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燃燒的西太平洋(4)
政變疑雲籠罩,北京指令失控臺海開戰,真相被黑手全面遮蔽《燃燒的西太平洋》系列中最慘烈的陸戰篇章——現在開始!解放軍突襲臺灣,卻是一場由政變派操控的誤戰!阿鼻地獄降臨,登陸戰與巷戰同步爆發共軍對臺全面登陸開始全新70頁未公開作戰細節,重磅揭露!滬尾防衛圈——最震撼、最關鍵的一役,全力引爆!真假主席難辨,聯合參謀部遭奪權,錯誤命令引爆東部戰區全面開火,臺灣迎來正面登陸的衝擊!國軍在電子戰壓制下節節敗退,海空失勢、防線告急,後備部隊死守海岸、詭雷阻敵,步兵成為最後屏障。臺灣多地陷入慘烈交戰,淡海新市鎮成為登陸共軍的夢魘,詭雷與巷戰阻擋敵軍推進。從北海岸到中南部,灘頭失守、城市陷落,反擊與撤退交錯進行。國軍展開反登陸作戰,一場慘烈的臺北保衛戰全面展開。就在此時,美軍神秘「寧錄系統」悄然介入戰局,暗中癱瘓共軍指揮鏈,戰局突然反轉,臺灣終於迎來一絲反擊契機!錦華神秘失蹤,真實身世成為戰爭關鍵;當戰火燒至家園,只有迎戰,別無退路。電子偵察遭壓制,情報中斷,反艦飛彈無法鎖定目標;後備部隊裝備簡陋、訓練不足、士氣動搖,不僅要迎戰敵軍,還得面對「吊路燈督戰隊」的高壓監控。在最惡劣的反登陸環境下,該如何阻擋敵軍無人化機械部隊、兩棲特戰與重裝主力的全力突襲?《燃燒的西太平洋》系列中最慘烈的陸戰篇章──現在開始!
【電子書】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譯解放軍行動!
★音樂系畢業的少年郎,分享定位解放軍設施的獨門祕訣,邀請大家一起守護台灣!★普通人也能運用公開來源情報(OSINT)看透軍事迷霧!★特別收錄:〈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的編制與任務導向〉絕密資訊首次公開!身處資訊過載卻真相稀缺的時代如何將人人都看得到的公開資訊統整化為有用的資料?2021年6月14日之前,溫約瑟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逃離升學至上的國中生活,高中選擇投向音樂的懷抱,但也曾對未來感到迷茫;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他突發奇想,開始在地圖上標註解放軍設施。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一年過去了,這份地圖的軍事座標已經來到了八百多個,他完成了一件全台灣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一份詳細的「解放軍部署地圖」就此誕生。這張地圖羅列了解放軍海陸空三軍的營區與戰術位置外,還包括飛彈部隊、軍工產業以及重要軍政機關的位置。不只吸引大量網友前來朝聖觀看,也吸引了不少海內外的軍事專家關心。至今,這份地圖仍持續更新中,已超過七千處標記。一個平凡的音樂系大學生,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影像情報分析工作者?本書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回溯了溫約瑟的成長經歷,自小開始閱讀的聖經圖像故事;國中與軍事迷好友課餘閱讀的軍事雜誌與地圖;學習音樂時被鋼琴老師提醒「能彈多慢就能彈多快」、培養耐心、領悟不斷練習就會有所收穫與累積……。一段段的人生自述中,可看見他如何累積各種隱性知識與經驗,最後串聯成為專屬於他的知識之路。第二部分則深入探討公開來源情報蒐集與分析的實用技能,帶領讀者一步步由淺入深,從如何入門,利用各種免費開源工具(如Google Earth、SunCalc等)進行地理定位,並逐步建立問題意識,提出對的問題,查找正確的資料;作者也大方分享如何辨識解放軍營的視覺特徵、車牌編碼系統等寶貴經驗累積的獨門祕訣,幫助讀者建立背景知識;並佐以大量的實際影像案例,逐步拆解分析過程。第三部分更收錄作者獨立完成的研究報告,首度揭密中共解放軍信息部隊(PLA Information Support Force)的組織,實際呈現本書提到的知識與方法如何推演出一支中共部隊的編制與任務導向,亦增進當前公眾對共軍信息支援部隊的了解和研究。無論你是想要學習如何透過公開資訊找到解放軍設施、了解解放軍部分現況,或是純粹想要知道公開來源情報(OSINT)的分析方法與應用,都可以透過本書來提升自我的推理、觀察與分析能力,並打造專屬自己的知識資料庫。【專文推薦】此書不僅能一窺解放軍部分現況,更是一本手把手教學的工具書,甚至是撥雲見日的鑰匙。