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書蟲悅讀 /部落客推薦

  • 2019.08.19

    無法滿足的心底的渴

    文/Asenath Chou
    我基本上反對婚前性行為。 就算與對方是以結婚為前提在交往,或者就算,與對方訂了婚,彼此稱為未婚夫妻了,只要還沒有登記,在法律上還沒有正式結為夫婦,都不應該有性行為。我個人是以這樣的基準反對婚前性行為的。 然而,當這世代大家以一種理所當然的眼光在看待婚前/婚外性行為的時候,對於《貓派》中的情節,自然不能僅蠻橫地以「姦淫」或「放浪」看待。畢竟,若整個大環境都告訴你「這樣做才是對的」,不照做的人甚至被嘲笑、被輕賤,如果心底缺乏穩固的根基,又有誰能抵擋這樣的潮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指責的話,只怕輕易就將人們心裡所有值得探討的故事給抹煞。 回到《貓派》的內容:羅伯特明顯缺乏安全感,一點動靜都被他往壞的方向解釋。看似值得憐愛,足以喚起女性心底的母性,或者也可能讓母性特別強烈的女性樂意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陪伴,卻不免帶著成為恐怖情人的潛能。 許多因著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渴愛、自卑、易怒的人,大抵都帶著類似...
  • 2019.08.19

    關於《不連續殺人事件》

    文/Wenna Chen
    作為日本戰後文學中堅份子的?口安吾,在各種文學體裁都有廣博的涉獵,以著名作品〈墮落論〉、〈日本文化私觀〉……等數篇深具批判觀點的文化評論,引領當時日本文學界「無賴派」的一股潮流,首次挑戰長篇推理作品,就是這部《不連續殺人事件》。 這位早夭的文化評論者,在《不連續殺人事件》作品中,以本格推理的陳述手法,將所有的犯行、犯證揭露在眾人眼前,同時以下戰帖挑戰推理凶手的新穎作風,在每一集的連載最後,點名當時甚具知名度的眾位大師,包括江戶川亂步,一起來進行找尋真凶的腦力激盪。 故事中同時塑造了一位年輕的名偵探巨勢博士,他擁有縝密的觀察力,能明確辨析人們心理的微妙變化,讓劇中的文學家矢代老師(也就是第一人稱的「我」)感嘆自己永遠摸不透人們錯綜複雜的心理迷宮,他對巨勢博士的盛讚:「他的人類觀察止於犯罪心理這條底線,為了避免跨過這條底線後,迷失在無限的迷宮中,他仔細的架構自己的路徑。」 故事發生在位處偏僻深山...
  • 2019.07.29

    「末日前,我把惡魔少女誘拐回家了!1」讀後感

    文/江巧文
    一本極具動漫感的輕小說,看著看著很有畫面,青少年肯定會喜歡。 主角是就讀香港教會學校高中生蘇梓我,從他在暑假中遇見神秘黑衣人,手中被打了釘,傷口又莫名消失這個事件開始,他開始遇到了各種妖魔在他身邊出現,也發生了很多奇妙故事。 人魔共存的歷史一直都有,甚至長達二千年,只是一般人不易發現,故事中的美少女們皆以惡魔和聖女的角色出現,遇上惡魔少女娜瑪和謎樣聖女利雅言,好色又脾氣不定的蘇梓我於是在魔界和教會的紛爭中被迫載浮載沈。 不過,你以為的魔就是惡,你以為的正派教會就是正義,這倒也不一定,灰色地帶還是值得探討,作者運用不同角度來描寫,還算有趣味,尤其把少年喜愛的動漫感植入,更是發揮了許多想像力。 作者黑貓C是【金車‧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得主,香港人,這部小說已在網路上連載也受人喜愛,這次有機會出版,不過這次只出第一集,啊…這種要等後面又看不到的感覺很難挨啊… 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
  • 2019.07.29

