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人文庫 書系 ,共計1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余國英文集(三)

余國英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5/06/01 出版

作者在美國居住已經超過半世紀,一直想要用故鄉的繁體字來書寫故鄉臺灣人在美國異鄉的故事。 (1)余大哈的新書 余大哈退休後,搬到佛羅里達去隱居,並專心從事寫作,果然有一些文章得了獎,另外的被報章雜誌登了出來,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家出版社,終於把她陸陸續續發表過的文章,收集起來,印成了書,並寄了很多本給作者,免得她因為沒有收到什?版稅而傷心。余大哈有了這?多白紙上印了黑字的書,心裡非常高興,“秀才人情紙半張”,見人就笑容滿面,免費贈送。 專程到張三哥家,當面簽完名贈送新書,本來端坐在客廳裡的大哈姐,乘張三嫂進去沏茶的良機,溜進張家浴室,把書放在馬桶的抽水箱蓋上,因為,據專家調查統計,任何書藉,一旦進了廁所,就大大地增加了被翻閱的機會,也就是說,廁所是現代人類的學問基礎奠定之處。 今天張三家,明天李四府,後天王二麻子公館,親朋好友,一網打盡,一個不漏,她的每本書都被簽名送了出去,大哈姐自以為得計,頗為自己的機智沾沾自喜。 數月後一天,在街上閒逛,見一家洋人車庫大拍賣,爛桌上舊書堆中居然有一本她簽名贈送張三兄嫂指正並惠存字樣的書籍。 大哈姐芳心一動,立刻以五毛美金的低廉價格,買了回來。又在一家高級書店裡,花了四塊九毛九分錢買了一張精美包裝用紙,再用三塊九毛九分買了一隻豪華紙袋,將該書包好,裝進袋中,再度造訪張寓,舊書新裝,重新贈送給張三兄嫂指正並惠存。大哈姐心中非常關心她寶貝的下落,過了不久,就鼓動夫婿大哈兄以喝茶的名義重新去張三家拜訪。 踏進張家客廳,一眼就看見李四兄嫂及王二麻子夫婦全都在現場。咖啡桌上赫然就是余大哈請張三兄嫂指正並惠存的二手書。 「我從小就想做時裝設計師。」二麻妹子喝了一口茶,大聲地宣佈。 「怎?沒有做呢?」李四嫂一面嗑著瓜子,一面閑閑地問。 「因為怕設計出來的時裝沒人肯買。」二麻妹子很誠實地回答。 「那還不簡單,哈哈!學學大哈姐,沒人買就免費贈送好了!」李四先生一面飲茶,一面說,還不忘打了一個大哈哈。 「哈哈!」陪笑的聲音此起彼落。 客人李四先生心中得意,哈哈打得不免有 急,嗆了一下,只得放下茶杯。 主人張三兄見李四嗆著了,手中茶杯放得不穩,急忙抓起咖啡桌上的二手書,墊在李四先生的茶杯下麵。 大哈姐嚇了一跳,在努力陪著眾人打哈哈的時候,乘人不備,連忙把李四兄茶杯下那本墊底的二手書翻了個面,封面朝下,封底朝上,因為封底上只印了ISBN的號碼以及定價:48.00元。並沒有印作者的名字。 目前,所有的書藉由網站上銷售, 以後余大哈文集也一律由愛我文章的讀者上網自行購買,以達到人手一書的暢銷書為目的!她在心中籌畫。 自此,大哈姐的人生,有了嶄新的方向,就好像在黑暗的汪洋中航行的船隻,看見了燈塔一般。 (2)余國英新書 我一直認為世人皆吾友,而願意讀我用汗和淚寫出來的小說的讀者們,若能進一步地上網搶購或免費閱讀我的小說,或者更進一步地個個踴躍地發表寶貴意見,更是我最最親愛的好朋友喲! 敬請谷歌下列網站:Please google the followings: 1. 