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藝術看甚麼:天價與無價之間
.Bansky、奈良美智、村上隆的作品憑甚麼天價賣出?當一隻蕉也可以成為藝術品,其實藝術到底是甚麼?.每年的Art Basel、Art Central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入場參觀打卡,其實一場展覽到底要如何觀看和評價?.藝術是值得加入的投資市場嗎?拍賣市場又是如何定價一件藝術品?.想投身藝術行業,真的需要靠人脈和背景?曾任職國際拍賣行、畫廊、藝博會的資深藝術顧問伍常,將自己十多年在藝術界累積的經驗轉化為文字,從參觀者、策展人、藝術家、收藏家、拍賣行等多角度觀察,拆解大眾對藝術的疑問。本書特色-作者曾任職國際拍賣行、畫廊、藝博會,亦先後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擔任相關課程講師,為同時擁有藝術行業不同職位以及藝術教育經驗的資深藝術顧問-十多年間在中港台不同的媒體撰寫藝術文章,包括香港的《明報》、《etnet 經濟通》、《CUP媒體》,以及台北的 《藝術收藏+設計》等,文字輕鬆易懂,拉近讀者與藝術的距離
【電子書】天才手藝人的編輯現場:花森安治與《生活手帖》的生活革命
讓《生活手帖》的發行量突破百萬冊,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在編雜誌!有人叫他「哥吉拉」,業界公認的「天才手藝人」,他與《生活手帖》徹底改變了戰後日本人的生活!唐澤平吉親歷六年學徒時光,跟著鐵腕毒舌卻全才全能的傳奇總編輯,體會到──守護日常的偏執與講究,正是改變生活的溫柔力量。在戰後日本的文化版圖上,若要找一位最具傳奇色彩的編輯,非花森安治莫屬。他不是作家,不是藝術家,卻以一本文學與生活美學交織的雜誌──《生活手帖》,改寫了日本人的日常。發行量突破百萬冊,《生活手帖》在花森安治手中,成為戰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家庭雜誌,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然而,創刊總編輯花森安治的怪實在非比尋常。人稱「銀座哥吉拉」的他,不給新來的編輯部成員桌子用,還說入職一年內都別問「為什麼」,讓編輯安分地當他的「手腳」,供他差遣。採訪用的照相機和錄音機還必須自掏腰包購買……他全才全能,寫稿、拍照、繪製插圖、設計版面……統率雜誌編輯的每個細節,甚至雜誌社的每日餐食,他都親自把關,拒絕任何妥協。他不只關心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也是推理小說和落語的專家,還被同行譽為被編輯耽誤的漫才大師。只要他拿起紅筆,整間編輯室就陷入愁雲慘霧,深怕辛苦寫的稿子被改得只剩標點符號。但他改過的稿子淺顯而生動,連大文豪森茉莉都大呼佩服。本書作者唐澤平吉正是花森安治的「徒弟」。他在花森安治生命最後六年與其共事,親眼目睹這位被譽為「天才」的編輯人如何把對美感的講究,落實在生活的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之中。他的完美主義讓徒弟們吃不消,但也確保了《生活手帖》內容的高品質與呈現的美感。在他手中,《生活手帖》不只傳遞生活的美好,更成為一場現在進行式的社會實驗。對讀者而言,對《生活手帖》或許不如《Casa BRUTUS》或《POPEYE》般熟悉,但我們生活中許多對美感、實用設計與日常細節的敏感,其實都能追溯到花森安治的影響。他讓「過日子」不只是忍耐和妥協,而是一場可以由自己設計的革命。這本書如同《生活手帖》製作幕後紀錄片,也是一個徒弟寫給師父的編輯現場筆記,是對雜誌黃金時代的回望。無論是媒體從業者、生活愛好者,還是追求品質的現代人,花森安治與《生活手帖》的故事將讓你重新思考:一本雜誌能做什麼?編輯的價值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編輯自己的生活?共感推薦────Hally Chen/《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作者方序中/究方社創意總監米力/插畫家李取中/《The Affairs 編集者新聞》總編輯胡士恩/《500輯》主編許俐葳/小說家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黃威融/跨界編輯人詹偉雄/文化評論人蔡南昇/書籍設計師花森安治編輯語錄────「把簡單的東西講得很複雜,那是笨蛋學者才會做的事。將複雜的內容淺顯易懂地準確傳達出來,才是編輯的工作。」「看似平凡無奇的事物,往往隱藏深奧的玄機。」「要改變一戶人家味噌湯的作法,比推翻一個內閣還困難。」「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受到創作的喜悅,那就是料理。製作料理的心,蘊含著詩意。」「越喜歡夸夸而談崇高理想的人,往往越缺乏執行力。所謂的知識分子、學者、評論家,大多數都是這樣。他們從不弄髒自己的手,淨說些漂亮話,而且都是事後諸葛。」「對編輯而言,文字就是生命。」「在成為編輯之前,先當一個能體會他人痛苦的人。」「我所說的話、做的事,往往比這世界早了十年。不,也許二十年。因為太早了,反而讓人難以理解。」「這一百本雜誌中的每一期、每一頁,都不曾出現違心之論。」「我期望自己直到臨終的瞬間都是『編輯』。在那一刻到來之前,我會一直採訪拍攝、撰寫稿件,手指沾滿校對時留下的紅墨水,始終站在第一線。」
【電子書】名畫之謎:日本最高人氣YouTube頻道「山田五郎大人的文化素養講座」,帶你破解世界一流西洋繪畫的神級祕密
╫ 名畫之謎 ╫ _▂▃▄ 史上最卓越的藝術八卦冷知識 ▄▃▂_ ???知識與笑點一次滿足??? 日本最高人氣YouTube頻道「山田五郎 大人的文化素養講座」 帶你破解世界一流西洋繪畫的神級祕密 ◎大畫家馬西斯為何畫了「醜女」肖像?! ◎雷諾瓦畫裡的純情少女,過著怎樣情路坎坷的人生? ◎楓丹白露畫派的不可思議捏乳頭畫作是在暗示懷孕? ◎哥雅畫中的史上首位裸體女模,是故意嗆教會? ◎拉斐爾的神作,竟拿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的臉當素材? ◎瑪麗‧安東妮皇后鄉村風穿搭畫作,她是Cosplay始祖? ◎英國畫家席克特竟被懷疑是「開膛手傑克」本人?! ◎中世紀繪畫中的貓咪襲擊老鼠構圖超奇妙! ※ ◎橫跨13至20世紀,帶你快速看懂西洋美術史的演變! 從哥德時期至近代,西方社會的主要歷史大事件,所對應的偉大藝術家與畫派有哪些? ◎介紹17大畫派,各畫派之間的人物關係圖,一次看懂! 從文藝復興、巴洛克到印象主義,洞悉各派別關鍵人物的血緣、師徒、夫妻、朋友關係圖! ◎收錄近40位偉大藝術家的畫作,逐一比對、完整解剖,有夠精彩! 拉斐爾、哥雅、雷諾瓦、高更、莫迪里亞尼……有哪些祕密藏在畫中,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畫? 由日本最會說故事的藝術學者網紅山田五郎主持,最高人氣藝術YouTube頻道「山田五郎 大人的文化素養講座」,深受所有喜愛藝術與繪畫,卻苦於找不到入門方法的日本讀者與觀眾喜愛。作者藉由「名畫之謎」和「藝術八卦冷知識」的趣味解說,為你徹底解剖藝術史上的驚人懸案和祕密,被譽為「邊笑邊學的藝術通識」神級代表! 本書採視覺化圖文設計,搭配精美的畫作和圖表,深入淺出、清晰易懂,其中廣受好評的「人物關係圖」和「西洋美術史年表」,提供完整的時代脈絡,不僅讓你輕鬆學習西方繪畫的演變,更揭開畫家與畫家之間的關係,帶你看懂畫家之間的恩怨情仇、師徒傳承、時代風格的演化與傳遞,一目了然。 本書特色 ◎採視覺化圖文+圖表設計 ☆ 廣受好評的「人物關係圖」與「西洋美術史年表」 ☆ 西洋繪畫史的重點演變 × 畫家間的交錯關係 ◎最清晰易懂的西洋美術史演變 ☆西方歷史大事件+美術史演變 ☆畫派代表人物的生命期及其影響力 ◎畫派與畫家之間的人物關係圖 ☆文藝復興→馬西斯和達文西是互換作品的好友? ☆印象主義→雷諾瓦被指名為卡玉伯特的遺囑執行人? ☆後印象主義→高更和梵谷曾經一起生活9個禮拜? ☆巴黎畫派→莫迪里亞尼和尤特里羅互為損友?
【電子書】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獨特視角:專注於清宮竹木印璽,探索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圖文並茂:收錄大量珍貴印璽圖像,搭配歷史背景解析。◎乾隆風華:涵蓋乾隆帝詩文、南巡、宮廷活動等珍貴印記。◎歷史見證:從竹木印璽的發展,看清代工藝與社會變遷。◎收藏研究:提供印璽分類、工藝特色與拍賣市場參考。遺忘的印璽,塵封的歷史,等待被重新發現展現乾隆御製詩文與皇家風華重現失落在時間長河的印璽軌跡竹和中國人有數千年的密切關係,代表文人雅士,竹印在漢代已偶有見得,盛行於清代,作者收藏古印數十年,其中有一百多枚竹木印,以乾隆朝為最多。今用圖文並茂方法編製,從歷史、文化、地理、寺院亭園和人事等角度討論,重現這些「被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並因而能對當時社會和乾隆有更一步的認識和評價。清宮竹木印璽,承載乾隆皇帝的詩文、御制與宮廷記錄,卻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被遺忘。本書透過百餘枚珍貴藏品,圖文並茂地呈現其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讓這段歷史重現於世。讓我們翻開這些竹木印璽,穿越時光,領略乾隆時代的藝術與文化之美。◎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660.pdf
【電子書】影像2022
◎捕捉街角微光,留住轉瞬之美。◎鏡頭下的城市,有你熟悉的溫度。◎平凡街景,映照人心的詩意旅程。《影像2022》是一部以街拍為核心的攝影集,收錄了作者郁漫天在2022年半年多時間裡拍攝的近三百幅作品精選。作者以建築專業的背景與敏銳的觀察力,將日常街頭的光影、人物與場景凝結於瞬間,展現了城市生活的真實與詩意。作品不追求刻意的擺拍或華麗的構圖,而是以自然、真誠的視角,捕捉那些稍縱即逝卻富含故事的片刻。透過鏡頭,我們看見形形色色的人群,感受流動的時光與不經意的美感,也窺見作者對生活的細膩體悟。這本攝影集不僅是影像的集合,更是情感與記憶的編織,讓觀者在翻閱之間,與城市、與人、與自己對話。對於熱愛攝影、關注生活細節或希望透過影像感受人間百態的讀者而言,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6919.pdf
【電子書】最後的動作英雄:史特龍、阿諾與布魯斯威利的黃金年代
「如果你想要全然面對現實、想要心情低落,你可以去看晚間新聞。」--羅禮士「作者以動作英雄的狂暴精神寫出80年代最精彩的電影故事,更呈現出它們對現代文化的意義……有料又有娛樂感的好書。」--克里斯.納沙瓦提(Chris Nashawaty),美國資深影評人從前,有個熱血賁張、肌肉炸裂的電影時代每個英雄都沒有特異功能、每場打鬥也沒有特效加持他們用拳頭和槍械(以及嘴炮)來伸張正義、捍衛世界和平這是八個硬漢的人生故事,也是你我的美好回憶七?年代的美國迫切需要英雄:越戰慘敗、股市暴跌、總統被起訴,到處瀰漫著絕望感。就在這時,救世主到來了!一共有八位。首先是心思和文筆都與外表反差極大的「義大利種馬」史特龍,以及美國夢的實踐者「環球先生」阿諾。再來是「他不需要武器,他自己就是武器」的武術大師羅禮士。布魯斯.威利接下了那個沒人要演的小人物警察,後來成為「終極系列」的代言人。尚-克勞德.范.達美為了一圓武打明星夢到處向人展示他的劈腿絕技。杜夫.朗格曾經把史特龍打到住院。最後還有身分成謎的史蒂芬以及我們都很熟悉的成龍。這些英雄都有獨特的出場方式和絕招。他們能夠剷除整支軍隊,手法比恐怖分子更兇狠。他們恢復某種早已喪失的精神:永不放棄、也永不放開板機。不過,到了1993年,當《侏儸紀公園》票房打敗《最後魔鬼英雄》後,以男子氣概和肌肉為招牌的動作電影從此不再是娛樂片的霸主。直到2010年《浴血任務》成為賣座電影,以及網路迷因的風行,這些老牌巨星才有了新時代的面貌。作者從1976年的《洛基》談起,細數十多部動作片的製作過程與八位巨星的崛起、掙扎與重生,內容有笑、有荒謬也有衝突,帶大家重溫拳拳到肉、不靠電腦特效的動作片年代。
【電子書】向前走,做自己﹗「進行曲」電影記錄書
★2025年第27屆台北電影節閉幕片★★億萬票房導演姜瑞智最新鉅作★★牧森、劉育仁、余杰恩|領銜主演★青春╳敢鬥╳音樂╳動作挑戰高難度的行進管樂大賽拍攝!|收錄精彩劇照與幕後花絮|電影《進行曲》由《角頭》系列導演姜瑞智,聯手《痞子英雄》編劇陳慧如、《聽見歌再唱》監製陳鴻元、金獎電影配樂侯志堅,歷時六年醞釀、製作,精彩重現高中樂旗隊的熱血青春與勇敢逐夢!《進行曲》描述一群參加行進管樂隊的高中生,面臨社團存廢危機之際,決定用音樂進行革命、不顧一切奮起追尋自己夢想的故事!改編自建中樂旗隊的真實故事,由牧森、劉育仁、余杰恩三位新人主演,電影在行進管樂的震撼與魅力中,喚起每個人心中曾有過的自我找尋與掙扎抉擇,創造出不分世代的青春共鳴。本書訪談創作團隊、劇組成員和三位主要演員,暢談製作過程的幕前幕後與甘苦心情,同時收錄劇中精彩劇照,再現電影籌備、拍攝過程,不僅呈現出高中行進管樂隊的活力和熱情,也記錄了電影製作團隊的浪漫與堅持。
【電子書】京都最美是春秋:我思、我看、我感、我攝
在京都,看見影像之心這城市,彷彿以春櫻與秋楓為筆,緩緩畫出一幅又一幅如夢似幻的時光畫卷。一處古剎、一條巷弄,乃至一座庭園在靜與動之間,觀見侘寂之美來自於「看見」與「感受」之間的轉化也來自於心與技的融合「心」與「景」剎那之間交會的永恆鏡頭下千年歲月緣中見,心窗內悠遊自在圓滿行>>京都之所以令人著迷,在於它蘊藏的歷史深度與時光靜謐鐘聲108響震去天罡地煞、三條橋周邊的故事、日本五大古城之一彥根城、五百年後最美的東寺不二櫻、清水寺內山坡上的小菩薩們、明石大橋與孫文移情館>>將京都的時光氣韻、春櫻秋楓細細捕捉保津川漂流記、通天紅的賞楓大廟東福寺、偏遠山區的私人美術館美秀、飄浮在水面上的佐川美術館、宇治平等院與萬福寺、鴨川日常的幸福、優雅的京都看板>>攝影作品創出,由「看見」與「感受」間的轉化,心與技的融合光和影的遊戲、鏡頭運用、快門速度的掌控、拍攝的好位置、斜光最美、專心於當下、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永遠是一升一降的互換唯有在陌生與新奇之中,我們才可能保有「一期一會」的珍惜,當我們願意放空,放下既有的成見,才可能讓自己被旅途啟發、被景物感動。〡誠摯推薦〡國際展能技藝競賽攝影類資深國際裁判 張宏聲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主任 陳學聖博士1839 當代藝廊執行長 邱奕堅博士趙孝萱博士
【電子書】曬‧屏東:城市觀察畫家的我城記憶
