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話語權的世紀角力
處處平台、人人發聲的時代 「思想出口」、「觀念販賣」才是王道! 你以為的 TED 講壇,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知識分子榮光不再、走下神壇 意見領袖分秒放送、席捲講壇。 這是專屬「思想領袖」的個人秀場! 【本書特色】 ☑ 作者為國際政治領域知名學者,「殭屍國際政治理論」、「思想產業」等新時代觀念創立者 ☑ 近年第一本由學界紅人結合自身經歷思考與大環境實況,全盤歸結「思想市場」產業鏈的精采鳥瞰式分析 ☑ 細膩檢視「公共知識分子」、「思想領袖」、「網紅自媒體」、「TED 講者」等新時代公眾場域發言者的角色分布與場域萬象 ☑ 忠實呈現當下「公眾數位知識鍊」的核心風景與發展趨勢,以及其中錯綜複雜的財閥、粉絲資源共生關係 /////////////////////////////////////////////////////////////// 【內容簡介】 公共知識分子的發展歷史悠久,他們總是在一些擁有高度話語權的評論雜誌上,圍繞各種類型的話題發表意見。但近年來,公共知識分子卻被另一類思想家所取代,這一新晉群體被稱為「思想領袖」。與公共知識分子不同的是,思想領袖通常在那些與公眾聯繫較為緊密的機構工作,而較少在高端雜誌上進行辯論,他們的想法總是雄心勃勃且備受稱讚。 當代思想的生產與傳播已經依循網路時代文化產業的模式來組織與營運。這些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作者在本書中對此進行了詳細探究,並向我們展現了當代美國、乃至西方公共知識分子的生活。作者認為,儘管當今的思想產業存在一些負面的內容,但它非常擅長廣泛地傳播思想,並吸引大量渴望新想法的人。對知識分子而言,勇氣的真正標誌曾經是「敢於向權威說出真相」。如今,「向金錢說出真相」需要更多勇氣。這麼做的知識分子可能會損失巨額演講費以及收到 TED 演講邀請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是通往真金、白銀的大門。一旦你開始賺錢,為什麼要放棄呢?你的聽眾所擁有的財富,可能遠遠超過你這輩子所能創造的。 作者在書中掌握了恰到好處的平衡,仔細分析了思想產業背後的關鍵因素——新富豪統治階級的崛起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作者的論點是,「思想領袖的時代取代了公共知識分子的時代」。公共知識分子是江湖騙子的天敵。相比之下,思想領袖就像是刺蝟。他們懂一樣東西,反覆兜售,至死方休。 作者在書中呼籲公共知識分子回歸,但也承認這是奢求。例如尼爾•弗格森這樣的思想領袖。他是英國歷史學家,在史丹福大學任職——他曾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但他向作者坦言,他意識到思想領袖的收入更高,因此他開始迎合這座市場。學者們怎麼看待你的工作,遠沒有這件事重要:你的想法能否吸引別人一小時花八萬美元聽你演講?品牌比內容更重要。如果出了點錯,只要繼續說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就行……
【電子書】幸福之路
焦慮不安的我們 還有幸福的可能嗎? 屹立百年英國邏輯大師智慧之作 當代心理勵志叢書的起點與經典 「動物只要無病無痛、溫飽有餘,就會心滿意足。人類照理來說應該相仿,但身處現代世界的人們卻並非如此——至少,大多數人都無緣於知足常樂。」 當代生活中,處處可見鬱悶之人的身影。明明我們的生活相對安定,物質也不虞匱乏,為何焦慮、空虛與不安卻總是盤桓其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是「繼亞里斯多德後,人類最偉大邏輯學家」的伯特蘭・羅素,在這本經典著作中,以誠懇、精準的觀察與洞見,揉合犀利卻優美的筆調,試圖對此問題的成因作出診斷,並替普羅大眾開出一劑人人皆可施用以重拾生活熱情的藥方。 本書於一九三〇年首次在英國出版,距今已經過了九十年,但隨著世界現代化的進程,羅素的人生智慧不但沒有絲毫過時,其中的預言性質更不斷顯現,重要性與日俱增。 「我的目的是,針對文明國家中大多數人日復一日蒙受的尋常苦悶,開出一劑療方;如此的苦悶煩憂,由於沒有明顯的外在成因,而更讓人感到逃無可逃,益發難以忍受。我認為這樣的鬱悶情緒,絕大部分起因於錯誤的世界觀、道德觀與生活習慣,連帶摧毀了我們天生追求幸福的熱情與興致,而那份熱情,卻正是無論人類或動物最終踏上幸福之路時所必須仰賴的基礎。這些基礎皆存在於個人的能力範圍之內,我將提出若干改進的建議,只要遵照施行,再加上不致太差的個人運氣,就可能嚐到幸福的滋味。」 & 「閱讀羅素的作品,使我享受到無數快樂的時光。」——愛因斯坦 「這本書是近來蓬勃出版的心理自助叢書潮流的原型,然而,在今天,那些書卻鮮少能如羅素這本小書般値得一讀。」 ——丹尼爾・丹尼特 「這本書徹底地改變了我的生活,為我帶來了無數的精彩美好。九年前我成立啓明出版,正是為了想把這本書介紹給閱讀中文的親友,如今總算實現了。」——林聖修
【電子書】暫停抄寫: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哲學教育在中學教育有何必要性呢?台灣教育改革多年,不可否認的,升學主義卻仍是台灣中學教育現場的主流思維。本書作者為高中國文老師,在書中除了寫出自己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觀察,犀利檢討整個教育結構的問題以及教改效果不彰的原因;也希望所有教師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科在現今的中學教育裡,除去升學外,還有何意義?作者認為語言表達思想,所以國文科不可忽略培養孩子們的批判、思辨能力,他在書中分享自己在高中國文課堂上帶入哲學方法的教學方式,在書中我們彷彿進入他的教學課堂,從中看見作者如何在國文課的不同文本中帶進相關哲學概念的討論。此外,書中還呈現了作者的學生與其他教師的訪談,分享他們在學習哲學方法或嘗試推廣哲學後的改變和想法。這是一本關於中學教育改革現場的啟發性作品,也是在中學推廣哲學教育的先驅與實驗之作,不論是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值得一讀。
【電子書】學術人
一本「要燒掉的書」? 一本震驚法國學界的書! 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嚴謹而銳利的自我審視, 具體分析出身背景與人脈資源對於學術地位的影響。 《學術人》(Homo Academicus)是已故法國知名社會學者--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暢銷著作,震動當時的法國學界,在他寫作這本書之前,並沒有人勇於自我挑戰,具體檢視學界,也就是學者自身所處場域。 布赫迪厄透過分析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學術領域,其組成成員的社會背景及他們在人脈網絡中的角色,他們的實際活動情況與所能取得的權力地位,進而直剖法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的問題。藉由檢視法國數十年來的高等教育問題,看出一九六八年五月的高等教育危機如何發生,及其後學界如何變化。 布赫迪厄在書中所談的問題,雖然時空背景與今不同,但其中人的出身與隱形資源造就將來社會位置的差異,以及人們對於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領域所能帶來的身份地位象徵,這類的問題直到今日仍非常相似,也使《學術人》於今仍具有高度參考性,不僅是一本重要的社會學研究著作,更是理解當代社會階級問題與高等教育僵化情況不能錯過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學術人
