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之美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10月連假規劃了嗎?展開說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展75折起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新版《吳哥之美》,還原重現 蔣勳 旅遊文學的閱讀質感──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蔣勳
我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勳
吳哥,位於柬埔寨西北方,以建築雄峻和浮雕精細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
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蔣勳
我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勳
吳哥,位於柬埔寨西北方,以建築雄峻和浮雕精細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
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
名人推薦
林懷民、徐克、狄龍、林青霞、許悔之 同聲感動推薦
知道蔣老師要以更文學的質感,重新出版《吳哥之美》。我到書架找出這本書,扉頁上有老師的簽名,日期是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是的,我是在○五年認識他的。因為太喜歡聽他講課,之後才又參加他帶領的文化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一行二十人跟著他的腳步走遍吳哥窟,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我們每天流連在吳哥古城的廢墟裡,想像它曾經擁有的輝煌歲月和感嘆如今的斷壁殘垣。跟著老師瀏覽吳哥寺迴廊的八百尺長浮雕,聽他敘述刻在上面的神話故事。以虔誠朝聖的心情,爬上許多通往寺廟又高又陡的千年巨石階梯。最讓我讚歎的是,闍耶跋摩七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巴揚寺,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個大佛頭,隨著一道道黎明曙光的照射,一尊跟著一尊閃出慈悲靜謐的微笑,那個微笑就是高棉的微笑。老師說《金剛經》的經文最不易解,但巴揚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剛經》。黃昏時候,我們坐在高高的古寺石檯上,看著太陽還沒隱去、月亮已經出現了的蒼茫暮色。蔣勳帶領的吳哥文化之旅,除了觀賞古蹟遺址,同時也是一種修行,是心靈的洗滌、是智慧的旅程,吳哥之旅因為有了他的導覽而顯得圓滿。
聽了蔣勳的有聲書八年,跟他學了些對美的鑑賞和文學寫作知識,他的聲音能安定我的心,彷彿跟他很熟悉,其實見面並不多。很欣賞他進退應對的從容淡定,據他說是受母親的影響。經常穿著棉製衣服,腳踩一雙休閒鞋,頸上圍著一條紅圍巾,舉措之間頗有禪味。聽說他經常唸《金剛經》和打坐。我書房裡有一幅他打坐四十五分鐘後書寫的墨寶「潮來潮去 白雲還在 青山一角」,藏青和淺金裝裱,清貴而有氣質,字體很有弘一法師的風格。
有一次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講了幾小時的課,聲音還是那麼清脆,一點也不沙啞?他說他曾經學過聲樂。老師說出來的聲音好聽,沒有說出來的聲音也好聽,那是他的心聲。在《吳哥之美》一書中,他以書信的方式,文學的筆觸,介紹吳哥的美,也讓我們聽到他的心聲:「吳哥窟我一去再去,我想在那裡尋找什麼?我只是想證明曾經優秀過的文明不會消失嗎?而我的文明呢?會被以後的人紀念嗎?或者,我們只有生存,還沒有創造文明?吳哥窟是使我思考自己最多的地方。」
我總是陶醉在他的聲音裡,沉迷在他的文學、美學和思想的領域裡,願意做他永遠的學生。
──林青霞
吳哥有情,蔣勳有學,交遊有得。
──狄龍
我記得童年時,部分家人曾僑居吳哥窟。看到父親旅行吳哥窟的照片(約一九五五年),每張小小的相片裡,都有很多石雕的巨臉,景色像童話的怪異世界,隱藏無數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二○○五年,我隨蔣勳老師團隊,帶著複雜的心情造訪吳哥窟,終於看到這個曾經傲視人類的皇朝,從神秘密林中,被人揭開充滿歷史痕跡的面貌。這個驚世的古國,從高度善良、極度浪漫的理想中靜默淡出,百餘年後在世人眼前再出現,帶著過去的悲情,跟現代文明緊密接駁起來。
蔣老師對吳哥窟的介紹和迷人詮釋,令無數懾人心靈的景點更充滿生命。
那次一行,相隔兩個星期後,我再度參加蔣老師另一個團隊。再踏足吳哥窟,感受更深。至今,吳哥窟的日落、日出、佛節夜會、月色下巨大石雕的面相,記憶仍栩栩如生,上千僧人在森林誦經的鳴聲猶在耳邊。
吳哥窟的故事,勸告了我們,人類必須關注生命的尊嚴及寶貴意義。謝謝蔣老師帶給我的體會及感受。
──徐克