畫家筆下不只是風景,更是那些正在消失的城市記憶,是勝利新村的眷村牆、是糖廠鐵道的餘光、是老戲院招牌下的影子……屏東的日常雖不華麗,但它醇厚真實,承載著一個城市從農業、軍事、熱帶生活一路走來的脈絡與心跳。 《曬‧屏東》是鄭開翔迄今所有創作的原點一本以水彩繪圖、輔以影像記錄屏東歷史流變與不變的文化生活書 「想到屏東,你會想到什麼?」這個位處國境之南、充滿炙熱感的土地,身為屏東囝仔的鄭開翔,因求學工作曾短暫離開,直到二○一五年退伍回到屏東,開始以「速寫」的方式「走畫」屏東,隨著一次次的駐足觀察,這座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屬於生命的故鄉,開始有了別樣的視角與情感。這不是一本旅人的速寫手札,而是一位在地觀察者,為南方城市沉筆書寫的地方誌做為曾經是個對故鄉的歷史一知半解的人,直到二○一五年帶著畫筆開始探索,才真正打開這座城市的記憶寶盒,隨著「走畫」的過程,繞進那些被我們匆匆擦身而過的屏東街道、巷弄、老屋與市場,雖然沒有都會區高聳的摩天大樓、沒有耀眼的觀光招牌,卻在熙熙攘攘日常的柴米油鹽中,藏著一座城市的靈魂。走進屏東生活的縫隙,發現城市的溫度屏東的建築,像是被時間刻畫的頁面,它們不只是一磚一瓦,更是曾經生活過的人們所寫下的故事。鄭開翔透過近距離的觀察,加之耆老和文史紀錄,那些被忽略的老屋、廟宇,不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歷史流動的活化石。如果說巷弄是城市的毛細血管,那市場便是城市的心臟。屏東的傳統市場不僅是買賣的場域,更是人與人交會、生活記憶交織的地方。這些市場曾是屏東人日常的必經之地,而其中的人情味,遠比商品更值得細細品味。屏東的日常,藏在那些被忽略的街巷、市場與老屋,沒有耀眼的燈光與繁華的招牌,卻承載著生活的溫度與歷史的痕跡。這是一場穿越時光的漫步,帶你細看這座城市在歲月流轉中留下的點滴印記一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曾說:「這座城市不會訴說他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寫在街角,在窗戶的柵欄,在階梯的扶手,在避雷針的天線,在旗杆上、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刻痕、缺口和捲曲的邊緣。」跟著鄭開翔,一起用畫筆和文字走進屏東的故事,重新發現這座城市裡被時間掩埋的記憶。屏東,不只是墾丁的門戶,不只有《海角七號》和萬巒豬腳,更是一個充滿細膩生活氣息與歷史厚度的地方,它們有的曾是繁榮的象徵、有的則默默訴說著時代變遷的無聲哀愁……現在,讓我重新認識屏東暖熱陽光下的變與不變。 熱情推薦(順序按筆畫排列)三線路趙文俊|屏東社造組織老屋顏∣老屋記錄團隊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阮光民│漫畫家良 根|視覺藝術家邱毓斌│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徐孝晴、彭巧如│「繫‧本屋」創辦人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B6速寫男|《大人的畫畫課》作者黃鼎倫∣前屏東縣政府勞青處長鄭培哲|老建築插畫家、專欄插畫家鄭順聰│台文作家劉冠吟|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羅寗 Ning Lo|《台灣活所在》作者橘手之勞(JerryOrange)|《手繪街景實驗室》作者蘇 凌│《菜市場搜神記》作者1/2藝術蝦|城市畫家
【電子書】一枝筆學素描:從新手到高手,掌握光影、黑白,畫出生動精采的作品
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想把它畫下來;看到一隻可愛的動物,想把它畫下來;看到一幅美麗的風景,想把它畫下來;看到身邊可愛的人,也想把他們畫下來。想著可以畫下來卻不知道從何下筆,或是畫下來的作品形似卻神不像?要想畫好一幅畫,首先要打好基本功。素描,是所有繪畫的基礎。掌握素描的特點,才能增加素描的信心度不僅能培養繪畫者造型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其觀察力。初學繪畫的人,無論如何都要先認真學習好素描。本書作者從事藝術基礎教學工作多年,針對廣大素描學習者的需求,將多年的教學經驗整理,特別創作這本適合初學者自學的素描工具書。書中以圖文拆解、重點放大提示的方式,從簡易入手、如何下筆,講解素描基礎,進而加深技巧與難度,進階到實踐寫生等內容。是一本可以輕鬆掌握素描從淺到深的素描練習書。書中所有繪畫案例均經過精心挑選。實物照片與素描作品繪製步驟結合,讓教學過程更加真實,便於讀者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素描高手隱藏的祕密:人物像:切面、對比、構圖、塊面靜物:組合、形狀、短直線、S型構圖動物:層次、長直線、穿插關係風景:消失點、理想的角度、虛實、美好的畫面書中所有繪畫案例均經過精心挑選。實物照片與素描作品繪製步驟結合,讓教學過程更加真實,便於讀者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素描高手隱藏的祕密:人物像:切面、對比、構圖、塊面靜物:組合、形狀、短直線、S型構圖動物:層次、長直線、穿插關係風景:消失點、理想的角度、虛實、美好的畫面重點提示*從基礎開始, 輕鬆掌握素描繪畫的基礎知識,學到的一切素描技巧。*輕鬆掌握幾何體、靜物、風景、動物、五官、人像等素描技能*書中所有繪畫案例均為精心挑選,實物照片與素描作品步驟結合,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提高藝術品味和藝術創作能力*本書內頁使用水彩紙,使用厚磅紙張,感受畫面的生動,掌握素描的細節。
【電子書】藝術的祕密:名作中隱藏的訊息、意義與象徵符號
藝術作品絕非僅憑表面可盡窺其全貌,本書融合新科技、檔案研究、科學分析,帶我們穿過層層顏料,看穿畫作表面,深入剖析大師作品的多重意義,探索名作背後的故事與歷史。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大眾所熟悉的藝術作品,同時透過最新的博物館館長和修復師等,讀者得以進入檔案館、畫廊和實驗室,找出藝術品中隱藏的內容和意義。全書共八大章節,每一章節皆聚焦於一種獨特的探索方式,說明藝術史學家與科學家如何攜手合作,逐步揭開那些隨著時代流轉而被掩蓋、隱藏,甚至徹底抹去的真相。例如在「窺探畫層」中,透過達文西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展示了新技術如何穿透作品的表層,在不對其造成損害或改變的前提下,呈現出原始樣貌。「隱身於畫」探討了卡拉瓦喬等藝術家如何巧妙地將自身形象融入畫作之中。「藝術審查」分析了迭戈等大師那些因道德名義,而遭到修改甚至摧毀之作。「服飾語彙」揭示了服裝背後所傳達的遠超過風格本身,在提香、芙烈達等的肖像中表露無遺。「未竟之作與缺失碎片」探究了那些遭破損但其殘存部分依然蘊藏完整力量的作品。在策展人和修護師的最新洞察指引下,讀者將有機會進入檔案室、畫廊與實驗室,揭開那些隱藏的藝術面貌。借助他們敏銳的眼光、好奇的心態與尖端科技,這些專家帶領我們以全新的視野來重新審視這些受人推崇的藝術作品,並見證它們的蛻變。
【電子書】打造大師之作 :世界級名畫背後的故事
★ 藝術史學家黛博拉.曼珂芙鉅細靡遺檢視了舉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幅作品,不僅娓娓道來這些傑作在創作上的前因後果的迷人故事,並且也釐清如今被視為大師之作的來歷原委。★ 除了藝術家本人的創作理念與技巧之外,其所完成的作品能否成為「大師之作」,透過黛博拉.曼珂芙的解析,讓讀者能清楚理解到,還必須包括許多條件、緣由,才有機會成為舉世認同的大師之作。★ 書中每件精選藝術品都被譽為「大師之作」,本書的導論同時也探討該詞的歷史。作者並討論了當今藝術世界的多元性,並探究「大師之作」如何(或是否)融入這個框架。舉世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幅傑作 攀向藝術巔峰的崎嶇之道不同凡響的藝術作品所在多有,但是,如何能夠成為真正的「大師之作」?本書探查了潛藏在舉世聞名的畫作背後的迷人故事,而這些來龍去脈,才造就了貨真價實的大師級鉅作。從開篇的山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的《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途經種種的時代與風格,如約翰尼斯.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梵谷的《十五朵向日葵》、畢卡索《格爾尼卡》等等,來到了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最後則走入二十一世紀,一窺艾米.謝諾德(Amy Sherald)筆下的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的肖像。這十二幅作品,每一幅皆透顯出打造大師之作所涉及的策略,遠遠不只是藝術家本人的技藝而已:在這些鉅作的成名之路上,我們可以見到,有關盜賊、醜聞、畫家聲譽、政治權謀等等故事交織其間。本書作者望向畫框之外的世界,為我們揭露出,從畫家獨自面對畫架到獲得公眾喝采的這趟旅程,也可以如同藝術品本身一樣扣人心弦。
【電子書】i室設圈│漂亮家居10:住宅現在進行式,nLDKX改寫家的可能性
【關於我們】《i室設圈│漂亮家居》延續《漂亮家居》雜誌精神,朝空間設計專業為依歸,以成為「空間設計專業養成誌」自許。轉型後的《i室設圈│漂亮家居》以「洞見Insight」──分析時事梳理國際產業新趨勢聯結在地,提供企業品牌與設計人嶄新觀點;「智庫Think Tank」──遴選國內外空間設計案,解析設計創意與實踐落地,挖掘新銳潛力設計人;「生態系Ecosystem」──以設計力串聯各產業提升競爭優勢,跨域專家齊聚論述碰撞創新火花為作品牌核心,成為設計人學習、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知識平台。《i室設圈│漂亮家居》每年1月、4月、7月、10月出刊。對應產業以搭建多元設計平台為核心,補足學校沒教的設計這門事、提供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知識,給予設計人更實用的內容;對應知識以提供專業設計、不同領域內容帶動設計跨域學習,同時著重本土與外來設計並重的多國學習。 CONTENTS 1_COLUMNS建築人觀點/林淵源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林淵源設計人觀點/寬玠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陸威年設計人觀點/十一日晴 空間設計主持設計師 沈佩儀軟裝師觀點/K+SPACING 設計總監 金禹岑 2_DESIGNArchitecture建築設計/本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B+P ARCHITECTS-一號公寓Interior室內設計/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JR ARCHITECTS-耳邊屋Interior室內設計/察社辦公室-十字交叉之家—一朵屋面下的安頓與穿梭Designer空間設計人/瑋奕設計設計總監 方信原 3_TOPIC──住宅現在進行式,nLDKX改寫家的可能性隨著現代生活型態不斷變化,傳統的LDK(Living、Dining、Kitchen)格局已難以完全滿足多元的居住需求。nLDKX作為近年興起的住宅設計趨勢,突破了既定空間分區的框架,帶來更具彈性與調整可能的布局方式。不僅能因應當下的使用情境,也能隨著居住者的生活階段轉換,靈活調整空間機能,讓住宅成為真正貼合生活的容器。 INTERVIEW nLDKX下非典型住宅設計趨勢相較於傳統以客廳(L)、餐廳(D)、廚房(K)為核心的LDK格局,nLDKX提出更具彈性與可調整性的空間策略。設計核心在於依據居住者的生活型態,重新定義空間數量(n)與功能配置(X),打破固定格局的限制。透過開放式配置、模組化設計與可調整家具等手法,使空間能靈活轉化為工作區、娛樂區或健身區等多元機能,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居住體驗。 I-SELECT nLDKX下非典型住宅設計實例當代生活與居住空間面臨多元挑戰,本章節將聚焦不同坪數與類型的非典型住宅,呈現具體且可行的解決方案。從約20坪起的中小坪數,到30~40坪的大坪數,涵蓋單層、複層與獨棟多元案例,說明設計師如何透過空間配置與功能調整,滿足不同家庭需求,並反映住宅設計對彈性與實用性的體現。 4_VISION──從視角、細節,打開設計維度IDEA──空間的界線:開放、半開放與封閉設計的生活實踐現代住宅設計中,空間的開放程度直接影響居住者的生活品質與互動模式。本單元將深入探討開放、半開放及封閉空間的設計理念與實務運用,透過具體案例說明如何依據居住需求與生活習慣,選擇最合適的空間安排。藉由不同界線的劃分與設計手法,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與生活舒適度,打造兼具美感與功能性的居住環境。 DETAIL──家具/設備結構化,讓機能成為空間的架構在坪數有限、結構受限的住宅空間中,「家具/設備結構化」成為重新規劃格局與機能配置的重要策略。設計者突破傳統「家具/設備附屬於空間」的觀念,將家具與設備視為空間本身的構成要素,如櫃體、樓梯等。這些元素相互整合,兼具收納、隔間與動線功能,並取代實體牆面。透過高效率且具彈性的空間分配,不僅提升坪效,也使空間的整體感與秩序更為明顯。 5_BEYOND──破圈而出.跨域學習PEOPLE──三人領航,從傳承邁向品牌新藍圖大雄設計 Snuper Design Inc. 二代林政緯、林書聿、邱薇庭大雄設計Snuper Design Inc.由林政緯、林書聿、邱薇庭三人接棒經營,從父親林季雄創業的基礎出發,走向制度化與品牌化發展之路。團隊聚焦高端住宅與企業空間,明確分工於設計、管理與品牌推進之間,強調理性與感性的協作平衡。透過台中據點拓展、海外接案與媒體策略,穩健擴展市場版圖,持續深化設計導向的核心價值,打造具辨識度與延展性的專業設計事務所。 CROSSOVER──從空間到選品,重新定義個性化住宅隨著生活品質與個人風格愈受重視,傳統標準化住宅已難以回應多元且細膩的日常需求。如何在空間中展現個性、訴說故事,成為設計師與選品顧問的重要課題。本次對談以「從空間到選品,重新定義個性化住宅」為題,探討空間、家具、軟裝與藝術如何交織出貼近生活哲學的當代居住美學。 6_ACTIVITY產業訊息──市場脈動‧產業交流AWARDS────2025第25屆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台灣優良設計協會由獲國內外設計大獎的台灣廠商組成,並於25年前創辦「台灣新一代設計獎」,即現今的「金點新秀設計獎」。2015年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支持下,轉型為國家級獎項,成為金點三大獎之一。本屆協會由陳正祐理事長與王乃慧副理事長所屬企業共同贊助「優設金獎、優設銀獎」,鼓勵設計學子關注環境與社會議題,創作具潛力的設計作品。 EVENT──2025室設博覽會【Join Talk】設計論壇2025台灣室內設計博覽會於6月12~15日舉行,為期四天。面對設計產業的快速變革,無論是專業設計師、從業者,或一般消費者,都正重新思考設計的價值與方向。本屆博覽會特別邀請《i室設圈│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策劃【Join Talk】設計論壇,集結台日頂尖設計師與產業顧問,以論壇、講座與沙龍等多元形式展開對話,攜手探索設計的未來可能。
