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修訂本〉
這是一本探討應用倫理(或稱「社會倫理」)的書。倫理學是以「應該怎樣做人」為課題,所謂「應用倫理」,就是把倫理學的思考應用在一些具體的生活及社會問題之上。 & 本書先以理論為起點,探問「何為道德」,「是非標準何在」等問題,繼而深入討論一系列具體的道德爭議,其中有對個人道德的省察,也有對個社會制度的思考;最後,回顧有關道德爭議的性質,結合道德價值的根本問題,並就傳統價值體系(特別是儒家傳統)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意義,作出深切的反省。
【電子書】監獄真相大揭露:矯正制度的現況與展望
一道高牆,築成兩個世界,牆內的人都是不討喜的、因違法而被收容的人。監獄,是矯正機關,執行法院判決確定的自由刑──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單位。而時不時躍上媒體的監獄意外事件,令監獄在管理受刑人時的尺度拿捏上格外小心;也因這些事件,令監所內的人權問題浮上檯面。本書作者實際觀察我國監獄矯正執行現況,再就目前的各項矯正法規,逐一檢視,配合實際監獄矯正執行操作現況,以實務執行現有法制的障礙、矛盾、不當等層面,依據各項矯正法學理論,以及與世界矯正規制比較,提出我國矯正執行法制的研討及建議報告,編寫成書,以供立法者及實際執行公務人員參考,共同為我國矯正執行體制,做出符合監獄人權及有效率地改造收容人思想的法制規範。
【電子書】變革中的兩岸德育與公民教育(修訂版)
二十一世紀伊始,人類便面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鉅變,在這樣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處境下,各地政府都在思考如何培育新一代以應付未來,創造前景。在新世紀的全球競爭上,提升國民素質與改善教育體系便成為重要的課題。除了世界性的變化外,兩岸華人地區的急速社會變遷也締造了新情境。價值教育乃成為兩地政府與教育界之關注點,以期解決在社會、政治、及經濟的轉變中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為此,本書收集了多篇論文,特別集中討論大陸和台灣社會之經驗。文章既有觀念之闡述,亦有兩岸華人社會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經驗之討論。本書主要選輯了是次會議裡發表之中文論文。兩岸德育和公民教育正處於變革中,預計將會對德育和公民教育課程產生重大之影響。在急劇社會變遷的衝擊下,面臨道德真空或失範之困境,諸如傳統與現代價值之融和;個人和社群的關係和平衡;地方、國家和國際之張力;意識型態之宰制和主流文化之迷思;理論和實踐之結合;政府和民間的關係和職份等,均為兩岸當前共同面對之急切議題,有待學者、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人士深刻地反省、批判與改革,以開創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新路。希望本文集在記錄兩岸三地學者對當前現狀的總結和反思時,也能對這些課題的日後探討有所裨益。
【電子書】The Mozi:A Complete Translation
The Mozi is a key philosophical work written by a major social and political thinker of the fifth century B.C.E. It is one of the few texts to surviv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03–221 B.C.E.) and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wo other foundational works, the Mengzi and the Xunzi. Ian Johnston provide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ntire Mozi, as well as the first bilingual edition in any European language to be published in the West. His careful translation reasser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s central doctrines, and his annotations and contextual explanations add vivid historical and interpretive dimensions. Part 1 of the Mozi is called the "Epitomes" and contains seven short essays on the elements of Mohist doctrine. Part 2, the "Core Doctrines," establishes the ten central tenets of Mo Zi’’s eth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le articulatin
【電子書】Confucian Wisdom for the 21st Century
Our world today is troubled by war and conflicts, and leaders are seeking 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ome are turning to the Confucian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and trust for moral guidance. These are simple concepts pertaining to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is book is a rendition of selected parts of the Four Books, focusing on the nature and morality of man,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It will help the modern reader to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wisdom.