一本「要燒掉的書」? 一本震驚法國學界的書! 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嚴謹而銳利的自我審視, 具體分析出身背景與人脈資源對於學術地位的影響。 《學術人》(Homo Academicus)是已故法國知名社會學者--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暢銷著作,震動當時的法國學界,在他寫作這本書之前,並沒有人勇於自我挑戰,具體檢視學界,也就是學者自身所處場域。 布赫迪厄透過分析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學術領域,其組成成員的社會背景及他們在人脈網絡中的角色,他們的實際活動情況與所能取得的權力地位,進而直剖法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的問題。藉由檢視法國數十年來的高等教育問題,看出一九六八年五月的高等教育危機如何發生,及其後學界如何變化。 布赫迪厄在書中所談的問題,雖然時空背景與今不同,但其中人的出身與隱形資源造就將來社會位置的差異,以及人們對於醫學院、法學院、文學院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四大領域所能帶來的身份地位象徵,這類的問題直到今日仍非常相似,也使《學術人》於今仍具有高度參考性,不僅是一本重要的社會學研究著作,更是理解當代社會階級問題與高等教育僵化情況不能錯過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月的名字
~東方獨有的月之絮語~ 400道月之名,107首月之詩,150幅月之相, 自古至今的人們,仰望月夜發出的禮讚之書。 ▍交織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的400則月之名 ▍ 春季的月亮有些朦朧,微弱的【薄月】光暈,彷彿伸手就能觸及; 【芋名月】、【栗名月】、【豆名月】透露人們迎接秋收的欣喜; 高掛在冬季彷彿凍結的夜空中,澄澈如冰的【冰輪】似乎有著勾魂攝魄的魔力。 根據月亮的盈虧推算日期,制訂的【陰曆】,陪伴大地的作息。 抬頭就能望見的月亮,自古至今與人間遙遙相望,無聲地點亮人們的心房。 人們將深藏的情愫,寄託於月亮之上, 在各種不同的月之名中,能見到時間、景物悠然浮現。 隨著陰晴圓缺,四季更迭,孕育而出無數的月之名: .共度一宵的男女在翌日早晨離別時所看到的【有明月】。 .倒映在河流水深處的月影,【潭月】。 .光亮從日照之處而生的【哉生魄】。 .冬眠的生物乍醒,積雪初融時的【雪消月】。 ▍古往今來,人間望月而詠嘆的170首月之俳句 ▍ 月亮牽引著潮汐,以及人們的念想, 不論適逢什麼樣的月亮,心有所繫之人,不住地有感而詩: .天之海中起雲浪,(天の海に雲の波立ち月船) 星之林中,月之船隱現。(星の林に漕ぎ隠る見ゆ)——柿本人麻呂 .憑藉吾心如明月,照亮黑暗浮世前行。 (曇りなき心の月をさき立てて& 浮世の闇を照らしてぞ行く)——伊達政宗 .雲峰高聳,崩散處處聚合,幻成月山。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感嘆月非物,牽連淚自流。 .吾妻懷胎,腹如三日月…… 月光無所不在地映照著我們的生活與美意識, 《月の名字》點綴著美麗的月之相,及典雅的日本詩歌、散文, 這是一本讀了以後,每天都想仰望月亮的書。 本書特色 ◎收錄月亮的名字400種、月亮與季節的照片150幅、月亮的詩與散文20篇,為東方獨有,歌詠月亮的深情絮語。 ◎附上107首月之俳句,或呈現戰國武將的豪情氣魄,或呈現文人作家的纖細柔軟,或呈現戀人之間的離情依依。 ◎「中秋夜的儀式」、「月亮上究竟有什麼?」、「輝夜」與「輝夜姬」……以優美的文筆,探索各種關於月亮的儀式和神話故事。 感動推薦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 蔡亦竹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李昫岱 ◎仰望書房
【電子書】月の名字
~東方獨有的月之絮語~ 400道月之名,107首月之詩,150幅月之相, 自古至今的人們,仰望月夜發出的禮讚之書。 ▍交織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的400則月之名 ▍ 春季的月亮有些朦朧,微弱的【薄月】光暈,彷彿伸手就能觸及; 【芋名月】、【栗名月】、【豆名月】透露人們迎接秋收的欣喜; 高掛在冬季彷彿凍結的夜空中,澄澈如冰的【冰輪】似乎有著勾魂攝魄的魔力。 根據月亮的盈虧推算日期,制訂的【陰曆】,陪伴大地的作息。 抬頭就能望見的月亮,自古至今與人間遙遙相望,無聲地點亮人們的心房。 人們將深藏的情愫,寄託於月亮之上, 在各種不同的月之名中,能見到時間、景物悠然浮現。 隨著陰晴圓缺,四季更迭,孕育而出無數的月之名: .共度一宵的男女在翌日早晨離別時所看到的【有明月】。 .倒映在河流水深處的月影,【潭月】。 .光亮從日照之處而生的【哉生魄】。 .冬眠的生物乍醒,積雪初融時的【雪消月】。 ▍古往今來,人間望月而詠嘆的170首月之俳句 ▍ 月亮牽引著潮汐,以及人們的念想, 不論適逢什麼樣的月亮,心有所繫之人,不住地有感而詩: .天之海中起雲浪,(天の海に雲の波立ち月船) 星之林中,月之船隱現。(星の林に漕ぎ隠る見ゆ)——柿本人麻呂 .憑藉吾心如明月,照亮黑暗浮世前行。 (曇りなき心の月をさき立てて& 浮世の闇を照らしてぞ行く)——伊達政宗 .雲峰高聳,崩散處處聚合,幻成月山。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感嘆月非物,牽連淚自流。 .吾妻懷胎,腹如三日月…… 月光無所不在地映照著我們的生活與美意識, 《月の名字》點綴著美麗的月之相,及典雅的日本詩歌、散文, 這是一本讀了以後,每天都想仰望月亮的書。 本書特色 ◎收錄月亮的名字400種、月亮與季節的照片150幅、月亮的詩與散文20篇,為東方獨有,歌詠月亮的深情絮語。 ◎附上107首月之俳句,或呈現戰國武將的豪情氣魄,或呈現文人作家的纖細柔軟,或呈現戀人之間的離情依依。 ◎「中秋夜的儀式」、「月亮上究竟有什麼?」、「輝夜」與「輝夜姬」……以優美的文筆,探索各種關於月亮的儀式和神話故事。 感動推薦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 蔡亦竹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李昫岱 ◎仰望書房
【電子書】哲學家陪你看電影
