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大陸出境旅遊與兩岸關係之政治分析
本書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探討中國大陸出境旅遊之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在第二章中介紹了與本研究議題相關之學術理論,包括:全球化理論、混合經濟理論、旅遊經援理論、民主化理論與政治社會化理論,這些學理亦構成本書之研究架構與研究途徑; 第三章探索了大陸出境旅遊政策在不同階段之變遷過程,而對於相關法令的分析上,分別針對:出境旅遊模式、業者管理、消費者保障與邊境旅遊等四大面向進行探討; 第四章則是希望瞭解大陸如何藉由快速興起之出境旅遊,作為其外交籌碼之「旅遊外交」作為,這包含相關策略之基本思維、操作模式、決策體系與實施成效; 第五章則是亟欲瞭解當前大陸蓬勃發展之出境旅遊,在民眾前往民主國家旅遊的同時,是否會對於大陸之政治民主化產生影響,而其可能之發展限制為何; 第六章則探究了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之政策背景與發展歷程,以及當前之法令架構,分別針對:專業人士參訪、金馬小三通與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等三大類型進行分析; 第七章針對當前我國開放「第二類」、「第三類」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後之實施成效,進行正、負兩面效果之探究,並對於未來若開放「第一類」大陸民眾來台旅遊,與兩岸全面直航之後,對於兩岸關係所可能造成之政治、經濟與社會層面之影響進行評估; 最後,第八章則是進行相關理論的回顧與總結,並提出本書之重要研究發現與評估未來發展,此外,針對後續之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 長久以來,政治學與觀光學是關連性甚低之兩大學術領域,政治學之相關理論與分析甚少涉及觀光旅遊等軟性議題,而觀光學又因長期依托在管理學門而僅著眼在微觀的企業層面,對於宏觀面之旅遊政策、法令規章、產業發展等議題並未予以重視。 事實上,隨著跨國旅遊的人員流動,其對於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政治民主化的影響與日遽增;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對外關係與政治發展也成為一個國家成功發展旅遊業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本書對於政治學與觀光學兩大學術領域的連結有其正面意義。 此外,過去以來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研究,甚少將焦點放在旅遊這個議題,認為不過是遊山玩水與吃喝玩樂;而台灣觀光學界則多將焦點放在本地,雖然兩岸之間旅遊互動相當頻繁,但研究成果卻極為有限。 特別是由於大陸出境旅遊發展時間甚短,故當前不論國內、國外與大陸之相關研究數量均有如鳳毛麟角。但近年來,隨著大陸出境旅遊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加上大陸人士來台旅遊成為媒體炒作話題,相關探討也逐漸受到大陸研究與觀光研究兩大學術領域的重視。
【電子書】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不是鄭成功的傳記,也不是「發現」鄭成功的新史實或「創造」新詮釋,而是要去「發掘」人們曾以哪些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他。 他是什麼樣的人物?他是縱橫東亞海上的弄潮兒?反清復明的孤臣孽子?中日混血兒?驅逐西方殖民者的民族英雄?反帝國主義的先鋒?漢人開拓臺灣的始祖?具有奇妙力量的神祇?繼承鄭家海洋勢力的梟雄?西洋人所說的海盜王?割據一方、「分裂中國」的軍閥?臺灣原住民的滔天災難? 由於基層民眾的期盼、文人的感懷、知識份子的熱情,以及政權統治的需要,他的真實經歷,那一丁點的歷史事實,已被種種不同的想像所覆蓋。透過傳奇、神話、祭祀、通俗出版品、政治文宣等等手段,形塑出他的種種形象。其中曲折離奇之處,早已超越了史料的限制。 我們或許很難還原歷史的真實,但卻能追尋形象的歷史,如同追尋神祕河流的支流與源頭。當我們開始追尋,在自覺或不自覺當中,便也同時展開了解構形象的歷程。
【電子書】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
