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國音學
「國音」是國語語音的簡稱,「國音學」則是研究國語語音的專門學問。「國音學」上承古典小學,下啟現代語言學,在整個國語語音發展的脈絡中,有著承先啟後的關鍵性。 《國音學》一書自西元1982年初版至今已逾三十年,多年來一直各界研究國語語音必備的參考書籍之一,本書關於語音的資料甚為詳盡,是適宜中文系學生的教材,因為它既涵蓋學理說明,亦附有練習資料;既便於教師授課,也利於學生自習。 惟書籍年代較為久遠,內容過於龐雜,部分資料亟需汰換,故藉由此次改版去蕪存菁,經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多次研討議定,並配合實際教學狀況,將內容簡化及更新,相信更能符合現今市場之需求。 & 本書特色 & 1.版面橫式編排:符合現代讀者習慣,更加輕鬆好閱讀。 2.內容去蕪存菁:保留國音原理重點,減輕學習者負擔。 3.插圖重新繪製:發音圖全新繪製,發音原理一目了然。 4.練習重點標示:掌握複習重點,徹底克服發音盲點。
【電子書】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效應:由正反問句、動貌系統與程度結構入手
語言作為常變的結構體,隨著來自各層面的影響,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係也將因應調整,其結果同時在系統內部與外部引發不同向度的連鎖現象,某程度上皆可視為結構變化後的效應,且往往都離不開心理因素的關係。本書於前述觀點上,透過常見於口語的「m」(約同「不」)、「無」和「未」探討閩南語否定詞系統的變化及其相關效應,亦適時擴及南北方言系統的比較,以突顯閩南系統的特殊性。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漢語否定詞的發展大勢;第三章: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可能動因;第四章:「VP-無/m」混用的效應;第五章:各否定詞在合成完成體的競合與效應;第六章:「無」的擴張及其對「微量」構式的影響:第七章:結論。
【電子書】詞彙之旅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電子書】語言與人生
每天在臉書大量散布的信息,究竟是「事實」、「推論」還是「判斷」?為什麼僅僅三十秒的電視廣告就能讓人買下昂貴的名牌包?語言,讓人為理念走上街頭,也讓人因偏見拿石頭砸向遊行者。★全新譯本★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專文推薦★評論家/南方朔‧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輔仁大學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順孝‧文化觀察家/詹偉雄‧名作家、英語教育者/鄧海珠──鄭重好評★亞馬遜4.5顆星典藏評價★「每月一書俱樂部」選書(Book of the Month Club)★享譽六十五年、全球累銷百萬冊、經典語言學著作最新修訂版★名列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百年千書」電子書出版計畫書目本書分為兩部:「語言的功能」、「語言與思想」,援引大量歷史事例與各領域研究案例,探討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並看待語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如何形塑人類文化。而我們又能如何藉由這項與生俱來的天賦,用以改進溝通誤差,促進社會和諧?人們使用字詞來粉飾最污穢的動機和最惡劣的行為,卻也使用字詞來擬定理想和抱負。我們說出口的字詞是思想的體現,或我們的思想受我們習得的語言系統決定? 曬黑的肌膚原本象徵「勞動」,被視為醜陋,如今卻象徵「休閒」,成為美麗的代表。「猶太人」是指一個種族,卻可能帶有歧視的意味。「語言」能促進溝通合作,記載人類文明,卻也導致爭端。大部分人未能意識到:日常生活中來自網路與媒體的大量語言,能夠煽動群眾的情緒、影響人們的政治想法,也可以使消費者產生購物的慾望……每分每秒影響你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代表事物的「字詞」。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想減少紛爭,也還是得透過說話與書寫,當眾人的意見獲得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人類社會才能運行不輟。促進合作、減少衝突的關鍵,即在於透過語言學觀點,深入檢視人類的語言天賦。藉此,我們得以再度省思說與聽之間的盲點,不僅有助於消弭爭端,日後亦能更加冷靜地面對商業廣告與政治話術。語言學不只是一門學科,它是解決社會爭端的關鍵。本書享譽六十五年,被翻譯成八種外語版本,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認識語言如何運作、語言隱藏何等陷阱及語言的可能性,正是去了解人類生活複雜情狀的核心部分。」在通訊手段益發多元、網路訊息愈顯複雜的今天,其中提示的經典原則,值得每一個仍然仰賴著語言的人深刻思索。
【電子書】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
每天在臉書大量散布的信息,究竟是「事實」、「推論」還是「判斷」?為什麼僅僅三十秒的電視廣告就能讓人買下昂貴的名牌包?語言,讓人為理念走上街頭,也讓人因偏見拿石頭砸向遊行者。★全新譯本★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專文推薦★評論家/南方朔‧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輔仁大學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順孝‧文化觀察家/詹偉雄‧名作家、英語教育者/鄧海珠──鄭重好評★亞馬遜4.5顆星典藏評價★「每月一書俱樂部」選書(Book of the Month Club)★享譽六十五年、全球累銷百萬冊、經典語言學著作最新修訂版★名列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百年千書」電子書出版計畫書目本書分為兩部:「語言的功能」、「語言與思想」,援引大量歷史事例與各領域研究案例,探討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並看待語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如何形塑人類文化。而我們又能如何藉由這項與生俱來的天賦,用以改進溝通誤差,促進社會和諧?人們使用字詞來粉飾最污穢的動機和最惡劣的行為,卻也使用字詞來擬定理想和抱負。我們說出口的字詞是思想的體現,或我們的思想受我們習得的語言系統決定? 曬黑的肌膚原本象徵「勞動」,被視為醜陋,如今卻象徵「休閒」,成為美麗的代表。「猶太人」是指一個種族,卻可能帶有歧視的意味。「語言」能促進溝通合作,記載人類文明,卻也導致爭端。大部分人未能意識到:日常生活中來自網路與媒體的大量語言,能夠煽動群眾的情緒、影響人們的政治想法,也可以使消費者產生購物的慾望……每分每秒影響你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代表事物的「字詞」。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想減少紛爭,也還是得透過說話與書寫,當眾人的意見獲得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人類社會才能運行不輟。促進合作、減少衝突的關鍵,即在於透過語言學觀點,深入檢視人類的語言天賦。藉此,我們得以再度省思說與聽之間的盲點,不僅有助於消弭爭端,日後亦能更加冷靜地面對商業廣告與政治話術。語言學不只是一門學科,它是解決社會爭端的關鍵。本書享譽六十五年,被翻譯成八種外語版本,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認識語言如何運作、語言隱藏何等陷阱及語言的可能性,正是去了解人類生活複雜情狀的核心部分。」在通訊手段益發多元、網路訊息愈顯複雜的今天,其中提示的經典原則,值得每一個仍然仰賴著語言的人深刻思索。
