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15.02.06
黃色書刊最清澈的作品,要用直覺體會
文/尹蘊雯(時報文化編輯)

第一次發現他的作品時,我逕自從故事風格中,想像他是個性深沉、每天進行哲學思考的文藝青年。我承認一開始確實很緊張──會不會是個很難相處的作家呢?沒想到本人卻彬彬有禮,完全打破我的疑慮!每次與他討論內容時,還會冷不防冒出幾句讓人驚訝(嚇)的笑話。而在我心中漫畫家總是熬夜爆肝畫畫、作息日夜顛倒的形象,也被黃色書刊習慣午夜十二點就上床睡覺的灰姑娘(?)作息給徹底打破。
雖然如此,在第二部作品、也是第一次嘗試長篇連載的《W1》集結出版的作業期間,黃色書刊為了重新將長條型的手機閱讀版面修改成適合書本閱讀形式的分鏡,也常常熬夜到天亮。即使進度再急再趕,早上上班時我總能如期收到稿件(寄件時間通常是凌晨五點)。因此當《W1》終於付印的那一刻,我恭喜他:「從今天開始終於可以早睡了!」真心替他高興,也十足佩服他的認真。
一不小心爆了太多料,不知道會不會破壞他一向想維持的神秘形象?不過,即使看見黃色書刊私下的另一面,反倒更讓我印證: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畫出如此的作品。
無論是《哀傷浮游》或是《W1》,在看似簡單的架構下,實則想要表達的意涵卻十分豐富。黃色書刊透過他的眼睛,將對這個世界的觀察,直接用畫作表現出來。很多讀者都覺得他的風格很深奧,其實,我認為他的作品再清澈不過了──端看你願不願意看清,願不願意相信自己當下第一秒鐘的直覺。
新作《W1》建構了一個與現代不同、獸比人強的世界觀,卻能從中看到許多隱喻、批判、思考,其實與現在所處的世界再相似不過了。我們不只在與真實的野蠻對抗,更得面對無形暗影的壓迫,也許我們都是生存在夾縫中、與獸鬥爭的人類──當然,這只是我的解讀,他想給予你的,需要你自己來發掘。
*文中黃色書刊照片,由時報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