作者的繁體網站for my book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ttp://www.amazon.com/author/gwen.li 敬請上網搶購 2. 繁體網站for traditional Chinese: http://blog.udn.com/gwenli2013/article 3. 簡體網站A for simplified Chinese: www.overseaswindow.com/余國英 4. 簡體網站B for simplified Chinese: 文心社Wenxinshe.org/余國英 敬讀免費閱讀交換意見! (3)劉荒田先生評〝余大哈的新書〞 我喜愛的某作家朋友,寫了一篇幽默短文,述及"余大哈"的送書遭遇,第一次,將書直接放到朋友家洗手間的馬桶蓋上。這一招確實聰明絕頂。廁裡之書、枕邊之書、沙發之書,堪稱最"暢讀"讀物,除非那人家盡是和書無緣的非文化人,又除非那人家的成員方便時忙於對付便秘肚瀉催債電話而無暇分心。於我而言,排在馬桶一側的書和雜誌,毫無疑問是最寵愛之物。這乃是讀書界心照不宣的現實,月前兩位很有知名度、熱衷攝影的女作家來我家做客,偷拍一照片,貼到鼎鼎大名的《小眾菜園》網站去,自此,我家絕非純金打造、唯一優點在於乾淨的洗手間,在虛擬世界打下小小知名度,為了浴缸旁邊放的一本書——"菜園"鼎鼎大名的資深主持、上海作家陳村的散文集《生之歌》。我流覽罷,露出城府不淺的笑容。不消說,我和攝影者在不經意間完成了一次妙不可言的拍馬操作。我購買及"恭"(出恭)讀此書,絕對自發,自然,無意討好陳村。也沒在女作家蒞臨前將書才從書架抽出,放在洗手間。陳村看到這一照片,不沾沾自喜也難。 言歸正傳,"余大哈"這一招,不幸被主人拆了。簽名贈給張三的書居然出現在某洋人的車庫擺賣檔上。余大哈靈機一動,以五毛錢購回,再花近9塊錢,買豪華包裝紙及豪華紙袋,將書再次包裝,送回張府。這次也沒好果子吃——書被當了杯墊。 我認為,余大哈贈書作業有兩個問題,一是期望過高。一般人獲贈書,雖然在回信致謝時,聲稱喜出望外,通宵拜讀,但絕大多數不會馬上讀,通讀,精讀。這是人家白送的,絕頂便宜不說,所有權歸己,盡可好整以暇地讀。讀書的次序,以借的為首,尤其是限期歸還一類。袁枚稱"書非借不能讀也"。其次是買的,需要、喜歡才買,閱讀它的動力有的是。贈書,未必人家需要、喜歡。贈書源源而來的名人還怕書裡有陰謀,請求的不是題簽,評論,就是飛到別一城市參加發表會。贈書收怕了的名人如余光中,透露一訣竅:"收到後儘快回信。"為什麼?快,表示禮貌周全,但更重要的,是免去閱讀再予以評價的苦差。接到幾個月才回復,能說來不及拜讀嗎?讀了,能不置一詞嗎?好,說點讀後感。只是,你有功夫一一細讀嗎?讀了,說真話嗎,怕作者受不起批評;說假話呢,更怕作者拿瞎捧的內容去發表,大損清譽。 二是沒送對人。不愛讀書的張家,哪怕好得同穿一條褲子嫌肥,也不要列入寄書名單。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雙方的福祉:受方免受被迫看書的洋罪,也免於拿書當杯墊,被作者捉獲,挨?一輩子。授方呢,也可免於失望和失去麻將腳及高爾夫球友。 還有一點,書要送對地方。一大陸作家代表團來訪,頭一站是三藩市。一位作家給團長贈送兩冊巨大著作。磚頭一般,人家會背著遊遍北美洲嗎?我悲觀的猜測,這些書,最好的出路,是當天晚上,團長把書送給愛書的華裔清房女工,最大的可能,則是扔進垃圾桶。 “送佛送到西”,不要教人增加額外負擔,送書,應寄到對方的常住地點。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余國英文集(二)