知道蔣老師要以更文學的質感,重新出版《吳哥之美》。我到書架找出這本書,扉頁上有老師的簽名,日期是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是的,我是在○五年認識他的。因為太喜歡聽他講課,之後才又參加他帶領的文化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一行二十人跟著他的腳步走遍吳哥窟,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我們每天流連在吳哥古城的廢墟裡,想像它曾經擁有的輝煌歲月和感嘆如今的斷壁殘垣。跟著老師瀏覽吳哥寺迴廊的八百尺長浮雕,聽他敘述刻在上面的神話故事。以虔誠朝聖的心情,爬上許多通往寺廟又高又陡的千年巨石階梯。最讓我讚歎的是,闍耶跋摩七世晚年為自己建造的陵寢寺院巴揚寺,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個大佛頭,隨著一道道黎明曙光的照射,一尊跟著一尊閃出慈悲靜謐的微笑,那個微笑就是高棉的微笑。老師說《金剛經》的經文最不易解,但巴揚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剛經》。黃昏時候,我們坐在高高的古寺石檯上,看著太陽還沒隱去、月亮已經出現了的蒼茫暮色。蔣勳帶領的吳哥文化之旅,除了觀賞古蹟遺址,同時也是一種修行,是心靈的洗滌、是智慧的旅程,吳哥之旅因為有了他的導覽而顯得圓滿。
聽了蔣勳的有聲書八年,跟他學了些對美的鑑賞和文學寫作知識,他的聲音能安定我的心,彷彿跟他很熟悉,其實見面並不多。很欣賞他進退應對的從容淡定,據他說是受母親的影響。經常穿著棉製衣服,腳踩一雙休閒鞋,頸上圍著一條紅圍巾,舉措之間頗有禪味。聽說他經常唸《金剛經》和打坐。我書房裡有一幅他打坐四十五分鐘後書寫的墨寶「潮來潮去 白雲還在 青山一角」,藏青和淺金裝裱,清貴而有氣質,字體很有弘一法師的風格。
有一次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講了幾小時的課,聲音還是那麼清脆,一點也不沙啞?他說他曾經學過聲樂。老師說出來的聲音好聽,沒有說出來的聲音也好聽,那是他的心聲。在《吳哥之美》一書中,他以書信的方式,文學的筆觸,介紹吳哥的美,也讓我們聽到他的心聲:「吳哥窟我一去再去,我想在那裡尋找什麼?我只是想證明曾經優秀過的文明不會消失嗎?而我的文明呢?會被以後的人紀念嗎?或者,我們只有生存,還沒有創造文明?吳哥窟是使我思考自己最多的地方。」
我總是陶醉在他的聲音裡,沉迷在他的文學、美學和思想的領域裡,願意做他永遠的學生。
──林青霞
吳哥有情,蔣勳有學,交遊有得。
──狄龍
我記得童年時,部分家人曾僑居吳哥窟。看到父親旅行吳哥窟的照片(約一九五五年),每張小小的相片裡,都有很多石雕的巨臉,景色像童話的怪異世界,隱藏無數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二○○五年,我隨蔣勳老師團隊,帶著複雜的心情造訪吳哥窟,終於看到這個曾經傲視人類的皇朝,從神秘密林中,被人揭開充滿歷史痕跡的面貌。這個驚世的古國,從高度善良、極度浪漫的理想中靜默淡出,百餘年後在世人眼前再出現,帶著過去的悲情,跟現代文明緊密接駁起來。
蔣老師對吳哥窟的介紹和迷人詮釋,令無數懾人心靈的景點更充滿生命。
那次一行,相隔兩個星期後,我再度參加蔣老師另一個團隊。再踏足吳哥窟,感受更深。至今,吳哥窟的日落、日出、佛節夜會、月色下巨大石雕的面相,記憶仍栩栩如生,上千僧人在森林誦經的鳴聲猶在耳邊。
吳哥窟的故事,勸告了我們,人類必須關注生命的尊嚴及寶貴意義。謝謝蔣老師帶給我的體會及感受。
──徐克
目錄
新版序 微笑記憶
推薦序 幻化之中,美所度脫/許悔之
推薦序 老師的聲音/林青霞
感動推薦/狄龍、徐克
第一部 大吳哥城
遠眺繁華興落,山丘上的國廟──巴肯山
走在莊嚴的引道上,冥想文明──巴芳寺
無所不在的「高棉的微笑」──巴揚寺
追索庶民生活的痕跡──巴揚寺的浮雕
七百年前周達觀看到的皇宮──空中宮殿與象台
第二部 小吳哥城
肉身裡心靈的留白──「城中之城」吳哥寺
血色金光,朵朵紅蓮的一堂早課──吳哥寺的黎明
神話文學的美術繪本──吳哥寺的浮雕
第三部 城東
毗濕奴、吉祥天女與磚雕藝術──喀拉凡寺
為自己死亡做準備的國王?──變身塔
形式還原的建築美學──未完成的塔高寺
美的喚醒與遺忘──塔普倫寺
第四部 城北與東北郊
最謙卑的信仰與沐浴儀式空間──涅槃/龍蟠
玲瓏剔透的石雕藝術極致──斑蒂絲蕾
一條生命源源不?的大河──科巴斯賓山與千陽河
第五部 羅洛斯遺址
與水共生、崇敬東方──普力科寺
在山與水之間,找到人的定位──巴孔寺與洛雷寺
第六部 心的駐足
美,總是走向廢墟
在居美看見吳哥
帶一本書去吳哥吧!
附錄1 吳哥遺址位置圖
附錄2 吳哥國王與代表建築簡表
附錄3 真臘風土記
推薦序 幻化之中,美所度脫/許悔之
推薦序 老師的聲音/林青霞
感動推薦/狄龍、徐克
第一部 大吳哥城
遠眺繁華興落,山丘上的國廟──巴肯山
走在莊嚴的引道上,冥想文明──巴芳寺
無所不在的「高棉的微笑」──巴揚寺
追索庶民生活的痕跡──巴揚寺的浮雕
七百年前周達觀看到的皇宮──空中宮殿與象台
第二部 小吳哥城
肉身裡心靈的留白──「城中之城」吳哥寺
血色金光,朵朵紅蓮的一堂早課──吳哥寺的黎明
神話文學的美術繪本──吳哥寺的浮雕
第三部 城東
毗濕奴、吉祥天女與磚雕藝術──喀拉凡寺
為自己死亡做準備的國王?──變身塔
形式還原的建築美學──未完成的塔高寺
美的喚醒與遺忘──塔普倫寺
第四部 城北與東北郊
最謙卑的信仰與沐浴儀式空間──涅槃/龍蟠
玲瓏剔透的石雕藝術極致──斑蒂絲蕾
一條生命源源不?的大河──科巴斯賓山與千陽河
第五部 羅洛斯遺址
與水共生、崇敬東方──普力科寺
在山與水之間,找到人的定位──巴孔寺與洛雷寺
第六部 心的駐足
美,總是走向廢墟
在居美看見吳哥
帶一本書去吳哥吧!
