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
◎獨特視角:專注於清宮竹木印璽,探索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圖文並茂:收錄大量珍貴印璽圖像,搭配歷史背景解析。◎乾隆風華:涵蓋乾隆帝詩文、南巡、宮廷活動等珍貴印記。◎歷史見證:從竹木印璽的發展,看清代工藝與社會變遷。◎收藏研究:提供印璽分類、工藝特色與拍賣市場參考。遺忘的印璽,塵封的歷史,等待被重新發現展現乾隆御製詩文與皇家風華重現失落在時間長河的印璽軌跡竹和中國人有數千年的密切關係,代表文人雅士,竹印在漢代已偶有見得,盛行於清代,作者收藏古印數十年,其中有一百多枚竹木印,以乾隆朝為最多。今用圖文並茂方法編製,從歷史、文化、地理、寺院亭園和人事等角度討論,重現這些「被遺忘的清宮竹木印璽」,並因而能對當時社會和乾隆有更一步的認識和評價。清宮竹木印璽,承載乾隆皇帝的詩文、御制與宮廷記錄,卻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被遺忘。本書透過百餘枚珍貴藏品,圖文並茂地呈現其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讓這段歷史重現於世。讓我們翻開這些竹木印璽,穿越時光,領略乾隆時代的藝術與文化之美。◎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660.pdf
【電子書】串珍珠:為世界串起慈悲珍珠
負面情緒如同砂粒嵌入內心用慈愛層層包裹它凝聚成慈悲珍珠我們以慈悲包容他人,社會像珍珠般泛著光芒「這個宇宙生生不息的背後似是有一個意念在推動,那可以簡單說是一種愛,一種慈悲。」「讓我們從水泥盒子裡的螺絲釘,化成與大自然連結的慈悲珍珠。」 這本書是分享生活感受和體會,結合藝術創作回應生命的思考。此書最終目標,不只是讓讀者看到藝術,更是讓每位讀者、每位參與者都能成為慈悲行動的一部分,在這場變革的時代,共同雕塑人心,為未來留下一道溫暖的光。 串珍珠是因應接下來AI社會的動盪提前佈署的想法,我們一旦失業失意內心會有很大的失落,那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匱乏的恐懼。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一顆慈悲珍珠,隱沒在日常繁瑣不得不做的事海之中,能將內心慈悲珍珠發光發熱的人,往往是不甘於隨波逐流,勇於突破慣性框架,回歸生命真正的熱情才是值得活著。 感謝所有人類文明中發光發熱的慈悲珍珠,願我們永遠傳承下去,讓串珍珠的細線永垂不朽。我們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取決於我們對生命及世界的認知,因此建構我們的價值觀。工業化以來大部分的人,被形塑成工具人的價值觀,失去獨立思考的主體性,失去確認自我價值的感受,迷失在追求工業化的利益之中。當我們內心感受不到慈愛,有權有勢有錢有什麼用?若我們跳脫工具人的框架束縛,回歸人慈愛本性內心才有力量。 串起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吧!匯聚每個人心中的慈悲珍珠,我們一起編織一條珍珠項鍊獻給世界。喚醒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串聯慈悲力面對一切挑戰。
【電子書】串珍珠
負面情緒如同砂粒嵌入內心用慈愛層層包裹它凝聚成慈悲珍珠我們以慈悲包容他人,社會像珍珠般泛著光芒「這個宇宙生生不息的背後似是有一個意念在推動,那可以簡單說是一種愛,一種慈悲。」「讓我們從水泥盒子裡的螺絲釘,化成與大自然連結的慈悲珍珠。」 這本書是分享生活感受和體會,結合藝術創作回應生命的思考。此書最終目標,不只是讓讀者看到藝術,更是讓每位讀者、每位參與者都能成為慈悲行動的一部分,在這場變革的時代,共同雕塑人心,為未來留下一道溫暖的光。 串珍珠是因應接下來AI社會的動盪提前佈署的想法,我們一旦失業失意內心會有很大的失落,那是因為我們內心有匱乏的恐懼。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一顆慈悲珍珠,隱沒在日常繁瑣不得不做的事海之中,能將內心慈悲珍珠發光發熱的人,往往是不甘於隨波逐流,勇於突破慣性框架,回歸生命真正的熱情才是值得活著。 感謝所有人類文明中發光發熱的慈悲珍珠,願我們永遠傳承下去,讓串珍珠的細線永垂不朽。我們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取決於我們對生命及世界的認知,因此建構我們的價值觀。工業化以來大部分的人,被形塑成工具人的價值觀,失去獨立思考的主體性,失去確認自我價值的感受,迷失在追求工業化的利益之中。當我們內心感受不到慈愛,有權有勢有錢有什麼用?若我們跳脫工具人的框架束縛,回歸人慈愛本性內心才有力量。 串起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吧!匯聚每個人心中的慈悲珍珠,我們一起編織一條珍珠項鍊獻給世界。喚醒我們內心的慈悲珍珠,串聯慈悲力面對一切挑戰。
【電子書】陶藝裝飾技法