余國英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06/01 出版

作者在美國居住已經超過半世紀,書寫了不少故鄉人在美國異鄉的故事。《余國英文集(二)》一書內,共收集了三篇短篇小說,一篇長篇小說:第一篇:〈當李耳遇见孔丘〉,標榜無為而治的李耳,遇見了主張為官位為而錢財出世的孔丘,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呢?第二篇:〈紐約法拉盛派克街八十七號一樓的女郎們〉,三位年青的女郎由東方各地到了異鄉,一同住在美國紐約市法拉盛派克街八十七號一樓時所遭遇的事情。第三篇:〈領養〉,在領養一個可愛的中國孤兒中所發生的愛情的故事。第四篇:〈小留學生父母的故事〉,一對臺灣中部鄉下父母,花了半生的精力、時間以及金錢,培植了他們的兒子在美國做小留學生的故事。親愛的讀者們,你們認為值得嗎?希望各位讀者喜歡!我一直認為世人皆吾友,而願意讀我用汗和淚寫出來的小說的讀者們,若能更進一步地各各踴躍發表其寶貴的意見,更是我最最親愛的〈好朋友〉喲!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余國英文集(一)

余國英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03/01 出版

作者在美國居住已經超過半世紀,一直想要用故鄉的繁體字來書寫故鄉臺灣人在美國異鄉的故事。本書分兩部分,共收集了四篇小說:第一篇《蔡炳財與陳金枝》,一對新由臺灣以投資移民身份到美國來定居的暴發戶所發生的可愛的故事。第二篇《自由的愛情》,一位美麗的台北女郎邀約了她的閨中密友跟了她們的老師、師母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公園來尋訪她的未婚夫時所遭遇的事情。第三篇《好朋友》,敘述兩位都是由台灣來的一老一少之間所發生的溫馨的感情。第四篇《飛越安全窩》,說的是,9.11之後,從台灣移民到舊金山地區的小兒科漂亮女醫師余慧賢,在一次邀約苦苦追求她的男友黃志高博士到山裡去滑雪渡假的時候,不巧被綁架軟禁在「人蛇」囚禁「偷渡客」的窩窟之內,所發生的經過。乘此《金色冒險號》廾週年紀念日,修訂了新稿,此文中的一些觀點,是大部分在美華人的觀點,當然更反映了作者自己的觀點。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歷史上的政治幽默

鮑家麟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02/01 出版

美國的多黨民主政治能行之有年而不必在議會大廳裡大打出手,一是依賴制度化,一是有賴個人修養,另外是靠輿論力量及政治幽默。爭議的雙方劍拔弩張之際,一段幽默辭句脫口而出,頓時笑聲盈耳,滿室生春,化干戈為玉帛,消弭危機於無形。所以說,幽默笑話是民主政治的潤滑劑,優良的政治運作和如珠的妙語是不可分割的。一位女性國會議員就曾說:“有時我的大敵人在我說笑話時也會笑。”研究美國歷史或政治的人,如果忽略美國的政治幽默,就像吃香蕉吃皮,把香蕉肉丟掉一樣,太可惜了。尤其美國自十八世紀立國以來,歷史很短,民主政治的歷史也不長,比起中國歷史來,似乎有今而無古。可是有關政治幽默的故事就有一大籮筐,這表示民主政治有趣得多了。歷史家的任務是通古今之變,若想通曉美國之變,更不宜忽略美國歷史中政治的幽默面。本書之作,旨在拋磚引玉。這本小書之撰寫始於1988年,是年十二月,初稿完成,曾在臺灣的《歷史月刊》第十一期 (頁96-101),以“美國歷史上的政治幽默” 為題刊出。參考書中最重要的是尤達爾的 “Too Funny to be President (做總統太滑稽)”。我從教書工作退休以後,整理舊稿,準備陸續出書。2014年一月,我將此文增刪改寫,遂有這樣一本小書問世。涉及亞利桑那州的幽默在全書中份量較多,這是因為我定居於此已三十餘年。書中關於幽默的妙用一段則是錄自我的《嘉霖散文集》(漢世紀 EHGBooks, 2013)。做學問的人有時也應該走出象牙塔,寫些有益世道人心的文章。這種大話也不能光說不練。如果這本小書能幫助大家培養一些幽默感,能心平氣和處理爭端,不要打架,不要丟鞋,那就太讓人高興了。美國歷史也有他的黑暗面,例如槍枝管制的問題總是爭議不休。此書僅涉及美國歷史的幽默面,希望大家喜歡。