    正義雖會遲到,卻不容否定

    文/淑芬 張
    他有的是時間慢慢殺人。 在前作《妹妹的墳墓》一書,崔西面對的是殺死妹妹的兇手,而這次在《她最後的呼吸》裡要追緝的則是組織計畫型的連續殺人兇手,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這位兇手每一次的殺人都是為下一次謀殺做更完美的演練,這一切切的行動只為了完成一個終極勝利目標,就是她-崔西。 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意指一個人在法院上應該先被假定為無罪,除非被證實及判決有罪。在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中,無罪推定原則是所有被告都享有的法定權利,也是聯合國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基本人權。在這個原則下,提起公訴的檢察官應負起舉證責任,應負責收集足夠的可靠證據,以證明被告在事實上的確有罪;而若法院要判被告有罪,則所使用的證據必須符合法律限制,而且超越合理懷疑。 ──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看過《妹妹的墳墓》裡精采的法庭攻防戰就知道,法庭是講求證據的地方,法官及陪審員只看證據來判定犯人是否有...
  • 2019.07.08

    白色巨塔下的真實人生

    文/李名哲
    晚近日本收視最高的前三種戲劇類別,其中之一就是醫療劇,而我又很喜歡【Doctor X】中那種以輕鬆的角度處理嚴肅、甚至生離死別的敘事手法。白色巨塔,一直是讓人好奇又望文生畏的,一個除了巫覡外可以掌控生死的人,在人類面對病痛的折磨,以及尋求解套之道之間的循環,都會跟醫療有理不清的互動,也因此才有如斯多的文本在帶領讀者去一窺白色巨塔內的真實面貌。 徐允文,北辰醫學院附設醫院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年紀輕輕就受拔擢的他,是醫院的明日之星。然而最近發生一起鬥毆事件,他卻因同事的疏忽而無能救回身受重傷的保全,值此之際又與交往五年的女友分手。身心俱疲的他在整理醫院倉庫時發現了一本筆記,裡面有系統地整理著許多心臟外科手術的技巧與注意事項,讓他如獲至寶。 而這時,面臨外科部主任的改組,每個想要更上一層樓的資深醫師彼此間無不暗潮洶湧,只為了安穩地坐上此大位。醫院內部的鬥爭、人際互動、臺灣的醫療與健保制度下的隱憂與缺陷,...
  • 2019.07.08

    就著一杯粉紅酒來思索人生,慢慢變老

    文/Yoya Tu
    前幾天收到朋友寫著鍾愛法國粉紅酒的貼文,正覺得思緒有點浪漫放悠,不久後的現在,我正聽著輕音樂,平靜地翻開這本書。彼得‧梅爾【再見,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25年】,我以為能很輕易地閱讀,不料卻陷入更美的幻覺裡,花了更多時間。是,我沒去過南法的普羅旺斯,我讀著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熱情激動,他曾說過他感恩,而這是他愛普羅旺斯到最後不變的情書。 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很紅,他「介紹」給很多人知道世界上有個地方叫「普羅旺斯」,有各種迷人的面貌,以至於讓外國人想親近去走走,瞧瞧,感受,甚至也旅居一陣子。當時,介紹旅遊的文字書可能不多,而訊息圖文的傳遞也沒有現在的廣達快速,曾任職於廣告業十餘年的彼得‧梅爾,我相信他的眼光不壞,觸感敏銳(畢竟那是一份得跟上潮流還得讓人瞬間著迷的行銷工作),於是他原本抒發自己歸簡的山居生活日記,太生動地描繪普羅旺斯的不張揚,讓住在世界各地的大家跟著愛上那裡。 吃吃喝喝,曬曬...
  • 2019.06.17

    根本沒有什麼好人

    文/CheYu Kuo
    「這是一杯死水,空氣想從水中跑出來,泡沫正在拚命沾在玻璃杯的邊緣上,但氣力不夠而爬不出去。」馮內果在《第五號屠宰場》裡這麼說。「為什麼他不努力一些?」主角對著拿著書的我們問。 其實我們是一樣的。對於毒品的恐懼來自於我們對於失去控制的恐懼,來自於佛洛伊德提出的強大的死亡驅力。當然,那是我們一直否認存在的,我們始終相信我們的自由意志。所以只有那些懦弱的、意志力不堅定的那些人,會掉進那個黑洞,我們則離得遠遠的。而那遂變成一種祭品般的存在。 潘柏霖直接讓主角和我們對話,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被迫要參與這個鬼月的房客實驗,被迫要在閱讀的這段時間內,和平常大部分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成癮者「相處」。剛剛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真心推薦),我們被放在了那個位置,去認識這群人,去思考我們之間被刻意製造出來的「距離」。 藍色,是海浪碎掉的顏色,阿藍撿起那些廢棄的鈕扣重製出那尾受傷的藍色鯨魚。在一次次砸碎之後,撿起一...
  • 2019.06.17