陶藝深奧在於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裝飾孕含「技」和「藝」,運用各種技法承載創作概念,於作品中展現藝術的價值。在現代陶瓷藝術中,除了鐵之外,有以銅、錳、鉻等金屬氧化物做為發色劑,為作品施加繽紛色彩的裝飾技法。但在傳統技術中卻很少見,對陶藝家而言是新的嘗試,也是創作嶄新風格的契機。作者享有日本工藝最高殿堂─日本工藝會正式會員身分,從事陶藝近40年獲獎無數。受到英國陶藝家露西‧里(Lucie Rie)啟蒙,專研金屬顏料逾27年。書中將一舉公開他獨創的裝飾技法,示範活用銅、錳、鉻等金屬顏料的特性,結合鑲嵌、絞胎、發泡、墨流、泥釉、飛鉋、釉彩等不同技法,在與釉藥化學反應及不同燒成條件下,獲得粉色、綠色、紫色、青銅色等迷人色彩的應用。收錄60件幾近原寸、各色各樣燒製樣本及詳細的製作原理和配方,圖解操作步驟,重點式講解要點。是一本探索捏陶獨特魅力,帶來創作靈感刺激的實務指南。本書特色裝飾和釉藥圖錄:解說化妝、發泡、鑲嵌、絞胎、青銅釉等裝飾技法的特色,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青銅釉、透明釉等釉燒特色、調製比例。大圖展示60件燒成樣本:完整收錄絞胎揉入銅、錳、鉻、碳化矽,淋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透明釉,以氧化燒成和還原燒成的圓壺樣本,精采呈現螺旋圖案燒成氛圍、質感、顏色,詳細刊載原料比例、燒成觀察紀錄。全彩圖解:大量彩色照片呈現鑲嵌鉻銅色土盤、絞胎鉻銅色土杯、發泡花器、錳墨流盤、鉻銅泥釉盤、銅化妝土+錳釉盤、飛鉋銅化妝土+錳釉缽、青銅釉裝飾壺的詳細製作步驟、重點提示眉角要訣,展示完成品的側面、上面、底面、局部圖等,說明特色、原料比例、燒成條件。推薦朱芳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呂琪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施宣宇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楊欣怡(米博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藝術家、藝術開麥拉節目主持人
【電子書】陶藝裝飾技法:示範銅、錳、鉻金屬氧化物展現粉、綠、紫、青銅色等色彩表現技法,挑戰裝飾新風格的珍貴之作
陶藝深奧在於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裝飾孕含「技」和「藝」,運用各種技法承載創作概念,於作品中展現藝術的價值。在現代陶瓷藝術中,除了鐵之外,有以銅、錳、鉻等金屬氧化物做為發色劑,為作品施加繽紛色彩的裝飾技法。但在傳統技術中卻很少見,對陶藝家而言是新的嘗試,也是創作嶄新風格的契機。作者享有日本工藝最高殿堂─日本工藝會正式會員身分,從事陶藝近40年獲獎無數。受到英國陶藝家露西‧里(Lucie Rie)啟蒙,專研金屬顏料逾27年。書中將一舉公開他獨創的裝飾技法,示範活用銅、錳、鉻等金屬顏料的特性,結合鑲嵌、絞胎、發泡、墨流、泥釉、飛鉋、釉彩等不同技法,在與釉藥化學反應及不同燒成條件下,獲得粉色、綠色、紫色、青銅色等迷人色彩的應用。收錄60件幾近原寸、各色各樣燒製樣本及詳細的製作原理和配方,圖解操作步驟,重點式講解要點。是一本探索捏陶獨特魅力,帶來創作靈感刺激的實務指南。本書特色裝飾和釉藥圖錄:解說化妝、發泡、鑲嵌、絞胎、青銅釉等裝飾技法的特色,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青銅釉、透明釉等釉燒特色、調製比例。大圖展示60件燒成樣本:完整收錄絞胎揉入銅、錳、鉻、碳化矽,淋上錫白釉、白雲石釉、鹼性釉、鋇釉、透明釉,以氧化燒成和還原燒成的圓壺樣本,精采呈現螺旋圖案燒成氛圍、質感、顏色,詳細刊載原料比例、燒成觀察紀錄。全彩圖解:大量彩色照片呈現鑲嵌鉻銅色土盤、絞胎鉻銅色土杯、發泡花器、錳墨流盤、鉻銅泥釉盤、銅化妝土+錳釉盤、飛鉋銅化妝土+錳釉缽、青銅釉裝飾壺的詳細製作步驟、重點提示眉角要訣,展示完成品的側面、上面、底面、局部圖等,說明特色、原料比例、燒成條件。推薦朱芳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呂琪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施宣宇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 藝術家楊欣怡(米博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藝術家、藝術開麥拉節目主持人
【電子書】陶藝科學:第一本陶瓷工藝的科學!從原料到成形、燒成、釉藥的化學反應機制系統解析製陶方法
陶瓷是泥土與火的藝術;陶藝家與泥土、火對話的結晶。以科學搭起橋梁,深入陶瓷微觀世界。&陶瓷工藝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泥土有其個性,火有其習性,從泥土變成黏土那一刻起必然發生的一連串物理/化學反應,全盤掌握了解,是藝術表現或創作概念的基石。&本書在日本出版獨具稀缺性逾十六年,長銷改版至今無可取代。全書以圖解形式,系統解說原料(黏土/化妝土/釉/添加劑/顏料)組成、化學作用、泥漿及各種釉調製法等,並從成形、素坯乾燥、燒成與冷卻,探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機制,歸納常見的錯誤和防止辦法。取材實際,透過系統性學習,陶藝創作將更不受限。一本陶藝家企及更高水準必備的陶藝指南。&本書特色最透徹:完整涵蓋「原料」、「成形」、「釉藥及化妝土」、「燒成」,分章詳述:黏土分類與組成結構、泥漿解膠與凝膠機制、燒成與冷卻的熱變化、釉藥原料優缺分析、塞格式釉方法、呈色機制、顏料及化妝土等實用知識。科學檢證:透過直觀好懂的插圖與圖表,徹底了解陶瓷的物理性/化學機制,獲得有用的製陶法則。實作全過程:針對泥漿流量、解膠/凝膠適度範圍、釉藥三角座標配方、釉黏性等,示範操作步驟、測試方法及計算過程。集結常見問題:針對乾燥龜裂、釉裂、剝釉、釉泡、針孔、縮釉等常見問題,進行原因剖析和防止辦法說明。107種釉藥樣本試片全彩呈現:包含以氧化焰和還原焰,呈現色彩豐富的各種光澤釉、(半)啞光釉、乳濁釉等燒成樣本。提供原料、原料比例、燒成條件等重點解說。&推薦呂琪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朱芳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施宣宇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張清淵&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兼任所長羅森豪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華陶窯