9 特價1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倆的經歷

包硯清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02/01 出版

本全彩圖文集蒐錄包硯清教授賢伉儷自2003年1月起至今(2014年1月)每月發出的 Monthly Memo”(包氏簡訊),內容豐富生動翔實,透過包師母的編輯巧思、文學創意與包教授對世界的洞悉、評論與彙編,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得以一窺一位來自臺灣旅居美國的學者在美國的生活、家庭、教育、就業、旅遊、研究等人生哲學與專業思維。本書全彩印刷,在臺出版、全球發行。

9 特價13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華府及巴城地區臺灣大學校友會四十週年紀念特刊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4/02/01 出版

《大華府及巴城地區臺灣大學校友會四十週年紀念特刊》是一部眾志成城之作,為紀念大華府及巴城地區臺灣大學校友會(NTUAA-DC)成立四十周年與母校國立臺灣大學八十五周年(2013年)而成書,由美國大華府及巴城地區臺灣大學校友會(NTUAA-DC)號召多位臺大人編纂七輯執筆寫下對當年臺大師長如傅斯年校長、劉崇鋐教務長、朱立民院長(文學院)等的懷念,也蒐錄來自第一屆到第四十屆(本屆)共14位校友會會長對其任內經驗之傳承與對臺大的追憶與期許,本書同時蒐錄校友會成立四十年來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本書由臺灣學人出版網在臺出版、全球發行,全彩印刷書與電子書發行版稅永久捐贈大華府及巴城地區臺灣大學校友會(NTUAA-DC)。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Crossing the Pacific: The Family Stories of a Chinese Immigrant

