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信(新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3)
  • 25個人喜歡

出版情報

通往地獄之路,常由自命良善的人所鋪成

2019/04/05 《我們與惡的距離》要說的不是如何分辨善惡,而是如果不睜開眼睛看清楚這個世界,人將無從善也無從惡。 記得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說過:「一味地『排除惡』,恐會引來更大的惡。」畢竟排除惡是方便的,因為幫助我們最早有社會化的常是童話,但也是誤導我們對善惡的標準。童話中通常引導我們生來是一個主角,這幸運的本位讓我們看事情充滿盲點。 許多童話中「主角」的證明是他對善惡一無所知,無論是灰姑娘或是小紅帽等,彷彿對惡的無知是我們以為「好」的正統性。這類建構出自戀視角的故事,使得我們對惡很容易呈現歇斯底里的反應,我們經年累月的受害者情結也開始產生,以為那是自我純潔的象徵。善惡說穿了,在沒有好的教育基礎下,在當代無疑是各種自戀形式的裹腳布。 對加害者丟石頭,更能成全自己的自戀 當我們論述善惡時,只要意識有人在觀看,我們就有種亟欲表態的衝動,像猴子當街表演一樣,沒有比對加害者丟石頭這件事更能滿足自己的自戀感。這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本書裡的眾生相。 裡面的多數角色,都有著跟人群向惡人丟個石頭便感到滿足的潛意識,生怕這世上沒有好事之徒,隨時等待著下一波熱鬧,並非因為正義感,我們對善惡的沉迷,更多是我們的自戀有了更多的表述出口。 因此《我們與惡的距離》裡固然以為死刑犯辯護的律師王赦被群眾潑糞為爆點,但人物線眾多,它的主角其實是廣大群眾,當然包括煽風點火的鍵盤俠與記者,一起連結出一串人形蜈蚣,成為一種集體附魔的狀態。 對惡的著迷與追打,是疏離社會的附魔群像 一開始或許有人是善意上網留言,但陷入群體狂熱後,常會陷入一種道德亢奮的狀態而不能自己,不斷會關注那個犯人、不斷搜尋著那人的傳聞,而成為一種成癮狀態。如漢娜.鄂蘭對盲目人群的觀察:「這些群眾的主要特質不是殘酷和落後,而是孤立以及缺乏正常的社會關係。」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這疏離社會下的附魔狀態,一如書名本身就是個提問,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得近,因為我們往往假善惡之名,行自我證明之實。只要是快意恩仇都是充滿了一念無明,哪裡來的善惡。 在集體失格的時代,家庭可能不失格嗎? 故事的主線為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中間連結的則為律師、心理醫生與記者,不過真正帶出這故事主情感的是隨機殺人犯的妹妹李曉文,從她必須要改名、在網路上也被罪名連坐、家人躲逃、無法選擇工作的小心翼翼等,讓人想到東野圭吾的《手紙》,一個有重罪犯的家庭,他的家人是否有重生的機會? 亞洲一直以家為單位,只要小孩犯罪,直接追討的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接下來挖出的就是嫌犯在校生活與平常雞毛小事的曝光。我們急著要找一個理由來讓自己心安,急於將他人人生簡化為兩句話,大量專業用語,如「反社會分子」被情緒化操弄,而忽視這時代「失格」這件事的氾濫。各專業領域都逐漸失格的狀態,如何奢談「家」仍能像八○年代經濟起飛時有一定的約束效用。 老實說,八○、九○年代被高估的典範家庭,是因為它曾經是個穩固的經濟單位,在經濟平穩時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一旦階級與經濟風向混亂時,家這艘船如果太小,就在風雨中失去了定錨的力量,人們只能以浮木來抓住「家」這概念,人們對於追索家長失格這件事有種過時的觀念,家這單位之於社會,已非以前的度量,整體翻轉的價值觀,讓我們忘記我們都在一個集體失格的年代而不自知。 因此書中舉出幾個家庭為例子,都以過往僵化的價值面對現在社會,出現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世代脫節問題,無論是裡面追八卦求即時的記者無法身教於孩子、身處富裕嚴重脫節於現實與其他階層的父母、忙於營生無暇他顧的父母,都像是在大海中失去座標的父母,無法掌握新時代的風向而自亂陣腳。書中男女老少都在這大景幕中,出現了集體迷失的狀態。 新聞業的老鳥與菜鳥一起迷失,成為一個表演者而非產出者,雖然失去了新聞業的公信力,但仍創造了一個過度吵雜且語焉不詳的世界。 眾聲暄譁的世界,你能分辨哪一句是真實的嗎? 故事中的角色們每日在這些真假輿論的回聲中無法思考,包括自媒體的本身就容易一種過於自曝的躁鬱情態,以至於故事中新銳導演思聰出現幻聽、李曉明跑到戲院隨機殺人、一個學生模仿著李曉明在街上傷害路人,這三個加害者都呼應了這社會太多的回聲,每個人聽到的話語雖多但都處於無法入心的封閉迴路。也就是漢娜.鄂蘭說的「孤立」,並非沒有朋友,而是這吵雜世界裡人人隨時會感受同異的孤立。 《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把這個雜音密室呈現給你看,惡從哪裡來?善從哪裡生?環境造就的眼瞎心盲更接近當代真相。 裡面無論好人與壞人都在這些巨大的回音與噪音中無法思考,包括人權律師王赦的生活是崩壞的,也包括心理醫生的大量病患負荷,整個故事裡的每個成年人在巨大的重複噪音中,都無法冷靜思考,只能從蚌殼的迴聲中找尋近似自己想法的重複說著,或是更清醒者最後能找出一條比較接近良知與平靜的道路。 從眾太容易 它卻是更巨大的惡。 有趣的是,裡面令人最有印象的台詞:「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我們在留言板上最常看到的回應是:「這種爛人不用跟他囉嗦。」、「亂世就只能用重典」、「如果發生在誰家,誰能平靜看待」等,這些你我都聽過上百次的話,也是這齣劇力圖呈現的,當每個人都接力說出一樣的話,當我們聽到的聲音不斷重複到能背誦時,你,身為一個人,有自信在長期暄譁中,不學人做一隻學舌鸚鵡,而是觀察除了受害與加害者外,其他人的群像又是如何?自己從四方雜音中聽到了幾分真實?智者尋因,愚者問果,從眾太容易,但它卻是更大的惡。 這齣劇本不是要批判誰是善惡或廢死與否,而是在這噪音世界中,如何能當一個清明的人。不清明,以為所行之善事,遲早會為惡鋪路,如政治哲學家海耶克(F.A. Hayek)的名言:「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故事中所有人比起黑白都更接近灰,而你我,又能論誰黑白?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因工作受傷而失業的哥哥,為了籌措弟弟的大學學費,
鋌而走險潛入豪宅行竊,卻失手殺了屋主,
也從此改變了兄弟倆的命運……

