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當耶穌遇上柏拉圖
簡單又富含趣味,別具一格的哲學啟蒙書!有康德、尼采、黑格爾、蘇格拉底…...超過10萬人熱烈討論!用嶄新角度幽默解讀!專業推薦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冀劍制中華福音神學研究院歴史與系統神學教授 周學信附贈「哲學家地圖」,各哲學家理論定位一次看懂! 「我超級想研究哲學,可是翻閱相關書籍後還是一竅不通。」「讀大學的時候稍微學了點哲學,卻讀不出個所以然。」֍讀不懂哲學,是因為你還沒讀過聖經!֍康德、黑格爾、培根、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齊克果、托馬斯‧阿奎那…..聖經不是基督徒們才讀的書嗎?難道意味著哲學與宗教有關嗎?宗教跟哲學等學問莫非不是位於對立面嗎?在哲學的範疇裡,有數個「歷久不衰的主題」,其中尤為重要、至今仍發人省思的問題是「人類為何物」與「神是什麼」。聖經正詳盡地描述「人類」與「神」兩者關係的書籍,可謂是「人類使用說明書」的書籍。在中世紀以前,哲學與神學一脈相連;但走入近世,哲學家卻多抱持著「用新穎的概念解讀這本古老的使用說明書」的想法,嘗試解析聖經中蘊含的學問。「聖經寫是這樣寫,實際上是如此嗎?」便成為近世哲學的出發點。特別是十八世紀以前的哲學,一旦抽離「神」的概念,理解的難度就會隨之攀升。同樣地,腦中若沒有過去的哲學觀念,要解釋二十世紀以後的哲學也絕非容易之事。無論何者,讀懂聖經,就能理解哲學家們思考的背景脈絡了;即想學習西洋哲學,閱讀聖經是必經之路。
【電子書】當耶穌遇上柏拉圖:從聖經到哲學,一場最有趣的人類智慧思辨
簡單又富含趣味,別具一格的哲學啟蒙書!有康德、尼采、黑格爾、蘇格拉底…...超過10萬人熱烈討論!用嶄新角度幽默解讀!專業推薦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冀劍制中華福音神學研究院歴史與系統神學教授 周學信附贈「哲學家地圖」,各哲學家理論定位一次看懂! 「我超級想研究哲學,可是翻閱相關書籍後還是一竅不通。」「讀大學的時候稍微學了點哲學,卻讀不出個所以然。」֍讀不懂哲學,是因為你還沒讀過聖經!֍康德、黑格爾、培根、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齊克果、托馬斯‧阿奎那…..聖經不是基督徒們才讀的書嗎?難道意味著哲學與宗教有關嗎?宗教跟哲學等學問莫非不是位於對立面嗎?在哲學的範疇裡,有數個「歷久不衰的主題」,其中尤為重要、至今仍發人省思的問題是「人類為何物」與「神是什麼」。聖經正詳盡地描述「人類」與「神」兩者關係的書籍,可謂是「人類使用說明書」的書籍。在中世紀以前,哲學與神學一脈相連;但走入近世,哲學家卻多抱持著「用新穎的概念解讀這本古老的使用說明書」的想法,嘗試解析聖經中蘊含的學問。「聖經寫是這樣寫,實際上是如此嗎?」便成為近世哲學的出發點。特別是十八世紀以前的哲學,一旦抽離「神」的概念,理解的難度就會隨之攀升。同樣地,腦中若沒有過去的哲學觀念,要解釋二十世紀以後的哲學也絕非容易之事。無論何者,讀懂聖經,就能理解哲學家們思考的背景脈絡了;即想學習西洋哲學,閱讀聖經是必經之路。
【電子書】性史:第三卷.自我的關懷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重磅級經典作品法文直譯,等待多年,《性史》第三卷繁體中文版終於面世!傅柯(Michel Foucault)於一九七六年出版《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之後讀者們經過八年漫長等待,終於在一九八四年迎來他對於西方性的歷史源頭所作的深層考察:《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及《性史:第三卷 自我的關懷》。在這兩卷最後的生前出版著作中,傅柯調整最初的寫作計畫,轉向關注、追溯與分析上古,尤其是古希臘及希臘化-羅馬時期,即前基督宗教時期西方自我關懷及存在美學的基本框架與形式誕生時期的文本和實踐。《性史》的第三卷聚焦於「獨特人格的形成」,透過一些過去較少受到分析的文本,來探討此一主題。這些文本對於文化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們促成了文化中一種普遍的目的性,並最終導向了一種獨特人格的誕生。這樣的個人應當能夠善加運用其身心,使其在接受和諧教育後,具備履行自身既定政治職責的能力。身體的養成、婚姻的展望、與妻子及其他少男的關係、對於快感的再現──這些議題皆被納入「城邦」的政治與文化視角,並與「美好人生」的理想進行對照探究。
【電子書】性史:第三卷 自我的關懷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重磅級經典作品法文直譯,等待多年,《性史》第三卷繁體中文版終於面世!傅柯(Michel Foucault)於一九七六年出版《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之後讀者們經過八年漫長等待,終於在一九八四年迎來他對於西方性的歷史源頭所作的深層考察:《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及《性史:第三卷 自我的關懷》。在這兩卷最後的生前出版著作中,傅柯調整最初的寫作計畫,轉向關注、追溯與分析上古,尤其是古希臘及希臘化-羅馬時期,即前基督宗教時期西方自我關懷及存在美學的基本框架與形式誕生時期的文本和實踐。《性史》的第三卷聚焦於「獨特人格的形成」,透過一些過去較少受到分析的文本,來探討此一主題。這些文本對於文化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們促成了文化中一種普遍的目的性,並最終導向了一種獨特人格的誕生。這樣的個人應當能夠善加運用其身心,使其在接受和諧教育後,具備履行自身既定政治職責的能力。身體的養成、婚姻的展望、與妻子及其他少男的關係、對於快感的再現──這些議題皆被納入「城邦」的政治與文化視角,並與「美好人生」的理想進行對照探究。
【電子書】史上最強哲學入門【暢銷慶功版】
人生難題,就用哲學來對決!秒懂古今哲學名家の31式最狂必殺技,──練就一身最強的思考即戰力──但是,哲學超難懂?不!它比格鬥漫畫還刺激!這將是你看過最熱血的哲學入門書覺察無知 ╳ 邁向真理 ╳ 思辨哲學一次上手,終生實用!哲學不只是知識,而是最強的思考武器!■真理到底是什麼呢?真的有絕對、終極的真理存在嗎?■我們為何非得工作不可?■「上帝已死」是怎麼回事?■你的存在是真的存在嗎?■蘇格拉底為何要承認自己「無知」呢?■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究竟是什麼意思?■康德「物自身不可知」又是什麼意思?■「自由」應該是美好的事,為何沙特說「人類遭處以自由之刑」?最狂的各路西方哲人,齊聚一堂的精采大爭論讓31位哲學大師輪番上陣,帶你走進這場激烈的思考格鬥賽!他們所捍衛的真理,都能解答你的人生疑惑!所謂的哲學史,就是一部在知識的領域中,強者與強者彼此較勁、相互研究,一直到今天的交戰史。強調「思考、思考、再思考」的西方哲學,為了追尋真理,每位哲學家必須先反駁推翻先人的哲學,再提出足以將之擊毀「實力更堅強的哲學」!沒錯,他們正是一群終生追求思辯不斷進化的知識格鬥者,從上帝、信仰、國家與人民、社會與工作、善惡與道德,人類社會的各種面向無一不受哲學家的狂大熱情影響,如果你還無法感受哲學家魅力,那就太可惜了──歡迎哲學家登場! 【 Round 1 ─ Round 4 】從真理的「真理」、國家的「真理」、神的「真理」,到存在的「真理」31場哲學辯論 ╳ 四大終極車輪戰,見證人類史上最精采的思想對決★ 蘇格拉底——身殉真理的最強辯論家★ 柏拉圖——哲學界最強的菁英★ 亞里斯多德——開拓諸多學門的學問巨人★ 笛卡兒——懷疑萬物的哲學開箱王★ 康德——顛覆真理的孤傲男子★ 黑格爾——完成近代哲學的邏輯神人★ 齊克果——憂鬱的存在主義始祖★ 馬克思——一出手就讓世界翻轉的哲學狂人★ 尼采——終結上帝的瘋狂超人★ 沙特──魅力爆棚的存在主義大咖──以及李維史陀、休謨、盧梭、亞當.史密斯……更多大咖蓄勢待發!一系列思想格鬥賽見習完畢人生這一回合,該換你上場了。我們拭目以待!本書特色1. 零基礎也絕對沒問題!一次認識最大咖、最有名的31名西方哲學家日本暢銷哲學作家飲茶人氣名作!把艱澀難懂的哲學史,寫得比格鬥漫畫還有趣,讓讀者無痛認識每個哲學家的代表理論,輕鬆詼諧的哲學故事敘述,建構哲學基礎,輕鬆上手。2. 架構清晰,簡單易懂!席捲PTT、風靡哲學圈、讀者好評不斷4大章節、37篇哲學家入門觀點、超過60個簡易圖表,更有效輔助讀者理解經典的哲學思想,教你如何從閱讀變得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建立「思辯」的習慣!