【電子書】圖解流行‧搖滾 和弦進行
演出還看譜,那就遜了喔! 從記法╳找音法╳創作法,理解了再記憶,渾然一體忘不了! 接著彈哪個音,這與和弦進行有關?音樂有它傾向的前進模式?……和弦進行是樂曲優美流暢不可或缺的要素!理解和弦進行的結構既能讓你很快地記譜,還能豐富演奏表情。本書從和弦的「記憶方法、尋找方法、作曲方法」三大面向切入,透過扼要解說,傳授給你:1.更快記住和弦進行、2.更快回想起忘記的和弦、3.更有效率地進行聽音記譜、4.沒樂譜照樣能彈和弦伴奏、5.更了解作曲、6.編曲的訣竅想不看譜暢快地彈奏、想了解和弦進行的基本概念、想自配和弦?……立刻翻開本書現學即用。 本書特色○只教流行‧搖滾樂會使用的和弦○以共通性概念說明,示範樂器涵蓋吉他、貝斯、烏克麗麗、鍵盤樂器○指板圖+鍵盤圖+樂譜+示意圖,一看就懂即掌握訣竅○徹底搞懂和弦進行的結構,零樂理基礎也能舉一反三 書評「多虧了這本書,我現在可以不看譜,僅靠記得的和弦來彈奏了。看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不同樂器講的其實是同一個概念!」「我只會一點樂理,原本很模糊又容易忘記的知識,這次終於有種能夠牢牢記住的感覺了。」
【電子書】大師藝術解剖學
20世紀最著名解剖學和人體素描教授權威剖析30位劃時代藝術大師 ╳ 100幅經典人物畫 「首先,我們畫出我們所看見的;然後,我們畫出我們所知道的;最後,我們看到了我們所知道的。」——羅伯特.貝佛利.黑爾 光是對解剖學瞭若指掌,並無法畫好人體。還得將解剖知識結合傳統畫法與技法,方能成就精采絕倫的人物畫作! 本書作者羅伯特.貝佛利.黑爾,被譽為20世紀最著名、也是美國首屈一指的藝術解剖學與人體素描教師,擔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部館長長達18年、任教於紐約藝術學生聯盟長達40年(該聯盟自1875年成立以來,培養出許多秀異藝術家如歐姬芙、洛克威爾等)。本書內容凝縮自黑爾教授口碑廣傳、「魔力令人難忘」的課程精華,將人體整合分類為八個章節,精準解說歷來風格各異的一流藝術家對特定人體部位的表現意圖和詮釋技法,以及畫者如何利用解剖學處理一道又一道的難題。 書中羅列的畫作年代橫跨500年,來自超過30位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包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魯本斯、提香、林布蘭、杜勒……等。每一幅作品皆以線圖標示畫作中的骨骼和肌肉結構,輔以啟發性的剖析,帶領讀者探索解惑、深入堂奧,喚起自我覺察力與好奇心,是自學者不可多得的教程首選。 本書特色.100張人物畫示範:精選500年來最具系統的代表作,解讀每一幅作品處理特定身體部位的手法.系統教法╳全面視角:將人體分為8個區域,從正面、背面、側面等不同角度剖析觀察方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在人物畫原作旁附上精簡的圖解,直接對照畫作主體,迅速掌握重點.藝用解剖學要素解析:以專業名詞標示骨骼與肌理結構,深入理解人體畫構成方式.精細解剖圖像做比對:附錄法國美術學院里奇博士經典精選解剖圖像做為參考、統整概念 專業推薦簡志嘉 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系助理教授柯尊傑 藝門畫室負責人、Facebook「人體動物結構素描雕塑社」社長「學習進階人體畫的學生將從《大師藝術解剖學》得到豐富的啟發。」——“Library Journal”(圖書館雜誌) 「透過大師們傳達永恆的解剖學原理,任何藝術家都能開始獲得表達『最重要事物』的方法」——"Mary Ribesky"(瑪麗.里貝斯基,編輯)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星好評「做為藝術學校的解剖學指定用書,這本書示範如何將解剖學知識應用於藝術……它還附有標準解剖圖,真的是很棒的書。」 「身為藝術家,我往往要研究解剖學。這本書相當合適。」 「大學的人物繪畫講師推薦給我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它對我的繪圖很有幫助。」
【電子書】阿卡貝拉編曲法:現代阿卡貝拉之父的編曲實務聖經
對阿卡貝拉樂團來說,擁有編曲的技術便能為團員量身訂製,編出充分彰顯團員的聲音特色、並且符合樂團風格的樂譜。不論是翻唱或是創作,編曲都是根本關鍵。 本書由現代阿卡貝拉之父迪克‧謝倫和編曲教學創作等身的迪倫‧貝爾所合著。迪克‧謝倫創辦美國現代阿卡貝拉協會(CASA),是目前阿卡貝拉編曲產量最多的音樂人,也是著名阿卡貝拉電影《歌喉讚》的音樂總監。作品跨足阿卡貝拉選秀節目、遊戲音樂、廣告配音等,製作過數十張屢獲殊榮的阿卡貝拉專輯,對世界各地的阿卡貝拉具有非凡的影響力。迪倫‧貝爾的編曲作品則已是美國、加拿大阿卡貝拉社團採用的教學譜,風格多元,涵蓋流行、爵士、搖滾等。 本書融合作者長年編曲實務經驗,詳盡解說從阿卡貝拉編曲的基本知識及方法到進階技巧,綜整成一套系統完整清晰、容易掌握的阿卡貝拉編曲教學。不僅是打造令人驚艷的阿卡貝拉演出不可或缺的編曲技術寶典,對合唱團開創和聲特色亦深具啟發之效。本書特色1. 10 步驟掌握全貌,系統清晰2. 化繁為簡解構繁複音樂理論3. 各聲部要點搭配譜例好理解4. 進階技法不藏私,創新效果更加乘5. 經典樂譜示範解析,精闢入裡易開竅專業推薦朱元雷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流行爵士藝術總監陳午明 Vocal Asia 執行長、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團長尋人啟事 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劉郁如 Voco Novo 爵諾歌手團長暨音樂總監、Vocal Asia Festival 藝術總監賴家慶 金曲獎/金鐘獎得主、歐開合唱團製作人 海內外齊聲讚譽:「迪克‧謝倫讓阿卡貝拉變得更酷!」——NPR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迪倫‧貝爾是我見過最有才華的藝術家之一。」——理查‧尼爾斯(Richard Niles)/美國知名音樂製作人「本書是一門簡單、實用、具教育性的編曲課程。由兩位阿卡貝拉大師合著,將編曲過程結構化,十步驟詳解阿卡貝拉編曲技巧,不論是編曲初學者、音樂系學生、阿卡貝拉愛好者都該擁有的工具書。」——美國中西部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這本是難得在現代阿卡貝拉的觀點下寫的編曲書,絕對值得一看!!!」——朱元雷/台灣合唱音樂中心流行爵士藝術總監「與Deke和Dylan兩位大師相識與合作多年,終於盼到他們合作的阿卡貝拉編曲專書中文版問世。這本蘊含他倆深厚功力的秘笈,相信可以催生出更多精彩動人的、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現代阿卡貝拉作品。」 ——陳午明/Vocal Asia執行長、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團長「本書從基礎的編曲理論到進階的和聲編排,都以系統性的方式教你如何從頭編出一首阿卡貝拉歌曲。身為一個阿卡人,如果錯過當年 Deke Sharon 在台灣的演出,那千萬別再錯過這本《阿卡貝拉編曲法》了!」——尋人啟事/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這本書終於有中文版了!真的是台灣阿卡界的一大福音!如果你的阿卡團想要培養自己的編曲,那絕對不能錯過本書!」——賴家慶/金曲獎、金鐘獎得主、歐開合唱團製作人
【電子書】我這樣成為插畫家:齋藤直葵的40年創作隨筆
~獻給每一位懷疑自己,卻仍願意畫下去的你~「沒有畫圖的我,可能會變成迷惑系YouTuber⋯⋯還好,我選擇了畫圖,還畫出了人生的全部!」──人氣YT插畫家.齋藤直葵【本書特色】◎百萬訂閱YouTuber、人氣插畫家齋藤直葵首部創作隨筆,40年創作歷程首度揭露!◎寫給每位創作者的暖心箴言──從「為誰而畫」的提問出發,重新擁抱創作的初心與熱情!◎從社群風潮、接案現場到AI時代的挑戰,全面揭露插畫家的實戰心法,兼具故事性與實用性!一開始,你畫圖,是為了誰?在這個人人追逐「成名」與「認同」的時代,齋藤直葵老師選擇誠實地書寫──不誇張、不炫技,而是用真摯筆觸,細細回望自己從小學塗鴉、升學挫折、轉職掙扎,一路走到百萬訂閱YouTuber的創作旅程。✯✯他走得很遠,卻從未聲稱自己是天才✯✯《我這樣成為插畫家:齋藤直葵的40年創作隨筆》並非教你如何通往成功的指南,也不是強調技法的繪圖教本,而是一本記錄「不斷跌倒、反覆嘗試」的真實成長故事。從學生時期的自負與挫敗,到職場上的迷惘與轉型,再到漫畫家夢碎、重新找回對插畫的熱情,齋藤直葵老師以幽默、坦率,甚至帶點自嘲的語氣娓娓道來,在以畫畫為生這條孤單、漫長、艱難的道路上,為後來者點亮指引的明燈。✯✯獻給每一位懷疑自己,卻仍願意畫下去的你✯✯齋藤直葵老師沒有傳奇的背景,只有一顆想把圖畫好、把心意傳遞出去的誠摯之心,正是這樣的平凡與真誠,讓人深深動容。他用自身經歷告訴我們:「創作從來不是天才的特權,而是普通人對平凡生活傾注熱情的回應。」成為創作者最重要的,不是畫得像不像,而是能否誠實描繪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受。當你畫出一幅圖,送給某個人、某個社群、某段時光,那就是一份禮物。而每一位願意畫下去的你,也都是這個世界的贈與者。(※因應印刷需要,內頁實際印刷的顏色會與預覽有所差異。※)
【電子書】敦煌藝術通識課
★ 兩百五十幅圖片,跨越十個朝代,累積千年的敦煌風格流變,盡收本書。★ 清華大學藝術史教授選取敦煌石窟藝術中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透過淺顯的文字,將晦澀深奧的佛經和有趣的形象,融合在生動的故事之中,是想瞭解敦煌藝術的人最佳入門讀本。★ 共分十四講,每一講介紹一個主題,拆解千年敦煌的前世今生,挖掘層層隱藏的歷史。★ 輔以大量精采的圖片,讓讀者進行一趟紙上行旅,並可做為深度旅遊的絕讚指南。「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國學大師季羨林在敦煌洞窟裡,保留了千年藝術的燦爛遺影。這些偉大的雕塑藝術,其數量之多,地域之廣,規模之大,造詣之深,比起希臘雕塑藝術也不遑多讓。面對千年累積,窮無數人之力而成的敦煌藝術,我們又該如何觀賞與理解?清華大學藝術史論系教授楊琪以六十年教學經驗為基礎,濃縮畢生精華,歸納出由淺入深的步驟:第一步,遠眺莫高窟第二步,欣賞彩塑第三步,欣賞飛天第四步,欣賞壁畫第五步,欣賞建築第六步,欣賞音樂舞蹈第七步,瞭解世俗生活第八步,理論思考有系統的梳理敦煌藝術在歷經千年、十個朝代更迭中,如何開始、積累、繁盛,又為何衰微;各朝代風格如何展現在石窟各項藝術作品之中,又產生了什麼影響。除了呈現佛教藝術的精神之外,還包括當時世俗民生的種種樣貌,精采又有趣。
【電子書】攝影路上:生活攝影筆記書
◎生活即風景,隨遇皆詩意 用鏡頭記錄日常光影,從小草、牆面到街角一隅,捕捉最真實的生活瞬間,展現無聲卻動人的美感哲學。◎影像×書寫的溫柔對話 攝影不只捕捉畫面,更是一場觀看與思考的練習。影像與文字交織,引領讀者慢讀、深看、細感。◎退休老師的攝影告白 從教室走進天地,用雙腳與鏡頭走過台灣土地,記錄人生、體悟時光,是一本誠摯的生活美學筆記書。攝影,既非單純的技術炫技,也不止於美感堆疊,而是一場對生活的凝視與對心靈的回應。在《攝影路上》這本作品中,作者洪建煉以十餘年如一日的觀察與記錄,鋪陳出一條充滿光影、感悟與詩意的生命路徑。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攝影作品集,更是一冊細膩書寫生活的筆記書。從一棵草的隨風搖曳,到斑駁牆面的日影滲透,從山海自然的壯闊到城市角落的人情微光,洪建煉以「隨遇而拍、自然呈現、光影書寫、生命隱喻」為核心原則,拾取時光中每一道微光,將轉瞬即逝的景象,化為可再凝視的靜止瞬間。他用鏡頭寫詩,也用文字思考,用感官觀察世界,更用靈魂安放記憶。作者曾任國小教師三十餘年,退休後以腳步丈量台灣、以相機紀錄生命。本書內容涵蓋從攝影歷程、拍攝思維、技術反思,到關於觀看、觀想與創作的哲思,佐以實拍照片與隨筆書寫,構成一種介於藝術創作與生活書寫之間的溫潤敘事。書中亦收錄作者於花蓮、彰化、台中等地舉辦攝影展的紀實與反思,以及與社群互動中所獲得的靈感與回饋。這些影像不以驚豔奪目為傲,而以「日常的陌生化」為魅力,提醒我們: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而在我們願意多看一眼的角落。「我希望能好好記錄無法重來的每一天。」這是作者的初衷,也是他將攝影化為日常儀式的信念。在影像與文字的交會處,《攝影路上》邀請讀者一同緩慢前行,不為追逐,而為了凝視——世界的微光、心的迴響,以及生命自身的光影變化。社群編輯—— Leo文創業者—— 王幼荷媒體工作者—— 謝宗璋數位工作者—— 提子墨小說家—— A.Z.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退休教授—— 黃嘉勝聯合推薦
【電子書】偉大攝影的基礎:人物解析50張大師經典傑作,教你拍出「人的故事」