【電子書】陶藝科學
陶瓷是泥土與火的藝術;陶藝家與泥土、火對話的結晶。以科學搭起橋梁,深入陶瓷微觀世界。&陶瓷工藝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泥土有其個性,火有其習性,從泥土變成黏土那一刻起必然發生的一連串物理/化學反應,全盤掌握了解,是藝術表現或創作概念的基石。&本書在日本出版獨具稀缺性逾十六年,長銷改版至今無可取代。全書以圖解形式,系統解說原料(黏土/化妝土/釉/添加劑/顏料)組成、化學作用、泥漿及各種釉調製法等,並從成形、素坯乾燥、燒成與冷卻,探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機制,歸納常見的錯誤和防止辦法。取材實際,透過系統性學習,陶藝創作將更不受限。一本陶藝家企及更高水準必備的陶藝指南。&本書特色最透徹:完整涵蓋「原料」、「成形」、「釉藥及化妝土」、「燒成」,分章詳述:黏土分類與組成結構、泥漿解膠與凝膠機制、燒成與冷卻的熱變化、釉藥原料優缺分析、塞格式釉方法、呈色機制、顏料及化妝土等實用知識。科學檢證:透過直觀好懂的插圖與圖表,徹底了解陶瓷的物理性/化學機制,獲得有用的製陶法則。實作全過程:針對泥漿流量、解膠/凝膠適度範圍、釉藥三角座標配方、釉黏性等,示範操作步驟、測試方法及計算過程。集結常見問題:針對乾燥龜裂、釉裂、剝釉、釉泡、針孔、縮釉等常見問題,進行原因剖析和防止辦法說明。107種釉藥樣本試片全彩呈現:包含以氧化焰和還原焰,呈現色彩豐富的各種光澤釉、(半)啞光釉、乳濁釉等燒成樣本。提供原料、原料比例、燒成條件等重點解說。&推薦呂琪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朱芳毅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會員、當代藝術家施宣宇 九座寮聯合事務所藝術總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藝術家張清淵&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兼任所長羅森豪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華陶窯
【電子書】師徒百景
1現代人工作的奧義:探討工作的意義、人生職涯規劃 2探討無形與有形的工作:你想學習工作技能?還是傳承工藝 3工作階層關係的討論:上司下屬VS師傅學徒 4傳統工藝職人的最佳入門書 5匠人能量和故事:提供工匠職人們傾注人生和熱情的故事,以及工作態度金句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週刊文春》、《週刊新潮》⋯⋯引發日本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日本出版當月,緊急再刷 *日本讀者書評網站「読書メーター」好評不斷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想把興趣發揮到極致嗎? 你想不去公司上班、擺脫社畜身分嗎? 你喜歡工作技能?想研習匠人技藝嗎? 由於工作方式多元化,現代人受到「鑽研自己喜歡的事物」「不當社畜」等概念吸引,以「職人」做為人生的職業,再次受到矚目。 但是,年輕的學徒如何進入傳統手工藝的世界呢? 在沒有血緣關係之下,師傅如何「敞開心胸」傳授他的「畢生技能」給弟子呢? 本書打破過往「傳子不傳賢」、技藝封閉不外傳的舊式工匠職人思想,收錄十六組「非一脈單傳」的日本傳統技藝師徒故事,不僅為您展示匠人手藝和風骨,更帶領現代人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 為技藝奮鬥的匠人,為您展示「人生工作」的奧義 本書深入日本傳統技藝的起源與現狀運作,描繪師徒間的真實關係。包含:入行契機、師徒相遇故事、技藝工法,職場環境、世代傳承的過程,以及職人工作金句⋯⋯透過每一組的師徒人生故事,進入不同的技藝世界。 收錄的技藝,有「高文化性質」,例如:庭師、寺廟畫師、文化財修復師;有「文創性質」,例如:染織、江戶玻璃雕花、英國皮鞋等,也有「勞力的傳統工匠產業」,如茅葺屋頂、泥水師父、社寺木工。因此,不管是對文化藝術、手作職人、或者傳統工匠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初階的探究和瞭解。 *隨著時代推移,職人的世界也跟著大躍進 「師徒關係」的轉變—— .超越血緣關係的傳承:從「只傳子」、轉變成:「也傳賢」 .進化身心靈導師:從「看師傅的背影偷學」、轉變成:「除了讓徒弟看背影,師傅也要運用理論口頭教導和心靈輔導。」 匠人職場大公開—— .從閉鎖走向公開:公開職場環境,無私分享技藝現況 .理想的工作關係:打破上級和下級階層,無私傳授技能和無條件的照顧和關愛 迎向新世代的匠人精神和奧義—— ・一份展現價值的工作:從不問自我工作價值,到專注提煉出我的「工作意義」和「態度金句」 .人生工作的奧義:從為公司付出、到改為沉浸在鑽研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創作並產出有價、可流傳的工藝 這樣的你適合讀這本書—— 1不想做社畜,對自我興趣開發想了解更多的讀者 2對人生工作、工作意義主題有興趣的讀者 3對技藝傳承有興趣的讀者 4對日本工藝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一致推薦—— Iku老師|日本人氣youtuber 水泥工阿鴻|人氣職人 米力|視覺設計師 江明玉|小器生活創意總監 江鳴謙|什木工地創辦人/木工阿彥 沈奕妤(Ama)|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吳書原|景觀設計師 㚕磬|青瓷陶藝家 凌性傑|作家 馬毓秀|天染工坊創辦人及負責人 陳江榮 |陳江榮刀劍鍛鍊所-刀鍛冶 陳景林|天染工坊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蔡舜任|台灣頂級修復師 【名人推薦語】 沈奕妤(Ama)|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每個人天生都有天賦,只是有沒有機會挖掘並讓它發展。 