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十四輯
「辭章」是一種重要的藝術作品,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綜合思維」這三種思維結合形成,以感性的「審美心理」與理性的「層次邏輯」相互融合,連結語言、社會、心理等方面進行考察,成為析論文章體製、邏輯結構甚至藝術層面的方式。本輯所收論文,為經過學術會議的發表人審評,並通過兩位審查人嚴格審查,而刊登出的佳作。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十三輯
「辭章」是一種重要的藝術作品,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綜合思維」這三種思維結合形成,以感性的「審美心理」與理性的「層次邏輯」相互融合,連結語言、社會、心理等方面進行考察,成為析論文章體製、邏輯結構甚至藝術層面的方式。本十二輯所刊論文,則來自比較自由的圓桌型座談。這種座談,不但由專家學者參與,就是發表論文者也可以互相交換意見,因此氣氛特別熱烈且融洽,使得修改意見容易被接納。
【電子書】兩廣海南海洋捕撈漁諺輯注與其語言特色和語彙變遷
南海海洋捕撈漁諺是南海漁民在長期面對海洋生產作業時和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感悟。這些漁諺主要涉及漁業、海況、氣象三方面,足見當一個漁民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涉足的科學知識實在是很廣闊的。這些老漁民,就是一部活的漁文化大百科全書。這些漁諺,漁民先民便要通過朗朗上口押韻的漁諺傳達信息,在短短的漁諺裡則包含了豐富的信息,目的是要讓後代還能傳唱和記憶。因此,筆者對這些漁諺便進行一遍梳理和輯錄彙編、注釋,讓一般讀者也明白其背後意義,希望這些漁諺起到成為非物質文化價值,不會致於沒落,讓這些漁諺還能起到承傳智慧的結晶作用。此書除了輯錄漁諺外,還對這些南海漁諺的語言特色和語彙變遷進行研究。
【電子書】視域、方法、實踐: 辭章學系統的語文篇章教學研究
本研究論著主要以大辭章學體系和篇章辭章學理論為研究視域,並以螺旋結構論為貫穿理論系統與教學實踐的方法論原則,提出文本整體性觀點的語文篇章教學研究。本書在強調歸本思維力之根源中,建構語文教研知識節點之關係和語文篇章教學之思路,一方面從中透顯此研究領域在體用雙端的橋樑性與多科聯繫的融合性,同時也呈現出語文篇章教研之取徑及其任務與效用。
【電子書】當代中文語法點全集(二版)
全書共 345 條現代漢語實用語法點 適合不同階段的中文學習者 華語教學界泰斗──鄧守信教授畢生之研究精華與實踐 華語教學權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策劃 從功能語法詮釋,幫助學習者了解何時使用與使用的情境, 並介紹這些結構,包含肯定、否定、疑問等形式 提醒學習者各語法點使用時應注意的地方 有效整理、比較所有重要語法點,釐清語法觀念 & Features: 345 entries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arranged alphabetically by Hanyu Pinyin.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of all levels. Grammatical entries include three subsections: Function, Structure and Usage. (1) The Function section answers the questions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grammar item?’ and ‘How do native speakers use it?’ (2) The Structure section explains grammar points, including descriptions of negative and interrogative structures, so that learners can become skilled at making sentences using negative structures and asking questions. (3) A Usage section is provided when applicable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structures found i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his reference guide can give learner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grammar points and help them master Chinese. Excellent companion to any Chinese learning textbook. 本書特色 語法點由 A~Z 編排,方便查找搜尋 語法點範圍涵蓋基礎(Basic)到高階(Advanced)程度 全書中文例句或漢字均附有漢語拼音及英文翻譯 每個語法點詳列:功能、結構、用法,完整介紹該語法 每個語法點提供多個典型例句,幫助理解使用的情境 能使學習者快速理解語法形式及結構,了解怎麼用、什麼時候用,以及用在什麼地方 華語教師、中文學習者必備的工具書 可搭配任何中文學習教材參考使用
【電子書】修辭與考辨
本書內容共分為三個部分:卷一包括宋代呂祖謙《古文關鍵》文章作法優劣的準則,元代陳繹曾《文說》、《文筌》中「用事」修辭的定義,清代毛宗崗批《三國演義》方法中「感官敘事」的內容。卷二考論臺灣清代到日本時代的傳統文學作家查元鼎、中村忠誠、鄒子襄的生平與作品,以「文化構接」的理論詮釋北臺灣詩社「瀛社」的政治文化現象,卷三討論劉禹錫〈竹枝詞〉詩體的來源,「猫裏」字義的演變,辨析文獻中「合番」與「合歡」兩詞之間的異同,以及漢族如何界定「非我族類」中的「生」與「熟」。
【電子書】微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研究:基於音韻及語法介面
本書以理據分析語言事實,參照其他跨語言材料,由小見大窺探語言普遍性,建立語言類型下的受動標記發展脈絡,成就漢語方言被動標記的新探索。運用方言比較語法突顯漢語及其方言特色,並且從古漢語語法找尋歷史發展,引進語法分析,達到發掘語言事實和理論分析的雙面適切性。本書落實宏觀研究精神,跨方言、跨區域及世界語言內向受動被動式的異同,包含動詞語義來源、語法化歷程、句式結構和論旨角色變化,語言操作不同的語法策略,體現外向主動和內向受動的區別。核心觀點認為被動句式在歷史上由原初的多樣分工,經由類推及句式競爭後,逐漸趨同為某一類被動標記,但因歷史殘存不一,所以在方言表現上呈現非均質的語法擴散。
【電子書】實用修辭寫作學
本書聚焦修辭的重要認知與表現手法,以「形文」、「聲文」、「情文」的美感與質感為核心,延伸至字句修辭與篇章修辭的重點把握,期能對寫作的「取材立意」、「結構組織」、「遣詞造句」提供有效的進路;由「修辭學」的辭格探究,轉移至教師在「修辭教學」上的實際運用。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十二輯
「辭章」是一種重要的藝術作品,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綜合思維」這三種思維結合形成,以感性的「審美心理」與理性的「層次邏輯」相互融合,連結語言、社會、心理等方面進行考察,成為析論文章體製、邏輯結構甚至藝術層面的方式。本十二輯所刊論文,則來自比較自由的圓桌型座談。這種座談,不但由專家學者參與,就是發表論文者也可以互相交換意見,因此氣氛特別熱烈且融洽,使得修改意見容易被接納。
【電子書】中古雙音並列身體詞組合研究
本書探討雙音化發展快速的中古時期。選材由近取諸身的身體詞開始,為了觀察身體詞間的系聯,選取了並列結構為研究對象,窮盡所有中古時期的雙音並列身體詞組合,找出其中詞彙組合與引申義的規律,並藉由詞彙更替討論中古時期的南北異同。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動機對象與方法並述前人研究。第二章到第六章則依照身體詞分類一一討論頭面五官、肩頸咽喉、身體軀幹、五臟六腑與手足四肢類的所有雙音並列組合。第七章為結論。
【電子書】閱讀理解與修辭批評
