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
2025.07.24
穿越三千年,成為經典神話人物哪吒的哥哥
文/呂曉婕 (晨星童書編輯)人氣Podcast兒童頻道──「聽說有故事」的叮噹媽咪和劉小紅,出書啦!一封信牽起了與叮噹媽咪相識的契機,為了了解「聽說有故事」頻道的屬性,我點開頁面按下播放鍵,很快就被叮噹媽咪溫暖的聲音給吸引,忍不住一個又一個地播放其他曲目,尤其原創故事更為精彩。聽著聽著,不自覺就這樣犯起了職業毛病,想像這些故事躍於紙上時的模樣會是怎樣的呢? 《我的弟弟叫哪吒》是頻道上大家為之津津樂道的系列故事。哪吒,人稱三太子,也是人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神話人物,現代所認知的哪吒有過一番洗心革面的形象,在熟知的人物背景架構上,「聽說有故事」穿插現代與古代的時空架構,增添趣味的敘事方式,讓哪吒的精神與型態更顯得親切有共鳴。 故事講述放暑假的孩子木柵,因為媽媽即將臨盆生產需要好好休養,他必須聽從爸媽的安排,到阿公的宮廟度過暑假,使他原本美好的暑假計畫泡湯了。那有了弟弟或妹妹後,爸媽對他的愛,是不是也會跟著不見呢?儘管木柵心中充滿不安... -
2025.07.22
她踩著芭蕾舞步,也踩出那歷歷在目的人生
文/方舟文化主編 芊芊Plié(屈膝降低身體重心),是芭蕾課的第一式,蹲得越深,才能跳得更高。 申藝莉以55歲初學者的身分開始上芭蕾課,在這之前,她在媒體界從記者到電視主持人,做過了各種新奇的節目、報導概念,也是韓國JTBC電視臺第一位女性高層主管。但是,在工作33年後,她被迫離開職場,非自願地進入人生的第二幕。 對本來預期在公司做到安然退休、又是個工作狂的她,這是很大的打擊,而在這時,她投入芭蕾這個極具挑戰性、似乎入門門檻極高的藝術。有些人冷嘲熱諷:「都這把年紀了,小心別受傷!」、「學芭蕾到底能幹麼?」彷彿年齡一大,她就失去了挑戰的資格。然而,她抱著對芭蕾的美的痴迷,踩下一步步芭蕾舞步,同時回望自己過去的各種挑戰。 當初簽下這本書,是受到那意象吸引。不管是在芭蕾舞中,還是在生活之中,縮得越深,才能跳得越高,她透過這些舞步細數人生,得以接受過去的自己,並充滿期盼地迎向未來。 儘管我未及中年,仍從這本書收到許... -
2025.07.21
一起從故事裡看見孩子可愛又真誠的心
文/采實文化編輯 陳鳳如每個家庭裡,是不是都有一個「熊田」呢?這一次,日本超人氣作家柴田啓子用獨特的故事情節描繪出孩子對媽媽的愛與期待,完整呈現出作品中一貫的幽默及滿滿的童心,是一本讓大人看了會心一笑,小孩哈哈大笑的可愛繪本。 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細膩呈現出他努力想要「被媽媽稱讚」的心情,熊田就像許多可愛孩子們的寫照──他會穿著內褲玩泥巴,把小蟲蟲放進杯子裡,或是在雞蛋上塗鴉……這些在大人眼中可能是「惡作劇」,對他而言,卻是一次次用心準備的「驚喜作戰」。 而熊田的目的很單純,他只是希望媽媽感到驚喜,然後開心的對他說:「你真的好棒!」故事的動人之處,則是出自於孩子最原始的童心,反覆翻閱本書,就會想起自己可愛的孩子,他們總是絞盡腦汁,付諸行動的模樣讓人覺得好可愛。而熊田的媽媽也給予孩子一樣的回報,這是柴田老師在書中設計的故事巧思,讓讀者能細細品味。 故事用輕鬆幽默的語氣,描寫孩子對媽媽的愛與期待,也呈現出親子之間因理解與... -
2025.07.17
建立「問題解決力」,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文/小麥田編輯部《中小學生必備!問題解決力的思辨工具書》是一套幫孩子養成問題解決能力的實用工具書。隨著孩子成長,世界變寬廣的同時,面對人際互動關係,以及對於周遭人事物的想法也變得複雜許多,而這些煩惱與疑問並不像學科一樣,有著正確答案。這套書就提供了實用的思考方法與工具,幫助孩子在難解的問題上,整理思路、釐清問題,並在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過程中,建立孩子的思辨力,以及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中的各個小故事,都是校園與家庭生活的場景,例如使用手機的習慣、情竇初開的戀愛煩惱、擔心失去朋友、競賽中講求輸贏等。