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優惠活動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從西周留下來一個傳統的重要標準,就是時間,也就是一個人可以被記得多久。
楊照讀《史記》,永不過時的千古之書
解譯司馬遷不可思議的精密心靈
穿透兩千年時空的普世價值
彌補天命之不平,叩問權力本質,洞悉抉擇關鍵點
歷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事實與事實之間的關係,或者進一步說,是解釋「如何」及「為何」,這是與我們當下學習歷史的態度差異最大的地方。按司馬遷的態度,歷史不是一堆「What」,重要的是「How and Why」。在個人層次上,一個人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講話做事?作為一個群體,彼此行為之間的互動會產生什麼模式,他們為何如此?某些事情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又選擇何種手段?這些都在歷史裡,也是我們理解、研究史學時最重要的挑戰。
當我們以這樣的視野和方式去整理豐富龐雜的史實,就會對人類行為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從而碰觸到普遍的人類經驗,真正做到以古鑑今,讓歷史對當下現實有所幫助。司馬遷在著作中清楚地展現了這種歷史態度。他用了幾個重要的觀念解釋《史記》的目的。
《史記》是一部通史,也就意味著是人類有意識、有經驗以來的總和。通史是時間的完整呈現,司馬遷要從開天闢地、人怎麼來、人的社會怎麼來、人的歷史怎麼來開始寫起。通史不會有真正的終點,因為時間要繼續流下去,不過在現實上,司馬遷只能把歷史寫到自己那個時代。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這是中國歷史意識的一次提升與突破。
司馬遷用他的著作讓我們認識到,當我們把歷史當作一個整體時,所看到的歷史、從裡面學到的內容,以及因此認識到的世界與道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什麼人們需要歷史,就是因為只有通過歷史,才能夠彰顯世間的千百種人,以及千百種生命追求。
本書特色
◎楊照與司馬遷,穿越兩千年時空的心靈對話
◎通透練達的歷史星圖詳解,刻畫史家「對抗天道」的永恆使命。
◎賦予「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現代性定義--洞悉命運與人的意志、時間流變的智慧,以及獨立思考的責任。
目錄
如何讀史記?
認識司馬遷
太史公自序:史官的使命
報任安書:司馬遷的理想告白(上)
李將軍列傳:國士之風
報任安書:司馬遷的理想告白(下)
《史記》的態度
權力與命運
封禪書:長生不老的諷刺
項羽本紀、高祖本紀:英雄與無賴的對決
秦始皇本紀:暴落的帝國
呂太后本紀:一個女人的史詩
超前與缺憾
《史記》的表和書:多重維度的史觀
平準書:最早的經濟史專著
老子韓非列傳:史記的局限
司馬遷的英雄們
世家導讀:通古今之變
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盜火者,孔仲尼
留侯世家:帝王師的一生
蕭相國世家、淮陰侯列傳、曹相國世家:皇權下的生存智慧
列傳導讀:活成主角的邊緣人
伯夷列傳:史記的終極關懷
吳太伯世家:君子典範
伍子胥列傳:怨毒的能量
刺客列傳:士為知己者死
游俠列傳:是否存在「法外」正義
如何為官
酷吏列傳:為何酷吏總是成群地來
張釋之馮唐列傳:執法者的尊嚴
汲鄭列傳:逆勢而行的長者
被遺忘的智者
日者列傳:卜筮者的風采
扁鵲倉公列傳:漢醫的智慧
貨殖列傳:為商人正名
簡短的結語
為什麼要讀《史記》
序/導讀
自序
如何讀史記?
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好看卻難讀的書。
《史記》之好看,大家都知道。書中寫了那麼多精采的故事,還寫了讓人一讀難忘的人物。沈從文一九五二年的一封家書中,如此反映了《史記》的迷人之處:在四川農村裡參加土改工作隊的一個難眠之夜,他從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殘破不全的《史記》選本,在燈下讀了李廣、竇嬰、霍去病、衛青、司馬相如的傳記,「不知不覺間,竟彷彿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會氣氛中,和作者時代生活情況中,以及用筆情感中」。然後,沈從文感慨評斷:「《史記》列傳中寫人,著筆不多,二千年來還如一幅幅肖像畫,個性鮮明,神情逼真。重要處且常是三言兩語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滯,而得到準確生動效果,所謂大手筆是也。」
英年早逝的漫畫家鄭問,當年就靠著慧眼選擇了《史記‧刺客列傳》的內容,完全將司馬遷所寫的用來作劇本,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傑作。鄭問會畫、能畫,不過他的《刺客列傳》能夠一炮而紅,大部分還是要歸功於《史記》中那些好看且動人的故事。
但好看的《史記》卻有其難讀之處。畢竟《史記》是兩千多年前用文言文寫成的,文字語法各方面有著時代差異帶來的障礙。雖然現代有各種白話翻譯版本流通,偏偏司馬遷的古文寫得那麼漂亮、簡潔、準確、透徹,簡直無法改動,轉化為白話就韻味全失了。難就難在不用原裝古文來讀,就讀不到從紙面穿透而來的真摯情感。
《史記》之難讀,還有超越文字層次之處。最難的,在於《史記》是一本完整的大書,不只翻譯成白話就走樣了,事實上各種節錄選本也都必然扭曲《史記》的面貌。《史記》中有那麼多好看的內容,然而重點卻在於,司馬遷放進《史記》裡的不只是那些好看的內容。
《史記》一共有五十二萬餘字,分成一百三十篇,五個不同部分,這些都是司馬遷特別規劃的,那是《史記》的架構,更是司馬遷極度在意的全書完整性的呈現。
讀《史記》,我們不能光揀好看的看。古往今來很多《史記》的選本,都依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考慮《史記》文章好看程度,將「不好看」的部分挑出來,只留「好看」的部分。但這樣就遺漏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司馬遷要在《史記》裡放那麼多「不好看」的內容?為什麼很多讀者認定「好看」的內容,在《史記》中往往被放在很後面?為什麼依照司馬遷自己的編排方式,讀者必須先讀很多沒那麼好看的內容,接著才能等到「好看」的篇章出現?