【電子書】知而行‧行而知:香港社會工作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社會工作這門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而不斷調整。與別的科目不同,社會工作尤其講究理論與實踐並行。本書主要是一群香港社工訓練和教育學者,環繞專業教育和實踐兩方面,討論、反思和總結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當中包括中國大陸目前的情況。本書內容分三部份︰教學理念與實踐模式、督導教育和社工教育的新課題,探討如何在社工教育中採取新的教學和督導模式,反思目前社會服務界的新趨勢和專業方向的發展,以及提出社工教育未來的路向。最後,本書以香港境外包括內地及海外城市為實務訓練場地的經驗,作為總結。
【電子書】促進學習的評估
促進學習評估是全世界評估改革的方向,也是香港近年推行評估改革的焦點。此評估改革政策是要求教師引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但有關這方面的參考文獻仍然缺乏,尤其是在香港學校的實踐情況。因此,作者編寫這本以促進學習評估為主題的書籍,主要是幫助教師認定評估的教育性功能、了解以評估促進學生學習的基本理念、與及運用評估促進學生學習的模式。這書共分有十章,理論與實踐兼備。作者除了討論促進學習評估的理論與策略之外,還引用相關的示例作為輔助說明,並提供了本地三間學校的個案研究。這三間學校都在促進學習評估方面有獨特的發展,他們的經驗可讓讀者明確了解如何在學校裏有效地推行促進學習評估的改革。
【電子書】親子關係教室
現代的父母,總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問題: ‧究竟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 →實戰提示:父母在說出意見前,可緊握拳頭,忍一忍,先聆聽孩子的說話。 ‧為何孩子總是和我作對? →實戰提示:不要勉強要求孩子的意見與我們一致,也不用急於附和孩子的想法。 ‧究竟應該給小孩子安排甚麼興趣班呢? →實戰提示:不要常與主流社會比較,盲從別人學習的東西。 本書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陳頌儀博士,通過其歷年來的專業輔導個案和親身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饒有趣味的案例,總結出49項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 實戰提示,與父母一同分享。這些實戰提示主要是藉「聆聽」、「尊重」、「獨立訓練」、「互相溝通」等技巧,讓父母能夠擺脫社會風氣造成的偏差和誤解、學習尊重孩子的思想及看法,並嘗試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自由發展。希望透過這一套優質有效的實戰提示,可以讓你們家中充滿安 詳、輕鬆的氣氛。
【電子書】廿一世紀老年社會工作
本書討論現時全球老年學和老年社會工作最新的發展,並提供詳盡和專業社會工作實務知識和技巧,討論內容包括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積極健康老年政策和長者友善社區理念,如何輔導長者個人,夫婦,及家庭去學習溝通和解決問題,如何照顧患失智症,抑鬱症,被虐待的長者,其他討論包括各種個別和小組輔導的方法、善終護理、家居照顧,及長期護理服務等。「廿一世紀是怎樣的年代?答案可以有多個,但有一點是大家同意的,是人口中的年長者會愈來愈多。老年學在香港發展已有一段時間,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陳玉嬋教授編著了《廿一世紀老年社會工作》一書,加上齊銥和徐永德兩位教授的參與並撰寫其中部分,對從事安老服務的社工應很有參考價值。梅陳玉嬋、齊銥和徐永德三位教授多年從事老年學研究,特別著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深信這書對有心長者福利的同工和同學們定有莫大裨益和幫助。」─周永新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電子書】廣州語本字
《廣州語本字》四十二卷,詹憲慈撰。本書為考證廣州話口語權威之作。作者矜句飾字,每立一說,必根據訓詁、字書、韻書之屬,條理精密,洵為研治廣州語本字之楷模。
【電子書】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