【電子書】左膠是如何煉成的
──破解流行於今天美國各種左派批判理論的話題之作──出版後迅速躍居亞馬遜排行榜哲學類書籍首位《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推薦激進左膠們,如何使一切都成了種族、性別和身分問題進而危害自由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發展?話題熱議破表!直擊「政治正確」最大問題歐美讀者:這是近半世紀以來左派思想引發的「文化戰爭」最佳導讀!本書分析後現代主義理論創立後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的變異,特別是自二○一○年以來的發展,解釋了這些源自後現代主義的批判理論如何發展成為近年文化戰爭的驅動力量,同時也提出了一種「自由主義」的哲學方法,反制這種學術、社會行動和日常生活態度。本書描繪了這些在過去五十年中持續發展出的各個流派,並以讀者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出它們對當代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在這本充滿探究精神與大無畏的著作中,兩位作者想要捍衛的是——◆「我們反對的是大寫的『社會正義』,而更願意支持小寫的社會正義。」◆「我們對於摧毀自由社會以及實證和理性的知識概念沒有什麼興趣,而是對於繼續推進社會正義的進步更感興趣。」◆「本書是為了大眾所寫的書,他們在這類學術研究中沒有相關背景,但已經看到後現代理論對社會的影響,並且想要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此書是為了各自不同政治屬性的人寫的,只要他們相信思想市場的自由,是一種能夠檢視和挑戰思想並且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本書並非一本想要終結自由女性主義、終結反種族主義的社會行動,或者反對爭取LGBT平權的書。反之,此書來自於我們對性別、種族和LGBT平等的承諾,以及我們擔心這些理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目前正遭受到「社會正義方法」所帶來的驚人破壞。」◆「這本書也不會攻擊學術或大學。完全相反,我們嘗試捍衛嚴謹的,以實證為基礎的學術和大學作為知識生產中心的基本功能,以期抗衡左派的反經驗、反理性和反自由主義,因為這是一股威脅要賦權給那些反知識、反平等和反自由主義的潮流。」★ 當下西方社會發生了什麼,使得兩位作者要寫這本書?本書作者海倫.普魯克羅斯與詹姆斯.林賽認為,當下美國社會正被兩股極端力量嚴重撕裂:一種是革命性的,一種是保守性的。極端左翼的激進左膠們,以大寫的「社會正義」和道德守門人自居,不只公開地把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壓迫形式而排斥,還以愈來愈威權的方式和教條式的意識形態,來規範社會應該要有怎麼樣的秩序。另一種保守力量的極右翼民粹主義者們,則高呼要維護「西方」主權和價值觀,以對抗日益高漲的進步主義和全球主義,因而嚮往獨裁的強人領袖。這兩種力量的相互爭鬥與拉扯,正把社會愈益導向一個不自由的方向。作者認為這場深層的文化鬥爭,已經充分定義了我們的政治生活,也開始擴及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並對於長久以來作為西方文明核心的自由主義和現代性根基產生動搖。★ 激進左膠們引起了什麼問題?這很嚴重嗎?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某人被解僱、被「取消」,或在社群媒體上受到集體霸凌的事情,任何一個動機良善的人,一個重視普遍自由和平等的人,也可能會因無意中說出某些違反這種新話語規定的言論而招來毀滅性的後果。現在想要當個好人,似乎要先懂得自我審查,以免說出「不正確」的事情。還有一種更糟的情況:這成為了一種惡意的霸凌形式,當這些言論被制度化後,則變成了生活中的一種霸權,對周遭一切進行充滿權威的道德審判。這會對言論自由的文化帶來寒蟬效應,而言論自由本是兩個多世紀以來自由民主國家最重視的文化根基。然而,這種以「身分政治」或「政治正確」的形式來對周遭一切作出批判的文化又是如何出現的?為何這些言論能如此迅速地挑戰西方社會的邏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探討的問題。★ 左派的批判理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本書剖析今天流行於美國及西方大學中各種後現代批判理論的內在問題,包括性別研究、文化研究、酷兒理論、後殖民理論、種族理論、殘疾和肥胖研究等,詳細追溯這些後現代批判理論所依據的哲學教條的演變過程,從法國後現代主義的起源,到其在激進學術領域中應用和被發展成新的「理論」,詳細分析這些學說當中令人震驚的不一致和不自由的倫理觀念,指出這些「批判」(Critical)理論其實如同古希臘時代否定一切既有傳統及道德的「犬儒」(Cynical)思想,是源自於「偏激」及「憤怒」的情緒,而非真正的科學研究,並且指出這些偏激的後現代「理論」不僅破壞學術界的公信力,更成長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宗教」,以及演變為一種大寫的「社會正義」,深入當下的政治及生活領域中,深深影響了社會的自主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成長與發展。兩位作者的結論是,唯有透過正確了解這些觀念的演變,那些重視科學、理性和一貫自由倫理的人,才能在學術界、文化界,以及日常生活領域中,成功挑戰和抵抗這種有害且專制的觀念。
【電子書】哲學直播室:德國公民啟蒙哲學讀本, 與柏拉圖、康德、亞里斯多德等大師對談,解構18大經典哲學思想
●德國百年出版社,最暢銷的哲學讀本 ●德式幽默X嚴謹哲學推演X批判性思考訓練【獨家授權繁體中文版】●與哲學家一對一深度對談,探究西方偉大哲學心靈&為什麼邊沁認為,幸福是一道數學計算題?哲學史上重要的哥白尼式轉向,所指為何?根據洛克,問題或概念如何潛入我們的意識?&在馬克思的勞資理論中,要如何得出最合理的工資?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日喻」和「線喻」有什麼涵義?亞里斯多德如何用系統性的論述,導出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許多經典的理論、論述皆源自偉大的哲學家,但哲學原典文字艱深,若未曾受過哲學思考的訓練,常會不知如何以「批判性角度」閱讀,進而錯失認識哲學的機會。有鑑於此,德國二大哲學博士攜手合作,精選18大哲學理論,以虛擬對話的方式,搭配德式幽默,呈現哲學迷人的一面。本書從哲學人類學開始,帶領讀者一同證明「人類是一種匱乏的存在」、解釋人類的心智是「尚未書寫的紙」,最後則以我們如何理解「理解」作結。全書脈絡清晰,哲學推演嚴謹,適合初接觸哲學、欲理解偉大思想精髓的讀者。●書末附有「哲學討論指南」15篇哲學討論指南,結合書中內文與延伸思考材料,幫助讀者檢視學習成果,並提供豐富問題討論●15大哲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馬克思、康德、盧梭、邊沁、阿爾諾德.蓋倫、約翰.彌爾、彼得.辛格、漢斯.約納斯、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大衛.休謨、卡爾.波普爾、威廉.狄爾泰●18大經典理論柏拉圖洞穴寓言、亞里斯多德幸福倫理學、馬克思工資與資本、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盧梭社會契約論、阿爾諾德.蓋倫人的本質、邊沁效益主義、彼得.辛格偏好效益主義、大衛.休謨人類理智研究……等十八大理論&●台灣哲學界聯合推薦耿一偉(北藝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莊文瑞(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哲學新媒體螺螄拜恩(暢銷作家)&「作者將嚴肅的理論變成人物對話,透過當代生活情景,彷彿在看一部哲學影集。」——耿一偉(北藝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這本書很棒!用現代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理論,好讀、清晰、易懂。如果你正在上哲學課,我強烈推薦此書,此書可以讓你將哲學理論詮釋得更好。」——德國高中生&「此書以不同的對談、易懂的方式呈現哲學家的理論,是本非常適合學習哲學的書,同時也富有娛樂價值!」——亞馬遜讀者
【電子書】哲學直播室