本人在此誠摯推薦本書,給每一位關心印太區域安全、解放軍研究,或希望學習如何在公開情報中嘗試「抽絲剝繭」穿越五里迷障的年輕學子與實務工作者。──林穎佑博士(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各界推薦】IDF經國號|軍事科普粉絲專頁版主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李老師不是你老師|X上最大的中文獨立新聞人沈伯洋|立法委員汪浩|作家周子定|軍事YouTuber郭力升|前駐美陸軍武官備役少將郭育仁|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張競|中華戰略協會資深研究員黃澎孝|印太戰略顧問、國防部心戰獎章得主說真話的徐某人|國際軍事情報YouTuber諸葛風雲|軍事觀察家YouTuber、大學助理教授(按首字筆畫排序)
【電子書】燃燒的西太平洋(3)
本土海空戰登場,雙方都依計畫開啟作戰各種海空武器在官兵熟練的情況下投入作戰作為屏衛自由世界的重要熱點,西太平洋此刻正在燃燒!反封鎖戰!共軍逼近台灣本島!戰爭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北京內部卻出現出乎預料的意外?「現代推背圖」有什麼企圖?誰才是躲在背後的那個影武者?本集海空戰齊發,雙方你來我往,各有勝負,戰爭還沒有發展成決定性的時刻。未知確切意圖,且不知屬於那一個陣營的特戰及潛伏份子到處實施心理與破壞行動,除了正面戰場之外,敵後作戰也暗地裡積極發動。正當戰事一來一往,各方難分難解的當下,這些趁機作亂所引發的不安開始發揮效果。湯浦賴以遠端保臺而不用實質出兵的殺手鐧「寧祿衛星」,成了共軍「反介入作戰」的第一個戰損,震怒的湯浦揚言:「我要讓對方血流成河!」席主席專列出意外,是誰接手了作戰指揮?聰明的廣志,總覺得一切順利的背後有著一些不尋常,但又不知道是哪裡不對勁。錦華——作為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她總能洞悉別人所無法察覺到的細節。廣志——打響侵臺第一戰並沒有讓他沖昏頭,反之一步步回想這一路是怎麼發展到現在這個局面的?本集故事重點:兩岸空軍短兵相接,雙方各出奇招,臺灣飛行員能否在空戰中佔有優勢?席主席專列失聯,解放軍還是正常指揮調度,究竟是什麼人在控制這一切?共軍作戰執行一切貌似順利,可是卻在各種小地方出現重大瑕疵,這是怎麼回事?臺灣賴以為生的運輸船團,要如何才能突破共軍的海空封鎖,運送作戰物資到港?
【電子書】我不做英雄
這不是小說,一切故事皆為真人真事 是一個普通的士兵,以第一人稱所書寫的戰場紀實 用於銘記那些不屈於強權,為了理想和信念而獻身的一群人的故事 「不如乾脆加入烏克蘭國際兵團吧!」結束了五年法國外籍兵團生涯的陳晞,望著馬賽湛藍的天空有些失落、惆悵的時候,腦海中冒出了這個即將為他未來人生帶來巨大衝擊和影響的念頭。一個出身在台灣的年輕小子,大學念文組的他,卻跟人們所以為的印象有著截然不同的強悍、堅毅的外表。 他毅然決然加入烏克蘭國際兵團,決定將自己在台灣以及法國所學的戰技,體現在需要這些經驗與技能的烏克蘭戰場。在他加入國際兵團的時候,正值基輔在東線戰場推進的時刻,他很快投入到重要的哈爾科夫前線。 類似陳晞這種曾經在國際聲譽卓然的戰鬥部隊服役的基層士兵,自然是烏克蘭急於網羅的對象。這本以「日」為單位記錄的戰場日記,是作者利用一台小平板,搭配一組無聲的攜帶式簡易鍵盤在戰場上完成的。在隨時都可能遭遇不測的烏克蘭戰場,陳晞通過文字、影像、照片的記載,甚至先行在網路發表,為自己的作戰足跡留下了可供其他人參考的寶貴資料。 《我不做英雄》是陳晞親眼見證下的烏克蘭戰爭,那是一個你在網路與電視新聞都不會看到的真實戰場紀實。他歷經過火砲轟襲的洗禮,他也看過同袍被襲擊後受傷,即使受訓時學過急救包紮,面對真實狀況的震撼教育才真正使人從持槍上場的士兵,蛻變成堅毅沉著的戰士。 我們跟著陳晞的腳步,了解這一段從馬賽出發至烏克蘭的過程,最後在接戰、退出,到返台的經歷。他並沒有在戰場被敵軍所傷,最後卻在平靜的戰線之後,被來自家鄉的同袍給暗算傷害,驅使他最後離開戰場,返回台灣。 「真正的英雄不是已經逝去,就是還在前線持續奮戰著。」\ 本書特色 1.&& &第一手來自烏克蘭戰場前線的寶貴所見所聞,搭配豐富的彩色照片與第一人稱角度影片,讓讀者可以作者的角度重臨戰場。 2.&& &作者以日記的方式記錄每一天的作戰經驗,作者的經歷可以作為了解現代化戰場發展的參考。 3.&& &作者的部分收益將按比例分別捐給他曾經參與過的烏克蘭國際志願兵團、烏克蘭部隊以及民間援助烏克蘭的非政府組織。 專家一致好評推薦 老兵Allen Lin(著名軍事作家) 許誠宜(前海軍陸戰隊退役中校) 趙武靈(戰術戰鬥/緊急傷患救護講師) &