附錄1 吳哥遺址位置圖
附錄2 吳哥國王與代表建築簡表
附錄3 真臘風土記
序/導讀
自序
微笑記憶
《吳哥之美》是八、九年前在吳哥窟陸續寫給懷民的信,二○○四年集結成冊出版,二○一○年左右絕版了。這幾年在吳哥當地,到處有盜版,印刷差一點,由當地小孩拿著在廟前兜售,用不標準的發音說:「Chiang Hsun,five dollar──」同行朋友都笑說:「本尊來了,還賣盜版。」也有人跟孩子指著我說:「Chiang Hsun──」孩子都不相信。
我沒有那麼在意盜版,大陸許多盜版品質更差,也管不到。吳哥的孩子窮困,可以藉此賺一點錢,也是好事吧。我自己每次被孩子圍繞,也買幾本,算是結緣。
重新整理這些舊信,沒有想到,竟然與一個地方有如此深的緣分。回想起來,從一九九九年開始,不知不覺,已經去了吳哥窟十四次了。
或許,不只是十四次吧,不只是此生此世肉身的緣分。許多撩亂模糊不可解不可思議的緣分牽連,彷彿可以追溯到更久遠廣大的記憶。
大學讀史學,程光裕先生開東南亞史。程先生不擅教書,一節課坐著唸書,不看學生。從頭到尾,照本宣科,把自己寫的一本東南亞史唸完。
課很無趣,但是書裡的那些地名人名,感覺很陌生又很熟悉:扶南、占婆、暹邏、真臘、闍耶跋摩、甘孛智……
「甘孛智」是明代翻譯的Camboja,萬曆年以後就譯為今日通用的「柬埔寨」。
帝國意識愈強,對異族異文化愈容易流露出輕蔑貶損。日久用慣了,可能也不感覺到「寨」這個漢字有「部落」、「草寇」的歧視含義。
唐代還沒有柬埔寨這個名稱,是從種族的Khmer翻譯成「吉蔑」。「蔑」這個漢譯也不是尊敬的漢字。現在通用的「高棉」同樣是從Khmer翻譯而來,比較無褒貶了。
我讀東南亞史,常常想到青年時喜歡去的台灣原住民部落,台東南王一帶的卑南,蘭嶼的達悟,屏東山區的布農或排灣。他們是部落,沒有發展成帝國,或者連「國」的概念也沒有。一個簡單的族群,傳統的生產方式,單純的人際倫理,沒有向外擴張的野心,沒有太嚴重殘酷的戰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美麗的自然裡看山看海,很容易滿足。生活的溫飽不難,不用花太多時間為生活煩惱,可以多出很多時間唱歌跳舞。一年裡許多敬神敬天的祭典,祭典中人人都唱歌跳舞,部落裡眼睛亮亮的孩子都能唱好聽的歌,圍成圓圈在部落廣場跳舞。婦人用簡單的工具紡織,抽出苧麻纖維,用植物汁液的紅、黃、綠,漂染成鮮豔的色彩,編結出美麗圖紋的織品。男子在木板石版上雕刻,都比受專業美術訓練的藝術家的作品更讓人感動。
「專業」是什麼?「專業」使人迷失了嗎?迷失在自我張揚的虛誇裡,迷失在矯情的論述中。「專業」變成了種種藉口,使藝術家回不到「人」的原點。
卑南一個小小部落走出來多少優秀的歌手,他們大多沒有受所謂「專業」的訓練。除了那些知名的優秀歌手,如果到了南王,才發現,一個村口的老婦人,一個樹下玩耍的孩子,一個鄉公所的辦事員,開口都有如此美麗的歌聲。
生活美好豐富,不會缺乏歌聲吧?
生活焦慮貧乏,歌聲就逐漸消失。發聲的器官用來咒罵,聲嘶力竭,喉嚨更趨於粗糙僵硬,不能唱歌了。
我讀東南亞史的時候,沒有想到台灣──做為西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與東南亞有任何關係。
在誇張大中國的威權時代長大,很難反省一個單純部落在帝國邊緣受到的歧視與傷害吧。
那時候沒有「原住民」的稱呼,班上來自部落的同學叫「山地人」或「蕃仔」。
「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一向自居天下之中的華族,很難認真尊重認識自己周邊認真生活的「蕃人」吧。「蕃」有如此美麗的歌聲、舞蹈、繪畫和雕刻,「蕃」是創造了多麼優秀文化的族群啊!
一位偉大的旅行者
那一學期東南亞史的課,知道了元朝周達觀在十三世紀一部記錄柬埔寨的重要著作──《真臘風土記》。
「真臘」就是吳哥王朝所在地Siam Reap的譯名,現在去吳哥窟旅行,到達的城市就是「暹粒」。時代不同,音譯也不同,「真臘」還留著Siam Reap的古音。
元代成宗帖木兒可汗,在元貞元年(1295)派遣了周達觀帶領使節團出訪今天的柬埔寨。周達觀在成宗大德元年(1297)回到中國。路途上耗去大約一年,加起來,前後一共三年,對當時的真臘做了現場最真實的觀察記錄,從生活到飲食、建築、風俗、服飾、婚嫁、宗教、政治、生產、氣候、舟車……無一不細細描述,像一部最真實的紀錄片。八千五百字,分成四十則分類,為十三世紀的柬埔寨歷史留下全面詳盡的百科全書。
我讀這本書時還不知道,周達觀七百年前去過、看過的地方,此後我也將要一去再去、一看再看。
真臘王朝強盛數百年,周達觀寫了《真臘風土記》之後,一百多年,到了一四三一年,王朝被新崛起的暹邏族滅亡。真臘南遷到金邊建都,故都吳哥因此荒廢,在歷史中湮滅。宏偉建築被叢林覆蓋,高牆傾頹,瓦礫遍地,荒煙蔓草,逐漸被世人遺忘。
數百年後,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過真臘輝煌的吳哥王朝,但是,歷史上留著一本書──《真臘風土記》。這本書蒐在《四庫全書》中,被認為是翔實的地方誌,但是只關心考試做官的民族,對廣闊的世界已經沒有實證的好奇了。
這本被漢文化遺忘的書,卻被正在崛起、在世界各個角落航海、發現新世界的歐洲人看到了。法國雷穆沙在一八一九年翻譯了法文本《真臘風土記》,法國人大為吃驚,他們相信,周達觀如此翔實記錄的地方,不可能是虛構。他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一個地方叫真臘(Siam Reap)。一八六○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就依憑這本書,在叢林間發現沉埋了四百多年的吳哥王朝。
一九○二年,去過敦煌的漢學家伯希和重新以現場實地考證,校注法文版《真臘風土記》。一九三六年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文版《真臘風土記》出版,日本已經開始覬覦東南亞,準備帝國的軍事擴張。