二○一六年歲末,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華語文中心偕同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中國語文學會、中國修辭學會、中華文化教育學會、中華文明發展協會等單位,假臺北市立大學音樂館音樂廳,舉辦「修辭批評與華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 蒙兩岸相關領域的良師益友共襄盛舉,於會中合計發表優秀論文二十四篇。會後再經由專家委員審查,取其中十二篇,匯集成冊,渠成《閱讀理解與修辭批評》一書。在閱讀視角下,從傳統修辭學解構文本,至現代修辭學的轉向應用,並深入文本的多層次理解,本書包羅眾多研究成果,期能開展並延伸修辭研究與閱讀學習之視界。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十輯
去年(2015)十一月十四日,「第四屆語文教育暨第十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假臺灣師範大學舉辦,透過與「教育部國民小學師資培用聯盟國語文學習領域教學研究中心」的合作,共發表三十一篇論文,不僅開拓了辭章章法學的應用範圍,更透過論文的發表與研討,擴大了學術研究與運用的視野。我們邀請來自對岸廈門大學及河南師範大學學者的參與發表,更網羅了國內各大專校院專、兼任教師、中學教師、研究生及民間教育機構的論文,從論文的品質與數量來看,都已超越前幾屆的規模。為了讓研討會的成果發揮更廣泛的影響力,我們仍循往例出版《章法論叢》第十輯。 本書共收入論文十九篇,依論文的性質約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有關辭章學理論的探討、二為作家及文學作品的研究、三為國語文教學的研究、四為華語文教學研究。在各方學者的熱切討論聲中圓滿落幕,為章法學的發展立下另一個里程碑。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九輯
本書收錄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於臺灣師範大學所舉辦之「第三屆語文教育暨第九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後經審查彙整,共收錄論文十三篇,依論文的性質約可分為五種類型:一是有關辭章學理論的探討,包括:陳滿銘教授〈論哲理章法—以《中庸》誠明思想為例作探討〉等三篇。範圍涵蓋了辭章學及章法學,完全呼應本屆章法學研討會的宗旨。二為作家及文學作品的研究,包括:吳瑾瑋教授〈從語言風格角度試析王文興《背海的人》中的長句結構〉等十二篇。其中包含古典詩歌、古典散文、古典文論、現代詩、現代散文及小說等文類的研究。三為跨領域的比較研究,包括:戴維揚教授〈海峽兩岸新造詞:新體系、新排詞、新詞陣〉、等兩篇,乃以兩岸詞彙比較及電影文學意象各擅勝場。四為國語文教學的研究,包括:仇小屏教授〈論「譬喻」修辭寫作教學之新發展—以成功大學「基礎國文」與「修辭學」課程為例〉等五篇,各探討了語文教學的重要範疇,均有助於國語文的教學的現場參照。五為華語文教學研究,有竺靜華教授的〈明知故問—論華語教學的課文提問〉一篇,其細膩而多元的舉例,準確而實用的理論架構,提供了華語文教學深刻的思維。
【電子書】辭章章法變化律研究
「變化律」,是宇宙運動的規律,萬事萬物由於陰陽二元的互動而發生運動變化,變化的歷程之中又形成了「移位」、「轉位」等現象,中、西方哲人都觀察到了這些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律,而有「變化哲學」的著述產生。「變化律」,也是人心共有的心理反映,人們抽繹出自然界移位及轉位的「變化之理」,透過人之「心」,可以投射到哲學、文學、藝術等的領域,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本書即為「變化律」在文學辭章章法分析的應用,先從中、西方的哲學典籍探討變化律的哲學義涵,再落實至文學作品(以古典詩詞為考察文本)材料間關係的實際分析,歸納梳理出章法變化律會形成「移位」及「轉位」等兩大類型的章法結構,而且可以涵蓋章法所有的結構現象,最後,尋繹章法變化律的心理基礎與美學特色,完整地呈現章法變化律的理論體系,也有效凸顯出「變化律」在章法規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電子書】中文大作戰:修辭篇