難道司馬遷沒有編選的眼光,分辨不出自己寫的哪些好看哪些不好看?還是說司馬遷是個缺乏自制揀選能力的作者,捨不得放棄自己寫的任何東西,當斷不斷、當捨不捨,以至讓《史記》變得過度駁雜、龐大?司馬遷是個能寫好文章的傑出作者,卻是個糟糕的編輯,不能好好整編自己的著作,必須由後人來替他揀擇重編?
當然不是。仔細讀過《史記》全書,配合相關史料對於司馬遷的認識,就會明白,這問題的真切答案是:司馬遷從來就沒有要寫一本「好看」的書,或者該說,他沒有要寫一本光是「好看」的書,「好看」在他自覺而嚴格的寫作標準中不是那麼重要。對於《史記》這本書,司馬遷有更廣闊且深刻的動機及目的。
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拋棄這位偉大作者的主觀動機及目的來讀《史記》。只將此當作一本好看的書,只選擇好看的部分來看,這樣的閱讀態度與方法,一方面對不起付出了生命與自尊的代價來寫作的司馬遷,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們能夠從《史記》中得到的領悟與啟發。讀《史記》,一定要有耐心(甚至要有知識上的勇氣)走入這片文字的荊棘叢中。
如何讀史記?很簡單的基本態度,就是謙虛地面對這本大書,認知這樣一本書的內容和安排出自遠比我們博學、聰明、深思的偉大心靈,因而願意盡心竭力地去探觸書中形構的複雜歷史世界。不只要從頭到尾通讀,而且在細讀的過程中,要不斷追問為什麼:為什麼司馬遷這樣寫,為什麼司馬遷如此繁寫、如此簡筆,為什麼司馬遷如此分配相關內容,為什麼司馬遷如此安排篇章及行文順序……
所有的為什麼都必須、也只能回到《史記》的文本中找尋答案。令人驚訝的是,愈是積極探問為什麼,就愈是會在《史記》中挖掘出相關的解釋,讀到原本忽視了的,或是讀不到的意義。換句話說,今天針對《史記》能夠發出的種種疑問,似乎司馬遷早在寫作之時,就在文章之中或文章之間準備好了給我們的回應。
用這種方式讀《史記》,逐漸就會明白,光是將《史記》當故事書來讀,只看到其中「好看」的部分,會多麼浪費!司馬遷的歷史意識、他那既遼闊又深邃細緻的心靈,遠遠超過一個說故事的人。而且,由這樣一顆既遼闊、深邃又細緻的心靈流瀉到筆下的故事,也就充滿了多層次多曲折的感情與經驗表達,無法用單純聽故事的輕鬆態度來領會。
「如何讀史記」因而是一種試圖穿越兩千年時空距離的努力,通過文本去接近並揭示司馬遷那不可思議的複雜、精密的心靈。先從《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解讀起,然後進入《史記》和司馬遷的切身遭遇,接觸那些明確影響他終極生命價值建立的事件,查考他如何寫李廣、寫漢武帝。要更深入理解漢武帝及其時代,就必須上溯漢代的建立,所以接著對照細讀《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盡量釐清司馬遷對於漢代的看法,以及寫當代歷史的他抱持了什麼樣的標準與理想。
《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同時也是《史記》本紀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可以藉此說明本紀的意義與功能。書中另外選了《呂后本紀》,希望讓讀者能體會司馬遷對政權運作獨樹一格的功過判斷。
然後進入表和書,除了用「多重時間維度」的觀念來說明司馬遷的設計之外,再從《史記》八書中選出了《平準書》來凸顯書的突破性創意。
至於《世家》則選了留侯、蕭相國、淮陰侯、曹相國等在內容上相關聯的幾篇,將司馬遷對於漢初政治的銳利觀察與分析,表現得更清楚。
《世家》之後是《列傳》。我們首先會仔細逐字逐句解讀列傳首篇《伯夷叔齊列傳》,因為這篇蘊藏著司馬遷最熱情的史家自我責任告白,宣示著正因為「天」與命運是不公平的,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壞人常常不會有壞報,許多值得被推崇的人沒有權力、沒有地位,最後默默無聞地被遺忘了,許多惡行因沒有被記錄下來而逃過了譴責,所以需要史家史筆。歷史重要的存在理由之一,就是彌補「天」與命運的不公平,將好壞行為與名聲彼此相地存留下來。
《伯夷叔齊列傳》放在第一篇,還有另一項宣示作用─在司馬遷的道德價值判斷上,最純粹最高貴的德行就是「讓」,為了原則而寧願將至高的利益與享受推出去,甚至會為了原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他們把堅持自己的信仰、原則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身分地位,有沒有豐功偉績,歷史都應該將他們的人格典範記錄下來,傳留給後世。
讀完並充分理解了《伯夷叔齊列傳》,我們回頭才能明瞭為什麼世家的第一篇是《吳太伯世家》。吳太伯和伯夷叔齊的共通點在於,他們人生中最關鍵的決定都是「讓國」。有國而不居,吳太伯甚至為了貫徹「讓國」的決心,逃到文明之外的地區,寧可「斷髮文身」化為野蠻人。
最後則從列傳中選出幾篇今天讀來仍具備高度思想衝擊的個傳與集傳,讓讀者體會一下司馬遷碰觸、揭露跨時空的普遍人間議題的高超能力。
這本書源自二○一七年所製播的一套一百二十集音訊節目,如果沒有梁文道和「看理想」的同事們提出這項計畫,督促我整理過去對於《史記》的種種研究與探索,當然就不可能會有這項相關的出版計畫。在此過程中,主要安排協助音訊節目製播的張登邑、負責整理書稿的馬希哲,還有參與其中的馬曉晨、魯興剛都對他們的工作提供了超出水準的成果,我也才得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將書稿備好,和讀者見面。簡單的「謝謝」兩字實在無法表達我衷心的感動。
