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 2017.09.11

    傑森‧包恩也寫詩

    文/《霧之虎》特約編輯 林衍
    問:「可以請您小小總結一下,你對文學、藝術,或對讀者有什麼想法嗎?」 答: 凡人都有焦慮、認同、想像、愛、慾望與憤怒悲歡,創作者是在感性上相對敏感的人,也掌握了某種程度的文化資本與實踐技術。詩,或推及至電影、各類音樂、文章、繪畫、戲劇舞蹈,藝術分為不同表現方式,但大抵殊途同歸。人不會是單獨分存的個體,你分不清楚是時代貫穿了他們,或他們穿越了時代。創作者們將生命中的體悟、感動、對時代與環境的感受表現出來,透過讀者引起共鳴,紀錄了生命的集體潛意識,再現了愛慾與文明。讀者受眾相對幸福一點,有人替你去思考那些事情,記憶那些人事物與感覺,眾人的品味各異,苦樂也並不參半。 問:「請你談談詩是什麼,或者你怎麼看待它。」 答: 往往是作品在觀看自己,比方說,顧城與商禽各有自己的性格,商禽有長頸鹿這樣的意象,也藉孩童之眼與〈滅火器〉照映的隱喻,表現出一種生命本質的疏離與衝動,而顧城說:「節日是書箋,拖著細...
  • 2017.09.04

    以堅持與靈光,演繹人與物的二重奏──首席文具顧問土橋正

    文/行人編輯李佩璇
    土橋正,這位在台日文具界極富盛名的人物,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文具管理顧問與文具設計總監,2016年底也曾來台參與金石堂「手帳大展」。即使在文具文化成熟的日本,仍鮮少有人像他這樣,既能向文具廠商提供商品開發諮詢,也可為商家進行選物陳列策畫,還持續透過自己的線上文具雜誌「pen-info」及各大網路、平面媒體,為一般消費者提供文具評論分析,成為串聯起製造者和使用者兩端的重要橋樑。 身為長年來備受信賴的文具顧問,土橋正始終以審慎態度與精準眼光,提醒我們去尋見文具的本質,去探求文具和人們思考活動的深刻連結。為此,他一方面回頭尋訪起文具誕生與得以長存的關鍵,在《文具的品格》中細鑿「職人造物」的堅持;一方面也捕捉文具為人活用時閃耀的光芒,在《文具上手》中傳遞「達人役物」的靈動。 有意思的是,面對繁花盛放的文具市場,擁有火眼金睛的土橋正,也在「pen-info」上提到,如今他自己挑選文具的基準已略作調整如下: ‧...
  • 2017.08.28

    俠骨柔情,揮筆仗義的女俠──鄭丰

    文/奇幻基地編輯 蘇雷
    看到鄭丰本人清麗溫婉的模樣,很多人都會難掩驚訝地表示,完全想不到眼前這位典雅內斂的女士,就是以一枝俠筆書寫豪情萬丈、波瀾壯闊的江湖故事,重新掀起古典武俠小說旋風,帶領廣大讀者快意恩仇、奔馳武林的知名女作家。 曾經有人問過武俠宗師金庸:「在您的小說中,男主角總是有一堆女主角愛他,就像瓊瑤小說都是一個女主角有一堆男生愛她,女主角的個性都不如男主角發展得完整,有沒有考慮以女俠來當作小說中的主角? 」金庸老師回答:「我是男人,所以對於女性心理沒辦法都瞭解,如果把女俠當主角,要自己去想她可能會怎樣怎樣,這個很不容易,寫男的,自然會有那些反應,比較簡單,要跟人家打架,也不用先梳頭、化妝一下再出去。 」 金老的回答十分有趣,答案確實也是普遍武俠作家多為男性的時代裡,下筆囿於自身經驗與想像的真實情況。這位讀者提問的時空背景是在2006年,他可能怎麼樣也料不到,隔年2007年,鄭丰便橫空出世,推出第一套長篇武俠小說...
  • 2017.08.21