現代社會強調規模化、效率至上的運作模式,很容易讓大家都活成同一種樣子。好好念書、好好上班、等著好好退休⋯⋯大部分的人或許終其一生都沒給自己機會,探究自己的天賦與熱情。 因此,讀著《師徒百景》,幾度都讓我既驚訝、又感動。驚訝的是,無論肩負傳承責任的師傅、或是堅定學習的徒弟,其實他們並不會執著守舊、反而十分重視如何融入時代價值——有鼓勵徒弟多聽音樂、看電影的師傅,也有會推薦徒弟看旅行雜誌的師傅⋯⋯我想這應該就是為何時至今日,這些古老工藝還能活躍健在的原因。 感動的是,無論師傅或徒弟,都是深信自己擁有天賦,並願意用一生為天賦燃燒熱情、甚至付出生命的人——我們稱之為「職人」。他們在這樣崇尚規模與效率的時代,選擇了一條忠於自我、忠於理想的不凡道路,為傳承人類的工藝結晶而奉獻。 這本書除了能讓讀者認識日本流傳至今的職人工藝,還讓我們看到一種在現代社會已十分稀少的、忠於天賦的職人精神。 陳江榮(陳江榮刀劍鍛鍊所-刀鍛冶): 現代雖已發展出更快更方便的工法與工具,但沒有古時候的知識累積是無法發展出現代的文化水平,因此願意學習、傳授傳統文化技藝在現代是非常難能可貴,同時其辛苦與付出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希望透過此書能讓大眾瞭解傳統工藝背後的價值。 㚕磬(青瓷陶藝家): 《師徒百景》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日本傳統技藝的作品,更是一個關於人與技藝間深刻連結的探索之旅。在這個AI和自動化日益普及的時代,這本書提醒我們,那些由人手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技藝、智慧與情感,是何等珍貴。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展現了師徒之間超越血緣的情感和對工藝的共同熱愛。這些故事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傳授,更是關於生活智慧、文化價值和人類情感的傳遞。它們告訴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留和尊重傳統工藝的重要性。 馬毓秀(天染工坊創辦人及負責人) 《師徒百景》帶領我們進入日本傳統工藝創作、經營與傳承的內場,讓我們看到學院教育外的另一種文化傳承體系,它的養份來自土地與傳統文化,它的技藝繫乎匠師,它的產出完善精緻生活。 陳景林 (天染工坊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日本傳統工藝總令人敬佩其「窮人工之極」的頂真表現,除了追求極致的格物精神之外,同時保留師徒相授的傳承倫理,在師徒長期的「薪火相傳」中,初期多傳薪,而目的是傳火。火是什麼?各工種有其獨特精彩。
【電子書】大人小學:古文具觀察日記
桑德式的奇幻手繪,勾勒著昔日超現實的未來魅景 黑白稿的細膩輪廓,建構著百年文房具的時空幻境 ✽✽✽ 本書收錄五項主題 百選絕版文具圖鑑&&&& 百年文具時空圖表 古文具觀察日記 機械文具解剖&&&& 謄寫油印專門圖說 ✽✽✽ 雨露在杉木隔板間緩緩書寫,春風在屋瓦細縫中品閱百年,推開了木門,像是夢境般,既不真實,卻又真實的存在。大人小學店主──桑德,將與您一同在紙墨間穿越時空,透過桑德式的奇幻手繪,感受一場超現實的文房行旅。 橫跨百年的絕版文具,每一件都是當時的未來新品,充滿著時代下的理想設計與革命性的前衛思想。創造者突破框架,跨越枷鎖,開啟嶄新的文房視野。 桑德透過細膩的黑白輪廓,重新勾勒百年文具的時空幻境,札司丁用觀察者的視角,紀錄每一段迷人的時代,Xtin調整焦距,再次看見習以為常,但卻是傳說後的經典。 這裡是大人小學 古文具,歡迎穿越昔日未來。 ✽✽✽ 謄寫油印器 漫步人類的歷史往回走,「複印」這件事情並不一直都是如此「快速」。相對於影印機的出現到普及,在更長的時間中,文件複製一直是屬於人與工具之間緩慢的互動,緩慢地在時間中勾勒出整個當代的輪廓。 距今將近一百年前,美洲聯合印刷協會的標語:「印刷為進步之母。(Printing, the mother of progress.)」即已充分表達出印刷的重要。透過文字的保留與傳播,人類的思想得以更快的速度大規模傳遞,導致政治、宗教、經濟和社會變革。 孔版印刷術早在凸版之前為中國所發明。孔版原稱絹印,亦稱網版。經過很長時間的停滯期,才出現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打字式騰寫版印刷術,後於1894年經日人堀井新治郎改良成將蠟紙放在金屬板上用鐵筆在上繕寫的騰寫版。 ✽✽✽ 玻璃筆 玻璃筆的製作十分費工,是傾注了職人全部心血的結晶。首先,須先將強化玻璃管加熱到攝氏一千度以上,再小心的在高溫的玻璃管上加上花紋。經過高溫燒製後的玻璃管會逐漸溶解並成為延展性極佳的玻璃球,接著再進入接合筆身中心與後半部的工序,將玻璃球一邊繼續溶解一邊慢慢伸展成棒狀。而製作玻璃筆過程中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筆尖與筆身接合的工程。在高溫下完成接合後,為了確保玻璃筆不會裂開,在攝氏六十五度左右的冷卻機需冷卻大約兩小時。冷卻結束後,玻璃筆的製作也大功告成,之後的修飾則是利用砂紙從各個角度仔細研磨,再反覆蘸上墨水試寫,靠著職人本身的經驗與手感將單支作品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優質玻璃筆除了耐寫度和流暢度不在話下之外,精緻的外型也帶給視覺一種享受。
【電子書】大人小學:古文具觀察日記