●德國百年出版社,最暢銷的哲學讀本 ●德式幽默X嚴謹哲學推演X批判性思考訓練【獨家授權繁體中文版】●與哲學家一對一深度對談,探究西方偉大哲學心靈&為什麼邊沁認為,幸福是一道數學計算題?哲學史上重要的哥白尼式轉向,所指為何?根據洛克,問題或概念如何潛入我們的意識?&在馬克思的勞資理論中,要如何得出最合理的工資?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日喻」和「線喻」有什麼涵義?亞里斯多德如何用系統性的論述,導出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許多經典的理論、論述皆源自偉大的哲學家,但哲學原典文字艱深,若未曾受過哲學思考的訓練,常會不知如何以「批判性角度」閱讀,進而錯失認識哲學的機會。有鑑於此,德國二大哲學博士攜手合作,精選18大哲學理論,以虛擬對話的方式,搭配德式幽默,呈現哲學迷人的一面。本書從哲學人類學開始,帶領讀者一同證明「人類是一種匱乏的存在」、解釋人類的心智是「尚未書寫的紙」,最後則以我們如何理解「理解」作結。全書脈絡清晰,哲學推演嚴謹,適合初接觸哲學、欲理解偉大思想精髓的讀者。●書末附有「哲學討論指南」15篇哲學討論指南,結合書中內文與延伸思考材料,幫助讀者檢視學習成果,並提供豐富問題討論●15大哲學家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馬克思、康德、盧梭、邊沁、阿爾諾德.蓋倫、約翰.彌爾、彼得.辛格、漢斯.約納斯、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大衛.休謨、卡爾.波普爾、威廉.狄爾泰●18大經典理論柏拉圖洞穴寓言、亞里斯多德幸福倫理學、馬克思工資與資本、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盧梭社會契約論、阿爾諾德.蓋倫人的本質、邊沁效益主義、彼得.辛格偏好效益主義、大衛.休謨人類理智研究……等十八大理論&●台灣哲學界聯合推薦耿一偉(北藝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莊文瑞(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哲學新媒體螺螄拜恩(暢銷作家)&「作者將嚴肅的理論變成人物對話,透過當代生活情景,彷彿在看一部哲學影集。」——耿一偉(北藝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這本書很棒!用現代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理論,好讀、清晰、易懂。如果你正在上哲學課,我強烈推薦此書,此書可以讓你將哲學理論詮釋得更好。」——德國高中生&「此書以不同的對談、易懂的方式呈現哲學家的理論,是本非常適合學習哲學的書,同時也富有娛樂價值!」——亞馬遜讀者
【電子書】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二版)
一輛失速列車迎面而來,眼看就要撞上軌道上來不及逃離的五個人。你站在天橋上目睹一切,身旁站著一個胖子,如果把他推下去,就能擋下列車,拯救五條無辜性命。一或五?你該如何選擇?邱吉爾為了拯救倫敦市中心,誘導德軍繼續投彈到勞工階級住的郊區⋯⋯遭遇海難的船長殺了船上服務生,四個人生啖血肉只求存活⋯⋯為了拯救被綁架的孩子,警官不惜刑求嫌犯逼問下落⋯⋯為了多數人而犧牲少數人,真的是對的嗎?接著,請再想想,面對以下同樣「一或五」抉擇時,你的選擇都會相同嗎?1.一輛失控列車呼嘯而來,前方鐵軌上綁著五個人,無法動彈,旁邊有條岔路,而你可以轉動開關,將電車導到另一條支線,不過,支線軌道上也綁著一個人⋯⋯你該如何選擇?2.一輛失控列車呼嘯而來,前方鐵軌上綁著五個人,無法動彈,你跟一個身材足以擋下電車的胖子站在天橋上,把他推落天橋,就可以停下電車,拯救無辜性命。你該如何選擇?3.你是擅長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手上有五個病人命在旦夕,唯有移植新器官才能存活,急需一顆心臟、兩個肺、兩個腎。這時,一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到醫院例行檢查,他的條件恰好能跟這五個人匹配,你會殺了這個年輕人,用他健康的器官來拯救五條人命嗎?挑戰你的道德直覺,打破你對是非善惡的固有印象。善惡該如何界定?道德究竟是要聽從理性?還是遵循感性直覺?道德概念有可能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嗎?無論是勞工權益、性別平等、分配正義,或是病人自主權⋯⋯等,深入討論議題時,都不能光靠直覺。道德哲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哲學。小至欺騙撒謊、大至殺人放火,我們不斷用心中那把尺檢視自己與他人,但那把尺卻不會始終如一,甚至有時還會自我矛盾。這把尺究竟該長什麼樣子,正是道德哲學家想找出來的。大衛・愛德蒙茲是暢銷哲普作家,也是聆聽次數高達48,000,000的Podcast節目Philosophy Bites的共同主持人。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甚至大腦科學的不同進路,抽絲剝繭,進入史上著名十大思想實驗中的「電車難題」,學習像哲學家一樣思考。這個看似極端的「一或五」情境,背後代表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道德選擇,愛德蒙茲用各種精彩的真實案例來挑戰我們的道德直覺,更試圖在許多哲學家絞盡腦汁想出的電車場景中,和我們一起反思這個大哉問:道德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電子書】榮格論脈輪:1932年昆達里尼心理學研討會筆記
~西方心理學與印度瑜伽的首次邂逅~ 印度脈輪系統的心理分析,深入剖析七脈輪象徵 ◎諮商心理師/鐘穎審定 ◎美國萊斯大學宗教學博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蔡怡佳導讀 & 1932年,榮格於蘇黎世心理學社團主辦一系列以昆達里尼瑜伽為題的學術研討會, 該次活動引起廣大迴響, 並被視為從心理學角度理解東方思想、 理解人類內在經驗之象徵性轉化過程的里程碑。 & 昆達里尼瑜伽為榮格展示了一個 關乎更高意識之各個發展階段的模型, 對此,他也使用個體化歷程的術語加以詮釋。 & 在這本集子裡,索努.山達薩尼首度蒐羅了 該次研討會的數篇講稿和討論筆記, 包括印度學家威爾罕.豪爾的系列講座內容; 附錄內的榮格德語演講以及譚崔典籍《人身六脈輪詮解探微》, 則分別根據新版英譯以及亞瑟.阿瓦隆的經典譯本譯為中文。 & 本書為該場講座的無刪減版演講集, 為保留原貌,針對語氣停頓、拼字、文法修潤盡量控制在最小範圍。 呈現榮格對西方心理學缺乏關於高階意識發展階段的說明, 並闡述為何東方思想對於西方心理學發展至關重要。 & 專業推薦 &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從下而上」不只是脈輪系統中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揚升之道,也是榮格與瑜伽之「靈上學」(metapsychical)相遇的方向。印度的靈性觀是從超個人的層次出發,這是由上往下的視野。而榮格則是從病人內在意象的體驗出發,親證「超個人事件在心靈內的發生」,這是「從下而上」的道路。他以一位與自身宗教信仰傳統疏離的病人為例,說明當宗教象徵所承載的意義都只成為外部的教條、無法從內在看見其力量時,病人如何透過專注於幻象的歷程,得到了勇氣,以及療癒的效果。分析歷程與瑜伽修行相似,都是個體化歷程的展現。榮格所依循的「從下而上」的道路為宗教傳統的「靈上學」提出心理學的詮釋,也為心理分析打開了猶如宗教修行的意義。——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蔡怡佳 & ◎《榮格論脈輪》一書可以被視為是對《榮格全集》中對東方宗教論述的重要補實。讀者不僅可以從中看見榮格對昆達里尼瑜伽修行引發的意識深度所提供的心理學洞見,同時還能從中窺探到榮格當年如何發展出此思路的歷史脈絡。此書揭露了東方修煉的奧秘性,也增進了個人修煉時的親近性。非常精彩,引人入勝!——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蔡昌雄 & ◎《脈輪蘊藏了豐富的象徵——盛開的花、色彩、梵咒種子音共振的頻率。古老的瑜伽智慧教導練習者透過觀想神祇、唱誦梵咒、特定的呼吸法喚醒脈輪與脊柱中的精微能量。主動專注的修煉,讓精微能量透過脈輪與脊椎進入現實,僵固侷限的自我,亦隨之進入煉金轉化的歷程。 習修精微能量,如同啟程前往地下之旅的英雄,人們探索自己最幽微陰暗、未知的身心疆域,而這個旅程的目的,是引領我們成為涵容自身的光與影的圓滿存在。——自然醒工作室負責人/Teen.張庭穎 & ◎昆達里尼瑜伽成了榮格心目中的理論典範,為他展示了一套關於更高意識之發展歷程的說法,而這正是西方心理學一直以來幾乎付之闕如的東西……榮格對於這類疾病的心理性成因及其象徵意義如此堅持,在當年看來頗不合時宜,放在今日反而更加合適。誠如連恩(R. D. Laing)所言:『榮格是這領域的開路先鋒,有志追隨他的人卻寥寥無幾。』──索努.沙達薩尼(Sonu Shamdasani,本書編/註/導論者) & ◎《榮格論脈輪》堪稱一本有關更高意識境界的絕佳入門之作……關於那些不見容於分析學界之古典和主流觀點的境界,我由衷推薦讀者透過本書窺其堂奧。──大衛.尼寇(David Nichol) & ◎在這四場演講裡……榮格運用當年的西方心理學見解,為一些非常複雜的印度概念抽絲剝繭,使我們更能把握印度的思想觀和現實觀。──貝琪.哈爾彭(Betsy Halpern) & ◎山達薩尼編整了這些極富價值的研討會筆記,讓它們得以呈現在更多讀者的面前。除了榮格本人的四場演講以外,編者還提供了一篇附註詳實的精彩導論……這本演講集令波林根論叢(Bollingen Seminar Series)錦上添花。──威廉.卡許(William E. Kotsch) &
【電子書】榮格論脈輪