    洛心的文字像是誠實的包紮,觸碰著心裡幽微的傷痛,然後慢慢促成痊癒的疤痕。

    文/時報編輯部
    我們遇見洛心的那個年代,是撥接網路連線的聲音,還不那麼懂愛情的國中生在E-mail信箱裡收到轉寄轉寄轉寄無數次的小雛菊,認識了李華成,懵懵懂懂看見了純白女孩發生在黑暗角落裡的愛情。然後是小雛菊成了書,成了偶像劇鬥魚,然後有夏飄雪有人之初。 接著就是一年年長大了,直到十二年過去,第一次與「實體版」的洛心見面,是在咖啡店靠窗的角落座位,一襲白色小洋裝包裹纖瘦的身體,黑直的長髮,小小的錐子臉大大的眼睛,溫柔的聲音,看不出年紀,看不出歲月。就如張天捷在推薦語裡寫的「我有機會見過洛心本人一次,太靈氣的女孩子了。」這個下午我們聊著這些年,也聊生活,也聊創作,也聊接下來如何再與好久不見的讀者們見見面。 好久不見,在我們快要遺忘青春成為完整的大人時,洛心終於帶著一幢蜃棄樓回來,樓裡樓外寫著這些年的出走、往返,寫著途中的親情、愛情,寫著願意面對的、不能面對的,從起點寫到終點,又從終點啟程。讀《蜃棄樓》,是件不輕鬆的...
  • 2017.08.14

    PTT男女版紅人──你所不知道的小生

    文/春光出版編輯 張婉玲
    初見小生之時,眼前出現的是一位帶有學生氣息、皮膚略為黝黑、散發健康光采的大男孩,露出靦腆微笑、禮貌地跟大家打招呼,在聊生活瑣事時,他親切隨性的射手男孩特質顯露無遺,因為同是台南鄉親,所以有好多共同話題可以閒聊,頓時覺得這位PTT上的超級紅人,其實就像是鄰家男孩一般地容易親近。 拉近距離後,話題當然就要開始轉移到正事上,一聊到寫作和未來的寫作方向,這位隨性自在的射手男孩便變得很有自己想法,頓時像是回到了在PTT男女版上的那位小生,他很知道自己的優勢、文字的特色、粉絲的族群及粉絲對他的期待。 只是當時的他,很希望能趕快突破外界對他的「定位」─很會寫回文的小生。對他而言,回文是他的一種心情抒發,希望能用自己的粗淺經驗,回答每個人在愛情上的疑惑,也藉此抒發自己的眷戀與想念。除了回答愛情問題,有時候小生也會寫一些關於親情的文,他把他的情感以及想對家人說的話,都投射到文章裡,到後來其實也變成一種興趣所在。不過...
  • 2017.08.07

    看見日常中的異風景──朱川湊人

    文/莊琬華(天培文化主編)
    「如果有人提到足立區的怪獸博士,那就絕對是在講我了。」朱川湊人在某次接受採訪時,如此說道。他從小就喜歡科幻類作品,也常沉溺於想像世界之中。長大一點,他也成為福爾摩斯跟江戶川亂步的書迷。不過,他可是畢業於日本相當知名的慶應義塾大學,而且,非常喜歡太宰治的作品,讀著讀著還會將自已跟太宰治重疊,甚至覺得「我根本就是太宰治啊~~」。但他到將近四十歲,才發表第一篇小說,正式踏上作家之路。在此之前,他曾在出版社工作卻很少動筆,還有十數年的「家庭主夫」經歷,負責家事、帶小孩。這段經歷也成為他最新小說的內容。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或許可用於形容朱川湊人。二○○二年,以<貓頭鷹男>獲得ALL讀物推理小?新人賞,正式出道,二○○五年,就以《花食》獲得直木賞。他的寫作風格相當鮮明,被媒體封為「鄉愁恐怖小說」作家,所謂鄉愁,是指讀者很容易在他的作品中讀出「懷念」或者「思念」之感,這是他擅長的手法,從日常中再熟悉不過的生活、...
  • 2017.07.31

    水泉老師來囉!猜猜老師想和哪個角色過暑假?(羞)

    文/
    訪問水泉老師《沉月之鑰【外篇】似水流年》創作想法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沉月之鑰【外篇】似水流年》內容主要描述什麼呢?為什麼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沉月之鑰【外篇】似水流年》主要是在講沉月之鑰主角范統的部分大學生活花絮。 一方面這是這是之前還沒怎麼寫過的題材,一方面我也有想寫的角色(莊晚高),此外由於這次與黑貓(遊戲名稱:問答RPG 魔法使與黑貓維茲)合作,書籍有贈送虛寶卡,所以我希望寫個沒看過沉月之鑰也能看得懂一半以上的故事……(但我不確定有沒有成功)。 Q2.您對於大學時期的生活,其中什麼部分印象最深刻?有什麼特別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件嗎? 其實我的大學生活很枯燥乏味。(爆) 對我來說就是每天兩小時的車程,在學校寫小說,準時回家,考試時臨時抱佛腳,這樣而已。 我甚至可以一星期都吃同一間餐廳的同樣餐點也不會膩…… 要說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明明寫著中文卻完全看不懂的形上學課本吧...
  • 2017.07.24

    等等我好嗎這世界,以步行的速度!