人物攝影是幻術,而你就是幕後的魔術師。無論是街頭抓拍,還是棚內擺拍;無論是偷偷摸摸,還是光明正大,人物攝影是所有攝影類型中,最微妙、最需要細心體會的一門藝術。偉大的人物攝影師們透過設計操弄、裝模作樣,或是直截了當、裝瘋賣傻,為得只是竊取到符合心目中具戲劇張力的他人影像,陳述出發人省思或引人遐想的故事。《偉大攝影的基礎:人物》經典回歸,亨利.凱洛以50張作品教會你人物攝影的精妙心法及實用技術,一頁一課,每課皆有精闢剖析、重點觀念以及作品背後的故事,每章節後更附有「技術焦點」,包括法律常識、鏡頭選擇、燈光設置及街拍常見問答等。.50位攝影大師經典作品,超值收藏.收錄法律顧問對於人物攝影的建議.只需具備最基礎的攝影知識,就能輕鬆學習【章節介紹】構圖──構圖關乎畫面中元素的主從關係,無論是標準的三分法,還是打破陳規,只要能夠讓畫面中人物正確的講出故事,就是好構圖。情境──人物與環境的互動將道盡一切,拍攝人物時,不能乎略周圍正在發生的事。要讓什麼東西入鏡?還是要抹除一切環境特徵?端視攝影師想要達成的效果。凝視──人物的眼神是人物攝影中最具力道的元素,當他們看向鏡頭、看向遠方甚至眼神飄忽時,都能勾起觀看者許多的情緒。攝影師需要知道如何讓攝影對象懈下心防,或是相反地,刻意讓他們築起心牆。控制──攝影師可以透過各種手段,使攝影對象流露出符合期待的肢體語言及表情,相機種類與拍攝手法也會向攝影對象發出訊息,迫使他們做出反應。一切,都在攝影師的控制之下。街頭──街頭攝影師是獵人,遠程狙擊、近身搏鬥、設下陷井,或是勸誘上鉤,每個攝影師都應該要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捕獵方法。黑白或彩色──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是全然不同的兩件事,在拍攝之前就要做出決定。色彩的暗示性極強,也控制著畫面中要呈現出多少細節,不可不慎重看待。光的心理學──光不只是攝影成像的基本要素,更是操弄氛圍的大師,光線的種類、方向、來源,造就了作品整體的質感與情緒。※本書適用數位單眼相機DSLR、小型數位相機compact system以及類單眼bridge相機的使用者,也適合任何想要拍照的讀者。【達人推薦】(依中文名首字筆畫排列)前徠卡相機大中華區官方講師森爸:「人物攝影對我來說是最難駕馭的。人們以為人物攝影只是對著人按快門,但實際上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與攝影機前那個人產生緊密的連結。我們拍的不單是人們的樣貌,而是他們的個性、喜悅、回憶、憂傷、憤怒、驕傲、靈魂、體驗。我們捕捉的,是人們的生命故事。」街頭攝影師 Jimmy Yang(楊捷安):「書中街頭攝影的章節對於技巧及觀念精闢的解析,對於初次嘗試街頭攝影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書中引用的攝影名家們】A阿諾德.紐曼(Arnold Newman)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B貝蒂娜.馮.茲維爾(Bettina von Zwehl)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比爾.漢森(Bill Henson)布魯斯.吉爾登(Bruce Gilden)C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D達娜.雷克森伯格(Dana Lixenberg)杜安.邁克爾斯(Duane Michals)多諾萬.衛理(Donovan Wylie)E艾德.克拉克(Ed Clark)F弗雷德.赫爾佐格(Fred Herzog)G蓋瑞.溫諾格蘭德(Garry Winogrand)喬治.霍寧根-胡恩(George Hoyningen-Huene)吉莉安.韋英(Gillian Wearing)格倫.爾勒(Glen Erler)H漢娜.斯塔基(Hannah Starkey)海倫.萊維特(Helen Levitt)亨德里克.蓋森思(Hendrik Kerstens)亨利.卡蒂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伊波利特.貝亞德(Hippolyte Bayard)J傑夫.沃爾(Jeff Wall)賈米瑪.史塔莉(Jemima Stehli)喬.斯坦菲爾德(Joel Sternfeld)約翰.卡普蘭斯(John Coplans)K北島敬三(Keizo Kitajima)L拉克.德拉海爾(Luc Delahaye)M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邁克.布羅迪(Mike Brodie)O奧托.施泰納特(Otto Steinert)P保羅.史川德(Paul Strand)菲利普.海恩斯(Philip Haynes)菲利普.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彼得.雨果(Pieter Hugo)R理查.阿維頓(Richard Avedon)理查.雷納迪(Richard Renaldi)萊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羅伯特.伯格曼(Robert Bergman)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羅傑.拜倫(Roger Ballen)
【電子書】90天認知繪畫法.男性篇:運用科學方法,高效練就人物畫功
~只要90天,全方位掌握男性人體描繪法~參與好萊塢電影《刀鋒戰士》《星際傳奇》《凡赫辛》《功夫熊貓》等製作的專業藝術家不藏私公開經科學驗證有效的快速學畫法!【本書特色】◎不同於市面一般繪畫教學書,方法系統化且有理論依據,學習更高效!◎大篇幅空白練習區,帶你按照科學方法一步步掌握男性人體的五官與骨架!◎90天快速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穿插讓大腦與雙手休息的時間規劃,勞逸結合無壓力!\用科學方法學會畫畫,原來可以這麼簡單!/你是否曾苦惱於畫不出腦海中的圖像?明明看了許多教學,卻始終無法掌握人體比例與動態?本書作者傑森.布魯拜克為參與過《刀鋒戰士》《星際傳奇》等好萊塢大片近20年的專業藝術家,而後更投入於漫畫出版事業之中;他將科學方法中的「測試效應」概念,轉化為創新的【認知繪畫法】,只要90天就能快速學會男性人體的五官與骨架。✦經科學驗證的有效學習策略:反覆進行測試與立即回饋,學畫的同時訓練大腦記憶!✦從描線條、模仿到自己創作:手把手帶你一步步練習,幫助你系統性突破瓶頸!✦完整學習歷程也能勞逸結合:每天只要學習兩三頁,穿插休息時間讓大腦重新整理!不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想突破現狀的創作者,《90天認知繪畫法 男性篇:運用科學方法,高效練就人物畫功》將完全顛覆你對學畫的想像,運用正確方法,不僅學得快、還能畫得好,現在就拿起畫筆,開啟90天的轉變之旅吧!
【電子書】最強繪圖姿勢寶典!齋藤直葵的#今日參考姿勢全收錄
~你沒看錯,那個在比愛心的是作者本人!~一本認真又不失惡搞精神的參考書,帶你在笑聲中輕鬆提升畫技!【本書特色】◎超人氣插畫家齋藤直葵「#今日的參考姿勢」企劃首度書籍化!由插畫家親自上陣當模特!◎收錄超過500張可自由描繪、用於原創作品的姿勢照片素材,完整涵蓋繪師最需要的角度與構圖!◎邀請專業繪師實作教學,從姿勢參考到角色完成,全程圖解,帶你快速掌握創作關鍵!你是否曾苦惱於角色姿勢僵硬、不自然?是否在構圖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超人氣插畫家齋藤直葵聽見了創作者們的心聲,將在X(原Twitter)上的熱門企劃「#今日的參考姿勢(今日の参考ポーズ)」傾注成冊,推出《最強繪圖姿勢寶典!齋藤直葵的#今日參考姿勢全收錄》。不同於一般姿勢書籍,本書由作者親自擔任模特,收錄超過500張可自由描摹的姿勢照片素材,涵蓋站姿、坐姿、手勢到雙人互動等各種情境,應有盡有!✯✯超過500張照片素材 ✕ 插畫技法解析 ✕ 三位人氣繪師示範✯✯這不只是一本文字與圖片堆疊的參考書,而是由插畫家出發、為插畫家打造的創作指南。書中不僅詳盡解說如何從照片建構角色骨架、配置畫面,更邀請三位知名創作者Sakusya2、Ixy、西義之實際示範,展示如何將照片素材轉化為風格鮮明、充滿生命力的插畫。即使你是對人體動作不熟悉的新手,只要跟著本書描摹、轉化、發揮,便能一步步打造屬於自己的角色魅力。✯✯真誠與幽默交織的創作起點✯✯齋藤直葵老師不惜親自擺出各種帥氣、可愛、甚至搞笑的姿勢,只為讓創作者能安心描圖、自由揮灑靈感。每一個少女回眸、英雄出招、戀人擁抱的姿勢,都傳遞出對創作的熱愛與理解。正是這份用心,造就了不僅實用,還讓人會心一笑的「最強姿勢集」!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職業插畫家,還是剛踏入繪畫世界的新手,這本書都值得成為你創作旅途上珍貴的靈感寶庫!
【電子書】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沈中怡的空間學: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界限
以搖滾樂為起點,串連哈佛建築訓練、紐約實戰經驗與在地實踐歷程,呈現中怡設計創辦人沈中怡如何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框架。本書分為設計歷程、策略思維與故事實例三大面向,揭示他如何在快節奏決策中堅持設計品質,從空間概念、平面構成、建築姿態到氛圍營造,層層推進設計深度,讓建築理念落實於生活美學,實現空間的餘韻與靈魂。本書不僅為空間設計專業者提供實務參照,更為關注品牌與設計融合者開啟嶄新視野。 [本書特色]1. 跨界視野:搖滾與建築的交會 以極具個人色彩的生命轉折作為開場,從搖滾樂夢到建築師的轉變,不僅是職涯的選擇,更彰顯設計思維中「破框」、「實驗性」的源起。 呈現沈中怡如何將音樂對節奏與氛圍的敏感度,轉化為空間設計的觸媒,為讀者開啟理解設計多元起點的嶄新角度。2. 從哈佛到中怡設計:美式訓練、亞洲落地 作者為美國哈佛建築研究所碩士、紐約州註冊建築師,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融合國際設計觀點與本地實戰。 詳實紀錄創業歷程與轉型過程,揭示設計師如何在台灣地產市場建立品牌語彙,成為跨足建築、室內、地產策略的先行者。3. 品牌導向的空間策略思考 以品牌為核心思維,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商業策略的關係。 「起、承、轉、合」四階段式的設計流程,揭示從概念成型到實體呈現的關鍵節點與設計選擇,為從業者提供可操作的實務參考。4. 案例解析直擊實務操作 精選多個代表性設計案,包括ANNA SUI眼鏡店、電影公園、家居璽玉等等,具備高度辨識度與實用性。 結合平面策略、建築姿態與氛圍營造,層層深入解析如何應對不同基地條件與市場需求,保有設計品質與創意表現。 [目標讀者] 品牌與策略領域人士:書中深入探討品牌導向設計策略,展示如何從品牌價值出發轉化為空間語言。 有志於地產設計領域的讀者:全書多聚焦地產開發背景下的設計實務,深入解析設計者如何回應地產商業目標、土地條件與市場需求,實現高品質設計,為有志進入或深耕地產設計領域者提供第一手經驗與操作脈絡。 創業或轉型中的設計師:沈中怡的創業與轉型歷程,提供值得借鏡的思考模式與經驗分享。 設計相關從業人員與學生:實戰導向、系統思維,呈現建築師如何從概念到落地,在複雜市場中保持創意與專業平衡。 對建築與設計有興趣的讀者:不僅提供實用的專業知識,更以故事形式貼近人心,兼具可讀性與啟發性。
【電子書】解剖廊香教堂
廊香教堂為何成為建築語言的轉折點? 深度剖析柯比意最無法被超越的現代建築代表作,揉合理論與實務的經典之作, 揭開廊香教堂空間語法、信仰象徵與形式辯證的多重面貌。 本書聚焦於現代建築史中最具神祕色彩且無法被超越的代表作──柯比意(Le Corbusier)所設計的廊香教堂(Notre-Dame-du-Haut),透過深刻的空間解析與語言再解讀,重新審視它作為建築思潮「轉向」起點的象徵意義。作者從教堂在地理與歷史脈絡中的生成開始,逐步揭示其在功能使用、形式語彙、儀式需求與信仰象徵之間的層層矛盾與辯證。以「前言」為出發,梳理從高第(Antoni Gaudí)到柯比意之間的建築思想演變,並深入探討建築師如何藉由一系列空間元素(如牆、窗、柱、屋頂)構築出一座「無法複製」的教堂。接著,書中細緻分析「平面配型+外教堂」的配置策略,從座位區、聖壇、告解室、中軸線到內外教堂的關係邏輯,強調每一個設計選擇背後的信仰重量與現實鬥爭。本書不是單純的建築導覽或歷史回顧,而是一場思想上的旅程。它邀請讀者進入空間構成的深層語義,理解「轉向」不只是形式上的革新,更是建築師與時代對話的回應。透過廊香教堂這座「前所未有」的建築,作者嘗試開啟當代建築人對神聖性、社會性與建築語言之間關係的重新思考。【本書特色】· 空間語言的深層解構從建築基本元素切入,深入分析牆、窗、門、塔等構成,展現廊香教堂獨特的構築邏輯與其背後的建築語法創新。· 轉向理論的原點剖析探討廊香教堂如何成為現代建築語言「轉向」的臨界點,回應信仰與現代性的拉鋸與整合。· 建築與信仰的對話書中不僅處理形式與空間,更深入揭露宗教、儀式與信仰在建築實踐中如何影響設計決策。· 前所未見的觀點與視角避免單一功能性或美學討論,以「問題解決」的觀點回應空間配置的每一個困境,呈現建築設計的過程性與複雜性。· 適合建築設計實務者與研究者閱讀本書結合設計經驗與理論思考,對於從事建築設計、教堂建築研究或空間思辨的讀者皆具高度參考價值。
【電子書】住宅漏水修繕完全攻略:教你看懂現象、找對廠商、用對工法、選對材料,到驗收不再白花錢一次搞定
裝修沒搞好,小心你家變「水世界」!明明才剛做好牆面防水,颱風一來又開始漏水客廳的壁癌常常復發,每次抓漏根本沒解決問題沒有下雨,我家天花板竟然開始滴水上述情境是台灣無數租屋族、身為修繕苦守的屋主,以及有老屋翻修需求者的真實日常。根據內政部公布全國房地產消費糾紛的排名,其中房屋漏水問題長年位居排行榜之首,其次為施工瑕疵。漏水、壁癌不只發生在老屋,事實上,從新成屋、中古屋到老屋,只要結構、材料、施工細節有瑕疵,漏水問題隨時都可能找上門。一旦發生,不但破壞裝潢、毀損家具,還會使結構受潮劣化,造成壁癌、黴菌滋生,長期下來更可能會危害呼吸道健康、誘發過敏。麻煩的是,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防水、抓漏看似簡單,實際上從施工方法、材料選用到驗收,處處藏有眉角。 ☑詳解六大住宅漏水現象,天、地、壁問題一次解析☑選對廠商、掌握簽約細節,避免錯誤與浪費☑抓漏步驟 + 防水流程 + 驗收要點,漏水原因到驗收完全拆解本書從基礎觀念切入,介紹漏水可能的來源、如何判斷是否漏水,以及教你找對廠商、掌握施工簽約的重點。在實務層面,整理住宅常見的六大漏水現象,從天、地、壁一一破解合適的抓漏和防水材料與方法,同時提供驗收要點,不再於多種施工方式和報價中吃虧,真正掌握防漏水與施工的關鍵知識與實戰技巧。
【電子書】圖解螺絲全書:統括功能面、規格面、工具面、加工面,全方位實現從選用活用規格品到自行製造的實務能力
當想要鎖緊時,螺絲必須能牢固不鬆動;而想要鬆開時,螺絲又必須能被輕易鬆開。螺絲,就是這樣必須具備兩種相反性質、小卻關鍵的機械零件。「螺絲」是製造有形物件時不可或缺的機械零件之一。動手實踐的自造者,在進行機械設計時,需要決定螺絲所需的形狀、尺寸與材質。尤其是強度設計,需要根據抗拉強度的計算結果等參數,選擇強度等級相符的螺栓及螺帽。更應該事先考量螺絲的鎖固工具、預孔的加工與尺寸(公稱直徑)、螺絲的位置、螺絲長度等。無論是選擇現有的規格品或是自行製造專屬的螺絲,前者需要具備能夠選用適當的螺絲並加以應用的能力,後者透過學習如何使用切削加工、鐓製及滾製加工、3D列印等來製作螺絲,同時可加深對螺絲工法的理解。本書專為愈來愈多的自造者讀者量身打造,透過本書能夠學習到螺絲全方位的完備知識,並且透過動手實踐,將創意具體實現。 數位製造時代來臨,滿足創客自造設計的國際規格與高附加價值需求運用螺絲功能結構×材料力學×加工處理,活化製造運動和STEAM教育理念本書特色:‧鎖固與鬆動防範措施須知:螺絲力學、鎖固管控與鎖固工具;旋轉鬆動與非旋轉鬆動‧規格國際標準化:JIS、ISO、公制、英制、識別記號、尺寸公差、螺絲用語、共通規格等‧螺紋螺絲種類知識一應俱全:各部位名稱(螺紋角度、螺距、有效直徑)、形狀(公制螺紋、統一標準螺紋、管螺紋)、種類(小螺絲、自攻螺絲、止迴螺絲、螺栓、螺帽、墊圈)‧螺絲材料與強度全面掌握:理解各種材料(鋼、銅、金屬、塑膠等)、表面處理(電鍍、無電鍍、熱浸鍍等)、機械性質(拉抗強度、韌性、耐蝕性、耐熱性等)與強度(彈性與塑性、應力、彈性模量、應變等)‧螺絲如何製造而成的各種加工法:切削加工(會產生切削屑,產品尺寸會小於原本材料)、塑性加工(不會切斷金屬材料內部的纖維狀組織,可提高其耐磨損性等)、3D列印 讀完本書你將學會:第1章自造者必備知識‧自造者展覽‧螺絲歷史第2~4章了解螺絲‧作用‧規格‧種類使用螺絲‧材料‧強度‧力學‧鎖固‧工具製造螺絲‧切削加工‧塑性加工‧3D列印第5章螺絲發展及未來‧業界作品‧玩具及教材