盧業裴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2/01 出版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the imperial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In 1911, the revolution led by Dr. Sun Yat-sen finally succeeded in overthrowing the corruptiv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born. In subsequent decade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as exhausted in fighting consecutively wars against the Chinese War Lords, the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Civil War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haotic situations in the nation had lasted for mos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My parents and my siblings of five lived our lives in that century. Although our family, except for my sister and her family, had fortunately escaped the unprecedented massive destruction, the associated social turbulence, and the political persecu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ard its citizens in the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 were forced to leave mainland China. Our parents and many people in their generation live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overseas like drifting leaves in unfamiliar societies with nostalgia. My parents passed away in Taipei, Taiwan and in Manhattan, Kansas in the 1970’s. What they wished and longed for was simply the togetherness of family members, and was never achieved in their lives. Because of the age differences between our siblings, the experiences of our lives were quite different. We each managed to find a way to make a living, strive for the best and we all survived under various circumstances during the turbulent times. This book "Crossing the Pacific" describes the true family stories of an ordinary Chinese immigrant. Just because of its ordinary nature, these stories would certainly not be able to make their way to the history books. However, these true family stories which fully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events of our times are surely worth writing down and leaving them to our childre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in America!二十世紀的中國,從腐敗的滿清政府開始,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隨即軍閥割據,抗日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那個年代:振翅雲霄(英文版)第二集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後派出4批共120名官費留學生,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成為中國最早的哈佛等留學生,包含詹天佑、黃開甲等清末重要革新人士,此為歷史上知名的「清末留美幼童」;相隔百年,國立臺灣大學陸續赴美留學的菁英學子,勤奮向學,經過50年的生聚教訓,相隔一個世紀之後,即將返臺參加國立臺灣大學85周年校慶,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百年後的新世紀!《2013年臺大人返臺大團圓》活動主持人丘宏義博士將帶領畢業超過50年且事業有成的臺大早期校友,透過歐美最夯的微出版(Micropublishing)資訊科技,返臺出版《臺大人回憶錄》(NTU Memoir Project)並同步以印刷書(Print On Demand)與電子書(Kindle E-Book)新媒體方式發行全球(Global Publishing)。透過臺大人的文字記錄、口述歷史、影像回憶、手稿與老照片,丘宏義博士將帶領臺灣各界重新回憶臺大人是如何在50年前中華民國──臺灣艱困的學習環境中奮發圖強、積極向上,並且在遙遠的美國異鄉如何力爭上游、不卑不亢,終於今日的美國主流社會占有一席之地。臺大早期校友的回憶,彷彿就像一部臺灣的文化拓荒史,值得臺大學弟妹與中華民國社會各界學習與省思!“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北美臺大早期校友多於五○年代畢業,配合二○一三年母校臺灣大學85周年校慶,在曹祖寧、許翼雲與華之星編輯的舊版“我們的那個年代”與“振翅雲霄”二書的基礎下,由漢世紀總裁丘宏義博士領軍,廣邀百位臺大早期校友共同撰文記錄下屬於臺大早期校友(NTUEG)的「那個不平凡的年代」;臺大人回憶錄叢書帶給讀者的不僅是回憶與懷舊,閱讀本書,彷彿引領您走入時光隧道,重新體驗當年臺大早期校友智、仁、勇的勵志小品、校園趣談、成功紀事,期許為芊芊學子指引一條光明之道。本書英文題名""The Albatross of Our Generation"",英文字""Albatross""是一種鳥類,學名「信天翁」,是地球上最大的鳥類之一,翅膀強而有力,一生之內可以繞地球數次,也象徵了臺大早期校友如「信天翁」般、在當年中華民國外交困境中從臺灣負笈留洋的不凡歷史。本叢書屬於“臺大人文庫──臺大人回憶錄”系列,由漢世紀EHGBooks全球發行,印刷書與Kindle電子書發行版稅將永久捐贈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早期校友如同中華民國文化薪傳──永不絕版、守護中華民國臺灣。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的那個年代:振翅雲霄(中文版)第一集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後派出4批共120名官費留學生,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成為中國最早的哈佛等留學生,包含詹天佑、黃開甲等清末重要革新人士,此為歷史上知名的「清末留美幼童」;相隔百年,國立臺灣大學陸續赴美留學的菁英學子,勤奮向學,經過50年的生聚教訓,相隔一個世紀之後,即將返臺參加國立臺灣大學85周年校慶,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百年後的新世紀!《2013年臺大人返臺大團圓》活動主持人丘宏義博士將帶領畢業超過50年且事業有成的臺大早期校友,透過歐美最夯的微出版(Micropublishing)資訊科技,返臺出版《臺大人回憶錄》(NTU Memoir Project)並同步以印刷書(Print On Demand)與電子書(Kindle E-Book)新媒體方式發行全球(Global Publishing)。透過臺大人的文字記錄、口述歷史、影像回憶、手稿與老照片,丘宏義博士將帶領臺灣各界重新回憶臺大人是如何在50年前中華民國──臺灣艱困的學習環境中奮發圖強、積極向上,並且在遙遠的美國異鄉如何力爭上游、不卑不亢,終於今日的美國主流社會占有一席之地。臺大早期校友的回憶,彷彿就像一部臺灣的文化拓荒史,值得臺大學弟妹與中華民國社會各界學習與省思!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北美臺大早期校友多於五○年代畢業,配合二○一三年母校臺灣大學85周年校慶,在曹祖寧、許翼雲與華之星編輯的舊版“我們的那個年代”與“振翅雲霄”二書的基礎下,由漢世紀總裁丘宏義博士領軍,廣邀百位臺大早期校友共同撰文記錄下屬於臺大早期校友(NTUEG)的「那個不平凡的年代」;臺大人回憶錄叢書帶給讀者的不僅是回憶與懷舊,閱讀本書,彷彿引領您走入時光隧道,重新體驗當年臺大早期校友智、仁、勇的勵志小品、校園趣談、成功紀事,期許為芊芊學子指引一條光明之道。本書英文題名"The Albatross of Our Generation",英文字"Albatross"是一種鳥類,學名「信天翁」,是地球上最大的鳥類之一,翅膀強而有力,一生之內可以繞地球數次,也象徵了臺大早期校友如「信天翁」般、在當年中華民國外交困境中從臺灣負笈留洋的不凡歷史。 本叢書屬於“臺大人文庫──臺大人回憶錄”系列,由漢世紀EHGBooks全球發行,印刷書與Kindle電子書發行版稅將永久捐贈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早期校友如同中華民國文化薪傳──永不絕版、守護中華民國臺灣。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與基督徒信仰:過去,現在與將來

