雕工廠、淋燙交趾陶工廠、彩繪司阜傳習等)作為圖鑑參考手冊之用。
台灣廟口說書第一人郭老師   台灣廟宇集民俗工藝之大成,裝飾藝術鋪陳的歷史演義或章回故事豐富多元,卻並非人人可解。有鑑於此,作者長年收集廟宇工藝中的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其中衍生的意義。本書引領讀者如何從鑑賞裝飾藝術美感的角度,遍覽廟宇工藝文化,讓走入廟宇殿堂的人都能平易的接近工藝欣賞,是提供一般讀者親近廟宇民俗藝術的最佳指南。 本書涵蓋面廣泛,包括神話與神仙故事、封神演義、春秋戰國群雄、楚漢爭霸戰、大漢展天威、三國亂世英雄傳、唐宋歷史演義、西遊記、佛的故事、台灣神明傳說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果不能親臨台灣各地廟宇,那麼就讓郭老師的說書,帶你一起紙上閱讀,遨遊歷史典故中的傳奇故事。   ◎一百二十四則歷史典故與傳奇神話故事,超過三百幅廟宇與工藝照片,不出門便知廟宇精彩故事 ◎ 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以生動淺白的文字,賞析匠師精彩的畢生創作 ◎ 特寫廟宇裝飾藝術,集圖鑑之優點,不落俗套的圖解故事重點,人人皆可輕鬆閱聽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長期收集廟宇建築與工藝裝飾所乘載的歷史故事內涵,從神仙故事到傳奇故事,以生動淺白的文字,帶領讀者賞析工藝價值與故事符號的意義。走入社區的廟宇生活圈,貼近一般大眾生活,鑑賞台灣廟宇故事之美。 2.廟宇生活圈是在地最為活絡、也最有生氣的文化與經濟命脈,讀懂在地廟宇就能明白生活在這社區內人們的所想所賴,透過廟宇故事說書人之口,將民間故事靈活靈現的呈現在世人眼前,讓參與廟宇活動的讀者更能體會廟宇文化的深度與廣度。 3.作者接受各地廟宇邀約,不計酬勞,或公益或交友,展現在台灣生活最基層及最庶民的豪氣,與廟宇精神與文化相契合,更因此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與網友。
台灣廟口說書第一人郭老師   台灣廟宇集民俗工藝之大成,裝飾藝術鋪陳的歷史演義或章回故事豐富多元,卻並非人人可解。有鑑於此,作者長年收集廟宇工藝中的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其中衍生的意義。本書引領讀者如何從鑑賞裝飾藝術美感的角度,遍覽廟宇工藝文化,讓走入廟宇殿堂的人都能平易的接近工藝欣賞,是提供一般讀者親近廟宇民俗藝術的最佳指南。 本書涵蓋面廣泛,包括神話與神仙故事、封神演義、春秋戰國群雄、楚漢爭霸戰、大漢展天威、三國亂世英雄傳、唐宋歷史演義、西遊記、佛的故事、台灣神明傳說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果不能親臨台灣各地廟宇,那麼就讓郭老師的說書,帶你一起紙上閱讀,遨遊歷史典故中的傳奇故事。   ◎一百二十四則歷史典故與傳奇神話故事,超過三百幅廟宇與工藝照片,不出門便知廟宇精彩故事 ◎ 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以生動淺白的文字,賞析匠師精彩的畢生創作 ◎ 特寫廟宇裝飾藝術,集圖鑑之優點,不落俗套的圖解故事重點,人人皆可輕鬆閱聽   本書特色   1.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長期收集廟宇建築與工藝裝飾所乘載的歷史故事內涵,從神仙故事到傳奇故事,以生動淺白的文字,帶領讀者賞析工藝價值與故事符號的意義。