桑德式的奇幻手繪,勾勒著昔日超現實的未來魅景 黑白稿的細膩輪廓,建構著百年文房具的時空幻境 ✽✽✽ 本書收錄五項主題 百選絕版文具圖鑑&&&& 百年文具時空圖表 古文具觀察日記 機械文具解剖&&&& 謄寫油印專門圖說 ✽✽✽ 雨露在杉木隔板間緩緩書寫,春風在屋瓦細縫中品閱百年,推開了木門,像是夢境般,既不真實,卻又真實的存在。大人小學店主──桑德,將與您一同在紙墨間穿越時空,透過桑德式的奇幻手繪,感受一場超現實的文房行旅。 橫跨百年的絕版文具,每一件都是當時的未來新品,充滿著時代下的理想設計與革命性的前衛思想。創造者突破框架,跨越枷鎖,開啟嶄新的文房視野。 桑德透過細膩的黑白輪廓,重新勾勒百年文具的時空幻境,札司丁用觀察者的視角,紀錄每一段迷人的時代,Xtin調整焦距,再次看見習以為常,但卻是傳說後的經典。 這裡是大人小學 古文具,歡迎穿越昔日未來。 ✽✽✽ 謄寫油印器 漫步人類的歷史往回走,「複印」這件事情並不一直都是如此「快速」。相對於影印機的出現到普及,在更長的時間中,文件複製一直是屬於人與工具之間緩慢的互動,緩慢地在時間中勾勒出整個當代的輪廓。 距今將近一百年前,美洲聯合印刷協會的標語:「印刷為進步之母。(Printing, the mother of progress.)」即已充分表達出印刷的重要。透過文字的保留與傳播,人類的思想得以更快的速度大規模傳遞,導致政治、宗教、經濟和社會變革。 孔版印刷術早在凸版之前為中國所發明。孔版原稱絹印,亦稱網版。經過很長時間的停滯期,才出現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打字式騰寫版印刷術,後於1894年經日人堀井新治郎改良成將蠟紙放在金屬板上用鐵筆在上繕寫的騰寫版。 ✽✽✽ 玻璃筆 玻璃筆的製作十分費工,是傾注了職人全部心血的結晶。首先,須先將強化玻璃管加熱到攝氏一千度以上,再小心的在高溫的玻璃管上加上花紋。經過高溫燒製後的玻璃管會逐漸溶解並成為延展性極佳的玻璃球,接著再進入接合筆身中心與後半部的工序,將玻璃球一邊繼續溶解一邊慢慢伸展成棒狀。而製作玻璃筆過程中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筆尖與筆身接合的工程。在高溫下完成接合後,為了確保玻璃筆不會裂開,在攝氏六十五度左右的冷卻機需冷卻大約兩小時。冷卻結束後,玻璃筆的製作也大功告成,之後的修飾則是利用砂紙從各個角度仔細研磨,再反覆蘸上墨水試寫,靠著職人本身的經驗與手感將單支作品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優質玻璃筆除了耐寫度和流暢度不在話下之外,精緻的外型也帶給視覺一種享受。
【電子書】尋找一抹藍:與自然共生的藍染記憶
如果許久不曾抬頭看天空那片藍, 請別再錯過腳下土地孕育出的,那凝簡素雅的一抹藍。 「卓也」──向土地扎根,向生命取藍,向生活致敬。 承繼傳統‧友善環境‧創新染藝,這一種「藍」得來不易! 用心復育消失一甲子的藍草。 「那是什麼?為什麼那家人不跟大家一樣種水稻、黃麻、甘蔗?」 大人總是隨意地回說:「那是梔子,聽說種來外銷做染料的。」 不久,那片梔子園被砍光改建了房子,徒留餘香在那鄉野田間和記憶深處。 及長,進入農專就讀,主修的專業科目就是農藝學,農藝作物分類中就有染料作物,如:山藍、蓼藍、梔子……除了簡單的名詞解釋,老師並沒有多做說明,因為這些植物都是早就不存在的經濟作物…… 將大自然的顏色染進一塊布。 幫我們做產地溯源的陳孟凱博士在聽我講解藍染過程後,一再地重複詢問一件事:「三十遍?你們真的染三、四十遍以上?」 在染工坊裡,每一塊出產的布,為了強化色澤的飽和度及堅牢度,這樣的次數在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自然不過的事,但旁人聽來卻是如此震驚與不可思議。 熱誠的職人魂,質樸有力的藍手掌。 指甲染上藍時,非得要等到新指甲長出來才能將色素代替掉;麻煩的是,外出用餐時雙手一攤開,旁人看了會露出異樣的眼光,因此女性同仁還是會戴上手套。至於老師傅們為了手感更好,大概就是直接下手了。 怎能讓那一抹暗香似有若無地殘存於鼻間, 讓那一抹藍飄飄忽忽地殘留在腦海深處? 我的植物染色記憶被喚醒後,從上溪頭採藍草、打藍、製靛到建藍染缸、藍染技法到藍染及後續的商品開發,在馬芬妹老師無私的教導傳承下,讓我義無反顧地走向這條不歸路。 ——卓也藍染創辦人 鄭美淑
【電子書】尋找一抹藍
如果許久不曾抬頭看天空那片藍, 請別再錯過腳下土地孕育出的,那凝簡素雅的一抹藍。 「卓也」──向土地扎根,向生命取藍,向生活致敬。 承繼傳統‧友善環境‧創新染藝,這一種「藍」得來不易! 用心復育消失一甲子的藍草。 「那是什麼?為什麼那家人不跟大家一樣種水稻、黃麻、甘蔗?」 大人總是隨意地回說:「那是梔子,聽說種來外銷做染料的。」 不久,那片梔子園被砍光改建了房子,徒留餘香在那鄉野田間和記憶深處。 及長,進入農專就讀,主修的專業科目就是農藝學,農藝作物分類中就有染料作物,如:山藍、蓼藍、梔子……除了簡單的名詞解釋,老師並沒有多做說明,因為這些植物都是早就不存在的經濟作物…… 將大自然的顏色染進一塊布。 幫我們做產地溯源的陳孟凱博士在聽我講解藍染過程後,一再地重複詢問一件事:「三十遍?你們真的染三、四十遍以上?」 在染工坊裡,每一塊出產的布,為了強化色澤的飽和度及堅牢度,這樣的次數在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自然不過的事,但旁人聽來卻是如此震驚與不可思議。 熱誠的職人魂,質樸有力的藍手掌。 指甲染上藍時,非得要等到新指甲長出來才能將色素代替掉;麻煩的是,外出用餐時雙手一攤開,旁人看了會露出異樣的眼光,因此女性同仁還是會戴上手套。至於老師傅們為了手感更好,大概就是直接下手了。 怎能讓那一抹暗香似有若無地殘存於鼻間, 讓那一抹藍飄飄忽忽地殘留在腦海深處? 我的植物染色記憶被喚醒後,從上溪頭採藍草、打藍、製靛到建藍染缸、藍染技法到藍染及後續的商品開發,在馬芬妹老師無私的教導傳承下,讓我義無反顧地走向這條不歸路。 ——卓也藍染創辦人 鄭美淑
【電子書】生活陶全書