劉傑垣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科學與基督徒信仰:過去,現在與將來”是一本自然科學與我個人所信崇的基督教會福音派的信仰的大眾科學書,它討論這兩門學科之間在過去、現代與將來的關係。在歐美早期的文化史,基督教與科學是兩大巨石,基督教是西元第一世紀,因拿撒勒人耶穌的誕生、傳道,猶太人信從他是彌撒亞、非猶太人(通稱為外邦人),接受衪為救主後,才開始有基督教會、基督教徒和他們的信仰。在人類文化中有一較長的歷史,聖經有創造論,記述人類、生物、社會的創始;它固然不是科學性的記述,但內容有人類、日月星晨與 動、植物生長等,是科學性的事實。 現代實驗科學在 16-17世紀萌芽,因科學發達,思維與視野而擴展,導致社會進步、人們生活大為改善,帶來全球人類的福祉,有科學革命之稱,世界觀改觀。1858年,達爾文的“衍化論 (The Evolution Theory)”問世,無神論與唯物論者誤用它,對“創造論”挑戰,在西方社會文化中,有近年來的文化戰爭論不己,圖書館內有關書藉是汗牛充棟。近數十年來,有識之仕、諾貝爾獎金獲得之學者、知名大學教授、學者與基督教會神學家、教牧等人隨即應戰,透過專著、立論以護衛信仰,建立橋梁以取得相互瞭解、相互共識。各自盡心志以造福人類的福祉。 義大利知名學者、現代實驗科學之父迦利略 (Galileo Galilea, Father of Experimental Sciences) 的名言:“耶和華神,給 我們兩本書,一是聖經─神的話語,另一本書,是所創造的大宇宙。 這倆本書, 神是作者,因此,這倆本書,不應該有所衝突。” 言之至真至實!“科學與基督徒信仰:過去,現在與將來”,這書,因我深為接受迦利略的信念與名言,為建立科學與基督徒信仰的共識橋梁而寫作立論,提供同道、同業者參考用。Brief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The book of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a book dealing with natural sciences and my personal, evangelical Christian faith, their relationship in time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t is a semi-science popular reference book.In western civilization, Christianity and science are historically two Rocks. Christianity was borne when Jesus commenced his ministry among the Jewish peopl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hristianity was popularized by his disciples; and extended to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o, we have Christianity and her ecclesiastic doctrines; and his followers as Christians and Christian Church.In 16-17th centuries, modern experimental sciences were borne. Three Christian scholars, i. e. Nicholas Copernicus, Johannes Kepler and Galileo Galilea first formulated the helio-centered universe. Thereby, Christianity was the mother of experimental sciences. In addition, Galileo even suggested a metaphor of Two Books, explaining the mutually explain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ience and faith. Unfortunately,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ma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施璧倫回憶錄

施璧倫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施璧倫(1931 - )九一八日本佔領東三省那年出生於北京。抗戰時期全家由北向南逃亡。四十年代初在日本大轟炸時居於昆明。戰後遷往臺灣。在臺灣完成中學和大學教育。一九五四年畢業於臺大歷史系。一九六○年與王平雷結婚。育有三女一子。七十年代美國人要深入認識神秘中國,中文發燒,因而陰錯陽差地飄到紐約州北部的伊色佳城康奈爾大學教中國語文。有時也做些投稿退稿的把戲。一九九七香港回歸之年我亦退休。現在新澤西與女兒同住,在本地的老人中心選修英文創作班課程,重新回到課堂胡亂寫些洋涇?的小文自娛,了此無味人生。Pilwun Shih (also known as Pilwun Wang) was born in Beijing in 1931, the year the Japanese invaded Northeastern China. Her whole family moved from northern China to southern China traveling along the railways from Hankou to Gongzhou, and then through Hong Kong to Vietnam. In 1940 the family moved to Kunming. After the war the family moved to Taiwan, because of its warm weather. Pilwun Shih graduated from Jianguo high school in 1949 and Taiwan University in 1954. After immigra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she taught Chinese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Ithaca, New York for thirty years. After retiring in 1997, she continued to live in Ithaca, New York, but then moved to New York City, New York and Princeton Junction, New Jersey. Since July 2013 she has made her residence in Seattle, Washington. She sometimes writes as a way of enjoying her life.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吳聞咸畫集(中英雙語版)