本書精選小學生8種常用修辭法,包括:比喻、擬人、排比、反復、設問、反問、誇張、對偶等,提供3百多條測試題目,輔以淺白的文字加以解說,幫助學生讀者把握運用有關修辭的用法。為增添閱讀趣味,本書加入了生動的故事,幽默的漫畫和形式豐富的遊戲,務求做到「學」與「樂」統一。本書特色:(1) 針對性強 本書針對高小和中一學生讀者,選材切合他們的學習範圍,語言文字淺白而生動,語言情景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本書還為各種修辭的使用方法提供簡要的解說,幫助學生記憶及辨別,有較強實用性。(2) 趣味元素豐富故事——篇幅短小而諧趣。插圖——漫畫風格,誇張而幽默。遊戲——形式多變,如看圖猜詞語、詞語接龍,詞語迷宮等,代替傳統練習,激趣之餘溫故知新。
【電子書】辭章章法學導讀
「章法學」是探討宇宙萬事萬物「層次邏輯」關係的一門學問。經四十多年落於辭章上加以研究,迄今已具備「基礎性」、「概括性」、「多元性」、「系統性」與「藝術性」等內涵,而有完密之體系。本書即聚焦於此,既為即將出版的《辭章章法學研究通貫系列》十冊套書,作一簡介;也為一些對「辭章章法學」有興趣之朋友,初步作一導覽:希望能由此逐漸深入「章法學」堂奧,而又藉此推拓、提升,能進一步著眼於宇宙間萬事萬物「層次邏輯」甚至「雙螺旋」的層層系統及其關係,以增進對宇宙規律之認識。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七輯
科學化章法學之研究,在臺灣已努力了近四十年。一方面由個人默默之耕耘,以建立礎石,並透過博、碩士學位論文之指導,以拓展疆域;一方面又以團隊方式參加修辭學或辭章學學術研討會,經由和兩岸學術界之交流,以獲得鍛鍊之機會與廣泛之助力,而且更服務於語文教學,以期檢驗理論與應用之互動功能,從而提升研究與服務之品質。這樣一路走來,自然就形成了逐漸茁壯的章法學研究與服務之團隊。而這種研究與服務將持續下去,為整個辭章學研究之科學化與服務之專業化,盡一份力量。
【電子書】《孔叢子》詞彙資料彙編、《新語》詞彙資料彙編 、《新書》詞彙資料彙編
《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第二十七至二十九種《〈孔叢子〉詞彙資料彙編、〈新語〉詞彙資料彙編、〈新書〉詞彙資料彙編》三書,是利用漢達文庫電腦檢索系統將詞彙輯錄,並統計不同數據,然後經由研究人員分別編纂《孔叢子》、《新語》及《新書》專用詞彙,及該三書詞彙僅見單一先秦兩漢典籍之材料。三書將有助學者進一步檢索先秦兩漢詞彙使用數據,並進一步探究先秦兩漢典籍語言特質,並據此開展更多歷時性、跨文獻之詞彙研究工作。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六輯)
本書收錄二○一一年十月八日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所舉辦之「第六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中所發表後經審查彙整,共收錄論文二十五篇,其中有來自廣東肇慶、香港、韓國及國內各大專校院專兼任教師、中學教師及研究生的論文。而論文性質約可分為五類型:一是有關辭章學理論的探討,如蔡宗陽教授的〈劉勰《文心雕龍》與篇章結構〉等七篇;二為作家及文學作品的研究,如邱燮友教授的〈宏揚中華文化的十二首唐詩〉共十二篇;三為跨領域的比較研究,有黃連忠教授的〈圭峰宗密立體思維與論證章法的特質與意義〉等三篇;四為國語文教學的研究,包括:蕭千金老師的〈PISA閱讀歷程結合Bloom認知能力的國文教學──以篇章縱橫向結構為文本分析方法〉等兩篇;五為華語文教學研究,有竺靜華教授的〈論華語教學中句型之邏輯性的引導──由「哪壺不開提哪壺」說起〉一篇,討論廣泛、內容深刻,是為辭章章法學研究的新里程新作。
【電子書】比較章法學
「比較章法」有「內部比較」與「外部比較」的兩大分野。因其範圍極廣,故本書僅就「辭章」領域所涉為重心。就「內部比較」而言,只列一章「章法與章法異同」;就「外部比較」而言,共有七章:依次是「章法與螺旋結構」、「章法與完形理論」、「章法與思考訓練」、「章法與意象系統」、「章法與內容結構」、「章法與篇章風格」、「章法與修辭藝術」。分別關涉到「章法學」、「層次邏輯學」,「哲學」、「美學」、「心理學」、「思維學」、「意象學」、「主題學」、「風格學」、「定量分析學」與「修辭學」。由於要作研究的實在太多了,尚有許多領域未納入,即以「辭章內涵」而言,「章法」和「詞彙」、「文(語)法」,本書就未作比較。所以希望能持續努力,先彌補這個缺憾,再擴充到其他領域,使「比較章法學」的研究,能更趨周全圓滿。大致說來,比較章法有兩大分野:一是內部比較,一是外部比較。本書僅就上述「辭章」領域所涉為焦點,擇要抽出,並予組織,總為八章,作為科學化跨領域研究的起點。