泥與水的融合,孕育出生命更豐厚的質地;火與土的對話,精萃出生命更堅實的肌理。 掌握工具操作要領︱分段學習循序漸進︱製作工序條理分析︱技法延伸觸類旁通︱熟悉精進拉坯技巧︱手工茶壺拆解教學︱輕鬆配釉一次搞定 所有偏向工藝性質的創作中,陶藝是最難界定的,因為文化淵源深廣,又介於實用與單純的藝術表現之間。雖然進入陶藝領域的門檻其實並不高,但想達到一定的高度卻不容易。本書從歷史發展和地理聯繫,引領讀者深入陶藝文化、掌握紮實地基礎技法和工具運用。接著依循作者的腳步踏入陶藝高深的領域,探索雕塑技巧、茶壺拉胚製作工序、正確的釉藥知識、上釉方式,以及獨家高溫釉方。書中每篇教學作品都有詳細的步驟圖和製作工序,讓讀者從入門開始分段學習,一步步深入進階陶藝的世界。全書選定的教學作品,都有設定達成的學習重點,並提供技法延伸的可能性。 作者從事陶藝創作及教學近四十年,籌辦過多次大型的陶藝推廣活動,對於各種程度的學生及其會產生的疑問了然於胸。在本書的帶領下,讀者能輕鬆掌握相關技巧,進而自在創作、陶然自得。 【專業推薦】 洪慶峰 ︱前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銘顯 ︱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
【電子書】生活陶全書:涵蓋完整的陶藝基礎和進階技法,是陶藝教學與自學者必備工具書。
泥與水的融合,孕育出生命更豐厚的質地;火與土的對話,精萃出生命更堅實的肌理。 掌握工具操作要領︱分段學習循序漸進︱製作工序條理分析︱技法延伸觸類旁通︱熟悉精進拉坯技巧︱手工茶壺拆解教學︱輕鬆配釉一次搞定 所有偏向工藝性質的創作中,陶藝是最難界定的,因為文化淵源深廣,又介於實用與單純的藝術表現之間。雖然進入陶藝領域的門檻其實並不高,但想達到一定的高度卻不容易。本書從歷史發展和地理聯繫,引領讀者深入陶藝文化、掌握紮實地基礎技法和工具運用。接著依循作者的腳步踏入陶藝高深的領域,探索雕塑技巧、茶壺拉胚製作工序、正確的釉藥知識、上釉方式,以及獨家高溫釉方。書中每篇教學作品都有詳細的步驟圖和製作工序,讓讀者從入門開始分段學習,一步步深入進階陶藝的世界。全書選定的教學作品,都有設定達成的學習重點,並提供技法延伸的可能性。 作者從事陶藝創作及教學近四十年,籌辦過多次大型的陶藝推廣活動,對於各種程度的學生及其會產生的疑問了然於胸。在本書的帶領下,讀者能輕鬆掌握相關技巧,進而自在創作、陶然自得。 【專業推薦】 洪慶峰 ︱前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銘顯 ︱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
【電子書】近在身邊的日本工藝
勾勒「生活工藝」的輪廓 思考工藝之於生活的真義日本木器職人三谷龍二9個關鍵字×12為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如何從置於櫥櫃內的碗盤等各種生活用品發現蘊含其中的工藝之美?所謂近在咫尺的工藝,就是指放在櫥櫃裡的碗盤等各種生活用品,以及大家熟悉、常見的生活工藝品。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William Saroyan)曾說過「自然的也好人工的也罷,畢竟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具觀察價值的。」生活中處處有巧思,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木工設計師三谷龍二承襲柳宗悅的民藝精神,體現「生活工藝」,追求具實用性的器物之美,製作出如陶瓷器般供日常生活使用的木製器皿,為過去以家具為中心的木工工藝開拓出全新領域。近年持續進行著各種「連結工藝與生活」的活動。從實作現場出發探討不斷進化演變的生活工藝風貌在書中,他根據創作者的實際經驗與12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交流對談,架構出9個工藝關鍵字:「親近之物」、「素材感覺」、「脆弱」、「與生活有所連結」、「樸拙工藝」、「幾何學的聖像」、「仿製」、「作品與其背景」,一步步雕琢出「生活工藝」的輪廓,去思考工藝之餘生活的真意。在現今這波日本生活器物的熱潮中,除了工藝設計值得我們注意外,更重要的是將美感融入生活的態度。三谷龍二擅長以其手作木器演繹出不同於一般器皿的純樸質感,他的作品及文字中流露出一種非常親近、讓人自在的自然風格,值得我們欣賞與學習。
【電子書】無形文化資產框架下的傳統工藝
無論島嶼內外,「工藝」自文化範疇中的浮現,都經歷了一段從「名詞」到「動詞」的過程。「工藝」的定義與界限,在當代不斷地被重新修訂。「工藝」,不僅僅指稱名詞、物質的「工藝品」,其動態意涵更而受到強調。所謂動態意涵,包含「人的技術」、「文化承載」的特質,也包含工藝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process)。更有甚者,「工藝」也是一種「行動」,在定義範疇協商的過程中,作為行動主體挑戰既有的權力關係,預期造成社會改變。「工藝」的浮現,除了後殖民認同的承載之外,是否能夠翻轉既定的認知,無論是何以為美的權威論述、勞動的人性意涵、資本和生命品質的關聯程度,或者是知識的階層性等,一直以來都提供給所在社會思辨的靈感。本書以「臺灣工藝」為主要探究對象,並以其他區域案例為映照,透過貫時性記憶脈絡的呈現,以理解「臺灣工藝」作為論述主題,在臺灣社會經濟環境及國際場域中浮現的過程。如同「文化遺產」是「現在的過去」(the present past),當代臺灣工藝的面貌,也是其時文化動態過程(cultural process)的產物。而多重記憶層理的清晰化,或將映照出後殖民臺灣工藝獨特的前行路徑。藉由工藝在當代社會所牽動的產業、文化遺產與社群發展、後殖民等課題,期待能夠回饋工藝的思辨性研究視角。
【電子書】木藝師游禮海:雕琢生命智慧的工藝瑰寶
雕琢生命智慧的工藝瑰寶 憑依「以藝載道」的尊崇態度,拓展傳統工藝視野,大至寺院建築,小至神龕供桌、禪意佛像、山水景觀,一路邁向廣闊的藝術境域;木藝師游禮海豐盈的傳奇人生,精湛的雕繪手藝,使他成為傳統工藝的承繼者,臺灣創意木藝錚錚佼佼的奇才,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傳統工藝的承繼者.從工藝躍入藝術領域的奇才 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木藝師游禮海 一理通,萬理徹;三年苦功,四年苦楚,牧牛孩童傳承當世無雙的木藝風華。 凝練於心 師法於木 治工於藝 天地人書 斯藝斯術 斯藝斯人 面對木藝作工,他秉持「天有時,地有氣,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才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的恆心,刻苦立志,傳承木器家具藝術化的新價值、實踐雕琢景觀木藝的夢想,從而成為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電子書】木藝師游禮海:雕琢生命智慧的工藝瑰寶