走入社區的廟宇生活圈,貼近一般大眾生活,鑑賞台灣廟宇故事之美。 2.廟宇生活圈是在地最為活絡、也最有生氣的文化與經濟命脈,讀懂在地廟宇就能明白生活在這社區內人們的所想所賴,透過廟宇故事說書人之口,將民間故事靈活靈現的呈現在世人眼前,讓參與廟宇活動的讀者更能體會廟宇文化的深度與廣度。 3.作者接受各地廟宇邀約,不計酬勞,或公益或交友,展現在台灣生活最基層及最庶民的豪氣,與廟宇精神與文化相契合,更因此擁有廣大的讀者群與網友。
第一本360度環繞特寫視野賞析、解說台灣神明像之圖鑑書 有看有保庇 有拜有行氣 ‧第一本以台灣神明像為主題─360度視角環繞神明像正面、側面、背面之方式圖解呈現神明像工藝之美。 ‧第一本硬身神明造像與軟身神明結構圖解大揭祕,圖解神明造像重要三階段與工藝美學鑑賞─粧佛選材、工藝技術流派與特色、神像皮面裝飾工藝,圖解神明開光入神、安座儀式。 ‧第一本提供讀者最精采、也最難得一見的鑑賞神明像淨身時,最莊嚴神聖的造型藝術美感與文化內涵。 ‧搜羅台灣最具代表性開基神明,精采的第一手神明近距離特寫紀錄。 ‧特別介紹台灣神明源流與信仰文化,以及寺廟傳統藝術之美與文創祈福品。 本書特色 1.第一本以360度環繞特寫視野賞析、解說台灣神明像之圖鑑書 2.第一本以台灣神明像為主題,並運用環繞視野圖解、圖鑑方式思考與編排的神像專書。 3.以一覽就懂的圖示法呈現台灣民俗信仰文化中民間信仰系統圖表。 4.第一本硬身神明造像與軟身神明結構圖解大揭祕;圖解神明造像重要三階段與工藝美學鑑賞── 妝佛選材、工藝技術流派與特色、神像皮面裝飾工藝;圖解神明開光入神、安座儀式。 5.搜羅台灣最具代表性開基神明,精采的第一手神明近距離特寫紀錄。 6.第一次以360度視角環繞正面、側面、背面等圖解呈現神明工藝之美。 7.超過百尊神明,詳細介紹「開基祖」,經典傳世。
在禪寺中修行,在塵世中修心。 釋然小和尚69個禪寺修行的小故事, 是我們修心的69個人間借鏡。 釋然雖然才剛剛受過成年禮,但其實他已經在廣緣寺中伴了近十年的青燈木魚,儘管如此,對於佛法的真正涵義他卻還是一知半解。修行不是只有誦經念佛,佛法本來也就不是只有吃齋念佛,釋然的修行就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於焉展開。 本書透過釋然在修行中遇到的一幅幅故事畫面展開敍述,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看似平凡,但卻又隱藏著橫溢的禪趣。 讓我們暫且放下生活中的喧囂的煩惱,來聽聽釋然修行的故事吧。 本書特色 1. 本書通過一篇篇切合生活的小故事,將釋然的修行和生活方式娓娓道來。在讓大家體驗到寺廟生活的與眾不同之時,也深受佛法智慧的啟悟,最終回歸到我們當下的生活中,透過溫暖心靈來改變生活的態度。 2. 整本書中,用雋永的文字來講述每一個故事段落。或好玩、或清新、或感動、或哲思……但不管哪一種文字的形式,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夠淨化我們每一顆在俗世中疲憊的心靈。 