一九六七年,英文版《真臘風土記》問世。一九七一年,柬埔寨剛剛脫離法國殖民地不久,沒有自己國家的歷史文獻,李添丁先生就將周達觀的翔實歷史從中文又翻譯成柬埔寨語文。
「國可亡,史不可亡──」《四庫全書》認為元史沒有〈真臘傳〉,周達觀的《風土記》可以補元史之缺。現在看來,十三世紀吳哥的歷史文明,柬埔寨自己也沒有留下文獻,只有周達觀做了最翔實的現場記錄。
高棉內戰結束,世界各地遊客湧入吳哥窟,二○○一年就有了新的英譯本,二○○六年又有了新的德譯本。全世界遊客到吳哥,人人手中都有一本周達觀的書。一位十三世紀的探險家,一位偉大的旅行者,一位報導文學的開創者,他的書被自己的民族忽視,卻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一座冥想靜定的佛頭石雕
法國殖民柬埔寨九十年,陸續搬走了吳哥窟精美的文物。一九七二年我去了巴黎,在「居美」東方美術館看到動人的吳哥石雕。有巨大完整的石橋護欄神像雕刻,有斑蒂絲蕾玫瑰石精細的門楣裝飾,最難得的是幾件闍耶跋摩七世和皇后極安靜的閉目沉思石雕。
居美在離艾菲爾鐵塔不遠處,附近有電影圖書館,有現代美術館,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每走到附近,那一尊閉目冥想的面容就彷彿在呼喚我。我一次一次繞進去,坐在祂對面,試著閉目靜坐,試著像祂一樣安詳靜定,沒有非分之想。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這樣垂眉歛目,是祂可以超離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激動了嗎?我靜坐著,好像祂在教我學習唸誦《金剛經》。
有一次靜坐,不知道時間多久,張開眼睛,一個法國婦人坐在旁邊地上,看我,點頭微笑,好像從一個夢裡醒來,她說:「我先生以前在柬埔寨──」
她在這尊像前跟我說:「法國怎麼能殖民有這樣文明的地方──」
一九七○年代,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陸續獨立。柬埔寨、越南,殖民的統治者一走,那些初獨立的國家就都陷入殘酷內戰。美國支持龍諾將軍,施亞奴國王逃亡北京求庇護,波布政權開始殘酷屠殺,數百萬人被以各種方式虐殺。如今金邊還留著博物館,留著人對待人最慘酷的行為,比動物更粗暴,不忍卒睹。
許多歐洲的知識分子工程師遭屠殺,他們正在對抗法國殖民者,幫助當地人民認識自己的文化。他們組織青年,帶領他們修復古蹟,把一塊一塊石磚拆卸下來,重新編號,準備復建吳哥盛時的國廟巴芳寺。
「我的先生學中世紀藝術,六○年代派去吳哥窟協助修復巴芳寺──」
我不忍問下去了。在巴黎有太多同學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獨立前後的戰亂地區,他們談到母親因為歌唱被拔舌而死,或者畫家父親受酷刑一一截斷關節的故事,重複多次,甚至沒有激動,彷彿敘述他人的生老病死。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我心中還是劇痛。
法國婦人眼中有淚,我不敢看,我看著改信大乘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頭像,仍然閉目冥想,眉宇間憂愁悲憫,嘴角微笑。祂當然讀過《金剛經》。「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每日唸誦,而我仍然不徹底懂得的句子,在這尊像的靜定中,我似懂非懂。──不可以有滅度之心嗎?在最殘酷的屠殺前也沒有驚叫痛苦嗎?
這尊石雕陪伴我四年,憂傷迷失的時刻,我都到祂面前。我不知道:我與祂的緣分,或許已有前世因果,或許也還只是開始而已。
一個教跳舞的人
讀了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在巴黎看了很多吳哥的雕刻,我以為緣分也僅止於此。因為長期內戰,種種屠殺駭人聽聞,也從來沒有想過有機會實際到吳哥去走一趟。
推薦序
幻化之中,美所度脫
許悔之
很多年前決定去吳哥窟,可能是魅惑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梁朝偉對著吳哥的一個石洞,講他不與別人說的心事,並且永遠封存;也可能因為我的朋友黎煥雄去了吳哥之後,送我一冊非常動人的吳哥攝影集;又或許,我渴望逃避到一個充滿廢墟氣息的地方,想把自己死的心棄擲在我想像中一片廢墟如象塚般的吳哥──是啊,那時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待死的象,思惟遲疑,步履維艱。
在那之前,是我生命中一個非常非常難熬的心靈的冬季,我無法忍受緣起緣滅,以為一切俱滅而空吧。
去吳哥之前,我到一家理容院,坐上座位,說我想要剃光頭。
年輕的髮型設計師用悲憫的眼神看著我,彷彿以一種很古老、老至洪荒即存的溫柔,洞悉我。她不肯為我剃光頭,但她謹慎有禮的向我說明,我的頭型剃光頭並不適宜云云。帶著一種自棄的執拗,我繼續堅持。最後,這位我並不相識的年輕女子,用一種感同身受的音調向我說:「你有什麼傷心的事嗎?」
「你有什麼傷心的事嗎?」這句話讓我對一位陌生人掉下眼淚。
最後,這位年輕的女子幫我剪了一個三分頭。
退伍之後,從沒留過如此短髮的我,以一種決絕而自棄的心,去了吳哥。
大小吳哥城、城東、城北……一個又一個所在,我慢慢的逛、去看,憑藉著手頭少數的資訊,我在吳哥窟感受一種廢墟中奇譎的生命力。
虯結的樹,從石縫中鑽竄而出;陽光照著一張又一張石雕的臉,微笑的臉。
通常是因為國王自戀而有的雕像,但又隱隱的彷彿完全自在而露出微笑,想要去安慰眾生的佛的臉啊!
是癡迷眾生之一的國王?還是覺悟的佛?
印度教、佛教交迭競奪、拼貼而成的一個又一個遺址。
那些教人目眩神迷、忍不住讚歎的遺址。
不是已然成了廢墟嗎?為什麼又給了我那麼不凡的鼓舞?