雕琢生命智慧的工藝瑰寶 憑依「以藝載道」的尊崇態度,拓展傳統工藝視野,大至寺院建築,小至神龕供桌、禪意佛像、山水景觀,一路邁向廣闊的藝術境域;木藝師游禮海豐盈的傳奇人生,精湛的雕繪手藝,使他成為傳統工藝的承繼者,臺灣創意木藝錚錚佼佼的奇才,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傳統工藝的承繼者.從工藝躍入藝術領域的奇才 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木藝師游禮海 一理通,萬理徹;三年苦功,四年苦楚,牧牛孩童傳承當世無雙的木藝風華。 凝練於心 師法於木 治工於藝 天地人書 斯藝斯術 斯藝斯人 面對木藝作工,他秉持「天有時,地有氣,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才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的恆心,刻苦立志,傳承木器家具藝術化的新價值、實踐雕琢景觀木藝的夢想,從而成為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電子書】誠:董陽孜移動中的雕塑
讓所有人看見& 我們自己文字的線條有多美─董陽孜 & 以文化為經,美學為緯 藝術家董陽孜首次結合書法與雕塑 打造立體誠字,遶境台灣十站 一步一腳印,傳遞誠心實意 & 「誠」是藝術創作,也是人生。 & 董陽孜的書法木雕作品「誠」字雕塑,複合媒材,以紅豆杉與肖楠木打造書法「誠」字,盤根錯節的木質紋理,卻同樣能透出書法的蒼勁力與美。打破傳統書法藝術的平面限制,將文字立體化,為漢字藝術圈的第一人。 & 其主題「誠」字於近年臺灣社會所具的時代意義,更像給予社會的深刻忠告,它不僅是藝術作品,也是董陽孜認為臺灣能和世界分享的一個價值。為了發揚「誠」的機神,讓更多人都看到,董陽孜甚至帶著此雕塑遶境全臺,遠至離島金門、馬祖,至今已巡迴展覽十站。 & 本書從與董陽孜合作「誠」字雕塑展覽的多位設計師、建築師出發,透過一段段引言與思索,介紹這件「移動的雕塑」,展現誠字蘊含的力量。
【電子書】一毫微觀 心經二刻
在南投埔里福長路法如精舍修行的拾得法師,藝專期間學篆刻,母親去世,為報母恩,三十歲以前刻第一套「心經」,2005年到2010年又刻第二套。她學習深入般若空慧,以全生命綿綿密密貼緊一刀一石,心一境性於方寸間,止息尋伺,超越時空,令五蘊身心放鬆放下。有感此一「心經」為創作篆刻,一百多顆印面,每顆篆刻邊款尤為講求,感動之餘,本公司決定刊印發行此美好著作。拾得法師並親撰寫短文,訴說刻文解經,每篇雖短,但意義深遠,定然可以讓讀友、教友有更深的體悟。
【電子書】尋找一代宗師:那些工藝師傅教我的事
有一種信仰,叫做堅持;有一種信念,叫做傳承。師傅用手掌上的厚繭與歲月紋路,讓工藝穿越百年,印記依然美麗鮮明,時刻提醒不要忘記傳統文化與先人智慧。他們對傳統工藝懷抱熱情、對生命謙卑學習,我在壯遊台灣的旅程中,找到了最單純卻也最難得的感動……by / 青年實踐家 程薰緩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壯遊感動地圖吸引了不少年輕學子參與,其中一位實踐家程薰緩企劃的「尋找一代宗師.傳統工藝老師傅」系列,引起許多好評報導,藉由她的走訪報導,更多人得以知道早期先人流傳下來的傳統智慧,也見識到這些老師傅們的巧手工藝。透過親身走訪,程薰緩才了解小時候的童玩如何製造出來、國小音樂課時吹奏的笛子如何精準鑿洞才能形成音階、藺草阿嬤在閒談笑語間就能編織出一頂頂漂亮的草帽甚至造型可愛的工藝品;另外,還有不稍幾分鐘就能捏出讓大小朋友愛不釋手的造捏麵人師傅、一針一線縫繡出圖騰美麗、顏色鮮麗的刺繡師傅、木雕及塑膠繩編等工藝老師傅等等。這些讓人驚呼讚嘆的傳統工藝,除了是台灣文化精神的代表,走過歷史歲月的老師傅們更是文化傳承重要的靈魂。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有些傳統工藝已面臨失傳,因此,程薰緩更希望能將這些親身走訪的傳統文化旅遊日誌記錄出版,把台灣傳統工藝文化、老師傅們精湛的手藝與精神,透過圖文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並且保存,同時也向這些價值珍貴的國寶級老師傅們致敬。
【電子書】尋找一代宗師:那些工藝師傅教我的事
有一種信仰,叫做堅持;有一種信念,叫做傳承。師傅用手掌上的厚繭與歲月紋路,讓工藝穿越百年,印記依然美麗鮮明,時刻提醒不要忘記傳統文化與先人智慧。他們對傳統工藝懷抱熱情、對生命謙卑學習,我在壯遊台灣的旅程中,找到了最單純卻也最難得的感動……by / 青年實踐家 程薰緩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壯遊感動地圖吸引了不少年輕學子參與,其中一位實踐家程薰緩企劃的「尋找一代宗師.傳統工藝老師傅」系列,引起許多好評報導,藉由她的走訪報導,更多人得以知道早期先人流傳下來的傳統智慧,也見識到這些老師傅們的巧手工藝。透過親身走訪,程薰緩才了解小時候的童玩如何製造出來、國小音樂課時吹奏的笛子如何精準鑿洞才能形成音階、藺草阿嬤在閒談笑語間就能編織出一頂頂漂亮的草帽甚至造型可愛的工藝品;另外,還有不稍幾分鐘就能捏出讓大小朋友愛不釋手的造捏麵人師傅、一針一線縫繡出圖騰美麗、顏色鮮麗的刺繡師傅、木雕及塑膠繩編等工藝老師傅等等。這些讓人驚呼讚嘆的傳統工藝,除了是台灣文化精神的代表,走過歷史歲月的老師傅們更是文化傳承重要的靈魂。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有些傳統工藝已面臨失傳,因此,程薰緩更希望能將這些親身走訪的傳統文化旅遊日誌記錄出版,把台灣傳統工藝文化、老師傅們精湛的手藝與精神,透過圖文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並且保存,同時也向這些價值珍貴的國寶級老師傅們致敬。
