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九歌:諸神復活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蔣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8/01

出版情報

畫布上的文筆──《此時眾生》讀後感

2012/07/30 勤於奔走散播美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對社會大眾殷殷解說何謂風格,什麼是品味的蔣勳,有一本非常精巧的書。這本書共收五十篇散文,每篇約在千二百字左右,從某年的五月開始,止於次年五月。剛剛一年,橫亙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的筆耕、成為這本《此時眾生》。 在台灣讀過中學的人,都有寫週記的經驗。所謂週記,往往是指青少年學子,每逢星期日晚上於做完各種功課後,邊打哈欠,邊提筆所記的一週流水帳而言;至於導師 批改那些千篇一律的生活寫照,大概也是乏味至極的吧。然而,從「桐花」,而「新橋」,而「回聲」,而「肉身」,而「吾廬」,而「史記」,這五十篇的週記,竟可以寫得如此豐富多層次!蔣勳說:「我想記憶生活裡每一片時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聲音,每種細微不可察覺的氣味。我想把它們一一摺疊起來,一一收存在 記憶的角落。」 這些摺疊起來,收存在記憶角落的晨昏光影、花香葉色、林風潮響,乃至於蟲鳴蛙聲,遂藉由文字而好好的收藏起來了。許多的尋常往事,在記憶的角落裡安藏不露,好似已經不見了,或者被遺忘了;然而並沒有;有一天重讀,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蟲聲、潮響、花葉,以及光影種種,又都回來了。文字使各種各樣的景象重現,使當初體驗那些景象的感動也重現;同時還讓閱讀那些文字的別人也感動。文字的力量如此。 蔣勳習畫,所以在他的文章裡,視覺畫境特別彰顯。 〈看見〉文中,寫火車座中所看見的風景,以人體的肉身毛髮形容山巒原野。寫到視覺,他說並沒有絕對的黑,以十七世紀林布蘭特(Rembrandt)的畫為例: 「初看都是黑;靜下來多看一分鐘,就多發現一道光。」〈回聲〉裡,寫窗台上看秋水中解纜的船:「越漂越遠,遠到變成一個小點,遠到最後看不見了。」「如果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長卷裡,船只是空白裡的一條黑線……一條船,不用退多遠,視覺上就只是一個黑點了。一座山需要退到多遠?一片秋水需要退到多遠?因為莊子,許多畫家從視覺的巧匠,慢慢過度成心靈視域 的追求者;從得意於歡呼驚叫的技巧極限,一步一步,領悟到技巧的極限距離美的沉靜包容還很遙遠。」 蔣勳把感官所及的風景,從西畫、國畫的表現方法,予以解析和比較。從肉眼觀象,到心眼體物,一枝文筆有如畫筆,將讀者逐漸導入哲理的美學境界。 那些是「秋水時至」,是「不辨牛馬」,是「泛若不繫之舟」的意味。 五十篇散文,幾乎都書成於窗前。 擁有一個家,或者只是一個房間,在家鄉,或在此地彼地有一處熟悉的地方,有四壁將我們圍起來,框起來,令人感覺自己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而又有一種從外界抽離的安全感。我讀這些文章時,也會有這樣子的感覺。或讀書,或工作,或靜思,或外,或出神。在家鄉,或在此地彼地,屬於、而又抽離於這個世界,大概是由於有窗子的關係吧。窗,使人感覺既聯繫而又隔離。作者原先可能在那隔離的一區寫文章,或者繪畫;偶一抬頭,便看到山光水色、寒林葉落、桐花如雪、鷺鷥雞鴨……或許,竟因而推門出戶,走入景中,變成物象的一部分,與世界融合為一體;成為線、成為點、在畫面之中。 窗前書寫,自自然然。至於一年期間,定時千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用兩個字的齊一小題標示,或斷或續,隨興所至舒展開來:〈秋水〉〈回聲〉〈潮聲〉〈品味〉〈甜酸〉〈風尚〉〈布衣〉,這些篇章,分開來是獨立的散文,綴連起來卻又是綿延可以貫串的。 在目錄上,二字齊一的小題各篇最後,有一篇附錄的單字題目:〈雪──紀念母親〉。 蔣勳很用心的寫這篇文章。寫下雪的季節,去V城探望病中的母親。寫雪,寫看雪的自己,和下雪天的一些記憶。窗外的雪,「富麗繁華,又樸素沉靜」的下著,屋內 的燈全熄了,只留母親臥房裡床頭一盞燈幽微的光,反映在玻璃上。遠處街角也有一盞路燈,照著白白的雪景。「白,到了是空白。白,就彷彿不再是色彩,不再是 實體的存在。白,變成一種心境,一種看盡繁華之後生命終極的領悟吧。」 我想,蔣勳可能是以留白的方式,來寫他最珍惜的一個記憶和思念的吧。 《此時眾生》,遂成為他送給母親,最具深義的禮物了。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舞動九歌》改版新裝!