生住異滅,成住壞空。
有一天,行走在大吳哥城的城上通道,我坐在廢墟之上讀Dylan Thomas的詩,陽光明亮無比,倏忽又隱而不見,只剩下微光。微光冉冉,瞬間又日照熾然。
如是往復,彷彿剎那日光,剎那月光,波動的心都在光中,日光與月光遍照。
我坐在廢墟的高處,極目所及,彷彿泰國的大軍來襲,和柬埔寨的士兵血戰,刀槍箭矢如雨,藤甲盾牌蔽日,象群轟轟然欲裂地踏踐而來,血流成河,屍積成山。爭戰過後,大瘟疫到來。
是因為瘟疫嗎?一座設計既宏偉又精細的大城,就這樣被遺棄、被遺忘了。
吳哥廢墟,因為是石城,火不能燒,敵人也只能撤離,任憑時間緩慢地讓一座空城,慢慢的掩埋在大海般的樹林裡,為人所遺忘。
這是我的幻覺嗎?
抑或有一世,我正是吳哥城裡雕佛的匠人?被徵召入了行伍,也參與過一次血戰?也殺過人?還是被人殺過?
佛說原來怨是親。
在死亡之前,在時間之前,吳哥的諸多廢墟宛若在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彷彿,在不可知的因緣流轉裡,往昔因緣難數清,亦難思議,所以怨、親,也就平等了。
我留著極短的三分頭,去了吳哥,發現心未死透,回到台灣。不多久,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出版了。
在一個夜晚,我捧讀《吳哥之美》,看著一處又一處我到過的所在,讀著蔣老師既通透又多情的講說,喟嘆有之!
在那個夜晚,我以為《吳哥之美》是為孤獨破敗如我而寫,是為了總結我的廢墟之旅而寫的。在那被時間掩埋而重新被發現的處所,蔣老師用美的角度,轉圜並度化了吳哥做為因緣和合、幻化而有之中所示現的苦難、變易與不堪。所有的苦難、變易與不堪,在一種接近空性的體會之中,可以喟嘆,但也可以任由悲喜自生吧。
悲喜都會過去,真心打鑿雕刻諸佛的工匠的真心,忽然現前。
我彷彿了解,自己所執著的人間情誼的關係之斷裂,似乎沒那麼痛了,宛若吳哥,宛若紅樓一夢,劫波過後、幻化之中,虯結的大樹還是從石縫中生長出來,在死絕中復有生機。
《吳哥之美》遂變成了聽我說不可為他人道之心事的吳哥石洞。
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觀諸法空,無所障礙。吳哥,正是說法者。
法,是宇宙萬有,一個念頭、一座廢城亦復如是。
蔣老師是生生世世之慧而得如此觀看之眼吧。
知道在廢墟之中,有過生,有過死,有過繁華,有過人去城空。
可是空中,並非什麼都沒留下來,也非什麼都沒有。
空中萬有。那些認真被創造出來的石城、石雕,那些認真凝視的眼神,交感互通而成為美吧。
美,救贖了早已成為廢墟的吳哥。
蔣老師那麼溫柔而包容的言說,讓當年讀《吳哥之美》的我,以為這本書是對我一人而說。
過往盡成廢墟,未來不可知悉,唯有當下教我們萬般珍惜。
惜取而今現在,珍重萬千;然而,就是當下也不能執取。
那個抄經度日的冬天,那個想要剃光頭的時節過後,《吳哥之美》和吳哥遂一起成為我被救贖、度化的印記吧。
破曉微光照在石城、石雕,石雕上微笑的臉。
今新編《吳哥之美》增添了文字和圖片,將以新貌面世,我彷彿看見那個年輕時的自己。
我站在時間之河的下游向他說:
去吳哥吧!晚一些,你會讀到《吳哥之美》這本書,你會知道,幻化之中,因真心而成就的美之所度脫;你會明白,劫難之中,你的心可以很柔軟。柔軟的心啊,終將近乎於空,那時,就沒什麼可以損污傷害減滅你了;那時,陽光就照亮巴揚寺石雕那微笑的臉了。
微笑記憶
《吳哥之美》是八、九年前在吳哥窟陸續寫給懷民的信,二○○四年集結成冊出版,二○一○年左右絕版了。這幾年在吳哥當地,到處有盜版,印刷差一點,由當地小孩拿著在廟前兜售,用不標準的發音說:「Chiang Hsun,five dollar──」同行朋友都笑說:「本尊來了,還賣盜版。」也有人跟孩子指著我說:「Chiang Hsun──」孩子都不相信。
我沒有那麼在意盜版,大陸許多盜版品質更差,也管不到。吳哥的孩子窮困,可以藉此賺一點錢,也是好事吧。我自己每次被孩子圍繞,也買幾本,算是結緣。
重新整理這些舊信,沒有想到,竟然與一個地方有如此深的緣分。回想起來,從一九九九年開始,不知不覺,已經去了吳哥窟十四次了。
或許,不只是十四次吧,不只是此生此世肉身的緣分。許多撩亂模糊不可解不可思議的緣分牽連,彷彿可以追溯到更久遠廣大的記憶。
大學讀史學,程光裕先生開東南亞史。程先生不擅教書,一節課坐著唸書,不看學生。從頭到尾,照本宣科,把自己寫的一本東南亞史唸完。
課很無趣,但是書裡的那些地名人名,感覺很陌生又很熟悉:扶南、占婆、暹邏、真臘、闍耶跋摩、甘孛智……
「甘孛智」是明代翻譯的Camboja,萬曆年以後就譯為今日通用的「柬埔寨」。
帝國意識愈強,對異族異文化愈容易流露出輕蔑貶損。日久用慣了,可能也不感覺到「寨」這個漢字有「部落」、「草寇」的歧視含義。
唐代還沒有柬埔寨這個名稱,是從種族的Khmer翻譯成「吉蔑」。「蔑」這個漢譯也不是尊敬的漢字。現在通用的「高棉」同樣是從Khmer翻譯而來,比較無褒貶了。
我讀東南亞史,常常想到青年時喜歡去的台灣原住民部落,台東南王一帶的卑南,蘭嶼的達悟,屏東山區的布農或排灣。他們是部落,沒有發展成帝國,或者連「國」的概念也沒有。一個簡單的族群,傳統的生產方式,單純的人際倫理,沒有向外擴張的野心,沒有太嚴重殘酷的戰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美麗的自然裡看山看海,很容易滿足。生活的溫飽不難,不用花太多時間為生活煩惱,可以多出很多時間唱歌跳舞。一年裡許多敬神敬天的祭典,祭典中人人都唱歌跳舞,部落裡眼睛亮亮的孩子都能唱好聽的歌,圍成圓圈在部落廣場跳舞。婦人用簡單的工具紡織,抽出苧麻纖維,用植物汁液的紅、黃、綠,漂染成鮮豔的色彩,編結出美麗圖紋的織品。男子在木板石版上雕刻,都比受專業美術訓練的藝術家的作品更讓人感動。
「專業」是什麼?「專業」使人迷失了嗎?迷失在自我張揚的虛誇裡,迷失在矯情的論述中。「專業」變成了種種藉口,使藝術家回不到「人」的原點。
卑南一個小小部落走出來多少優秀的歌手,他們大多沒有受所謂「專業」的訓練。除了那些知名的優秀歌手,如果到了南王,才發現,一個村口的老婦人,一個樹下玩耍的孩子,一個鄉公所的辦事員,開口都有如此美麗的歌聲。
生活美好豐富,不會缺乏歌聲吧?