【電子書】燃燒的西太平洋(2)
「對臺作戰,現在開始!」 為擊潰內部政變派的陰謀,席進平宣布對臺作戰 多方陰謀竄起,情況陷入一片迷霧 態勢一發不可收拾,戰士們鼓起勇氣上場應對 & 戰爭終究還是爆發了 席主席經過評估過後,決定以抓拿政變派為目的,讓解放軍對臺灣實施攻擊作戰,西太平洋此刻開始燃燒。但他究竟是要做到什麼程度?中共發動兩百萬兵力,一副志在必得的態勢瀰漫在全軍各個單位。勝利的戰果是屬於共軍的嗎?孤軍奮戰的國軍將會如何應對? & 動員令下達後,臺灣全員動了起來,為了保衛家園做準備。臨時編組的人員開始規畫各種物資與方法,在戰場上等人來救不如自救。然而,網路開始出現奇怪的「情報洩露」管道,對方究竟是敵是友?怪裡怪氣的「白宮戰略特種支援勤務小組」究竟背地裡有什麼陰謀詭計? & 「寧祿系統」發威 先後發生各種奇怪的攻擊行動,美國湯浦總統想不透問題出在哪裡,在與北京交涉不果之後,還是決定先支援臺灣作戰,提供物資、情報,最重要是投入神秘的太空軍,啟用「殺手鐧」等級的高科技武器「寧祿系統」實施反擊。但再好用的武器都有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 「女武神之怒」反擊戰 呼號「華爾奇利」的王牌飛行員李錦華,在遭受共軍奇襲的當下發現了驚人的真相。無奈戰爭已經開出了第一槍,事實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戰亂之下先存活下來才是第一要務。帶領F-16機隊深入敵境實施「女武神之怒」作戰,以將近70架各式任務與戰鬥機的規模,對共軍展開攻勢。錦華能夠取得關鍵的戰果嗎? & 本書特點 1.全台第一本以台海戰爭為背景的圖像小說,基於現實狀況創作的虛構故事。 2.作者的軍人背景,讓他的創作更貼近真實世界的狀況,內容毫不冷場。 3.歷經5年的精彩連載,修訂初版不夠完善的地方,重新繪製全新的封面,新增設定與背景的說明篇幅。 &
【電子書】星條旗下:燃燒的西太平洋.起始篇
台海戰爭?中國政變? 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 史上最狂的美國總統,即將掀起巨大波瀾! & YOU ARE FIRED!! 沒有人比我更懂這個世界!! & 美國總統必須讓美國再次偉大—— 中國崛起,時任美國總統的唐納德・川普, 為了維持世界霸權,也為了自身歷史地位, 不惜一切向中國發動鋪天蓋地的貿易戰。 但是面對中國的人口紅利,美國實難取得優勢, 就在此時,川普得知一則足以打破僵局的重大訊息……! & 台海預言之書《燃燒的西太平洋》系列作! 在寫實的虛構之中,揉合嚴肅與搞笑,精準描繪美中價值對立的真實! 追加收錄作品相關設定集與作者梁紹先的長篇特別訪談! & & 1、《燃燒的西太平洋》首部系列作:領先未來的精準預言,矚目台海局勢! 作者梁紹先透過《燃燒的西太平洋》精準預言台海局勢,成為引領未來的奇蹟,獲得媒體關注。這不僅是一部漫畫,更是一場現實與虛構的交匯,為讀者帶來震撼的思考和驚奇的預見。 2、政治與軍事的巧妙交織:揭曉中美政治博弈的神秘面紗! 《星條旗下》敘事跨足政治、軍事情報,描繪美國總統川普的驚險冒險。作者巧妙結合實際事件與虛構情節,以生動豐富的視覺呈現,將政治攻防、軍事策略、情報戰等元素交織成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為讀者打開通往未知冒險的大門。 3、真實感與深度的塑造:梁紹先的軍中奇蹟! 梁紹先擁有國防部文宣部門的實際工作經歷,加上多年軍中漫畫創作經驗,使得《星條旗下》充滿真實感。透過深入淺出的筆觸,他帶領讀者探索川普政府的內幕,深度挖掘中美之間的歧見,為漫畫注入豐富的故事情感,無論是虛構或現實的人物都能塑造得更加深刻。 &
【電子書】燃燒的西太平洋(1)
台海戰爭爆發了?!台灣正逐漸步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中的全面性角力,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漫畫題材 一個被長官稱為作品擁有破壞性的梁紹先,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 戰場從深海至太空,武器從步槍到雷射砲,權謀從中南海到白宮,戰略從西太平洋至全世界。大量人物登場的史詩級戰紀漫畫,一部連續精準預言未來的恐怖話題燃燒鉅作! & 狀況下達! & 這是一個虛構的狀況,你將進入一個平行的世界,這裡所說的一切,都跟現實世界無關!