唯有堅定信仰,才能攜手走過最悶的時代   行!來去拜拜──帶您巡遊台灣101座廟宇 讓每個人都能在心目中點出開示,永保安康   ◎全台灣香火最鼎盛的廟宇101座 詳細介紹各廟宇為什麼香火鼎盛的故事,為什麼網路拜拜與網路搜尋最多人氣,請看北、中、南、東全台灣搜羅最齊全的拜拜地圖。   ◎與QR Core智慧結合 讓您一冊在手,資訊不走漏,創造紙本與智慧型手機互動使用特色。 ◎指引讀者迅速尋找最合適的廟宇 適合各類民俗信仰祭拜,提供讀者最快速、最便捷找出最符合需求的拜拜圖鑑書。   ◎祭拜須知重點提示 台灣廟宇拜拜禮節須知、入廟祈福儀式、如何選擇適合的廟宇,以祈求平安、姻緣、事業、招財、考運、開運等重點提示。   本書特色   1.全台灣香火最鼎盛的廟宇101座,詳細介紹各廟宇香火鼎盛的故事。 2.與QR Core結合,創造紙本與智慧型手機互動使用特色。 3.提供讀者最快速、最便捷找出最符合需求的拜拜圖鑑書。
星雲大師教你一念轉運陰陽路上無老少,年輕不一定就有漫長的未來可以揮霍,把握最美好的當下,珍惜身邊的人、事、物。讓星雲大師用「小」故事說「大」啟示,以親切幽默的方式信手拈來無邊的智慧,與眾生話緣、結緣、隨緣順成,開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佛法實踐,歡喜受用。心念一轉好運就來!生活中即有佛法,毋須強求。星雲大師以其慈悲與禪悟,知見人們如何證得「人間佛學」、修得自在「心」。本書是星雲大師的生活筆記,以深入淺出的故事,帶領我們於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揭示我們如何以平等心泛愛眾生、以利他重於自利,用佛法淨化我們的思想、讓佛學作為我們生活的依據,而能真正生活於法喜、自在之中。本書特色1. 本書結合星雲的生活經歷,以貼近現代人生活的小故事讓人了解人生中的諸多煩惱。2. 生活筆記的形式使得本書帶有一種「禪即生活」的禪意。3. 將佛法巧妙地融合在生活當中,使本書淺顯易懂又不失其美感。
Crystal教您用晶石啟動事業、愛情、健康、心靈等全方位的幸福養生經絡調理,水晶是非常重要的元件。也許在未來這種水晶的運用,會幫助許多人減輕病痛。※ 晶石入門—認識天然晶石,如何淨化晶石?分辨真偽?※ 如何運用晶石開創財富?拓展事業?升官發財?生意興隆?※ 如何運用晶石招來甜蜜愛情與美滿婚姻?預防小三入侵?※ 如何運用晶石調養身心?紓解壓力?瘦身美顏?求男生女?※ 如何運用水晶靈擺找出心中疑問的答案?※ 如何製造甘甜且充滿能量的水晶水?※ 晶石對您的食衣住行、園藝、寵物有甚麼幫助?隨書附有作者之上師仁波切的藏文與中文祈福心語,讓每位收藏本書的讀者都能夠得到吉祥殊勝的祝福與加持。本書特色1.一本以教人如何運用水晶在事業、財富、飲食、時尚、風水、園藝、愛情、寵物等方面,創造你想要的人生。2.有系統的整理出天然水晶在各領域的生活妙用,分享約20年對晶石的研究與體驗,更搜集了經營十餘年的網站網友發生的多則真實水晶故事,打破以往水晶工具書的呈現方式,以輕鬆有趣的文字及積極的正向思考,引導讀者運用晶石在生活中。3.實用的工具書裡又穿插著一些真實故事,兼具實用性及閱讀性,針對各種不同主題,招桃花、事業順利、求財等等,可以運用不同晶石,獲得大自然給予的能量,增強你的運勢。
第一本完整記錄高雄古蹟廟宇的工藝之美。無論是吊筒、畫樑、石雕、龍柱之雕琢、主祀神佛像、神龕皆不遺漏,更手繪古蹟廟宇周遭的特色景點導覽地圖,帶領讀者看懂高雄古蹟廟宇之工藝之美,更賞玩最獨家的特色景點。如果每座古蹟和歷史建築都能讓大眾「看得懂」,就能蛻變成社區的藝術殿堂,不僅能活化文化資產,又能彰顯傳統工藝,創造雙贏。近年來高雄市積極發展文創「輕經濟」,象徵都市發展軌跡與城市古味的文化資產也不缺席,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欣賞寺廟建築工藝之美成為全民通識教育,同時成為大眾深入認識港都文化資產的新熱點。想看古蹟,就從高雄開始吧!