生活焦慮貧乏,歌聲就逐漸消失。發聲的器官用來咒罵,聲嘶力竭,喉嚨更趨於粗糙僵硬,不能唱歌了。
我讀東南亞史的時候,沒有想到台灣──做為西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與東南亞有任何關係。
在誇張大中國的威權時代長大,很難反省一個單純部落在帝國邊緣受到的歧視與傷害吧。
那時候沒有「原住民」的稱呼,班上來自部落的同學叫「山地人」或「蕃仔」。
「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一向自居天下之中的華族,很難認真尊重認識自己周邊認真生活的「蕃人」吧。「蕃」有如此美麗的歌聲、舞蹈、繪畫和雕刻,「蕃」是創造了多麼優秀文化的族群啊!
一位偉大的旅行者
那一學期東南亞史的課,知道了元朝周達觀在十三世紀一部記錄柬埔寨的重要著作──《真臘風土記》。
「真臘」就是吳哥王朝所在地Siam Reap的譯名,現在去吳哥窟旅行,到達的城市就是「暹粒」。時代不同,音譯也不同,「真臘」還留著Siam Reap的古音。
元代成宗帖木兒可汗,在元貞元年(1295)派遣了周達觀帶領使節團出訪今天的柬埔寨。周達觀在成宗大德元年(1297)回到中國。路途上耗去大約一年,加起來,前後一共三年,對當時的真臘做了現場最真實的觀察記錄,從生活到飲食、建築、風俗、服飾、婚嫁、宗教、政治、生產、氣候、舟車……無一不細細描述,像一部最真實的紀錄片。八千五百字,分成四十則分類,為十三世紀的柬埔寨歷史留下全面詳盡的百科全書。
我讀這本書時還不知道,周達觀七百年前去過、看過的地方,此後我也將要一去再去、一看再看。
真臘王朝強盛數百年,周達觀寫了《真臘風土記》之後,一百多年,到了一四三一年,王朝被新崛起的暹邏族滅亡。真臘南遷到金邊建都,故都吳哥因此荒廢,在歷史中湮滅。宏偉建築被叢林覆蓋,高牆傾頹,瓦礫遍地,荒煙蔓草,逐漸被世人遺忘。
數百年後,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過真臘輝煌的吳哥王朝,但是,歷史上留著一本書──《真臘風土記》。這本書蒐在《四庫全書》中,被認為是翔實的地方誌,但是只關心考試做官的民族,對廣闊的世界已經沒有實證的好奇了。
這本被漢文化遺忘的書,卻被正在崛起、在世界各個角落航海、發現新世界的歐洲人看到了。法國雷穆沙在一八一九年翻譯了法文本《真臘風土記》,法國人大為吃驚,他們相信,周達觀如此翔實記錄的地方,不可能是虛構。他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一個地方叫真臘(Siam Reap)。一八六○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就依憑這本書,在叢林間發現沉埋了四百多年的吳哥王朝。
一九○二年,去過敦煌的漢學家伯希和重新以現場實地考證,校注法文版《真臘風土記》。一九三六年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文版《真臘風土記》出版,日本已經開始覬覦東南亞,準備帝國的軍事擴張。
一九六七年,英文版《真臘風土記》問世。一九七一年,柬埔寨剛剛脫離法國殖民地不久,沒有自己國家的歷史文獻,李添丁先生就將周達觀的翔實歷史從中文又翻譯成柬埔寨語文。
「國可亡,史不可亡──」《四庫全書》認為元史沒有〈真臘傳〉,周達觀的《風土記》可以補元史之缺。現在看來,十三世紀吳哥的歷史文明,柬埔寨自己也沒有留下文獻,只有周達觀做了最翔實的現場記錄。
高棉內戰結束,世界各地遊客湧入吳哥窟,二○○一年就有了新的英譯本,二○○六年又有了新的德譯本。全世界遊客到吳哥,人人手中都有一本周達觀的書。一位十三世紀的探險家,一位偉大的旅行者,一位報導文學的開創者,他的書被自己的民族忽視,卻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一座冥想靜定的佛頭石雕
法國殖民柬埔寨九十年,陸續搬走了吳哥窟精美的文物。一九七二年我去了巴黎,在「居美」東方美術館看到動人的吳哥石雕。有巨大完整的石橋護欄神像雕刻,有斑蒂絲蕾玫瑰石精細的門楣裝飾,最難得的是幾件闍耶跋摩七世和皇后極安靜的閉目沉思石雕。
居美在離艾菲爾鐵塔不遠處,附近有電影圖書館,有現代美術館,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每走到附近,那一尊閉目冥想的面容就彷彿在呼喚我。我一次一次繞進去,坐在祂對面,試著閉目靜坐,試著像祂一樣安詳靜定,沒有非分之想。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這樣垂眉歛目,是祂可以超離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激動了嗎?我靜坐著,好像祂在教我學習唸誦《金剛經》。
有一次靜坐,不知道時間多久,張開眼睛,一個法國婦人坐在旁邊地上,看我,點頭微笑,好像從一個夢裡醒來,她說:「我先生以前在柬埔寨──」
她在這尊像前跟我說:「法國怎麼能殖民有這樣文明的地方──」
一九七○年代,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陸續獨立。柬埔寨、越南,殖民的統治者一走,那些初獨立的國家就都陷入殘酷內戰。美國支持龍諾將軍,施亞奴國王逃亡北京求庇護,波布政權開始殘酷屠殺,數百萬人被以各種方式虐殺。如今金邊還留著博物館,留著人對待人最慘酷的行為,比動物更粗暴,不忍卒睹。
許多歐洲的知識分子工程師遭屠殺,他們正在對抗法國殖民者,幫助當地人民認識自己的文化。他們組織青年,帶領他們修復古蹟,把一塊一塊石磚拆卸下來,重新編號,準備復建吳哥盛時的國廟巴芳寺。
「我的先生學中世紀藝術,六○年代派去吳哥窟協助修復巴芳寺──」
我不忍問下去了。在巴黎有太多同學來自越南、寮國、柬埔寨獨立前後的戰亂地區,他們談到母親因為歌唱被拔舌而死,或者畫家父親受酷刑一一截斷關節的故事,重複多次,甚至沒有激動,彷彿敘述他人的生老病死。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我心中還是劇痛。
法國婦人眼中有淚,我不敢看,我看著改信大乘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頭像,仍然閉目冥想,眉宇間憂愁悲憫,嘴角微笑。祂當然讀過《金剛經》。「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每日唸誦,而我仍然不徹底懂得的句子,在這尊像的靜定中,我似懂非懂。──不可以有滅度之心嗎?在最殘酷的屠殺前也沒有驚叫痛苦嗎?