但警世每一個人,當中的情況很可能有一天會發生。 & 北京正在著手進行入侵台灣的準備。台北沒有任何備戰的跡象,基層著急,紛紛向長官表達憂慮,高層卻頻頻阻擋備戰。 媒體推波助瀾,民心浮動焦慮,遊行抗議四起,這時撕裂人心的恐怖行動大規模發生在台北的街頭。 隨之而來的是共軍、美軍都被攻擊了!西太平洋的星星之火被點燃,戰爭不再遙遠! & 作者將那些你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兵棋推演,轉換成漫畫的形式告訴讀者:「當西太平洋陷入衝突的時候,那將會是一個怎麼的局面。」這絕對不是一個「必贏」或「必輸」的想定,而是一個開放思考的路徑,提醒本區域的參與者,可以如何為居住在這個區域的所有人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 本書特色 & 1. 全台第一本以台海戰爭為背景的圖像小說,基於現實狀況創作的虛構故事。 2. 作者的軍人背景,讓他的創作更貼切真實世界的狀況,內容毫不冷場。 3. 歷經5年的精彩連載,修訂初版不夠完善的地方,重新繪製全新的封面。 & 得獎紀錄 & 2019年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主題書區入選書 2019年墨西哥瓜達哈拉書展台灣館入選書 & 好評推薦 & 閱讀《燃燒的西太平洋》將是美國軍事和情報界學習中文的好方法。—顏文德,美國軍事評論家 & 《燃燒的西太平洋》之中,很多情節後來都在現實發生,被網友稱為「現代推背圖」,誇讚「神預言」,稱梁紹先根本是「時空旅人」。—《自由時報》 & 《燃燒的西太平洋》故事中,以少見的角度描寫中美角力的臺海情勢,讓人一窺梁紹先架構劇本的能力。—CCC創作集 & 這傢伙的漫畫有破壞性。—軍中長官對梁紹先的評價 & ※本故事純屬虛構,與實際存在之人物名、團體名、國名皆無任何關係。 &
【電子書】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
戰爭中,人民的自救能力是國力的展現,也是戰後復原的實力。 當戰爭爆發,平民如何自救? 每個人都不希望用到,但絕對必備的生存手冊! 懂這些,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 附★緊急避難檢查卡➡可隨身攜帶 空襲警報響起後48小時,是平民傷亡數字最高的時期之一, 許多人因為不懂如何避難而喪命。 但實際上,只要擁有基礎自救觀念和撤離技巧,就能提高存活率! ▋第一本專門為台灣平民打造的戰爭生存手冊 本書作者特別針對台灣可能爆發的戰爭場景,結合地理環境特性,為平民打造詳盡的避難和撤離知識。書中涵蓋完整的戰爭進程,從「戰前準備→第一波48小時攻擊→制空制海階段→登陸、城鎮作戰階段→終戰」,逐一說明平民面對不同型態的戰爭,應該如何應對?有何重要的自保觀念及技巧?讀完不只能讓自己活下來,還能守護身邊的重要家人和朋友! ✧模擬實境插圖 ✧最詳盡的物資準備建議 ✧簡單易懂的求生技巧 戰前的準備,比你預想得更重要 ▶隨身避難包:很重要但大家都會準備錯誤的東西是哪些?各種物品的理想材質、準備數量、重量要求一一詳盡說明! ▶儲備長期物資:除了常見的飲食、照明、通訊用具,還要儲備哪些戰時可用於交易的珍稀物資? & ▶選擇長期、短期避難所:台灣有非常多「緊急避難所」可供短期避難,該如何挑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地方?「長期避難所」必須能滿足1~3週避難需求,應該具備哪6大要素? ▶繪製撤離地圖:詳細解析繪製步驟,列出6類應該避免行經的高風險設施,並實地探查主要路線、備用路線,最後印出紙本保存地圖。 開戰的最初兩天:求生黃金48小時 ▶當空襲警報響起:響起後只有3~5分鐘反應時間,在家躲藏時要選擇「無窗房間」或遵守「兩牆原則」,那在戶外、在開車應該躲哪裡最安全? ▶飛彈擊中周遭建築:爆炸震波可能導致肺部受傷,身體要採取哪一種「防禦姿勢」才正確?台灣哪些地點是第一波飛彈攻擊的主要目標? & ▶通訊斷聯、與家人失散,怎麼辦?SMS手機簡訊通常還能使用。如果連簡訊都失效,就要前往事先約定的緊急集合點會合,而緊急集合點的「4個優先選擇」是哪裡?▶開始撤離計畫:從城市撤離到郊區時,該如何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辨識方向?如果還有時間補充物資,應該優先採購哪三項重要物資? 爭奪制空、制海權階段 .【戰鬥主場景】各型戰機在空中爭奪制空權,平民的生活將面臨哪些改變? .【蒐集物資、情報】當物資用盡時,可以去哪裡補充?