~西方心理學與印度瑜伽的首次邂逅~ 印度脈輪系統的心理分析,深入剖析七脈輪象徵 ◎諮商心理師/鐘穎審定 ◎美國萊斯大學宗教學博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蔡怡佳導讀 & 1932年,榮格於蘇黎世心理學社團主辦一系列以昆達里尼瑜伽為題的學術研討會, 該次活動引起廣大迴響, 並被視為從心理學角度理解東方思想、 理解人類內在經驗之象徵性轉化過程的里程碑。 & 昆達里尼瑜伽為榮格展示了一個 關乎更高意識之各個發展階段的模型, 對此,他也使用個體化歷程的術語加以詮釋。 & 在這本集子裡,索努.山達薩尼首度蒐羅了 該次研討會的數篇講稿和討論筆記, 包括印度學家威爾罕.豪爾的系列講座內容; 附錄內的榮格德語演講以及譚崔典籍《人身六脈輪詮解探微》, 則分別根據新版英譯以及亞瑟.阿瓦隆的經典譯本譯為中文。 & 本書為該場講座的無刪減版演講集, 為保留原貌,針對語氣停頓、拼字、文法修潤盡量控制在最小範圍。 呈現榮格對西方心理學缺乏關於高階意識發展階段的說明, 並闡述為何東方思想對於西方心理學發展至關重要。 & 專業推薦 &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從下而上」不只是脈輪系統中從海底輪到頂輪的揚升之道,也是榮格與瑜伽之「靈上學」(metapsychical)相遇的方向。印度的靈性觀是從超個人的層次出發,這是由上往下的視野。而榮格則是從病人內在意象的體驗出發,親證「超個人事件在心靈內的發生」,這是「從下而上」的道路。他以一位與自身宗教信仰傳統疏離的病人為例,說明當宗教象徵所承載的意義都只成為外部的教條、無法從內在看見其力量時,病人如何透過專注於幻象的歷程,得到了勇氣,以及療癒的效果。分析歷程與瑜伽修行相似,都是個體化歷程的展現。榮格所依循的「從下而上」的道路為宗教傳統的「靈上學」提出心理學的詮釋,也為心理分析打開了猶如宗教修行的意義。——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蔡怡佳 & ◎《榮格論脈輪》一書可以被視為是對《榮格全集》中對東方宗教論述的重要補實。讀者不僅可以從中看見榮格對昆達里尼瑜伽修行引發的意識深度所提供的心理學洞見,同時還能從中窺探到榮格當年如何發展出此思路的歷史脈絡。此書揭露了東方修煉的奧秘性,也增進了個人修煉時的親近性。非常精彩,引人入勝!——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蔡昌雄 & ◎《脈輪蘊藏了豐富的象徵——盛開的花、色彩、梵咒種子音共振的頻率。古老的瑜伽智慧教導練習者透過觀想神祇、唱誦梵咒、特定的呼吸法喚醒脈輪與脊柱中的精微能量。主動專注的修煉,讓精微能量透過脈輪與脊椎進入現實,僵固侷限的自我,亦隨之進入煉金轉化的歷程。 習修精微能量,如同啟程前往地下之旅的英雄,人們探索自己最幽微陰暗、未知的身心疆域,而這個旅程的目的,是引領我們成為涵容自身的光與影的圓滿存在。——自然醒工作室負責人/Teen.張庭穎 & ◎昆達里尼瑜伽成了榮格心目中的理論典範,為他展示了一套關於更高意識之發展歷程的說法,而這正是西方心理學一直以來幾乎付之闕如的東西……榮格對於這類疾病的心理性成因及其象徵意義如此堅持,在當年看來頗不合時宜,放在今日反而更加合適。誠如連恩(R. D. Laing)所言:『榮格是這領域的開路先鋒,有志追隨他的人卻寥寥無幾。』──索努.沙達薩尼(Sonu Shamdasani,本書編/註/導論者) & ◎《榮格論脈輪》堪稱一本有關更高意識境界的絕佳入門之作……關於那些不見容於分析學界之古典和主流觀點的境界,我由衷推薦讀者透過本書窺其堂奧。──大衛.尼寇(David Nichol) & ◎在這四場演講裡……榮格運用當年的西方心理學見解,為一些非常複雜的印度概念抽絲剝繭,使我們更能把握印度的思想觀和現實觀。──貝琪.哈爾彭(Betsy Halpern) & ◎山達薩尼編整了這些極富價值的研討會筆記,讓它們得以呈現在更多讀者的面前。除了榮格本人的四場演講以外,編者還提供了一篇附註詳實的精彩導論……這本演講集令波林根論叢(Bollingen Seminar Series)錦上添花。──威廉.卡許(William E. Kotsch) &
【電子書】什麼是說謊?
人在什麼時候會說謊?本書探討說謊背後的心理,提出多種謊言定義。 & 「自我欺騙」和「遺漏事實」是否算謊言的一種?怎麼定義說謊的成功與失敗? & 《什麼是說謊?》透過簡單例子,解釋謊言的不同面向,幫助我們理解何時何地人們可能會說謊。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謊言」這一概念的普遍性和廣泛性,使得對它的研究面臨著挑戰。因為謊言是如此普遍,大多數人認為對它的理解已經足夠,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然而,正是因為謊言的這種看似自然的特點,需要在不同學科和主題範圍內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以揭示其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儘管謊言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一行為,以獲得對其真實本質的更深刻理解。 &
【電子書】論重複
「重複的愛其實是唯一真正快樂的愛。」 & 齊克果於一八三七年和雷金娜相遇,當時齊克果二十四歲,雷金娜才十八歲,兩人旋即墜入愛河。三年後他們訂婚,準備共結連理,隔年齊克果卻萌生悔意而退婚。女方很快便下嫁他人,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震撼。他將事件的過程始末,寫在《論重複》這本書中。 & 在書中,齊克果化身成為愛所苦的青年康斯坦丁.康斯坦修斯,不斷提出關於「愛」的煩惱與質疑,並以書信體的方式來論證「重複」的概念,闡述了「重複」是否可能、「重複」與「記憶」的本質差異,以及「重複」的價值。 & 重複並非將記憶中的過往重新搬演一次,相反的,重複,是再試一次。不止愛情,在人生中,不可能沒有重複,然而重複不是一成不變,相反的,因為重複,才能使人生有更加完滿的可能。 & 本書特色 & ★ 齊克果哲學珠玉之作《論重複》繁體版首次出版 &
【電子書】論重複
「重複的愛其實是唯一真正快樂的愛。」 & 齊克果於一八三七年和雷金娜相遇,當時齊克果二十四歲,雷金娜才十八歲,兩人旋即墜入愛河。三年後他們訂婚,準備共結連理,隔年齊克果卻萌生悔意而退婚。女方很快便下嫁他人,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震撼。他將事件的過程始末,寫在《論重複》這本書中。 & 在書中,齊克果化身成為愛所苦的青年康斯坦丁.康斯坦修斯,不斷提出關於「愛」的煩惱與質疑,並以書信體的方式來論證「重複」的概念,闡述了「重複」是否可能、「重複」與「記憶」的本質差異,以及「重複」的價值。 & 重複並非將記憶中的過往重新搬演一次,相反的,重複,是再試一次。不止愛情,在人生中,不可能沒有重複,然而重複不是一成不變,相反的,因為重複,才能使人生有更加完滿的可能。 & 本書特色 & ★ 齊克果哲學珠玉之作《論重複》繁體版首次出版 &
【電子書】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你無法保證自己所做的決定一定正確, 但你能保證的是,你為了這個決定所做的準備,可以最大化成功和幸福的機會。 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為自己的「做」與「不做」負起責任。 & ★人文社科佳評作 ★暢銷萬冊典藏版 十場人生相談,將哲思提問融入現代日常,引領你探索生命路標、掌穩心之舵向。 & 〈極端價值充斥的現世,最適合參照的「中道」實踐智慧〉 「做對的事」,其實沒那麼了不起…… ◎說什麼「要有勇氣」? 只是面對你害怕的事物,訓練自己不要那麼害怕。 & ◎說什麼「實踐正義」? 只是決定公平對待他人、負起該負的責任,同時幫助大家發揮人類潛能,包括你自己。 & ◎說什麼「決心自制」? 只是想清楚何謂「中庸之道」,什麼是對強烈情緒、人際互動和欲望的適當反應。 & 人生可以自動駕駛嗎? 許多人往往都不假思索地活著,覺得這樣也很快樂! 亞里斯多德卻深信:由自己主導,成為掌握控制面板的唯一駕駛,才是「活得好」的關鍵。 & 「快樂」不只是追求片刻的討喜或開心,而是「一生持續的狀態」, 而這種「幸福」或「滿足」的源頭就在於—— 運用人類獨有的理性思考,誠實面對自己的行與不行, 找到目標、實現潛能,持續地「做對的事」,努力修正以成為更好的人。 & 英國知名文史古典學者伊迪絲.霍爾, 以淺近的現代語言和生活實例,為你我與古代賢哲之間搭起無礙的橋樑, 精準闡釋亞里斯多德的哲思,用以因應各項現實課題—— & ●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如何在溝通和說服中達成目的? ●如何利用「美德與惡習」檢索表分析自己的性格、抗拒外在誘惑? ●如何選擇適合的伴侶與知己?如何面對死亡、喪親等失落體驗?…… & 不論天地、不談神祇,從人類經驗出發的亞里斯多德,只是帶著你「好好想清楚自己」。 從幸福、慎思、認識自己到群體關係,他層層探究「為人」的十個根本學問, 那些原本看似高標的道德真理,在一步步推演、思索的路上,變得格外親切與實用, 你也隨之內化了賢哲智慧,用更寬待的眼,面對自己和周遭的一切。 無論古典希臘或現代世界,或是處在生命的哪個階段, 亞里斯多德回歸本質的人生忠告,永不過時。 & 【亞里斯多德的人生相談】 ◎如果我們培養美德、控制惡習,藉此訓練自己要良善,就會發現快樂的心態來自於「習慣性地做對的事」。 ◎想要活得好、且公平對待他人,必須不惜代價地愛自己。幸福與自我厭惡並不相容。 ◎找出你喜歡做、也有天分的事,然後堅持做下去。這一點可能說的比做的容易,但身為人類,比起一棵榆樹或一隻瞪羚,至少你可以做出理性的選擇。 ◎不要急著考慮,慎思沒有衝動的容身之處。確認所有資訊,不正確的知識永遠不可能產生正確的決定。 ◎我們是看某人有目的性的選擇,來判斷他的人格——不是看他做什麼,而是看他為了什麼而做。 ◎如果你受到傷害而不覺得憤慨,這是道德功能失常的跡象。別人會認為你沒有自尊,無法挺身捍衛任何事。憤怒,有時是高尚且正當的。 ◎第一印象很重要。靈魂高貴的人,必須在打扮浮誇到不修邊幅之間取得平衡。衣衫過度破舊邋遢,本身就是一種誇耀。 ◎道德上的不作為跟主動作為一樣嚴重,在臨死前,我們會後悔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沒做什麼。 ◎休閒並不是次要的事。要充分利用閒暇,甚至比工作更耗費心力。無聊不僅是和平的敵人,也是幸福的敵人。 ◎改變想法永遠都來得及。如果你發現新的資訊,或出現某種情緒反應,顯示你可能錯估情勢,那就調整態度或行動,不論已經多晚。所有的意見都要保持開放,接受修正的可能性。 & 本書特色 & ◎亞里斯多德是最符合現世需求的哲學家 以人類經驗為本,強調理性思考、主動作為、實踐良善,考慮個別差異、注重平衡中道……在資訊、價值倏變的不確定年代,亞里斯多德的哲思宛如一股穩定身心的雋永力量,引領我們在紛擾混亂中回歸本質,確立人生舵向。 & ◎用現代精神詮釋古哲智慧的人文通識讀本 作者以充滿現代精神的詮釋,引介古哲的思考智慧,可做為理想的人文通識讀物,提供讀者練習理性思辨、初探哲學理念的入門管道。 & ◎以人生關鍵十問完整匯聚亞里斯多德哲思 亞里斯多德的論述常散見於各書,但少見有系統的解說,本書簡潔有力地呈現亞里斯多德的豐富思想,使讀者隨之推演、探究,感受賢哲思想與自身生活的緊密連結。 & 專文引介 & 苑舉正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 佳評推薦 & 林靜君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 謝哲青 作家、節目主持人 鐘& 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 ◎作者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將亞里斯多德的實踐科學做了清楚的介紹。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因為對於經驗的掌握,一直都是哲學家面對的挑戰,而毫無疑問地,亞里斯多德是面對這些挑戰的哲學家中最成功的一位。——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 ◎在亞里斯多德廣闊的視野中,孕育出雋永的人生智慧,本書可說是從他龐雜的鉅著裡挖掘出這些智慧,供我們自由拾取、運用。只要在閱讀中遇見任何對人生有幫助的觀點,都會覺得不虛此行;更何況這些智慧將在不同的階段,引領我們發現成長的契機,迎向更嚮往的生命型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冀劍制 & ◎作者將亞里斯多德經過兩千多年考驗後依舊真知灼灼的洞察,呈現給對幸福的真諦感到迷惘的現代人。向亞里斯多德諮商,不會獲得直接的解答,但可能找到幾個值得嘗試的支點,在尋求最終平衡的過程中,我們得以安頓心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林靜君 & ◎作者揉合亞里斯多德哲學與自身經驗,為迷失自我、尋求幸福指引的人們提供了一條亞里斯多德之道,一種哲學式的人生觀。相信不認識哲學的人,在讀過本書後,多少會對哲學改觀;願意因而嘗試哲學之道的人,也將獲得莫大助益。——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凱元 & ◎關於幸福,亞里斯多德高度看重「理性」的作用,而做為群居生物,「互惠」是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研究多已證實,人類的某些本能確實需要理性的介入與修正,遭遇困苦時,也需要如此理性、寬容的哲學為我們在逆境中找到意義與希望。——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鐘穎 & ◎人生有許多課題需要面對、思考、選擇、處理,它們看似平易,實則艱難。本書以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為基底,化繁富深奧為親切平易的文字加以闡述,確實予人無限啟示!—— 2020年度國家文官學院「每月一書」獲選評語 & ◎亞里斯多德易入而難精,這本導覽之作倒是筆法清新,淺淺道來,無損其深。書中不斷把哲學提問置入今天的日常,為逍遙學派理出一套路標系統,頗有古今合一的用心——兩千年前的大哉問和今天的燃眉之急其實是零距離的。——《Openbook閱讀誌》 & ◎本書仔細描繪出有德生活的美好弧線——在青春的才能中萌發,在負責任的決定與自省中成長,在成熟的關係中展現,最後在愉悅的晚年和寧靜、肅穆的死亡中安歇。說的比做的容易,不過霍爾說明了,亞里斯多德會幫助你。——《紐約時報書評》 & ◎作者以最可親的方式詮釋亞里斯多德某些最深奧的概念,呈現他對各種事物的註解。說到幸福這件事,真的該是辭新迎舊的時候了。——《時代雜誌》 & ◎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對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全面而實際的評價,也是初探這位史上重要哲學家實踐智慧和思想的絕佳入門管道。——《出版者週刊》 & ◎作者將亞里斯多德經過兩千多年考驗後依舊真知灼灼的洞察,呈現給對幸福的真諦感到迷惘的現代人。向亞里斯多德諮商,不會獲得直接的解答,但可能找到幾個值得嘗試的支點,在尋求最終平衡的過程中,我們得以安頓心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林靜君 & ◎作者揉合亞里斯多德哲學與自身經驗,為迷失自我、尋求幸福指引的人們提供了一條亞里斯多德之道,一種哲學式的人生觀。相信不認識哲學的人,在讀過本書後,多少會對哲學改觀;願意因而嘗試哲學之道的人,也將獲得莫大助益。——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凱元 & ◎關於幸福,亞里斯多德高度看重「理性」的作用,而做為群居生物,「互惠」是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研究多已證實,人類的某些本能確實需要理性的介入與修正,遭遇困苦時,也需要如此理性、寬容的哲學為我們在逆境中找到意義與希望。——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鐘穎 & ◎人生有許多課題需要面對、思考、選擇、處理,它們看似平易,實則艱難。本書以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為基底,化繁富深奧為親切平易的文字加以闡述,確實予人無限啟示!—— 2020年度國家文官學院「每月一書」獲選評語 & ◎亞里斯多德易入而難精,這本導覽之作倒是筆法清新,淺淺道來,無損其深。書中不斷把哲學提問置入今天的日常,為逍遙學派理出一套路標系統,頗有古今合一的用心——兩千年前的大哉問和今天的燃眉之急其實是零距離的。——《Openbook閱讀誌》 & ◎本書仔細描繪出有德生活的美好弧線——在青春的才能中萌發,在負責任的決定與自省中成長,在成熟的關係中展現,最後在愉悅的晚年和寧靜、肅穆的死亡中安歇。說的比做的容易,不過霍爾說明了,亞里斯多德會幫助你。——《紐約時報書評》 & ◎作者以最可親的方式詮釋亞里斯多德某些最深奧的概念,呈現他對各種事物的註解。說到幸福這件事,真的該是辭新迎舊的時候了。——《時代雜誌》 & ◎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對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全面而實際的評價,也是初探這位史上重要哲學家實踐智慧和思想的絕佳入門管道。——《出版者週刊》 & ◎內容清楚易讀,不見艱澀專業但根基深厚……幸福可以由美德而生嗎?這部精彩之作以肯定態度完成了一場有力辯證。——《柯克斯書評》 & ◎作者以溫煦的自信,跨越時空和文化的界限,果敢地為亞里斯多德的教誨注入新生命,讓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得以認識這些不好理解的概念。——《觀察家報》 & ◎作者將範疇廣大的素材熟練、靈巧地整編,成為因應各種現代生活困境的指引。本書散發的力量,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她明確、真誠的語氣。——《美國學者雜誌》 & ◎「真想好好活一場、也準備好好死一次」的讀者,都應該先跳進這潭古老但也現代感十足的智慧泉源裡。——英國劍橋大學名譽教授 保羅.卡特利奇 & ◎本書兼具權威度和易讀性,展現了亞里斯多德既探討人類理性思維、也兼顧人類感性層面的特質。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既屬於他那個時代,也符合當前這個時代所需的亞里斯多德。——英國演員 史蒂芬.佛萊 & ◎這本書像是自助勵志書和入門哲普書的綜合體,將兩方的素材精妙融合,想更瞭解古代哲學、或尋求人生建議的讀者,都會感到滿意。——《像羅馬皇帝一樣思考》作者 唐納.羅伯斯坦 &
【電子書】知識考古學
米歇爾.傅柯經典作品 台灣繁中版法文全新重譯 & 「不要問我我是誰,也不要叫我保持不變:這是一種身分狀態的道德規範(une morale d’état-civil);它管理著我們的文證。但願關乎書寫之時,它仍任我們自由。」--米歇爾·傅柯 & 法國思想界大師--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於一九六六年出版《詞與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一書,提出「人之死」的論點,挑戰自十九、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以人為本」的理論預設而飽受各方批評,甚至引起沙特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傅柯隨後在一九六九年出版了《知識考古學》(L'archéologie du savoir),在書中提出方法論的討論,對話語的基本單元「陳述」進行分析,同時藉由這本書來回應外界早前對《詞與物》的評論或指責。 & 傅柯在《知識考古學》當中以非連續性、斷裂、差異的考古學反對連續性、起源、總體化的觀念史,通過對話語形成與陳述進行分析,呈現作為主體的「人」和知識在話語實踐中被建構的過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題,最終建構一種基於「話語實踐—知識—科學」的考古學。 & 他指出,思想史試圖透過破譯文本來解讀思想的祕密運動,而「所說事物」的層面則以其自身的方式出現:它們出現的條件、它們積累和聯繫的形式、它們轉換的規則、點綴它們的不連續性。所言之物的領域就是我們所說的檔案;考古學之目的,就是對其進行分析。 &
【電子書】知識考古學