【電子書】多彩:讓世界為之瘋狂的百歲時尚阿嬤艾瑞絲.埃普菲爾的多彩人生
無與倫比、傳奇指標、離經叛道的 ──艾瑞絲.埃普菲爾 IRIS APFEL 1921.8.29-2024.3.1 「More is more and less is a bore.(多即是好,少很無聊!)」 時尚不只是穿衣風格,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這是艾瑞絲・埃普菲爾(Iris Apfel, 1921–2024)一生的實踐與宣言。 & 世界上最老的年輕人,在全球熱搜高度十分火紅的高齡102歲時尚阿嬤艾瑞絲.埃普菲爾在2024年3月1日告別了人世,但她留下來的思想與視覺遺產,使恭逢其盛世的我輩深獲啟發且受益無窮。她對時尚那種鮮明果敢無畏的詮釋深植你我心中,見過一次永生難忘。 & 2023年夏天,在迎接102歲生日之際,她拿起紙筆,開始了她的傳世之書寫作計畫。 本書收錄超過三百張私人照片,以及來自舊世界織工檔案匣從未公開過的美麗布料。艾瑞絲那令人讚嘆的充沛精力躍然紙上,娓娓道來她的創意作品、冒險經歷,以及她那堅定不移的信念:色彩與創意是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 & 本書集萃艾瑞絲人生哲學精鑰,分享這位永恆時尚明星為何隨年紀增加,從不被潮流擊退,反而更受歡迎,始終走在時代尖端的祕密!──她做到了凡人你我無法做到的境界:忠於做自己!以六大主題揭示她的時尚觀與人生哲學,結合繽紛視覺設計與生動敘述,描繪她如何透過色彩、圖案與材質表達自我,並闡述風格背後的深層價值──穿衣是一種自我理解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 這不僅是一本風格誌,更是一則激勵人心的生命故事,鼓舞讀者思考: 我能否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我,能否也成為經典? & 【本書特色】 1.創意靈感的繆斯:全書充滿艾瑞絲·埃普菲爾各種創意、多彩、大膽的穿搭,既時髦又新鮮,炸表的意想不到,瘋狂到令人耳目一新,帶來視覺刺激與創意靈感。 2.每一頁版面設計本身就是一頁藝術品:每一頁都採用艾瑞絲自己的各種古董收藏品元素編排。 3.時尚界最特立獨行、穿搭最吸睛的百歲設計師兼偶像:老老少少最好的典範,你可以老但老得很優雅,毋需拷貝不必擔憂,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的特有風格。 4.「時尚」不只是一種美學,而是展現你看待自己和看待這世界的觀點:這輩子你只有一趟旅程,大膽無懼地表現自己吧,開發你的特質並傳播出去,享受吧。 5.活到百歲的熱愛工作狂人,最強大的能量體:一本跨類心靈勵志書,其形式歸類於視覺藝術時尚領域,內容卻無比勵志。所有讀者都會對艾瑞絲·埃普菲爾「有態度的」生命哲學,產生敬意並起而傚之,百歲的她直到離開人世之前,仍熱愛工作不愛退休,也感謝每一個工作機會。她的人生哲學,鼓舞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如何學習老而不老的方法,如何珍愛短暫生命並以最大限度發揮潛能,讀者得以在這樣美麗多彩的圖文下重新思考色彩、圖案、材質與彼此組合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艾瑞絲帶你我展開一場由裡而外的價值觀反思之旅。我是誰?我將可能活出怎樣的人生?一切操之在我。
【電子書】蕭邦的鋼琴與他的前奏曲
小島上的無名鋼琴,經蕭邦之手而成傳奇 它見證《前奏曲》降世,卻在戰火中悄然佚失...... 100餘張珍貴歷史圖片與故事,帶你重回浪漫主義音樂時代專文推薦/審閱人(上/下)林秋姿 | 旅奧鋼琴家暨大鍵琴家吳毓庭 | 印第安納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本書特色1. 最優美的音樂傳記——Amazon 4.3顆星,講述音樂家蕭邦創作《前奏曲》之鋼琴及蘭多芙斯卡追隨之歷程2. 本書內含100+張珍貴照片,目睹各式珍貴畫作、手抄、黑白照片3. 文本優美流暢,得以一窺橫跨百年歐洲的音樂傳記本書簡介 1830年,在西班牙馬約卡島(Majorca)的港口帕爾馬城(Palma),胡安‧包薩(Juan Bauza)細心地鋸木、刨木、上弦,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製作一架島上罕見的樂器──鋼琴。他想不到的是,這架琴後來的主人將會以之創造出永垂不朽的雋永樂章、新穎的音樂概念,更將深深影響一整個時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 1838年11月,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與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和她的兩個孩子從巴黎前往巴塞隆納,再搭船前往馬約卡島,以躲避巴黎的濕冷寒冬。他們在帕爾馬山區一處半廢棄的修道院落腳。他們設法在島上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打造居家,唯一的問題是:蕭邦從巴黎寄來的鋼琴遲遲不能抵達。最後友人為他找來包薩製造的小鋼琴,讓蕭邦得以創造出浪漫主義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著名的二十四首前奏曲(24 Preludes)。從喬治桑的紀錄,我們可以知道蕭邦作曲時的舉動、心境、表情和島上生活的點點滴滴,而島上偶爾的暴雨和大自然的聲響,也被蕭邦巧妙融入樂曲之中。 時序推移,蕭邦與喬治桑回到巴黎,最後分道揚鑣,老死不再相見。1849年,蕭邦死於困擾他多年的肺結核。七十個年頭過去,這架鋼琴依舊佇立在修道院的小房間內,直到1913年,猶太裔的波蘭音樂家蘭多芙絲卡(Wanda Landowska, 1879-1959)重新踏上了當年蕭邦與喬治桑的旅程,輾轉到了修道院,並帶走了這架鋼琴。 二次大戰期間(1935-1949),納粹佔領波蘭和法國,並宣稱蕭邦和其音樂是屬於他們的,他們搶走蘭多芙絲卡所有的藝術珍藏──當然也包括那架鋼琴。蘭多芙絲卡只好遠走美國避難,終生未再踏足歐陸,也未再見到這架蕭邦的鋼琴。 身兼指揮家和作家的保羅・齊迪亞(Paul Kildea)無意中得知了這架鋼琴的故事,他四處尋訪鋼琴下落而未果,最終轉而追尋起蕭邦前奏曲的歷史。透過演奏這些曲子的樂器、詮釋曲子的鋼琴家,以及曲子所代表的傳統,一步步探索這位深受世人愛戴的作曲家蕭邦與這組重要作品的故事。當中穿插了蕭邦與喬治桑的分分合合,闡述了蘭多芙絲卡與蕭邦的關聯,同時將這一世紀關鍵數十年的歐陸文化和政治史融入書中。 蕭邦與蘭多芙絲卡的故事,可說是歐洲最動盪的一個世紀的寫照,當中歷經了多次革命、兩次世界大戰,音樂則從沙龍走向對人民開放的音樂廳,國家體制也從君主制過渡到共和制。作者以蕭邦的鋼琴為主軸,以蕭邦的信件、喬治桑的紀錄、時人的評論與傳記、180多張珍貴圖片與照片為基底,最後以優美的筆法交織出書中故事,帶領讀者踏上浪漫主義音樂的旅程,並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音樂隨時代變遷的意義。各界好評一本非同凡響的好書,旁微博引、文采動人……齊迪亞先生優雅地橫跨數十年歷史,頁頁滿載精彩細節……出色無比。——《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包羅萬象的故事……以優美文筆出之,齊迪亞探索了鋼琴製造的發展史,以及它如何改變了鋼琴家使用它們的方式;此中最大的亮點,自然是蕭邦的音樂。——Jonathan Rosenberg,《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音樂愛好者必會津津有味地拜讀這本迷人的著作。——Roger Kamien,《音樂:一種鑑賞》(Music: An Appreciation)作者精彩的作品,談論音樂、音樂家、文化的相似與差異、革命的鮮血,以及崇高藝術帶來的救贖。齊迪亞不僅文筆優雅,更妙語如珠。——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魅力十足且耐人尋味,無論歷史初學者或音樂史重度讀者都適合一讀。——《紐約書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透過追尋包薩的鋼琴以及曾彈奏過它的音樂家們,齊迪亞成功結合了音樂表演與接受史,使我們更加接近這些音樂。——Anna Picard,《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趣味盎然……出色悅耳地捕捉到蕭邦的天才之處。——《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電子書】論中國之庭園:中國庭園與性情之教
本書早於民國四十年冬,由新亞書院至台中農院講授「造園學」時寫成。目的在使研習「造園學」之大學生徒,對中國以前之造園,有較深之瞭解。此所謂較深之瞭解,即將中國以前之庭園,以至花木,與中國性情之教一併論列,俾知中國造園之一大文化精神之淵源,且由此以具體之事物,指點中國文化精義之所在。
【電子書】當代藝術關鍵詞100
★ 全方位解讀 ★一本看懂當代藝術的「保證不迷路指南」! 100 個關鍵詞,快速掌握當代藝術流派與思想潮流 100 個關鍵詞,輕鬆踏上欣賞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捷徑 100 個關鍵詞,簡單有趣一讀就懂,專有名詞不再生僻晦澀 100 個關鍵詞,家具.建築.攝影.表演,發掘當代藝術無所不在 100 個關鍵詞,看見杜象、畢卡索、安迪.沃荷等大師的創作背景與原點 王俊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胡永芬 獨立策展人姚瑞中 藝術家 袁廣鳴 媒體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黃才郎 前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專業推薦◆當代藝術座標縱軸(藝術流派)+ 橫軸(思想概念)= 100個關鍵詞,全面解讀當代藝術!▍50個藝術流派:依年代順序,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慕夏的新藝術與畢卡索的立體主義,到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森山大道的當代攝影─每個關鍵詞分成三部分─►概要:該流派名稱由來、發展時期、盛行地區、代表性藝術家與作品等►詳細說明:該項藝術運動之興起、鼎盛時期,以及衰微的歷史經過►進展:與其他藝術運動的關係▍50個思想概念:從時代背景或主要思潮切入,了解「意識形態」、「御宅族」、「白立方空間」等名詞的起源、定義,以及它們在當代藝術中扮演的角色─每個關鍵詞分成三部分─►概要:概念的基本定義►詳細說明:圍繞著概念的其他相關知識►進展:概念的其他用法 許多被稱為當代藝術的作品,總是讓人摸不著頭緒:杜象簽名在便器上,為什麼是藝術觀念上的革新?村上隆製作的人形公仔、赫斯特將鯊魚泡在福馬林中,為什麼是藝術作品?看了也未必懂在畫什麼的抽象畫、以文字或聲音作為創作概念的藝術形式,都被稱為當代藝術,但為何與我們所理解的「藝術」定義相去甚遠? 當代藝術近年來蔚為風潮,但總免不了被認為艱澀難懂,門檻甚高。理解當代藝術的難處,主要原因在於無法條理清楚地歸納出作品相關的遊戲規則,從「綜合主義」、「新印象派」、「野獸主義」到「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隨著創作媒材多樣化,藝術有了更多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本書專為這些不知如何入門的人所設計,簡潔整理出理解當代藝術能派上用場的一百個關鍵詞,讓各位在前往參觀展覽時,當作隨身說明手冊。或是在閱讀雜誌藝術報導時,做為延伸學習之用。對當代藝術有興趣的讀者,若能活用本書,美好的藝術就會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電子書】從無力到穩定!芭蕾舞者的肌肉鍛鍊術
~原來這就是「用對肌肉」的感覺!~輕鬆掌握芭蕾動作訣竅,舞出穩定、優雅的身體線條!【本書特色】◎聚焦芭蕾舞關鍵肌群,解析腹肌、髂腰肌、足弓等重要部位,打造更具表現力的身體!◎結合「呼吸」、「穴道」與「解剖原理」,用最安全有效的方式開啟核心肌力!◎對應常見問題,提出精準調整方法,適合成人初學者、進階舞者與芭蕾教師參考使用!「收小腹!」「不要聳肩!」「腳趾再用力!」──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課堂叮嚀,你是否曾經苦苦練習,卻始終找不到正確的用力方式?明明努力了,腿卻抬不起來、轉圈總是搖晃?其實,關鍵就在於你是否真正「啟動」了正確的芭蕾肌肉!★★用解剖視角打造「會跳舞的肌肉」★★《從無力到穩定!芭蕾舞者的肌肉鍛鍊術》是由日本知名「芭蕾舞者治療所」院長島田智史撰寫,以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基礎,精準分析舞蹈所需肌群的功能與調整方法。從最基礎的核心肌力出發,延伸至踮腳、轉圈、抬腿等動作所需肌群,並透過豐富圖解與自我調整練習,幫助讀者實際「喚醒」舞蹈所需肌力,讓練習不再只是憑感覺,而是具備科學依據的身體理解!★★理解動作邏輯,讓每一刻練習都更有效!★★不同於姊妹作《從僵硬到優雅!芭蕾舞者的自我調整術》,將焦點進一步延伸至【肌肉鍛鍊與身體控制力】,為舞者突破動作瓶頸的絕佳指南。當我們真正理解並掌握自己的身體,不再被技巧所困,才能更自在地舞動、穩健地站立、優雅地飛翔,綻放出屬於自己、純粹而動人的芭蕾之美!~原來這就是「用對肌肉」的感覺!~輕鬆掌握芭蕾動作訣竅,舞出穩定、優雅的身體線條!【本書特色】◎聚焦芭蕾舞關鍵肌群,解析腹肌、髂腰肌、足弓等重要部位,打造更具表現力的身體!◎結合「呼吸」、「穴道」與「解剖原理」,用最安全有效的方式開啟核心肌力!◎對應常見問題,提出精準調整方法,適合成人初學者、進階舞者與芭蕾教師參考使用!「收小腹!」「不要聳肩!」「腳趾再用力!」──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課堂叮嚀,你是否曾經苦苦練習,卻始終找不到正確的用力方式?明明努力了,腿卻抬不起來、轉圈總是搖晃?其實,關鍵就在於你是否真正「啟動」了正確的芭蕾肌肉!★★用解剖視角打造「會跳舞的肌肉」★★《從無力到穩定!芭蕾舞者的肌肉鍛鍊術》是由日本知名「芭蕾舞者治療所」院長島田智史撰寫,以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基礎,精準分析舞蹈所需肌群的功能與調整方法。從最基礎的核心肌力出發,延伸至踮腳、轉圈、抬腿等動作所需肌群,並透過豐富圖解與自我調整練習,幫助讀者實際「喚醒」舞蹈所需肌力,讓練習不再只是憑感覺,而是具備科學依據的身體理解!★★理解動作邏輯,讓每一刻練習都更有效!★★不同於姊妹作《從僵硬到優雅!芭蕾舞者的自我調整術》,將焦點進一步延伸至【肌肉鍛鍊與身體控制力】,為舞者突破動作瓶頸的絕佳指南。當我們真正理解並掌握自己的身體,不再被技巧所困,才能更自在地舞動、穩健地站立、優雅地飛翔,綻放出屬於自己、純粹而動人的芭蕾之美!