外出衣著、舉止要注意什麼? .【食物採集】居住在山區和郊區的平民,如果物資不足,可以採集哪些常見野菜? .【自宅防衛】為了避免遭到搶劫,你的住處應該可以做哪些防護措施? 登陸作戰階段 .【戰鬥主場景】西部和東部沿海10公里內可能遭受大規模轟炸,哪些地方是可能的敵軍登陸點?.【撤離時機】為什麼登陸階段是平民從交戰區撤離的最後時機?你該往哪個方向撤離才安全? .【SOS求救信號】緊急求救時,可以用哪些工具發出哪種求救訊號模式? 城鎮作戰階段 .【戰鬥主場景】敵軍從沿海城鎮向內陸深入重要都會區,城市將出現哪些生存危機? .【遇到軍隊、無人機】如何回應和行動才不會被軍隊誤解為敵軍? .【交戰區中的掩蔽】不幸身陷槍戰時,如何預測戰鬥是否逼近自己?如何選擇掩蔽物? ★其他必備的戰爭小知識 1|衣著常識:在戰爭中應選擇天然纖維織成的衣物、避免合成纖維,原因是? 2|簡易急救法:戰場燒燙傷、大量出血時的止血最基本救護知識。 3|觀察開戰徵兆:從政治、經濟到軍事等共5大觀察面向,了解開戰的徵兆,提前做避戰準備。 4|確保飲水供給:斷水斷電、瓶裝水喝完時,如何汲水、過濾、消毒獲得飲用水? 5|環境風險評估:每到新的避難處所,並須評估的「7個環境風險因子」。 本書特色 ◎附緊急避難檢查卡 隨書提供8張避難所需的檢查卡,詳細列出隨身避難包、急救包、汽車上、撤離計畫……必備的物資。檢查卡比照空軍飛行員檢查表(Check List)的方式列表,讀者可以逐一檢查、打勾,更快速完成避戰準備工作,避免遺漏重要項目。 ◎搭配實境示意插圖 透過照片、插圖以及台灣地圖,更清楚解說戰地求生的觀念及知識。
【電子書】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1937)
軍統工作實錄 國民政府的軍事情報組織,源自於1928年的北伐時期,當時蔣中正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他的學生──戴笠,奉命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聯絡參謀的名義,負責北伐前線軍事情報的調查和蒐集。這個組織,後來變成「特務處」,再來則是調查統計局第二處。 抗戰爆發以後,原來編制有三個處的調查統計局改組,分別成為不同的獨立情報組織,其中,徐恩曾負責的第一處就是「中統局」,戴笠的第二處則是鼎鼎大名的「軍統局」。 《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的第一冊,就是特務處在1937年的工作總報告,是處長戴笠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成果,呈送給蔣中正的報告書。 1937年初,國民政府一方面還在處理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善後工作,整個西北的情報部署都要重新來過;一方面要面對最大的外敵──日本,在7月蘆溝橋事變爆發之前,打一場無聲的諜報戰爭。 這一年,是國民政府歷史上關鍵的一年。而特務處作為國民政府主要的軍事情報組織,也在這一年中擴大,準備面對可能到來的大規模戰爭。 在總報告中,可以看到特務處的變動過程,以及改組後的組織人事、情報、行動、警務、郵電檢查、緝私、電訊交通、司法,還有下一年度預備進行的工作計畫。 專文導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蘇聖雄專文導讀
【電子書】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1939)
軍統工作實錄 國民政府的軍事情報組織,源自於1928年的北伐時期,當時蔣中正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他的學生──戴笠,奉命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聯絡參謀的名義,負責北伐前線軍事情報的調查和蒐集。這個組織,後來變成「特務處」,再來則是調查統計局第二處。 抗戰爆發以後,原來編制有三個處的調查統計局改組,分別成為不同的獨立情報組織,其中,徐恩曾負責的第一處就是「中統局」,戴笠的第二處則是鼎鼎大名的「軍統局」。 《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的第二冊,就是軍統局在1939年的工作總報告,是副局長戴笠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成果,呈送給蔣中正的報告書。