(九歌〉,一部最美麗的中國神話,隱藏著整個民族復活的救贖秘密。──蔣勳

〈九歌〉,兩千年前中國南方香草澤畔的悠揚歌聲,它是楚地初民祭神儀式的歌詠舞踏,它是寄託於屈原《楚辭》中的文學經典,它是巫覡對神的渴求與讚頌,它是浪漫又淒美的東方民間神話。

天空中偉大初始的「東皇太─」,明亮陽光燦爛的「東君」,自在來去飄飛的「雲中君」,河流上詠唱愛慕的「湘君」與「湘夫人」,山林深處仿如一縷輕嘆的精靈「山鬼」……從希臘、印度的神話到陳洪綬、徐悲鴻的名畫,從荊湘、雲貴、吳哥窟到峇里島、台灣,遠古諸神的文化足跡迤邐浩蕩。讀〈九歌〉的抑揚頓挫,看〈九歌〉的現代舞動,我們都需要神話,需要神話的洗滌,需要那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帶來的眷愛與悸動!

東君是阿波羅,湘夫人是維納斯,〈九歌〉是東方諸神的故事。應該重讀〈九歌〉,應該讓東方的諸神復活,重新翱翔於九天之上。

作者

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身體美學》、《漢字書法之美》、《舞動白蛇傳》、《舞動紅樓夢》、《孤獨六講》及有聲書、《生活十講》、《美的曙光》、《美的沉思》、《破解米開朗基羅》、《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島嶼獨白》、《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秘密假期》、《此生──肉身覺醒》、《少年台灣》等書。


目錄

專序 憧憬與悸動∕林懷民
新版序 諸神復活
序篇 諸神的國度

之一 神話九歌
我們離神話有多遠?
雲門,開啟神話之門
九歌,南方水澤中的美麗歌聲
楚文化的野性力量
諸神的讚頌與救贖
諸神的性別
諸神的多重性格
九歌美學:期待→激情→纏綿→幻滅
被誤解得最深的一篇神話

之二 造型九歌
陳洪綬與九歌諸神
蕭雲從與九歌諸神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與湘夫人
大司命與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屈子行吟

之三 舞動九歌
林懷民的『九歌』
東君──女巫與天神的迷狂交媾
一個旅人
司命──生與死的唸誦
湘君與湘夫人──無盡等待的愛情
雲中君──流浪的少年之神
山鬼──山林的孤獨精靈
國殤──壯士?或迷途的魂魄?
禮魂──諸神、鬼魅、魂魄的共同饗宴

朗讀九歌章句
附錄:雲門舞集簡介

序/導讀

新版序

諸神復活

  明年,二○一三年,雲門舞集創團就滿四十年了。

  『九歌』是雲門滿二十年的紀念作品。在林懷民個人的創作歷程,或雲門整個團體的舞作風格歷史中,『九歌』或許都有特殊「分水嶺」的意義吧!

  〈九歌〉是中國著名的文學經典。

  在〈九歌〉之前,林懷民處理過的經典有《白蛇傳》,有《紅樓夢》。

  《白蛇傳》是民間傳說衍義發展成家喻戶曉的著名口傳文學、戲劇。人物角色、情節內容都已深入常民生活之中。特別是經由舞台表演影響,即使不識字的民眾,對「白娘娘」、「小青」、「許仙」、「法海」的造型個性都不會陌生。對於「水漫金山」、「盜仙草」,甚至法海「合缽」收妖,把白蛇壓在雷峰塔下,乃至最後「祭塔」等等情節的驚險緊張、悲哀纏綿,也都會有大概的印象。

  《紅樓夢》是清初的小說,有廣大的讀者群,又透過戲劇以及近現代的連環圖畫、電影、電視連續劇,使《紅樓夢》這部龐大的文學名著,特別是其中關於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部分,也已深入到廣大民間。