【電子書】藝術初登場:史上第一次!30個藝術史上的開創時刻,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30件經典作品,輕鬆探索藝術史的開創性里程碑✭ ✭六大主題打破時空界限,從中世紀到當代藝術作品交織對話✭ ✭英國Amazon五星好評✭ & 第一幅親吻、第一幅自畫像、第一幅抽象畫作⋯⋯ 反戰、女權、種族、宗教到自我觀看 從祭壇畫到街頭塗鴉、從版畫到行為藝術, 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在當代有何意義? 還原作品「第一次」登台現場,顛覆你對藝術史的既定印象 藝術史重要轉折點,這些創舉如何震撼時代? & 「這本書試圖還原一個創作者的涉險時刻――如何進行選擇,如何突破當下時空的常態,留下作品和創作者自身的衝突張力。」──吳俞萱(詩人)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王俊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 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吳俞萱|詩人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超人氣部落格──漫遊藝術史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拋開傳統的「主義」框架,藝術的真實,往往來自一些看似簡單、卻深具意義的「第一次」──第一次描繪自己的模樣、第一次捕捉到微笑的神態,第一次忠實地再現熟悉的地方,第一次創作出帶有女性主義精神或反戰情懷的作品。 藝術正是透過這些簡單卻突破性的創舉,不斷演變、翻新。 藝術史學者尼克・特連精選30件經典作品,以歡愉、痛苦、風格與技法、想法與概念、肖像、現實與日常六大主題為軸線,拼組出一種全新的觀看方式。通 過親切的命題,揭示了傑作背後迷人的故事,以簡單而有趣的方式,講述那些開創性作品的誕生過程,並補充其後續影響,展示這些作品如何啟發後來的創作。提供 耳目一新的敘事角度,讓讀者理解那些被稱為「傑作」的作品,究竟為何重要──因為它們在藝術史中,第一次照亮了未知的可能。 & 「想一探藝術史的精彩,又不必親臨美術館?這本書恰如其分地滿足了這樣的渴望。」──《出版人週刊》 「即使您是藝術史的新手,也會覺得這本書非常有趣。」──書評網站Goodreads讀者 & Amazon五星好評 「這是一本充分研究分析的藝術書,作者顯然有出色的藝術史背景。包含不同國籍的藝術家、以及大量的女性藝術家,從而展現了他的見識之廣。」 「我對藝術史非常有興趣,而這本書帶給我嶄新的視角」「這是一本可以深入學習新知的完美著作。標誌性作品背後的精彩故事」
【電子書】1984:流行音樂變酷的一年
1984年,流行音樂「出櫃」了,也更「酷」了。這一年,流行音樂似乎走在最前沿,將同志的議題、觀念與人物帶入集體意識。這是一場悄然發生的革命……★《衛報》年度好書★★《Clash》年度好書★★酷愛推薦★HUSH│小樹│周耀輝│林貓王│陳冠亨│陳珊妮│黃耀明│簡妙如│顏伯駿 皇后合唱團(Queen)強勢復出,但Radio Ga Ga竟然被一首可能是史上最「同志」的歌曲所擊敗? 瑪丹娜(Madonna)在首屆MTV大獎上的演出為什麼成為流行文化史上最經典的時刻之一? 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一九八四時刻」提前在一九七三年就上演了? 〈小鎮男孩〉(Smalltown Boy)的黑膠唱片內圈刻上了倫敦同志支援熱線的電話號碼? 為什麼〈高速電子舞曲〉(High Energy)可以在夜店排行榜上稱霸整整十一週,風靡全球舞池? 王子(Prince)為電影《紫雨》(Purple Rain)錄製的最後一首歌曲創下華納兄弟史上最快銷售紀錄? 皇后合唱團、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大衛‧鮑伊、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法蘭基勇闖好萊塢(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瑪丹娜、王子、艾爾頓‧強(Elton John)、渾合唱團(Wham!)、布朗斯基節拍樂團(Bronski Beat)、辛蒂・羅波(Cyndi Lauper)、席維斯特(Sylvester)…… 作家兼DJ伊恩‧韋德(Ian Wade)聚焦於一九八四這個關鍵年份,通過眾多歌手或樂團的創作、演出和言行,探討這些富開創性的音樂人在之前、期間和之後對同志社群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展示了他們怎樣突破障礙,激盪出至今仍在擴散的漣漪。 本書將帶我們回到華麗閃爍卻也充滿危機的一九八O年代,重新刻畫重金屬、龐克、高速電子舞曲等此起彼落的音樂潮流,也揭示了一系列隱藏在大眾視線背後的酷兒文化現象,以及當時社會環境所做出的回應:狂喜、困惑或厭惡。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向流行金曲、舞台巨星與先行者致敬。 ★以嶄新視角考察流行音樂,從流行音樂追溯同志文化史。 ★收錄作者推薦歌單,邊讀邊沉浸於懷舊經典與另類遺珠。 ★開啟全新書系Culture+,跟上潮流,或者放眼邊界,一起拓寬文化場域。包容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舉杯慶祝這些曾經推動變革的時刻。獻給所有曾經抵抗、推動、甚至直接擊碎障礙的大膽藝術家——那些怪胎、異類、變裝者與開拓者,他們開闢了另一條道路,也照亮了地下世界;獻給那些為群體發聲,並以行動回饋社群的偶像;獻給那些用短短三、四分鐘的音樂,讓人感受到被看見、被聆聽的珍貴時刻;敬那些曾對我們說「你並不孤單」、「不要害怕」或「未來會更好」的歌聲。這正是流行音樂的力量。──後記骯髒的、神聖的、救贖的、自毀的、陰柔的、陽剛的,原來矛盾的元素可以同時集於一個人、一組樂團、一張專輯或一首歌。──陳冠亨【好評連場】 陳冠亨│樂評人、Blow 吹音樂總主筆 專文導讀 HUSH│創作歌手 小樹│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 周耀輝│學者、詞人 林貓王│DJ 陳珊妮│音樂人 黃耀明│音樂人 簡妙如│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顏伯駿│三頁文有限公司 創辦人 這本書的想法,回頭檢視一段同志流行音樂史,根本就是從我腦中偷走的吧。(被踢飛) 同婚不是運動終點,且平權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小樹 單一的聲音,可怕啊,我們異類就要唱歌,不特別協調,自得其樂。這本書,就是證明。多年前,寫過一首詞,叫《酷兒》,借當中兩句作為書的小註腳:「記住明日會更好/我願陪著你擋今天的冷酷」。──周耀輝 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帶台灣讀者了解更多1980年代的Glam Rock,或當時在歐美崛起的性別越界反抗及同志運動。──簡妙如 當流行樂成了同志文化的暗號,當舞步蘊藏了不被允許的聲音,我們才懂:酷,是一場最勇敢的革命。──顏伯駿 對流行文化史上最粉紅的十二個月發生的事情進行了充滿愛的綜述。──《觀察家》 對二十世紀八O年代的華麗詮釋。──《泰晤士報》 這是一首對同性戀流行音樂革命者的頌歌,同時也是一部尖銳的社會歷史。……韋德是一位熱情、富洞察力、坦率和有趣的作家,令人信服地闡述了他的觀點。──保羅‧惠特洛(Paul Whitelaw),英國《大誌雜誌》 我自己不是同志,但看了還是相當感動,對那個時代的感動,還有對同志權益一路走來歷經這麼多打壓和歧視,是因為這些偉大又閃耀的音樂人的勇敢和衝撞,才走到今天。──李雅玲(本書譯者)【讀者盛讚】 「一九八O年代對於LGBTQ+群體來說是黑暗而艱難的時期,需要應對愛滋病、歧視和仇視同性戀的小報媒體,但作者講述了流行音樂如何抓住機遇並『出櫃』,展示了音樂如何設法超越陰霾。 這本書充滿激情和趣味,其中關於 Frankie、Bronski Beat、Hazell Dean、Divine和 High Energy的章節在熾熱而沉重的迪斯科燈光下閃閃發光,就像一件亮片上衣。……有時你幾乎可以聞到乾冰、戊醇和溢出的啤酒的味道。 這不僅是一本有趣的讀物,也是一份重要的文件,講述了 LGBTQ+表演者(及其流行盟友)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整體文化。因此,對於年輕的LGBTQ+人群來說,這是一本特別重要的書,他們正在尋求(快速而有趣的)歷史課,因為要『了解自己』,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歷史——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為了增加閱讀體驗,我播放了閱讀時提到的歌曲,為我帶來了一股巨大的懷舊之情。」 「精彩地剖析了一個流行音樂的非凡時代。」【精華回放】►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法蘭基勇闖好萊塢 當〈放鬆〉成功將保羅・麥卡尼的〈和平之笛〉擠下榜首後,法蘭基勇闖好萊塢正式成為流行樂壇的新星——不過也必須承認,他們的明星魅力,與其說來自於音樂本身,更像是透過淫穢、爭議與醜聞所激起的社會震撼。►QUEEN皇后合唱團 如果佛萊迪還活著,如今肯定能夠完全擁抱最真實的自我——或許會在Instagram上活躍,分享自己與貓的照片,偶爾還會翻出幾張自己最放蕩不羈時期的舊照。」但他不會是搖滾界唯一一位喜愛皮革的同志巨星。►JUDAS PRIEST猶太祭司樂團 「音樂世界裡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恐同情緒。如果我們對此有障礙,應該尋求協助,找出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因為如果你對男同志和女同志有障礙,那麼你可能也會在種族議題上有障礙,或者在宗教層面上有障礙。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探索自己的人道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人,然後別再去管別人的事。」►MADONNA瑪丹娜 瑪丹娜仍然大膽宣稱自己是「迪斯可歌手」,這本身就幾乎是一種政治表態。迪斯可音樂的根源來自黑人與同志社群,這些族群曾在Paradise Garage夜店等場所聚集,也與日後的夜店文化發展息息相關。►SOFT CELL軟細胞/MARC ALMOND馬克・阿蒙德 這張專輯根本是酸澀、殘暴、混亂的「反流行」音樂,事實上,稱之為「流行音樂」簡直是天方夜譚——樂器被操到極限,歌詞描述了西班牙裔變裝皇后、性與毒品的空虛……《索多瑪的最後一夜》,就是兩個過度放縱一切、已經完全失控的人做出的音樂。►PET SHOP BOYS寵物店男孩 「同志流行音樂」通常被歸類為幾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可能是閃亮、誇張、充滿歡樂的(如滅跡合唱團〔Erasure〕),也可能是骯髒、迷亂,甚至帶有創傷(如軟細胞),或是激進、充滿政治意識(如布朗斯基節拍)。然而,寵物店男孩巧妙地在這些風格之間遊走,融合並創造出一種讓人能夠產生共鳴的音樂形式。►BRONSKI BEAT布朗斯基節拍樂團 「同志身分並不只是『緞帶與洋裝』,也不是『刻意煽動與挑釁』。……是時候讓人們看看同志的多樣性了。」►DAVID BOWIE大衛・鮑伊 一九八四年本該是「最鮑伊」的一年,卻成為他光芒黯淡、變得無聊甚至有點糟糕的一年。當時流行音樂正迎來一場酷兒時刻,但那位曾經站在最前線、讓世界看見「非異性戀存在方式」的人,此刻卻看起來像是後悔當初曾說過那些話。►CULTURE CLUB文化俱樂部/BOY GEORGE喬治男孩 變裝文化能夠進入主流,喬治不僅是關鍵推手之一,更親身走在最前線,讓世人見識到這場革命的可能性。►SYLVESTER席維斯特 「我不是為了震撼誰而存在的,真正的才華,就是能夠站上舞台,並且好好演出。」►PRINCE王子 王子本身就是一場對立元素的碰撞——搖滾與靈魂樂、龐克與放克、黑人與白人、男性與女性、性愛與信仰。而這種衝突,最終透過「紫色」成為他的招牌形象。
【電子書】90天認知繪畫法-女性篇:運用科學方法,高效練就人物畫功
~只要90天,全方位掌握女性人體描繪法~參與好萊塢電影《刀鋒戰士》《星際傳奇》《凡赫辛》《功夫熊貓》等製作的專業藝術家不藏私公開經科學驗證有效的快速學畫法!【本書特色】◎不同於市面一般繪畫教學書,方法系統化且有理論依據,學習更高效!◎大篇幅空白練習區,帶你按照科學方法一步步掌握女性人體的五官與骨架!◎90天快速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穿插讓大腦與雙手休息的時間規劃,勞逸結合無壓力!\用科學方法學會畫畫,原來可以這麼簡單!/你是否曾苦惱於畫不出腦海中的圖像?明明看了許多教學,卻始終無法掌握人體比例與動態?本書作者傑森.布魯拜克為參與過《刀鋒戰士》《星際傳奇》等好萊塢大片近20年的專業藝術家,而後更投入於漫畫出版事業之中;他將科學方法中的「測試效應」概念,轉化為創新的【認知繪畫法】,只要90天就能快速學會女性人體的五官與骨架。✦經科學驗證的有效學習策略:反覆進行測試與立即回饋,學畫的同時訓練大腦記憶!✦從描線條、模仿到自己創作:手把手帶你一步步練習,幫助你系統性突破瓶頸!✦完整學習歷程也能勞逸結合:每天只要學習兩三頁,穿插休息時間讓大腦重新整理!不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想突破現狀的創作者,《90天認知繪畫法 女性篇:運用科學方法,高效練就人物畫功》將完全顛覆你對學畫的想像,運用正確方法,不僅學得快、還能畫得好,現在就拿起畫筆,開啟90天的轉變之旅吧!