社會政策涉及醫療、扶貧、教育、失業保障、退休養老重大政策議題。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兩岸三地的不同政策取向及制度模式呢?本書結合了兩岸三地專門從事社會政策研究學者的成果,從理論到實務、從古典理論到新興課題,適合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社會學、公共行政、政治學等課程作為參考用書。
【電子書】導向學習的評估: 教育實務匯編
本書旨在近一步推廣以學習為導向的評估文化,以期提升高等教育的學與教效能。內容關注在導向學習的評估、促進學習的評估、寓學習於評估、學生參與,以及反饋等主題上。
【電子書】性別與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
本書所輯錄的文章,都是對香港在婦女與社會工作的實務及理論的發展方面作討論。本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女性主義及與相關的社會工作理論的探索及重整。第二部分是討論中港兩地的婦女服務發展。第三部分是實踐篇。有多位資深的前線工作者不約而同運用充權理念,在婦女的實務工作上,也作了一些個人的反思。
【電子書】哲學、文化與教育(增訂版)
本書以教育為出發點,詳述「哲學」、「文化」與「教育」這三個重要課題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其他相關的問題,諸如思想、政治、藝術、道德、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等。
【電子書】政治學新論:西方學理與中華經驗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白魯恂(Lucian Pye)的提問發人深省:到底已發展的學理(如政治學)能否促進我們對中國的認知?還是透過對中國發展的經驗研究去豐富學科的整體理論?這種共生、共利的理論化、本土化工作需要二者不斷的比照、交流和總結。本書由港台及海外華人學者執筆,內容涵蓋政治研究各主要範圍,包括政治學範疇的探索,從理性選擇理論看政治現象、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學、民主化、利益團體、政黨、選舉、政治文化、民意調查、憲法與政制、比較政治、公共行政、公務員制度、國際關係、公民社會、以及中港台三地之政治研究新發展等等。作者運用當代西方政治理論概念,比照華人社會的政治經驗,為探討本土研究與西方政治學主流的關係,邁出了有意義的一步。
【電子書】日本文化在香港
香港與日本經濟關係密切,日本的商品和消費文化已深入社會各階層,成為中國以外首個對香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亞洲國家。不過,港人對日本的了解甚少,多只限於表面的商品文化。由於過去戰爭的關係,亞洲國家對日本始終心存顧忌,加上去年四月中國內地爆發的反日熱潮,今天去談日本研究,要客觀地接受日本文化,相信會比過去會有更多的障礙。香港雖然毗連中國,與內地關係密切,但並沒有捲入中國的反日浪潮中。如果說台灣有「哈日」,內地有「反日」,則香港應有怎樣的對日態度呢?本書或許能夠提供答案。本書的目的在於使用深入淺出的方法,簡單的文字,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跨進學術門檻,接觸到日本研究,啟發他們有進一步探討香港的日本文化之興趣。
【電子書】香港‧文化‧研究
這本文集的文章,有幾個共同的基調:˙ 平民生活是焦點˙ 跨學科˙ 強調人文的科學本文集的作者在以上提出的三個共同基調上,開展了各種細緻的研究,由歷史到現狀,既貼身也宏觀,講社會條件,也談庶民心事。文章反映了香港文化與社會多方面有趣又複雜的發展。它們指出香港在許多方面經歷了一個急劇現代化社會普遍面對的壓力和機會。它們同時肯定香港社會發展的軌跡,對本土文化有一種很特殊的、整體的規範。它令香港存在?種種可能在亞洲地區以至全球各地皆屬獨一無二的文化境況。要確切分析香港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這個軌跡、這些規範和特殊的境況。
【電子書】這樣讀經典就對了-改變人生的三大智慧奇書
啟發思想的雋永傑作,凝練智慧的傳世典籍,影響人類最巨的傳世奇書,用鞭辟入裡的精妙觀點,為人生處世指引方向。 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傳世典籍:《君王論》、《孫子兵法》、《智慧書》,凝練了千百年來的處世智慧。《君王論》對世界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都有著極重要的影響;《孫子兵法》文辭精闢,內容精博,被奉為「天下第一兵書」;《智慧書》由三百則箴言警句構成,使後世之人行為處世得以奉行依歸。本書集結此三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經典作品,紀錄大師的智慧之語,讓讀者有機會了解智者的哲學思維。
【電子書】聽大師在說什麼?