【電子書】鳥蟲書匯編
上古創字依類象形,所以形聲相益,會意記事;商周之後文章典宣,會通應變致用之外更求文飾。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也。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最富於裝飾藝術者,惜流傳較少,如鳳毛麟角不可多得。 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摹集之字依拓本照片或影印本為據,並參許慎《說文解字》字例,耗時六年計蒐得654字、重文1153成書十五卷。本書特色 所謂鳥蟲書,即古代之花體篆字。其文具鳥魚螭蟲之狀,盤屈宛轉,游走飛舞,飾象華美,實為漢字中之奇葩,本書所輯以彝器古兵款識及秦漢印文為主。
【電子書】台灣玻璃新境界-台明將與台灣玻璃館
被媒體盛讚展出價值足以與故宮並列的「台灣玻璃館」,也是新聞局極力推廣至海外的展覽館。台灣玻璃館展示著台灣精細高超、令人驚嘆的玻璃工藝創作,並將玻璃器具結合實用價值,使原本遙不可及的玻璃藝術品,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讓參觀者深深感到玻璃工藝的魅力。台灣玻璃館的創辦人林肇睢先生,帶領著「台明將企業」,十年來身處在世界經濟風暴的危機之下,面對國際同業的激烈競爭,靠著根留台灣、永續發展的企業信念,成功整合台灣中部的玻璃業者。這樣產業群聚的策略不但使台明將成為國際大廠IKEA玻璃類家具的最大合作廠商,台灣的玻璃家具王國也從此誕生。本書介紹台灣玻璃產業的傳奇,收錄多位國內作家與學者以「台灣玻璃館」與「台明將企業」為研究對象所撰寫的文章。是了解台灣玻璃產業發展歷程的重要記錄。
【電子書】皮革鞣製工藝學
近年來製革界進步神速,唯獨中文參考的書籍依舊欠缺,作者以其在此專業領域四十年的經驗,以系統性的撰寫方式來說明獸皮鞣製成革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化料和染料,及如何選擇和應用。希冀藉此讓更多的人了解鞣革工藝的知識及過程。
【電子書】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
方法是方法,人是人潮流是潮流,我是我◎本書嘗試:揭示賈克梅第為何是二十世紀真正藝術的代言人,並持續影響二十一世紀。◎作者史作檉從人的外層剝進去,走到賈克梅第的靈魂本質,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根本完整的「特殊觀看」方式。◎史作檉看到這位天才藝術家的眼睛。而賈克梅第說,請在黑暗中來看我的作品。◎這本書就從賈克梅第的眼睛開始,帶領我們進入大師的心靈世界,他的靈魂掙扎,他與朋友的互動,他與同時期藝術家的對話,乃至最終究竟孤寂之必然。◎賈克梅第的眼睛,既「詩人」,且「靈異」。史作檉以詩人文采,揭示了賈克梅第從8 歲就進入天才世界,能以熟練的技巧,描摹周身的事物;.10歲對「真實」有所領悟;.17歲對自己特有的視覺方法有所確定;.35 歲確立走自己的路;之後歷經10年的「人像頭部」研究;.50歲完全建立他所實有的藝術王國,他成功了,卻陷入徹頭徹尾之孤獨與焦慮不已的自體性領域,終於走進了一個幾幾乎空無一人的世界。◎全書分四篇,環環扣緊賈克梅第「藝術家的天命」。從早期學習正統雕刻,歷經非洲黑人藝術、立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嘗試,最終仍然返回了他所謂的「寫實」。然而,在其看似「混亂」的雕刻線條、「難看」的瘦長無肉的人形作品中,所謂的「真實」究竟為何?透過賈克梅第雕塑藝術的眼睛,我們又看到了什麼?◎究竟賈克梅第的「另一種看的方式」為何?「詩人思想家」史作檉以他綿密的哲思,從藝術中對於「人自體」問題的探討開展,揭示出「方法」或「技術」不過是屬人存在之形式延伸物,若突破此一迷思,即可深究屬人實體性的藝術內涵。以此切入賈克梅第的創作理念,探討其如何藉由雕塑某種特定情境下的人之方式,通過對於表象的無限分割,回歸到人性的情感,繼而再從人的情感回歸到屬人本身的存在,試圖形塑出人真正的「本來面貌」,這正是賈克梅第所追求之絕對的「真實」,亦即他最終極的關懷。本書特色: 書封書形設計─圖文清晰的視覺感,相應史作檉美學書系的形上美;另邀石朝穎教授撰寫導讀「賈克梅第的藝術背景之視域在哪裡?」一篇,供讀者更加瞭解史作檉老師筆下的賈克梅第世界。
【電子書】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的巨匠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之一的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一位大畫家,更是卓越的雕刻家、建築師和詩人。他早期的作品(大衛),雕刻出肌肉的緊張與銳利的眼神,表現人類的悲壯,氣勢磅礡。著名的(彼耶達)一作,流露出的肅穆與聖母面容中溫柔的憐憫,讓人動容。後來創作的一系列奴隸像及晚期以(聖母抱耶穌悲慟像)為題的幾座作品,深刻反映出米開朗基羅對生命的掙扎與內心的痛苦,一斧一鑿都透出強烈的生命力與熱量。米開朗基羅留下的另一著名代表作(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壁畫,不但風格宏偉壯麗,更標誌出文藝復興盛期人文主義的顛峰。 本書收錄了米開朗基羅一生主要雕刻與壁畫的素描創作草圖及精彩圖版,並包括西斯丁禮拜堂壁畫的分解圖。閱讀本書,即能輕鬆越過時空,深刻瞭解到一位劃時代藝術家的偉大靈魂與人類文明深層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