  做為「經典」,《白蛇傳》與《紅樓夢》,無論情節或人物,對一般大眾顯然都比較容易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輪廓。

  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僅僅是文字,經典的影響力一定還是侷限在知識分子的讀者群中。

  文字閱讀的人口,無論在古代或今天,都不會是最大眾。

  我常常詢問一般大眾,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林黛玉」、「賈寶玉」,但是其中竟然多半並沒有看過小說原著,而是從影視上得來的印象。

  我們很容易發現,比起《白蛇傳》和《紅樓夢》的歷史,〈九歌〉的流傳時間最久,已經超過兩千年。但是,在民間廣大民眾中,〈九歌〉的影響顯然遠遠不及《白蛇傳》和《紅樓夢》。

  我們可以隨意做一些詢問,即使在知識界,對〈九歌〉有概念的人其實還是不多。〈九歌〉裡的「東皇太一」、「東君」、「大司命」、「山鬼」、「雲中君」,對一般人而言,也絕對沒有像對「白蛇」、「法海」,或對「林黛玉」、「賈寶玉」那麼鮮明清楚。

愛情女神 湘夫人

  〈九歌〉諸神裡最常被古代文人喜愛的是「湘夫人」,文人在女神身上寄託了現世中無法滿足的浪漫愛情。「湘夫人」的「深情」,「湘夫人」的「纏綿」,「湘夫人」若即若離的「美」,使她又像天上女神,又像凡間女子,受儒家倫理壓抑的文人也因此可以在她身上寄託更多愛情幻想。

  三國時代曹植的〈洛神賦〉,其實有許多概念來自〈九歌〉的「湘夫人」。東晉的顧愷之在繪畫上創作了「洛神」的造型,也使抽象的文字成為視覺上的經典。以後歷代都有〈洛神賦〉的繪畫仿作,也影響到戲劇舞台上出現「洛神」的造型。

  文人畫裡許多畫家處理過「湘夫人」,但是或許造型上和「洛神」一樣,還是太委婉含蓄,只有文人嚮往的優雅,沒有鮮明性格,不容易引起民間喜愛,也因此無法在大眾身上留下印象。

  雲門的「湘夫人」大膽顛覆了原始〈九歌〉中的意象,「湘夫人」並不相對於「湘君」而存在,雲門的舞台上沒有「湘君」,好像一對「配偶」被拆開來了,「湘夫人」成為戲劇上獨立的一個角色。

  「湘君」、「湘夫人」也有人認為不是一對男女,而是舜帝的兩位妃子死後的化身為神。

  「湘夫人」的原始歌舞今日不得見,只保留了文字。抽離掉祭典中的歌與舞,「湘夫人」的文學變成女性對愛情的無盡等待、守候、盼望,也因此使「湘夫人」具備了文人對愛情虛幻、傷感、悵惘而又自苦的質素。

  雲門的「湘夫人」因為去除掉與「湘君」的相對關係,顯得更為孤寂荒涼。

  舞台上戴著小小蒼白面具的女性,在台灣卑南古調女聲的悠揚旋律裡出場,踩踏在顫巍巍的兩條竹枝上,後面拖著長長的白紗,白紗像河流婉轉,白紗也像「湘夫人」無止盡的鬱悒憂傷。白紗像一根春天的蠶絲,矜持自憐的女子,日復一日,只是用這根絲作繭自縛,把自己困在永遠的等待中,把自己綑綁纏死在走不出去的自閉的黑洞中。

  雲門的「湘夫人」也利用面具,試圖揭發一個自閉憂鬱女性心理內在的真相。「湘夫人」一度在舞台上被摘去了面具,彷彿有可能從層層綑綁的繭中走出,見一見陽光,然而最終她還是又回到面具後面,無法真實面對自己,仍然踩踏在竹製的脆弱的危桿上,踽踽獨行離去。

  雲門的「湘夫人」顯然已經不再只是關心兩千年前的遙遠神話,而是書寫著今日現代可能還存在的女性孤獨議題。

  卑南族婉轉悠揚的女聲詠唱,爪哇甘美朗(Gamelan)輕輕盈盈的樂音,都在呼喚南方的、海洋的、熱帶的一種身體的慵懶曼妙,或許那也是〈九歌〉最初楚地原始的風景吧!只是歌舞神話的美麗文明彷彿南遷了,從楚地移到了南島,移到了台灣與東南亞。