當時局長是賀耀組,但實際負責軍統局工作的,還是戴笠。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國民政府的戰略,進入抗戰第二期的「持久戰時期」,希望可以消耗日軍的戰力,並且在淪陷區發動游擊戰,妨礙日軍的占領。在這個階段,「政治重於軍事」、「情報重於判斷與想像」,軍統局注重挑選諜報工作人員,分析實際環境,制定各種工作計畫,一方面擴展有關軍事之情報,以供蔣中正運籌帷幄;一方面在日本占領區加強行動與破壞工作,制裁重要漢奸,摧毀附日政權,破壞日軍交通、資源,打擊日軍的作戰能力;再一方面則在國民政府統治區,注意漢奸、間諜的防範與肅清,反動的鎮壓,貪污的檢舉,各黨各派行動的調查,還要安定後方秩序,保衛蔣中正個人安全。其中,也包括對汪精衛等人行蹤監控與制裁行動的蛛絲馬跡。 專文導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蘇聖雄專文導讀
【電子書】中國甲胄史圖鑑(精裝)
這本引人入勝的《中國甲胄史圖鑒》,以通俗的語言、專業的論述以及嚴謹的態度,講述了史詩般的中國甲胄發展史,從早期用竹子、藤條等植物製成的原始甲到清朝的綿甲,探索了有史以來偉大兵器甲胄的種類、功能、設計以及發展演變過程,展示了各種甲胄的細節,對軍事、歷史、繪畫、藝術愛好者,甲胄愛好者、研究者以及任何對甲胄的演變和發展感興趣的人都有吸引力,是一部精彩紛呈的甲胄圖文大百科。 & 【一本有關甲胄的視覺指南,多方位展現中國甲胄發展史】 ◎高清的陶俑、壁畫、出土甲胄圖片。 ◎劉永華教授、復原甲胄畫師劉詩巍的精美手繪繪圖。 ◎函人堂甲胄復原工作室、中式甲胄藝術家李輝提供的精美復原甲圖片。 ◎控弦司提供的明制賜服復原款。 ◎大量高清復原圖可供甲胄復原愛好者以及從事舞臺美術、影視服裝道具等專業的設計人員參考使用。 & 【立體式展現貫穿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經典甲胄】 ◎將甲胄發展史與歷代戰爭形態的演變、服飾的變遷相結合,完整呈現了中華甲胄的千年風韻。 ◎作者在寫作期間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等考察了相關的出土文物。 ◎採訪了秦陵兵馬俑修復專家王東峰,《長安十二時辰》甲胄復原團隊,甲胄復原師何東明、李輝、溫陳華、郝嶺、陳斐孺、宗匠等,他們根據大量實踐經驗、細節,解析了甲胄的奧祕。 &
【電子書】中國甲冑史圖鑑
這本引人入勝的《中國甲胄史圖鑒》,以通俗的語言、專業的論述以及嚴謹的態度,講述了史詩般的中國甲胄發展史,從早期用竹子、藤條等植物製成的原始甲到清朝的綿甲,探索了有史以來偉大兵器甲胄的種類、功能、設計以及發展演變過程,展示了各種甲胄的細節,對軍事、歷史、繪畫、藝術愛好者,甲胄愛好者、研究者以及任何對甲胄的演變和發展感興趣的人都有吸引力,是一部精彩紛呈的甲胄圖文大百科。 & 【一本有關甲胄的視覺指南,多方位展現中國甲胄發展史】 ◎高清的陶俑、壁畫、出土甲胄圖片。 ◎劉永華教授、復原甲胄畫師劉詩巍的精美手繪繪圖。 ◎函人堂甲胄復原工作室、中式甲胄藝術家李輝提供的精美復原甲圖片。 ◎控弦司提供的明制賜服復原款。 ◎大量高清復原圖可供甲胄復原愛好者以及從事舞臺美術、影視服裝道具等專業的設計人員參考使用。 & 【立體式展現貫穿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經典甲胄】 ◎將甲胄發展史與歷代戰爭形態的演變、服飾的變遷相結合,完整呈現了中華甲胄的千年風韻。 ◎作者在寫作期間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等考察了相關的出土文物。 ◎採訪了秦陵兵馬俑修復專家王東峰,《長安十二時辰》甲胄復原團隊,甲胄復原師何東明、李輝、溫陳華、郝嶺、陳斐孺、宗匠等,他們根據大量實踐經驗、細節,解析了甲胄的奧祕。 &
【電子書】軍政部部務會報紀錄(1945-1946)