看電影可沒你想像的這麼簡單 九場經典電影 九個哲學思考 ※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黃冠閔 推薦 這是一個影像豐沛的年代。 在這影像豐沛的年代,你的思考方式也被影像制約著;在影像的時代裡,更要警醒地考慮到影像的構成。 台灣近年來強調公民教育、希望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哲學思考。要如何將哲學思考更貼近生活,不落入專技的範圍,卻又不失哲學特質的挑戰並不小。 而看電影即是生活中再普遍不過的日常行為。 電影不只是電影,它投射出一個影像運動的平面,糾集了不同時間流,就連公共生活或私人空間也被此類異樣的時空所穿透,有多到不行的層次可以挖掘,甚至在想像力中撐開極大的張力。 此書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並不刻意將電影哲學化或是哲學電影化,而是把它清楚分為兩件單一的主題作討論。因此,各章節將以影片資訊、鏡頭畫面、鏡頭、場景、敘事或故事、主旨、問題的順序作呈現,讓讀者跟隨作者的敘述,小心翼翼地進入電影,穿破視覺直觀,再深入哲學。當了解哲學語言的運作,知道怎麼讀電影,也就會理解到影像「要說什麼,不說什麼、什麼留白」,這時,要插入哲學思考的發問,就會有合理性。反過來,有較為豐厚的哲學知識,更是有助於提煉出一些問題設定,借用影像運動來進行推理。 《楚門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會認為楚門離開被安排的人生後, 就獲得真正的「快樂自由」了呢? 《關鍵報告》 有犯罪意圖的人,就可被構成罪犯嗎? 《刺激一九九五》 為何主角不惜被關禁閉,也要播放音樂呢? 「希望」之於生活到底代表了什麼? 透過影像來思考,質問影像,找到之間微妙卻相輔相成的連結,用更平易近人的管道,以觸發更多思考的可能。 影像固然不是真理,也未必揭露真相,但往往能夠形成一道帷幕操縱我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與感受。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場電影吧!
【電子書】「米兔」在中國(思想38)
「米兔」運動起自美國,但旋即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引起迴響。表面上,網路社交媒體起了極大的擴散作用;但是性騷擾問題的普世性,才是整個米兔運動的真正動力所在。性騷擾在各地廣泛存在,中國大陸不會例外。中國「米兔」在2018年從大學校園擴散到公益界、傳媒界,甚至於宗教界,對於社會上習見的性別權力關係形成了強烈的挑戰,性騷擾所涉及的潛規則與明規則(法律),也引起了許多反思。至於米兔運動本身的性質、進行的方式,以及所包含的性別政治,則在廣義女權運動內外引發了既激烈又精彩的爭論。《「米兔」在中國》還有林毓生院士的訪談、以及崔衛平、丘慧芬、白永瑞等教授的專文。
【電子書】什麼是道德案例?
在人類行動中似乎沒有一個概念比道德更為古老,使得道德案例看起來像是與人類行動同樣久遠。 本書是對於道德案例嚴格的論述分析,對於道德情境的考慮不是訴諸於直觀,也不是要羅列各種具體的道德案例,提供百科全書式的彙編;相反地,如果一個帶有道德教訓的故事能夠發人深省,那麼,這一個故事應該透過論述分析而體現出情境結構、道德原則、原則適用性、人格身分等等條件。人的行為總是帶著價值意味,考慮「什麼是好的?」;但是,如何思考貫穿著政治、法律、信仰、禮儀、社會行為的道德基礎,則相形重要。 作者特別提出了「決疑論」為方法論,但「決疑論」這一詞彙與知識型態是一般人感到陌生的,中文「決疑」一詞不能呈現此詞來自「案例」的字源,或許可以改用「案例學」來理解。案例學思考根植於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在法律、宗教判例上運用甚廣。本書也簡短陳述了決疑論的歷史淵源,但重要的是在當代的復興,此即所謂的「新決疑論」。在汲取決疑論發展的新趨勢上,作者意在凸顯案例思考的重要,因為當今世界的社會條件已經有巨大改變,要面對的問題是:在不同宗教立場的多元文化處境中,如何調節出一個合乎彼此認知的道德判斷?決疑論(案例學)關心的是案例中的情境。
【電子書】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
「放屁遠比說謊更嚴重,是『真實』的更大敵人。」 ──哈里‧法蘭克福 (Harry G. Frankfurt) 美國哲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道德哲學榮譽教授──哈里.法蘭克福精巧之作 國內知名評論家──南方朔精心翻譯 帶領讀者看穿現今種種”放屁”現象 「說屁話者可能只是認為,和說謊比起來,放屁更容易逃避人們的指責。」 所以當前社會屁話滿天飛,充斥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此我們必須認識它、戮破它。 是否曾經看著一個人自信滿滿、口沫橫飛地進行一段演說,你卻開始神遊,注意力無法集中,因為你從頭到尾都搞不清楚他的重點是什麼?或者是反覆聽了幾次後,雖然說不出哪裡怪,但好像又有點能說服人、有點道理?小心,你可能中了高階的「放屁」幻術。 說屁話是有罪的嗎?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屁話?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情勢所迫、或為了博眼球,在某個全然無知的領域中說出了屁話;身處在自媒體發達的現今,人人皆有話語權,究竟誰的話真有道理、而誰的話又只是在講屁話? 《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這本書希望讀者可以先抑制自己對說屁話者怒吼「kóng siánn-siâu!」的衝動,去仔細推敲他背後的動機──對方也許另有目的、可能想達到某種利益,我們並不能完全確定,這得交由讀者來判斷;可以確定的是,屁話文化已經行之有年、勢不可擋,我們必須要明白其中道理。 讀完《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這本行文頗有味道的小書,我們雖無法承諾你能夠逃離說屁話的人,但至少可以分辨「說謊」和「放屁」的特質,進而理解為什麼說屁話才是真實最大的敵人? 導讀 南方朔 知名政論家 名人推薦 吳冠昇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作者 怪奇事物所 所長 苑舉正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財哥專業檳榔攤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誠實推薦 好評推薦 「讀這本書的好處是,它可以大大增強我們對問題的思辨能力,這樣的書,讀了之後一定會得到很多,從小問題可以延展成大論述,這本書不虧為高人手筆。」──南方朔/知名政論家 「這是一本我學哲學幾十年來,遇到過最特別的書籍。它的特別之處有三點:第一、書名非常震撼;第二、奇短無比;第三、分析的異常透徹。」──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淺顯易懂,相信即使是沒有經過政治哲學訓練的讀者,都能從此書得到收穫。我甚至認為此書應作為政治哲學課程的指定閱讀讀物。」──吳冠昇/〈菜市場政治學〉共同作者
【電子書】放屁!
