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1128_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2
1128_2026手帳年曆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詠春拳木人樁圖解聖經

李嘉達  著
白象  出版
2025/12/01 出版

◎第一本詳細解剖阮奇山、岑能系詠春木人樁的教學書。◎從零詠春認識,到全面掌握詠春拳的木人樁練習動作和應用技巧。◎本書為廣州詠春拳術學會教學課程材料,包含51個核心項目、133下木人樁招式、16個小組動作。➤木人樁,不只是一件工具,它是詠春拳核心思想與技藝的縮影,也是師徒傳承的見證。這本書,首次以完整、系統的方式,透過木人樁,深入講解廣州詠春的核心理念與練法。即使你是初學者,從未接觸過詠春,也能在這裡找到立足的方向與信心。➤廣州詠春,主要包括佛山的阮奇山系及岑能系兩大傳承。廣州詠春拳術學會由筆者李嘉達師傅於2010年創立,旨在紀念已故的廣州詠春狂人王錦師兄(錦爺),並致力於保存和傳承梁大釗師父及錦爺所傳下的獨特武學精髓。書中記錄了岑能宗師資深弟子梁大釗師傅的教學點滴:他的指導專注而細膩,讓每一個細節都打下扎實的基礎。那種既嚴謹又親切的教學方式,正是詠春傳承中最動人的部分。此外,你將見到阮奇山系與岑能系詠春中少見的內容,結合多角度圖解與第一人視角,每一招式的力道、節奏與心法,都清晰呈現在你眼前。更特別收錄極為罕見的珍貴資料:由已故梁大釗師傅親手打造的金屬木人樁,如今僅存少量,由其家人在紐約悉心保存。錯過它,便是錯過一段難得的傳承故事。◎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459.pdf

79 特價9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鄭子太極拳合輯(套書三冊+書盒)

洪武誠  著
白象  出版
2025/12/01 出版

「鄭子太極拳合輯」是由《鄭子太極拳傳真》、《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新版與舊版差異論述》和《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十七式功架校釋》三本書籍組合而成,三本書籍合計1349頁,共36萬餘字、3000多張圖表和20餘部太極拳相關影片。是50年來第一套以「鄭子太極拳」為專題,所撰寫的系列書籍,也是學習和研究鄭子太極拳由淺入深最詳細的套書。

79 特價23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十七式功架校釋

洪武誠  著
白象  出版
2025/12/01 出版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版是在鄭曼青宗師逝世三十二年之後出版,太極拳界 通常稱之為「新版黑皮書」,而民國六十三年再版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為鄭曼青宗師在世時所認可,民國六十六年二次再版的內容其增減差異極少,所以民國六十六年再版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太極拳界通常稱之為「舊版黑皮書」。 民國六十三年再版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為鄭曼青宗師在世時所認可,並使用晚期的影像示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在鄭子太極拳領域中,是極具權威性的經典之作,也是鄭門弟子在教學傳承上的依據,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編輯工具,出版圖文教材類的書籍,難免有所瑕疵,但鄭曼青宗師的原著即使有瑕,瑕仍不掩瑜。原著是鄭子太極拳教材的始點,也是鄭子太極拳歷史走過的足跡,所以將原著勘誤訂正或補充,使著作更臻完善,雖有其需要性,但是三版是以校正的方式,大幅度修改鄭曼青宗師在世時所認可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內容,而掩蓋原著的精神,失去《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始點,也抹平歷史走過的足跡,確實應該慎重考量。 所以筆者是以民國六十三年鄭曼青宗師在世時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再版進行校釋,以另立書名的方式,用現代學拳者的立場和角度,以【注釋】、【校釋】和【校理】三項分別說明和補充《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內容。 本書校釋的目的有下列三項:(一) 保留《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原著原貌,記錄鄭子太極拳教材的始點。(二) 校釋《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後內容能更臻完善,並與時俱進而讓現代學拳者更容 易理解《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內涵,以發揚鄭子太極拳。(三) 校釋前、後內容並列,提供「鄭子太極拳」學拳者詳盡的比較性學習教材。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鄭子太極拳傳真