這尊石雕陪伴我四年,憂傷迷失的時刻,我都到祂面前。我不知道:我與祂的緣分,或許已有前世因果,或許也還只是開始而已。
一個教跳舞的人
讀了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在巴黎看了很多吳哥的雕刻,我以為緣分也僅止於此。因為長期內戰,種種屠殺駭人聽聞,也從來沒有想過有機會實際到吳哥去走一趟。
推薦序
幻化之中,美所度脫
許悔之
很多年前決定去吳哥窟,可能是魅惑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梁朝偉對著吳哥的一個石洞,講他不與別人說的心事,並且永遠封存;也可能因為我的朋友黎煥雄去了吳哥之後,送我一冊非常動人的吳哥攝影集;又或許,我渴望逃避到一個充滿廢墟氣息的地方,想把自己死的心棄擲在我想像中一片廢墟如象塚般的吳哥──是啊,那時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待死的象,思惟遲疑,步履維艱。
在那之前,是我生命中一個非常非常難熬的心靈的冬季,我無法忍受緣起緣滅,以為一切俱滅而空吧。
去吳哥之前,我到一家理容院,坐上座位,說我想要剃光頭。
年輕的髮型設計師用悲憫的眼神看著我,彷彿以一種很古老、老至洪荒即存的溫柔,洞悉我。她不肯為我剃光頭,但她謹慎有禮的向我說明,我的頭型剃光頭並不適宜云云。帶著一種自棄的執拗,我繼續堅持。最後,這位我並不相識的年輕女子,用一種感同身受的音調向我說:「你有什麼傷心的事嗎?」
「你有什麼傷心的事嗎?」這句話讓我對一位陌生人掉下眼淚。
最後,這位年輕的女子幫我剪了一個三分頭。
退伍之後,從沒留過如此短髮的我,以一種決絕而自棄的心,去了吳哥。
大小吳哥城、城東、城北……一個又一個所在,我慢慢的逛、去看,憑藉著手頭少數的資訊,我在吳哥窟感受一種廢墟中奇譎的生命力。
虯結的樹,從石縫中鑽竄而出;陽光照著一張又一張石雕的臉,微笑的臉。
通常是因為國王自戀而有的雕像,但又隱隱的彷彿完全自在而露出微笑,想要去安慰眾生的佛的臉啊!
是癡迷眾生之一的國王?還是覺悟的佛?
印度教、佛教交迭競奪、拼貼而成的一個又一個遺址。
那些教人目眩神迷、忍不住讚歎的遺址。
不是已然成了廢墟嗎?為什麼又給了我那麼不凡的鼓舞?
生住異滅,成住壞空。
有一天,行走在大吳哥城的城上通道,我坐在廢墟之上讀Dylan Thomas的詩,陽光明亮無比,倏忽又隱而不見,只剩下微光。微光冉冉,瞬間又日照熾然。
如是往復,彷彿剎那日光,剎那月光,波動的心都在光中,日光與月光遍照。
我坐在廢墟的高處,極目所及,彷彿泰國的大軍來襲,和柬埔寨的士兵血戰,刀槍箭矢如雨,藤甲盾牌蔽日,象群轟轟然欲裂地踏踐而來,血流成河,屍積成山。爭戰過後,大瘟疫到來。
是因為瘟疫嗎?一座設計既宏偉又精細的大城,就這樣被遺棄、被遺忘了。
吳哥廢墟,因為是石城,火不能燒,敵人也只能撤離,任憑時間緩慢地讓一座空城,慢慢的掩埋在大海般的樹林裡,為人所遺忘。
這是我的幻覺嗎?
抑或有一世,我正是吳哥城裡雕佛的匠人?被徵召入了行伍,也參與過一次血戰?也殺過人?還是被人殺過?
佛說原來怨是親。
在死亡之前,在時間之前,吳哥的諸多廢墟宛若在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彷彿,在不可知的因緣流轉裡,往昔因緣難數清,亦難思議,所以怨、親,也就平等了。
我留著極短的三分頭,去了吳哥,發現心未死透,回到台灣。不多久,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出版了。
在一個夜晚,我捧讀《吳哥之美》,看著一處又一處我到過的所在,讀著蔣老師既通透又多情的講說,喟嘆有之!