「放屁遠比說謊更嚴重,是『真實』的更大敵人。」 ──哈里‧法蘭克福 (Harry G. Frankfurt) 美國哲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道德哲學榮譽教授──哈里.法蘭克福精巧之作 國內知名評論家──南方朔精心翻譯 帶領讀者看穿現今種種”放屁”現象 「說屁話者可能只是認為,和說謊比起來,放屁更容易逃避人們的指責。」 所以當前社會屁話滿天飛,充斥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此我們必須認識它、戮破它。 是否曾經看著一個人自信滿滿、口沫橫飛地進行一段演說,你卻開始神遊,注意力無法集中,因為你從頭到尾都搞不清楚他的重點是什麼?或者是反覆聽了幾次後,雖然說不出哪裡怪,但好像又有點能說服人、有點道理?小心,你可能中了高階的「放屁」幻術。 說屁話是有罪的嗎?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屁話?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情勢所迫、或為了博眼球,在某個全然無知的領域中說出了屁話;身處在自媒體發達的現今,人人皆有話語權,究竟誰的話真有道理、而誰的話又只是在講屁話? 《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這本書希望讀者可以先抑制自己對說屁話者怒吼「kóng siánn-siâu!」的衝動,去仔細推敲他背後的動機──對方也許另有目的、可能想達到某種利益,我們並不能完全確定,這得交由讀者來判斷;可以確定的是,屁話文化已經行之有年、勢不可擋,我們必須要明白其中道理。 讀完《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這本行文頗有味道的小書,我們雖無法承諾你能夠逃離說屁話的人,但至少可以分辨「說謊」和「放屁」的特質,進而理解為什麼說屁話才是真實最大的敵人? 導讀 南方朔 知名政論家 名人推薦 吳冠昇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作者 怪奇事物所 所長 苑舉正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財哥專業檳榔攤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誠實推薦 好評推薦 「讀這本書的好處是,它可以大大增強我們對問題的思辨能力,這樣的書,讀了之後一定會得到很多,從小問題可以延展成大論述,這本書不虧為高人手筆。」──南方朔/知名政論家 「這是一本我學哲學幾十年來,遇到過最特別的書籍。它的特別之處有三點:第一、書名非常震撼;第二、奇短無比;第三、分析的異常透徹。」──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淺顯易懂,相信即使是沒有經過政治哲學訓練的讀者,都能從此書得到收穫。我甚至認為此書應作為政治哲學課程的指定閱讀讀物。」──吳冠昇/〈菜市場政治學〉共同作者
【電子書】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
孫中興教授首度完整詮釋自己的「韋伯大夢」久等了,韋伯先生!韋伯的〈儒教(與道教)〉究竟歷經了什麼樣的前世、今生與轉世?沉浸於韋伯理論四十年的孫中興回歸文本自身,從韋伯的幾個「脈絡」和「四本」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深入認識韋伯學說。「脈絡」包括大我脈絡、小我脈絡、思想脈絡和出版脈絡;「四本」則是指韋伯〈儒教(與道教)〉的版本、文本、譯本、所本。在《久等了,韋伯先生!〈儒教(與道教)〉的前世、今生與轉世》第一章,孫中興將先借用現代人申請工作的「履歷表」概念來重新整理韋伯的生平、著作等相關資料,讓讀者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看出一個更為立體的韋伯。接著從韋伯的主要著作、思想脈絡、出版脈絡以及相關版本與譯本等進入討論,呈現完整的韋伯理論。最後針對〈儒教(與道教)〉的文本進行深度解析,一舉進入韋伯思想的核心。
【電子書】「天下」作為意識形態(思想36)
「思想36」的專題是:「天下」作為意識形態。 十餘年來,「天下」這個議題不僅是史學與政治哲學的學院問題,還涉及了中國人如何界定自身,如何想像世界,如何想像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具有非比尋常的現實意義。在此中國崛起的時刻,中國大陸知識人對這個概念的思考與運用,自然引起了周遭世界的關注。梁治平教授在這篇文章中,詳細地考察、梳理從趙汀陽、汪暉一直到晚近的多種重要著作,以及產生這些著作的宏觀背景。細讀之後,可以掌握整個「天下」論述的面貌,尤其是天下論述的意識形態脈絡,對讀者的助益極大。本期還有〈杜贊奇教授〉的訪談,以及其他多篇值得閱讀的文章佳作。
【電子書】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
自從一九八○年代初筆者負笈法國巴黎進修,眾多當代法國哲學家的著述,成為筆者思考人類處境的重要思想資源。然而,要正確運用這些思想資源,意味著我們既要準確地理解相關哲學家的論說,也要能夠與這些論說保持一種批判性的距離,以防自己躲在名家論斷的舒適中,逃避了把這些論說與千變萬化的世界互相對照而產生的思想衝擊。思想上的安逸感,是哲學學習的終結!──劉國英本書是作者三十多年來學習準確理解五位當代法國現象學家、或與現象學關係密切的哲學家重要論說的紀錄。全書自胡塞爾始,以沙特、梅洛龐蒂、傅柯、德里達與列維納斯為經,超越論、圖像意識現象學、肉身主體現象學、存在論、友情詮釋論等為緯,交織出作為現象學的哲學運動在法國發展的蹤跡。
【電子書】什麼是暴力?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 &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社會就充斥著對暴力概念直覺上的譴責,好似任何事與暴力牽扯上關係都是絕對邪惡或是泯滅人性的,暴力這個概念一開始就被視為一種不法的行為。相較於多數人純粹相信的單一性,其實暴力在多重語意的變換下,它已變成一個過於廣義的欄目,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切入下,暴力一詞已變成模糊且是可多重定義的。暴力無所不在,暴力是力量的錯誤運用它存在於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不可被切割的本質。暴力是誘人的,暴力是脆弱的,暴力是連續性的,暴力與理性的關係是什麼?它和侵略性和惡又有什麼差異? &政治暴力、網路暴力、性暴力、甚至是言語暴力……你說,在這暴力的時代為什麼還要探討它?但就是在生處於這樣的年代,才更需要去思索、去理解暴力的本質,才能真正的處理它。本書展開了一連串哲學的辯論,引用各學家來分析暴力其本身的特性。《什麼是暴力》一書將帶你打破迷思、抽絲剝繭思考暴力的本質,並試著對暴力的影響做省思,讓讀者與暴力來一場哲學的對話。