    文/馬可孛羅編輯
    某天,收到盛弘的e-mail寄來一批已久盼的書稿,信中說他的書稿已接近完成...打開附件目次、文章已架構底定,哪篇文章該編排放哪兒顯見作者細膩的心思。處處見細節是盛弘的風格,也是盛弘散文的文字風格:簡潔不張揚,看似一種旁觀的冷靜、淡定,其實情感濃厚且貼心善意。看他的《關鍵字:台北》如是,《十三座城市》如是。時隔七年,近日推出的新作《花都開好了》亦然。 但,《花都開好了》似乎不僅僅於此。讀著一篇篇的文章我看到了依舊沉穩不喧譁的王盛弘,倒是字裡行間多了溫度與情味。 初識盛弘是在2008年,這年,馬可孛羅出版了他的「三稜鏡」三部曲第二部《關鍵字:台北》。說是初識其實對他的文章並不陌生,《2018551255266》是我第一次接觸盛弘的文字,十分驚訝於作者何以字字句句都可以如此恰如其分,對他的散文書寫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關鍵字:台北》又多了一種「餘裕」,更自在也看得更入裡;他以台北為場景,像個城市遊行俠走...
  • 2017.07.17

    在末世情懷裡獨飲的歷史人──吳政緯與他親愛的朝鮮使者

    文/秀威編輯部
    「我寫到最後一章結束,真的哭了。我終於寫完了,好累,但是又好開心!」 寫書會寫到又哭又笑?這或許是因為,直到這一刻,吳政緯才真正放下了那群佔據他心中好多年的朝鮮使者。 吳政緯,一位三十歲不到的歷史研究者,二○一五年十一月,他的碩論《2016260016796》獲選作為臺師大歷史研究所專刊出版,這本研究明清時期中韓外交關係的論著,以看似冷門的「燕行使」(明清時期,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定期派遣使者到北京朝貢、覲見宗主國──中國,這群朝鮮使者就稱為「燕行使」,他們回國後寫下的出使紀錄,就是「燕行錄」)為主題,上市後卻頗獲好評;此時吳政緯已是歷史系博士生,學術研究之餘,也希望與更多人分享這些極具故事性的歷史人物,他開始嘗試不同風格的寫作,在知名網路平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陸續撰寫〈不吃豬肉的朝鮮人〉等多篇面向大眾的文章,以幽默通俗又兼具知識性的內容,迅速累積了不少讀者。 然而從學院走向大眾...
  • 2017.07.10

    小縫的詩人菜單,只能點菜卻吃不到正常口味的生活感受

    文/斑馬線編輯部
    翻開《小縫遛狗》,第一眼看到的可能不是狗,而是食物。 有人說這是一本詩人菜單,只能點菜,卻吃不到正常的口味。有人說這是一本食譜,但卻找不到任何一道菜可以端上桌。還有人說是情慾詩集,是的,食色性也,裡面都有,但也不是的,食色性也只詩作操縱下的魁儡,背後那隻手,是現實生活給你的感受,常常讓你又哭又笑,哭笑不得。 小縫寫詩,從來不是歌頌或是悲情傷懷,而是來自於真實生活給的感受源頭,她從高中上不了第一志願就知道,現實生活從來不是美滿的,但是那些不美滿的生活,卻讓她覺得所謂的美好,正是一種殘缺,因為那更接近真實的景象。 接受現實生活給你的照顧,給你的食物,不圓滿的生活,才是最頂級的生活。 人生是選擇,沒有對錯,沒有人需要為誰負責,每天選擇吃什麼東西,長出什麼脂肪,走幾步路,討厭幾個人,愛幾個人,情感應該是自己的真實的,所以詩應該長出真實的事物,因此,小縫擅用食物來表現情緒,用情緒來灌溉作品。 ...
頁數18/64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