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民政府的最高中央軍政機關──軍政部,已經踏上自身歷史的最後階段,但同時也處於影響力大增的時期。1946年5月,軍政部正式裁撤,所屬單位大部移編新制的國防部,軍政部長陳誠則接掌首任國防部參謀總長。 軍政部之所以在最活躍的時刻走向落幕,必須要從軍政部的機構職權、軍政部長陳誠的個人作用、以及國內外政治軍事情勢發展來看。自1945年1月迄1946年5月裁撤前夕,軍政部的歷次部務會報紀錄,就呈現了軍政部在陳誠主持下,如何面對當時千頭萬緒的軍事局面。 軍事史研究學者劉馥(F. F. Liu)形容,國民政府仿若是由「軍事政府」(military administration)和「文治政府」(civil administration)兩者合組而成,再以軍政部將兩者連接起來。而要理解這階段軍政部實際扮演的角色,則不能忽略部長陳誠所肩負的特殊任務。 抗日戰爭爆發前,陳誠受蔣介石倚重,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軍政部次長等職位,深度參與國軍的「整軍」工作,只是還沒有成功,抗日戰爭就已經全面爆發。 1944年11月陳誠接任軍政部長以後,整軍工作再次展開。他提出的整軍綱要,獲得蔣介石批准施行,成為當時軍政部的主要任務。 除此之外,在抗日戰爭最後階段,國軍部隊的任務由準備反攻,遽易為部署受降,軍政部的角色也相當吃重。原訂的整軍工作,又須納入廣大的敵後游擊部隊、「偽軍」部隊,問題十分複雜。整軍政策的推動,就在各方爭議聲中,步履艱難地前進,期間還歷經了國府還都、中央軍事機構改組等重大事件。 讀者透過本書可以一窺陳誠部長任內,軍政部處置整軍、接收、復員、還都,以及各類裝備、軍需(主要為被服、銀錢方面)、兵工、軍醫、人事(主要為榮譽軍人管理、軍事學校畢業員生調查)等工作的決策過程。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先後整理出版的《抗戰勝利後軍事委員會聯合業務會議會報紀錄》、《軍政部部務會報紀錄(1945-1946)》,呈現了兩個機構在自身歷史最後階段的動態,也是中華民國政治、軍事發展的極關鍵時期。讀者利用這兩部史料,並參照其他資料,綜合考量其他國內外因素、以及兩機關結束以後所屬業務的發展情形,定能更深入地探析近代中國軍事、政治史事的發展。
【電子書】抗戰勝利後軍事委員會聯合業務會議會報紀錄
雖然國民政府有在規劃抗戰以後的情形,但勝利還是來得太突然,多數的規劃並沒有真的走到可以實行的階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勝利後的復員、重建與軍事行動,總是落後一拍。 從軍隊來看,阿爾發(Alpha)師還在換裝,冰人與白塔(Beta)作戰計畫,預計到1945年12月,才能進攻廣州。於是,作為作戰中樞的軍事委員會,自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之初,至1946年4月軍事委員會撤銷、國防部成立前夕,一共開了30次聯合業務會議/會報,要來處理軍事上大大小小的問題。 & 從這些會議/會報留下來的資料,看到國軍面臨最嚴重的問題,一個是後勤,特別是阿爾發師,換裝美械以後,似乎彈藥使用也比以前多,但是因為後勤跟不上,只能要求部隊自己多帶一點彈藥;一個是「偽軍」改編的問題,國軍中樞的想法是全數解散,認為他們對國家不忠,不能使用,不過,最後還是不得不用。 & 另外,國軍在抗戰勝利之後,戰力上的限制也不少。裝甲兵只有從印度回來的3個營,加上接收日軍的9個營,總共12個營,撒在廣大的戡亂戰場上,其實對戰局的影響很有限。而空軍在抗戰結束後,航空委員會雙手一攤,表示運輸機太少,沒有辦法支援軍事空運需求,陸空協同作戰,時間也尚未成熟。 & 從這本《抗戰勝利後軍事委員會聯合業務會議會報紀錄》,發現抗戰結束後,各種軍事問題的紛雜,既要配合復員到南京,又要準備改制成國防部,但也是承載著當時國民黨人設想的未來軍事建設藍圖。 &
【電子書】興衰背後:近代上海閘北的蘇北人(1900~1949)
閘北是20世紀初葉逐漸崛起於上海北角的一塊新城區,從清季到民國,幾經滄桑,歷經了繁華與衰敗。在這一時空維度中,本書圍繞著閘北的主要居民群體——蘇北人從農村到城市後的生活狀況這一問題進行考察,並對其從「鄉村移民」向「城市族群」的演進過程及對閘北的影響等問題予以探討。 & 蘇北本是個地理概念,但在彼時的上海,蘇北人卻是一個文化符號,且被貼上了愚昧、落後等歧視的標籤。他們雖然是近代上海最大的居民群體,但卻未被賦予可以代表「上海人」的權利,似乎這個城市的興與衰都和他們不搭界……而時至今日,北京、上海等繁華都市喧囂的背後依舊躲著數百萬這樣的群體。
【電子書】叱吒風雲:黃埔二期馳騁記