洪武誠  著
白象  出版
2025/12/01 出版

本書是唯一結合「鄭子太極拳」和「鄭子太極劍」的教材類書籍!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亦即做任何事情,都先要有一定的準則、章法與規範,否則難以成就。學習太極拳亦復如此,鄭子太極拳的學拳者,若未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學習,在太極拳的學習路上,歧路和旁門甚多,唯恐誤入歧途,而成「學拳容易改拳難」的空架子。本書的重點,在於建立「規矩」的架構,以拳式和劍式的「運行順序圖」、「動作規格「、「連續足步圖」和「心法要領」等四部份,敍述鄭子太極拳和鄭子太極劍的學習方法,並輔以不同方向的拳架定式照片,以及連結「至善太極拳練功房」專輯的網址。專輯內有多部相關太極拳影片,讓學拳者有所依循,先求外在的動作規格,再求內在心法,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形於外,則拳功漸成,拳味漸濃,內外兼俱。但拳架是在X軸、Y軸、Z軸和時間的四維空間內運行,要以文字敍述的方式,完整詳細解說拳架確實不易,所以筆者編著此書,儘量以白話文、通用語和拆分拳架,細分條理、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說拳架,讓學拳者易懂、易學、易記,而進一步踏入鄭子太極拳之門,但學拳者切勿因拳架分解動作的解說,而忽略「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亦即拳架要既輕靈又貫串,速度如行雲流水,均勻而緩慢,連綿而不斷,「無令絲毫間斷耳」。拳架動作規格著熟後,往內在的意、氣、勁、神修煉,一切順其自然,勿過於在意動作規格的細枝末節。但對於太極拳架的意、氣、勁和"鬆"的領悟,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所以本書有部份的內容,是依筆者的領悟而陳述,有傳承亦有創見,但總不離拳經論和「學規矩,懂規矩,化規矩而不離規矩」的原則。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新版與舊版差異論述