在那個夜晚,我以為《吳哥之美》是為孤獨破敗如我而寫,是為了總結我的廢墟之旅而寫的。在那被時間掩埋而重新被發現的處所,蔣老師用美的角度,轉圜並度化了吳哥做為因緣和合、幻化而有之中所示現的苦難、變易與不堪。所有的苦難、變易與不堪,在一種接近空性的體會之中,可以喟嘆,但也可以任由悲喜自生吧。
悲喜都會過去,真心打鑿雕刻諸佛的工匠的真心,忽然現前。
我彷彿了解,自己所執著的人間情誼的關係之斷裂,似乎沒那麼痛了,宛若吳哥,宛若紅樓一夢,劫波過後、幻化之中,虯結的大樹還是從石縫中生長出來,在死絕中復有生機。
《吳哥之美》遂變成了聽我說不可為他人道之心事的吳哥石洞。
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觀諸法空,無所障礙。吳哥,正是說法者。
法,是宇宙萬有,一個念頭、一座廢城亦復如是。
蔣老師是生生世世之慧而得如此觀看之眼吧。
知道在廢墟之中,有過生,有過死,有過繁華,有過人去城空。
可是空中,並非什麼都沒留下來,也非什麼都沒有。
空中萬有。那些認真被創造出來的石城、石雕,那些認真凝視的眼神,交感互通而成為美吧。
美,救贖了早已成為廢墟的吳哥。
蔣老師那麼溫柔而包容的言說,讓當年讀《吳哥之美》的我,以為這本書是對我一人而說。
過往盡成廢墟,未來不可知悉,唯有當下教我們萬般珍惜。
惜取而今現在,珍重萬千;然而,就是當下也不能執取。
那個抄經度日的冬天,那個想要剃光頭的時節過後,《吳哥之美》和吳哥遂一起成為我被救贖、度化的印記吧。
破曉微光照在石城、石雕,石雕上微笑的臉。
今新編《吳哥之美》增添了文字和圖片,將以新貌面世,我彷彿看見那個年輕時的自己。
我站在時間之河的下游向他說:
去吳哥吧!晚一些,你會讀到《吳哥之美》這本書,你會知道,幻化之中,因真心而成就的美之所度脫;你會明白,劫難之中,你的心可以很柔軟。柔軟的心啊,終將近乎於空,那時,就沒什麼可以損污傷害減滅你了;那時,陽光就照亮巴揚寺石雕那微笑的臉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典藏精裝書盒版】(附贈「歲月風華手札」、萬用卡一組三張)
75折
特價900元
加入購物車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收縮膜平裝版套書,附贈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兩張)
75折
特價630元
加入購物車
歲月無驚(平裝)(附贈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一張)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限量作者親簽典藏精裝書盒版】(附贈「歲月風華手札」、萬用卡一組三張)
9折
特價1080元
停售
歲月,莫不靜好(平裝)(附贈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一張)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欲愛書:寫給Ly`s M(20週年‧珍藏蔣勳手繪人體素描明信片)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附贈「蔣勳十講/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影音導覽DVD)
9折
特價540元
加入購物車
孤獨六講【暢銷紀念版】附贈蔣勳手寫書籤
9折
特價359元
加入購物車
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隨書附贈:蔣勳朗讀四季節氣)
79折
特價356元
加入購物車
傳說(附蔣勳說佛經故事CD)
9折
特價359元
加入購物車
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
9折
特價405元
貨到通知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音檔QR Code)
9折
特價359元
加入購物車
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附《坐看雲起:蔣勳的唐詩朗讀》音檔QR Code)
9折
特價359元
加入購物車
池上‧駐村‧蔣勳(典藏套裝組)
9折
特價972元
加入購物車
池上日記(附贈「大地行走:蔣勳朗讀池上縱谷詩句」CD)
9折
特價432元
貨到通知
池上印象
特價600元
加入購物車
身體記憶52講
9折
特價306元
加入購物車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5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蔣勳孤獨三書:《因為孤獨的緣故》、《島嶼獨白》、《孤獨六講》
9折
特價765元
貨到通知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二版)
9折
特價432元
貨到通知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4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中國美術史 (平裝本)
9折
特價540元
貨到通知
破解竇加(隨行版)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微塵世界:蔣勳念誦金剛經(有聲書)
特價299元
加入購物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蔣勳手抄
特價420元
貨到通知
我願:金剛經的祝福(盒裝典藏獻禮)
9折
特價989元
貨到通知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 (隨書附贈蔣勳念誦金剛經音檔QR Code)
9折
特價342元
貨到通知
蔣勳破解藝術名家(精裝本套書六冊)
9折
特價2700元
貨到通知
破解竇加:凝視繁華的孤寂者
79折
特價435元
加入購物車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3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2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肉身供養
9折
特價342元
停售
夢紅樓
9折
特價270元
加入購物車
破解高更(隨行版)
79折
特價277元
加入購物車
吳哥之美
9折
特價324元
加入購物車
破解達文西密碼(隨行版)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破解米開朗基羅(隨行版)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九歌:諸神復活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此時眾生(附贈蔣勳美與肉身的功課CD)
9折
特價288元
貨到通知
少年台灣
9折
特價288元
加入購物車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9折
特價432元
貨到通知
此生:肉身覺醒
9折
特價342元
加入購物車
《手帖──南朝歲月》套裝:蔣勳出版紀念郵票/蔣勳出版紀念書卡
9折
特價449元
加入購物車
手帖:南朝歲月(平裝)
9折
特價288元
貨到通知
手帖:南朝歲月(精裝)
9折
特價351元
貨到通知
多情應笑我
9折
特價207元
加入購物車
【經典 3.0】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79折
特價174元
加入購物車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增修初版)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9折
特價315元
貨到通知
孤獨六講有聲書(4片光碟+1本畫作萬年曆
9折
特價675元
停售
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
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生活十講
9折
特價252元
貨到通知
破解高更
79折
特價395元
加入購物車
破解米開朗基羅
9折
特價450元
貨到通知
秘密假期
9折
特價288元
貨到通知
破解達文西密碼
9折
特價405元
貨到通知
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9折
特價216元
貨到通知
舞動白蛇傳
9折
特價198元
貨到通知
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
9折
特價594元
貨到通知
因為孤獨的緣故
9折
特價144元
貨到通知
寫給LY`SM:1999
9折
特價162元
貨到通知
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
9折
特價162元
貨到通知
島嶼獨白
9折
特價162元
貨到通知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