二期生處在國共合作、北伐風雲、抗戰烽火等歷史時期在國共兩黨擔當重任,成為叱吒風雲的軍事將領是一部濃縮的二十世紀中華民族軍事進程與革命史本書依據檔案史料、生平傳記、親友回憶、家屬提供史料以及各類型文獻,對黃埔軍校四百五十二名二期生,進行社會影響、家族淵源、經濟基礎、文化素質、出身背景、人文地理、戰爭機遇、軍旅歷程、將校任官、成長概貌、政治歸宿及歷史詮釋等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之分析與研究,形成三十個專題表格以及各項專題論述,輯錄三百十五名黃埔二期生傳記及歷史照片。以完備的史料、精密的表格統計,扎實呈現黃埔第一期生的整體樣貌,是研究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及現代中國軍事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貶值的籌碼: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自1989年起實施已逾20年,成為歐盟對外執行為時最長的制裁。中國與歐盟儘管在2003年即已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但武器禁運仍具體而微彰顯兩大強權間,欲進一步深化合作存有障礙,無法成就完整之伙伴關係。中國抗議武禁是歧視、過時的政策,強烈要求解除;歐盟則搖擺於人權、經濟及安全等因素爭論不休。2005年6月後解禁案擱置,實質冷凍。從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可以窺見後冷戰時期中歐互動模式、利害關係、戰略著眼,及歐盟在安全、外交決策制定及執行上遭遇的挑戰。本書亦專章檢討台灣於解禁立場說明及權益爭取之作法與成效,提供施政建議。全書引據豐富,另實際訪談歐洲戰略學者、歐盟執行武禁之政府官員。對探討歐盟戰略、中國崛起之研究者,係極具價值之參考文獻。全書內容依序分為七章,各章節概要如下:第一章 引言: 主要闡述全書撰寫動機、目的,作通盤介紹。第二章 背景: 冷戰後新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動、歐盟與中國相互的外交政策、歐盟對台海情勢的觀點、中國與歐洲關係發展的縱向敘述。第三章 演進: 將1989 至2010 年間,歐盟對中武禁發展劃分為3 個階段,俾突顯各階段之特點。第四章 特性:介紹武器禁運一般特性,以及歐盟對中武禁與眾不同之處、複雜難解原因。第五章 評析: 從各方立場、正反辯論及影響因素,深入評析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第六章 前景: 分別自可能解禁與維持禁運的原因探討前景。第七章 結論: 從歐盟、中國-歐盟、美國-歐盟、中國-美國四個面向相互對照,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事項。附錄加入兩份作者赴歐洲工作期間,與解禁案有關政府官員及智庫學者會談紀要。其一係綜合多次與歐盟成員國承辦武器禁運及軍備管制幾位官員之談話摘要;其二是與荷蘭智庫「國際關係學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學者專就解禁案進行之會談紀錄。
【電子書】戰爭、身體、現代性
在知識探索的領域中,並不經常出現重要性和探討成果的嚴重落差,不過,這個命題並不適用在戰爭、身體與現代性的討論上。過去半世紀中,台灣的學術界並未對戰爭的議題,和其與身體和現代性的問題進行過嚴肅討論。因此,許多重要的問題都沒有被提出。本書採取後啟蒙的角度,考察戰爭與現代性的關聯,對發生於台灣的主權戰爭與社會戰爭,進行深度剖析。儘管總動員作戰已經不再成為台灣的主要戰爭準備模式,但總動員作戰型塑的歷史軌跡和社會佈署,並沒有消逝於旦夕。經營戰爭和戰爭的氛圍,依舊是許多人的利益所在。因此,研究戰爭和戰爭的政治經濟學一樣,可以讓我們對戰爭的所以然,和國家需要戰爭的理由有更多了解。如何讓操弄戰爭的空間不再存在,或不再成為便宜的習慣,是本書的著述目的。
【電子書】當個不一樣的兵:替代役通關實務
替代役的實施,是我國兵役史上的一大變革,當兵,不再只是扛著槍,學習上戰場,也有另一種選擇的出現! 不論是因體格的因素,不能服一般兵役,或是以一般,志工,家庭,宗教或專長等資格,皆可申請服替代役,以另一種方式報效國家。 想了解什麼是替代役嗎?該如何申請?有什麼限制?請看本書細說端詳。
【電子書】中共軍備現況
中共軍備現況 這是國內第一本將共軍對台戰爭原則與戰術做完詳述專書,資料來源完全取自第一手之機密情報。 不論是站在學術立場或軍事專業觀點,本書都是研究兩岸軍備不可缺少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陳東龍 一九六一年生,任職於報社,從事國防新聞採訪工作十餘年,曾任記者、副組長。長期專研中共國防事務。文章散見各大報、週刊與專業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