【電子書】論哲學家:「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引領,前往一場智者與哲人的盛會
&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屍體會腐化,想法卻能越過千古世紀。」──柏拉圖 這本關於哲學「言談」的書中,飛翔著阿蘭所喜愛的哲學家幽靈,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斯賓諾莎、盧梭、黑格爾、馬克思…… ★潘怡帆(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文導讀 ★楊凱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院長)專文推薦 【各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正弘 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退休哲學教授 林靜君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洪偉 沃草烙哲學專案經理、哲學普及工作者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 楊植勝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士瑋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聯合推薦 《論哲學家》共有107篇隨筆, 以「智性」、「行動」與「人」等三大主題,來集結阿蘭哲學書寫的文集。 & 這本出版於作者逝世後的遺作既是同為哲學家的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 Alexandre)對其精神導師的懷念,也是對阿蘭獨特的哲學教育方式的發揚。誠如作者對自己每則不超過兩頁的哲學隨筆的想法:「形上學等級的報章短文」,這本哲學小品的深度不表現在使人昏昏欲睡的艱澀之上,相反地,它像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關於概念、懷疑、正義、神、激情等哲學性的深度議題,透過阿蘭故事性的寫作逐一寄生在不同哲學家的思想闡述上。他詼諧且富含寓意的書寫不僅是閱讀饗宴的邀請,也是對思考運動的邀請,並使讀者在闔上書頁的同時,以尋獲自我思想的方式而從阿蘭的論述中解放出來。這種積極的獨立思考是對阿蘭哲學的致敬,亦反映了他哲學教育的終極目的。 /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楊植勝 & 阿蘭的《論哲學家》是繼《論幸福》、《論教育》之後,在台灣出版的第三本哲學散文集。不同於前面兩本散文集,它沒有像『幸福』或『教育』那樣單一的主題,但是在每篇文章中,都會提及至少一位哲學家或一個哲學流派。各篇的文章都以『隨筆』的方式書寫;筆隨意走,未必有明確的主旨,因此不另訂標題,而是像《論語》的『學而』、『為政』、『八佾』等等篇名一樣的方式,以文章的第一句話作為它的標題。 & 讀者要注意的是,這些文章雖然只是隨筆,但是內容深度不亞於一般的哲學論文,卻能化為散文文字娓娓道來;讀者在閱讀阿蘭的文句時,必須平心靜氣、仔細咀嚼,才能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這些散文隨筆表現了阿蘭深厚的哲學學養;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人而言,阿蘭的文字書寫饒富興味。 &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 楊凱麟 & 阿蘭分門別類地對於論域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在兩頁的篇幅裡對讀者關注的問題給予啟發性的觀點,抛出有力的警句,並總是對於偏見與既有的陳套毫不留情地批判。……做為傑出的高中哲學教師,阿蘭一生的書寫都具有啟蒙的教育學意涵,「追隨笛卡兒,絕對不是想變得跟笛卡兒一樣。不是的;我還是我,正如他就是他。」然而,笛卡兒,或書中屢屢召喚而來的斯賓諾莎、柏拉圖或黑格爾等哲學家,總是意謂著各種獨立與原創思考的邀請,邀請讀者親身體驗思想的無比誘惑與魅力,並且因而能自己開始付諸行動! &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 潘怡帆 & 《論哲學家》無疑地白熱化了阿蘭思想內部的終極衝突,強調實踐的哲學在此與形上思想對陣。當今人文科學的式微其實映照著此實用與理論之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從未離前朝太遠。阿蘭是我們思想的同代人,在應當行動或思想之間反覆徘徊的地縛靈。而唯獨重新整頓這未曾癒合的悖論,我們或許才能跨入下一輪太平盛世。
【電子書】論哲學家
&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屍體會腐化,想法卻能越過千古世紀。」──柏拉圖 這本關於哲學「言談」的書中,飛翔著阿蘭所喜愛的哲學家幽靈,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斯賓諾莎、盧梭、黑格爾、馬克思…… ★潘怡帆(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文導讀 ★楊凱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院長)專文推薦 【各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正弘 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退休哲學教授 林靜君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洪偉 沃草烙哲學專案經理、哲學普及工作者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 楊植勝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士瑋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聯合推薦 《論哲學家》共有107篇隨筆, 以「智性」、「行動」與「人」等三大主題,來集結阿蘭哲學書寫的文集。 & 這本出版於作者逝世後的遺作既是同為哲學家的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 Alexandre)對其精神導師的懷念,也是對阿蘭獨特的哲學教育方式的發揚。誠如作者對自己每則不超過兩頁的哲學隨筆的想法:「形上學等級的報章短文」,這本哲學小品的深度不表現在使人昏昏欲睡的艱澀之上,相反地,它像一堂堂精采又實用的哲學課程。 