當然,書中有任何錯誤或混亂等未盡完美之處,都是我自己的不足,賴不得任何人。
是為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金庸的武林(全三冊)
再會江湖:金庸小說的眾生相-金庸的武林3
流轉江湖:金庸奇俠的異想世界-金庸的武林2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楊照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 套書
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
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楊照談村上春樹(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0)
最親近的陌生人:楊照談宮本輝(日本文學名家十講9)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日本文學名家十講7)
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日本文學名家十講6)
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日本文學名家十講5)
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名家十講4)
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日本文學名家十講3)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概念民國:不一樣的中國史.迴音
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
不一樣的中國史(全13冊)
不一樣的中國史(7-13冊)
不一樣的中國史13:從變法到革命,顛覆帝制的時代──晚清
不一樣的中國史12:從八旗到洋行,天朝震盪的時代─清
不一樣的中國史11:從光明到黑暗,矛盾並存的時代--明
不一樣的中國史9:從黨爭到鐵騎,征服王朝的時代──宋、遼、金
不一樣的中國史10:從士人到商幫,商業驅動的時代──元、明
不一樣的中國史7:從女帝到胡風,盛世裂變的時代──隋、唐
不一樣的中國史8:從外放到內向,重文輕武的時代──五代十國、宋
不一樣的中國史5: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不一樣的中國史6: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魏晉南北朝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二版)
不一樣的中國史4: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
不一樣的中國史3:從爭戰到霸權,信念激辯的時代──春秋戰國、秦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不一樣的中國史1:從聚落到國家,鬼氣森森的時代──夏、商
不一樣的中國史2:從文字到思想,文明躍進的時代──周
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精裝典藏版)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1975裂痕
遲緩的陽光
星火:閱讀札記III
1981光陰賊
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詩人的黃金存摺
現代詩完全手冊
地熱:閱讀札記II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
烈焰:閱讀札記I
楊照的七堂公民課第二堂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
誰說青春留不住
楊照選讀:中國傳統經典(第一輯)一套10冊
超越國界與階級的計謀全書:戰國策
儒學主流真正的塑造者:荀子
稀遊記:三個人.三種旅行
雄辯時代的鬥士:孟子
亂世裡的南方智慧:老子
開闊混同的精神世界:莊子
庶民社會的主張:墨子
追尋永恆的天命:尚書
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
所有人的孔老師:論語
所謂中年所謂青春:對照記@1963Ⅲ
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精裝版)
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Ⅱ)
不只是林書豪:是NBA、是人生、是社會、是美學
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迷路的詩
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背過身的瞬間(新版)
困境台灣:我們還能怎麼辦?
面對未來最重要的50個觀念
大愛
十年後的台灣
問題年代
在閱讀的密林中
造型三角紙
我的二十一世紀
為了詩
夢與灰燼-戰後之學史散論第2集
在我們的時代
CAFE MONDAY
痞子島嶼荒謬紀事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