米歇爾.傅柯經典作品 台灣繁中版法文全新重譯 & 「不要問我我是誰,也不要叫我保持不變:這是一種身分狀態的道德規範(une morale d’état-civil);它管理著我們的文證。但願關乎書寫之時,它仍任我們自由。」--米歇爾·傅柯 & 法國思想界大師--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於一九六六年出版《詞與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一書,提出「人之死」的論點,挑戰自十九、二十世紀以來學術界「以人為本」的理論預設而飽受各方批評,甚至引起沙特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傅柯隨後在一九六九年出版了《知識考古學》(L'archéologie du savoir),在書中提出方法論的討論,對話語的基本單元「陳述」進行分析,同時藉由這本書來回應外界早前對《詞與物》的評論或指責。 & 傅柯在《知識考古學》當中以非連續性、斷裂、差異的考古學反對連續性、起源、總體化的觀念史,通過對話語形成與陳述進行分析,呈現作為主體的「人」和知識在話語實踐中被建構的過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題,最終建構一種基於「話語實踐—知識—科學」的考古學。 & 他指出,思想史試圖透過破譯文本來解讀思想的祕密運動,而「所說事物」的層面則以其自身的方式出現:它們出現的條件、它們積累和聯繫的形式、它們轉換的規則、點綴它們的不連續性。所言之物的領域就是我們所說的檔案;考古學之目的,就是對其進行分析。 &
【電子書】認識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二:從文藝復興到德國觀念論
西方哲學的黃金年代,縱橫四百年,名家輩出。 主體性哲學風起雲湧,自我成為萬物的尺度。 ------------------------------- ★★★你絕對沒有讀過這樣寫的西洋哲學史★★★ 普列希特最精彩哲學史,單冊閱讀也沒問題 & 作為哲學普及開路先鋒的普列希特被譽為德國哲學明星,其每一本哲普書在全球銷量皆逾百萬冊,並長踞排行榜。他將帶著讀者在卷二從古代哲學進入近代哲學。 讀者會穿越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啟蒙運動以及德國觀念論的思想世界。看見義大利商業市鎮的繁榮、跨入工業時代早期的大不列顛和大革命前的法國,如何成為路德、伽利略、笛卡兒、霍布斯,乃至於伏爾泰、盧梭、康德和黑格爾的思想交鋒舞台,他們嘗試破除教會的干涉,勾勒出國家的模型,醞釀出公民的社會,擁護降幅人間的市場經濟。 普列希特的筆法引人入勝,生動地闡明了思想背後的經濟、政治、社會背景,讓讀者得以一窺自由主義和民主思想是如何踏上主流思想的凱旋之路! & ------------------------------------------- & 專業推薦(順序依姓氏筆劃排列) & 文哲|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王志輝|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周明泉|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姜文斌|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電子書】做你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三:從後黑格爾時期的哲學到世紀之交的哲學
這是哲學史裡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社會和生命躁動不安,哲學既是自我追尋,也是改變世界。 ------------------------------- ★★★你絕對沒有讀過這樣寫的西洋哲學史★★★ & 普列希特被譽為德國哲學明星,其每一本哲普書在全球銷量皆逾百萬冊,並長踞排行榜。作為哲學普及的開路先鋒,他在卷三要帶著讀者見證哲學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 讀者會看見十九世紀徹底改變了哲學的樣貌。當工業化創造出了中產階級社會,自然科學對哲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自詡為真理和意義的唯一解釋。哲學家們在繁榮帶來的社會問題、是否能建立封閉的社會體系等種種問題上,出現辯論。讓孔德、穆勒、斯賓塞、馬赫和皮爾士之流的思想家,試圖讓哲學在方法論上跟上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水平;叔本華、齊克果和尼采卻認為,哲學不是科學,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普列希特以鮮明的手法,展現了哲學家如何在歷史洪流中確定、鞏固、捍衛各自的觀點,並點出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何以於十九世紀獨立於哲學之外! & ------------------------------------------- & 專業推薦(順序依姓氏筆劃排列) 林薰香|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俊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楊植勝|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慶豹|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
【電子書】認識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二(從文藝復興到德國觀念論)
西方哲學的黃金年代,縱橫四百年,名家輩出。 主體性哲學風起雲湧,自我成為萬物的尺度。 ------------------------------- ★★★你絕對沒有讀過這樣寫的西洋哲學史★★★ 普列希特最精彩哲學史,單冊閱讀也沒問題 & 作為哲學普及開路先鋒的普列希特被譽為德國哲學明星,其每一本哲普書在全球銷量皆逾百萬冊,並長踞排行榜。他將帶著讀者在卷二從古代哲學進入近代哲學。 讀者會穿越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啟蒙運動以及德國觀念論的思想世界。看見義大利商業市鎮的繁榮、跨入工業時代早期的大不列顛和大革命前的法國,如何成為路德、伽利略、笛卡兒、霍布斯,乃至於伏爾泰、盧梭、康德和黑格爾的思想交鋒舞台,他們嘗試破除教會的干涉,勾勒出國家的模型,醞釀出公民的社會,擁護降幅人間的市場經濟。 普列希特的筆法引人入勝,生動地闡明了思想背後的經濟、政治、社會背景,讓讀者得以一窺自由主義和民主思想是如何踏上主流思想的凱旋之路! & ------------------------------------------- & 專業推薦(順序依姓氏筆劃排列) & 文哲|臺灣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王志輝|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周明泉|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姜文斌|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電子書】做你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三(從後黑格爾時期的哲學到世紀之交的哲學)
這是哲學史裡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社會和生命躁動不安,哲學既是自我追尋,也是改變世界。 ------------------------------- ★★★你絕對沒有讀過這樣寫的西洋哲學史★★★ & 普列希特被譽為德國哲學明星,其每一本哲普書在全球銷量皆逾百萬冊,並長踞排行榜。作為哲學普及的開路先鋒,他在卷三要帶著讀者見證哲學革命風起雲湧的時代。 讀者會看見十九世紀徹底改變了哲學的樣貌。當工業化創造出了中產階級社會,自然科學對哲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自詡為真理和意義的唯一解釋。哲學家們在繁榮帶來的社會問題、是否能建立封閉的社會體系等種種問題上,出現辯論。讓孔德、穆勒、斯賓塞、馬赫和皮爾士之流的思想家,試圖讓哲學在方法論上跟上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水平;叔本華、齊克果和尼采卻認為,哲學不是科學,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普列希特以鮮明的手法,展現了哲學家如何在歷史洪流中確定、鞏固、捍衛各自的觀點,並點出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何以於十九世紀獨立於哲學之外! & ------------------------------------------- & 專業推薦(順序依姓氏筆劃排列) 林薰香|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俊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楊植勝|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慶豹|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
【電子書】去相合:自此產生藝術與暢活