【電子書】香港中國語文課程新路向:學習與評估
《香港中國語文課程新路向:學習與評估》一書,是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語文教育學者,為了配合近年來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進行中學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改革,以及2007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中文科評估發展的新方向而撰寫的。目的是為強化教學及促進學習,並為中文新課程五份試卷及校本課程的評估提供理論與實踐的依據。作者簡介岑紹基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學部主任。羅燕琴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林偉業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鍾嶺崇曾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任教。
【電子書】國音學講義
本書於192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21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經國語統一籌備會專家審核批准作為全國各地教授國音參考用書。是年8月已發行至第五版。可見此書對當時的國語統一運動有相當大的影響。作者在書中以發音語音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國語實際情形描寫國語語音各要素,又以傳統音韻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國語語音之聲韻、等呼、四聲諸系統。作者還介紹了國音標準和注音字母的形成過程,記載了每一個注音字母的出處,並且提供國語老國音的完整系統,以及許多用老國音注音的文字材料,本書因這些重要內容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國語語音系統之精要及其歷史演變傳承,即使在其問世近百年後的今天,仍不失為中文系學子學習語音聲韻之基礎範本。
【電子書】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
本書從語言學和語言哲學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特別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和現代品格,對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之間的關係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本書的基本觀點:語言不僅僅只是工具符號,同時還是思想本體,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即「器」的層面和「道」的層面。現代漢語的確立也是現代文化包括現代文學的確立。現代文學的發生在深層的原因上根源於語言的變革,現代漢語從根本上規定了現代文學。五四白話文運動不同于晚清白話文運動和三、四十年代的大眾語文運動。胡適的白話文學理論對於中國新文學運動乃至整個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作用是巨大的,但胡適本人並沒有從理論上認識到他所提倡的白話與文學革命以及整個文化思想革命之間的深層關係。
【電子書】現代漢語語法新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學習語法邏輯能使人論辯事理。」 您想知道現代漢語的語法特質嗎? 您想了解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律嗎? 您想有系統學好現代漢語語法嗎? 本書是現代漢語語法的津梁,作者結合文法理論和實例,融通諸家的學說,對於現代漢語語法的特質、研究方法、構詞、詞類、句法、標點符號、語句分析等內涵作深度的探討,具有專業、系統、實用三大特色。 初學中文語法者,本書可作為登堂之導引,以奠定其學習現代漢語語法之基礎;有志研究漢語語法者,本書乃作者多年來琢磨語法學術之所得,值得參考;熱心語文教育者,本書可提供語法教學及進修研習語法知識之用。
【電子書】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
閩語研究近年成為漢語方言研究中的顯學,是方言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部分,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最引人入勝。閩方言學術研討會已舉行了六屆,第六屆以「閩語及其周邊方言」為主題,有五十多位學者出席並發表論文。本書從中挑選論文若干,交由語言學界作匿名評審,其中廿九篇獲通過發表。本書按論文之性質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通論,有平山久雄、詹伯慧二位學者的文章。第二部分是「吳閩關係研究計劃」下的一組論文,共六篇,作者包括丁邦新、李如龍、潘悟雲、鄭張尚芳、曹志耘、陳忠敏。第三部分收入研究閩語與周邊方言關係的論文十一篇,從語音、詞彙、語法各方面探討此一問題,作者有秋谷裕幸、張雙慶、萬波、林倫倫、陳澤平等。第四部分是研究閩語音韻與詞彙的一組論文,共十篇,作者有曹逢甫、連金發、周長楫、葉寶奎、陳鴻邁等。本書反映了閩語研究新成果,從中可以了解閩語研究新動態。
【電子書】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
在一個尚待開拓的領域裡,本書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追蹤二十世紀初中國語言與文化變遷的軌跡,以詳實的材料,嚴謹的態度,比較的方法,描述了漢語書面語從詞語演變到文體解放的真實過程,論證了白話文運動,國語運動發生的歷史緣由和文化內涵,進而探討漢語變化過程背後所隱含之深刻的文化演變,從而闡明了漢語與中國現代化啟蒙的內在關係及此一關係所留下的歷史啟示,顯示出一定的理論深度。全書語言流暢,論證細緻,可讀性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語言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