關於概念、懷疑、正義、神、激情等哲學性的深度議題,透過阿蘭故事性的寫作逐一寄生在不同哲學家的思想闡述上。他詼諧且富含寓意的書寫不僅是閱讀饗宴的邀請,也是對思考運動的邀請,並使讀者在闔上書頁的同時,以尋獲自我思想的方式而從阿蘭的論述中解放出來。這種積極的獨立思考是對阿蘭哲學的致敬,亦反映了他哲學教育的終極目的。 / 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楊植勝 & 阿蘭的《論哲學家》是繼《論幸福》、《論教育》之後,在台灣出版的第三本哲學散文集。不同於前面兩本散文集,它沒有像『幸福』或『教育』那樣單一的主題,但是在每篇文章中,都會提及至少一位哲學家或一個哲學流派。各篇的文章都以『隨筆』的方式書寫;筆隨意走,未必有明確的主旨,因此不另訂標題,而是像《論語》的『學而』、『為政』、『八佾』等等篇名一樣的方式,以文章的第一句話作為它的標題。 & 讀者要注意的是,這些文章雖然只是隨筆,但是內容深度不亞於一般的哲學論文,卻能化為散文文字娓娓道來;讀者在閱讀阿蘭的文句時,必須平心靜氣、仔細咀嚼,才能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這些散文隨筆表現了阿蘭深厚的哲學學養;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人而言,阿蘭的文字書寫饒富興味。 &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 楊凱麟 & 阿蘭分門別類地對於論域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提出充滿靈光的短論,在兩頁的篇幅裡對讀者關注的問題給予啟發性的觀點,抛出有力的警句,並總是對於偏見與既有的陳套毫不留情地批判。……做為傑出的高中哲學教師,阿蘭一生的書寫都具有啟蒙的教育學意涵,「追隨笛卡兒,絕對不是想變得跟笛卡兒一樣。不是的;我還是我,正如他就是他。」然而,笛卡兒,或書中屢屢召喚而來的斯賓諾莎、柏拉圖或黑格爾等哲學家,總是意謂著各種獨立與原創思考的邀請,邀請讀者親身體驗思想的無比誘惑與魅力,並且因而能自己開始付諸行動! &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 潘怡帆 & 《論哲學家》無疑地白熱化了阿蘭思想內部的終極衝突,強調實踐的哲學在此與形上思想對陣。當今人文科學的式微其實映照著此實用與理論之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從未離前朝太遠。阿蘭是我們思想的同代人,在應當行動或思想之間反覆徘徊的地縛靈。而唯獨重新整頓這未曾癒合的悖論,我們或許才能跨入下一輪太平盛世。
【電子書】後人類時代
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N.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最經典的論述核心。 & 在技術、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下,海爾斯為我們展現出被抹去、被遺忘、被忽略之物,將信息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實體。她從二戰後的梅西會議控制論談到1952年的控制論愛好者及小說家伯納德•沃爾夫(Bernard Wolfe);從自製的概念談到菲利普•迪克的幻覺與現實的文學探索;從人造生命談及後現代小說,探索人類作為控制論系統的意義。 & 凱薩琳.海爾斯橫跨了科技史、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將三個故事的關連編織起來:信息是如何失去其身體的,亦即概念化為與物質形式分離的實體;仿生人文化和技術的建構;以及控制論論述中的自由主義人文主體的解體。 & 從控制論到人工生命的誕生,《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提供了關於你我如何抵達虛擬時代,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不可或缺的記述。 & 本書內容橫越數個專業領域,既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文學批評理論的推演,亦有科普類科學史的介紹及大眾科幻作品的分析評論,是延續上個世紀徹底實踐跨文學科學「兩文化」的上乘之作,是本評論者驚嘆為耀眼的奇書(dazzling book)。 & 本書特色 & ☆後人類時代、人工生命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必讀經典之作! ☆勾勒虛實夾雜的後人類景象,梳理各種情境編織成的世界! ☆醍醐灌頂,提點探索後人類的感性層面! ☆賴淑芳、李偉柏雙譯者專文導讀!
【電子書】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N.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最經典的論述核心。 & 在技術、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下,海爾斯為我們展現出被抹去、被遺忘、被忽略之物,將信息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實體。她從二戰後的梅西會議控制論談到1952年的控制論愛好者及小說家伯納德•沃爾夫(Bernard Wolfe);從自製的概念談到菲利普•迪克的幻覺與現實的文學探索;從人造生命談及後現代小說,探索人類作為控制論系統的意義。 & 凱薩琳.海爾斯橫跨了科技史、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將三個故事的關連編織起來:信息是如何失去其身體的,亦即概念化為與物質形式分離的實體;仿生人文化和技術的建構;以及控制論論述中的自由主義人文主體的解體。 & 從控制論到人工生命的誕生,《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提供了關於你我如何抵達虛擬時代,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不可或缺的記述。 & 本書內容橫越數個專業領域,既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文學批評理論的推演,亦有科普類科學史的介紹及大眾科幻作品的分析評論,是延續上個世紀徹底實踐跨文學科學「兩文化」的上乘之作,是本評論者驚嘆為耀眼的奇書(dazzling book)。 & 本書特色 & ☆後人類時代、人工生命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必讀經典之作! ☆勾勒虛實夾雜的後人類景象,梳理各種情境編織成的世界! ☆醍醐灌頂,提點探索後人類的感性層面! ☆賴淑芳、李偉柏雙譯者專文導讀!