吳聞咸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吳聞咸,是醫生、畫家兼人道主義者。他的臆想捕著住生命的熱忱及不同生存境界相互交聯的經緯。他融合不同的風格、用多種畫題把大千中的變化萬象勾描得有如萬花筒中的燦爛色彩及形象。他的精神飛越出我們日常現實領域。在這本畫冊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畫風如何從中國傳統式衍進成更有普遍世界性的手筆。藝術表徵、各式圖案、樣式、在天才畫家筆下運轉生魂。刻印在觀眾心靈中、攜帶我們昇華、驅使我們更深一步去探討宇宙之真諦。吳醫生旁定有一位謬斯女神、溫和地誘導他在不同文化間搭橋、俾使人人能有內在更深的生長追求、能喚發出與生所俱對協調、和平及快樂的欲願。讓他畫中的形象散播出音樂、啟發、撫觸你整個心靈、使你昇華變得更加完整。墨守成規是畫中大忌。吳醫生摒棄此忌、逐漸流轉畫風、有如煉金魔師一樣創造出富有廣大共鳴性的黃金畫面。這是涅槃、還是意識的更變?簡而言之可能是我們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希望讀者每個人都能體會我的感受、這是我對大家交心之言。慶幸能在此和大家分享、併在此向吳醫生致謝!瑪利亞‧麥卡得推薦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甲骨文成語畫集(中英雙語版)

吳聞咸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1/01 出版

幾年前在研究中國書法史的過程中,發現中國文字的結構非常精美,尤其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那些象形符號更深深地吸引了我。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從古至今都是融成一體的。經過章、符文字ideograph) 到宋元以後各種雅緻(elegant) 的書體和書畫家,雖受各自的主觀美感及個性之影響但書法即畫法是大家共同的認知。誠如元代畫家趟孟擷所說《寫竹還於八法通》、《方知書畫本來同》等書畫同源的論述。象形甲骨文的特點就是書畫合一。畫中有形由形成字,因字有意。因甲骨文字造型稚拙簡樸有趣激起我創作的重感。自二00 九年起將甲骨文綴成旬, 文字符號經過詩張變形與畫合一,在協調或對比的色影中展現出主題的意義。首先畫了《明月三五年年有餘》及《美酒十千》等十幅作品刊載於第一本畫集(吳聞咸畫集/The Creative World of Wen-Hsien Wu) 。意猶未盡,再陸續創作共有四十幅畫作,今專集刊出,以就教於諸方家。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漂萍

盧業裴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0/01 出版

二十世紀的中國,從腐敗的滿清政府開始,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隨即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外侵內患而造成國家社會的大動亂,幾乎佔了整個世紀。我的父母和姐弟五人,就是生長在那個國家多難,社會不安的時代。後來除了姐姐和她的家人之外,很幸運的,我們逃脫了中國大陸,在上個世紀中期史無前例的政治迫害,及社會不安的浩劫。但是我們的父母也被迫地,離開了中國大陸,連根拔起,流亡海外。當時我們所渴望的,是在安定的環境中成長。而我們父母畢生追求,而沒法達成的奢望,竟是簡單的家人團聚! 我的父母就是懷著『有家歸不得』,和『家人無法團聚』的雙重思念和感受,飲恨終生。於一九七○年代先後在台北和在美國謝世的。我們姐弟,因為年齡的差別,我們一生的經歷就迥然不同。在時代潮流的巨浪中,各人走出一條生路,努力地奮鬥了一生。這本書『漂萍』是記述一個很平凡的中國家庭的真實故事。就是因為平凡,我們家的故事,是在報章雜誌中,和歷史書上找不到的。可是我們這些升斗市民的親身經歷的故事,是可以充分反映出當時的時代背景。足以值得記下來,留給在海外生長的後代子孫。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遊臺灣

劉大經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10/01 出版

本書作者劉大經半世紀來在美國先後主掌大學圖書館及公立圖書館,公餘之暇曾撰寫許多散文、書評、政論,現多已散佚。今以“重遊臺灣”為書名,以繁體字集印數十篇舊作公諸於世。本書“重遊臺灣”一文係作者闊別臺灣22年之後重遊臺灣的感懷,另一題字為“追憶臺大四年”文章,亦係至情之作,且追述翔實而頗富歷史價值。本書各篇的文章,均甚典雅流暢,就中多篇坦敘作者的艱辛經歷,感人尤深。另有九篇簡介現存美國主要藝術博物館的中華文物,極饒富參考價值。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浮生21記