大師說的從不含糊,只是你沒有認真聽清楚!三本不朽的傳世奇書,紀錄大師鞭辟入裡精妙觀點,閱讀大師的智慧,聆聽智者的教誨,影響人類最巨的天才語錄,助你扭轉錯誤思維,走上成功道路!《君王論》、《孫子兵法》、《智慧書》三部偉大巨著,凝練千百年來的處世智慧,是史上最重要的傳世典籍。《君王論》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都產生了極重要的影響;《孫子兵法》文辭精闢新穎,內容精博深邃,被奉為「兵學聖典」;《智慧書》由三百則箴言警句構成,使後世之人行為處世得以奉行依歸。本書集結此三部對人類影響深遠的經典作品,再現智者永恆的思想結晶,讓讀者重新咀嚼大師的智慧之語。
【電子書】新社會政策
“社會政策”並不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在英國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原先西方學者對工業革命後的某些社會現象進行研究,從而建立了社會政策理論。長久以來,這門學科在香港的發展都受到英國傳統的影響,由費邊主義到新保守主義,香港的學者都深受這些理念思維規範。近年來,已有不少學者對西方福利觀念進行批判、解構和再建構,加上科學地研究和詮釋中國文化,希望藉此對香港的福利制度和社會政策重新理解,然後再融入西方的討論。踏入九十年代,香港社會湧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新移民浪潮、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公屋私有化政策、種族歧視現象等。舊有的社會政策理論似乎已不能解釋這類問題。而本書是就目前香港社會面對的多樣化問題,用新的社會政策觀點去詮釋這些社會現象。本書是多位在大專院校任教或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總結多年教學研究經驗編寫而成。內容相當豐富,由理論到實務、古典的理論到新興的課題;因此,適合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社會學、公共行政、政治學等課程作為參考書。
【電子書】安老與社會工作
由於本世紀醫藥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因此人口老化的問題便成為很多先進國家急需解決的難題。香港的安老服務在過去二十多年都有長足的發展,老人服務的開支更佔社會福利開支預算項目的大部分,老年學也成為社會工作學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由於年紀的關係,大部分的社會工作者都不可能有老化的經驗,因此未必能深入了解年老長者的需要。本書是一本系統地探討香港安老服務與社會工作關係的專著,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老化的概念、長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第二部分審視現時為老年長者提供的社會服務、服務模式、議題和發展趨勢;第三部分介紹個案、小組及社區工作的概念與實務。
【電子書】青少年自殺:認識、預防及危機處理
本港青少年自殺和自毀的行為非常嚴重,更有增加的趨勢。他們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若能對他們多加了解關懷,自殺這種悲劇是可以預防及減少的。本書對青少年自殺這一問題,作出詳盡的探討,並提供一系列實際而可行的防止自殺方法,給教師、社工、家長以及社會人士參考。特別是在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等層面提供多元化的建議,無論在防止自殺課程、評估自殺行為、危機處理和事後跟進等範圍,都有全面和深入的討論。作者希望本書能加深教師、社工、家長及有關人士等對此嚴重問題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警覺性,及能促使他們共同努力去減低青少年的自殺危機,幫助青少年解決他們的困難。
【電子書】尋找課程與敎學的知識基礎 : 香港中小學中文科課程與敎學硏究
香港的中小學中文科教育經常為社會人士所詬病:一方面是由於課程設計只是著重教導和背誦課文及有關資料,而忽視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充分掌握學生學習中文和教授中文科課程的要訣。本書編者認為要改善現時香港中小學中文科課程與教學的流弊,必須要找出問題根源,才可對症下藥。因此,本書將過往與中文科有關的研究文獻作系統的整理,分門別類,讓讀者了解中小學中文科課程的發展。此外,本書亦進行了大量問卷調查,探討中文科教師的進修及教學情況、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以及比較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三地中文科語文課程。本書對於從事中文科教育的人士,十分有參考價值。編者黃顯華,加州大學教育博士,現任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及教授、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曾任中、小學教師,歷年來,發表了很多有關課程設計及教學理論的論文及著作,其中《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與李子健合著)、《強迫普及學校教育》二書,亦由本社出版。本書的作者包括小學和中學的教員和校長、大專和大學的教員及教育署的成員,他們對中文科的教學都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深明本港教育制度存在之問題。
【電子書】課程 :範式,取向和設計
“課程”無論在研究和專業的發展兩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重視。本書是以課程範式取向為經,以課程課題為緯。課程範式方面,主要參考舒伯特和基諾士等學者的範式分類,課程取向則主要參考艾斯拿、瓦倫思、麥克內爾以及米勒和沙拉的分類。課題包括課程定義、課程設計模式、課程目標、學習經驗的選取、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鑑,以及課程研究等。本書為教師、課程發展人員、教師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學院“課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必備參考書。
【電子書】Studies in Chinese ceramics
This volume comprises eight articles that fall into three groups: studies of the art in Sichuan and an account of the famous pottery produced in and around Tongguan in Hunan; the export of Chinese ceramic wares; and the study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in Southeast Asia.
【電子書】Studies in Chinese art
This volume comprises eight articles that fall into three groups: surveys of Chinese art and archaeology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chaeological finds, and an account of Dunhuang studies in China up to 1947; animal styles, floral patterns and yinyang wuxing in Chinese art; and Chinese epigraphy.
【電子書】Studies in Chinese Archaeology
This volume comprises nine articles that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general survey of Chinese archaeology as well as the author’’s visit to Tom Harrison’’s field work in Sarawak in 1966; field reports on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Fujian and Sichuan; and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Hebei, Henan, Shandong and Fu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