【電子書】圖解貝斯過門:156種世界頂尖樂手過門絕活,技法實務理論徹底解說
創作概念╳指法手法╳樂風示範 從普通變酷變有型,激活你的音樂思考和詮釋力! 出色的過門技巧,是樂章分明、律動抑揚頓挫的關鍵! 本書蒐羅全世界最頂尖的貝斯過門。從演奏特徵、指法、音樂成分全面一探究竟,以樂譜+音樂示範鉅細靡遺重現各樂風156種風格迥異的過門手法。具體提供創作上必要樂理、不同奏法模式及應用。透過大量案型+扎實基本功,開闊演奏眼界、領會名作、獲得創作靈感。無論樂手、音樂總監、編曲、樂迷都是增進詮釋力、品味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1.BLUES、FUNK、JAZZ、JAZZ/FUSION、LATIN、ROCK/POPS、R&B七大音樂類型 2.奏法特徵+樂譜TAB譜+示範音檔,一次掌握經典過門精髓 3.樂理解說+綜合分析雷達圖,手法重點一看就懂 4.最必要的音樂知識+思考方式+具體範例,隨興發揮都有亮點 翻開本書,你將學會52位名貝斯手的精湛奏法與活用法 BLUES Roscoe Beck/素有「緊實低音線」美稱、狄克西女子合唱團等御用樂手 Erving Charles Jr./搖滾樂創始者之一、胖子‧多明諾的貝斯手 Willie Dixon/奠定芝加哥藍調推手 Donald duck Dunn/白人靈魂樂貝斯手始祖、巴布‧狄倫及艾力克‧萊普頓御用樂手 Jerry Jemmott/啟蒙傑可‧帕斯透瑞斯的律動大師 Tommy Shannon/開啟藍調復興風潮的史堤夫雷范與雙重麻煩樂團貝斯手 FUNK Bootsy Collins/百樂門與放克瘋大樂團成員、樹立P-Funk音樂的主要推手 Bernard Edwards/歌曲風靡80年代迪斯可舞廳、奇可樂團貝斯手 Paul Jackson/渾厚大膽音色與曲折節奏、鋼琴家賀比‧漢考克的專輯樂手 Meshell Ndegeocello/有如彈力球的出眾節奏感、融合各種元素的新靈魂樂代表之一 George Porter Jr./當代爵士吉他大師約翰‧史考菲的專輯樂手 Rocco Prestia/緊張與緩和恰如其分、電塔合唱團貝斯手 Bobby Watson/低音扎實的職人型貝斯手、麥克傑克森〈Rock with you〉的樂手 Verdine White/野性節奏帶來令人震撼的粗暴琴弦音、球風火合唱團貝斯手 JAZZ Jimmy Blanton/現代爵士貝斯的原型、艾靈頓公爵管弦樂團成員 Ray Brown/深邃音色與和聲品味出眾的低音線、堪稱爵士貝斯巨人 Ron Carter/以節奏感及優美旋律演繹洗鍊都會感、邁爾士‧戴維斯五重奏樂手 Paul Chambers/音色具推動曲子前進的存在感、邁爾士‧戴維斯樂隊樂手 Scott LaFaro/旋律有如對話的革新表現、比爾‧艾文斯三重奏樂手 Christian McBride/音色厚實節奏搖擺、融合R&B與放克元素的現代頂尖爵士貝斯手 Red Mitchell/演奏五度調音的貝斯達到出神入化 Oscar Pettiford/現代爵士貝斯的原型、咆勃奏法的先驅者 JAZZ/FUSSION Alex Al/即興柔和爵士風聞名於世、麥克傑克森電影《This Is It》演員樂手 Richard Bona/媲美傑可‧帕斯透瑞斯的複雜速彈與變拍的技巧家 Stanley Clarke/花式貝斯獨奏的先驅、回到永恆樂團樂手 Anthony Jackson/有如機器發出的正確節奏與知性低音、素有現代六弦貝斯大師之稱 Abraham Laboriel/俐落穩重的節奏、吉他手公認的頂尖錄音貝斯手 Will Lee/頂尖放克貝斯手 Marcus Miller/Hi-Fi感的擊弦及革新樂句風靡一時的當代電貝斯大師 Jaco Pastorius/電貝斯革新的先驅、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貝斯手之一 Tal Wilkenfeld/音色節奏有女性特有的柔軟堅韌、技巧與創作雙全型貝斯手 LATIN Nico Assumpção/代表巴西的6弦貝斯技巧演奏家 Andy Gonzalez/厚實溫暖重低音、拉丁樂最重要的低音提琴演奏家 Alex Malheiros/演出逾半個世紀巴西爵士放克‧融合爵士Azymuth三重奏貝斯手 Bobby Valentin/ Tito樂團的協調大師 ROCK/POPS Michael Anthony/演奏沒有多餘且簡單有力、范海倫合唱團初代樂手 Adam Clayton/低音渾厚有如匍匐地面、U2樂團貝斯手 Flea/嗆辣紅椒合唱團的傳奇人物 Tom Hamilton/美國硬式搖滾代表史密斯飛船貝斯手 Neil Murray/英國重金屬搖滾始祖白蛇樂團貝斯手 Pino Palladino/音樂性廣闊、艾爾頓‧強等大牌歌手指定樂手 Billy Sheehan/以lead bass五度獲《吉他手》雜誌「最佳搖滾貝斯手」殊榮的技巧派樂手 Sting/音色富黏性、獲16座葛萊美獎肯定的搖滾詩人 John Taylor/新浪漫主義的代表杜蘭杜蘭樂團初代貝斯手 R&B Adam Blackstone/阿姆等HIP-HOP歌手指定樂手 Nathan East/獲美國國會頒發金質獎章成就、世界最受歡迎的音樂家之一 Anthony Harmon/福音樂界的頂尖7弦貝斯手 James Jamerson/對摩城唱片有巨大貢獻、入選搖滾名人堂最具影響力的貝斯大師 Carol Kaye/演奏逾1萬首音樂跨足流行樂、電視電影配樂的傳奇女貝斯手 Robert Pops Popwell/樂器操縱自如的技巧家 Chuck Rainey/貝斯聲辨識度極高的大西洋唱片王牌樂手 Leland Sklar/有如詩歌般的低音旋律、曲風多元的伴奏型貝斯手
【電子書】圖解200種伊斯蘭幾何圖案:最早最多樣的伊斯蘭幾何設計圖集解析
伊斯蘭傳統不描繪人和動物,其藝術以抽象幾何圖案、書法和花卉紋飾為特徵,嚴謹和諧而優雅。與歐洲人文為中心的藝術展現大異其趣。本書特色• 西方設計師理解伊斯蘭藝術之經典著作• 190幅設計線圖+10幅實作彩圖,清晰直觀• 從設計創作端解析原理、方法與技術細節• 比例明確、概念簡單,易於當代設計應用 本書成書於1879年,是現今可見最早有系統調查解析的伊斯蘭幾何設計圖集。作者布爾果安是活躍於當時的法國建築師、設計師及學者,於1874至1875年受法國政府委派前往遠東進行藝術與建築調查。本書輯錄的設計圖涵蓋土耳其、埃及、敘利亞大馬士革、波斯(伊朗)等從中國邊境到歐洲邊境的廣大地區,取自當地匠師的傳統設計,並對這些繁複的交織圖案予以系統化分析,得出這本影響西方深遠的經典之作。不僅直接化為十九世紀末法國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養分與靈感,更成為至今西方設計師理解伊斯蘭裝飾藝術的必經途徑。書中包含190幅設計圖稿和10幅彩色實作圖版,這些圖稿自成美麗雅致的幾何設計,作者不僅在每一幅圖稿中標示設計線,並輔以文字說明,解析繪製原理、方法及工序,揭示隱藏在美麗圖案背後看似繁複、實則秩序井然的幾何結構。拿起鉛筆或打開幾何繪圖工具,跟著工序,一起畫出幾何設計:Step 1 從重複特徵找出基準幾何形狀例如:重複特徵顯示以三角形設計、以方形設計、以菱形設計……等。Step 2 找出基準分布形式例如:分布成六邊形,以八邊形分布、以菱形分布……等。Step 3 設定比例和定位點例如:將頂點分成十二等份,在頂點畫圓,以圓周通過兩條射線的交點畫圓,通過中心畫交叉線……等。Step 4 設定長度&連接對角線例如:以基準三角形底邊的一半為半徑,以每三個分區連接分割點畫對角線的方式畫出星形……等。Step 5 延伸邊線&調整連接元件例如:延伸邊線完成玫瑰花飾,調整連接花飾的五邊形……等。Step 6 成功繪製設計圖例如:原樣描繪、變化創新,新穎原創……等。
【電子書】小宅設計聖經:坪效極致活用,從房型、動線、隔間到機能,小坪數最強規劃法則
微型空間規劃的終極指南! 在都市空間日益緊縮的時代 小宅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 如何在有限的坪數中實現機能、美感與舒適並存? 本書將帶領你破解空間限制,打造理想小宅! 10大NG設計 × 8大黃金法則 × 多元格局應對指南 ※精準點出微型住宅常見誤區,提供實用對策與專業建議! ---------------------------------------------- 小坪數,也能擁有大生活! 全面破解小宅痛點,發揮空間最大潛力 微型住宅常見的10大設計誤區,如收納不足、動線混亂、採光不良等問題,《小宅設計聖經》不僅幫你找出關鍵問題,更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小宅蛻變為高效、宜居的理想空間。 小空間設計一定要懂的8大設計法則 從格局安排、彈性隔間、收納配置、照明策略、家具尺寸到空間整合,系統整理設計師實戰經驗,搭配實景案例,讓你輕鬆掌握規劃邏輯,提升整體空間質感與機能。 各式格局 × 各種居住需求,對應設計重點一次搞懂! 無論是一房、長型、多房格局,或是單身、家庭、銀髮族等不同使用者需求,本書皆提供對應的空間規劃策略與設計實例,幫助設計師與使用者根據條件量身打造最適合的小宅空間。 ---------------------------------------------- 小宅設計前,你該知道的事: 常見空間誤區有哪些?坪數小,該如何分配功能?什麼才是實用又美觀的規劃關鍵? 設計進行中,你該注意的事: 動線怎麼安排最順?怎麼打造靈活收納?空間要怎麼區隔又不壓迫? 完工入住後,你該掌握的事: 空間使用是否如預期?家具與設備是否合宜?未來生活是否能有彈性調整空間? 從規劃、設計到入住使用全方位解析,有了這一本, 讓你不再迷惘、避開錯誤,打造專屬你的理想小宅生活!
【電子書】日系攝影 II:寫真的美學技藝與人間共感
★ 香港高人氣攝影作家千紅(幸福照相館,版主),繼《日系攝影》後最新續作! ★ 前作探究了日系攝影的歷史、背景,這次一起體現更多日系攝影的美學技藝吧! 「我們為什麼要拍照?」 這不是一本教你構圖與調色的技巧書, 也不是追求快速成功的捷徑指南。 它是一本寫給「以攝影為終身熱愛」之人的書, 談審美、談心法,更談孤獨與堅持。 真正的攝影, 不只是看見,而是感受; 真正的學習, 不止於技巧,而是心的修行。 當我們舉起相機, 試著對準這個世界, 其實也在尋找共鳴── 那份在喜怒哀樂中交會的, 人間共感。 |本書特色| ※ 介紹4位專業攝影師的經歷及作品,透過不同攝影技法及特色,培養攝影美學的眼光。 ※ 詳細講解影響質感的5大要素:相機感光元件&底片、鏡頭、光、色彩調和論、沖掃與後製。
【電子書】圖解流行‧搖滾 吉他即興
即興只需5+1音!不背不記不勉強,憑音感+肌肉記憶,即興出聲瞬間,全世界耳朵都給你!本書特色●即興好用13種技巧:拉長音、彈奏休止符、搥弦、下行、上行、勾弦、顫音、改變八度、推弦、拆解、滑音、模仿貝斯樂句、改變拍子○零樂理門檻,只教流行‧搖滾樂的即興方法●專屬音樂示範音檔+譜例+指板位置速查工具,練習的好幫手○從單音開始,變化出無限種樂句,初學者也能體驗 兩個音就可以即興。選擇,就是你的動機。沒什麼抽象的,真理就在簡單的事物中!本書跳脫「先背音階」的方式,用指板視覺圖像+大量練習譜例+59個音樂示範音檔,直接教你即興的各種訣竅。從選擇兩個音開始,練習各式各樣的音排列組合方法、節奏感、和弦指型選擇、融入各種彈奏技巧,不論是想擺脫理論、用直覺彈奏,或想嘗試即興,都能獲得許多實用技巧,盡情摸索音樂,享受自由彈奏的樂趣。 Amazon讀者超感動推薦本書完全顛覆我對即興的想像,開頭就直接練習彈奏,沒有艱深理論,像我這樣的初學者竟然能馬上彈出感覺還不錯的樂音,而且玩一小時左右就學會用12個音即興,超級神奇!本書最大特點是不拘泥於規則,鼓勵你自由發揮,彈錯也沒關係。教法容易讓人理解即興的精隨。獨特的圖像視覺概念,幫助我理解指板上的音階及如何運用技巧彈奏,讓抽象的音階概念變得直觀易懂。
【電子書】從前,有個奇麗馬
序:來去奇麗馬!(節錄)看場電影吧 還是喝杯茶 シネマ見ませうかお茶のみませうか或者搭著小田急來去私奔吧 いつそ小田急で逃げませうか變幻中的新宿 武藏野的 変る新宿 あの武蔵野の月兒會從百貨大樓的屋頂上升起 月もデパートの屋根に出る。──《東京行進曲》歌詞1第一次注意到「奇麗馬」這三個有點奇幻感的字是在《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一八九五~一九四五)》網站中,發現日治時期大稻埕著名的酒樓東薈芳對面巷子裡有家名為臺灣奇麗馬館的電影院。後來臺灣奇麗馬館被當時經營西門町第一世界館、第二世界館的古矢家族買下後,改名為第三世界館。這三家距離只有幾公里的世界館極可能是台灣最早的連鎖電影院品牌。戰後,位於大稻埕的這家電影院則是以大光明戲院為名,持續營運到一九八六年才停業,拆除改建為住宅大樓。我的奇幻旅程因此從這個問題開始:到底什麼是奇麗馬?2日本流行音樂的起點是一首電影主題曲。一九二八年,以童謠創作著稱的日本詩人西條八十接到日活株式會社的宣傳部委託,為一部還未開拍的電影《東京行進曲》創作主題曲。前一年美國才剛剛推出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導演溝口健二因此野心勃勃地打算將《東京行進曲》拍成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但有聲電影的計畫後來因故作罷。西條八十創作歌詞的同名主題曲〈東京行進曲〉,最後是以日本默片經常採用的方式出現在電影院裡──搭配電影片頭的東京街景蒙太奇片段,同步在影廳裡用留聲機播放主題曲。電影《東京行進曲》的票房不算太好,然而同名主題曲〈東京行進曲〉卻一炮而紅,成為日本流行音樂史上第一首大街小巷傳唱的電影主題曲。勝利(Victor)和古倫美亞(Columbia)等外商唱片公司正好相繼落地日本,全力將日本唱片產業推向全盛時期。因此在全日本僅有二十萬台留聲機的年代,由日本勝利唱片發行的主題曲竟賣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二十五萬張之多。也就是說許多樂迷可能像現代的年輕人一樣,明明家裡沒有唱盤,卻還是把這黑膠帶回家收藏。3距離關東大地震大約五、六年,西條八十的四段歌詞正好記錄了災後復興的銀座、丸之內、淺草和新宿改頭換面後的樣貌。尤其是關於新宿的第四段,能看出整個都市的軸線翻轉工程已經劇烈地開展。正好跟台北的西門町和信義區的東西翻轉相反方向,東京東邊曾經充滿電影院、劇院、餐廳的淺草,正慢慢地把娛樂中心的地位讓位給東京西邊武藏野台地上正在快速崛起的新星──新宿。變幻中的新宿 武藏野的 月兒會從百貨大樓的屋頂上升起這段歌詞描繪的就是伊勢丹百貨的前身ほてい屋和三越、松屋等新潮百貨公司在新宿接連拔地而起的一夜繁華。