這些生活中的各種衝突,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理解,以完整的思考方法,幫助孩子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解答,也是一套包含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想法、同理他人、了解自己的責任、時間管理等的指南書。 書中的思考工具包含理解需求的「同理心地圖」、深入探討問題根源的「5W1H」、幫助歸納與分析信息的「九宮格」等。挖掘出隱藏在表象下的真正問題,創意... -
2025.07.14
在對立的年代,他選擇「不恨任何人」── 金鼎獎作者張友漁最新作品《記恨家族》
文/李幼婷(親子天下童書編輯部副總監)「別人家裡醃製泡菜和醬瓜,我們家醃製仇恨。」 記得收到書稿的那天,才剛看到開頭這句話就被吸了進去。作者唯妙唯肖的形容,為故事裡的家族做了最好的注解,也讓人好奇這家人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擁有一缸子的仇恨? 主角楊吉星的爸媽生了五個孩子,並且用「家和萬事興」的排序來幫他們命名,但諷刺的是,楊家偏偏家不和事不興,從楊吉星有記憶以來,四個與他年紀差距很大的兄姊就離開家裡,從此不相往來,只剩下他陪伴老爸爸、老媽媽經營著一間腳踏車店,一家三口一起生活。 身為幼子的楊吉星,雖然對消弭家庭矛盾無能為力,卻也知道仇恨不是什麼好東西,升上國中後,因一篇作文題目作為契機,他決定打破這個家族傳統,立下「不恨任何人」的挑戰。但上天彷彿捉弄他似的,各種阻礙接踵而至,不僅他的哥哥們突然回到家裡,互揭瘡疤,過去不堪的回憶重新浮出檯面;學校裡的學長和同學不是霸凌他、刺破他的腳踏車胎,就是亂傳他和女生的謠言,楊吉星真的可以不... -
2025.07.11
當金融系統不再為你存在,財務自由也將成為空談
文/奇光出版副總編輯 邱昌昊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在這講究經濟獨立、財務自由的時代,錢,或者說貨幣,不僅關乎每個人的生存,也關乎每個人的自由。或許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必了解它背後的運作原理,但你不能不知道,我們如今的貨幣規則,正一步步走向失控,讓財富與價值集中到極少數人手中。全世界七十多億人,有大半人口都深受其害而不得其利。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我們的金融系統又該如何修正才能變得更好?這正是美國知名總體經濟分析師琳.奧爾登(Lyn Alden)所寫的這本《貨幣失能》(Broken Money),要帶給讀者的內容。 近年來,許多開發中國家相繼爆發金融危機。埃及鎊自2016年以來三度「腰斬級」重貶,持有埃及鎊的人,資產價值在十年間縮水了85%;黎巴嫩於2022年經濟崩潰,銀行凍結儲戶存款,逼得人民得持槍搶銀行,才能把自己的錢拿回來。2022年的土耳其、2023年的阿根廷等國,通膨年增率都高達驚人的85%以上,對民... -
2025.07.09
我們最能生也最能拚的時候,剛好是同一個時期──凍卵、夢想與自由