  也許『雲門.九歌』是一齣純粹「南島」版的〈九歌〉,從鄒族的「迎神曲」開始女巫迎神,到鄒族的「送神曲」中全體舞者以一盞一盞燈火「禮魂」,『雲門.九歌』擺脫了經典的文化包袱,讓〈九歌〉在南島的儀式中還魂重生。

  沒有人知道兩千多年前楚地的迎神祭神儀式如何了,出土的古文物中看到瞪大眼睛、吐出紅色長舌頭的怪獸,頭上高高一雙鹿角,圖騰時代茫昧、瑰麗、魔幻、野性的神話,被文人解讀經典時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註解修飾得沒有生命力了。

  『雲門.九歌』藉助亞洲許多還存在的原始儀式、原始祭典、原始歌舞,用大火熊熊的烈燄焠鍊已經冰冷的〈九歌〉,讓〈九歌〉諸神重新有了熱烈的魂魄,讓〈九歌〉諸神重新有了體溫,讓〈九歌〉諸神一一復活了。

  〈九歌〉被修飾得太優雅的文字被拆散重組了,沒有顛覆,其實沒有古典的復活。

死亡的怖懼 大司命

  雲門的『九歌』是諸神的頌讚嗎?

  原始初民的祭神儀式,有絕大部分來自對不可知的宇宙自然的敬或畏。敬畏天,因此有「東皇太一」;敬畏太陽,因此有「東君」;敬畏「雲」或「雨」,因此有「雲中君」;敬畏河流,因此有「河伯」、「湘君」、「湘夫人」;敬畏山林中的鬼魅魍魎,因此有「山鬼」;敬畏死亡,因此有「大司命」、「少司命」;敬畏戰爭中悽慘死去的亡魂,因此有了「國殤」。

  神話的儀式是初民在茫昧曠野裡祝禱諸神對自身存在的庇祐,趨吉避凶,因此有「巫」「覡」用肉身供養,祈祝諸神降福,也是用「巫」的肉身討好取媚天上諸神。

  『雲門.九歌』彷彿用現代儀式在舞台上重新請神降臨,卻又同時悲憫初民眾生受神宰制,卑微匍伏於神的腳下,使「請神」的同時暗藏著對高高在上的諸神的背叛。

  『雲門.九歌』裡,「神」總是踩踏在「人」的身上。「神」的趾高氣揚突顯著「人」的卑微屈辱。特別是「司命」這一段,使人感覺到諸神宰制眾生的悲哀。

  「司命」在文字意義上還可以理解到「主管」、「掌控」命運的大神的力量,閱讀〈九歌〉原文,一開始的「廣開天門」、「飄風」、「凍雨」都有可能在創造死亡之神降臨的威力,如狂風驟雨,使眾生驚怖。

  雲門舞台上,「大司命」、「少司命」配合著西藏喇嘛儀式中的梵唱,聲音極為低沉渾厚,在空間裡產生巨大共鳴,彷彿肺腑之音,摧肝裂膽。

  做為舞台上的表演,『雲門.九歌』大量使用祭典的音樂,使舞劇更接近原始儀式的莊嚴。近代歌舞戲劇歷史都追溯到遠古「巫」的祭典儀式,說明「歌」、「舞」、「戲劇」的起源。

  祭典當然不同於表演,一名乩童為了請神附身,解決現世迫在眉睫的大旱、水澇或疫病,他的身體在敬與畏間的顫抖、迷狂,承受刀劍批打和忍受劇痛的能力,都不會是純粹為表演而表演的演員能夠企及。

  然而最好的表演者,在舞台上往往有時真的像神靈附身的「巫」,有刻意表演達不到的「魅力」。

  雲門「司命」一段,眾生受神擺布,舞台上芸芸眾生被無形的線牽制著,如同傀儡,他們相愛、互毆、擁抱、相逢、離別、生或死,都主控在「司命」手中。「少司命」玩弄著人,「大司命」又玩弄著「少司命」,像是一場權力的競技。

  「命」如果徹底不可知,愛、恨、生、死,憂傷、喜悅,就只是情緒的貪嗔痴,像經文上說的「無明所繫」,也許雲門版本的「司命」傳達的就不只是死亡的畏懼。一聲聲的梵唱咒語,低沉如此,卻迴盪不已,舞台如果是「道場」,或許可以在眾生纏縛的千絲萬縷中,讓觀眾看到一點點解脫的跡象嗎?