【電子書】簡單,也是一種哲學
歐陸長銷百年經典,歷久彌新, 從生活中探究「簡單」的深邃哲理。 & & 《簡單,也是一種哲學》(La Vie Simple) 一八九五年首度於法國巴黎出版,書中傳遞的理念清新,出版後廣受大眾喜愛,英譯本當時在美國也蔚為風潮。時任美國總統的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因甚為喜愛本書,進而邀請作者瓦格納在一九○四年秋天訪美,前往白宮暢談。 & & 出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瓦格納雖然身為牧師,但他在書中闡揚的觀點並不帶特定的信仰立場,而是訴諸普世人類的共同性。從「簡單」的本質開始,他殷殷陳述,從日常生活、言談用語、本分職守、物質欲望、對金錢名利的追求等面向談起,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現實及精神層面簡單地生活,以及這樣的價值觀若落實於日常中,能為內心帶來何種益處。 & & 《簡單,也是一種哲學》雖然現在看來文字稍顯古拙,但當中的曖曖光芒仍讓它在百年間持續受到法語及英語世界的讀者喜愛和討論,日本講談社甚至也在今年初推出日文版譯本,無疑更彰顯出這本生活哲思小書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 & 有趣的是,本書雖寫於一百二十餘年前的法國,書中呈現的社會狀況和大眾心態卻和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世界並無二致,而瓦格納對於「simplicité —簡單」所闡述的觀點和這個價值觀之於人類心靈的助益,也未過時淘汰,反而更因時間淬鍊,更顯真切,值得生活在過度追求速度及物質消費社會的現代讀者做為反思借鏡。
【電子書】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紐約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觀察家報》、《星期日郵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知名書評網站 Five Books 2016年度最佳哲學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英國庫伯獎雙料桂冠得主最新力作 ★阮若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葉浩│哲學星期五資深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1933年巴黎小酒館的一杯雞尾酒,開啟了一場歷久不衰的哲學運動, 鼓舞了無數的年輕人:熱愛生命、追求自由、奮起行動。 人生,就是一座存在主義咖啡館。 如果你是個存在主義者,眼前這杯杏子雞尾酒,就能讓你大談哲學和自由。 「當你從存在主義的窗子往內望,首先看到的是咖啡館裡的繁忙景象。你聽到杯子碰撞聲和此起彼落的對話聲;服務生在桌間穿梭,接著你注意到一張大桌旁邊坐著一個矮胖、斜眼的男子,和一位裹著頭巾、吐著菸圈的優雅女子,一群朋友圍繞著他們。川流不息的人們從不間斷……」 本書講述了存在主義的源起,以「存在主義天王天后」沙特和西蒙.波娃領銜主演,牽引出當代學術圈中的朋友和對手──卡繆、海德格、胡塞爾、雅斯培、梅洛龐蒂和梅鐸等才華橫溢的哲學家輪番出場。直至今日,他們的哲學讀來依舊妙趣橫生,只因為它攸關人生,直指人類兩個最大的問題:「我們是誰?」及「我們該做什麼?」 存在主義帶來的不只是哲學的變革,更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革命,戰後的六八學運、反殖民、女權運動等等追求自由、民權的解放呼聲,再再都留下了現代存在主義的烙印。 莎拉.貝克威爾巧妙交織了傳記、哲學思想、歷史、文化分析和個人省思,帶領讀者踏上這段生動而有趣的旅程,與哲學家和他們的朋友們一同經歷這場令人著迷的思想運動。
【電子書】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紐約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觀察家報》、《星期日郵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知名書評網站 Five Books 2016年度最佳哲學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英國庫伯獎雙料桂冠得主最新力作 ★阮若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葉浩│哲學星期五資深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1933年巴黎小酒館的一杯雞尾酒,開啟了一場歷久不衰的哲學運動, 鼓舞了無數的年輕人:熱愛生命、追求自由、奮起行動。 人生,就是一座存在主義咖啡館。 如果你是個存在主義者,眼前這杯杏子雞尾酒,就能讓你大談哲學和自由。 「當你從存在主義的窗子往內望,首先看到的是咖啡館裡的繁忙景象。你聽到杯子碰撞聲和此起彼落的對話聲;服務生在桌間穿梭,接著你注意到一張大桌旁邊坐著一個矮胖、斜眼的男子,和一位裹著頭巾、吐著菸圈的優雅女子,一群朋友圍繞著他們。川流不息的人們從不間斷……」 本書講述了存在主義的源起,以「存在主義天王天后」沙特和西蒙.波娃領銜主演,牽引出當代學術圈中的朋友和對手──卡繆、海德格、胡塞爾、雅斯培、梅洛龐蒂和梅鐸等才華橫溢的哲學家輪番出場。直至今日,他們的哲學讀來依舊妙趣橫生,只因為它攸關人生,直指人類兩個最大的問題:「我們是誰?」及「我們該做什麼?」 存在主義帶來的不只是哲學的變革,更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革命,戰後的六八學運、反殖民、女權運動等等追求自由、民權的解放呼聲,再再都留下了現代存在主義的烙印。 莎拉.貝克威爾巧妙交織了傳記、哲學思想、歷史、文化分析和個人省思,帶領讀者踏上這段生動而有趣的旅程,與哲學家和他們的朋友們一同經歷這場令人著迷的思想運動。
【電子書】古典時代瘋狂史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 重量級經典再現! 華文世界最佳全譯本! 「簡言之,我希望,一本書不要以文本(texte)的身份出現,那是教學法或批評爛熟的化約對象;我要它瀟脫大方,以論述(discours)的樣貌出現:同時既是戰鬥亦是武器,既是戰略亦是撞擊,既是鬥爭亦是戰利品或傷口,既是時局不是遺跡,既是不規則的遇合亦是可重複的場景。」--傅柯 & 《古典時代瘋狂史》為法國思想大師暨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的重要著作,內容衍生自其博士論文。本書的中心議題為:在歐洲的啟蒙過程中,「理性與非理性」以及「理性與瘋狂」如何在歷史的條件中成形與出現。從這一角度,傅柯討論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作為一種科學,是如何形成與開展的;第二,在舊王室崩潰的過程中,精神病院在 18 世紀末的出現,具有何種意義。要理解傅柯的方法論,此書為不可不讀之作。 & 傅柯在本書談的主要是由中世紀到 19 世紀一部瘋狂的禁閉史;更深入地說,它企圖透過對監禁結構的研究,建立起瘋狂和非理性之間的對話;最後,它也規劃出一份草圖,談「一部界限的歷史--其內容是一些晦暗不明的手勢,它們一旦完成,便必然遭人遺忘。然而,文化便是透過這些手勢,將某些事物摒除在外。」 本書曾以英文濃縮本《瘋顛與文明》風行知識世界。此次重新出版的中文翻譯是直接源自法文版本,且較英文世界現在流通的全譯版本更早幾年面世,其不僅還原了傅柯這部重要著作的原貌,而且避免許多因版本和英譯本原因所導致的許多爭論與問題。 & 「《瘋狂史》的中譯絕對要比英譯本更具學習價值。它的出版,無疑是台灣出版界引介西方思潮的新譯標,在這地平線上,讓我們期待更壯闊的氣象!」--李威霆(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助理教授)