◎從【歷史沿革】從史籍文獻著手,看懂古蹟廟宇的建廟歷史以及重大事蹟記錄。◎【工藝之美】以近千張廟宇工藝之特寫照片,引領讀者由外而內,完整耙梳古蹟廟宇之建築格局與裝飾工藝,剖析不同時代的匠師所呈現的藝術風情。◎【信仰傳說】除介紹寺廟主祀神外,更根據田野調查與訪談,收錄不為人知的鄉野故事與傳說。◎【聚落人文】藉由古老行業(楠梓製作「媽祖鞋」的阿嬤)等,呈顯各地聚落人文特質。◎【特色景點導覽】將古蹟與歷史建築所在行政區內,指定為古蹟或登錄為歷史建築及具地方特色的景點併入介紹,並提供旅行地圖。◎【藝師臉譜】為禮讚藝師們,除藝師生平故事外,亦收錄藝師們精雕細琢的工藝精品。本書特色台灣第一本最完整記錄高雄古蹟廟宇工藝之美的圖解書。
她曾經錦帆來去、萬商雲集,傳承閩南民間工藝之菁華,孕育出一群群聲名遠播的「鹿港師傅」。今日的鹿港縱然繁華稍歇,卻見新一代大師輩出,再創藝術巔峰。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台灣和大陸之間貿易往來頻繁,泉州、福州、潮州等地的民俗藝師,紛紛帶著一身技藝來到繁華之都鹿港定居。這一群工藝精湛的匠師,不但使閩南的民俗藝術得以在鹿港生根,更型塑出屬於鹿港工藝的獨特風格。鹿港工藝家數量之多,幾占全台的十分之一,創作品質更是居於全台之冠,舉凡木雕、錫器、繡工、燈飾等工藝無不精良。外地藝匠一聽到是從鹿港來的師傅,莫不豎起大拇指稱讚不已。走到鹿港古城,就彷彿走進台灣民俗藝術的展覽場。今日的鹿港雖然不再繁華如昔,卻留下「寺廟、古蹟、手工藝」豐富的文化底蘊,也培育出新一代工藝大師。一門雕藝李秉圭、彩繪燈籠大師吳敦厚、台灣雕藝之家施至輝、台灣陶藝鹿港燒施性輝、國家工藝大師施鎮洋、立體繡的奧秘許陳春、木雕新境黃媽慶、錫藝四代多風華陳萬能,每一位工藝大師的創作歷程,都在台灣藝術史上刻下了一道道珍貴的印記。本書特色採訪報導鹿港工藝八位名家,豐富的創作經歷與精彩的藝術作品一一呈現。
她曾經錦帆來去、萬商雲集,傳承閩南民間工藝之菁華,孕育出一群群聲名遠播的「鹿港師傅」。今日的鹿港縱然繁華稍歇,卻見新一代大師輩出,再創藝術巔峰。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台灣和大陸之間貿易往來頻繁,泉州、福州、潮州等地的民俗藝師,紛紛帶著一身技藝來到繁華之都鹿港定居。這一群工藝精湛的匠師,不但使閩南的民俗藝術得以在鹿港生根,更型塑出屬於鹿港工藝的獨特風格。鹿港工藝家數量之多,幾占全台的十分之一,創作品質更是居於全台之冠,舉凡木雕、錫器、繡工、燈飾等工藝無不精良。外地藝匠一聽到是從鹿港來的師傅,莫不豎起大拇指稱讚不已。走到鹿港古城,就彷彿走進台灣民俗藝術的展覽場。今日的鹿港雖然不再繁華如昔,卻留下「寺廟、古蹟、手工藝」豐富的文化底蘊,也培育出新一代工藝大師。一門雕藝李秉圭、彩繪燈籠大師吳敦厚、台灣雕藝之家施至輝、台灣陶藝鹿港燒施性輝、國家工藝大師施鎮洋、立體繡的奧秘許陳春、木雕新境黃媽慶、錫藝四代多風華陳萬能,每一位工藝大師的創作歷程,都在台灣藝術史上刻下了一道道珍貴的印記。本書特色採訪報導鹿港工藝八位名家,豐富的創作經歷與精彩的藝術作品一一呈現。