古人總說:「天圓地方」,那麼,中國人是在何時才認知到地球其實是圓的呢?本書追溯了從明末到清中葉「地圓說」傳入中國的歷程,並呈現不同時期地圓爭議如何因各種結構性因素和不同勢力間的較量,而顯示不同的風貌。書中主要討論在跨文化的知識傳播過程中,文化傳統中陌生的概念,如何在新的環境取得合法性的過程,就像地圓說利用了「西學中源」的說法,轉化為中國古已有之的概念,使中國士人願意接受。地圓說的爭議所牽涉的不僅是現象如何解釋,也牽涉到了中國如何在新的世界觀中定位。因為近代中國皇朝及儒士文化消亡的結構性文化變遷所致,地圓說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電子書】海客述奇:中國人眼中的維多利亞科學
兩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和西洋算是有了正式的接觸。又十年,有幾個讀書人靜因為種種機緣,或出使或遊歷,或避禍或考察,飄洋過海,而在國外逗留了頗長的時間,對西洋作了較為近切的觀察。他們的見聞,或者可以說是中國了解西洋的第一步。他們所留下記述這些經驗的文字,因為各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不同,常見參差;但其中的種種讚嘆種種困惑,卻是一致地反映出中西文化最初接觸時的複雜情形。 這本小說即利用這些登陸瀛洲的海客的日記,看看他們對維多利亞科學觀念和技術成就的反應,看看科學技術從一個文化到另一個文化認知結構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傳播過程。主要是描述,間有感慨;雖是談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但對今時今地亦有深切的意義。
【電子書】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
本書的中心命題,是透過嚴復1854-1921譯案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9-90)的《原富》(或譯為《國富論》,1776年出版),(1)來瞭解西洋經濟學書在中文詞彙與概念尚不足夠的情況下,是用哪種詞語和「思想方式」傳入的?(2)從追求富強的角度來看,這本以提倡「自由放任」、「反重商主義」、「最小政府」為主旨的《國富論》,對清末的世界和積弱的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與作用?為何以嚴復和《原富》為分析的對象?一因嚴復所譯介的西方學說,對清末知識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二因《國富論》在西洋經濟思想史上
【電子書】文心雕龍析論
本書就《文心雕龍》的整體來分析其結構,討論其內容,再於各章節中就《文心雕龍》各篇的文辭,來 實際分析與討論各細節。既不膠於注釋與語譯,也不空泛談理論;既顧到全書的整體性及其相互聯繫,也注 意精析其條目,求其細密詳盡。使讀者能直接的瞭解劉勰的意見,精確的認識其理論。同時也引用劉勰以前 及其並時的文論家的論說,與其比較分析,以見其淵源流變。本書對研究中國文學原理、創作技巧、鑑賞與 批評,以及研究中國文學發展史的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電子書】民間故事論集
臺灣地區第一部專門討論國內外民間故事的論文集。書中介紹及討論中外故事三十餘則,探源察變,考訂異同,全書共計二十四篇,分為四輯:第一輯 以中國的故事研究為主,包括古代神話,以及現代的金門、台東卑南族、遼寧、陝北等地的民間故事。第二輯為故事涉及中外兩地者,屬於比較民間文 學的範圍。第三輯為流傳於韓國的民間故事。第四輯則為關於民間故事的整理、分類和情節單元的編排。
【電子書】新聞客觀性原理
新聞客觀性報導,是廣為人知的一個概念,備受新聞業界和社會大眾所重視。新聞專業組織甚至將之列入道德規範之中。有人指責新聞報導不夠客觀,有人以為新聞界無客觀可言,有人以為新聞界不可能客觀,另外,又有人以 為新聞界根本不必客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書的目的,即在於嘗試用文獻探討方法,探究、回答上述諸問題。並用問卷調查,針對臺灣地區情況,做一深入分析,以期釐清新聞學上此一重要觀念,並對新聞實務工作,提供 參考。
【電子書】文化啟示錄
目前的臺灣正在走向加速的變革中,相應的是一切變革之後的「文化」改變卻明顯的落後太多。「文化」與現實的的落差是作者近年鍥而不捨於「文化」問題的原因,本書則是提供讀者一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