40多年來,法國哲學家、希臘學學家和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運用了中國語言的思想資源,重新審思並拓展歐洲思想。迄今,他出版了40多本論著,這些書已被譯成25種語言。他所建構的哲思概念已在法國、歐洲以及歐洲域外產生影響,不僅在思想領域,也在其他領域:藝術創作、企業管理、精神分析等等……引發了眾多迴響。 「去相合」藝術與暢活從何而來 在兩邊上,隨著一條不明顯的線,這張圖並沒畫(請看年輕的畢卡索在巴塞隆納所畫的那張小圖)。在歐洲以前的繪畫當中已經有畫家留下沒畫的部分。然而這一次,整幅圖畫相較於它的畫布,顯得有落差:因為按照相合最初的——幾何——定義,線條或者表面是完全恰合的,但是這圖畫不再與畫布相合了(ne coïncide plus)。此處就還相當含蓄地透露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使之前的整座繪畫建築物開始衰弱:期待中的合宜銜接被拆解了,某種沒構想的意料之外的東西含蓄地湧現而存在。这就是「去相合」(dé-coïncidence)要開展的大能。 藝術家自此之後就堅持地實踐「去相合」。他們致力拆解「相合」力(coïncidence),這種相合力之前是藝術構作的核心,而首先就拆解「再現」的構作之相合力,揭發「再現」的構作是幻象:尊重形式和比例﹑透視法的要求﹑色彩之再造和一切產生相似的。然而,那不只是導入一個斷裂,從限制和規範裡自我解放出來,做出偏航或者確認某種異議;就是說,那不在於揭發某種因被懷疑是循規蹈矩的「相等」(adéquation)。「去相合」確實是一種上溯到更靠近製造了現代性的「湧距」(l’écart)出發之處的概念,並且在「湧距」的原則上照明了「湧距」。那凸顯出進入完美相等的「相合」是令人滿意的,甚至可以是一項英雄偉蹟;但是行不通的並且究竟是缺乏嚴謹要求的,「相合」既是矯作的也是毫無孕育力的。由此,「去相合」讓人重新聽見「coïncidence」的另一個意思,並且給予它合理性:純偶然的巧遇(「純偶遇」)而且沒有任何事物似乎可證明其合理性。在「coïncidence」那兩種相反的意思──偶遇或符合,偶然的或調整順應的──所打開的「間遊」(le jeu)當中,我們難道沒偵察出那產生藝術與暢活(existence)的更原初的可能性嗎? 正如「去相合」拆解了歐洲以前的藝術賴以建立(並且憩於其上)的「相合」(不過,偉大的畫家們倒是暗地裡感覺到「去相合」及其嚴謹要求,不是嗎?),「去相合」也同樣地拆解了那把真理看作(「物」與「心」)相等的本體論的工作。「去相合」還拆解了「順從大自然而生活」這種聖人之道的道德。現代性的確就安營在這個新起的懷疑之上,就是不再有「大自然」或「存有」作為可能載體和根本秩序。與之不同的,「去相合」乃針對一個不再具有「間遊」和「主動性」的合宜性,打開「湧距」;這是從一種井然有序當中抽身出來,該井然有序因填滿自己而阻擋了多種可能性並且造成貧瘠。相合就是死亡:相合是沈溺萎縮(enlisement),「去相合」反倒是推動(promotion)與脫展(dégagement)。 那提升為「人」者,早已與人的動物性(「人科」hominidés)從前的種種表現形式有了「去相合」,而且在面對他們之前的調適時(我們也許可以說通過「脫除調適」« ex-aptation »)導入了「湧距」。相合埋藏了人有意識的可能性,與之相反的,人的意識乃因「去相合」而能夠通過除掉附著去開拓它的能力──「禪」也運用這種作用。或者換個說法,那是經由與他所整合入的世界「去相合」來自我推動的主體。如果「ex-ister」正表示「挺身於……之外」(« se tenir hors »),它首先就表示挺身於形成世界的相合之外,亞當和夏娃正是因為被放逐而走出了地上樂園那完美相合的秩序,才開始以作為主體存在並且才可能進入一個歷史過程。如果「只有人可以暢活」,這是只要人可以與世界「去相合」,為了在世界裡面導入主動性或自由的餘地。藝術的任務,不是表達而是實現「去相合」。
【電子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當人生來到谷底 只有哲學,能夠帶你超越 跟著十七歲失戀少女 用六個哲學真理 重新喜歡上這個複雜的世界 如果走在京都哲學之道上,哲學家美男突然現身 親自為你解說哲學的意義…… 尼采、齊克果、叔本華、沙特、海德格、雅士德 史上最夢幻的哲學師資,期間限定京都開課 把難懂的哲學,變成輕鬆好閱讀的小說 以京都為舞台,由美男哲學家領路 帶你遊京都、上「存在主義」哲學課 十七歲高中女生亞里莎失戀了,因為在推特誤讀了一句尼采的哲學名句,在心中許下心願,因而引發采尼穿越時空來到京都,教她如何讀對哲學、生命因此強大。 在六位(不只尼采,還有其他哲學家夥伴們)化身為美男哲學家團隊,輪番現身解說之下,他們踏遍了充滿哲學氣息的京都,展開了一場京都哲學課。 透過亞里莎的視野,重新瞭解:哲學到底是什麼?身而為人,存在的意義、孤獨的意義。 以及拒絕一切理所當然,重新去思考生命裡各種「理所當然,卻一點也不當然的事」! 現在,跟著美男哲學家的帶領去感受,無法用金錢和任何形式取代的哲學慰藉吧! 【登場人物】 兒嶋亞里莎:本書主角,就讀京都高中十七歲女高中生。 ~與亞里莎邂逅的「存在主義哲學家」美男們~ 尼采:變身理代美男身分--智慧型手機APP開發工程師 齊克果:變身理代美男身分--少女雜誌專屬讀者模特兒 叔本華:變身理代美男身分--古典喫茶店老闆 沙特:變身理代美男身分--girl’s bar老闆 海德格:變身理代美男身分--京都大學教授 雅士培:變身理代美男身分--精神科醫師 【「存在主義」到底在講什麼?】 存在主義,主要想傳達,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你,或者經驗你的生命。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而各不相同;同樣的際遇不會重複出現,而每個人面對人生所付出的行動和表現的態度,將塑造出其獨特的人生。 我們必須孤獨地賦予自己,「生的態度」和「活的意義」。 【存在主義哲學家親授,六個讓苦惱人生化繁為簡的哲學真理】 ■尼采教你,成為「超人」,你就不用當爛好人。 ■齊克果教你,「自由的暈眩」。想要做自己,得先學習放棄。 ■叔本華教你,「命運如同重洗一付撲克牌」。人生就是不平等,唯有感性思考,才能讓你不厭世。 ■沙特教你,「存在先於本質」。活著沒有理由,你就是理由。 ■海德格教你,「此在,就是向死而生」。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人人都會死。 ■雅士培教你,「愛的奮鬥」。一個人很美,但與他人交流,才能讓你有愛。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本結合京都美景、哲學真理的小說,讓哲學,不再是艱澀的文本,而是生動有趣的生活哲理。 ■獨家收錄一:京都哲學散步地圖,跟著尼采與亞里莎的足跡,一起用哲學的眼睛遊京都 ■獨家收錄二:六大存在主義哲學家名言金句。
【電子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當人生來到谷底 只有哲學,能夠帶你超越 跟著十七歲失戀少女 用六個哲學真理 重新喜歡上這個複雜的世界 如果走在京都哲學之道上,哲學家美男突然現身 親自為你解說哲學的意義…… 尼采、齊克果、叔本華、沙特、海德格、雅士德 史上最夢幻的哲學師資,期間限定京都開課 把難懂的哲學,變成輕鬆好閱讀的小說 以京都為舞台,由美男哲學家領路 帶你遊京都、上「存在主義」哲學課 十七歲高中女生亞里莎失戀了,因為在推特誤讀了一句尼采的哲學名句,在心中許下心願,因而引發采尼穿越時空來到京都,教她如何讀對哲學、生命因此強大。 在六位(不只尼采,還有其他哲學家夥伴們)化身為美男哲學家團隊,輪番現身解說之下,他們踏遍了充滿哲學氣息的京都,展開了一場京都哲學課。 透過亞里莎的視野,重新瞭解:哲學到底是什麼?身而為人,存在的意義、孤獨的意義。 以及拒絕一切理所當然,重新去思考生命裡各種「理所當然,卻一點也不當然的事」! 現在,跟著美男哲學家的帶領去感受,無法用金錢和任何形式取代的哲學慰藉吧! 【登場人物】 兒嶋亞里莎:本書主角,就讀京都高中十七歲女高中生。 ~與亞里莎邂逅的「存在主義哲學家」美男們~ 尼采:變身理代美男身分--智慧型手機APP開發工程師 齊克果:變身理代美男身分--少女雜誌專屬讀者模特兒 叔本華:變身理代美男身分--古典喫茶店老闆 沙特:變身理代美男身分--girl’s bar老闆 海德格:變身理代美男身分--京都大學教授 雅士培:變身理代美男身分--精神科醫師 【「存在主義」到底在講什麼?】 存在主義,主要想傳達,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你,或者經驗你的生命。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一無二,而各不相同;同樣的際遇不會重複出現,而每個人面對人生所付出的行動和表現的態度,將塑造出其獨特的人生。 我們必須孤獨地賦予自己,「生的態度」和「活的意義」。 【存在主義哲學家親授,六個讓苦惱人生化繁為簡的哲學真理】 ■尼采教你,成為「超人」,你就不用當爛好人。 ■齊克果教你,「自由的暈眩」。想要做自己,得先學習放棄。 ■叔本華教你,「命運如同重洗一付撲克牌」。人生就是不平等,唯有感性思考,才能讓你不厭世。 ■沙特教你,「存在先於本質」。活著沒有理由,你就是理由。 ■海德格教你,「此在,就是向死而生」。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人人都會死。 ■雅士培教你,「愛的奮鬥」。一個人很美,但與他人交流,才能讓你有愛。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本結合京都美景、哲學真理的小說,讓哲學,不再是艱澀的文本,而是生動有趣的生活哲理。 ■獨家收錄一:京都哲學散步地圖,跟著尼采與亞里莎的足跡,一起用哲學的眼睛遊京都 ■獨家收錄二:六大存在主義哲學家名言金句。
【電子書】時間之書