【電子書】古典時代瘋狂史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 重量級經典再現! 華文世界最佳全譯本! 「簡言之,我希望,一本書不要以文本(texte)的身份出現,那是教學法或批評爛熟的化約對象;我要它瀟脫大方,以論述(discours)的樣貌出現:同時既是戰鬥亦是武器,既是戰略亦是撞擊,既是鬥爭亦是戰利品或傷口,既是時局不是遺跡,既是不規則的遇合亦是可重複的場景。」--傅柯 & 《古典時代瘋狂史》為法國思想大師暨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的重要著作,內容衍生自其博士論文。本書的中心議題為:在歐洲的啟蒙過程中,「理性與非理性」以及「理性與瘋狂」如何在歷史的條件中成形與出現。從這一角度,傅柯討論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作為一種科學,是如何形成與開展的;第二,在舊王室崩潰的過程中,精神病院在 18 世紀末的出現,具有何種意義。要理解傅柯的方法論,此書為不可不讀之作。 & 傅柯在本書談的主要是由中世紀到 19 世紀一部瘋狂的禁閉史;更深入地說,它企圖透過對監禁結構的研究,建立起瘋狂和非理性之間的對話;最後,它也規劃出一份草圖,談「一部界限的歷史--其內容是一些晦暗不明的手勢,它們一旦完成,便必然遭人遺忘。然而,文化便是透過這些手勢,將某些事物摒除在外。」 本書曾以英文濃縮本《瘋顛與文明》風行知識世界。此次重新出版的中文翻譯是直接源自法文版本,且較英文世界現在流通的全譯版本更早幾年面世,其不僅還原了傅柯這部重要著作的原貌,而且避免許多因版本和英譯本原因所導致的許多爭論與問題。 & 「《瘋狂史》的中譯絕對要比英譯本更具學習價值。它的出版,無疑是台灣出版界引介西方思潮的新譯標,在這地平線上,讓我們期待更壯闊的氣象!」--李威霆(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助理教授)
【電子書】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
巴黎從深夜的憂鬱醒來... 詩人睜大眼睛、評論褒貶, 混亂的時代縫隙冒出了新芽。 現代生活的畫家筆下,惡之花蕊輕展煉金術 詩壇王者召喚散文魔幻時刻 芥川龍之介感嘆得好: 「人生啊,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身為近代創造力最豐沛的詩壇巨人,波特萊爾不只在詩國澆植惡之艷花,更在散文、評論諸領域灑落魔魅靈光。本書收錄波特萊爾六篇精妙散文,瞄準事物的繽紛面向,在美學折射中,現代感漸次透光明晰。詩心凝成散篇,筆筆刻繪入魂。 〈現代生活的畫家〉取古今對照為軸,以美感、時尚、風俗、畫家、戰爭、儀式、女人、化妝、貴公子等人事物為發想端點,或速寫,或細描,「現代性」概念在此肌理畢現,一錘定音;〈德拉克洛瓦作品與生平〉、〈愛倫坡作品與生平〉兩篇論文,雅言暢談兩位大畫家、大作家,看大詩人如何側寫與其藝術成就等高的時代人物,用一針見血的華辭妙語,托顯對方成就,同證自身文筆之高妙;〈笑的本質〉從喜感、幽默、滑稽、諷刺畫、造型藝術等質素與媒材切入,巧論笑之本質;〈玩具的寓意〉則還原玩具、器物原貌,提撕出遊戲物件背後的哲理意涵;最後,在〈給年輕文人的建議〉短文中,詩人向年輕作者一語點破創作之道,實為文藝人不可錯過的精魄心法。 詩壇鬼才以這本革命式文集,鳴響現代派旗號,此後百餘年迴音不絕,今日猶感。
【電子書】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
巴黎從深夜的憂鬱醒來... 詩人睜大眼睛、評論褒貶, 混亂的時代縫隙冒出了新芽。 現代生活的畫家筆下,惡之花蕊輕展煉金術 詩壇王者召喚散文魔幻時刻 芥川龍之介感嘆得好: 「人生啊,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身為近代創造力最豐沛的詩壇巨人,波特萊爾不只在詩國澆植惡之艷花,更在散文、評論諸領域灑落魔魅靈光。本書收錄波特萊爾六篇精妙散文,瞄準事物的繽紛面向,在美學折射中,現代感漸次透光明晰。詩心凝成散篇,筆筆刻繪入魂。 〈現代生活的畫家〉取古今對照為軸,以美感、時尚、風俗、畫家、戰爭、儀式、女人、化妝、貴公子等人事物為發想端點,或速寫,或細描,「現代性」概念在此肌理畢現,一錘定音;〈德拉克洛瓦作品與生平〉、〈愛倫坡作品與生平〉兩篇論文,雅言暢談兩位大畫家、大作家,看大詩人如何側寫與其藝術成就等高的時代人物,用一針見血的華辭妙語,托顯對方成就,同證自身文筆之高妙;〈笑的本質〉從喜感、幽默、滑稽、諷刺畫、造型藝術等質素與媒材切入,巧論笑之本質;〈玩具的寓意〉則還原玩具、器物原貌,提撕出遊戲物件背後的哲理意涵;最後,在〈給年輕文人的建議〉短文中,詩人向年輕作者一語點破創作之道,實為文藝人不可錯過的精魄心法。 詩壇鬼才以這本革命式文集,鳴響現代派旗號,此後百餘年迴音不絕,今日猶感。
【電子書】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來自生命的最終邀請,上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之一,全球上億人次點閱! ◎最犀利風趣的生死學!顛覆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 長春藤名校有三大最受歡迎的公開課程: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以及耶魯雪萊‧卡根的《令人著迷的生與死》。猶如老頑童的卡根教授,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且手舞足蹈的與學生探討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卡根教授挑戰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普遍觀點,例如真的有靈魂嗎?死後還能繼續存在?永生是好事?自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對死亡感到恐懼嗎? & 他在書中援引古今哲學,並以日常生活事件為例,透過反覆辯證,以清晰的脈絡探討死亡的意義,進而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價值,該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這趟旅程:思考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當我們正視生與死的本質,才能擁有好好活著的勇氣,並且懷抱感激。
【電子書】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來自生命的最終邀請,上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之一,全球上億人次點閱! ◎最犀利風趣的生死學!顛覆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 長春藤名校有三大最受歡迎的公開課程: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以及耶魯雪萊‧卡根的《令人著迷的生與死》。猶如老頑童的卡根教授,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且手舞足蹈的與學生探討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卡根教授挑戰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普遍觀點,例如真的有靈魂嗎?死後還能繼續存在?永生是好事?自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對死亡感到恐懼嗎? & 他在書中援引古今哲學,並以日常生活事件為例,透過反覆辯證,以清晰的脈絡探討死亡的意義,進而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價值,該以何種態度面對人生這趟旅程:思考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美好;當我們正視生與死的本質,才能擁有好好活著的勇氣,並且懷抱感激。
【電子書】二元對立與陰陽:世界觀的衝突與調和
二元對立與陰陽分別代表了西方和中國文化發展中,極具影響力的思想模式。在本書中,分別追溯了西方二元對立思想與中國陰陽論述的發展過程,並在最後,追問這二種基本思維模式在當代的意義。本書特色 深度解析、比較西方的「二元對立」和中國的「陰陽」,讓讀者看見此一議題上,中西文化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