范一陵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08/01 出版

浮生21記蒐錄了范一陵博士自小於中國的成長故事、戰亂中輾轉來臺的求學故事,以及負笈美國深造與婚姻生活。唐朝大詩人李白曾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希望本書可以幫助更多的讀者掌握當下、奮發圖強、永保開心!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們永恆的城堡

唐潤鈿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08/01 出版

本書為《臺大人文庫》叢書系列。國立臺灣大學早期校友、北美女作家唐潤鈿女士最新著作“我們永恆的城堡”唐潤鈿短篇小說集,唐女士服務於圖書館三十三年,退休後赴美定居,近年返回臺灣,本書是作者陸續在北美世界日報、中華日報副刊與報章雜誌中所發表的文章選集,作品包羅萬象涵蓋散文、小說、電視劇、廣播劇,閱讀對象從小學生到銀髮族,唐潤鈿女士彷彿是位天生的說書人,其文字細膩、觸感敏銳,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是難得一見的優秀華文女作家。本書記錄了唐潤鈿在大千世界──從臺灣到美國──所觀察、所體驗、所思考的各種感人故事,以短篇小說集結成冊,包含親子互動之道、和睦家庭之道、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法理情的小品文章,也有唐女士在飛機上親身經歷過的神怪事,以及她在美國的生活雜記等,小說與故事中也探討了現代人的異國婚姻與各種法律問題,是讀者在萬象世界中自我警惕的一部生活哲學。唐潤鈿女士以她獨到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透過文字與記憶爬梳整理,將一個個不同的小說與故事彙集成短篇小說集,透過微出版─永不絕版,令人讀來愛不釋手,本人特以推薦,希望臺灣、美國與全球僑界的華文讀者可透過全球最大的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一起支持來自臺灣中華民國的華文作品!漢世紀臺灣學人出版網EHGBooks總編輯丘宏義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章千古事:董永良自選集

董永良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04/01 出版

《文章千古事─董永良自選集》- Selected Writings of Y. L. Tong本書為《臺大人回憶錄叢書》之一,是臺大人文庫系列作品。這本書的前一部分是以中文繁體字寫成,後一部份則以英文寫成。第二部分的英文篇是與作者的專業(統計學與機率論)有關,其中包括作者的工作經歷,有關兩本研究用參考書的資訊,以及論文十二篇。這些論文的寫作期間自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九七年;晚期的論著比較偏重於機率論中之機率不等式,這也是作者當時科研工作中所致力的一個專題。中文篇則包括有關作者台灣大學畢業論文與兩本中文書籍的資訊,以及散文、讀書報告與論述等十三篇。其中涉及早期台灣大學校園裡的一些舊事、農復會的軼事、與一些文化景點中的詩韻等。在對林語堂著《人生的盛宴》、龍應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及《余光中幽默文選》等書的讀書報告中,作者以簡練的筆調剖析書中的精華所在。一部份論述文章中也討論到「數中乾坤大」,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陳述有關數的一些奧妙、數學界一件三百餘年的懸案,以及幾位中外數學界先賢們的高風亮節、「道德文章垂範人間」、不計名利提攜後學的事跡。商人們退休以後總是要計算一下一生中賺了多少錢。對一個讀書人來說,他所重視的是治學所下過的工夫與曾經寫過的文章。本書是作者從台灣大學畢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回顧,也是他對自己所走過的路程一項忠實的記載。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嘉霖散文集

鮑家麟  著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13/03/01 出版

本書蒐錄知名學者鮑家麟教授40件雋永作品──我們那一代的見聞、經歷、感想和回憶。是鮑家麟教授在課餘,興之所至,以嘉霖筆名所寫。大部份在世界日報和亞省時報刊出。書中文章的類別可分解憂﹑勵志﹑歷史﹑教學﹑家在圖桑及其他。本書為《臺大人回憶錄叢書》之一,是臺大人文庫系列作品。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