【電子書】章法結構論
本書是「演繹」(主)中有「歸納」(輔)的著作。其第一至第四章,純粹鎖定「章法結構」本身,採「先因(凡:總提)後果(目:分應)」的結構,先總提「方法論系統」,在「陰陽二元」之基礎下,分「移位」、「轉位」、「包孕」、「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加以論述,再依次以第二章分論「移位」與「轉位」,以第三章分論「包孕」,以第四章分論「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這是本書的核心部分。而第五、六兩章,則凸顯在形成「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時所不可少的「一(0)」,即「篇章義旨」(「一」)與「篇章風格」(「0」)來討論與「章法結構」的關係。藉此所呈現的「章法結構」,懇切地盼望能受到普遍的肯定與重視。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五輯: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章法論叢》第五輯為「第五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之論文集。為求論文水準更高,今年刊登於《章法論叢》的每篇文章,均邀請兩位匿名學者審查通過,在品質及可信度上亦趨於嚴謹,值得學界研究之斟酌參照。
【電子書】篇章縱橫向結構論別裁
《篇章縱橫向結構論》是第一部從縱橫向概念,全面梳理篇章結構的專著,自出版以來,承蒙兩岸學界迴響。為進一步探討關於篇章縱橫向結構的幾個根本議題,遂有此《別裁》之撰寫計畫。本書特別針對劉勰「情經辭緯」文學觀,上溯篇章縱橫向結構之理論淵源;再透過「多、二、一(0)」螺旋結構,建立整個縱橫向結構理論體系及其方法論原則;並從「多維性研究視角」與「廣泛性語料應用」,論述辭章學的跨領域研究的原理、現象與意義。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四輯〉
《章法論叢》第四輯是第四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秉持前三屆論文集的精神傳統,這一輯除了章法學與辭章學的相關研究論文之外,更收錄了國語文教學與華語文教學的相關研究,在研究範疇上涵蓋得更深、更廣,也更有學術研究的參考價值,有助於推廣章法學與辭章學的研究,亦能彰縣其對於語文教學的助益。
【電子書】唐宋詞拾玉:以篇章結構分析為軸心
本書精選唐宋名家詞作六十首,直接以「篇章結構」(含「主題」〔主旨〕)為主軸切入,而旁及其詞彙、修辭、文法與風格等,並參考其他各種古今之既有成果,加以分析、引證,且附以「篇章結構分析表」供參考。希望藉此能使讀者對作品「寫什麼」(真)、「怎麼寫」(善)、「好在那裡」(美)等三層,作較全面的深究與鑑賞。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三輯〉
第三屆章法學學術研討會於去年(2008)10月18日在臺灣師大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的主題為「章法學及其相關領域之研究」,而其論文範圍明確定為「一、章法學與辭章學之專題研究,二、章法學在語文教學之應用研究,三、其他與章法學相關之研究」,這樣之研討,雖以「章法」為重心,卻涵蓋了整個辭章學之理論及其應用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二輯