「武藏野的月亮」既是引用在浮世繪和和歌裡頭經常一起出現的意象,也在提醒觀眾這裡原是關東平原西邊的武藏野臺地、那個原本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在歌詞中作為私奔交通工具的小田急鐵道那時候才通車兩、三年,剛剛開啟了東京人沿著鐵路往武藏野台地郊區移居並回到新宿上班、消費的新通勤生活型態。這首流行歌擅自將「小田原急行鐵道」的公司全名縮寫成「小田急」。對於已經習慣台鐵、北車、桃機等縮寫的我們可能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但據說小田原急行鐵道的社長當時氣得跳腳,認為這傷害了他們家才正要建立的企業品牌。社長並未能如願促使〈東京行進曲〉修改歌詞。但我們現如今看到的第四段歌詞確實被修改過。西條八十原本寫下的版本是長這樣:長髮飄飄的馬克斯男孩今天也懷抱著「紅色的愛戀」無產階級的新宿 武藏野的月兒會從百貨大樓的屋頂上升起西條八十不是心血來潮突然插入了社會主義革命觀點,《東京行進曲》的故事本來就帶有批判階級的主題。年輕的溝口健二和西條八十都有社會主義思想,只要有機會就積極展露他們對於日本社會現況的批評和對於無產階級勞工的同情。在日本政府鎮壓左翼的預備姿態越來越明顯的時刻,發行《東京行進曲》的日活當然沒讓這段歌詞過關。4看場電影吧 還是喝杯茶後來被替換上來的這段歌詞原本可能被西條八十和溝口健二用來嘲諷資本主義下有產階級年輕人的虛無浮華。不過左翼思想的歌詞被大刀剪掉之後,這首歌的嘲諷語氣變得非常隱晦。附帶說明,洋派的潮男潮女並不是來新宿喝日本茶。他們出入的大概是一九二七年在新宿開張的中村屋喫茶部。從印度革命領袖拉什.貝哈里.博斯(Rash Behari Bose)那兒得到印度咖哩祕方的麵包店老闆相馬愛藏,就在這兒開賣所謂「印度貴族的純正咖哩」。不滿足於日式咖哩的年輕人,果然立刻愛上了更濃烈的印度咖哩。中村屋喫茶部建立了印度咖哩在新新宿人、東京人甚所有日本人心中永遠無可動搖的美食地位。至於歌詞中他們出沒的電影院,有很高的機會是一九二〇年開館的新宿武藏野館。現在仍在營業(但已經歷改建)的武藏野館比較像是放映非主流電影的獨立電影院。但在一百年前,它是整個東京映演外國電影的最高規格電影院,吸引大量影迷和更多新電影院陸續往新宿聚集。原本穩坐東京首輪地位的淺草公園六區電影街,在新宿這些更新、更好的電影院擠壓之下,只能一家一家地慢慢退出舞台。5回到正題,〈東京行進曲〉歌詞中使用了現在日本人已經很少使用的冷門詞彙「シネマ」來指電影或電影院。戰前,日本人主要把電影稱作「活動寫真」,或是「電氣寫真」。其他比較沒有那麼普及的稱呼還有「自動幻畫」、「自動寫真」。一九二〇年代則出現標新立異的新詞把電影稱作「キネマ」或是「シネマ」。前者,出現在現存世界最古老電影雜誌、一九一九年創刊並持續發行中的電影旬報。後者,就是出現在一九二九年發行的〈東京行進曲〉歌詞裡頭。事實上,這兩個詞的源頭可以一路追溯到歐陸。法國電影放映機先驅研究者Léon Bouly率先結合古希臘語的κίνημα(意為運動)和γράφειν(意為描繪)兩個字,創造出新的法語單字 Kinematograph(有時候也拼寫成cinematograph)。後來他把這個字連帶放映機的專利轉讓給盧米埃兄弟(frères Lumière)繼續發展,成為我們今日認識的電影(Cinema)。即便是流行語,「キネマ」對個性嚴謹的日本人來說又比「シネマ」更得體了一點。理由是「シネ」正好跟日文的「去死」(死ね)同音,所以「キネマ」一詞又更普及了一點。一九二〇年代興建的日本電影院因此有不少就叫做叫做奇麗馬館(キネマ館)。一九二三年在台北大稻埕開張的台灣奇麗馬館,就是這股奇麗馬風潮的其中一員。
【電子書】冥王星
當遍尋世界找不到我們可存活之處 冥王星──我會在那裡迎接你 「我再問一次,你是確定要這麼做嗎?」 第九屆臺北藝穗節「明日之星」獎 原作改編電視電影《樂園Somewhere out there》入圍電視金鐘獎 臺灣新銳編劇的初心之作 「下輩子……一切就都會不一樣了,對吧?」 「嗯,會完全不一樣,下輩子你就真的會是林士豪了。」 「你也總算可以當林美靜了。」 想要當女生的男孩,相遇想要變成男生的女孩。 徬徨於家庭紛擾與世界惡意中,因為性別認同而傷痕累累的一對國中生好朋友,相互依靠、療傷,跌跌撞撞地找尋能安心生存之處,卻只見無用的重複失落。 這樣的灰心人生,何處能成為歸所? 有沒有可能,死亡並非終點,而是遠行至應許之地的快樂出發?如同文學經典的小王子,在黃沙塵煙裡倒下前說的:我要回家了。 天真的他們彼此安慰,那顆冥王星的存在。 新銳編劇陳弘洋以乾淨、節制的文字,訴說一則發想於純真情感,卻殘忍得讓人忍不住心疼閉眼的故事。 「我將這些困苦,連結自身的故事,完成了這個作品......持續對於自己活著這件事情感到慶幸──都是因為自己活了下來,才有機會創作出這個劇本。」 ──說不定,當絕望的人相遇,有機會彼此救贖? 「我很快就會去找你。」 「好,我等你。」
【電子書】賦予角色生命的厚塗技巧
利用畫法做出差異! 使用「厚塗」技巧讓作品完成度大幅提升! 推薦給有這些困擾的人! 「在角色插圖呈現出誘人的感覺」 「線稿畫得不錯,但上色後有點不太理想」 「不知如何處理衣服皺褶及陰影」 「想好好表現出衣服、飾品、皮膚的質感」 & ●特典内容 ①收錄本書所公開的插圖(局部)圖層PSD檔 ②原創自定義筆刷(CLIP STUDIO PAINT PRO / EX) ③加工動作(適用於Photoshop、CLIP STUDIO PAINT PRO/EX)
【電子書】寫實肌膚的上色術
在創作角色時,膚色是很重要的環節。隨著角色(人類)的設計,創作者必須能夠畫出各式各樣的皮膚顏色。而說到皮膚顏色,過去曾有過「皮膚色」這個詞,那麼「皮膚色」指的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 答案是「焦茶色」。 藉由「焦茶色」的深淺差異,就能表現出幾乎所有人類的膚色。 & 本書中,將從色彩學及科學觀點進行分析, 說明「焦茶色」該怎麼上色,並透過數位及實體2種手法,來解說真人般肌膚的上色方法。 & 書中以「特效化妝式的上色方法」來稱呼。在特效化妝的世界中,一旦留下化妝的痕跡,看起來就會變得虛假簡陋,因此讓化妝看起來更為自然的技術就變得相當發達。也正因如此,以「特效化妝式的上色方法」為目標,就是為了能做出「自然又具有透明感的表現」。我們將會追求「彷彿從一開始那些顏色就存在於臉上的效果」,避免做出明顯是用筆塗的質感。 & 關於「特效化妝式的上色方法」,將分別在第1章以「技法與色彩學」、在第2章以「科學」、在第3章以「數位工具的模擬」、在第4章以「使用Substance 3D Painter 實際操作」、在第5章以「使用顏料實際操作」以及在第6章以「美術史」等各種切入點來進行解說。
【電子書】串珍珠:為世界串起慈悲珍珠
負面情緒如同砂粒嵌入內心用慈愛層層包裹它凝聚成慈悲珍珠我們以慈悲包容他人,社會像珍珠般泛著光芒「這個宇宙生生不息的背後似是有一個意念在推動,那可以簡單說是一種愛,一種慈悲。」「讓我們從水泥盒子裡的螺絲釘,化成與大自然連結的慈悲珍珠。」 這本書是分享生活感受和體會,結合藝術創作回應生命的思考。此書最終目標,不只是讓讀者看到藝術,更是讓每位讀者、每位參與者都能成為慈悲行動的一部分,在這場變革的時代,共同雕塑人心,為未來留下一道溫暖的光。 串珍珠是因應接下來AI社會的動盪提前佈署的想法,我們一旦失業失意內心會有很大的失落,那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匱乏的恐懼。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一顆慈悲珍珠,隱沒在日常繁瑣不得不做的事海之中,能將內心慈悲珍珠發光發熱的人,往往是不甘於隨波逐流,勇於突破慣性框架,回歸生命真正的熱情才是值得活著。 感謝所有人類文明中發光發熱的慈悲珍珠,願我們永遠傳承下去,讓串珍珠的細線永垂不朽。我們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取決於我們對生命及世界的認知,因此建構我們的價值觀。工業化以來大部分的人,被形塑成工具人的價值觀,失去獨立思考的主體性,失去確認自我價值的感受,迷失在追求工業化的利益之中。當我們內心感受不到慈愛,有權有勢有錢有什麼用?若我們跳脫工具人的框架束縛,回歸人慈愛本性內心才有力量。 串起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吧!匯聚每個人心中的慈悲珍珠,我們一起編織一條珍珠項鍊獻給世界。喚醒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串聯慈悲力面對一切挑戰。
【電子書】軟萌風插圖手繪指南
~想畫就畫,沒有框架,只有創意~ 隨手一畫,也能創造滿滿幸福感, 快拿起筆,讓每一天都充滿療癒與驚喜! 【本書特色】 ◎零基礎也能輕鬆上手,簡單模仿就能畫出可愛插圖,靈活運用於手帳、便條紙、卡片! ◎收錄400多種插圖範例,涵蓋人物、動物、食物、節慶裝飾等多元主題,靈感滿滿! ◎特別附贈SNS頭像圖片下載,為你的社群形象增添可愛魅力,更加吸睛! 你是否曾想在筆記、手帳或卡片上畫些可愛插圖,卻總是不知從何下筆? 或者擔心自己的畫技不夠好,畫出來的圖案不夠可愛? 日本人氣插畫家Nukoko帶來這本《軟萌風插圖手繪指南》! 專為零基礎讀者設計,讓任何人都能輕鬆掌握簡單又可愛的插畫技巧。 無論是學生、上班族,還是熱愛手作的你,都能從中找到繪畫的樂趣! ★★全書收錄超過400種簡單又療癒的插圖★★ 涵蓋人物、動物、食物、交通工具、節慶裝飾與手寫字體等多元主題, 透過清晰步驟教學與筆順示範,從簡單圖形開始, 一步步引導你創作出獨具個人風格的可愛插圖! 並特別附贈SNS頭像圖片下載,以及完整的繪製過程影片, 讓你的社群形象與療癒插圖完美融合,增添可愛氛圍! ★★畫畫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生活品味!★★ 本書不僅教授繪畫技巧, 還示範如何應用於手帳日記、便條紙、禮物包裝等,甚至設計個人化簽名, 讓你的創意融入日常,為生活增添更多溫度與趣味。 「沒有人天生就會畫畫,但只要願意拿起筆,人人都能畫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現在就拿起筆,讓Nukoko溫暖細膩的畫風陪伴你, 一起進入療癒系手繪的世界,享受創作的純粹樂趣吧!
【電子書】從僵硬到優雅!:芭蕾舞者的自我調整術
~老師說的,我終於做到了!~破解動作瓶頸的關鍵,舞出最優雅、最純粹的自己!【本書特色】◎簡單易行的自我調整訓練,可於課前快速完成,幫助輕鬆舞動並降低受傷風險!◎對比圖示清楚呈現錯誤動作與正確姿勢,可視化動作錯誤與修正方式,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專為芭蕾舞者設計的身體調整指南,針對腿部、軀幹與手臂,改善僵硬,提升動作的穩定性與流暢度!「肩膀放鬆!」「骨盆立起來!」「膝蓋伸直!」──芭蕾課堂上,老師的指導語句總是清楚明確,但你的身體卻總是無法順利配合?即使努力調整,動作仍顯得生硬、卡頓,甚至因用力不當而受傷?其實,問題並非全出在天賦,而是身體結構與使用方式尚未調整到位!✯✯從身體科學出發,精準掌握芭蕾技巧!✯✯本書由芭蕾舞者專屬治療院「專心良治」院長島田智史親筆撰寫,結合多年治療與調整舞者身體的經驗,歸納出一套適合芭蕾學習者的自我調整術。書中詳盡解析芭蕾舞的核心動作,並依據人體結構,將舞蹈必備技巧拆解為【腿部、軀幹、手臂】三大關鍵部位,透過圖解與簡單易懂的練習,幫助你建立正確的身體使用方式!無論是初學者、身體僵硬者,或希望精進技巧的舞者,都能藉由本書提升舞蹈表現,使動作更加自然流暢,並有效降低受傷風險,輕鬆地享受芭蕾之美!✯✯讓身體與芭蕾完美契合,展現最優雅的自己!✯✯芭蕾不只是外在的模仿,更是內在的體悟與身體習慣的養成。透過《從僵硬到優雅!芭蕾舞者的自我調整術》,你將不再困惑於老師的糾正,能更自信、更自然地舞動,享受每一次優雅綻放的瞬間!
【電子書】世紀藝術家100: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百位巨匠的美學探索
精選歐洲繪畫的璀璨精華,從文藝復興大師安傑利科(Fra Angelico)到印象派先驅惠斯勒(Whistler),橫跨13世紀至現代,帶領讀者踏上一場震撼心靈的藝術之旅。 本書不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次深入西方藝術發展的探索之旅。精美的編排設計搭配引人入勝的解析,讓您見證歐洲繪畫如何在不同時代與文化交融演變,從古典到現代、從新世界到遠東,每一幅畫作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故事。 眾多藝術巨匠在成長過程中相互啟發、學習,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之作。本書透過巧妙編排,揭示大師之間的藝術關聯,讓您在欣賞畫作的同時,理解它們背後的靈感來源與歷史脈絡,進一步提升對藝術的品味與鑑賞力。 每位藝術家介紹皆精心設計,包含: 頽鴹 深入解析——精闢評論帶您掌握畫家獨特風格與藝術影響 頽鴹 歷史軸線——讓大師作品在時代背景下更具層次感 頽鴹 代表畫作——精選兩幅經典之作,帶來極致的視覺享受 這本書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珍藏,也是新手讀者進入藝術世界的絕佳指南。翻開這場西方繪畫的視覺盛宴,感受藝術帶來的無限啟發與感動! 美學推薦 •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 • 倪瑞宏|藝術家 • 葵花子|【乖,你聽畫】Podcast主持人&作家 • 謝哲青|作家 簡潔明快梳理藝術史發展,以貼近視角認識大師與代表作,同時探索大師們周遭世界,看看他們如何用畫筆回應時代,塑造美的多種樣貌。不只關乎技法與風格演變,更能理解每個筆觸所創造,關於文化與藝術的印記。--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 這本書就像你的私人美術館,帶你輕鬆踏上藝術之旅!從中世紀到現代,100位大師、200幅畫作,讓你不只看見藝術,更深入藝術家的故事與時代背景,無論是隨手翻、睡前讀,總能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 葵花子|【乖,你聽畫】Podcast主持人&作家 想從宏大藝術史挑選一百位藝術大師,不管怎麼列名單都會得罪人,作者有膽識的顧及年代/地域/風格,為讀者盡力挑選代表性藝術家。 這本淺顯的啟蒙藝術百科,以藝術家生命切片為引,吸引讀者自行探索更加廣闊的藝術之旅。--謝哲青|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