若有人兮 山鬼

  「山鬼」是〈九歌〉諸神中很特別的角色,或許,「他」並不是神,他只是山林深處的精靈或鬼魅。

  「山鬼」是連性別都不確定的,明末清初蕭雲從畫的「山鬼」是女性,長裙飄帶,一旁伴隨著蝙蝠一樣飛在空中的雷神。同一時代,陳洪綬則把「山鬼」畫成一個粗獷大漢,衣衫襤褸,活像一個閒散自適的流浪漢,特別有鮮明個性。清代《芥子園畫傳》後來就沿用了陳洪綬「山鬼」的版本。

  到了民國,留學巴黎習畫的徐悲鴻深受希臘神話造型影響,他雖然用傳統中國水墨材料畫「山鬼」,卻明顯採用了歐洲人體解剖的光影技巧,把「山鬼」畫成一個肉體豐滿的美麗女神。

  〈九歌〉諸神和希臘諸神不同,希臘的「美神維納斯」、「太陽神阿波羅」、「月神戴安娜」、「牧神潘」,幾乎都有固定的造型,後來的創作者大多沿用古典,很難突破改變,其實也限制了後來者的創造性。

  〈九歌〉諸神還停留在文字描述上,像「山鬼」,美術的造型就並不一致,其他諸神如「雲中推薦序

憧憬與悸動

  每隔一陣子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常以傳統文化做為當代舞蹈創作的題材。 這樣的問題使我詫異。

  在文化自信充沛的國家,傳統是當代的一部分。在英美,希臘悲劇、莎士比亞戲劇在每個時代不斷地被重新詮釋,這是一種自然。沒有人會覺得是一個問題。

  傳統文化,不管是民間故事、文學經典或書法美學,都是我的眷戀。

  童年時代,白娘子透過漫畫、「七百字故事」、各種戲曲和電影,成為一位可親的女子。同樣的,我覺得寶玉、黛玉、寶釵、熙鳳都是我的朋友,我也在某些朋友中找到他們的影子。而在江邊散髮苦吟的屈原,對我而言始終是個謎樣的人物。我的好奇最後逼著我要去把雲中君、湘夫人這些〈九歌〉中的人物搬上舞台。

  傳統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像空氣和水。某種感動沉澱下來,就會呼喚著成為一個作品。

  我的西方朋友有時也問我,為什麼我對他們的文化有相當的瞭解,可以跟他們交談討論,而他們對東方,或中國文化卻所知甚少。

  百年來政治經濟「西風壓東風」的局勢,造成我們嚮往西方,漠視自己文化的情形。我對那外國朋友說,向西方學習也許是一種「不得不」。

  有一天我說,京劇的《伐子都》很像莎士比亞的《馬克白》。跟我一起去看戲的友人笑著糾正我:應該說《馬克白》很像《伐子都》吧!

  我很慚愧。我的確是先讀了《馬克白》,再遇到《伐子都》。

  做為一個華人,中華文化不一定就在自己身上。傳統文化需要深入學習,像我們認真去學英文。

  人人努力學英文,我們不知不覺捨近求遠,放棄了血緣的文化。這是慘烈的損失。

  在好萊塢電影主掌全球通俗文化,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西方商業文化往往成為許多人全部的「精神食糧」。於是,許多孩子是從迪士尼卡通認識花木蘭。

  全球化不應該是自我放棄。傳統含括了民族的敏感和智慧。前人對生命的想像,如何豐富我們的想像,進而用當代的眼光重新詮釋古老的素材,豐富今天的文化,才是正確的課題吧!

  懷著這樣的思考,我不知不覺編了一些「古話新說」的舞蹈,讓新世代的觀眾從雲門的舞台認識了白娘子、賈寶玉和雲中君。

  從書法美學發展出來的舞作『行草』首演後,我收到不少觀眾信函,說看了舞以後,他們重新體認書法之美,而重拾毛筆。這是對我一生最具鼓勵性的舞評。

  謝謝蔣勳先生和遠流出版公司,用深入淺出、活潑生動的方法追索我舞作的根源,讓更多的讀者像當年讀「七百字故事」的我,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生命因此壯闊,使我常對著繁星的夜空憧憬,悸動。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02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