序 第二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議程 章法學研究團隊之成立 章法學對話 章法學體系建構的系統性原則 章法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運用─以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為例 論文學中的因果互動邏輯─以詩詞曲中用「莫」、「休」所形成的結構作考察 論章法的讀寫教學─從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切入 論章法「移位結構」的美學特色—以古典詩詞為例 《人子》的圓形美學 論「時間三相」所形成之邏輯結構─以新詩為考察對象 論「詞彙」、「意象」、「風格」之關係─以東坡詞「落花飛絮」為討論對象 解構七等生〈我愛黑眼珠〉之篇章意象 吳應天與陳滿銘章法分析比較─以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為例 論章法的「類修辭」現象─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 章法學研究的五個廣度─側記第二屆章法學學術研討會 編後語
【電子書】章法論叢:第一輯
序 論章法結構與真、善、美--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考察 論新聞語言章法美 論「知覺」與「心覺」之呼應--主要以「知覺轉換」章法切入作考察 論辭章風格的審美教學 論虛實空間轉移之自然媒介 《詩經‧周頌》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關係探析--以天人意象與章法結構為討論對象 「象不盡意」在宇石雕之體現--以艋舺山寺為例 從對稱性看辭章章法的轉位之美 貌同而心異--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與王績〈五斗先生傳〉比較研究 論辭章意象指代的原型與變型--從詞匯的觀點切入 立意與篇章的解構與重建--試以明末雲間詞派為例 因果章法在國小國語文教學之應用--以低年級課文為考察對象 東坡詞「鼓」意象之應用與探討 論並列法與凡目法在小學讀寫教學中的應用--以國小三年級為考察對象 附錄: 第一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工作分配表及議程
【電子書】辭章風格教學新論
「風格教學」是範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歷來對於辭章風格的分析,多偏於印象式、直覺式的批評,對於中學生而言,仍舊是霧裡看花,終隔一層。本書以辭章學的意象、修辭、章法、主題等領域切入,探討風格形成的內在規律,建構具體的理論。並以中學詩歌一綱多本的教材為分析對象,不僅理論與實際兼備,更提供教師具體可循的風格鑑賞原則,引導學生領略辭章風格之美。
【電子書】東坡詞〈章法風格〉析論
「風格」是辭章整體藝術風貌的審美展現。一般對於辭章風格的論述,多偏於印象式、直覺式的批評,本書以章法邏輯為基礎,建構「章法風格」的理論,並以東坡詞為考察對象,梳理其風格形成的內在條理。期望在傳統印象、直覺的論述基礎上,分辨東坡詞為「剛中寓柔」、「柔中寓剛」或「剛柔相濟」的風格類型,使原本形象式的風格述評有理可說,進而提供辭章風格研究的具體方法。
【電子書】篇章對比與調和結構論
章法全由「二元對待」所形成,故每一章法本身即自成陰陽、剛柔。若由此切入,則近四十種章法顯然又可以「對比」(毗剛)與「調和」(毗柔)來加以統合。本書即以此為基礎,將重心落在「對比」、「調和」與「中性」三者上,鎖定較常見的二十四種篇章結構類型,或以詩、或以詞、或以散文為例,配合簡明的結構表加以賞析,然後再就組成一篇辭章的各種材料本身所形成的或「對比」、或「調和」關係,深入探討其背後所蘊涵的「心理基礎」與「美感效果」。期盼讀者能依此尋繹創作者的意度心營,深入文章的底蘊,釋放文學風貌的多樣之美,達到「鑑賞」與「再創造」的境界。
【電子書】修辭漫談
修辭是什麼?它是語文的美容包裝術。夏丏尊先生在《文心》中提到:「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無論著書立說,抑或教學賞析,修辭技巧可謂利器,值得世人重視。本書是初學修辭的寶筏,也是修辭知識的良媒;作者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著眼於實用的效益,介紹了口訣、對偶、回文、借代、節縮、乘趣、雙關等修辭概念。各篇之中穿插實例解說,並且有條理地探究了成語、先賢的書牘、生活中的語句、諺語、對聯,及《昔時賢文》、《孟子》、〈國殤〉、《世說新語》、《四溟詩話》、《平屋雜文》、《小太陽》、《生之歌》、〈西湖雜記〉、〈哲學家皇帝〉等作品的修辭美妙,是一本兼顧修辭理論與實例的讀物。