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
研究生的最佳陪伴之書 從現在開始克服論文焦慮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寫論文是自娛,還有,論文跟殺豬一樣,可以物盡其用,半點都不浪費。 一九七七年,廣為世人所熟知的義大利符號學家、小說家—安伯多.艾可(Umberto Eco)為他的學生寫下《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Come si fa una tesi di laurea-- Le materie umanistiche)這本畢業論文指導手冊。不僅出於一介知識份子對學制與社會的反省,更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懷,他期望以此幫助學生順利畢業。 當時義大利正面臨高等教育改制討論,遇到的社會問題是,以往只有知識菁英階級能就讀的大學,變成普羅大眾都可以入學。入學門檻變寬,愈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看似理所當然是件好事,但往往有許多學生為其出身所困,其實沒有將大把時間與金錢投注在學業上的餘裕。艾可就是為這些人而寫。他認為這些人不僅該完成論文以求畢業,且為了不再走學術的話,更該把握這難得寫論文的計畫,把將論述體系化的能力訓練起來。 這本指導手冊在一九八五年曾再版重出,艾可對再版的原因這樣說,有時閱讀會刺激人的靈感,儘管靈感來自於人們自己,不見得是內容本身。他盼望這文本繼續扮演啟發讀者的角色,因為他自己寫博士論文時,也有一本視之為靈感來源那樣的書。 艾可確實是有遠見的學者,他當年所談的問題並未過時。目前台灣的大學幾乎人人在念,碩士學位也已相當普遍,只要願意每個人都能進研究所寫論文。除了擁有資本栽培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的普通學生仍得趕快畢業,工作賺錢,甚至償還學貸。問題是,許多研究所並不期待學生趕緊寫完論文畢業,尤以重視博學傳統的人文學門最為嚴重。艾可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論文焦慮,為了鼓勵學生盡快寫出一本符合「畢業門檻」論文而存在。對現代讀者而言,它仍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生陪伴之書。 本書有如下實用情境的建言: 一個半工半讀學生是否該盡快完成論文? 該如何避免被指導教授剝削? 學位論文該花的時間最短半年,最長三年,為什麼? 該如何選題,才能確保論文對未來的自己或學界有用? 附帶一提,艾可在這本書中不會告訴你論文寫什麼,那是你自己的事。這本書要告訴你的是:a.論文是什麼;b.如何選擇論文題目、分配時間;c.如何搜尋參考書目;d.如何運用你找到的資料;e.如何呈現研究成果。
【電子書】圖解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在做什麼呢? 簡單來說,文化就是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情,例如拿筷子吃飯等,而文化研究就是將文化視為社會的症狀或徵兆,對其提出質疑,發掘現象,並注意現象背後的成因、影響以至權力關係和操作等問題,還原文化社會的真實面目並加以反省的一門學科。 本書以簡明清晰的概念、深入淺出的圖解,將這門匯聚了新興觀點的學科有系統而完整地介紹給讀者:從主要研究議題,諸如意識型態、知識與權力的關係、媒體研究,到文化研究理論如何詮釋社會文化現象等,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結構與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與酷兒論述、後殖民主義,直至當代多位思想巨擘間的辯論,和讀者一同領略文化研究「異言堂」中種種極具批判威力的論述,更加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電子書】社會學小辭典
【隨身讀小辭典】不答非所問、不雞同鴨講 *英文索引方便讀者中英文對照查找! *看不懂專有名詞,勢必與金榜無緣! 完整收錄社會學的名詞, 一眼看懂題目的意涵,不會答非所問。 735個詞條,讓你的答案不再空洞無味。 用簡單幾個字,就能精確表達名詞意涵。 人氣部落格名師 &陳思緯 ◎編著
【電子書】被發現的兒童:中國近代兒童文學拓荒史
「救救孩子!」 & 依據小讀者的心理特徵和智力發展與適合的文字來創作,不但要用白話來寫,使兒童易懂,內容也要有趣味,不和時代脫節! & 魯迅提出「以幼者為本位」的口號,從此中國兒童文學才逐步從成人本位轉到兒童本位。 & 五四運動以前,中國兒童平時閱讀的書籍是什麼?答案是:四書、五經。本書以「被發現的兒童─中國兒童文學拓荒史」為題,一般人都會懷疑五四與兒童文學有何關聯,無法將五四運動與兒童文學聯想在一起。殊不知,中國現代的兒童文學乃發源於新文化運動的五四時期,在中國文學發展演進過程中,它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革命運動。 & 想一窺中國兒童文學的起源嗎?想瞭解五四時期現代文學大師們對兒童文學的挹注有多少嗎?這本書將為您解答。 & 本書特色 & 探討魯迅, 周作人, 茅盾, 冰心, 葉聖陶, 鄭振鐸等人對兒童文學的貢獻
【電子書】如何撰寫學術論文
本書主旨在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就資料之蒐集、政治理論、研究途徑、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論文結構與格式等,提供分析以及實例。該書扼要地闡述論文的主要內容,相信對相關學術論文的提昇,提供了一個簡明的參考。
【電子書】社會研究一本通
近年來,本港教育界大力提倡報告研習法(project-based learning)。高中的通識教育科,更將之列為公開評核項目之一。如眾所知,報告研習法的好處甚多,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批判和分析能力,而且通過小型研究及資料搜集活動,可以訓練他們的自學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時間的有效分配。報告研習法的好處固然甚多,不過對於中學同學來說,也是困難重重。從構思題目、文獻回顧、到選定研究方法、設計研究、乃至分析資料、撰寫報告等,都是新生事物,有數不盡的挑戰。加上課堂時間緊迫,有關教材缺乏,老師和學生所面對的困惑,不言可喻。其實,如何進行及完成一個研究計劃,即使對於以研究社會為專業的社會學者來說,也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有鑑於此,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編寫了這本《社會研究入門手冊》,介紹社會研究的基本步驟,並突出一些具體操作的問題及要訣,使同學在開展研究的時候有所依據。我們祈望本書能「拋磚引玉」,促使學術界、教育界賢達之士為中學的課程改革及新的教學法提供更多教材及支援。
【電子書】科學哲學與創造力
本書從台灣學術界中常見的實證研究作為切入點,析論台灣學術及科技水準低落的根本原因,說明西方科學哲學由實證主義轉變到後實證主義之後,在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各方面的重大轉變,並對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中出現的反潮流提出批判,希望有助於台灣的學術群走出東亞文明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