洪武誠  著
白象  出版
2025/12/01 出版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第一版之後,歷經民國六十三年和民國六十六年二次再版,再版內容除校者有所不同之外,只微幅修訂,內涵精神未變,所以太極拳界通常稱《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民國六十六年再版為「舊版黑皮書」(舊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距1977年再版約三十年之後,亦即民國九十六年四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版發行,書名與封面不變,增加一則「跋」文,印刷字體由楷書字體改為仿宋字體,內文包括文字內容、足步圖、附圖和定式圖約有199處經過修改,著者仍為永嘉鄭曼青,校者除羅邦楨與劉錫亨之外,增加徐憶中共三人,出版者由「時中拳社」改為「時中學社」,太極拳界通常稱《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民國九十六年再版為「新版黑皮書」(新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 筆者逐一比對2007年《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第三版和1977年《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再版的內容,而頁次和行數以2007年三版為主,足步圖方位為「坐南朝北」,亦即朝十二點鐘方向演練拳架,自第33頁至115頁和版權頁(註1),共有192項相異(註2),以及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卷上)和「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卷下)」中,有6處相異(註3),並在版權頁前增加1則跋文,所以總共有199項差異。註1:目錄中「孔子繫辭」和「黃帝內經素問」的頁數應為一一九頁和一二0頁,66年再版和96年三版 均有筆誤之處,66年再版分別為一一七頁和一一八頁,96年三版「孔子繫辭」為一一七頁,均不 列入相異處。目錄中「原論」在前,「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在後,實際編排則「鄭子太極拳十三篇」 在前,「原論」在後。註2:足步圖全數重繪,一肩寬全數不同,相異處對照表只列出步法不同之足步圖。註3:全書修改「同義不同字」、變動頁數、行數和空格之處,不列入相異處對照表。如「旣改既」、「卽 改即」、「槪改概」、「茲改兹」、「囘改回」、「輙改輒」、「衆改眾」等,以及在「凡例」中 第12行之標點符號「,」改為「。」而顧序中第11行的「,」卻未改為「。」另外新版後期印刷 本在「十三勢歌」中的「想推用意終何在」一句,改為「詳推用意終何在」,以上皆未列入相異處 對照表。 經過以上的比照之後,《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再版(舊版黑皮書)的內容,確實有些「內文不明」、「圖文不符」和「足步圖前後不相連」等瑕疵,宜藉機修訂。在「內文不明」之處,可以註解的方式補充說明,以使學拳者更容易閱讀和瞭解黑皮書的內容;在「圖文不符」之處,可擇圖或擇文的方式補充陳述,或者二者並列陳述,在符合太極拳經論的原則下,由學拳者自辨自擇,以避免學拳者無所適從。至於「足步圖前後不相連」之處,可以重繪或插入新足步圖的方式補充,但這都要有個重要的前題;就是要保留《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原著原貌,另立書名。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版(新版黑皮書),是在鄭曼青宗師逝世32年之後,再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三版校者極盡心力修改,應獲得太極拳界稱讚,但對於內文不明、圖文不符、足步圖前後不相連等瑕疵,三版亦未能完整陳述修訂,而修改的內容在第一代弟子之中,見解也有所不同,所以第三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仍無法獲得鄭門弟子的共識,至今太極拳界仍然有新版和舊版相異處之爭議。 此一大幅度修改的做法,對於同時擁有再版與三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學拳者而言,會產生諸多疑惑,如:「足與肩寬」即是一例,三版一反再版的說明而更動,足步圖亦幾乎通篇翻新,但卻無詳細說明翻新之必要性和緣由,不察者可能會認為鄭宗師的著作昨非而今是,可能讓學拳者產生學習上的信心動搖。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在鞠鴻賓大師的推動下,台灣區運動會由高雄市主辦,且首次將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套路列入正式競賽的項目,爲台灣太極拳史開創新頁。而對於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套路競賽的評分標準,前輩和先進們曾議定以《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內容為依據。但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發行三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之後,由於足步圖和定式圖的修改幅度甚大,在競賽時究竟應以何版次為正確依據?其爭議至今仍然無法獲得共識,此一爭議將會影響鄭子太極拳的推廣。 就如筆者在自序中所言;「鄭子太極拳」乃是載道之體,綜觀鄭曼青宗師在早、中、晚期之拳架,同中亦有所不同,不同中亦有所同。鄭宗師當年授拳傳道,學子遍佈天南地北,文化、習俗和年齡皆有所不同。鄭宗師也因地應人不同而施教,所以有「立大規而存小異」的傳法,學拳者應在於「學問當明」,無須過於偏執。鄭曼青宗師門生眾多遍及海內外,傑出弟子更不乏其人,素負聲名的有:羅邦楨、劉錫亨、梁棟材、陳志誠、黃性賢、鞠鴻賓、徐憶中、陶炳祥、宋志堅、干嘯洲及吳國忠等人,然各有風韻各呈特色,純如劉羅,博學如梁,應用如陳,推展如鞠,名傳如黃,著書如吳,柔順如陶,守業如徐等。鄭宗師諸多第一代弟子皆能承藝傳道。其間各有風韻和特色,此乃因個人領悟、修為和身體條件之不同而致之,但得鄭宗師真傳者必不只一人,然得鄭宗師所傳亦非等於鄭宗師本人。而在《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三版「跋」中所言,請學社社員演繹拳架以詳究拳勢細節,這雖是務實負責的做法,且前輩社員之拳藝亦當精進。但「白馬非馬」,社員前輩雖各有鄭宗師所傳太極拳之藝,但還是不等於鄭宗師本人,即使集所有鄭曼青宗師弟子之拳藝,也不會是鄭宗師本人之拳藝。因鄭子太極拳有太多因個人不同的領悟和實踐而養成不同的個人特色,因此三版校者即使極盡用心,也不能替鄭宗師為言,此乃非戰之罪。中華文化是「易」的文化,太極拳道也是「易」之道,如果「十全」,則沒有「易」的空間。鄭宗師已在歷史,讓《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維持原著原貌,保留歷史走過的足跡是最好的做法,原著雖然有瑕,但瑕不掩瑜。 所以筆者在2020年10月出版《鄭子太極拳傳真》之後,再著《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新版與舊版差異論述》一書,希望藉著比較新版與舊版《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之差異,提出三十三項論點,探討對學拳者的影響,以及論述傳承的契機,祈望對後來學拳者有所助益。※本書中民國六十六年再版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稱之為「舊版」,民國九十六年 三版則稱之 「新版」。除了「舊版」與「新版」的名詞外,筆者書中所主張的「足步圖」和示範的「拳架運行順 序圖」,皆以「傳真版」稱之。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