當「信」不再能傳遞關懷,反而使人心懷憤懣,手足之情還剩下什麼?
加害人家屬飽受社會排斥、歧視,真是一種社會正義?
受害者家屬痛失至親的遺憾,究竟如何才能獲得救贖?

日本《每日新聞》連載話題作!
2003年第129屆直木賞候選作品!
日本亞馬遜書店網站讀者★★★★★推薦!
東野書迷票選感人肺腑、熱淚盈眶度第一名!

改編電影《手紙》在日票房突破12億日圓!
原著小說銷售量突破150萬部!
東野圭吾剖析社會現象,風格迥異深情力作!

哥哥因殺人罪入獄服刑,他只能將對弟弟的關愛投注在每個月唯一的一封信;
但對弟弟而言,哥哥殺人入獄帶來無止境的噩運:
求職處處碰壁、成為歌手的夢想破碎,甚至無法與心愛的女人長相廝守……
一切都只因為哥哥是受刑人……

哥哥,你好嗎?這是我寫給你的最後一封信……
從你離去之後,這個社會開始對我復仇……
有哥哥的存在,就沒有我的人生……

武島直貴,這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青年,在他的眼眸中存在著迴避眾人目光的理由─ 他的哥哥剛志為了替他籌學費而闖入民宅偷竊,失手殺人。剛志為此入獄服刑,兄弟倆只能用書信互相聯絡。

哥哥在獄中為自己的罪贖罪,身為弟弟的直貴儘管無辜,卻從此背上了「殺人犯的弟弟」身分,在這個社會上,一次又一次的被歧視,被驅逐……他失去了原先安靜的校園生活,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歌唱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機會,失去了初戀女友,他還能為自己哥哥所犯的罪失去多少?

首部深入探討受刑人家屬心境和遭遇的作品。
親情和家庭、罪與罰、被放逐與自我放逐……

強盜殺人犯的弟弟無可逃避的命運 ──

歧視是理所當然的。
排斥罪犯和罪犯的家人,是非常正確的行為。
我們必須歧視你,這麼做是為了讓所有罪犯知道自己犯罪會使家人連帶受苦。
── 摘自內文

作者

東野圭吾 (Higashino Keigo)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電力工程系畢業。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
1999年以《秘密》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1年以描寫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的《單戀》入圍直木獎。
2003年又以描寫受刑人與家屬和受害人家屬關係的《信》一書入圍直木獎。
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134屆直木獎和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等多項大獎,創造了日本推理文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蹟。

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之後作風逐漸超越推理小說的框架。其創作力旺盛,讓他躍居日本推理小說界的頂尖作家。

1998年推出的《偵探伽利略》、2000年的《預知夢》以及2005年的《嫌疑犯X的獻身》,皆以物理學教授湯川學為主角,是目前最熱門暢銷的湯川學推理系列作品,均已改拍成電視劇、電影,造成影視藝文界轟動。

另,1999年推出時序跨越19年,細膩描繪主角與周遭人物的犯罪小說《白夜行》,其筆風越見圓熟,作品質地進入了全新的境界。此書改拍為電視劇後,也造廣大的討論與迴響。

2008年最新作品有《流星之絆》、《聖女的救贖》與《伽利略的苦惱》。
2009年獨步即將出版「2008年秋季日劇收視率冠軍」原著《流星之絆》,與屬於青春推理的加賀恭一郎系列作品《畢業》及《分身》(譯名暫定)。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471770206452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3 則好評)
  • ct912 說:
    2012-12-06
    沒有過度渲染罪犯家族在社會上遭遇的現實問題,並以筆墨成文的書信,來連結無法割捨的血緣命脈,字字讀來感人肺腑,讓人對社會正面力量提昇了不少信心,人是需要被溫暖呵護的。
  • si****wat 說:
    2012-07-05
    不管怎麼樣,犯罪就是不對的。明明就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解決問題。而書中關於歧視犯罪者家屬的那些話,讓我思考了許久,即使真的有這麼做的必要性,任意施行精神暴力還是錯誤的。而《信》這書名我覺得取得很好,它不只是互相聯絡的工具,也傳達了許多看不見的東西。
  • fl******ng1 說:
    2011-08-31
    以推理小說聞名的東野圭吾,這次寫的「信」不太有推理小說的氛圍,卻多了人性的描寫,我很喜歡探討人性的書籍。「信」將主題放在一般人不會關注的部份,更是提供了我不同面相的思考。如果不將其作為推理小說看待,用心去體會受刑人、受刑人家屬以及受害者的掙扎,將會有另一種獲得。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