文/賀鈺婷(感電出版主編)我們這一代的女性,從小被灌輸「要當個經濟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同時被要求要當個溫柔全能的「妻子、媽媽」。可是沒人跟我們說,成為「經濟獨立的女性」、「好太太」、「好媽媽」剛好會在同一個時間需要做出決定和努力,更沒有人說過這三者若要兼顧,妳勢必需要犧牲什麼。 在編這本《大凍卵時代》的過程裡,我不只是一個編輯。某些時候,我是作者筆下那個背著包包、剛進社會沒幾年,在雞尾酒派對上聽醫師解釋卵子冷凍流程的年輕女生。我也是那個看著身旁朋友輪流結婚、懷孕、離職或討論該不該凍卵的30代女性。關於這一題,總是令人不適的原因是,當女人一過30歲,除了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甚至連計程車司機都會關心妳「子宮」的KPI──結婚了沒啊、有沒有對象啊、怎麼不生一個?更可怕的是,在這種話題之下,妳過去在職場上的努力奮鬥,本該是我們認真生活的證明,卻會被默默被列入「害妳結不了婚、生不了小孩、生活不美滿」的主因……這時候就會忍不住思考,那小時候... -
2025.07.08
正因為還年輕還健康,才能和家人一起準備萬全
文/圓神出版社專案企劃部主任、資深編輯 尉遲佩文第一次認識廷岳,是看到他發起「2030全台臥床預防計畫」的環島公益演講,起心動念令人感動。 減藥藥師胡廷岳因為擔憂台灣已成為老化最快的國家,每10人就有1人考慮辭職照顧;2040年近70%老人有慢性病,其中超過一半失能;2070年全台將近一半都是老人,甚至連退休後的平均不健康餘命也漸漸拉長至8年……種種數據皆一致指向:台灣正在急遽變老!不久之後大家搭公車捷運,可能要一起拿出身分證比誰最老才有資格坐博愛座! 作者對於家人臥床照顧有深切之痛,於是決定以過來人的血淚經驗呼籲並帶領大家成為全家人的健康善終「引路人」,趁來得及的時候積極面對,及早改善健康及規劃後事,不要等到來不及的時候才後悔莫及,自己受罪也拖垮全家。 當自己及家人年紀漸長,很難避談關於醫療、長照甚至善終等議題,但又常常心存僥倖或自以為灑脫地認為:「不會這麼倒楣吧?到時候再說」「一切都是命,做什麼也沒用」「順其自然,船到橋頭自然直」……... -
2025.07.07
口腔姿勢就是你的未來,一本地球上父母都需要看的書
文/鷹出版編輯部看到牙齒長歪,不管是孩子的家長、還是成天照鏡子自拍的年輕人都會馬上心急起來。要是牙齒影響咬合、影響觀感、影響自信,那該怎麼辦? 還好,牙齒長歪也不是大問題。大多數人只要去看牙醫做牙科矯正,拔掉幾顆牙齒,戴個矯正器就能解決了。經過二到四年的努力,就能恢復一口整齊的牙齒。然而這不代表我們可以放下這個問題,因為牙齒會在人的一生中緩緩移動,就算完成矯正,也必須繼續配戴固定器,才能避免「復發」。 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牙齒一開始為什麼會長歪呢? 我們身上的齒顎發育問題,很可能是一種現代才開始發生的「流行病」。在《齒顎不正》這本書中,齒顎矯正醫師卡恩,和有著豐富寫作經驗的人口、演化生物學家埃里希,結合兩人的專業,共同探討了這個就在我們臉上的隱藏危機。 這種流行病的起因,是隨著工業化,生活環境、飲食和姿態的劇烈改變而發生的;現代人經常整天待在充滿過敏原的室內,從小食用柔軟的嬰兒食品和精緻加工食品,無... -
2025.07.01
讓每個明天,更接近那個想望的大人
文/皇冠文化集團編輯 黃雅群如果《我的天才夢》是一個又一個做夢追夢的過程,以及夢想幻滅之後,對自我更大的發現;如果《不乖》是重新看待「努力」與「乖」,原來更有意思的人生是挑戰這些「標準答案」;如果《請問侯文詠》是在一個又一個提問之間,回答了他人也更了解自己,侯文詠老師暌違八年的新作《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便是在經過發現、挑戰、了解之後,終於迎來的成長四部曲最終篇——實現自己。 熟悉侯老師作品的讀者,必然能從《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中感受到這條成長的脈絡。 很早以前,他就學會把事情分作「努力的」與「好玩的」。從論文到作文,當醫生到當作家,努力做的事得到了可以想見結果的人生,但因為「好玩」而開始的寫作,卻讓他又去當了編劇、製作人、演講者、主持人、網路公司創辦人⋯⋯開展出預料之外的生命歷程。 當然,這一路上,他並非總是堅定不移,也曾有過許多徬徨、猶豫的時刻。有時人生像攀岩,下一步去哪,取決於這一步有什麼樣的選擇。有時不太確定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