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9月2025第514期
你有注意過「空維區」嗎?台灣進入非核家園的第一年,在政治攻防持續升溫的同時,一般民眾更關心的,是電價與空氣品質。這些議題不只牽動能源政策,也直接影響居住環境,是《住展》本期封面故事的出發點。 & 採訪過程中,我們接觸了政策制定者、地方執行者與房仲業者,逐步拼湊出空品治理的進程。隨著老舊柴油車退場,空氣品質改善成果也開始被地方政府量化公布。以台北市為例,推行空維區後,該區大家熟知的PM2.5下降了十四‧六%,其他像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也都同步下修。 & 其中尤其有趣的發現是,過往多數民眾認為要買最頂級的空氣清淨機,搭配緊閉門窗的使用心法,似乎就能「至少在家裡,呼吸到最乾淨的空氣。」但專家卻提出了「病態建築症候群」概念,因為戶外空氣差而關窗,過敏、頭痛等症狀反而加劇,換氣跟除溼,才是維持居家空氣品質的好方法。 & 於是,「城市如何治理空氣」與「住家如何保持通風」這兩個層面,成為影響民眾購屋,以及開發商規劃建案時的考量要素。以前,房市加分條件是捷運、學區、商圈;現在,「乾淨空氣」也開始列入購屋清單。它不像大型建設那樣顯眼,但卻直接影響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對房地產市場來說,這是一個正在萌芽中的新概念。 & 要將空氣品質納入房市討論範圍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住展》認為,當它成為影響購屋決策的隱形指標,我們就應該正視它。而我們也找出了答案——空氣品質開始影響房價,台灣人購屋邏輯正在改寫當中。
頁數1/1
移至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