第一本完整記錄廟會工藝與戲劇圖解書。無論是台灣獅、鑼鼓、神將衣袍、神轎等工藝,皮影戲、布袋戲、歌仔戲等廟會戲劇,或糖蔥、龍鬚糖等戲棚下美食。藝師們歷經數十載的堅持讓人動容,圖解繁複工序更讓人激賞讚嘆。還記得小時候,只要有「廟會」,就忍不住擠到廟口湊熱鬧嗎?還記得讓您雀躍不已的廟會有什麼嗎?神明遶境時領頭的台灣獅、鑼鼓陣,壓陣的八家將和神轎……廟埕熱鬧上演的歌仔戲、布袋戲,以及廟口一攤攤令人垂涎欲滴的龍鬚糖、畫糖、雞蛋糕……全讓人留連忘返啊!能想像是多少人不眠不休地堅持以手工製作,才能形成這些獨特的廟會文化工藝嗎?◎11種廟會工藝,30位藝師的百年堅持「獅頭旺」今年高齡96歲,仍堅持以傳統手工捏塑台灣獅頭。從泥塑、布胎、梭線到彩繪獅頭,手工製程繁複細緻。「?仁和」以手工製鼓聞名全世界,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都愛用。王錫坤製鼓從燙牛皮、製作鼓身、紮桶、繃鼓到踩鼓,所有工序皆靠雙手雙腳協力製成。還有林午製鑼、金官繡莊、啟豐銀帽、萬能錫舖等30位藝師堅持百年的動人故事,及讓人讚嘆的工藝工序全披露。◎廟口歌仔戲、布袋戲,皮影偶頭雕劇工序全覽第一苦旦廖瓊枝、亦宛然的李天祿等,堅持發揚傳統台灣戲劇文化,這些曾是廟會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因他們的堅持而成為台灣文化的表徵。◎戲棚下的百年美食,糖蔥、龍鬚糖工序完全圖解這是一本台灣人都必須讀的書,無論是否熱愛廟會文化或傳統工藝,只要是台灣人,都會為這份堅持以手工製作台灣工藝的執著而感動。百年堅持的民族藝師與工藝【廟會工藝與藝師】獅吼震古今 獅頭旺 洪來旺‧洪文定銅鑼響震天 林午鐵工廠 林午‧林烈輝‧林烈鐘‧林烈旗鼓聲傳千里 ?仁和 王阿塗‧王錫坤神明巧治裝 神府 周國欽‧周至雲‧周讓廷神帽閃銀輝 啟豐銀帽 林森泰‧林啟豐‧林盟修‧林盟振千年錫工藝 萬能錫舖 陳賜‧陳滔‧陳萬能‧陳志揚神將扮威風 金官繡莊 陳金官‧陳本榮‧陳本川‧陳愛珠家將護神威 家將面師 陳金鑫‧陳威龍炸龍旺家戶 製龍藝師 羅平嚴神轎顯神蹟 木雕世家 李世長‧李世順‧李松林‧李秉圭薰香飄百里 昇香製香廠 張木桶‧林裕雄‧林尚銘‧林旻慶 【廟會戲劇與藝師】歌仔演故事 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廖瓊枝客唱歡喜心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陳阿房‧陳慶松‧鄭美妹‧鄭榮興掌中舞乾坤 亦宛然掌中劇團 許金木‧李天祿‧陳錫煌‧李傳燦 偶頭雕刻師沈春福皮戲映光影 永興樂皮影劇團 張利‧張晚‧張歲‧張新國本書特色台灣第一本最完整記錄廟會工藝戲劇圖解書。
擁有「台灣童謠園丁」、「童謠囝仔王」之稱的施福珍,創作台灣囝仔歌謠四百多首,其中〈點仔膠〉、〈羞羞羞〉、〈大箍呆〉、〈點仔點叮噹〉、〈秀才騎馬弄弄來〉等歌謠成為民間傳唱多時的曲目,深植人心。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不僅能娛樂兒童、充實知識、陶冶孩子的性情,它也是最佳的鄉土教材,讓兒童在囝仔歌中認識鄉土、學習諺語。從施福珍的歌謠創作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對台灣語言的精確掌握,與他對台灣文化及語言的熱愛。《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共收錄施福珍囝仔歌60首(含詞譜)以及許常惠、向陽、簡上仁、魏水明、何如雲等人對施福珍創作台灣囝仔歌的分析評論,可謂市面上最全面之施福珍囝仔歌研究。本書特色:本書整合了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的創作評論輯,可謂市面上最全面之施福珍囝仔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