「這本書具有魔力,遠勝近期所有討論時間的出版品。」──德國《焦點》雜誌 & 時間是什麼?從哪裡來、又要流向何方? 德國當代哲學大師邀你走入這場如詩如畫的時光之旅,一探最難解的永恆之謎 ★《明鏡週刊》、《法蘭克福匯報》、《時代週報》等眾家媒體評論一致盛讚 ★國際尼采學會大獎、托瑪斯‧曼獎、各大文學獎得主 最新暢銷力作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專文導讀 「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奧古斯丁,《懺悔錄》 為什麼無聊的時候,總是度秒如年,快樂的時候,時間卻又倏忽即逝? 時鐘的刻度呈現的只是客觀的時間衡量標準, 時間其實從不改變,是其中發生的事件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主觀感受, 而時間的社會化與金錢化,更讓我們的世界彷彿不斷加速快轉。 德國當代哲學大師薩弗蘭斯基帶領我們走進時間的迷宮, 巧妙交織哲學、文學、歷史、藝術、科學和個人省思,以生命的各個切面來了解時間, 從無聊、憂慮的時間,一直到社會化、世界、宇宙的時間, 探索時間到底對我們做了什麼,而我們又用時間創造出什麼。 縱然無法左右時間的流向,卻能與時間玩場遊戲, 用創作的靈光來留住永恆的瞬間。
【電子書】未定之圖:觀空間
地圖的目的不是再現,而是觀。 圖探究的是輪廓而非疆域。輪廓如層疊交織之文本。 觀圖是為了透過其未定未知的輪廓,去體會其靈神。 ☆作者米龍2017年10月來台講學一個月,並於10月28日下午於信鴿書店舉辦新書座談會。 我們通常將地圖視為指引、導向的工具,可以確認疆界地域的現實範圍。然而,在旅行中如果地圖把我們引入歧途,又會有何結果? 世上存在著各種地圖╱圖誌,每一種的功能角色不盡相同。有些僅是複製現實,有些則創造現實。地理學家、探想家繪製的外在圖誌之外,也有畫家、作家創制的內在地圖,它們實際上是夢想的拓線,如哲學家米修所言,「我希望所有的拓線是生命的基調。」 本書所關注的地圖,正是那些極力抵抗類比原則、好使我們陷入未知路徑的瘋狂深處。這些不具記憶的地圖製造痕跡,而且拒絕遵循任何軌跡,帶領我們朝向前所未見且未知的領土。 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一段透過如柏格森和梅洛龐蒂的哲學論述觀讀,或借助米修的文學開展冒險的路線。我們將透過米修和梅洛龐蒂的對話,繼續探究生命書寫如何交疊開展,在其中我們將更明白哲學家布朗修的想法。未定之圖讓我們思考何謂「動而不移」的意義,探論何以集合空間的固定點,其實是創制的虛構點。
【電子書】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
齊克果晚期思想巔峰之作,十九世紀最膾炙人口的哲學經典 《致死之病》是十九世紀最引人入勝的哲學名著,更以其探幽析微的心理學洞見著稱。齊克果的這部晚期作品對二十世紀哲學家的影響無遠弗屆,包括雅斯培(Karl Jaspers)、沙特(Jean Paul Sartre)和卡繆(Albert Camus),堪稱有神論的存在主義(theistic existentialism)的代表作品,為渴望填補屬靈空虛的人們提出了發人深省的答案。 在齊克果筆下,絕望是一種屬靈的疾病,源自於人對於自我的誤解,以及人神關係的失衡。絕望不是一時的病症,也和外在環境無關,它是一種存在處境,就連死亡也不能擺脫的處境。因此,所謂的絕望是對於自我、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的存在境況的絕望。齊克果描述了三種絕望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絕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不認識他的自我是什麼;第二種形式則是在絕望中不想做自己,那是一種軟弱的絕望,不管是對於塵世或永恆的絕望,只想隨波逐流,而不想做自己;第三種形式是在絕望中想要做自己,也是抗拒的絕望,人意識到自己的絕望而想要努力掙脫它,到頭來卻因為種種挫敗而放棄了救贖的希望。最後,齊克果也指出真正擺脫絕望的方法:一、認識人的自我是什麼;二、完全透明地接受神的安排。
【電子書】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
齊克果晚期思想巔峰之作,十九世紀最膾炙人口的哲學經典 《致死之病》是十九世紀最引人入勝的哲學名著,更以其探幽析微的心理學洞見著稱。齊克果的這部晚期作品對二十世紀哲學家的影響無遠弗屆,包括雅斯培(Karl Jaspers)、沙特(Jean Paul Sartre)和卡繆(Albert Camus),堪稱有神論的存在主義(theistic existentialism)的代表作品,為渴望填補屬靈空虛的人們提出了發人深省的答案。 在齊克果筆下,絕望是一種屬靈的疾病,源自於人對於自我的誤解,以及人神關係的失衡。絕望不是一時的病症,也和外在環境無關,它是一種存在處境,就連死亡也不能擺脫的處境。因此,所謂的絕望是對於自我、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的存在境況的絕望。齊克果描述了三種絕望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絕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不認識他的自我是什麼;第二種形式則是在絕望中不想做自己,那是一種軟弱的絕望,不管是對於塵世或永恆的絕望,只想隨波逐流,而不想做自己;第三種形式是在絕望中想要做自己,也是抗拒的絕望,人意識到自己的絕望而想要努力掙脫它,到頭來卻因為種種挫敗而放棄了救贖的希望。最後,齊克果也指出真正擺脫絕望的方法:一、認識人的自我是什麼;二、完全透明地接受神的安排。
【電子書】齊克果日記
在靜默的絕望中,寫作是生命的救贖,是最真實的人生。 「從抽離的角度來看,憂鬱無疑是齊克果生命的枷鎖與詛咒,但同時也是讓他持續書寫的動力來源,使他成為一位把憂鬱當柴火燃燒的思想家。」--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喜歡對日記吐露心事,文字釋放他備受壓抑的情緒,讓他能暢所欲言,無須迂迴;日記如同齊克果留予世人的鑰匙,讓我們得以一窺其生命歷程及思想理路。 本書從近萬頁的日記中,選輯了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以編年史的架構,爬梳成四大主題:心靈迷宮、人際交往、哲學思想、對基督教的詮釋,除勾勒了齊克果為人子、作家、基督徒的形象,亦呈現出齊克果內心世界的全貌。
【電子書】齊克果日記
在靜默的絕望中,寫作是生命的救贖,是最真實的人生。 「從抽離的角度來看,憂鬱無疑是齊克果生命的枷鎖與詛咒,但同時也是讓他持續書寫的動力來源,使他成為一位把憂鬱當柴火燃燒的思想家。」--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喜歡對日記吐露心事,文字釋放他備受壓抑的情緒,讓他能暢所欲言,無須迂迴;日記如同齊克果留予世人的鑰匙,讓我們得以一窺其生命歷程及思想理路。 本書從近萬頁的日記中,選輯了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以編年史的架構,爬梳成四大主題:心靈迷宮、人際交往、哲學思想、對基督教的詮釋,除勾勒了齊克果為人子、作家、基督徒的形象,亦呈現出齊克果內心世界的全貌。
【電子書】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烽火中的高中哲學課,每年六月都要成為網路上的火熱話題,也是許多當代哲學家啟蒙的原點。台灣走在轉型正義、思考鬆綁的路上,是否真的「少了一堂課」? 大家用力談高中哲學,每年六月初,法國高中會考第一堂「哲學考」才剛開始,媒體就迫不及待要知道各科的哲學試題,而且馬上就有網路的解題大競賽,由高中哲學老師親自作答,猶如「全民運動」。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 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 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全世界驚呼法國高中哲學「超勁爆」。的確,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這種題目,就如同法國的葡萄酒,有一種千錘百鍊的醇,你也很明白,能有這樣的醇,絕不是一天兩天的…… 報導作家羅惠珍繼《巴黎不出售》探討居住正義議題之後,再度瞄準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教育議題;旅法多年,隨著小孩的成長與踏進教育體制,法國哲學教育不只是她報導的新聞專題,而是身為母親的切身關懷。 哲學課到底教些什麼?哲學課和其他課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堂課很獨特?作者訪問了六位法國的高中哲學教師,聽他們親口說,什麼是法國高中哲學課。 對法國人來說,十八世紀大革命的傳統衍生出的新價值之一,就是高中哲學教育,所以哲學教育與高中會考的關鍵字,包括了「政治」、「主體」、「慾望」等。對台灣家長來說,教高中生討論「慾望」,實在很難以想像。在本書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們現身說法之下,讀者才能知道,很多難以想像的事,在法國高中哲學課裡,早已稀鬆平常。 第一本談法國高中哲學課的報導專書, 不賣「法國高中哲學的膏藥」, 更不是把法國製造當成舶來精品展示推銷。 但希望台灣家長想想,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會是什麼。 看完六位法國高中哲學老師與八位已上完哲學課的青年現身說法,作者也將眼光轉回台灣,採訪學者、民間哲學教育推動者與高中老師,整理出近年來哲學教育推廣的脈絡,並從本地的角度析辯哲學教育的前景。 回應台灣高中哲學教育的爭論,或者問題必須回到「哲學是什麼?」來思考。台灣教育長期以來填鴨充塞,注重實用與工具性,讓我們跟著作者看看他山之石,才知道原來哲學就是思想的解放,哲學教育不是要培養哲學家,而是要創造自主思辨的公民,有靈有肉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