    跌到谷底,才能迎接重生

    文/Irene Tseng
    You know what's great about hitting rock bottom ? There's only one way left to go, and that's up ! 跌到谷底很好,因為剩下的方向就只有一飛沖天。這是來自於動畫電影《歡樂好聲音》的經典台詞,也非常貼切於《失戀巴士都是謎》這本書的旨趣:跌到谷底,才能迎接重生。 你是否正在想著,失戀已經夠衰了,在這樣心靈受創的非常時期,應當盡量接觸美好的人事物,不好好窩在舒適圈裡專心舔傷,幹嘛沒事花錢參加一路上只能聽失戀歌曲、遊覽荒涼廢墟、參觀自殺聖地、入住陰森有如鬼屋的破舍、提供寒酸餐點的旅程,自找罪受讓傷心的人更傷心? 故事情節的鋪陳非常有趣,這趟旅程的領隊與隨行的心理諮商師原是一對戀人,他卻在啟程的前數日被甩了,這種事拼老命也要瞞著,要不然失戀巴士領隊同是失戀淪落人,這事傳出去像話嗎?在閱讀之際,我總是相當期待這...
  • 2019.06.10

    一本撼動人心,以生命寫成的故事

    文/黃國建
    若非幾年前生了一場大病住院開刀,或許對護理師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一些韓劇上吧!即使是到今日還是無法從「護士」改口為「護理師」,可見我們對這職業的熟悉又陌生。本書《我是護理師》則再次應證了身為護理師工作的辛苦與吃力不討好,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內心世界。 護理師的職責無非挽救與延長病人的生命,說來簡單,工作之繁雜可謂五花八門,更遑論得面對千奇百怪的病人與家屬,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可真是讓人笑不出來,直搖頭。護理師在醫院的職責,除了配合醫師外,堆積如山的工作,有時還得配合醫院的一些活動,有時遇到職場霸凌,學姊的欺壓、性別歧視、階級差別待遇與跋扈的上司,焦躁不安、身心俱疲,如何堅持下去,如何排解壓力?就更形重要。 作者-金炫我所處的加護病房更是讓人提心吊膽,隨時得跟死神打交道,與時間拔河,命懸一線,生死攸關,稍有不慎、一個疏忽,葬送的可是一條寶貴的生命,心裡的壓力真是不為外人道。面對與患者間的衝突,病人的生...
  • 2019.06.10

    當時認為即便是過勞死,對自己至少也算是一種幸福

    文/許曉婷
    我這幾年一直一直在想的只有一件事:為什麼當時的自己活下來了? 大學時期的我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日夜不停工作的日子,那時除了高中就開始做的假日工讀之外,還接了一些兼職的文書工作,除去上課、社團與睡眠的時間,剩下的就是做工作的時間,剛開始即使偶爾會有熬夜趕工的時候,睡眠時間都還算正常,直到後來工作越接越多,漸漸地壓縮了睡眠時間,大三時竟持續了好長一段時日是每天晚上只睡三小時而已,大多是在沙發上或電腦桌前小睡,深怕自己睡太久而趕不完工作,也曾經累到在搭公車的時候站著就能夠睡,在極度想睡的情況下完全是靠意志力苦撐的,再加上身體從大一以來就有傷痛問題,那時的自己應該算是對疲勞痛覺麻木的狀態了,畢竟疲勞疼痛才是常態。 在如此瀕臨極限的狀態下,我也曾經想像過自己死亡的模樣,想完之後卻覺得異常痛快,又稍微能夠提起勁去繼續這樣的生活。每天睜開眼睛之際必須得要放棄自己、忘記自己是個「人」才有辦法起床,即使家人曾勸我減少工...
頁數1/4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